热休克蛋白-hsp70

热休克蛋白-hsp70
热休克蛋白-hsp70

热休克蛋白-hsp70

1、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热休克蛋白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早在1962年Ritossa把25℃下培养的果蝇幼虫无意间置于32℃的环境中30min后在其巨大唾液腺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新的膨突,说明该区域基因转录增强,可能在热休克时有某种蛋白合成的增加。人们将该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证明,热休克反应产生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

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热休克蛋白按照蛋白的大小共分为以下几个家族,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每个家族各有很多成员。其中HSP70家族成员最多,共有21种蛋白质,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主要包括HSP68、72、73。、HSC70、GRP75、78、80、Bip等

HSP70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一、存在的普遍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有表达。第二、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来源的HSP氨基酸序列有50%-90%的同源性。第三、正常情况下HSP70在细胞内表达水平很低,只有在应急条件下,HSP70的合成才显著,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应急能力。第四、正常情况下HSP70位于细胞浆内,只有当细胞受到应急作用时,才迅速移入细胞核。

3、HSP70的表达与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真核生物HSP70的转录需要三个步骤:在应急条件下,如热休克,导致热休克转录因子(HSTF)的激活。活化的HSTF与HSP70基因的HSE区域结合,从而诱导基因的转录。HSTF是一种蛋白质,HSE是位于HSP70基因启动子TATA盒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具有增强子的一些特性。HSP70可作为一种负性调节物来调节HSP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HSP70蛋白与HSTF结合,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此时HSTF的活性被抑制,不具有与HSE结合的能力。热应急条件下,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等与HSP70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结合HSP70使大量的HSTF游离出来,形成三聚体,进入细胞核【1】]。HSTF 三聚体与HSE快速、高效地结合,保证HSP基因的高效转录,从而HSP70蛋白的合成增多。当产生的HSP70的水平到一定量,足够结合HSTF的时候,使其活性降低,从而关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1]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正常情况下HSP70的mRNA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20min左右,而在热应激下可长达几个小时之久。HSP70 mRNA常温下的不稳定由mR2 NA降解系统控制,而热应激影响了系统的活性[ 2 ]。热应激下细胞内其他的mRNA虽不被降解,但翻译停止,HSP70mRNA大量翻译。

[2] 孙克年 .能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 [J ].《中国奶牛》

4 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功能

4.1分子伴侣功能

分子伴侣 ,是一类帮助新合成或解折叠蛋白质正确折叠和成功组装而本身非

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蛋白,HSP70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的分子伴侣之一,在细胞内

分布最广,含量最大.HSP70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分子伴侣功能:一是保持新合成蛋白的恰当构型,防止在正确的多聚体形成之前的错误折叠或聚集,二是帮助蛋白质分子的跨膜运输,三是促进受损蛋白的恢复或降解,以维持细胞的功能.

HSP70发挥上述功能可能与HSP70自身ATP酶结构域或者G末端的EEVD序列有关[3] .HSP70以 ATP依赖的方式结合未折叠多肽疏水区以保持其状态,再通过有控制的释放帮助其折叠,细胞内很多蛋白质合成后暂时与 HSP结合 ,保持

其伸展状态以利于穿过内质网或线粒体膜[4]。

[3]Mosser DD,Caron A W and Bourget L. The Chaperone Function of hsp70 Is Requir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Stree-Induced Apoptosis [J].Mol. Cell Biol.,2000; 20: 7146-7159.

[4] 李永和 .牛奶成分的营养调控 [J ].《中国乳业》

4.2提高细胞的耐受性

HSP70广泛存在于细胞中,与核仁和细胞膜结合,从而提高细胞对热的耐受力,它可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它在细胞内的高表达可以显著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例如,长期耐力试验后运动肌群中的HSP70含量明显提高【5】。再如,微量注射HSP70单克隆抗体后细胞的热耐受性明显降低【6】。王枫等人用硫酸镉诱导细胞HSP70高表达,发现1小时后细胞HSP70 mRNA水平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与细胞耐受力呈正相关【7】。由此可见,HSP70在细胞保护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5] Currie RW. Tanguaru RM. Kingama JG. Heat-shock response and limitation of tissue neerosis during occlusion/reperlusion in rabbit hearts [J.Circulation. 1993.87(4):963-971].

[6] Riabowol KT. Mizzen IA. Welch WJ. Heat shock is lethal to fibroblasts microinject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HSP70 [J].Science. 1998.242(3)433-436

[7 ] 王枫,郭俊生. HSP70 高表达对K562 细胞耐热力的影

响[J ] . 中国公共卫生,2000 , 16 (7) :587 - 588.

4.3 抗细胞凋亡作用

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不利条件下,如热应激能引起自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在1997年,Cabai发现细胞内HSP70水平的增高可以减少细胞的凋亡,原因是阻断了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应激诱导的应激激酶的活性【8】。

[8 ] Cabai VL , MerimAB ,MosserDD. et al . HSP70 pre2

vent s activation of st ress kinase ,A novel pathway of

cellular ther motolerance [J ] . J Biol Chem ,1997 ,272

(29) :18033 - 18037.

4.4抗氧化作用

在应急条件下氧自由基增多,可使脂质氧化并且影响细胞膜系的通透性和流动性,从而对细胞及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产生破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将氧自由基歧化呈无毒的水,从而解除SOD对细胞的毒害作用。HSP70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增强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促进ATP 水解,刺激生成SOD.

5、HSP70与气道慢性炎症

在气道慢性炎症中,粘液的过度分泌显著加大了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为重要的危害因素之一。黏蛋白(MUC ) ,是黏液的主要成分。而HSP70参与MUC 的分泌过程,从而了解了HSP70 在气道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理,可为气道慢性炎

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9】。

HSP70通过上调TNF2α诱导MUC表达,研究发现发现HSP70可诱导TNF-α表达增加,

TNF-α在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中也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促进MUC的表达。首先,TNF-α通过一系列途径途径激活转录因子Sp21 而促进MUC2 和MUC5AC基因转录[10 ]。TNF-α也能反式激活EGFR诱导MUC5AC基因表达增加[11 ] 此外, TNF2α还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UC 基因

[10 ] Kohri K, Ueki I F, Nadel J A, et al. Neutrophil elastase induces

mucin p roduction by ligand2dependent ep idermal growth factor re2 cep tor activation[ J ]. Am J Physiol Lung CellMol Physiol, 2002, 283 (9) : L5312L540.

[11] Lee CW, Lin CC,LinWN, et al. TNF2alpha inducesMMP29 ex2

p ression via activation of Src /EGFR, PDGFR /PI3K/Akt cascade and p romotion of NF2kappaB /p300 binding in human tracheal smooth muscle cells [ J ].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07, 292 (3) : L7992812.

HSP70还通过上调IL28从而影响气道炎症及气道黏液高分泌【12】研究发现在气道损伤时, HSP70 会被释放到气管内,并激活固有的或者特异性免疫应答。Chase等[ 13 ]利用外源性重组HSP72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结果发现HSP72可上调IL28的表达。IL28可募集并活化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活性氧和TGF2β,从而加强EGFR信号通路,导致MUC表达。最后HSP70还可最为分子伴侣参与MUC的分泌过程

[ 13] ChaseMA, WheelerDS, Lierl KM, et al. Hsp72 induces inflam2 mation and regulates cytokine p roduction in airway ep ithelium through a TLR42 and NF2kappaB2dependent mechanism [ J ]. J Im2

munol, 2007, 179 (9) : 631826324.

6、HSP70抗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自杀”过程。HSP70

家族对细胞凋亡起到了保护的作用。HSP70 作为分子伴侣在肿瘤细胞中优先大量表达,保护肿瘤免受大面积凋亡和坏死[14 ]

[14] Nylandskd J ,Brank K,J aattela I , et a1. Heat shock

protein 70 is required for the survivallf canncer cell

[J ] . Ann N YA cad Sci. 2000 ,926 :122 - 125.

据报道以腺病毒为载体将反义HSP70 基因转染到肿瘤细胞中可减少HSP70 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凋亡[15 ]

[ 15 ] Dresses R ,Dlsner L ,Quentin T , et al. Heat shock

protein 70 is able to prevent heat shock - jnduced re2

sistance of t ragel cells to CTL [J ] . J Immunol ,2000 ,

164 (5) :2362 - 2371.

但HSP70 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十分复杂的在有些条件下,HSP70具有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Dressel R 等发现用鼠HSP70 基因转染人类黑色素瘤细胞后导致HSP70过表达,促进了CTL 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16 ]

[ 16 ] Iosser D ,Caron AW ,Bourgert L ,et al. The chaperone

function of HSP70 is requir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st ress - induced apoptosis[J ] . Mol Cell Biol ,2000 ,20(19) :7146 - 7159.

6、HSP70与脑缺血

6.1脑缺血后HSP70的调节及脑保护机制

在脑缺血缺氧等应激条件下,由于A TP 严重缺乏,HSP70 的同系物Ssb 与HSF聚合生成HSF/ HSE 复合物,使得HSF 无法游离, 最终导致HSP70 基因转录减少,故只有在供血情况下才可调节HSP70 mRNA 的转录。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能量物质基础导致HSP70 在缺血核心区表达被抑制。

大量的实验表明,HSP70 的高表达增加了神经细胞对缺血产生代谢压力的抵抗力。HSP70主要是通过对抗内源性损伤因子的毒副作用来提高对脑的保护。Choi 等[17 ] 通过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发现HSP70 的表达可增加SOD的活性,从而减少氧自由基对脑的损害。

[17] Choi S , Park K A , Lee H J , et al . Expression of Cu/ Zn SOD

protein is suppressed in hsp 70. 1 knockout mice. J Biochem

Mol Biol , 2005 , 38 : 1112114.

Lai 等[18] 发现, HSP70 能阻止兴奋性氨基酸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8] Lai Y, Du L , Dunsmore K E , et al . Selectively increasing 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 via TAT2protein t ransduction protect s neurons f rom nit rosative st ress and excitotoxicity. J Neurochem , 2005 , 94 : 3602366.

此外 HSP70对脑的保护作用还通过其分子伴侣作用和抗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6.2 HSP70 转基因治疗

治疗脑缺血的方法有很多但目前主要都是药物治疗,但传统的药物治疗有很多缺陷,很多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但通过HSP70转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基因治疗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的治疗脑缺血的方法之一。Lee 等[19]用转猪HSP70β基因小鼠来实验,结果发现转基因小鼠多器官内HSP70 的合成减轻了热休克引起的高热、循环休克及脑缺血损伤程度。van der Weerd 等[20] 对大脑中动脉永久缺血后的HSP70 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MRI 对比研究,同样说明了转基因小鼠对脑缺血的损伤程度较轻。现在为止,基因治疗虽然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的治疗脑缺血的方法,但目前仅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一定成果,应用于临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19]Lee W C , Wen H C , Chang C P , et al . Heat shock protein

72 overexpression protect s against hypert hermia , circulatory shock , and cerebral ischemia during heat st roke. J Appl Physiol , 2006 , 100 : 207322082.

[20]van der Weerd L , Lyt hgoe M F , Badin R A , et al . Neuroprotective effect s of HSP70 overexpression after cerebral ischaemia2an MRI study. Exp Neurol , 2005 , 195 : 2572266.

人热休克蛋白90α

人热休克蛋白90α,即Hsp90α,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1989年国外专家首次报道了Hsp90α的基因序列,确认了该蛋白的身份。1992年外国科学家发现,Hsp90α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但其分泌调控机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并不清楚。[1] 热休克蛋白,英文简称HSPs,它是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或应激条件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 热休克蛋白90α 清华大学发布消息,山东籍归国博士罗永章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并自主研发出试剂盒,只需要采一滴血液,就可以对肿瘤进行预警和诊断。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与肿瘤相伴的物质,早在24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蛋白。但这种物质与肿瘤的关系却是罗永章团队率先发现的,项目研发初期曾得到国家、山东省科技资金和平台支持。 清华大学教授罗永章:“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它分泌到细胞里的量越多而且还发现在血液里面它的含量明显多于健康人基于这个发现我们就想能不能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就是利用肿瘤病人血液里面含量的变化来测量一个病人是不是得了肿瘤”与其它检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更加方便快捷,成本大大降低,但如何以这个标志物为基础,生产出临床试剂,是一项更为困难的科技攻关。罗永章团队与普罗吉生物公司合作,用四年时间,研发出了性能稳定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只需要采一滴血,就可以进行肿瘤检测、和疗效评价。[ 中国科技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朱丽)记者今天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或应激条件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1974年,Tissieres 课题组首先从果蝇中分离得到了HSPs。按照蛋白的大小,HSPs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和小分子HSP。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1989年,Weber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人Hsp90α的全长基因序列,使该蛋白的身份得到了确认。1992年,Ferrarini课题组发现,人Hsp90α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但其分泌机制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却并不清楚。 Hsp90α这一全新肿瘤标志物的确认,源于罗永章课题组首次揭示癌细胞分泌Hsp90α调控机制的重大科学发现。2009年,该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肿瘤细胞特异分泌Hsp90

热休克蛋白7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生命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届) 2015届 学生张川 指导教师李东明 任务书编号 2015届103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2015届103 论文(设计)题目:急性低氧刺激下树麻雀HSP70基因的适应性变化 学院:生命科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届): 2015届 学生姓名:张川学号: 2011012028 指导教师:李东明职称:副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研究目标:在急性低氧刺激下,树麻雀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水平的变化。 主要任务:分析低氧刺激对树麻雀HSP70基因水平的影响。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热休克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机体的HSP70会有一定变化,以保护组织器官等。本研究以树麻雀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低氧刺激下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的变化。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基础条件: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备研究树麻雀HSP70的基础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并具有野外取材的条件和能力。 研究路线:将树麻雀放入模拟各种海拔高度低氧的环境生活一定时间,然后提取其肝脏组织,对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对比。 4、主要参考文献 [ 1 ] Welch WJ. Mammalian stress response: cell physiology, struc2 ture / function of stress p roteins, and imp lications for medicine and disease[ J ]. Physiol Rev, 1992, 72 (4) : 1063 - 1081. [ 2 ] Suzuki k, Sawa Y, Kagisaki k, et a l. Reduction in myocardial apop tosis associated with overexp ression of heat shock p rotein 70 [ J ]. Basic Res Cardiol, 2000, 95 (5) : 397 - 403. [ 3 ] 任宝波,王玉艳,王纯净,等. HSP70 家族的分类及基因结构与功能[J ]. 动物医学进展,2005 , (26) :98 - 101. [ 4 ] Ishii T ,VdonoH ,Yamano T ,et al. Isolation of MHC class I - restricted tumor antien peptide and its precursors asso2 ciated with heat shock proteins HSP70 , HSP90 and gp96 [J ]. Immunol ,1999 ,162 :1303 - 1309. [ 5 ]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热休克蛋白hsp70

1、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热休克蛋白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早在1962年Ritossa把25℃下培养的果蝇幼虫无意间置于32℃的环境中30min后在其巨大唾液腺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新的膨突,说明该区域基因转录增强,可能在热休克时有某种蛋白合成的增加。人们将该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证明,热休克反应产生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 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热休克蛋白按照蛋白的大小共分为以下几个家族,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每个家族各有很多成员。其中HSP70家族成员最多,共有21种蛋白质,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主要包括HSP68、72、73。、HSC70、GRP75、78、80、Bip等 HSP70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一、存在的普遍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有表达。第二、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来源的HSP氨基酸序列有50%-90%的同源性。第三、正常情况下HSP70在细胞内表达水平很低,只有在应急条件下,HSP70的合成才显著,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应急能力。第四、正常情况下HSP70位于细胞浆内,只有当细胞受到应急作用时,才迅速移入细胞核。 3、HSP70的表达与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真核生物HSP70的转录需要三个步骤:在应急条件下,如热休克,导致热休克转录因子(HSTF)的激活。活化的HSTF与HSP70

基因的HSE区域结合,从而诱导基因的转录。HSTF是一种蛋白质,HSE是位于HSP70基因启动子TATA盒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具有增强子的一些特性。HSP70可作为一种负性调节物来调节HSP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HSP70蛋白与HSTF结合,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此时HSTF的活性被抑制,不具有与HSE 结合的能力。热应急条件下,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等与HSP70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结合HSP70使大量的HSTF游离出来,形成三聚体,进入细胞核【1】]。HSTF三聚体与HSE快速、高效地结合,保证HSP基因的高效转录,从而HSP70蛋白的合成增多。当产生的HSP70的水平到一定量,足够结合HSTF的时候,使其活性降低,从而关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1]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正常情况下HSP70的mRNA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20min左右,而在热应激下可长达几个小时之久。HSP70 mRNA常温下的不稳定由mR2 NA 降解系统控制,而热应激影响了系统的活性[ 2 ]。热应激下细胞内其他的mRNA 虽不被降解,但翻译停止,HSP70mRNA大量翻译。 [2] 孙克年 .能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J ].《中国奶牛》 4 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功能 4.1分子伴侣功能 分子伴侣,是一类帮助新合成或解折叠蛋白质正确折叠和成功组装而本身非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蛋白,HSP70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的分子伴侣之一,在细胞内分

[蛋白质粉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粉的作用与功效

[蛋白质粉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粉的作用与功效[蛋白质粉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粉的作用与 功效 篇一 : 蛋白质粉的作用与功效_揭秘蛋白质粉的营养好处~ 蛋白质是保证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它能够有效的维持和修复机体以及细胞生长,它不仅影响机体组织如肌肉的生长,还能参与激素的产生、免疫功能的维持、其它营养物质和氧的转运以及血红蛋白的生成、血液凝结等多方面。()因此常食用蛋白质粉好处多多。蛋白质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一起来盘点下吧。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具有修补细胞和建造组织的作用。构成体内所有的细胞和组织,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与新陈代谢,形成酵素系统,它还能维持正常的消化机能,制造血液的运送物质,维持身体的渗透压,还是胶原蛋白的主要成份。蛋白质粉的作用比较多,蛋白质在人体内是转化会人体必须的九种氨基酸。 一般的脑力劳动者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为每千克体重0.8,1.0克,从事大强度的运动员及健美爱好者的需要量则为一般人的2到3倍。因为高强度的运动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肌肉细胞,引起肌肉蛋白的分解,其蛋白质的及时补充能够有效的减少肌肉组织的破坏,促进蛋白的合成,甚至可以超量恢复,从而使肌肉得到增长,力量得到提高。 传统做法是通过吃肉来补充蛋白质,但是这样往往会摄入过多的脂肪,引起体脂的增加,甚至会影响到心血管的健康。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怀孕的妇女则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制造红血球和胎儿的发育,然而传统的大鱼大肉的滋补方法往往会让许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以后仍然是大腹便便。这是因为她们在补充蛋白质的

同时,也补进去了大量的脂肪,从而导致产后发胖。手术后以及大病初愈的病人也是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的,这样以促进机体康复,提高免疫力。 另外食欲欠佳或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以及通过节食方法来减肥、素食主义者们都可能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还会影响机体水份的代谢功效,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足和贫血等多种疾病。在这些情况下,其优质蛋白粉就成为一种良好的补充品。 心脏病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大杀手。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高是导致心脏病的罪魁祸首。饮食中动物脂肪可以有效的提高血浆胆固醇中的含量,它是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血胆固醇过多与心脏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减少了血浆中的胆固醇,也就是减少了心脏病的发病危险。因此很多医生建议心脏病患者在使用降低胆固醇药物之前,食用大豆蛋白质。因为大豆蛋白质既非药物又便宜,还能够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从而有效预的防心脏病,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肾病是一种很常见的长期糖尿病的并发症,20%多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均受损。摄入大量的动物蛋白,将增加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大豆蛋白质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从而起到防止和减轻动物蛋白对肾脏的损害。通过对肾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观察,用大豆蛋白质替代动物蛋白效果最好,肾病患者也乐于接受含有大豆蛋白的食品。 蛋白质粉的作用与功效小编就给大家分享这么多,食用蛋白质粉比动物蛋白对身体健康好处要多很多,特别是孕妇、儿童以及减肥的朋友们,为了摄入少量的脂肪补充大量的蛋白质,食用蛋白质粉就是你不错的选择。 篇二 : 蛋白质粉的功效与作用

热休克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第18卷 第1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ol.18 No.1  2005年1月Journal of Medical P ostgraduates Jan.2005 ?综 述?热休克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颜士岩综述, 张东生, 郑 杰审校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个成员庞大的多肽类蛋白质家族。大量资料表明,HSP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其他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合成等过程,并可与细胞内的其他肽类蛋白质结合,参与细胞的抗损伤、修复和热耐受过程。近来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HSP在肿瘤发病学、治疗和预防医学中的意义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5)0120059204 Advance in research on heat shock proteins in therapeutic field of tumor Y AN Shi2yan reviewing,ZH ANG D ong2sheng,ZHE NGJie checking (Department o 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School o f Basic Medical Science,Southeast Univer sity,Nanjing 210009,Jiangsu,China) Abstract: Heat sh ock protein(HSP)is a family of poly2peptdic2proteins with many members.A great deal of data sh ow that heat sh ock proteins act as m olecular chaperones to regulate protein folding,translocation and as2 sembly,it can combine with other peptidic2proteins existing in cells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anti2dam2 age,repair and therm otolerance of cell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it has arisen extensive atten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sh ock proteins in etiology,therapeutics and prevention of tum or. HSP becomes one of the m 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 K ey w ords: Heat Sh ock Protein; T um or; Diagn osis; Therapy 0 引 言 热休克蛋白(heat sh ock protein,HSP)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高温、缺氧或病毒感染)下均可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家族。最近的研究发现,HS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免疫与治疗以及机体对肿瘤治疗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肿瘤的预后等都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HSP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H SP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1962年Ritossa研究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时发现,将在25℃状态下培养的果蝇幼虫置于30℃~32℃的环境中时,果蝇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上出现了新的膨突,其后正常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但却合成了一组特殊的蛋白质,由于这组特殊的蛋白质是在热刺激下产生的,故称其为HSP[1]。HSP通常可分为小分子HSP(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HSP60、HSP70、 ? 9 5 ? 收稿日期: 2004206224; 修订日期: 2004209208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2002AA302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37183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BK2001003);江苏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项目(批准号:H027);东南大学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9223001162) 作者简介: 颜士岩(19732),男,江苏淮安人,助教,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肿瘤病理学专业。 通讯作者: 张东生(19512),男,河南罗山人,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病理专业。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_凌孙彬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2A309) 收稿日期:2011-10-14;修回日期:2012-02-13作者简介:凌孙彬(1989-),男,浙江杭州人,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E -mail :lsb0330@126.com 通信作者:王立明,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 :Wangbcc259@yahoo.com.cn 第34卷第2期2012年4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34No.2Apr.2012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凌孙彬1 ,唐 博2,王立明 2 (1.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2007级,辽宁大连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三科,辽宁大连116027) 摘要:线粒体DNA 的突变和蛋白表达谱的异常,将严重影响细胞的凋亡和能量代谢过程,这一变化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代谢及功能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分析肿瘤细胞或组织在某一时间点内全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活性,而基于亚细胞水平研究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较传统蛋白质组学研究有更高的分辨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改变与多种肿瘤相关,随着亚细胞分离技术和蛋白质鉴定技术的发展,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寻找新的肿瘤相关特性蛋白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肿瘤;线粒体;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295(2012)02-0179-03 Advance of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in cancer research LING Sun -bin 1,TANG Bo 2,WANG Li -ming 2 (1.Grade 2007,Department of Seven -year Curriculum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7,China ) Abstract :The mutational mitochondrial DNA and abnormal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proteins ,inducing a severe impact on apoptosis and energy metabolism of cells ,may serve as a significant composition of overall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in malignant cells.Proteomics displayed the capability on analysis of entire proteins expression in certain period in cells or tissues.Furthermore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focusing on phenotype on subcellular level ,has higher resolution.Numbers of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proteome and tumors.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ubcellular isolation and proteins identification technics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play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finding cancer -related specific molecules.Key words :tumor ;mitochondria ;proteomics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肿瘤研究提供了 全新的方法和思路,细胞水平的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现有分离技术下往往难以一步到位地获得细胞的全蛋白质组,大量的低丰度蛋白质未能得到显现和分析。因此,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开展可以作为传统蛋白质组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针对全细胞蛋白质组学研 究的复杂性。线粒体(mitochondria , Mt )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除作为能量产生的场所外,已发现其参与包括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在内的多种病理 生理过程[1]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已被运用于部分 肿瘤的研究中, 进一步阐明线粒体蛋白质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新的肿瘤相关特异性蛋白。本文就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

热休克蛋白-hsp70

热休克蛋白-hsp70

1、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热休克蛋白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早在1962年Ritossa把25℃下培养的果蝇幼虫无意间置于32℃的环境中30min后在其巨大唾液腺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新的膨突,说明该区域基因转录增强,可能在热休克时有某种蛋白合成的增加。人们将该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证明,热休克反应产生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 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热休克蛋白按照蛋白的大小共分为以下几个家族,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每个家族各有很多成员。其中HSP70家族成员最多,共有21种蛋白质,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主要包括HSP68、72、73。、HSC70、GRP75、78、80、Bip等 HSP70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一、存在的普遍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有表达。第二、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来源的HSP氨基酸序列有50%-90%的同源性。第三、正常情况下HSP70在细胞内表达水平很低,只有在应急条件下,HSP70的合成才显著,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应急能力。第四、正常情况下HSP70位于细胞浆内,只有当细胞受到应急作用时,才迅速移入细胞核。 3、HSP70的表达与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真核生物HSP70的转录需要三个步骤:在应急条件下,如热休克,导致热休克转录因子(HSTF)的激活。活化的HSTF与HSP70基因的HSE区域结合,从而诱导基因的转录。HSTF是一种蛋白质,HSE是位于HSP70基因启动子TATA盒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具有增强子的一些特性。HSP70可作为一种负性调节物来调节HSP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HSP70蛋白与HSTF结合,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此时HSTF的活性被抑制,不具有与HSE结合的能力。热应急条件下,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等与HSP70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结合HSP70使大量的HSTF游离出来,形成三聚体,进入细胞核【1】]。HSTF 三聚体与HSE快速、高效地结合,保证HSP基因的高效转录,从而HSP70蛋白的合成增多。当产生的HSP70的水平到一定量,足够结合HSTF的时候,使其活性降低,从而关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1]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正常情况下HSP70的mRNA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20min左右,而在热应激下可长达几个小时之久。HSP70 mRNA常温下的不稳定由mR2 NA降解系统控制,而热应激影响了系统的活性[ 2 ]。热应激下细胞内其他的mRNA虽不被降解,但翻译停止,HSP70mRNA大量翻译。 [2] 孙克年 .能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 [J ].《中国奶牛》

热休克蛋白22的研究现状

内容摘要:【关键词】小热休克蛋白(shsp); 热休克蛋白22(hsp22);细胞骨架疾病;缺血-再灌注 【关键词】小热休克蛋白(shsp); 热休克蛋白22(hsp22);细胞骨架疾病;缺血-再灌注 1 热休克蛋白的概述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一类热应急蛋白质。当组织或者细胞对应激状态、非应激状态、病理生理或疾病状态的应激信号产生应答反应时,热休克转录因子就结合到热休克蛋白基因上游的热休克元件上使热休克基因表达上调、热休克蛋白表达增高,发挥分子伴侣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应激的抵御能力[1]。热休克蛋白是在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非由细胞分泌到血浆或组织液中发挥作用,而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非分泌性蛋白质。热休克蛋白不仅在于真核生物而且也在于原核生物中表达[2]。根据它们的分子量、结构、性质特点可以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和小热休克蛋白shsp(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2 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共性 2.1 低分子量蛋白质:小热休克蛋白单体分子量在12 kda~43 kda之间[3]。 2.2 具有保守的中央“晶体蛋白结构域”:这个亚家族的标志性特点是在c-端有一个由8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α-晶体结构域[4]’,‘α-晶体结构域’连接在n-端和c-端之间也可以说是c-端的延伸,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二聚体;n-端主要影响低聚物的结构和分子伴侣作用;c-端主要是增加四级结构的稳定性和蛋白/底物复合物的溶解性。 2.3 小热休克蛋白通过亚基可以形成一些大的低聚复合物[5]。 2.4 小热休克蛋白具有非atp依赖的分子伴侣活性[6],参与蛋白折叠、转运、降解、信号转导等多种细胞生物过程。 2.5 与变性蛋白质形成大的具有特点的复合物[7]。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十种哺乳动物小热休克蛋白称作hspb1-hspb10,根据shsp分子的结构特征和功能,shsp家族被划分为两个家族。ⅰ类亚家族成员(hspb1、hspb5、 hspb6、 hspb8 )呈现泛素化表达,ⅱ类亚家族成员(hspb2、 hspb3、 hspb4、hspb7、 hspb9、 hspb10)则被严格限定于肌原性组织和睾丸组织中[8]。 3 hsp22的分子特点 人类的hsp22是一种分子量是21.6 kda小热休克蛋白,也被称为hspb8、h11激酶和e2ig1,由位于12q24.23的基因编码。这种小热休克蛋白由196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是4.7,是已发现的十种哺乳动物小热休克蛋白中等电点最低的一种[9],属于shsp亚家族成员。虽然hsp22和其他小热休克蛋白具有同源性,也有标志性的‘α-晶体结构域’,但是它以单体的形式存在[10]。 4 hsp22的组织分布 hsp22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很多组织中,在肌肉、胎盘、心脏和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在子宫、前列腺、肺和肾脏中度表达,在卵巢、睾丸、肝脏、胰腺、血液和脾脏还没有发现表达[4,9,11]。 5 hsp22的临床研究 hsp22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磷蛋白。在体外hsp22主要被蛋白激酶c和p44mapk 磷酸化[11]。hsp22不仅有分子伴侣的作用还有激酶活性[12]、促凋亡或抗凋亡的作用[13],在延长生物体的寿命[14]、抗缺血再灌注损伤[15]、肿瘤[13,16]和神经系统疾病变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7]。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功能与作用

论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功用与合理饮食习惯 经过一学期的生化学习,让我对生物这门自然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探索人体奥秘一种途径,在学习中让我首次对蛋白质有了兴趣。蛋白质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所以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呢?蛋白质是化学结构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蛋白质的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腊文的proteios,是“头等重要”意思,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头等重要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吃饭,有五谷杂粮,有肉蛋奶等等之类。我们都知道肉蛋奶中富含蛋白质,有些植物中也富含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大白质中,谷类含蛋白质10%左右,蛋白质含量不算高,但由于是人们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含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中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奶类(牛奶)一般含蛋白质3.0%-3.5%,是婴幼儿蛋白质的最佳来源。肉类包括禽、畜和鱼的肌肉。新鲜肌肉含蛋白质15%-22%,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提到了摄入那么不得不说到吸收的问题,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但是蛋白质在胃液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在小肠中完成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氨基酸的吸收通过小肠黏膜细胞,是由主动运转系统进行,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在肠内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食物,也有肠黏膜细胞脱落和消化液的分泌等,每天有70g左右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其中大部分被消化和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蛋白质由粪便排出体外。所以每日所能吸收的蛋白质是有限制的。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说一天只吃两个鸡蛋吃了就不会消化的原因。 肉富含蛋白质,而且肉人们都爱吃。但是肉吃多了,会导致摄入过量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就必然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其次蛋白质过多本身也会产生有害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储存蛋白质,所以必须将过多的蛋白质脱氨分解,氮则由尿排出体外,这加重了代谢负担,而且,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加重了肾脏的负荷,若肾功能本来不好,则危害就更大。过多的动物蛋白摄入,也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这样可加速骨骼中钙质的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 同样有时也会出现缺乏的情况。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蛋白质的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对疾病抵抗力减退,易患病,远期效果是器官的损害,常见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蛋白质的缺乏,往往又与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即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分为两种,一种指热能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称加西卡病。另一种即为“消瘦”,指蛋白质和热能摄入均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 我们既不能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又不能缺少蛋白质,所以就涉及到如何挑选蛋白质食物来补充自身的蛋白质又不会过量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包括: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马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驼鸟等;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及鱼、虾、蟹等;还有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它是婴幼儿食品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的蛋白质的含量均较高。 蛋白质食物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优质蛋白质的补给是关系到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怎样选用蛋白质才既经济又能保证营养呢? 首先,要保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蛋白质食物。根据营养学家研究,一个成年人每天通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英文简称alb)又称清蛋白,是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zzz多的蛋白质。在肝功能检查中,检查白蛋白的作用是根据白蛋白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某些疾病。临床上很多人在检查中出现白蛋白偏低的现象。那么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一:白蛋白偏低通常是营养状态不太好;球蛋白偏低一般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服用了免疫抑制剂等,但光看这两个指标,很难确定问题,还要看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等。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二:白蛋白偏低与肝功能异常有关,还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饮食上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但不要过量,因为会加重肝脏负担。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三:白蛋白合成不足,常见于急慢性肝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四: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如胃癌,肠癌,肝癌。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五:肾源性低蛋白血症,由于肾脏正常的排泄屏障受损引起的大量血清白蛋白从尿液中排出,且丢失的蛋白总量大大超过人正常饮食摄入的蛋白的量,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六: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而白蛋白的合成几乎全由肝脏合成,各种肝脏、蛋白补偿机能受损,则造成制造的不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 白蛋白是球蛋白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中起着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白蛋白偏低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那么偏低有哪些危害呢?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一:白蛋白的生理作用是有很多的,最重要的就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另外其在运输营养物质和调节激素代谢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白蛋白偏低会使得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这是常见的白蛋白偏低的危害。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二: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因此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因此肝功能检查白蛋白偏低就往往提示着肝脏受到了损害,受损的程度越严重,白蛋白的数值就越低,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因此对于白蛋白偏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结合其他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和其他的检查项目如乙肝两对半、b超等,确诊自己的病因和病情的程度,然后积极的进行治疗。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三:白蛋白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可起到维持营养均衡的作用,当白蛋白降低的时候,会使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四:由于白蛋白是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当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降低的时候,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这些水分会进入组织液,而引发水肿。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的应用 姓名:学号 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导师: 摘要随着人类全基因组计划(HGP)测序工作的完成, 对基因功能即基因表达产物蛋白的研究已经拉开了序幕。蛋白质组学研究直接定位于蛋白质水平, 大规模地分析组织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是后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 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可以大规模地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性质以及定义信号网络中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从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进程的关键分子, 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蛋白质组学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肿瘤应用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中全部蛋白质的表达、结构、功能等的新兴学科,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一起构成了当代生命科学的组学( -omics) 系列。蛋白质组学一般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 expression proteomics)、结构蛋白质组学( structural proteomics) 和功能蛋白质组学( functional proteomics) 3 个方面。表达蛋白质组学也叫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对正常、疾病或药物处理细胞或亚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研究; 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特定细胞或细胞器中蛋白质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组成,确定其定位并了解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功能蛋白质组学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主要研究蛋白质转录后修饰,为细胞信号转导、疾病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基因的多阶段病理过程.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肿瘤研究开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肿瘤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 蛋白质作为基因功能的主要执行者, 一方面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如异型性、恶性特征等).李国庆[1]等参考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肿瘤发生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肿瘤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

白蛋白与昆虫蛋白的营养对比

白蛋白与昆虫蛋白的营养对比 摘要 摘要::白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但是,以其为原料做成的制剂产品效果并不乐观。同时,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种新型营养能源——昆虫蛋白,通过两者的对比,浅析其营养成分与作用价值。 关键词:白蛋白、昆虫蛋白、营养价值 一、白蛋白与人血白蛋白制剂 白蛋白(Alb)又称清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体液中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质。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 人血白蛋白具有维持血液渗透压、运输和解毒、抗休克、提供营养、调节机能障碍等生理功能。人血白蛋白制剂是一种从健康人血液里面分离提取、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的液体,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主要用于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人和失血创伤、癌症术后营养严重不良者,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 目前,不少人对人血白蛋白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将人血白蛋白制剂当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营养品使用,认为人血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加速疾病痊愈”。 其实,在临床上人血白蛋白只是一种营养药,而非营养品,对普通人甚至普通病人而言,其营养价值十分有限。而就算是注射了白蛋白,也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营养水平。因为外源性白蛋白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才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而在健康的人体内重新合成蛋白质的比率更低,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作为能量燃料进行利用,供身体发热。其营养价值跟牛奶、鸡蛋毫无差别。 另外,人血白蛋白制剂中的若干生理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可能产生副作用,使人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循环紊乱,甚至有可能引起免疫力功能下降。偶尔可出现小寒战、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及过敏反应。同时,目前生成的白蛋白制剂,虽然是经过严格加热消毒处理的,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盲目输入,更不能当作营养品来补充。 在逐渐揭开人血白蛋白“真面目”的同时,更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营养物质。这时,一种新型的营养能源——昆虫蛋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大众所认可。 二、昆虫活性蛋白与其营养价值 昆虫活性蛋白是迄今为止,世界生物领域最神秘也是最令人期待的物质之一。科学家发现,尽管昆虫生活在潮湿、多菌的环境里,身上携带着多达几十种容易导致感染疾病的细菌、病毒,但这些昆虫却从来不生病。这正是由于昆虫体内含有一种神秘物质——昆虫蛋白。 第四代蛋白——昆虫蛋白,被誉为“天然白蛋白”。与人血白蛋白相比,昆虫蛋白在以下9个方面具有优越性: 一、营养性。 昆虫蛋白含粗蛋白59%~65%,脂肪10%~14%,小分子壳聚糖8%~10%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较全面。 在昆虫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所提供的氮基酸均能满足儿童和成人建议的氨基酸需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中的应用 摘要:前言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顺利完成,人们逐渐意识到仅靠基因组的测序来揭示生命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蛋白质是基因编码的最终产物,是生命活动的真正执行者,只有从蛋白质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生命本质,找到生命活动规律。目前,生命科学的重点己经从转录组学转移到蛋白质整体水平的研究上来。蛋白组学在提供蛋白质动态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中涉及了蛋白质全面综合的结构和数量变化,而这些变化信息是不能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获得的。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技术;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 转录组学和蛋白质表达之间极其微弱的联系也支持这一观点。尽管人类已经在肿瘤分子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其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面仍不理想,因此寻找准确、无创、有效的肿瘤特异性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及肿瘤早期正确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各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肿瘤在其不同的发病阶段,即使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早期,在蛋白质水平方面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被确认在早期发生的蛋白质变化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临床早期诊断指标。肿瘤蛋白组学是蛋白组学技术在肿瘤学上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观的蛋白质改变去寻找理想的生物学标记。 本文着重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中的应用予以简要综述。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蛋白质组”最早是在1995年由MarcWilkinS和KeithWilliamS 在澳大利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中的应用亚Macquarie大学的分析生物技术中心所提出,旨在研究一种个体、一个器官、一个组织、一个细胞或者血清及体液等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含有的全部蛋白质[3]。由于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发育阶段甚至不同的生长环境下,蛋白质的表达也各不相同。此外,由于基因组内重组或转录过程中不同的剪接可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且在蛋白质合成之后又会进行一系列翻译后修饰,比如甲基化、硫基化、磷酸化、糖基化及酞基化等[4]。因此,蛋白质组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整体。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利用不同领域的技术工具,探索和实现对各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并且融合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机体、组织、细胞等动态变化的蛋白质成分、修饰状态、表达水平以及这些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和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和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51。目前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表达模式也即是蛋白质组组分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蛋白质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质分离技术主要由双向凝胶电泳、色谱分离技术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蛋白质鉴定技术主要包括氨基酸分析法、Edman降解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一TOF一MS立、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LC一ESI- MS/MS)等。 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 双向凝胶电泳系统双向凝胶电泳(2一DE)技术是较为传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完成对蛋白质的有效分离和半定量分析脸。2一DE中,第一相是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差异,通过等电位聚焦来实现分离的。随后,其第二相则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不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2一DE是目前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通常伴随着质谱分析技术共同运用,选取兴趣点之后进行消化,然后运用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尽管其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等优点,且图像比较容易分析,但该项技术还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