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总结

分离定律总结
分离定律总结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才适用,原核细胞和细胞质遗传均不适用。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传递给子代的规律。

致死基因(lethal gene):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1、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例题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窄叶个体各半时,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X B X B、X b Y (2)X B X B、X B Y (3)

X B X b、X b Y (4)X B X b、X B Y

2.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1907年Cuenot发现小鼠中黄鼠不能真实遗传,不论黄鼠与黄鼠杂交,还黄鼠与黑鼠相交,子代都出现分离:

黄鼠x 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

黄鼠x 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

从上面第一个交配看来,黄鼠很象是杂种,因为与黑鼠的交配结果,下代分离为1:1,

如果黄鼠是杂合体,则黄鼠与黄鼠交配,子代的分离比应该是3:1,可是从上面的第二个交配结果看来,倒是与2:1很适合。所以表面上面不符合孟德尔比例,但实质上是服从孟德尔定律的,这是由于纯合黄鼠在胚胎期死亡了。其遗传行为分析如下:

黄鼠(A Y a) x 黄鼠(A Y a)

(1A Y A Y):2A Y a:1aa

死亡黄鼠黑鼠

也就是说,黄鼠基因 A Y影响两个性状:毛皮颜色和生存能力。A Y在体色上为一显性效应,它对黑鼠基因a是显性,杂合体A Y a表型是黄鼠,但黄鼠基因A Y在致死作用方面有隐性效应,当黄鼠基因为纯合体A Y A Y时,才引起合子的死亡。

例如:决定小鼠黄色毛皮的显性基因A,在杂合体中Aa表型为黄色,但纯合体AA是导致小鼠胚胎期致死。其致死效应,类似于一个隐性基因的性质,故称此显性基因A为隐性致死基因。

当黄色Aa*Aa(黄色)杂交时,其子代AA:Aa:aa =0:2(黄色):1(灰色)。其中纯合体AA致死。孟德尔表型比率3:1修饰为0:2:1。

例题2: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显性致死现象:黄色皮毛的老鼠不能纯种传代,可杂种传代,而灰色皮毛的老鼠能够纯种传代。黄鼠与黄鼠交配,其后代黄鼠2896只,灰鼠1235只,那么此交配中致死个体占总数的比例是( A )

A.25% B.33% C. D.75%

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各类型的比例基因的分离定律,看似不难,但是要真正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却并非易事。如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各类型比例的分析,就是一个难点。本文就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

一、分析: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为例,有以下的遗传图解:

二、总结:由上图可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n代的比例:

注:上例以Aa为亲代,其自交所得F1为子一代,n 值取其自交次数。若以Aa为子一代,其自交所得子代为子二代,则上述所有n值都要换为n-1。

三、举例

例: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三次,F3中纯合子比例为 7/8 。

例:某水稻的A基因控制某一优良性状的表达,对不良性状a为显性。用该水稻杂合子(Aa)做母本自交,子一代中淘汰aa个体,然后再自交,再淘汰……的方法育种,问子n代种子中杂合子的比例是多少

【解析】在杂交育种中,因为育种的需要,要淘汰劣种,这样子代就不是一个整体了,要注意把被淘汰的去掉。本题要求的是杂合子在淘汰掉隐性纯合子后剩下子代个体中所占的比例。有如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综合计算法

根据总结中的数据可知,子n代中杂合体Aa占1/2n,

纯合体是1—1/2n,则AA是1/2(1—1/2n),淘汰掉aa 个体,根据Aa/(AA+Aa)算式,代入计算得子n代Aa的比例为2/(2n+1)。

解法二:类推法(每一个体后代以4为单位)

从上图可知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分别是2/3、2/5、2/9,可由此类推子n代中为2/(2n+1)。

纯合子比例:(2n—1)/(2n+1)

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中,一个基因位点有3个或3个以上的基因成员,它们共同控制同一性状的发育,这一系列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只有两个基因(如A和a),而是有两个以上,甚至有几十个基因。如人的ABO血型就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一组复

等位基因是I A、I B、i三个基因。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具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又如,在动物的遗传中,家猪的毛色也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家猪的毛色主要有白、黑、花、棕四种。一般是白色对任何有色(黑、花、棕)为完全显性,其中黑毛对棕毛也是显性。在这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中,比较明确的显隐关系可以表示为W(白)大于Wb(黑)大于Wr(棕)。

例:一个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条常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可有8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杂合基因型的总数可达()

A、8种

B、16种

C、36种

D、28种一对等位基因杂交组合的结果(设A对a为显性)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适用范围

◆必须是有性生殖

◆必须是真核生物

◆必须是细胞核遗传

◆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定义法: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法: A×A→A、B:B为隐性性状

基因型的判断

①已知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求子代表现型、基因型

②已知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基因型

(基因填写三步曲)

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一家三口的基因型为_____。

第1步搭架子:父亲A__ 母亲A__

第2步看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孩子aa

第3步填空:父亲Aa 母亲Aa

③利用子代性状分离比例法

配子的确定问题

AA→A A

Aa→A a

aa→a a

遗传概率的常用计算方法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用两个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3/4 ,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1/4 。

②用产生配子的概率计算(白化病为例)

Aa × Aa

aa

1/2a × 1/2a=1/4aa

③亲代基因型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计算题

例: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它是有一个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病.试问: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有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为 2/3 .

(2)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是此病的概率是 1/4 .

(3)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而这女人的兄弟有此病,那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为 1/9

(4)如果(3)婚配后,头两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三个孩子是正常的概率为 3/4 .

4、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与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则F2植株上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是( A )

A、3:1和5:3

B、9:3:3:1和3:1

C、5:3和9:3:3:1

D、3:1和3:1

5、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D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D )

A.雌:雄=1:1

B.雄A:雌a=1:1

C.雄:雌=3:1

D.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例.一个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1)如果该种群是果蝇,则子代各种基因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2)如果该种群是豌豆,则子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

遗传和变异复习课

㈠胸有成竹“综览本章”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体系可分为五部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本章内容多,难度大,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能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包括DNA和RNA。

教材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人手,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遗传作用,并进一步讲述了DNA的结构和复制,最后总结出了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全过程——中心法则。

遗传和变异是通过具体性状而被人们认识的,通过性状遗传可推知基因的传递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的遗传中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是三个遗传规律中最基本的定律,它是后两个定律的基础。

生物的雌、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有其特殊性,叫伴性遗传,它遵循三大遗传规律,教材中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遗传既有它的稳定性,又有其可变性。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变异的基础,也是变异的根本来源,但自然自然突变频率很低;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

在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这一现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已被广泛应用。

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主要分为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为了减轻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必须重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大力提倡和实行优生。

本章知识与其他章节联系密切:

在学习染色体与DNA的关系、DNA的结构等知识时,需要第一章第二节中有关核酸的知识,以及第二章第一节中有关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做基础;

在学习DNA的复制时,需要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五章第一节中有关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做基础;

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时,需要第五章第一节中有关染色体变化的知识做基础;

生物的变异知识,可以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知识,与第五章第一节中有关染色体变化的知识以及第九章中环境污染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㈡切实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做到心中有“树”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网络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网络结构”

基因的表达“知识网络结构”

㈢准确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概念系列

1.1.1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1.1.2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1.1.3 杂交—自交—回交—测交—正交—反交

1.1.4 纯合体—杂合体

1.1.5 基因型—表现型

符号系列

×F1♀♂

符号P×○

含义 亲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雌性 雄性

关系系列

1.3.1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 因–— →性 状

显性基因–— →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等位基因–— →相对性状

↓ ↓

基 因 型–— →表 现 型

1.3.2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不遗传变异

改变 改变

+环境

改变 改变

可遗传变异

(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现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

(4)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仅仅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那么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

代。

(5)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是由基因型(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那么这种变异就能遗传

给后代。

1.3.3 基因—DNA —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

排列。

(2)特定结构的基因控制特定性状的表达,特定结构的蛋白质体现特定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

控制是通过DNA 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 1.3.4 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1)遗传规律是指基因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从细胞水平上看,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这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

学基础,其结果使配子中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也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形成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5)经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不存在等位基因了(同染多倍体生物例外)。

(6)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成的新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又恢复

到亲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了同源染色体,也就会有等位基因或成对的基因了。

(7)子代基因型中的每对基因(包括等位基因)都分别来源双亲。

(8)遗传规律尽管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但必须通过子代的个体发育由性状表现出来。

2 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是学好遗传规律的基础。要掌握这部分内容,可按下列层次逐步深入。

2.1.1 一对相对性遗传的特点

(1)杂交操作:去雄→授粉→套袋。 (2)F 1全部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 (3)F 2显、隐性状同时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其分离比为: 显性个体占3/4 隐性个体占1/4

接近3∶1??→?拓展

纯合体占1/2( 纯合显性个体占

1/4纯合隐性个体占1/4)

杂合体占1/2

显性个体中( 杂合体占2/3、

纯合体占1/3)

2.1.2 对性状分离的解释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且一个来源父方,一个来源母方。如DD 、

Dd 、dd 都是成对基因,其中Dd 是等位基因。

(2)在生物的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纯合体DD 和dd 各产生一种类型配子,分别

是D 和d 。杂交后代F 1Dd 的两个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

(3)F 1Dd 进行减数分裂时,D 和d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1/2)D 和(1/2)d 的

配子(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分离性)。

(4)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均等(雌、雄配子受精的随机均等性),因此F 2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 ∶Dd ∶dd=1∶2∶1,表现型及其比例接近于3显∶1隐。

2.1.3 杂交组合类型

(1)纯合体自交 DD ×DD →DD

dd × dd →dd 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2)纯合体杂交DD ×dd →Dd,得到杂合体,表现为显性,据此可进行显性、隐性性状的判定(杂

交后代没有显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和推导双亲基因组成。

(3)杂合体自交Dd ×Dd →( 基因型比为DD ∶Dd ∶dd=1∶2∶1

表现型比例为显性 ∶ 隐性=3∶1)

(4)回交Dd ×DD →(基因型比DD ∶Dd=1∶1,

表现型只有一种全为显性)

(5)测交Dd ×dd →(基因型比为Dd ∶dd=1∶1,表现型比为显性∶隐性=1∶1

),这是回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要学好自由组合规律,必须在分离规律的基础上,把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解成许多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去研究,这就容易掌握了。

2.2.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

(1)F 1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双杂种)。

(2)F 2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类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表现型4种:2种亲本组合类型和2种新类型(重组类型),其比例为:

两种亲本类型占F 2的(9+1)/16 两种重组类型占F 2的(3+3)/16

显性纯合占F 2的1/16

9:3:3:1??→

?拓展

纯合体占F 2的(1+1+1+1)/16 隐性纯合占F 2的1/16 两种新类型纯合各占F 2的1/16

双显性杂合体占F 2的(9-1)/16 杂合体占F 2的(16-4)/16

两种新类型杂合体各占F 2的(3-1)/16 (3)F 1双杂种(YyRr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 与y 、R 与r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Y 与R 或r 、y 与R 或r )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产生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如下图所示: F 1双杂种

(减Ⅰ后期) 1/2Y 1/2y 1/2R 1/2r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 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

F 1的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减Ⅰ后期)

(4)F 2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 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

现型。

其基因型比为(1:2:1)2

=1:2:1:2:4:2:1:2:1

表现型比(3:1)2=9:3:3:1

图示如下:

F1 Y y R r

↓○×

Y R 、Y rr、yyR 、yyrr

比例 9 : 3 : 3 : 1

F2

基因型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

比例 1 : 2 : 1 : 2 : 4 : 2 : 1 : 2 : 1 2.2.2 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比率计算法

㈣“性别决定与伴性”

染色体组型(核型) “知识网络结构”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总结——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遗传题(一)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参照新坐标P92考点三)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 ︰1aa 。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 ,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 占 。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 )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 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 。即Bb×Bb→3B ︰1bb 。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 类型。即Bb×bb→1Bb︰1bb 。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 ,即BB× →B 。 【总结】: (三)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参考新坐标P92考点二) 1.确定显、隐性的方法 方法1:杂交的方式。A ×B 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A 、B 为一对相对性状)。归纳一句话:亲2子1,即亲 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2:自交的方式。A 和B 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 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 无法确定,可为隐性纯合子也可为显性纯合子。归 纳一句话: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 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3:先自交后杂交的方式。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自交,若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确定两亲本都是纯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则为隐性性状。 方法4:先杂交后自交的方式。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杂交,若后代出现两个亲本的性状,比例为1∶1,则可以确定亲本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则为隐性性状。 牢记以下规律: 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可通过判断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再作进一步确定。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 表现型及比例 表现型及比例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

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 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完整版)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 3 ∶1 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思维诊断] (1)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2012·江苏,11B)(×) (3)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4)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11C)(×) (6)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知识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分析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分离定律中概率计算怎么讲

分离定律中概率计算怎样讲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 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AA×aa Aa 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亲代杂交类型 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 AA×AA;AA×Aa;AA×aa; ⑵全隐aa×aa ⑶显:隐=1 : 1 Aa×aa ⑷显:隐=3 : 1 Aa×Aa 解题思路:(理解)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 3B _ :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 1Bb:1bb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亲代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可能基因型及比例 ⑴一种性状一种性状AA×AA;AA×Aa;AA×aa;aa×aa ⑵两种性状 1 : 1 Aa×aa ⑶两种性状3: 1 Aa×Aa 概率计算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1 A =1(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A =1(全显) ⑶AA×aa Aa=1 A =1(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A :aa(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A :aa(显:隐)=1 : 1 ⑹aa×aa Aa=1 aa=1(全隐)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最经典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概念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5年4考)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为纯合子。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F1表现一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实验遗传图解如下: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5.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如何? 提示(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 。 (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相关概念:自交、杂交、父本、母本、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遗传因子等。 3、(难点)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4、(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要点梳理】 要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 (1)两性花和单性花 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这样的花成为单 性花,玉米、黄瓜的花都是单性花。 (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如豌豆。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 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 (3)闭花受粉 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传到了雌蕊柱头上, 这种受粉方式称为闭花受粉。 (4)雄蕊和雌蕊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 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5)父本和母本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6)去雄 将作为母本的植株在杂交前先去掉为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7)人工异花传粉 将母本去雄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已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364174 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1)豌豆是闭花受粉、自花传粉的两性花。 自然情况下豌豆是纯种。 (2)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实施人工异花授粉(杂交) (3)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统计) (4)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

知识点1 分离定律

知识点1 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苏北高一检测)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选D。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判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推断出被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2.(湛江高一检测) 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 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 【解析】选A。鉴定豌豆是否是纯合体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豌豆是纯合体,否则是杂合体。让豌豆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以父本花粉等杂交措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此时不可以进行测交,因为测交是让被测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杂交,而此时谁显谁隐还未确定。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比例的方法,是不断让小麦进行自交。 3.(福州高一检测)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解析】选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4.(江西模拟)根据以下材料: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材料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汇总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导学案互动探究1)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3)。 2.(1)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雄的部位和时间? (3)两次套袋的目的? 3.玉米也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分析它与豌豆的异同。 典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知识点二、假说—演绎法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现象孟德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 推理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作出假设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5)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认真写完) 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其中高茎占,矮茎由此可见,F 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其中纯合子占。F 2 占,杂合子占。高茎中纯合子占,杂合子 占。 演绎推理请写出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遗传图解。想一想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 实验验证与测交亲本有何关系? 分析结果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得出结论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及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汇总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右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 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较纯合子杂合子 特点 ①不含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①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实验鉴定测交 纯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只有一种类型的表现型 杂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自交 纯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花粉鉴定方法花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花粉的基因型至少两种 5.(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但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2)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6.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7.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F1 ?? ? ??显性∶隐性=3∶1?亲本: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aa 全为显性?亲本:AA×A_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aa 8.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9.指导杂交育种 (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 (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3)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具有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可具杂种优势但每年都要育种。 10.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 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1- 1 2n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 ︰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分离定律特殊题型总结

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专项训练 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 1、(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 2、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3、基因型为Dd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上有D基因,那么与其共用一个着丝点的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是() A.d B.D C.D或d D.D和d 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DD、dd、Dd的分离分别发生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③有丝分裂过程中() A .①①②B.③③①C.②②①D.③③③ 题型四:相对性状的区分 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 7、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 B.非甜是显性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小结:显隐性确定有“三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状。 若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可进一步应用自交法或回交法判断。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及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及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及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及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高中生物001 知识讲解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编稿:杨红梅审稿:闫敏敏 【考纲要求】 1.掌握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学会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育种及人类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梳理】 【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要点一、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 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离定律的实质: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高清课堂:要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aBb自交:9:3:3:1 AaBb测交:1:1:1: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要点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实验分析 2.相关结论 (1)F的配子共有16种组合,F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21(2)F 中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绿圆、黄皱)各占3/16,2 双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16。 (3)F中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l/16yyRR+1/16yyrr),杂合子2 占:1-4/16=12/16。 (4)F中亲本类型(Y_R_+ 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2 要点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的配子。 ③F的基因型为YyRr,F表现型为黄色圆粒(杂合)。11④F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每对等位基因(Y与y,R1与r)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与此同时,非等位基因 (Y与R,Y与r,y与R,y与r)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Y与R或r,y与R或r)。 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和组合彼此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所以,F产生的雌、雄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⑷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问题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问题1.乘法原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事件同时或 相继发生的概率是他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1)原理:________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________问题。 (3)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________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______个分离定律:Aa×Aa;________。 探究示例1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是() A.4种B.9种C.8种D.18种 变式训练1(2009·江苏卷,10)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2.加法原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互为可斥事件,它们出现的概率为各自概率之和。 (1)原理:基因分离定律是____________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____________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计算两个事件独立出现的 ________,进而将两个事件________相加,即为________出现概率。 探究示例2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自交,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2 B.1/3 C.3/8 D.3/4 变式训练2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7/8或5/8 B.9/16或5/16 C.3/8或5/8 D.3/8 3.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比例与变形 (1)正常情况 ①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____________。 ②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________。 (2)异常情况 序号条件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 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________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 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________ 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 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________ 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 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________ 3∶1 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 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计算知识总结

专题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概念 1.常见遗传学符号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正交反交测交回交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也包括同一植株的自花受粉和异花受粉)。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 巩固: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3.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 巩固:如图所示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已知位点1的基因是R,则正常情况下位点2和位点4的基因分别是() A.R、R或r B.r、R或r C.R、r D.r、R 4.基因型、表现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 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B.由①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环境决定的 C.由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D.由①②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纯合子、杂合子 二、分析一对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及其相应的曲线。(要求:记住公式、学会推导、会画曲线) 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时,以杂合体(Aa)的个体作材料进行遗传实验。请回答: ⑴让其连续自交n代,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图示是,能表示自交代数与隐性纯合子比例关系的图示是; 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A.子3代B.子4代C.子五代D.子六代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文档

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19年高考复习正在进行中,高考生物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分,这就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以下是小编对《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技巧》进行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描述的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重点指出了等位基因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间 的遗传规律,属于非等位基因组合的情况(重点指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每对等位等位基因都要相互分离,这些非等位基因才能进行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且发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

对性状。(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