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沉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沉箱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工程

沉箱安装

*******建设工程XX 2010年8月5

沉箱等构件出运、安装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共有25件沉箱需要预制,沉箱贮放采取陆上沉箱贮放的方式。沉箱预制后气囊横移至通道进行存放,通道存放区共可存放6件沉箱,预制场地也可临时存放12件沉箱。

二、沉箱出运

在预制场地制作完成经养护的沉箱,经卷扬机牵引沉箱、底部气囊滚动移至出运码头前沿,横转纵移,方向呈直角转向,转换气囊支垫,最后沿码头出运通道,移运至码头前沿,再移运至停靠在码头边的半潜驳(浮船坞)上。

本工程沉箱总数为25件。沉箱主要尺寸:11×19.95×11m(底宽×长×高)。单件沉箱重约1029t。

(1) 气囊出运工作原理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气囊搬运重物的工作原理与滚筒搬运重物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重物底部与地面之间垫若干个气囊并充气顶升起重物,通过外力牵引重物使气囊向前滚动,从而使重物产生移动,达到搬运重物的目的。气囊与地面为面接触,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单位面积受力小,对场地适应性强。

选用直径Ф1000mm超高压气囊,出厂检验承压能力为0.39MPa,正常使用许用压力为0.30MPa,安全阀限压值取0.35MPa。考虑沉箱的尺寸,选用有效长度分别为11m和17.0m两种,施工过程顶升高度取430mm,工作高度取300mm。

气囊工作的相关数据按如下公式计算:

单个气囊承压面宽度:B=π(D - H)/2

气囊承压面积:S=n×B×L=nπL(D - H)/2

气囊气压:P=Q/S=2Q/[nπL(D - H)]

式中:D——气囊直径

H——气囊工作高度

L——气囊有效承压长度,L=L总-2×0.866×D

N——气囊个数

Q——构件重量

(2) 供气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布置

(1)供气系统

采用集中供气体系,供气系统由2套6m3空压机组及自己配套的高压气管、气阀组成,高压气管沿沉箱预制场及出运码头轴线两侧对称布置,固定部分采用Φ48mm钢管,每6m设置一个供气阀;加气时从供气阀用高压软管接至气囊。

(2)牵引系统

沉箱的横移及纵移均采用4台10t卷扬机进行(共8台),相应配有定滑轮、动滑轮、钢丝绳扣、垫木等。

在施工场地、码头前沿共布置15个60t、10个75t、8个15t地牛,场地X 围均采用暗埋式,其顶标高低于地层标高,以便沉箱出运,在沉箱拖运至地牛位置时,临时在其上铺钢板以方便气囊滚过。

(3)施工平面布置

预制场地共设有两条生产线,作业线中间为沉箱出运通道,每条生产线分别布置六个沉箱预制底模。出运通道在预制区为平坡段,预制区至出运码头共20m为斜坡段,用以调整预制区及出运码头前沿的高差,其斜率为6.7%。

(3) 沉箱出运顺序

沉箱出运顺序以沉箱安装顺序相一致,由西向东进行安装,故沉箱出运顺序为:由1#沉箱至25#沉箱出运。

(4) 沉箱出运施工方法

A 出运工艺流程

本工程的沉箱出运(陆域)至半潜驳(浮船坞),采用气囊出运工艺。具

B 准备工作

(1)先进行拆卸底模工作。最后检查沉箱底部及边角有无棱角突出,有则先清除。

(2)检查沉箱内腔是否有积水,若有积水超过10cm的,必须把水抽至低于10cm方能出运(避免重心受积水的影响无法控制)。

(3)对牵引系统中的卷扬机、钢丝绳、滑轮组、导向轮及其卸扣、绳卡等,逐项认真检查运转是否正常、转动是否灵活、钢丝绳是否缠绕(有气),并排除一切隐患。

(4)检查空压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查气囊充气各管件、阀门、压力表是否完好。

(5)清理通道上一切尖锐物、石头及障碍物,并对场地进行整平,高差不超过±2cm。

C 系沉箱围捆钢丝绳

用钢丝绳系好沉箱(围捆),钢丝绳处于沉箱转角保护架上,所处位置在沉箱前趾高度以上,沉箱底模基础向上约1.2~1.6m左右处,钢丝绳与沉箱保护架接触处用方木隔开,调整钢丝绳长度至两侧相等,再连接牵引及溜尾钢丝绳。

D 摆气囊

每个气囊的轴线与移运方向垂直,沉箱底边用红漆标上气囊就位线,气囊露出沉箱两侧长度相等。

E 沉箱顶升

(1)系牵引及溜尾钢丝绳

将牵引和溜尾卷扬机动滑轮组与沉箱围捆钢丝绳系好,并启动卷扬机使各钢丝绳刚好处于受力状态,然后稍微放松。

(2)气囊初充气

初充:连接空气压缩机与气囊之间的气管,连接妥当后充气,对气囊充气时做到均匀、缓慢,每条气囊充气压力达到沉箱预定顶升初始压力值(横移:0.10MPa)时,停止充气。这时气囊与底模共同承受沉箱重量。

(3)气囊充气,将沉箱顶升至支垫高度

继续对气囊充气并对称、缓慢进行(由阀门控制),由于沉箱重心偏于沉箱纵轴线前沿方向约16cm,因此各气囊承载力将不一样,压力值也不一样,气囊充气压力值从沉箱前趾沿后壁方向递增,各气囊气压值必须现场试验确定。原则上要让沉箱下各气囊高度一致,并使沉箱处于直立状态,沉箱底面沟槽盖板完全脱离沟槽后进行支垫转换气囊。

F 沉箱横移

(1)从新充气使沉箱至运行高度、沉箱横移

检查与调整各气囊的压力值,使气囊高度一致。现场指挥(副指挥配合)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无误后,下令启动牵引卷扬机组,拉紧牵引钢丝绳,沉箱处于移运临界状态时,暂停牵引,再次检查钢丝绳X紧程度,各滑轮组、导向轮

的转动是否灵活,气囊及沉箱平稳情况,同时启动溜尾卷扬机组,使溜尾钢丝绳稍处于松弛状态。当一切处于正常状态时,指挥员指令拉动沉箱缓慢向前移动。移运时,注意观察沉箱平稳和移动情况,同时注意气囊滚动和压力情况,通过调整气压使各气囊高度一致。运行中溜尾钢丝绳跟进,既不与牵引钢丝绳形成对拉,又能限制沉箱前倾。

(2)移运中气囊交替

当沉箱前移方向端部至第一根气囊囊咀中心1.8~2.2m(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时,摆进气囊并进行充气,注意充气时气囊一定要全部X开并达到一定的气压(一般为0.04MPa左右)后,再启动运行。

沉箱前进方向始终保持1~2根工作气囊。在牵引移动过程中,当出现沉箱走偏时,必须纠偏。当沉箱后面的气囊逐渐接近沉箱尾部(按移动方向)时,打开排气阀逐渐排气,最后快速放气(在气囊露出沉箱尾部一半之前),气囊放气过程中要尽量使沉箱处于直立状态。气囊放气完毕后将气囊搬运到沉箱前面预定位置备用,如此重复直到横移完成。

G横移--纵移衔接

沉箱横移过程注意调整气囊摆放距离,必要时在横移过程中逐步调整,以适应出运通道上横移--纵移转换处支垫的排距。并且尽量使各个气囊平行及有合适的支垫空间,以保证有足够支承面积和位置。

沉箱重心移到出运通道中轴线位附近时,暂时停止牵引,根据具体情况对沉箱位置做适当调整。将各气囊对称充气,顶升沉箱到离地面距离超过支垫高度(40cm)约5cm时,根据支垫要求放置枕木,支垫枕木布置完备后,气囊缓慢排气至沉箱平稳降落在支垫上,停止排气,观察地面无明显沉降后快速放气,抽出气囊。进入纵向移运准备工作。

H沉箱纵移

(1)支垫、摆气囊、系纵移钢绳

沉箱转换位置用枕木支垫完毕后,在支垫的间隙放进纵移气囊,由于沉箱重心与形心存在偏差,运行时尽量使沉箱保持直立。用气囊不对称摆放方法来达到此目的,经初步估算,纵移时沉箱前趾方向气囊向内缩进为30cm~45cm。将牵引和溜尾卷扬机动滑轮组与沉箱围捆钢丝绳系好,并启动卷扬机使各钢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