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奇思妙想》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奇思妙想》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奇思妙想》

(完整word版)六年级冀教版英语下册第7课导学案)

Lesson7 Always Have Breakfast! 导学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标题是:Good health to you!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是围绕这一标题展开的,教给学生怎样养成好习惯。第7课从每个人都想健康又强壮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健康身体对我们有好处,来设计句型How often do you … ? ... times a 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1、能听说读写单词:healthy, strong, weak, sick, weak, health.并且能区分healthy ,strong,weak ,sick 四个单词的意思知道哪两个作反义词比较合适。 2、会正确使用句型:How often did(do does)somebody do something? times a 能听懂good for you和bad for you 3、知道last和next的意思,明白它们用于什么时态。 4、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能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方法: 结合投影讲单词,分析课文 自主学习、查找问题 【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2—5遍,勾画出重点词句。自学练习册习题。 2.经过预习你一定会将下列练习完成的很好。 一、选择适当的字母组合完成单词。 ()1 h_ _lthy(健康的)A.eeB.eaC.auD.ou ()2 str__g(强壮的)A.anB.unC.onD.oo()3 w__k(虚弱的)A.eaB.eeC.ieD.ae()4 __ce(一次)A.enB.onC.auD.un()5s__k(生病的)A.icB.iaC.auD.ou()6__ice(两次)A.whB.hwC.wtD.tw 二、写出下列词的正确形式。 1. strong(反义词)________ 2.healthy(反义词)___________ 3.eat(过去式)_______ 4.do(过去式)________________ 5. eat(单三) ___________ 6. want(单三)______________三、选词填空。 ( )1.Kim___ breakfast six times last week. A.eat B.ate C.eated ( )2. -----How often did you watch TV last week? - ----- ________ a week. A.Two time B.Two times C.Twice ( )3.She usually eats supper _____ 6:30 A.on B.In C.at ( )4. He wants to ______ a good boy. A.is B.are C.be ( )5 -----______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A.How often B.How many C.How much ( ) 6、I eat breakfast__________ 7:30__________the morning. A. in, at B. at, in C. at, on D. on, at ( ) 7、____________breakfast is good for you. A. Eat B. Eats C. Eating D. Eatting ( )8、--_______________do you eat porridge ----Every day. A. How much B. How many C. How about D. How often ( )9、What do you eat_____________supper? A. to B. on C. in D. for ( )10、I don’t k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how to learn English B. how do learn English C. how learn English D. how English learn

六年级英语下第二单元第七课时

六年级英语讲学稿Unit 2 What’s the matter,Mike? 第六课时 执笔:丛丽梅审核:马芳课型:新授课时:1 时间:xx.3.21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并能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故事并回答问题。 难点是能充分理解并大致讲述Let’s read的故事。 预习导航: 一根据汉译,写出下列单词。 1天气____________ 2 比赛__________ 3 在…(两者)之间________ 4 传递;通过,及格_______ 5踢______________ 6(球赛等)得分________ 7反弹__________ 8离开_______________ 9猜测_____________ 10 赢__________ 11 比赛_________ 12 因…而发笑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读课本21页Let’s read, 在文中找出下列短语,并译成汉语。 1 between …and __________________ 2 pass… to ________________ 3 fly… into __________________ 4 a little ________________ 5 bounce off __________________ 6 laugh at _______________ 7 football match __________________ 8 kick the ball _______________ 9 funny goal __________________ 10 another goal ______________ 11 win the game __________________ 12 a llittle angry _______________ 13 at the end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Class 2 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课本21页Let’s read 译成汉语。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本21页Let’s read,回答以下问题。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7第七单元教案

6B英语科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简 析 教学要求1.能听懂、会说、会读以Holiday plans和Talking about the future为话题的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和日常用语:Will you …? Yes, I will./ No, I won’t.Where/When/How long/What will you…? 及其答句I /We will… 3.学会并掌握三会词汇:summer holiday, stay, sound, Disneyland, Ocean Park, Taipei, traveller,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different。学会并掌握四会词汇:go back to, how long, photo, travel 4.能听懂、会说字母组合oy在单词中的读音,并发音准确。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课题练习 Unit 7 6

课题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 上课时间:总6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单词: go back to ,how long , photo,并三会掌握summer holiday/stay/sound/Disneyland/Ocean Park/Taipei.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Will you…?及其肯定和否定答语;Where/How long /How /What will you …?及其答句. 教学重难点1.正确掌握,灵活运用will来表达一般将来时句型。 2.能理解、朗读、复述Story time。 3.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能互相分享暑假出游的快乐。 教具 学具 图片、课件、电脑等 教学过程诊断调整Step 1 Before-reading 1. Enjoy the pictures. T: Last Summer holiday, I went to ... with my family. I took many pictures. Do you want to enjoy them? 2. Free talk Step 2 While-reading 1.T: Someone is talking about Summer holiday plans,too. Please watch the cartoon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Q:Who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summer holiday plans? 2.T: “Where will they go for the Summer holiday?”Listen to the tape, match the pictures then talk about their plans. Mike will go to… 3.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68 and 69. Read the dialogue quickly and judge the sentences. You can underline the answer with your pencil. a.Yang Ling will visit her aunt and uncle in Beijing.() b.SU Hai will go to Disneyland and Ocean Park. () c.Liu Tao will go to Taipei with his friends. () d.Liu Tao will show some clothes to Su Hai. () Learn new words “Disneyland and Ocean Park” 4.Read the dialogue again,then find the answer. Q1: Will Yang Ling go to Beijing by plane? Q2: Where is Mike from? How do you know? Q3: How long will Mike stay in London? 5.Reading time. (1)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Try to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of the recording. (2)Read together. (3)Read in groups. (4)Show time. Step 3 After the reading. 1.Repeat the tex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设计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具准备: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名著,鲁滨逊的荒岛漂流和小男孩尼尔斯的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出示课件),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3.齐读课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5.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说说这个片段中你觉得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A.细节描写传神--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B.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C.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板书:汤姆和贝奇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汤姆和贝奇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敢于冒险的精神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 1.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 如,A.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B.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C.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D.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E.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板书:敢于冒险的精神) 2.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师生总结: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

汉语六年级下册第七课

第七课可爱的小蜜蜂 教材分析 课文一讲的是吐尔迪送给艾赛提一只小白兔作为生日礼物,引起了艾赛提对学习养好小白兔的兴趣。课文二讲述了作者去荔枝林里看到的小蜜蜂一直在不辞辛苦地酿蜜,它们奉献很多,但是索取却很少,从而赞扬了一直在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进行自由表达,掌握文中的表达方式。 2.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学习效率,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那些一直在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奉献很多,但是索取很少,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词语的用法。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理解。 2.教学难点: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查找、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小组合作、读课文等方式。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词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读词语、写词语。培养独立组词和造句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词语。 2.教学难点:用生字组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启发等方法。 教学用具:黑板、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学过的词语,检查学生复习词语的情况。 二、前提测评。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听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你们知道小白兔吗? 板书:第七课可爱的小蜜蜂 四、学习生字。 (1)瓣:左中右结构,瓜字旁。本义指花瓣,也用来指物体自然的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如:花瓣、豆瓣、蒜瓣、三瓣嘴、摔成几瓣等。 比较:辨、辩。 (2)促: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足。意思是催、推动。如:促进、促使、催促等。 比较:捉。 (3)骼:左右结构,骨字旁,右边是各。组词骨骼,意思是人和动物体内或体外硬的组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

第7课《开国大典》知识点 1、词语理解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瞻仰:恭敬地看。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近义词 宣布——公布肃静——肃穆 3、反义词 完毕——开始热烈——冷淡 4、层次和段落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游行。 5、积累好词 描写场面壮观的词语: 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万马奔腾长虹贯日 惊天动地热火朝天万人空巷 6、对句子的理解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7.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课文中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 开学了。同学们都返回了学校。他们的假期过得怎么样?他们过的开心吗? 高伟:你好,凯特。你的假期过得怎么样? 凯特:好极了!我和我的父母去了海南。 高伟:你玩的开心吗? 凯特:当然!我们去浏览了三亚。我们在那儿看见了很多香蕉树、椰子树和花儿。三亚是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很喜欢那里。你也想去那儿吗? 高伟:当然。夏天我会去那儿。 凯特:太棒了! 这是彼得的日记。 二月八日 我在北京过的春节。我很开心。我在春节前夕看电视了。电视节目很有趣,也很令人兴奋。那天晚上我们吃了饺子,我喜欢饺子。我喜欢春节。我喜欢中国。 第二课 你假期过得怎么样? 好极了。

我在家里 在家里令人兴奋的在上海奇妙的 在北京极好的 在昆明有趣的 你假期过得怎么样? 好极了。 你假期期间在哪儿? 我在上海 北京哈尔滨 西安上海 昆明三亚

第三课 莉萨:你好,高伟。我昨天给你打电话了,但你没在家。你在哪儿? 高伟:我在书店。那里有许多新书。 莉萨:你对那些书感兴趣吗? 高伟:是的,我感兴趣。我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本连环漫画。你呢?昨天在家吗? 莉萨:不在家。我昨天去看电影了。他很有趣。 三月六日 我昨晚去看电影了。电影很好看,我很喜欢。我十点钟上床睡觉。睡得有点晚。三月七日 今天是星期日。我去我家附近的书店了。我看见许多新书。我对这些书很感兴趣。我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本连环漫画,我很喜欢读它们。 第四课 你昨天在哪儿? 我在家。

你上周日在书店吗? 是的,我在。 不,我不在(书店)我在电影院。 凯特:你好,鲍勃。上周日你在那里? 鲍勃:我在书店。你呢,凯特?上周日你在商店吗?凯特:是的,我在商店。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

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齐读课题。“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 ..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 ..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藏戏》优秀学案 学习目的: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体会藏戏的特点以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课时:(三课时19、20)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读两遍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藏戏》的作者是。 2、课文介绍的是哪一个传统剧种? 答:课文介绍的是这个传统剧种。 3、这个剧种的创始人是谁(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谁)?。 答: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一个叫的西藏高僧。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的和藏戏的艺术。 5、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组词(可不填满)。 生字读音音序部首结构组词(组课文的新词) 6、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开山鼻祖:比喻创始人。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一无所有: 赞叹不已:哄堂大笑: 身无分文: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再阅读课文一次。 2、藏戏的怎样形成的? 答:藏戏是一位叫的藏族青年人,要在上修桥,可他,于是认识了位 姑娘,组成了班子,用的形式,表演故事、传说,劝人、 出出、共同,歌声所到之处,藏人赞叹不已。于是就这样在上修了座 铁索桥。藏戏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开山鼻祖是 戴表演 藏戏演出时没有 艺术特点有自己固定的(开场正戏结尾庆贺) 、丰富多彩

演天毫不稀奇 三、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江水()的容貌()的唱腔()的激流()的舞姿()的歌声2、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形善积德()赞叹不以()丰富多采()洪堂大笑()随心所遇()别勿所求() 3、按要求写句子。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065889.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065889.html,/teacher/jiaoan/xiaoxue/201105/31552.html

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

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检测 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盐城市第一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咏梅 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汇讲解 1.write to Peter给Peter写信,也可以说:write a letter to Peter 2.collect stamps收集邮票/collect coins收集硬币 3.write a letter写一封信/write an E-mail写一封电子邮件 4.draw a picture画一幅画/draw pictures画画 5.make a kite做一只风筝 / .make a kite for sb.给某人做风筝 6.do my homework做我的家庭作业/do one’s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7.a fax machine一部传真机 8.a telephone number一个电话号码 9.some writing paper一些信纸/an envelope and some stamps一个信封和一些邮票/a postcard一张明信片 10.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 11.finish primary school 小学毕业 12.go to middle school 升入中学 13.an English boy一个英国男孩 /a Chinese girl一位中国女孩 14.in the newspaper在报纸上/in the magazine在杂志上 15.be his penfriend成为他的笔友 /want to be one’s penfriend 想做某人的笔友 be good friends成为好朋友 16.live in London住在伦敦/live in New Y ork住在纽约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 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练习题

7.彩色的翅膀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调节(diào tiáo )分享(xiǎng xǎng)抚养(f úfǔ)捏起(niēnēi )撅嘴(juējūe )奇迹(jījì)2.写出句子中画线词的近义词。 (1)在一片欢笑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 3.按要求写句子。 (1)学校的操场上人真多。(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这个设想没能实现,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园里传出歌声。(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改成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juē)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A.果然 B.当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旅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总第( 27 )课时 课 题 Unit 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单词: east,west,north,south,northwest,northeast,southwest,southeast。 2.能用上述单词准确描述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上述单词。 教学难点能用上述单词准确描述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过 程 师生互动 一、课 程导入 二、新课展示 1.课前热身Part A Warming-up:Think and tick T: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ity? Is it nice?Why? 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处理Think and tick部分进行热身。 T:What do you think of“nice city”?Try to discuss in your groups,and then tell us the reasons. 2.新课导入 承接刚才的话题,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评价。之后,教师用课件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城市所在的位置。 T:You did a very good job.Our hometown is a very beautiful place.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here.We love it.Now look at the map of China.Can you find our hometown on the map? 1.新课展示Part A Let’s learn (1)教授单词 east,west,north,south 借助地图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north的词汇卡,带领学生多说几遍,并在黑板上画一个竖直向上的箭头,把north贴在箭头上方。 借助课件或图片展示海南美丽的沙滩,会话呈现south。 在地图上逐一找出大连、拉萨的位置,用同样的方式进行east 和west 这两个方位词的学习。 (2)教授单词northwest,northeast,southwest,southeast 教师借助呈45度角的坐标,教授单词northwest。引领学生发现规律和技巧,探究其余三个方位northeast,southwest,southwest的表达方式,用构词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