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角的概念与表示

7.3角的概念与表示
7.3角的概念与表示

7.3角的概念与表示

一、简答题

1.用数字1、2、3、4分别标注∠DAC、∠CAB、∠ABC、∠ACB。

2.分别用α、β、γ标注∠BOC、∠BOE、∠COD。

3.在图中,哪些角可以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试分别加以表示。

4.分别画出∠AOD和∠COB的内部,以这两个角的内部的公共部分作为角的内部,这个角是图中哪一个角的?

5.图中点O表示人民广场,点B表示真如镇。如果徐家汇在人民广场的西南方向,在真如镇的正南方向。试确定徐家汇的位置(用点C表示)。

二、拓展训练

1.(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请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

(2)∠AOC= + ;

∠BOC= — = ——。

2.已知灯塔A在港口O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某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到达B,在B处测得灯塔A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试确定灯塔的位置。

角的概念与表示(教案)

7.3角的概念与表示 川沙中学南校徐莲 教学目标 1.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有关名称,并能用字母正确表示角. 2. 能识读并画出方向角. 3. 经历角的概念的形成与角的表示过程,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规范性、简洁性. 4. 经历方向角的表示过程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及表示法. 2.方向角的表示. 教学难点 1.角的概念及内部和外部的认识. 2.方向角的识别与表示. 一.引入课题:角 背景图:时钟、剪刀、五角星、墙面. 二. 新课 1. 角的两种定义 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 位置所成的图形.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 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 角的内部和外部 角的始边转到角的终边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简称角内. 本书中所说的角,除了周角外,未加说明的 角是指小于平角的角 3. 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OB或∠BOA (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顶点: 边: (2)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如:∠O(只有一个角时).

(3)用一个数字表示,如:∠1、∠2. (4)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如:∠α、∠β、∠γ. 练一练 (1)在下面图中用阴影表示∠1的外部. (2) ①给角标出字母,写出角的记号,并指明角的顶点和边. ②D、E分别是CB、CA上的点,∠ACB与∠DCE 是同一个角吗? ③∠DCE和∠CDE指的是同一个角吗? ④∠E这种记法有错误吗?若有,请加以改正. 4. 方向角 探索:如图,射线ON、OE、OS、OW分别表示 从点O出发北、东、南、西的四个方向.你能说出图中 射线OA,OB,OC,OD分别表示什么方向吗? 用射线表示方向的一种基本形式:例题:已知迪斯尼乐园在川沙中学南校约 南偏西35°的方向,如果用点O表示川沙中 学南校,用点A表示迪斯尼乐园,画出从川沙 中学南校到迪斯尼乐园方向的射线.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集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合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引入的第一个概念,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集合是学习掌握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形象化的将生活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简化了用数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语言,为相关数学知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许多重要的高中数学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的,都需要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述相关问题及核对这些内容的后续学习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只描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过集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相关概念,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对集合的初步认知,有了对周围事物的发现总结能力。对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培养其细致的观察力,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会有所混淆,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来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可能会用初中熟知的记忆学习方法来学习,鼓励学生理解学习,事半功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合含义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集合表示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学习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掌握集合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到新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体育课上课时,老师总说“请同学们集合”,同学们便会从四面八方集合到老师身边。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动词,让同学们集中在一起。我们在数学中也有“集合”,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名词,但是他的意义和以上说的动词集合有相似之处。这一节课,我们便来学习数学中的集合的含义与他的表示方法。(板书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那什么是集合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集合的例子,比如我们全班同学这一个整体,他就是是一个集合;还有校园中所有的树,也构成一个集合;高一一班教室里所有的笔……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

(完整版)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设计)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了解任意角的概念,根据角的旋转方向,能判断正角、负角和零角; 2.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联想得出相应的数学规律的学习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初步理解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2.初步学会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六环节分层导学法 【课前准备】 (学案导学)教师编印导学案,提前两天下发,指导学生完成并检查. 学生预习教材P6-8相关内容,完成优化设计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和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初步认识;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完成优化设计典型例题领悟部分和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至少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线.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解决个别同学存在的困惑,共同梳理出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得到及时解决。 (检查反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书写不够规范,角的单位“°”容易漏写; 2)思维不够严谨,审题不仔细,做题往往不注意条件; 3)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掌握不熟练; 4)概念辨析缺乏方法. 完成较好的学生有:白焕焕、杨宇、杨强、何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 (1)初中学过的角是如何定义的,角的范围又是怎样的? (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身体的旋转周数如何用角度来表示? (3)汽车在前进和后退中,车轮转动的角度如何表示才合理? (4)工人师傅在拧紧或拧松螺丝时,扳手转动的角度如何表示比较合适?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角、负角和任意角的有关概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大于360°的角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之后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 【板书】角的概念的推广 二、展示评价 学生以组推荐代表展示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回答问题:本节课中学习了哪些新概念,这些概念分别是如何定义的?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不同组别之间展开交流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板书,并点拨、激励、评价. 展示形式:实物投影展示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述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三、导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象限角的判定与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探究1:判断角所在象限 例1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80°;(2)-760°;(3)932°; 归纳小结:判断角α所在象限的方法:先在0°~360°之间,找出与所求角终边相同的角β,因为α与β终边相同,因此只需判断角β所在象限,即为角α所在象限. 跟踪训练1:象限角的概念: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_________ ________ _;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可表示为;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和表示

第三章三角函数 第一节三角函数及概念 复习要求: 1.任意角、弧度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知识点: 1.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 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α的顶点。 2.角的分类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 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为零角。 3.象限角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1)第一象限角的集合: |22, 2 k k k Z π απαπ ?? <<+∈ ???? (2)第二象限的集合: |22, 2 k k k Z π απαππ ?? +<<+∈ ????。 (3)第三象限角的集合: 3 |22, 2 k k k Z π αππαπ ?? +<<+∈ ????。 (4)第四象限角的集合: 3 |222, 2 k k k Z π απαππ ??+<<+∈ ???? 4.轴线角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若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称这个角为轴线角。它不属于任何象限,也称为非象限角。 5.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构成的角的集合,称之为终边相同的角。记为: {} |360,S k k Z ββα==+?∈或 {} |2,S k k Z ββαπ==+∈。它们彼此相差 2()k k Z π∈,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都相等。 6.区间角 区间角是指介于两个角之间的所有角,如5| ,6 666π πππααα???? =≤≤ =????? ???。 7,角度制与弧度制 角度制:规定周角的1 360为1度的角,记作0 1,它不会因圆的大小改变而改变, 与r 无关 弧度制: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rad 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8.角的度量 (1)角的度量制有:角度制,弧度制 (2)换算关系: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主要抓住180rad π=o 。 3602π=o ,180rad π=o , 10.01745()180rad rad π= ≈o ,1801()57.30rad π=≈o o (3 9.在半径为r 的圆中,弧长l 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α=l r 。 10.

示范教案(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进而又给出了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 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①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③分段函数的意义,④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 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b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 的=R

(完整版)集合的概念及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命题:(1)集合N 中的最小元素是1:(2)若a N -?,则a N ∈ (3)244x x +=的解集为{2,2};(4)0.7Q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 0 B. 1 C.2 D.3 2.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 A.(){}(){}3,2,2,3M N = B.{}{}3,2,2,3M N == C.(){},1M x y x y =+=,{}1N y x y =+= D. {}(){}1,2, 1.2M N == 3.下列方程的实数解的集合为12,23?? -???? 的个数为 ( ) (1)224941250x y x y +-++=;(2)2620x x +-=; (3) ()()2 21320x x -+=;(4) 2 620x x --= A.1 B.2 C.3 D.4 4.集合{} (){} 2 2 10,6100 A x x x B x N x x x =++==∈++=,{}450 C x Q x =∈+<, {}2D x x =为小于的质数 ,其中时空集的有 ( ) A. 1个B.2个 C.3个 D.4个 5. 下列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200x ∈= B.(){}00,0∈ C. 0∈? D.0N ∈ 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 B.{}{}1,22,1= C.{}?=? D.0N ? 7. 下面四个命题:(1)集合N 中的最小元素是1:(2)方程()()()3 1250x x x -+-=的 解集含有3个元素;(3)0∈?(4)满足1x x +>的实数的全体形成的集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0 B. 1 C. 2 D.3 二.填空题: 8.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组240121x x x +>??+≥-?的整数解集合为 9.已知集合12,6A x x N N x ?? =∈∈??-??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为 10.已知集合241x A a x a ??-?? ==??+???? 有惟一解,又列举法表示集合A 为 三、解答题: 11.已知{}{}2A=1,a,b ,,,B a a ab =,且A=B ,求实数a,b ; 12. 已知集合{} 2210,A x ax x x R =++=∈,a 为实数 (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的值 (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13. 设集合{} 22,M a a x y a Z ==-∈ (1)请推断任意奇数与集合M 的关系 (2)关于集合M ,你还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设B={1,2,3},则1∈B,4B. 2.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角概念推广优秀教案

【课题】5.1 角的概念推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 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 (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 (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情感目标: (1)经历推广角的概念及随之带来的新知识的认知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2)参与数学建模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教学设计】 (1)以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引例,引入学习新概念——角的推广; (2)在演示——观察——思维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理解终边相同的角; (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学习演示用具(两个硬纸条一个扣钉).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0°(1)(2)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界限角,例如,0°、90°、180°、270°、360°、?90°、?270°角等都是界限角.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1.1 .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⑵?210°;⑶225°;⑷?300°. 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用图钉联结两根硬纸条,将其中一根固定在OA的位置,将另一根先转动到OB的位置,然后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它们所组成的集合为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 说明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⑤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因为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这位渔民。 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 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你能理解数学家的这句话吗?

0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3角的概念与表示

4.3.1 角的概念与表示 江家集镇中学王明亮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有关概念; 2.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3.会用含方向角的射线表示方向,会通过测量说出一个点在已知参照点的什么方向上; 4.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及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法; 2.会用含方向角的射线表示方向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观察:多媒体显示一个角的图形 操作:由学生操作画角的过程. 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即角的定义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角的定义. 1角的定义1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观察:多媒体演示:秒针在钟面上转动; 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把圆规的两只脚由并在一起到逐渐把一只脚旋转到另一个位置; 思考:在秒针的转动过程中,有没有给我们形成角的形象?那么角又 可以是怎样形成的呢? 2.角的定义2: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 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说明:由学生画出角的过程,来体验角的定义的含义,并且由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来概括角的定义,比教师给出定义要有效,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文字语言的能力.其中,定义1学生较易归纳出来,而定义2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提示,例如,是什么线绕着什么作怎样的运动等. 3.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一个角的符号/,加上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例如,/ ABC / XYZ.

(2).用一个角的符号加上表示顶点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例如, / A、/ B.

(3) . 用一个角的符号/,加上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a 、/B (4) .用一个角的符号/,加上一个数字表示.例如,/ 1、/ 2 四.练习与巩固: (1).分别说出/ ABC / EFG / MON 勺顶点和边. 角 / ABC / EFG / MON 顶点 边 (3).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图中的角 (4).图中共有( )角,并分别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三个大写字母 表示 5. 方向角: 观察:上海市的部分地图. 思考:从图中你能说出中山公园在人民广场的什么方向上?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下列图形中的角: E D

集合概念及其表示经典练习题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 a? ∈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x-3>2}或{x| x-3>2}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X=-5}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2 二、例题解析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高一(2)班个子较高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2)1,3,-1,4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4个元素; (3)由a,b,c组成的集合与由b,c,a组成的集合; (4)所有与2非常接近的数字; (5)所有与小明走的很近的朋友

数学本质概念——角

数学本质概念 -角- 纯数四 陈映妤

一、分年细目中的「角」 二、「角」的概念 数学上的角概念和日常生活中所谈到的角,所表示的意义有时是不太一样的。儿童角概念的认知,有其发展的顺序性,先由具体的经验、察觉,渐进发展至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下先就角概念加以阐释,再说明儿童的学习发展特征及指导原则。 1、一般生活中所说的角概念 一般人对角的认识,常是真正角概念的局部:一个角有个线段当作边,两边中夹着一块区域,产生一个尖尖的顶点。此外,常以角的顶点或顶点的邻近区域来描述角,如桌角,墙角,三角形上的角,四边形上的角,.....,等,由于角的形象大都以有限度的对象呈现,因此,角的边也常以线段表示。 2、理想的角概念 从实际经验及数学上的定义,角的意义可分成以下三方面来说明(Michael C.1989): (1)角是一双定出两个方向间的差量之射线。 (2)角是自同一端点射出的两射线围出的一个平面区域。 (3)角是一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个程度的量。 因此,理想化的角概念,可简单说成是自一点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出两条射线的结构,角的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在旋转产生角的情况下,虽然旋转是一种动作,动作停止,其现象即消失,但它有一个起始方向和终止方

向,此二方向可用两条射线来表示),此两射线是制程角的张开活动的限制边界。不论代表此射线的线段长短(此时的长短,只是线段的另一端点的不同而已)如何,均可完成同样的限制活动。 事实上,平面上的有限图形(如多边形)中,并不包含任何角,而只包含了角顶点的邻近区域。构成角顶点的邻近区域线段长度的不同,会使角顶点的邻近区域有所不同。同时,角与角的内部是共生的(二者同时出现),角的两边之张开程度大小,不因为边长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专家学者怎么看待「角度」单元内容 (一)心理学家谈儿童「角」的认知概念 1、Piaget的角概念发展阶段论 Piaget和Inhelder(1971)以三个有关角的测量设计来分析儿童角的概念,结果将儿童角的概念发展依年龄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阶段I(4-5岁)阶段IIA(6岁)此两阶段仅能藉由视觉估测来画图形,无法运用工具测量;阶段IIB(6-7岁)能做长度测量,但不会做角度测量;阶段IIIA(7-9岁),在复制角时,能以直尺维持线段的斜度,但无法觉察角的存在;阶段IIIB(9岁-9岁6个月)利用直角当作参考角,以直线测量的方式,找出斜度和垂直底边的高;阶段IV(大于9岁6个月)能摆脱图形本身的影响,画出补助线和高,能将角的概念普遍化。 2、Vygotsky社会文化互动论 Vygotsky并未真正对儿童角概念进行什么研究,但他提出二个很重要的名词,是在教角概念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一个是自发性的概念(spontaneous concepts),这是一种由下而上,透过具体,每天的生活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像「桌角尖尖的,要小心」,便是对角概念所产生的自发性概念;另一个是科学性的概念(scientific concepts),指的是一种抽象,系统化的知识,这种知识,往往经由正式的学校教育来习得,它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学习,必须藉由文字当中介,例如数学中,角的构成要素是始边、终边、支点和旋转的区域,这种科学性的概念,儿童无法直接看到,必须藉由文字或语言来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时,要能从儿童自发性概念,引导到科学性的概念,才能协助儿童对科学概念学习,发展出较高的知觉、抽象和控制的思考能力。 (二)数学家谈「角」的数学内涵 1、Van Hiele的几何思考阶段论 Van Hiele夫妇提出儿童对于几何学习是具有五个不同的思考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若经由适当的教学,学生的经验可从较低阶段的几何思考,到较高阶段的严密性思考,各发展阶段特征如下(朱建正,2002a;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篇一: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课后作业《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课后作业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 在“①高一数学中的难题;②所有的正三角形;③方程x2-2=0的实数解” 中,能够表示成集合的是()A. ② B. ③C. ②③ D. ①②③ 2. 若a是R中的元素,但不是Q中的元素,则a可以是() 3 A.3.14 B.-5 C.7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N,b?N ,则a?b?N *B. 若x?N ,则x?R C. 若x?R ,则x?N D. 若x?0 ,则x?N 4. 由实数) *** A.2个元素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 已知集合A={x|x≤10},a?则a与集合A的关系是() A.a∈A B.a? AC.a=A D.{a}∈A 6. 集合{x∈N*|x-2 3}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 A.{0,1,2,3,4} B.{1,2,3,4} C.{0,1,2,3,4,5} D.{1,2,3,4,5} 7. 下列说法:①集合{x∈N|x3=x},用列举法表示为{-1,0,1}; ②实数集可以表示为{x|x为所有实数}或{R};?x?y?3③方程组? 的解集为{x=1,y=2},其中正确的有() x?y??1? A.3个 B.2个 C.1个 D.0个8. 已知集合A={1,2,3,4,5},B={(x,y)|x∈A ,y∈A,x-y∈A },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3 B.6 C.8D.10 9. 已知集合M中的元素是(2,-2),2,-2,则集合M中的元素个数是 _________ 10. 已知集合M中含有3个元素:0,x2,-x,则x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11.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x,y)|x+y=3,x∈N,y∈N *}为_______________ 12. 使y?1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 2x?x?6 13. 设A是满足不等式x 6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若a?A且3a?A,求a的值. 2ax?2x?1?0(a?R)的根组成的集合为A,若A 只含有一个元素,14. 设方程求a的值. ba,,115. 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中三个元素既可以表示为a ,又可以表示为 a2,a?b,0 ,求a,b的值. 16. 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x?2?0 的解集;(2)大于1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17. 已知-5∈{x|x2-ax-5=0},求集合{x|x2+ax+3=0}中所有元素之和.篇二: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1)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1)一、课前预习新知(一)、预习目标: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二)、预习内容:阅读教材填空:1 、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或)。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或。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

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坐标表示(讲义及

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坐标表示(讲义) ? 知识点睛 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1. 定义:既有 ,又有 的量叫做向量. ??→ 表示:a , AB ??→ 模:向量 AB 的 叫做向量的模,记作 . 2. 几个特殊的向量: 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 (几何意义) 加法 减法 数乘 定 义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向量a 加上向量b 的 , 即 a +(-b )=a -b 实数与向量的 积是一个向量, 记作λa 法 则 法则 法则 λa = λ a 当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 ; 当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 ; 当λ=0 时,λa =0 运算律 交换律: λ(μa )= (λ+μ)a = λ(a +b )= (-λ)a = λ(a -b )= a + b = 结合律: a -b =a +(-b ) (a +b )+c = λ(μ1a ±μ2b )=λμ1a ±λμ2b

三、向量相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a≠0)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 一个实数λ,使. 扩充:对空间三点P,A,B,可通过证明下列任意一个结论成立来证明三点共线. ??→??→ ① PA =λPB ; ??→??→??→ ②对平面任一点O,OP =OA+t AB ; ??→??→??→ ③对平面任一点O,OP =x OA+y OB(x +y =1).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基底:平面内的向量e1,e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定理:如果e1,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 四、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 1.坐标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x i+y j.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由x,y 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 2.坐标运算 设a=(x1,y1),b=(x2,y2), 则a+b= ,a-b= ,λa= .(1)坐标求法 ??→ 设A(x1,y1),B(x2,y2),则AB = .(2)向量位置关系与坐标 a∥b ? ?? ?.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一章集合 第一课时集合(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集合的元素特征,有关数的集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教学重点: 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数集与数集关系.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学生依集合概念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代数第六章不等式的

解法一节中提到: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 Ⅱ.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实例 幻灯片: 观察下列实例 (1)数组 1,3,5,7. (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3)满足 3x-2>x+3 的全体实数. (4)所有直角三角形. (5)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6)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 (7)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 (8)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10)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师]上述各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6)的元素为-6,6. 例(7)的元素为-2,-1,0,1,2. 例(8)的元素为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9)的元素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10)的元素为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1)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2)学校学生会所有成员. (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其中例(1)的元素为高一年级所有女同学. 例(2)的元素为学生会所有成员. 例(3)的元素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