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与地震_教案

火山与地震_教案
火山与地震_教案

火山与地震

【教学目标】

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3.知道火山与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观察和监视火山与地震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

4.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提高人们防震抗灾能力。

5.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2.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

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火山:

1.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板书:2.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1)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2)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讨论、讲解。

板书:3.地震按成因分类:自然地震,人工地震。

【第二课时】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震的有关知识,大家都知道大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地震可不可以像天气那样预报呢?换句话说,地震前有没有一些征兆呢?

学生讨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汉代张衡发明了第一架测地震方位的仪器——侯风地动仪;1975年2月14日,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域的7.3级地震。

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地震前兆,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植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震形变等。

过渡:尽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的预报每一次地震,假如有一天,我们这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1.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2.地温明显增高,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3.用仪器测出当地的地形有微小的变化。

4.一些动物行为异常,如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慈溪是不是地震多发地区呢?火山呢?

那么世界上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归纳: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设疑:从上述两幅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地震与火山的分布基本是重合的,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为下章打下伏笔)

火山与地震教案培训资料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领域。本节主要介绍火山和地震这两个主题。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要学习的是“变化的地形”,地形的变化有时剧烈有时缓慢,本章第二、三节的“海路变迁”和“缓慢的地形变化”主要都是以长期的缓慢的大地变化。而由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明显剧烈的,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这样安排使学生对之后要学的缓慢地形变化较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顺序安排很重要。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火山与地震火山地震成因喷发物火山灰岩浆水汽烟雾改变地形陆地:火山丘海底:火山岛火山的弊与利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带简介成因危害预报应对措施地震带地震火山带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同学们经常会从新闻报纸上听闻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报道,尤其对近年来全国以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有所了解。只是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它们的分布情况等知道的比较少,并且对两者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可能更未曾了解。【能力方法方面】本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对生活实例的对比观察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地震带和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和震时措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和防震抗灾意识。【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节学习学生知道大地是不平静的,但具体的对于地形是怎么运动变化着的也有待加深认识。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视频实验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得出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并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地震可以预报以及震时在不同场合的应对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火山和地震,能体会到地形是变化着的。掌握防震抗灾的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震的危害以及地震来时的应对措施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3)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教学难点】1)火山与地震的成因2)火山和地震均能改变地形五、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课件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器具【教学器具】PPT 教学过程<一>教学任务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奉化应该很熟悉了,那就你们对奉化的观察,觉得奉化有哪些地学生回答:平原、丘陵、盆地(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一些地形知识)教师:一个小小的奉化就有这么多种的地形,可想而知地球上的地形是变化万千、各种各样,我们世界上的地形主要分为五大基本类型(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改变我们地形的两种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板书),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火山(板书)<二>教学任务二:火山教师:大家都开过饮料罐吧,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当我们在打开饮料罐之前先摇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教师:知道为什么饮料会喷射出来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回答教师:解释饮料在摇晃一下以后打开会喷射出来的原因,从而引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饮料喷射是相似的,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提出火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板书)教师:知道了火山的成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仔细观察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物体有哪些?(课件播放视频)学生:带着问题来看视频教师:看了刚刚的视频,大家知道火山的喷发物有哪些?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回答教师:首先我们看到喷出来的浓浓的灰色这是火山灰,随后喷出来一些火红火红的物体是岩浆,伴随着火山灰和岩浆喷出来的还有水汽烟雾。我们将火山的喷发物归一下类,其中火山灰属于固体物质,那岩浆就属于液体物质,而水汽烟雾中含有气体物质比如水汽就是气体。(板书)学生:学生跟着思路一起回答教师:介绍火山能够改变地形,当陆地上的火山喷发后会形成火山丘,比如日本的富士山;那么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什么呢?(一般学生均能回答出来岛屿)我们给他个名字叫火山岛,最著名是夏威夷群岛还有我们台湾的澎湖列岛,钓鱼岛也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课件播放著名的火山图片)(板书)教师: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弊的同时还会有利的存在,下面我们以圣海伦死火山喷发带来的弊和利为例来探讨一下火山的弊与利,大家可以参看书本102 页视窗找出弊和利。(板书)学生:

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火山和的证的分布规律 一:板块构造理论 1.大陆漂移学说 2.海地扩张运动 3.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历史背景: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来的,并且在1915年出版的一部专著中加以发展和完善。人们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说潜在的革命性质,因为它要求对地理学的全部基础进行重新修订。在一片反对声中,直到50年代中期,不断发现的新证据才越来越对大陆可能运动的假说有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场地球科学革命才真正发生。 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2.海地扩张理论 内容: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使洋底地壳在于-3亿年间更新一次。 主要证据:印度洋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大洋中脊的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衡关系。 3.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地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1.板块分类: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 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2.主要证据: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 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勒皮顺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 3.动力因素:板块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来自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 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学习容分析: 《火山和地震》属于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四个方面的容。本单元就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教学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它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无比的力量,但是,人们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敬畏大自然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现象推测出了地球部的构造,但是不知道地球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另外这是六年级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知道 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法》方面的相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 3、铁罐、土豆、番茄酱、酒精灯、枯树枝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提出问题 (1)让学生看一段火山喷发以及5.12汶川震的录像,用感官来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提问:通过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知道是什么自然现象给我们人类带来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 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 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型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这两课单独分开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

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 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 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 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 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 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 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4.火山和地震1-附知识点梳理

火山和地震 课程标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 ●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 一段录像。 (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 场情景。 (3)学生说说: 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自然现象? 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 (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和调1.确定研究的主题

查(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 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 表在bbs上。 (2)汇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 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 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 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 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 (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138397.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138397.html,等查找4、书本。 (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 (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 (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 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 像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 形成原因及地震的 预防措施,知道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研究 地震的国家之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 1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第四课火山和地震设计人: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二)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难点: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 预习活动设计: 收集资料:有关火山和地震方面的各种信息(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前的征兆、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1)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 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 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 探究的起始。 二次备课:

(2)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 害呢? 2、揭题:火山和地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 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3、提出探究问题: (1)提问: 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如果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 样?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 互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4、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 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最好通过专题网站学习)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A、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 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

火山和地震_教案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纸箱、木块、记号笔,有关火山和 地震的图片资料或者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过渡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些什么? 4.视频播放,通过看火山、地震的录像片段,又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模拟的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像,大家再看看书,说 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过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分组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4.师生小结: (1)火山喷发的原因。

(2)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3)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5.拓展:学生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观看录像,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2)介绍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或木条实验。) (3)介绍地震的危害。 3.做模拟地震实验,找震中,判断地震的强弱。 (1)纸箱模拟地震,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2)学生画图表示地震的中心,比较几次敲击纸箱箱面的震动大小。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以及伟大的发明。 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3.提问: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 4.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自然现象? 5.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2)在其他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五、拓展活动 投影拓展讨论题,学生交流。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何成果? (5)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 (6)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火山和地震青岛版五年制三起

6.《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及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山火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2、提问: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否经历过火山喷发或地震?你是否听到过火山喷发或地震的消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3、引领学生提问题:关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⑴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⑵火山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危害? ⑶火山和地震有什么预兆? ⑷历史上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研究? ⑸火山和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有着美好的自然现象,但是也有的自然现象会带给人类巨大的灾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一定的感知,马上切入正题。也为学生提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和埋下伏笔。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earthquake and volcano

地震和火山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 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 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 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 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节,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 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 2教案苏教版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目的:●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一

段录像。(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场情景。(3)学生说说: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确定研究的主题(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表在bbs上。(2)汇报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googleZZZ,163ZZZ等查找 4、书本。(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1)个人进行研究。(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 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像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形状,地表及地球内部,知道球在永无休止地运转着,那么,地球的运转会带来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我们来看一小段录像。(放录像)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 ⒉揭题:火山和地震(幻灯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提出探究问题: ①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 (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②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那我们就“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认识火山——幻灯片)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然后举手发言。 在学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出示地球圈层结构幻灯片,这里只说明三个圈层,问:地球三个圈层的厚薄一样吗?教师:地壳40千米,地幔2900千米,地核3470千米。然后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形成褶皱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吧。用毛巾或纸张演示褶皱的形成,把桌上的毛巾叠起来放平在桌面上,用手按住两头,向中间挤压,你观察到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引导: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 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 2,谈话:原来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那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学生进行发布介绍) 教师:(出示“老师的问题”幻灯片)让学生回答这一问题。 原来,地球内部还有许多比较柔软的物质存在,火山喷发时这些物质会溢出地面。(出示“探究”幻灯片及以下几张幻灯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2课时教案设计

小六科学《火山和地震》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分组实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在危急时刻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 难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和学法】: 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卷巾三条(不同色)、杉木板一小长条或长树枝一条、纸箱、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孩子们.看完后谈一谈你的心情和想法.” 多媒体出示视频录像。 生:沉重、悲伤、想帮助他们等。 师:这一切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呀? 生:地震 师:为了使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少,我们需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我们的

头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震。(出示课题)b5E2RGbCAP 师: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地震的那些知识呢? (学生可能说出: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前自然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自我保护等。) 二、探索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1、谈话:强烈的地震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威胁,你们知道地 震是如何形成发生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p1EanqFDPw 2、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 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DXDiTa9E3d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这一层层的毛巾很像地下一层层的岩石。假如地下的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 压力,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会弯曲)RTCrpUDGiT 你在自然界中看过弯曲的岩层吗? 3、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组桌上有一根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压断。 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5PCzVD7HxA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想: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 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当岩层被挤压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会发生地震, 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jLBHrnAILg 4、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猜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汇报) 5、讲解地震的成因 (1)、讲解地震的成因 地壳内部的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压力是来自各个方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压力,也

火山和地震-教案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三、教学准备 师:火山和地震课件;毛巾、一次性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火山喷发)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揭题:板贴:火山) (二)自主学习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试说 (2)今天我们无法亲自去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土豆泥、番茄酱)请大家边做这个实验边思考,这些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3)实验出现了什么现象? (4)结合这个实验,你能不能再说说火山是如何形成的? (5)小结:地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薄弱地带喷发就形成了火山。 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 (1)火山一旦爆发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危害,你知道有哪些吗? (2)火山爆发是不是只带来危害呢? 2、地震的产生

(1)谈话: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种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2)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灾难,我们还是要向那些奋不顾身营救的勇士们给予敬意的,我们给他们鼓掌好吗? (3)那你们知道这么可怕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吗?小组讨论一下。 3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小实验,请大家先做实验,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你们的实验现象。 (4)模拟实验:毛巾和筷子(实验要求) (5)分组模拟实验、体会、观察、联想。 (6)小组汇报: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手感觉到了什么?)(筷子——地壳的岩层;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你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7)小结:地球中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产生褶皱,当这种褶皱到达无法承受的状态,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不过地震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只了解了其中一种,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去了解。 4、怎样监测地震? (1)谈话:地震如此可怕,我们是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呢? (2)讲述:我国对地震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大的贡献,如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逐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是怎样监测的,看视频。 (3)生活中我们是无法获得这些精密的仪器的,但是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吗?(图片) 5、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讨论:如果遇到地震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2)视频补充 (3)学生模拟逃生 (三)巩固应用 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谈话:请在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你还想知道的问题。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 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教案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板书)第四节地震和火山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 (1分)________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 (1分)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张裂、错动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的严重破坏就是________。 3. (1分)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________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 (1分)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5. (1分)火山只能给人带来灾难,不能给人带来便利。 6. (1分)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7. (1分)地球上有些地方会经常有火山喷发,有的地方却没有。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 (1分)火山可以给人们()。 A . 地热利用 B . 形成矿产 C . 钻石

9. (1分)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A . 海啸 B . 瘟疫 C . 房屋倒塌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 (1分)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11. (1分)请在下图中,标出火山结构示意图。 12. (1分)请自行设计火山喷发的实验。 13. (1分)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

参考答案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1、 2-1、 3-1、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1、 5-1、 6-1、 7-1、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1、 9-1、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1、

《火山与地震》教案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

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

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②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讨论> 讲解 板书地震按成因分类:自然地震,人工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