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18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2018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学习目标

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制度名称,城市改革的方针、重点。

2、归纳建国后农村几次重要改革。

3、分析理解农村城市改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学习难点

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

学法指导

仔细阅读教材,完成预习自测的填空,并在教材上勾画下来。

教材助读

一、农村改革(首先)

1、背景:人民公社弊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率先的典型:________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四川探索)。

(2)以“包产到户(主),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

(3)作用

①打破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极大地调动了________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________年公社消失

3、调整________________,发展非农产业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现代农业。

二、城市改革(重点)

1、所有制的改革: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开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1.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A.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B.改革经营模式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扩大企业自主权

2.凤阳花鼓词唱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的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的改革是始于 ( )

A. 政企分开

B. 联产承包

C.推行公司制

D.引进外资、技术

3.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私营企业改革

D.外资企业改革

学始于疑

1、农村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

2、城市所有制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质疑探究

探究问题一: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探究问题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哪些作用?

当堂检测

1.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

A. 国有企业

B. 农村地区

C. 政府机关

D.乡村学校

2. 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四川绵阳地区

C.江苏江阴华西村

D. 天津大邱庄

3. 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

A. 按劳分配

B.市场经济体制

C. 大锅饭

D.分田到户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D.发展乡镇企业

5. 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是在哪一年以后 ( )

A.1980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4)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2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素材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2、重点:国有企业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4、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概况。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的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大中型企业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3)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1、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 了 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应 包括() A .彭德怀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3、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大跃进”运动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措施 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了青藏铁路 ③建立了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里,我国没有完成的任务是 A .实现工业化,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 .抗美援朝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 时期 D .“文革”时期 7、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 点到B 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文革”的破坏 C .生产力水平低下 D .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8、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 的?()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 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 A .黄浦江上建新桥 B .粉碎“四人帮” C .粉碎林彪集团 D .炮打资产阶级司令 部 10、历史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同学们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11、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2、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 .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13、邓小平是如何解除我们在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的?()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三个是否有利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 .朋友遍天下 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科教兴国 D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5、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 .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16、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 .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彻底实现祖国统一 D .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17、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班级: 学校 考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部编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1-9课(word 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D.“左”倾思想的指导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4.“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苏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陈观松(1924﹣1952)赖监桥(1933﹣1953)李佛林(1929﹣1953) 刘宴群(1927﹣1950)徐承钦(1928﹣1951)邱慈荣(1923﹣1952) 廖武(1931﹣1953)蔡以仁(1918﹣1950)刘房添(1919﹣1951) 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6.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D.土地改革 8.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一五计划”经济建设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 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 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 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 识体系。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基础练习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 2.不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点是() A.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B. 明确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C.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D. 会议地点在北京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ABD 项都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故选C。 3.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打破“两个凡是”和思想里的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舆论的准备,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新中国诞生;选项B土地改革;选项C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4.“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粉碎“四人帮” 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同步习题(含答案)

《改革开放的起步》分层练习 基础题 1.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2.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土地改革 5.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能力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什么地方?与此同时,还有哪个省也突破了“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提升题 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下图为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标语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检测作业

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检测作业 一、选择题 1.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A.1949年B.1956年C.1978年D.1992年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 3.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标语,根据所学A处的内容应该()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建设小康社会 6.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8.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D.市场经济时代 9.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10.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 A.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判断题 1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清一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一、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建政高潮。此“建政高潮”( D ) A.保证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旨在为全国人大普选做准备 D.体现了民主协商的政治特色 2.“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是指( B )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C.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西藏地区已和平解放 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C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B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B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D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B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8.(2017·江苏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9.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第9课改革开放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1、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起步

改革开放起步(1978—1982)之经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实现了当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回顾改革开放起步之光辉历程,总结其经验,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之起步 文革结束后,历经十年浩劫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他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担负起新的一个历史重任的担子。随着“两个凡是”的提出,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延续下来。中国的发展在徘徊中艰难行进。“两个凡是”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制约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邓小平和胡耀邦等人领导和支持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开了种种压力,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恢复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其主题报告,并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第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第二、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第三、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四,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第五、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改革,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向理论务虚会议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以后,党和政府的主要精力日益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国民经济作出了新的调整,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79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使国民经济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改革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继续整顿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的原则,全面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有步骤的清理和解决建国以来历史遗留问题,调整社会政治关系,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以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全面认识建国以来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组织上的改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为农村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逐渐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基层单位的自主权,即从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入手的。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加上对外开放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形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格局。

新课标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义务教育阶段2017年春季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共6页,2个大题,总分100分,60分钟完卷 题号 一二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074036.html, 总分 总得分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074036.html,][来源学&科&网Z&X&X&K]新课标第一网w w w .x k b 1.c o m 1~30 31~32 题分60 40 10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社会、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 A.祖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D.新中国完全实现统一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曲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的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4.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得分评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