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业务技能实训复习资料(含答案).doc

成本会计业务技能实训复习资料(含答案).doc
成本会计业务技能实训复习资料(含答案).doc

《成本会计业务技能实训》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C)。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C.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

D.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旧费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A)

A 车间一般工人工资

B 机物料消耗

C 车间厂房折旧费

D 车间机器设备折旧费

3.下列各项中,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D)。

A.直接材料费用B.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C.车间厂房折旧费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

3.某企业固定资产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某类固定资产净值率为5%,预计使用15年,则年折旧率为(A)。A.6.67% B.6.33% C.5.37% D.6%

4.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将辅助生产费用(D)。

A.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

B.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

C.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D.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5.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是在(A)之间进行的。

A.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B.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

C.各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D.各受益的企业管理部门

6.如果产品的消耗定额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可以(A)

A.按定额原材料费用计价

B.按定额成本计价

C.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

D.按定额加工费用计价

7、.如果产品成本中的原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原料随着生产进度逐渐投入生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在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时,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

A.在产品按所耗原料费用计价,原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料费用计价

D.原料费用按约产量比例分配

8、某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而成.原材料在各工序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20千克,20千克,.第三工序的完工率为( C ) ((10+20+20*50%)/50*100%)

A 40%

B 50%

C 80%

D 100%

9、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道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100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件,完工程度为70%,据此计算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D )

A 20件

B 135件

C 140件

D 160件(100*20%+200*70%=160)

10、某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而成。每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5小时、25小时、10小时。各道工序在产品在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第三道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为(C)。

A.10小时B.50小时C.45小时D.40小时

11、下列方法中,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12、品种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B)。

A、大量成批生产

B、大量大批生产

C、大量小批生产

D、单件小批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BCD)。

A.工人工资B.营业费用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E.产品用动力费用

2.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

A.原料B.主要材料C.辅助材料D.包装物E.修理用备件

3.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是(ABCDE)。

A、按品种开设的成本计算单归集直接费用

B、归集并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C、归集并分配制造费用

D、将成本计算单归集的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E、计算出的各种产品成本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4.月末,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应选择适当的方法,选择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B、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C、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D、定额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

E、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

5.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ABDE)

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B.厂部办公楼折旧

B.在产品盘亏和毁损D.低值易耗品摊销

E.季节性停工损失

6、.约当产量比例法适合用于分配(ABCE)。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E.燃料及动力

7、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适合于(AC)产品。

A.各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小B.各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很大

C.各月某在产品结存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D.产品成本中各项目比重相差不大

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D)。

A.定额比例法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

9、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10.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 ABCDE )方面的费用界限。

A.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B.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C.各个会计期间

D.各种产品

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生产费用分配的原则是“谁受益谁负担”,所以,所有的生产费用都必需经分配后才能计入各分配对象。()

2、常用的材料费用分配标准有材料费用定额耗用量、定额耗用量系数、产品产量、产品重量、产品的面积或体

积等。(√)

3、材料费用分配模型不可以用来计算分配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低值易耗品等其他材料费用。()、

4、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但不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药费。()

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作间接费用处理的,厂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同样不是直接费用,所以,两者都一样需经按一定方法分配后计入各成本对象。()

6、为了准确计算出产品成本,必需划分清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7、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的代数分配法模型的建立可分三步:输入相关资料,建立联立方程求解分配率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8、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通常是先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然后再计算相应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9、如果生产企业各月月末有大量的在产品,但各月份的月末在产品数量比较均衡,则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10、品种法成本计算模型中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链接“资料”工作表获得资料,模型建立后经过保护,以后就只需更新“资料”工作表中的数据,自动计算出产品成本。(√)

三、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制造费用。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98

2、什么是辅助生产费用。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哪些?P61

3、什么是品种法?它有哪些特点?P141

4、什么是约当产量法?P115

五、实务技能题

一)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另有一个机修辅助生产车间,该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该企业20××年9月份有关产品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月初在产品成本

单位:元

产量资料

生产费用资料

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率为50%,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基本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要求:按上述资料编制各种费用表;计算甲乙两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解:(1)根据题中所给资料,编制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

材料费用分配表

(2)根据工资资料,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汇总表

职工薪酬费用分配汇总表

(3) 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4)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

动力费用分配表

20××年9月份

(5)编制待摊费用及其他费用分配表(2分)

其他费用分配表

20××年9月份

(6)

制造费用明细帐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7)根据上述有关费用分配表等编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8)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9)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

制造费用明细帐

(10) 根据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及其它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分配表

车间名称:基本车间

(11)计算甲、乙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单

本月完工:800

产品名称:甲月末在产品:400

产品成本计算单

本月完工:600

9月份月末在产品:400

产品名称:乙产品 20××年

二、企业丙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其各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工序80公斤,第二工序40公斤,共为120公斤。两道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工序200件,第二工序240件,完工产品300件。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为186400元。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3位小数)

答:(1)第一工序在产品原材料累计消耗定额=80*50%=40(公斤)

第二工序在产品原材料累计消耗定额=80+40*50%=100(公斤)

第一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0*40/120=66.67(件)

第二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40*100/120=200(件)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86400/(300+66.67+200)=328.939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00*328.939=98681.7(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86400-98681.7=87718.3(元)

三、某电器有限公司设有供电和蒸汽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年*月份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量如下表所示。要求运用交互分配法对本月辅助生产费用加以分配并填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本月辅助生产费用和提供的劳务量情况表

20**年*月份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单位:*电器有限公司公司

答案:

20**年*月份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单位:*电器有限公司公司

四、某企业月份生产丙产品,本产品产量为450件,月末在产品盘存数量为1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

答案: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共8篇)

篇一:成本会计实训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总结 小组组号:小组成员:班级:上课时间:授课老师: 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一、实训过程的描述: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主要是对模拟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行费用分配。这是一个制作粽子、月饼的公司。所以,生产车间分为两部分:制作两种产品馅料的馅料车间和生产粽子和月饼这两种完工产品的月饼车间、粽子车间。 开始,老师讲解了本节实训课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首先,本公司是一个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的特点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所以,应该注意的是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的纳税(增值税)税率为17%。由于本公司是会进口一些初级粮食,所以,这一税率通常征收13%的税率。 其次,本公司的馅料是一次性全部投入。 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此外,由于生产车间以及生产物种类比较繁多,运算量也比较大。还有最后的成本归集,因为没有表头,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的同学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加之,前面几十张的表格做下来,头脑已经晕了。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二、对实训与书本知识差异的感想: 我们组两位成员都是专升本的学生,在成都校区我们大二学习了成本会计这门课。 在专科学习的时候,学校也开设了实训课,如:会计模拟实务、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流程实训(手工帐)等。 腊肉青椒馅的数量计算,后来老师提醒我们这么做会只有青椒的粽子。 第一,这次实训涉及科目和计算过程不算很复杂,同时和我们之 前学习的成本会计会计处理结合很紧密。 书本学习中就会利用很多繁杂的公式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 各种方法。但是实训中,如果有一个环节计算错误,那后面的就不可想象了。 三、实训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实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有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自己后来也没有下太大的功夫去整理,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有点吃力。虽然现在去看依旧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下午提交小组做的时候我们的节奏比别人慢下了很多。 实习中的收获: 1、会计工作需要协作,在做任务之前我们组就分好工作,这样 减少了因混乱造成做事效率低的情况; 2、成本会计内容填制的过程当中设计大量的数据,所以就要求

《成本会计》实训习题及答案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一种A原材料10000千克,每千克2.4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45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2.5千克,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为10元;乙产品实际产量为85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1.5千克,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为6元。 要求: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和定额成本作为分配标准,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各应负担的材料费用。 解:(1)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作为分配标准(共60分) ①计算两种材料定额耗用总数量: (15分) 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450×2.5=1125(千克) 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850×1.5=1275(千克) ②计算两种产品材料(耗用)分配率:(15分) 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1125+1275)=4.16667 ③计算两种产品材应分担的料耗用量:(共10000千克)(15分) 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1125×4.16667=4687.5(千克) 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1275×4.16667=5312.5(千克) ④计算两种产品应分担的材料耗用金额: (10000千克×2.4元/千克=24000元)(15分) 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4687.5×2.4=1125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5312.5×2.4=12750(元) (2)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作为分配标准(共40分) ①计算两种材料定额耗用总金额: (15分) 甲产品材料定额成本=450×10=4500(元) 乙产品材料定额成本=850×6=5100(元) ②计算两种产品材料(耗用)分配率:(10分) 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2.4÷(4500+5100)=2.5 ③计算两种产品应分担的材料耗用金额: (10000千克×2.4元/千克=24000元)(10分) 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4500×2.5=1125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5100×2.5=12750(元) (三)编制会计分录(5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25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2750 贷:原材料—A材料24000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实验目录 0 准备知识1 1 基本操作步骤2 2 期初建账3 3 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3 4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参考答案3 0 准备知识 (1)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 (2)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岗位)设置 (3)成本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什么是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经管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企业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经管,为企业经管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

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经管,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2.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 (1)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置原始凭证,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2)分散工作方式,亦称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分散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权臣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分析等工作。 1 基本操作步骤 (1)期初建账; (2)日常业务处理; (3)期末对账,结账; (4)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记录(共8篇)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记录(共8篇)

————————————————————————————————作者:————————————————————————————————日期: 2

篇一:成本会计实训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总结 小组组号:小组成员:班级:上课时间:授课老师: 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一、实训过程的描述: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主要是对模拟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行费用分配。这是一个制作粽子、月饼的公司。所以,生产车间分为两部分:制作两种产品馅料的馅料车间和生产粽子和月饼这两种完工产品的月饼车间、粽子车间。 开始,老师讲解了本节实训课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首先,本公司是一个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的特点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所以,应该注意的是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的纳税(增值税)税率为17%。由于本公司是会进口一些初级粮食,所以,这一税率通常征收13%的税率。 其次,本公司的馅料是一次性全部投入。 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此外,由于生产车间以及生产物种类比较繁多,运算量也比较大。还有最后的成本归集,因为没有表头,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的同学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加之,前面几十张的表格做下来,头脑已经晕了。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二、对实训与书本知识差异的感想: 我们组两位成员都是专升本的学生,在成都校区我们大二学习了成本会计这门课。 在专科学习的时候,学校也开设了实训课,如:会计模拟实务、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流程实训(手工帐)等。 腊肉青椒馅的数量计算,后来老师提醒我们这么做会只有青椒的粽子。 第一,这次实训涉及科目和计算过程不算很复杂,同时和我们之 前学习的成本会计会计处理结合很紧密。 书本学习中就会利用很多繁杂的公式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 各种方法。但是实训中,如果有一个环节计算错误,那后面的就不可想象了。 三、实训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实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有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自己后来也没有下太大的功夫去整理,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有点吃力。虽然现在去看依旧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下午提交小组做的时候我们的节奏比别人慢下了很多。 实习中的收获: 1、会计工作需要协作,在做任务之前我们组就分好工作,这样 减少了因混乱造成做事效率低的情况; 2、成本会计内容填制的过程当中设计大量的数据,所以就要求 3、由于之间并没有把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定期的练习和重复,导 4、会计工作需要讲究技巧和注重会计流程的先后,不能埋头苦 3

《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计划共有72课时,全部为实践教学课时,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也是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会计》等全部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检查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业务岗位的过渡和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会计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训方法 本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分理论讲授和实训两个部分,主要以实训操作为主。其中,实训又分手工操作和电算操作两个部分。学生在学院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教师进行指导。 二、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位综合实训,按照会计基本工作过程,完成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体验会计工作、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工作能力,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由手工操作、电算化操作二个模块组成。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要求两部分内容。

成本核算实训报告

成本核算实习报告 爲了更好的完成學校規定的實习計划,也爲了鍛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實践操作能力,而且作为畢业後的第一次實践機会,也是理論與實际相結合的比较的最好機会,所以本人在2010年1月在东莞美邦石化有限公司实习工作。 通过实习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美邦石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罐装润滑油,重油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的规模較大,关于财务论文网的分工也比较明细。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的岗位是成本会计,因此主要实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核算,对成本会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1月到3月的生产成本核算工作,如下:①计算每日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均价,根据業务的發生取得原始憑证,將其登记賬憑证②根据記賬憑证登记成本明細賬,③编制生产成本日结表④到编制成本月结表。 每一个过程都有前輩的教育和指导,雖然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但都迎刃而解了。认真学习了生产成本的核算过程,真正从课本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实际工作的。在这过程中,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公司的财务学习。 實习過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自己学过这门课程,但是在开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的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在工作中,仅靠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需在工作之余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较。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工作中是不能忽视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么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总是觉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不上,尤其是我现在的这个岗位,书上的那些财务会计啊,税务计算啊,都跟工作沾不到边,觉得很受挫折。渐渐的,我发现,假如没有书本的知识作为铺垫,又哪能迅速掌握工作内容呢?成本会计要求我们必需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并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做出决策,要不然每日计算出来的生产成本只是一长串冰冷的数字,毫无意义可言。 实习至今,我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下生产车间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导致对一些产品的生产流程不是非常了解,对于产品的规格型号只是在相关的用量表上查找,没有实际了解,这将影响到成本的核算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产品的了解,让自己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尽管成本会计的工作显得单调而繁琐,但是只要自己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就可以在工作中发现乐趣的。 實习期間,我每天行走在飛速發展的城市中,穿行干行色匆匆的人群裏,我感受到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艱辛。爲了盡快舞裝自己,讓自己有底氣走向社会,面对未来,我要努力地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最后,感謝大家給了我應難得的實习機会,感谢各位前輩給予我的悉心教導和幫助!篇二:成本会计实训报告 石家庄学院经系成本会计实训报告 学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 前言 时间: 地点: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的归集与分配,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课程代码:1640161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34 适用专业: 会计与核算统计 开课单位:商贸分院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4学时) 本章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费用、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等。学习是必须融会贯通的加以理解和掌握。 了解:费用、成本的概念 理解: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8学时) 本章阐述了企业生产费用要素和产品成本项目,并对两者进行比较;阐述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这些内容都是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是为后面章节学习打基础。 了解: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一般格式;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理解: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掌握: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构成。 第三章、生产费用核算(8学时) 本章阐述了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即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这些都是成本核算中的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是的学生能够掌握费用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方法等。 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理解: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重要性;在产品数量核算的重要性 掌握:费用在各种产品和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质检费用的分配方法。 第四章、期间费用(8学时) 本章阐述了期间费用的内容和会计核算方法。期间费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与当起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包括: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

成本会计实训答案

第一章总论 【实训1—1】在某大学的成本会计课上,授课老师正在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内容,他告诉学生“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因为它有了自己独立的概念框架和独特的方法体系。”当学生问到:“以前没有学过或者没有学好其他会计课程,甚至以前学理科的学生初学会计,能够学好成本会计吗”老师回答说:“只要有一点会计基础知识,即使没有学过太多的财务会计或财经类其他课程,也可以将成本会计学好,因为它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体系”。 要求: 1.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吗 2.只要学习过基础会计,就可以学好成本会计吗 3.如何才能学好成本会计 【实训1—2】通过网络、或实地走访的形式对一家或两家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情况进行调查。 要求: 1.了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2.了解企业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的内容; 3.了解企业成本核算项目以及成本核算流程。

第二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 【实训2—1】某企业生产Al、A2、A3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丙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18千克、15千克和12千克;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丙材料1 952千克,每千克3元,共计5 856元;A1、A2、A3三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分别为800件、1 000件和600件,该企业以A2产品为标准产品。 要求:采用标准产量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 【实训2—2】2009年7月王兵从某会计学院毕业,应聘到光华机床厂从事会计工作,该厂2009年8月开始生产甲、乙、丙三种新型车床,耗用A型钢材,有关资料见表2—20: 表2—20 甲、乙、丙三种新型车床的有关资料 该厂以前采用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对材料费用进行分配,本月共使用A型钢材300 000千克,每千克180元。财务科吴科长在向王兵介绍了企业生产产品使用的材料以及产品的情况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王兵调查后回答。 要求:1.本厂目前采用的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是否合适 2.本月开始生产的新产品应采用什么方法分配材料费用 3.对本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实训2—3】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李某的月工资标准为1 500元。其2009年7月份出勤情况为:事假2天,病假2天,周末休假8天,实际出勤19天,该工人事假、病假期间无休假日,其病假工资按标准工资的90%计算。 要求: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7月工资; 2.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计算7月工资; 3.按天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7月工资; 4.按天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计算7月工资; 5.将四种方法比较,并做简单说明。 【实训2—4】假设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甲、乙两种产品,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6元。工时定额及产量资料如表2—21: 表2—21 产品工时定额及产量记录 要求:计算该工人的计件工资。 【实训2—5】某企业一生产班组本月共同加工完成丙产品5 000件,甲产品的计件单价为元。该班组由3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每人的姓名、技术等级、日工资率、出勤天数见表2—22: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总结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总结 《成本会计》 实训报告 班级:财务1102B 学号: xx030370408 姓名:芦靖 一、实训目的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实际训练、操作,很 难提高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特定的企业环境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与客观理性的成本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信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也更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了解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训练,我们都能够对会计有一

个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便于我们能懂得会计作账的基本流程,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成本会计实训采用了两个实际案例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分别涉及了分批和分类两种法,我们需要将分批法、分类法所用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和明细账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使我们掌握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特点,还进一步理解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能使我们熟练掌握分批法和分类法核算的会计处理,提高并加快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全面地理解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在实训的过程中还培养了我们认真细致、严谨客观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态度。 二、实训过程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由于我们这次实训课程不用编制总账和财务报表,因此任务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并附上原始凭证。

要想登记记账凭证,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编制会计分录,而在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中不得不重视以下几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训的重头戏,是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完工产品等进行了练习。 a、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可根据领料单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b、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 c、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是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 《成本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是自《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胜任一个中型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吸收本课程相关的、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和观念;确保教学中观点的正确、鲜明,取材新而准确。 四、教学原则 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通过课堂实时讲解、案例练习和交互讨论等教学方法,应使学生对成本会计中最主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工作。 六、学时分配

七、大纲内容 岗位知识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以及成本会计的职能.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及对象,理解成本费用支出的关系,成本会计的任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成本的涵义. 2.成本会计的含义及内容. 3.成本会计的对象及职能. 难点: 1.成本会计的内容入关系. 2.成本的涵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的含义、内容 一、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含义及关系 1、支出 2、费用 3、产品成本 4、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二、成本的内容 三、成本的作用 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含义,对象及内容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 1、含义 2、如何理解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 三、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 1、内容

成本会计实训手册项目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企业支出包括:( ABCD ) A 偿债性支出 B 资本性支出 C 收益性支出 D 权益性支出 2.企业购买无形资产的支出属于:( B ) A 偿债性支出 B 资本性支出 C 收益性支出 D 权益性支出 3.企业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属于:( C ) A 偿债性支出 B 资本性支出 C 收益性支出 D 权益性支出 4.企业以银行存款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属于:( D ) A 偿债性支出 B 资本性支出 C 收益性支出 D 权益性支出 5.小企业的费用包括:( ABC ) A 营业成本 B 营业税金及附加 C 期间费用 D 营业外支出 6.期间费用包括:( BCD ) A 营业成本 B 销售费用 C 管理费用 D 财务费用 7.下列各项目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是:( D ) A 商品维修费 B 广告费 C 展览费 D 业务招待费 8.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可以概况为:( C ) A 核算和监督 B 计划和监督 C 反映和监督 D分析和考核 9.按现行制度规定,下列项目应该计入成本的有:( AC ) A 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 B 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C 车间房屋建筑物的折旧费 D 企业捐赠支出 10.成本项目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下属于直接人工费用的是:( A ) A 直接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 B 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C 产品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 D 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二、判断题 1.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 2.费用和成本都是企业支出的一部分。企业支出中的收益性支出都是当期费用。(×) 3.生产费用就是生产成本。(×) 4.成本与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相关,而费用则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 5.从某一个会计期间看,成本不一定等于当期计入费用的营业成本。因此,企业某月发

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3篇

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3篇 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一: 经过几周漫长的实训,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男生而言真的有种苦不堪言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登记凭证。然后再到登记帐簿,再是结帐,对帐,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烦琐由几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了,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来会计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清闲。 还记得,在刚开始做会计分录时,自己由于在电台要准备节目,所以周一到周三的那段时间一直忙于那些工作。于是准备在周四完成会计分录的工作。可是偏偏党老师周五的课换到了周四下午,顿时让我一脸茫然。虽说自己在上学期基会学的是相当不错,给一个题目,2秒钟分录立马脱口而出,可是让我在很快的时间完成40多道分录,还要手写,不太现实。于是干脆等老师讲完自己直接边编分录边编制凭证。于是2个阶段的工作,李晔在一个阶段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登记帐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什么总帐、明细分类帐、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

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帐簿,稍微疏忽,一帐帐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帐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 成本会计 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帐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会计的帐页分类装订,凭证等一系列材料整理归类,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成本会计实训心得体会二: 一、实训目的: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会计方面的实训,学生对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模拟操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使学生对教学中较深的财务会计理论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达到会计相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安排了这次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从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凭证开始到登记帐簿直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的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 二、实训步骤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各种成本核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成本计算、分析,将成本核算有机融入整个会计核算体系。 二、教学方法提示 基于本课程图表多,计算多,学生对企业的基本运作了解较少,教学时要采用CAI辅助教学,并引入Excel辅助计算,实地观摩并配合模拟实训。 三、使用专业及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适用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致高专学生 四、总学时:72学时,4学分 五、课程管理 课程责任教研室: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成本会计》陈凤奎北京航天出版社 参考资料:《成本会计》林万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项目一基础知识(2学时) 内容提要 掌握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分类,成本会计的概念及职能,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及职能,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1.1成本概念及其分类(1学时) 一、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分类 四、成本会计的发展 §1.2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其核算原则(1学时)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二、成本核算的原则 三、成本核算的要求 项目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4学时)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企业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实质,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及程序,应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原理;重点掌握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工作。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要素费用分配归集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 §2.1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与程序(1学时)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二、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三、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参考答案.doc

《成本会计学》实验目录 0 准备知识 (2) 1 基本操作步骤 (3) 2 期初建账 (3) 3 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 (4) 4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参考答案 (4)

0 准备知识 (1)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 (2)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岗位)设置 (3)成本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什么是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企业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2.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

《成本会计》实训总结3篇

《成本会计》实训总结3篇 成本会计实训总结(一) 实训地点新楼205 实训资料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外购动力的归集和分配、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核算、分批法核算。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本事,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训过程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习的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登记领料凭证汇总表,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和低值易耗品摊销表,直接计入

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必须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2、外购动力方面,根据各部门用电汇总表、付款通知单及生产工时情景表,编写外购动力费用表。其中生产用时按生产工时在甲乙丙产品间进行分配。 3、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必须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 4、折旧费用,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月折旧率。 5、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还有直接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归集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成本会计实训大纲及考核方案2011.11

《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项目名称: 成本会计实训 二、实训项目编号:125105 三、项目类别和实训目的 1、项目类别 《成本会计实训》是一门会计专业必修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加强,为学生从事成本核算与经济管理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训目的 ⑴通过实训,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⑵学会运用成本控制理论进行经济管理。 五、实训教材和实训参考书 1、《成本会计》,李敬福、唐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成本会计实训》姜海华、蒋明东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六、实训作业要求 按实训内容及要求按时独立完成各实训项目并形成相应实训成果。 七、实训考核办法 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的方式,实训总成绩按百分制评计入成绩,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并重新参加考核。 八、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 2、教学建议: (1)应集中时间完成实训学习; (2)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成本会计》实训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本实训是学生在完成成本会计课程后的一项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成本核算的工作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 二、考核内容 按照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成本会计》考核内容为: 1、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 2、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方法。 三、考核方式、主要步骤及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会计模拟实训的方式。 1、品种法考核的主要步骤及评分标准 通过一套完整的例子,把品种法所用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和明细账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品种法的特点,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1)根据领料凭证、领料凭证汇总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2)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3)根据各部门用电明细表,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4)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待摊费用资料、其他费用资料,编制有关费用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5)根据前述各项费用分配表,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6)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7)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登记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产品成本明细账; (8)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其他相关资料,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并编制会计分录。 (9)考核标准 品种法操作考核标准

《成本会计》实训习题及答案

5、某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服务,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6000元,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30000元。请用交互分配法分配各项成本费用。 各辅助生产车间供应劳务数量情况见表: 辅助生产车间供应劳务数量情况表(供水、供电) 解: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交互分配。根据公式①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率=该辅助车间归集的费用总额÷该辅助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②某辅助生产车间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受益数量×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率,计算如下:(计算及分录每个6分) 1、计算分配率:①供水车间分配率=6000÷120000=0.05(元/立方) ②供电车间分配率=30000÷150000=0.20(元/度) 2、计算交互分配费用:①供电车间应分配的水费=40000×0.05=2000(元)(5分) ②供水车间应分配的电费=30000×0.20=6000(元)(5分) 3、交互分配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6000 —供电 2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000 —供水 2000第二步,对外分配。根据公式①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交互分配转出费用+交互分配转入费用、②某辅助生产的对外分配率=该辅助生产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项劳务对外供应总量、③某受益单位应负担费用=该项费用对外分配率×该受益单位该项劳务的耗用量,计算如下: 1.供水车间对外分配 ①供水车间实际费用=6000-2000+6000=10000(元) ②供水车间分配率=10000÷80000=0.125(元/立方) ③基本生产车间负担水费=70000×0.125=8750(元) ④行政管理部门负担水费=3500×0.125=437.5(元) ⑤独立销售机构负担水费=10000-8750-437.5=812.5(元) 2.供电车间对外分配 ①供电车间实际费用=30000-6000+2000=26000(元) ②供电车间分配率=26000÷120000=0.217(元/立方) ③A产品负担电费=80000×0.217=17360(元)17333.6 ④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电费=35000×0.217=7595(元)7583.45 ⑤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电费=2000×0.217=434(元)433.34 ⑥独立销售机构负担电费=26000-17360-7595-434=611(元) 649.61 编制上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省略。 3、对外分配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A产品 17360 制造费用 16345 管理费用 871.5 销售费用 1423.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10000

2020年成本会计实训实验报告

成本会计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实际训练与模拟,很 难提高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训课程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模拟各种类型的企业的经营环境,全面的练习成本会计中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成本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全面地理解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的这个流程,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地理解现实成本的含义,能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严格遵循成本列支范围,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并能客观地描述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 (2)进行生产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归集审核无误的生产费用,编制各种分配表,对于各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单的对应成本项目,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归集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单的对应成本项目。 (3)填写所需要记载的记账凭证时,一律使用黑色钢笔,红色墨水笔只能在规定的情况下使用。文字或数字书写要规范、清晰,发生错账必须使用正确的改正方法,不得刮、补、填、涂。 (4)每一次实训过后,按照规定编写实验报告,并上交保存。

(5)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唯一性,分配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由此产生的尾差一律计入表格中最后一个承担着。 三、主要仪器设备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明细表、计算单、草稿纸、计算器、签字笔、铅笔、计算机、EXCEL软件等。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 品种法主要数据: (1)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分配率 =24000/38400=0.625。 (2)编制人工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的计件工资的分配率=计件工资总计/投产产量总计=40078/1225=32.72。 (3)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其中:基本成产成本的数量度数(分配率)=基本成产成本的金额总数/成产总工时=24500/17500=1.4。 (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一次交互分配法)待分配费用的对外分配:供水车间 =114000+10192.5-8140=116052.5元;运输车间 =101925+8140-10192.5=99872.5元。 (5)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其中:X产品的原材料分配率 =58175/[(350+150)*30]=3.88;燃料及动力分配率 =12700/(500*30)=0.85;人工费用分配率 =28040/[(350+150*60%)*20]=3.19;制造费用分配率 =179590/[(350+150*60%)*20]=70.41。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 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6.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选课,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过去发生或未来发生的成本,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成本会计。本课程在重点论述成本核算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成本会计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了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会计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处理具体成本核算等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总论(3课时) 教学内容 1.1成本的内涵和作用 1.2成本的作用 1.3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 1.4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5成本会计的对象 1.6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 理解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马克思的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