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
免疫学重点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名词解释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了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2.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是人类的只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因其首先在人白细胞表面发现而命名。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两种。

3.HLA I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是加工提呈内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

4.HLA ‖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是加工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

5.共显性(co-dominance):即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能得到表达,HLA基因具有共显性特点,所以一个免疫细胞的表面通常可以检测到分别来自于父母双方的6对共12种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

6.MHC多态性(MHC polymorphism):是一个群体概念,指一个基因座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即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

7.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高于随机出现的概率。

8.HLA单体型(HLA haplotype):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9.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HLA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为锚定位,该位置上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0.MHC包容性(MHC flexibility):HLA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呈现严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种类型的HLA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用基序的肽段。

11.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HLA分子的双重识别,形成T 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

简答题

1、列表比较经典的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特点?

HLA分子 HLAⅠ类分子 HLAⅡ类分子

HLA基因 A、B、C DP、DQ、DR

表达特点共显性共显性

分子结构α链和β2m α链和β链

肽结合结构域α1+α2,两端封闭α1+β1,两端开放

组织分布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APC、活化T细胞

配体 CD8分子 CD4分子

结合肽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多肽外源性抗原多肽

结合肽的长度 13~17个氨基酸残基 8~10个氨基酸残基

功能对CTL的识别有限制作用对Th的识别有限制作用

2、MHC生物学功能?

(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MHC只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其编码产物,经典

的HLAⅠ类和MHCⅡ类分子通过提呈抗原肽而激活T淋巴细胞。①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HLA分子的双重识别,形成T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②被HLA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以是自身抗原,甚至是HLA分子本身。由此,HLA参与构成自身免疫性,并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③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④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

(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①编码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②非经典I类分子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的活性。③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3、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分子基础是什么?

(1)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定的HLA分子可凭借所需的通过特定的公用基序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显示其和抗原肽结合的一定专一性。

(2)具有包容性:①公用基序中“x”表示的氨基酸,其顺序和结构可以改变;②同一HLA分子结合肽段的锚定残基往往不止是一种氨基酸,造成一种HLA分子可结合多种抗原肽;③不同HLA 分子接纳的抗原肽,也可以拥有相同的共用基序,意味着能够被某一HLA分子识别和提呈的抗原肽也可被其他分子所提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专职性APC包括DC、巨噬细胞和B细胞三种。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APC,能够显著的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3.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DC,IDC):属于成熟DC,存在于外周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高表达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是在启动和激发初次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APC。

4.抗原处理(antigen processing):APC将胞质内自身产生的内源性抗原或摄取胞内的外源性抗原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应与MHC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APC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5.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在APC与T细胞接触的过程中,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此过程称为抗原提呈。

6.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细菌、蛋白质抗原等。

7.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指细胞(靶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和某些胞内的自身成分等。

8.蛋白酶体(proteasome):蛋白酶体是胞内一种大分子蛋白水解酶复合体,完整的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在细胞质中合成以后,能降解内源性抗原为6~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片段。其中最主要的有酶活性的组分是PSMB8和PSMB9。

9.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 associated antigen processing ,TAP):即存在于内质网表面,由两个亚单位TAP1和TAP2组成的异二聚体,降解成的内源性抗原依赖于TAP形成的孔道选择性地主动转运到内质网腔内。

10.交叉提呈(cross-presentation):指APC能够将外源性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并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但是交叉呈递提呈不是抗原提呈的主要方式。

简答题

1、列表比较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

特点非成熟DC 成熟DC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 + —/+

Fc受体的表达 + + —/+

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半衰期约10h 大于100h

×约10约细胞膜表面数目

6 6107

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 +

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 + + —/+

抗原提呈的能力 -/+ + +

迁移的倾向性炎症组织外周淋巴细胞

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提呈抗原

2、简述抗原提呈的MHCⅠ类分子途径?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所有有核细胞均能通过此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完整的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在细胞质中合成以后,在胞质内以PSMB8和PSMB9为中心的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为多肽片段,然后经TAP选择适合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含8~12个氨基酸的抗原肽,转运到内质网腔内。

(2)MHCI类分子的生成与组装:MHCI类分子α链在内质网内合成后,和β组装成完整的2m MHCI 类分子。

(3)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多肽的提呈:MHCI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已经存在的8~12个氨基酸的抗原肽双向选择,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提呈给CD8T细胞。

3、简述抗原提成的MHCⅡ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APC的MHCⅡ类分子途径加工与提呈。

(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被APC识别、摄入后,形成内体,然后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与至融合为内体/溶酶体。在内体、内体/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多种蛋白酶水解抗原为含有10~3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2)MHCⅡ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在内质网新合成的α链与β链折叠成二聚体后,与Ii的辅助分子结合形成(αβIi)九聚体;然后在Ii链的引导下,MHCⅡ类分子经高尔基体由内3质网转运至内体/溶酶体,形成MⅡC。

(3)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抗原多肽的提呈:在MⅡC的酸性环境下,Ii链被蛋

白酶所降解,仅在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内留有一小片段(CLIP)。随后,在HLA-DM分子作用下,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解离,MHCⅡ类分子得以和MⅡC内已经存在的外源性抗原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

Ii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

在内质网新合成的α链与β链折叠成二聚体后,与Ii结合形成(αβIi)九聚体;然后在3Ii 链的引导下,MHCⅡ类分子经高尔基体由内质网转运到内体/溶酶体,形成MⅡC,Ii的主

要功能是:①促进MHCⅡ类分子的组装;②组织MHCⅡ类分子和内质网中的内源性多肽结合;③促进MHCⅡ类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名词解释

1、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roy signal):即第二信号,由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如B7/CD28等。

2、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指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多种跨膜分子聚合的一个特殊结构。此结构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3、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表达CD45RA-、CD45RO+,比初始T细胞更易激活。

4、穿孔素(perforin):是效应Tc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后而释放的胞浆内的一种细胞毒素,可在靶细胞膜上穿孔,导致靶细胞发生渗透性溶解。

5、颗粒酶(granzyme):是CTL或NK细胞激活后而释放的胞浆内的一种细胞毒素,属丝氨酸蛋白酶。进入靶细胞后,可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介导靶细胞凋亡。

6、CTL极化(polarizationg of CTL):CTL的TCR与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后,TCR与共受体向效-靶细胞接触部位聚集,导致CTL内骨架系统(如肌动蛋白、微管)、高尔基体复合体及胞质颗粒等均向效-靶细胞接触部位重新排列和分布,此即CTL极化。

7、T细胞无能(anergy):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其中协同刺激信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IL-2合成。如缺乏第二信号,IL-2合成受阻,则抗原刺激非但不能激活特异性T细胞,反而导致T 细胞不能活化和扩增,即T细胞无能。

8、细胞免疫应答(cellular immune response):免疫细胞发挥清除和破坏抗原物质(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移植细胞的等)的效应。

9、Fas/FasL:前者是死亡受体,后者是死亡配体。如Tc细胞高表达FasL,其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可介导靶细胞凋亡。

10、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称为MHC限制性。

问答题

1、T细胞识别抗原有何特点?

答:(1)T细胞不能识别天然的抗原,只能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2)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物的MHC分子,称之为MHC限制性。

2、T细胞充分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答:T细胞的充分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其表面的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间的特异性结合。(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B7/CD28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3)还有赖于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如IL-1、IL-2、IL-4、IL-12等。

3、简述T淋巴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答: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抗原收,使膜受体发生交联,活化细胞内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包括p59fyn、p56lck和ZAP-70等,随后活化信号继续向细胞内转导,包括以下途径:

(1)PLC-γ活化途径:活化的ZAP-70使接头蛋白(LAT、SLP-76)磷酸化,它们与含有SH2功能区的磷脂酶C-γ(PLC-γ)结合,当PLC-γ上的酪氨酸被磷酸化而使其活化后,它就可裂解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产生两个重要的信息分子,开通两个信号转导通路:①三磷酸肌醇(IP3)开放胞膜Ca2+通道,使Ca2+流入细胞内。并开放胞内钙储备,释放Ca2+。胞浆Ca2+浓度升高时胞浆内钙调磷酸酶活化,它使转录因子NFAT去磷酸根,而由胞浆转位到核内。②甘油二酯(DAG)在胞膜内面结合并活化蛋白激酶C(PKC),由PKC活化转录因子NF-κB,使它转位至核内,将活化信号传至细胞核。

(2)MAPK活化途径:激活的ZAP-70使接头蛋白LAT和SLP-76发生磷酸化,再激活生长结合蛋白-2(Grb-2)和鸟苷酸交换因子(Sos),在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的作用下,无活性的Ras-GDP转变为有活性的Ras-GTP,激活的Ras结合Raf,再由Raf经级联反应激活MAPK,导致转录因子活化,进入细胞核,调节靶细胞。

4、CD4+Th1细胞核巨噬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CD4+Th1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Th1效应细胞对巨噬细胞的作用:Th1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巨噬细胞。①激活巨噬细胞:CD4+Th1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IFN-γ等,以及Th1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通过CD40L/CD40相互作用活化巨噬细胞。②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Th1细胞可产生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如IL-3及GM-CSF,它可刺激骨髓产生新的巨噬细胞。Th1细胞分泌TNF-α和LT-α使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而使吞噬细胞黏附其表面,并募集到炎症部位。(2)活化巨噬细胞对CD4+Th1细胞的作用:活化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表达一些免疫分子和分泌细胞因子增强Th1细胞的效应。例如,①活化巨噬细胞高表达B7和MHCII类分子,从而具有更强的提呈抗原和激活CD4+T细胞的能力;②活化巨噬细胞可分泌IL-1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5、初始CD8+T细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答:初始CD8+细胞的激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Th细胞依赖性的,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一般低表达或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不能有效激活CD8+T细胞,需要APC和CD4+T细胞的辅助。病毒抗原或肿瘤抗原从宿主表面脱落,以可溶性形式被APC摄取,并在细胞内分别与MHCI类分子或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这类细胞亦可经凋亡后,被APC吞噬处理,提呈抗原并活化T细胞。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活化Th细胞,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活化CTL前体细胞。CTL前体细胞在抗原肽-MHCI类分子发出的特异活化信号及激活的Th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CTL(Tc)。第二种方式为Th细胞非依赖性的,主要指高表达

协同刺激分子的病毒感染DC,可无需Th细胞辅助而直接刺激CD8+T细胞合成IL-2,促使CD8+T 细胞自身增殖并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6、简述效应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和机制。

答:(1)效-靶细胞结合:效应性CTL高表达黏附因子(如LFA-1、CD2等),可有效结合表达相应受体(ICAM-1、LAF-3等)的靶细胞

(2)CTL细胞的极化:CTL的TCR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后,TCR及辅助受体向效靶细胞接触部位聚集,导致CTL细胞内亚显微结构极化。

(3)致死性打击: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穿孔素是储存于胞浆颗粒中的细胞毒素,其可在靶细胞膜上穿孔,使水、电解质迅速进入细胞,导致靶细胞在数分钟内迅速溶解。颗粒酶属丝氨酸蛋白酶,随CTL脱颗粒而出胞,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所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介导靶细胞的凋亡。Fas/FasL途径:效应性CTL可表达FasL,并分泌TNF-α和TNF-β,与靶细胞表面Fas和TNF受体结合后,诱导细胞凋亡。

7、简述Th17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答:Th17细胞由初始CD4+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分化而来,小鼠Th17细胞需TGF-β和IL-6等细胞因子诱导,人的Th17细胞需IL-1β和IL-6诱导。Th17细胞分泌IL-17,通过IL-17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参与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另外,IL-17还刺激上皮细胞、角朊细胞分泌防御素等抗菌物质,以及募集好活化中性粒细胞等,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名词解释

1、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抗原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

2、记忆性细胞(memory B cell):在生发中心经过体细胞高频突变存活下来的B细胞,有些分化成为记忆B细胞,离开生发中心进入人血液参与再循环。记忆性B细胞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引发机体的再次应答反应。记忆性B细胞寿命长,表达CD27分子和较高水平的CD44分子。

3、抗体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随着免疫应答的进行,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仅有少量抗原时,只有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才能优先结合抗原,发生克隆扩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4、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coreceptor):是指B细胞表面的CD19/CD21/CD81复合物。其中CD21能识别C3d,通过CD19向胞内传递信号,该信号明显降低抗原激活B细胞的阈值,大大提高B 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5、Ig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生发中心母细胞的重链和轻链V区基因可发生高频率点突变,在每次细胞分裂中,IgV区基因大约每1000bp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一般体细胞自发突变的频率是1/107~1/1010,此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体细胞高频突变与Ig 基因重排导致的多样性,共同构成了BCR和抗体的多样性。

6、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机体初次接受(TD抗原)刺激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长、抗体浓度低、维持时间短、以IgM类抗体为主。

7、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机体初次免疫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体液

免疫应答,再次应答的特点是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以高亲和力的IgG为主8、Ig同种转换(isotype switching):B淋巴细胞完成lgV基因重排后的子代细胞,在抗原的诱导和 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解下,其IgV基因表达不变,而C基因的表达从一种类型转变到另一种类型,进而导致Ig类型的改变,称为Ig同种型转换,也叫做类型转换。

简答题

1、试述TD-Ag与TI-Ag的概念及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答:(1)概念: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无需T细胞的辅助,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2)引起免疫反应的特点:TD-Ag不仅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可产生免疫记忆。TI-Ag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只产生IgM抗体;无免疫记忆。

2、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有哪些?

答:(1)特异性:对于可溶性抗原,当局部抗原浓度低时,直接以BCR方式特异性识别结合,并经胞内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2)非MHC限制性:B细胞BCR方式结合抗原时,识别的是抗原表面的天然构想决定簇,无需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加工处理,因而不受MHC分子限制性的影响。

3、以TD-Ag为例,试述B细胞介导的初次免疫应答的具体过程及特点。

答:(1)TD抗原的提呈:RD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成小分子抗原肽并与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表面,供CD4+Th细胞识别。

(2)Th2细胞活化及其对B细胞的辅助:Th细胞识别抗原肽-MHCII分子复合物,产生的信号由CD3传递到细胞内;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如B7、LFA-3结合T细胞表面的CD28、CD2等,产生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同时在细胞因子IL-1、2等刺激下,充分活化、增殖并分化为Th2细胞。Th2细胞高表达CD40L,可与B细胞的CD40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同时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2、4、5、6等,作用于B细胞。B细胞BCR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存在于上述APC表面抗原(TD-Ag)分子中的构象表位。在双信号和细胞因子作用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包括中和毒素和中和病毒作用、调理作用、激活补体和ADCC作用。(4)B细胞对TD-Ag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首次刺激机体,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抗体类型以IgM为主。

4、列表比较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区别。

答:

比较项目B细胞激活T细胞激活

TCR抗原识别抗体BCRTCR-CD3/Igβ复合物复合物抗原受体的分子结构BCR-IgαTD抗原或TD刺激的抗原TI抗原T细胞表位,线性表位B识别的表位细胞表位,构象表位

需要不需要的处理APC

有MHC限制性无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词解释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 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 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 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 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 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 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是黏膜局部免疫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级 《免疫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免疫对机体() A、有益 B、有害 C、无益也无害 D、有害无益 E、正常情况下有益,异常情况下有害 2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引起() A、反复感染 B、超敏反应疾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免疫耐受性 3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何种Ig 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 A、IgA B、IgM C、IgD D、IgE E、IgG 4、现代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B、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5、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发生 C、免疫耐受性 D、超敏反应性疾病 E、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左剂 E、抑制剂 7、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8、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述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D、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无关 E、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Fab段 B、Fc段 C、CH2 D、CH3 E、VL和VH 10、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 E、干扰素 11、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M D、IgG E、IgD 12、不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细菌内毒素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免疫复合物 13、人类MHC定位于() A、第17号染色体 B、第7号染色体 C、第16号染色体 D、第6号染色体 E、第2号染色体 14、胸腺发育不良,哪种细胞产生不足()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单核细胞 E、红细胞 15、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胰腺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16、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B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Tc细胞 17、抗体和补体都具有的生物学作用() A、特异性结合抗原 B、ADCC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调理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18、具有免疫记忆的的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T细胞、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抗体浓度低,亲和力高 E、先产生IgG后产生IgM 20、妊初期母体被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胎儿畸形的原因是() A、胸腺发育未成熟 B、胎盘屏障发育未完善 C、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善 D、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未完善 E、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21、灭活补体,血清标本需要加热() A、37℃30分钟 B、56℃30分钟 C、60℃30分钟 D、80℃30分钟 E、60℃20分钟 22、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异常的免疫应答 B、均有补体参与 C、均有个体差异 D、均可导致组织损伤 E、不需抗原参与 23、不出现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 B、Ⅱ型超敏 C、Ⅲ型超敏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是 2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Th1细胞 C、Th2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活化的T细胞 25、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肾小球肾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清病 D、过敏性鼻炎 E、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6、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属于细胞免疫 B、无抗体参与 C、发敏迅速 D、T细胞介导 E、导致组织损伤 27、注射哪种物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 B、青霉素 C、卡介苗 D、白喉抗毒素 E、人免疫球蛋白 2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 ) A、活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外毒素 E、内毒素 29、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属于() A、沉淀反应 B、免疫标记技术 C、凝集反应 D、中和反应 E、以上均不是 30、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A、NK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T、B淋巴细胞 E、组织细胞 二、填空题(2分/题,共计20分) 1、免疫系统由、、组成。 2、常用的活疫苗有、、等。 3、能通过胎盘的Ig是 ,有助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Ig 。 4、补体的裂解产物C5a具有和作用。 5、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6、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是、。 7、CTL的主要作用是。 8、B-2细胞的的主要功能是、、。 9、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病的治疗。 10、由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 三、名词解释(6分/题,共计30分) 1、抗体: 2、HLA: 3、补体: 4、干扰素: 5、人工被动免疫: 四、问答题(20分/题,共计20分) I型超敏反应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止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 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l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lg 主要 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二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 H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 lgA> IgM > lgD> 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2.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 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Ag);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与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与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佐剂(adjuvant)。 2.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 得高效价抗体? 4. 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TD-Ag和TI-Ag的主要区别。 6. SAg与常规Ag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 能够活化T、B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 请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 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 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2.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Th和Treg B.Th1和Th2 C.CTL和Th1 D.CTL和Th2 E.Th0和Th17 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MHC-Ⅰ/CD8 B.MHC-Ⅱ/CD4 C.CD28/B7 D.CD28/CTLA-4 E.以上均是 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抗原入侵部位 B.胸腺 C.骨髓 D.淋巴结或脾脏 E.以上都不对 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MHC-Ⅰ/CD8 C.CD28/B7 D.LFA-1/ICAM-1 E.TLR4/HSP60 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 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以上均不正确 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表达CD40L D.表达CD3分子 E.表达FasL 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初始T细胞 B.效应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前T细胞 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免疫学考试重点概要

第一章 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和异己的功能。 自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性;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细胞的防御屏障;特点:1.无特异性;2.生来就有、不受外来抗原刺激.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2.适应性(多样性);3.记忆性;4.区别自身及非自身;5.自我调节性: 体液免疫:抗原诱导一部分B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抗体特异性地结合抗原。 主动免疫:抗原免疫机体诱导而获得免疫性的方式。 被动免疫: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人工转移给一个未经抗原直接免疫的机体,使机体获得特异免疫性。 细胞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其抗原特异性表现在T淋巴细胞上; 克隆选择理论:(1)T细胞和B细胞无数的特异性在与外来抗原接触前就已存在。(2)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特异性受体,且每个淋巴细胞只带一种特异性受体。(3)当抗原表位与特异性淋巴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活化特异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分化增殖成为一个淋巴细胞克隆,释放各种产物,发挥免疫效应。(4)能特异识别机体“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在淋巴系统发育成熟前就被清除,以后不会诱导免疫应答成为“克隆流产”。 第二章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而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种类:外源性抗原:来自细胞外;内源性抗原:病毒基因侵入细胞,合成产生的抗原未被裂解。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是指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性是指能与应答产物起反应的性能。 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它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 超抗原:某些物质在极低浓度下(1~10ng/mL)即有强大的刺激T、B细胞活化的能力。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1.化学分子组成2.分子大小3.分子结构4.易接近性5.异物性6.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7.机体方面的因素 第三章 抗体着重于生物学活性,即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布鲁氏菌抗体、抗抗体、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着重于化学特征,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结构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有抗体活性)。 Ig分子基本结构:由左右对称的四个肽链组成(二条轻链和二条重链)轻链与重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成 Ig单体,分为N端,C端。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功能:1.特异性结合抗原。是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结合特性由V区(HVR)的空间构型决定。2.活化补体。1. 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2.凝聚的IgA,IgG4,IgE的Fc段等可以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3.结合Fc受体。 抗体的功能:1.介导I型变态反应(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FcεR )2.调理吞噬作用(opsonization)3.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4.通过胎盘和粘膜5.参与免疫调节 第四章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的组成:1.固有成分:C1-9、MBL、B因子、D因子和P因子。2.调节与控制补体活化的分子,如C1INH、C4bp等。3.补体受体分子。如CR1、CR2等。 基本特征:连锁反应性,放大性,不稳定性,作用两面性,反应局限性 经典途径的条件:1.C1仅与IgMFc的CH3区或IgG1-3Fc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IgM效率最高。2.每一个C1分子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G的Fc段结合才能被激活;3.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补体经典途径:1.识别阶段抗原与抗体结合后,C1q能识别抗体上的补体结合点,并与之结合。由于C1q 的构型发生改变,可激活C1r和C1s;在Ca++存在下,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1s。2.活化阶段C1s 将C4分解成小碎片的C4a 和大碎片的C4b,C4b可与细胞膜结合;C1s 激活C4后,再激活C2(分解成C2a和 C2b);C2b与C4b结合,形成有酶活性的C4b2b(C3转化酶)。C3被C4b2b裂解在C3a和C3b两个片段,C3b与C4b2a 相结合产生的C423(C4b2a3b)为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3.攻膜阶段C5在 C4b2b3b的作用下裂解为C5a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 附带答案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 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 IgM B. IgA C. IgG D. IgE E. IgD 【答案】C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免疫学考试重点要点总结

1.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功能及相互的区别、病原及病原菌概念、免疫学与水产养殖学的关系 及意义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组成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2、免疫细胞干细胞系、淋巴细胞、APC、单核吞噬细胞 3、免疫分子TCR、BCR、CD、MHC、Ig、补体分子、细胞因子 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 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 应答过低或缺陷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 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定;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2.抗原、与抗原相关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决定簇、表位、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佐剂、免疫增强剂 抗原相关的其他概念: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g):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1ku)。多数的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等属于半抗原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特异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反应原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AD)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1.抗原本身:异物性、理化性状、对抗原加工和递呈的易感性 2.机体方面:遗传因素、年龄:青壮年>幼年和老年、性别:雌性>雄性、生理状态 3.免疫方式:剂量、途径、次数、佐剂的使用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口服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非特异性的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