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计算工作面涌水量

解析法计算工作面涌水量
解析法计算工作面涌水量

解析法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1 井流公式预计涌水量概述

利用井流公式预测矿井涌水量是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可将井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被揭露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承压型、无压型(潜水型)和承压一无压型井流。

2〉按照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又可以分为完整型和非完整型井流。完整型井流贯穿整个含水层,且井的整个壁面都可以进水;否则为非完整型。

3〉按照地下水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又分为稳定井流和不稳定井流两种类型。

根据以上三种分类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井流公式,如承压完整稳定井流公式、潜水非完整稳定井流公式等,以上公式都可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计算公式获得。

2承压—无压井流方程

早研究稳定井流的是法国水力工程师裘布依(J.Dupuit),186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稳定井流方程。其稳定承压井流方程是在下列假定条件下建立的:均质、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的圆柱形潜水含水层,外侧面保持定水头,中心一口完整抽水井(又简称为圆岛模型),没有垂向入渗补给和蒸发排泄,渗流服从线性定律的稳定流动,且含水层是等厚的承压含水层。

图5-6 裘布依稳定承压井流示意图

但当水位降低很大时,井内水位低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时,便会出现承压水井附近水流变为无压水流,而距井较远处仍为承压水,如图5-6,当Hw

承压——无压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22021.366lg w w

K H M M H Q R r --= (1) 式中:Q ——抽水井涌水量(m 3/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

R ——圆柱形含水层的半径(m );

r w ——抽水井半径(m );

H 0——圆柱形含水层外侧水头(保持不变),(m );

H w ——抽水井中的水头(实指进水井壁处的水头),(m )。

图5-7齐姆模型的影响半径示意图(承压井流)

德国土木工程师齐姆(Thicm)认为:在水平方向无限延伸的含水层中的R 值可以近似取为从抽水井中心到实际测不出地下水水位(水头)下降处的水平距离,这样就引出了“影响半径”的概念(见图5-7)。他认为用影响半径来代替裘布依提出的圆形含水层的补给半径进行计算不会带来严重的误差。

3 直线边界附近的井流方程

对于直线隔水边界(零流量边界)附近的稳定井流,根据镜像法基本原理,在边界的另一侧映出一个流量为Q 的虚井(见图5-8)。对于承压含水层,该情况下降深等于实井和虚井降深的叠加,其流量可以如下计算:

2.12 2424ln 2w h w

K M s Q Q R ar π?==? (2) 式中:a ——大井中心至边界的垂直距离(m )。

图5-8 直线隔水边界附近的稳定井流示意图

4 干扰井群流量计算公式

在同一个含水层中有两个以上的井同时工作时,且井与井的间距小于影响半径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相互干扰。相互干扰的井,就称为干扰井。井间干扰有两种表现,即:在同样的水位降深情况下,一个干扰井的流量较其单独工作时的流量小;反之,如果使流量保持不变,则干扰时的水位降深要大于同样流量非干扰时的水位降深。根据势函数及叠加原理可知,当群孔中各井的流量、影响半径及井的结构都相同时,可得承压—无压干扰井群中各井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2200123123221.1ln ln(..)ln ..wi wi n

i i i in i i i in K M H M h K M H M h Q n R R r r r r n r r r r ππ????----????==??- ???

(3)

式中,Q ——承压—无压干扰井群的单井流量;

in r ——第i 号井壁至第n 号井的距离,如i =n ,则i 号井的井径;其

余参数的意义与承压—无压井流公式中的意义相同.

5 疏干影响半径

井巷系统的形状很复杂,且分布极不规则,范围又广,又处于经常变化之中,构成了复杂的内边界。解析法要求将它理想化,故常将此形状复杂的井巷系统看成是一个“大井”,把井巷系统圈定的或者以降落漏斗距井巷最近的封闭等水位线圈定的面积(F )看成相当该“大井”的面积。此时,整个井巷系统的涌水量,就相当于“大井”的涌水量,可使用各种井流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称“大井法”。近圆形“大井”的引用半径为:

w r == (4)

另外用大井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时,其降落漏斗的引用影响半径(R )应从大井中心算起,等于“大井”的引用半径(w r )加上排水影响半径(R 0),即 0w R r R =+ (5)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钱学溥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钱学溥 (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 摘要:文章讨论了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文章推荐了反求影响半径、作图法求解矿井涌水量的方法。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有效数字 根据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地下水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技术文件SL/Z 322-200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该技术文件6.7款规定,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热水、天然矿泉水和矿坑排水。6.1.2款规定,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要认定它的精度级别。我们认为,认定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级别和允许误差,不仅是水利部门要求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设计部门的使用。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报告提交单位和报告评审机构为自己进行客观的申辩。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对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作一些论述和讨论。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矿井涌水量比较大,要求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精度就比较高,也就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工作。表1,可以作为部署水文地质工作的参考。 表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Table 1 Mine inflow and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注:○1多年生产的矿山是指:开采水平不变、开采面积基本不变的多年生产的矿山,如即将闭坑或是即将破产的矿山,即是这种多年生产的矿山。○2多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一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持续抽水几天。○3群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多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其抽水总量,一般要达到计算矿井涌水量的1/3~3/4,持续抽水几十天。○4利用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就属于解析法的范畴。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就是常用的解析法。○5数理统计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系统理论分析、频率计算等(参考钱学溥,娘子关泉水流量几种回归分析的比较,《工程勘察》1983第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可以把水位抽降、巷道开拓面积、矿产产量、降水量等作为自变量,把矿井涌水量作为因变量。○6数值法也就是计算机模拟,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计算矿井涌水量的一种方法。○7常用的大井法、集水廊道法等解析法计算矿井涌水量,只考虑了含水层的导水性,没有考虑地下水的补给量。因此,只有进行了解析法和水均衡的计算,用地下水的补给量验证解析法计算的结果,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精度才能达到C 级。 2 稳定流、非稳定流公式应用的主要条件 2.1一般报告采用的解析解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是基于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它要求地下水有比较充分的补给条件,要求在该水平开采的几年到几十年内,矿井排水计算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边界上的水头高度,永远稳定在计算采用的高度上。 2.2基于非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恰恰相反,它的使用条件是地下水没有补给,含水层分布无限,地下水影响半径不断向外扩大。 2.3由于采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一般都没有考虑地下水补给量的问题,因此,计算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它的精度一般只有D级。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涌水量预测探讨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涌水量预测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19T16:29:12.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杜继国魏修立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我国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煤矿生产安全一直受到矿井涌水的威胁,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皖淮南市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煤矿顾北煤矿调度信息中心安徽淮南 23215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我国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煤矿生产安全一直受到矿井涌水的威胁,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基于此,需要切实加强对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并积极预测矿井涌水量,这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并对几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显著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更好地促进煤矿的发展。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涌水量;大井法 引言 矿井涌水量是指矿井开拓与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涌入矿井(包括井巷和开采系统)的水量,它不仅是一个表征了矿井充水强度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矿井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矿井涌水的组成十分复杂,体现在突水水源和通道的复杂性上。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大体上可以分为确定性预计方法和非确定性(随机)预计方法两类。其中确定性预计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模拟法、数值法与水均衡法;非确定性预计方法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比拟法、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法、神经网络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混沌模型法等。 1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上部含水层(组),含水层段厚度72.54~122.89m,矿化度0.469~0.675g/L,水质类型为HCO3-Na及HCO3·SO4-Na型。该含水层中等~强富水性。矿区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为生活饮用水主要水源。中部含水层(组),含水层段厚度22.82~224.81m,矿化度1.388~ 2.571g/L,水质类型Cl-Na、Cl·SO4 -Na和SO4·Cl-Na型。该含水层中等~强富水性。由于上部隔水层隔水性不稳定,厚度变薄地段,上含与中含可产生水力联系。下部含水层(组),含水层组厚度0~68.90m,矿化度1.319~ 3.059g/L,水质为Cl-Na、Cl·SO4 -Na型。下含于东北方向最厚逐渐向西南方向变薄至缺失。该含水层弱~强富水性。中部隔水层岩性主要由厚层粘土、砂质粘土和薄层细砂组成。粘土质细、纯,可塑性较强,具有膨胀性,厚度大,分布稳定等特点,阻止了中部含水层(组)及以上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组)之间的水力联系。底部“红层”含水层,厚度为0~15.20m,矿化度1.768~2.301g/L,水质为Cl- Na型;主要零星分布,为弱富水性。下部隔水层平均厚度13.71m。岩性主要由固结粘土、砂质粘土、固结砂质粘土混和构成。固结粘土和固结砂质粘土中富含钙质,具良好隔水作用。下部隔水层在井田内总体上分布较稳定,下含对基岩不产生直接补给,但局部存在缺失区。 1.2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会对新生界松散层孔隙含水层进行补给,大多数时候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让大气降水向煤系含水层渗透,难度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由于下部隔水层分布稳定,且有着非常强的隔水性,因此在下部隔水层的作用之下,大气降水与煤系含水层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关系。2)断裂构造带煤矿内的大多数断层处于天然状态,并没有较好的富水性和较强的导水性。在井巷施工的过程中将断层穿通,这样断层裂隙带的地下水就会进入到煤矿中,只是并没有很大的水量。但是因为已经破坏了天然的平衡状态,断层的导水性会相应地增强。一旦主采煤层对口,或者沟通富水层,就极有可能发生突水的状况。3)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不管是太原组,还是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直接的充水影响。但是当发生断层或者出现陷落柱的时候,煤层就开始与石灰岩对口接触,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这会直接对矿坑造成充水影响,或者使巷道发生底鼓的情况,进而间接地使得该煤层成为充水含水层。 2矿井涌水量的预测 2.1选取计算方式 如果矿坑在疏干当中有着比较稳定的涌水量,就可以认为地下水辐射流场是以矿坑为中心点形成的,与稳定井流的条件相符。因为矿坑的形成并不具有一定的规则,尤其有着广泛的坑道系统分布,所以使得其边界构建非常复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理想化处理。从理论层面来看,可以将具有复杂形状的坑道系统看成是一个工作的大井,而将不具有规则性的坑道系统圈定的面积看成是大井的面积,那么整个系统的涌水量就接近于大井的涌水量。在对涌水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稳定流基本方程的方法进行计算。此种方法也被称为“大井法”。具体的计算方式就是通过对坑道系统长度(A)和宽度(B)大小的测量,确定半径R,最后在预测涌水量时再采用大井法进行预测[3]。实际中,在对矿井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时,需要充分考虑选择何种计算方式。“大井法”详细的计算方式分析如下。 2.2计算方式分析 可以选用承压转无压水的方法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计算,即: 式(1)中,Q为拟建新矿井的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含水层所具有的厚度,m;H为承压水由井底开始到水头的平均高度,m;h0为含水层底板至井中动水位的高度,m;R0为引用影响半径,m;r0为引用半径,m。 2.3数值模型 根据本区渗透介质空间分布特点,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岩层中地下水的渗流状况,在满足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模型剖分初期以100m×100m等间距剖分。考虑了采掘后出现的冒落带和导水裂缝带情况,经过初期剖分和后期加密剖分,模型横向上共剖分成263个单元格,纵向上共剖分成253个单元格,且工作面区域以剖分线与工作面边界线重合为原则剖分;垂向上共剖分成9层,模型最终剖分成 263×253×9个单元体,每层平面上共剖分成67045个单元格,单元格总计603405格。 2.4分析预测结果 对于一些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的矿区,可以采用大井法对矿井的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此种方法对用水量进行计算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因为大井法在地下水动力学当中属于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其有关的计算公式大多用于各向同性含水层,或者是均质上,应用范围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对于各向异性、不完全均质的裂隙含水带,在进行计算时也把其视为均质层,进而获取到一些渗透系数等。除此之外,因为在实际抽水的过程当中,含水层厚度、水头还有井中动水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会对所选用的这些常量数据的计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

按照初定方案,本工程除埋深较深段使用拖拉管施工外,剩余大部分需使用井点降水大开挖施工。按照设计及规范初步设计沟槽底宽1.5m,沟槽深按照最大挖深设计取4m,开挖沟槽边坡按照1:1,基坑横剖面图如附图。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属耕植土,其下为粉质粘土(<=-4m),淤泥质粉质粘土(<=-7.14m)、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底部为泥岩,基本都属于透水层。地下水位标高为-0.5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1井点布设 根据工程地质及施工状况,轻型井点采用沟槽两侧单排布设,为是总管接近地下水位,井点管布设于已挖好的路床底。总管距沟槽开挖线边缘1m,总管长度 L=50×2=100(m) 水位降低值 S=4 (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2>=H1 +h+IL=4.0+0.5+0.1×5.75=5.1(m) 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m。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H、K、R、x0值。 H:有效带深度 H=1.85(S,+L) s’=6-0.2-1.0=4.8m求得H: H=1.85(s,+L)=1.85(4.8+1.0)=10.73(m) 由于H0

大井法和比拟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大井法和比拟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矿井涌水量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矿山设计部门确定排水设备和制定防水措施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矿井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矿井涌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文章选用大井法和地质水文比拟法对泉上煤矿三水平联合开采16、17两层煤时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大井法;水文地质比拟法;涌水量预测 引言 矿井涌水量指的是矿山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包括各种巷道和开采系统)的水量,它是评价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要的指标,因此,正确预测矿井的涌水量对于指导矿井排水设施建设以及保障煤矿的安 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2]。 预测矿井涌水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确定性分析方法中的解析法、数值法、模拟法、水均衡法;非确定性分析方法中的水文地质比拟法、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灰色系统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3]。文章选用大井法(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泉上煤矿16、17煤

开采时的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文章所研究的泉上井田位于滕县煤田南部,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共含煤18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4层,即煤3下、煤12下、煤16、煤17。泉上煤矿目前主采煤层为12下、16、17煤层。 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上含水砂层段、下含水砂层段,上侏罗统砂砾岩层段,3下煤层顶板砂岩,石炭系太原组第三、五、八、十下层石灰岩,本溪组第十二、十四层石灰岩,中奥陶统石灰岩。 1.2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2.1 开采16煤层时的充水因素 泉上煤矿16煤层上距12下煤层54.08m,实测“两带”高度为13.80m,正常条件区域下,16煤层的开采不会受到12下煤层采空区积水影响;17层煤上距16层煤平均13.90m,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理论计算为14.8m,回采时会受16 层煤采空区积水影响,开采时必须提前疏放16煤层老空水。 1.2.2 开采17煤层时的充水因素 泉上煤矿17煤层上距16煤层平均13.90m,开采后的“两带”高度理论计算为14.8m,回采时会受16层煤采空区积水影响,在16层煤采空积水区下,开采17层煤工作面前,必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11月整理 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 稳定流完整井 / 吴成泽 2012-12-1 — 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 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 D g :过滤管外径(m); 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 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 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 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 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 q n :单位出水量(m3/()); 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 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 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 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 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 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 ' 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 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 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s; 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 %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2H-S)*S/(lgR-lgr0)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取综合渗透系数10m/d H为含水层厚度(m):主要为细砂层以上取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根据施工经验取15m r 0为基坑范围的引用半径(m):r =(r1+r2r+r3+r4+…+rn)1/n 降水干扰井 群分别至基坑中心点的距离;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D为基坑开挖深度(m):取 d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取 w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取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672m3。 2、降水井深度确定: 降水井深度按下式: H W =H1+ H2 + H3 + H4 + H5 + H6 H W—降水井深度(m); H1—基坑深度(m);(取) 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 H3—iy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y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得,取) H1—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取) H2—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取) H W—沉砂管工作长度(m);(取) 根据上式计算得:降水井深度为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 = (l′d)/a*24 降水井数量计算: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d为过滤器外径(mm):取400m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过滤器进水部分有效长度取); a为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渗透系数5—15m/d,含水层厚度≤20m,取100)

降水井计算

. 可编辑文档 基坑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1、原始条件: 计算模型:此井点系统为潜水非完整井,采用基坑外降水。 2、井点管距边坑距离为1.5m ,滤管长度取1.0m ,直径40mm ,配有配套抽水设备;渗透系数(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室内渗透系数结合当地经验取值)0.2(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书 3.1基坑开挖深度6.00m ,基坑面积约为9738m 2 。 (1)基坑中心处要求降低水位深度 S ,取降水后地下水位位于坑底以下1.0m ,则有S=6.00+1.0=7.00m (2)含水层厚度H ’=16m (3)影响半径0R 225R m == 基坑等效半径080.69r m = = 0086.36R R r m ∴=+= (4)基坑涌水量()()3 002'1.366298.81 lg H S S m Q k d R r -==?? ??? 二、降水井数量计算 1、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公式验算每根井点的允许最大进水量 3' 1208.81()m q d π== 2、井点管的数量 '1.1 34()Q n q ==眼 经验算,34眼水井管出水量基本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的要求! 三、降水井深度计算 降水井深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123456W W W W W W W H H H H H H H =+++++ 式中: H 1=6.00m (基坑深度) H 2=1.0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 3=2.0m (水力坡度) H 4=2.0m (水位变化幅度) H 5=1.0m (过滤器长度) H 6=1.0m (沉淀管长度) 根据计算,综合考虑现场条件,又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井内必产生沉砂,因此降水井深度取13米,疏干井深度取14米。 20米。 四、补充方案 1、考虑场地南侧有明水影响,降水井加密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32口降水井,井深 13米,另在坑内布置20口14米深疏干井。 2、基坑集水井、电梯坑等处由于开挖较深,可布设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3、降水过程中,若该设计方案中降水井不能满足基坑总涌水量,可增设降水井。

工程各类地下水控制施工措施及计算方法

地下水控制方案及计算方法 基坑工程中的降低地下水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6-2-8-1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地下水控制方法有多种,其适用条件大致如表6-123所示,选择时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考虑后优选。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表6-123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否则一旦发生突涌,将给施工带来极大麻烦。 6-2-8-2 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水井理论,水井分为潜水(无压)完整井、潜水(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和承压非完整井。这几种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不同。 完整井(fully penetrating well):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的井。揭穿整个含水层,并在整个含水层厚度上都进水的井。

非完整井(partially penetrating well):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未完全揭穿整个含水层,或揭穿整个含水层,但只有部分含水层厚度上进水的井。 潜水井(well in a phreatic aquifer):揭露潜水含水层的水井。又称无压井。 承压水井(well in a confined aquifer):揭露承压含水层的水井。又称有压井。当水头高出地面自流时又称为自流井(artesian well,flowing well );当地下水埋深很大时,可出现承压-无压井。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是否邻近水源,分别计算如下: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图6-168a ) ) 1lg()2(366.10 r R S S H K Q +-= (6-124) 式中 Q ——基坑涌水量; K ——土壤的渗透系数; H ——潜水含水层厚度; S ——基坑水位降深; R ——降水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 为二、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kH S R 2= (6-125) 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k S R 10= (6-126) k ——土的渗透系数; r 0——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取圆半径。当基坑 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的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 0=0.29(a +b ) (6-127) 式中 a 、b ——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涌水量计算

(1)解析法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利用解析法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时,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水。 1)太原组灰岩岩溶水预测 2 0(2)5-1S M M h Q B K R --= () 5-2 () 式中:Q ——预测矿坑涌水量,m 3/h ; S ——水位降低值,m ; K K ——渗透系数,m/d ; M ——含水层厚度,m ; B ——进水廊道长度,m ; R ——影响半径,m ; K 取抽水实验资料0.4427 2、10+11号煤层矿井涌水量预算(大井法) 开采10+11号煤层布置一个工作面,工作面宽180 m ,推进长度1200m ,因此,将矩形工作面(长a=1200m,宽b=180m )看做一个大井,使用大井法预算矿井涌水量: 计算公式为:(2)1.366H M M Q K LgR Lgr -=-

式中:Q%~矿井涌水量(m 3/d) K%~渗透系数(m/d) H%~水头高度(m) M%~含水层厚度(m) r%~大井半径(m),r=η 4 a b + R 0%~引用半径(m),R 0=10S K (S=H) R%~影响半径(m),R=R 0+ r 0 根据ZK504号孔资料,太原组含水层水位标高1120.58m ,渗透系数(K )0.4427m/d,含水层厚度(M )约9.5m,先期开采地段10+11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884m,由此确定水头高度: (H=S )=1120.58-884=236.58(m) r=η 4 a b +=379.5m R 0=10S K =1574.1m R = R 0+ r 0=1953.6m 将上述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开采10+11号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Q=3743m 3/d (156m 3/h ) 最大涌水量Qmax=δQ 正,δ: 季节影响比值系数 开采2号煤层时,季节影响比值系数δ=1.2 故最大涌水量Qmax=3743×1.2=4492 m 3/d (187.2m 3/h ) 2号煤层与10+11号煤层联合开采,矿井正常涌水量为上述涌水量之和,即矿井正常涌水量:Q 正=355+3743=4098 m 3/d(170.75 m 3/h) 最大涌水量Qmax=425+4492 =4917 m 3/d(204.88m 3/h)

尔林兔二号井田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

80西部探矿工程2019年第1期 ?地质与矿业工程? 尔林兔二号井田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 李鹏飞",陈小军,惠鹏,张林 (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矿井涌水量是矿井排水系统设计和防治水重要依据以陕北侏罗纪煤田尔林兔二号井田为例,采用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研究区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解析法与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的矿坑涌水量比较接近,说明涌水量预算参数选择合理,计算方法正确,水文地质比拟恰当,预算结果可以作为煤矿设计和建设的依据。 关键词:尔林兔二号井田;涌水量预测;解析法;水文地质比拟法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5716(2019)()1-0080-04 矿井涌水量预算,是井田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因为自然因素的错综复杂.开拓方式的不同,地下水在开拓过程中又随时间在不断变化.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较完善的计算方法。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较多,主要有水文地质比拟法、Q—S曲线方程法、相关分析法、水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使用条件.只有选择恰当的方法,预测的矿坑涌水量才有较高的可信度。由于各种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因此计算时应充分考虑矿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本区水文地质实际条件,采用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计。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尔林兔井田位于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形地貌以风积沙丘及风沙滩地为主。地表水主要有有理河、绘丑沟河和少量海子。有理河在井田中部由南向北流出,最终汇入红碱淖湖区,属小内陆河流,实测流量641.52m7h o吃丑沟河位于井田东南部,属黄河水系秃尾河流域,井田内流长约8km,平均流量3038mVh o井田内仅存少量海子和人工挖掘形成的小水塘.蓄水面积和蓄水量均小、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2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2大含水岩系;共包含6个含水岩层(组):第四系沙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孔隙裂隙潜水一承圧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安定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冲湖积层孔隙潜水、白垩系洛河砂岩孔隙裂隙潜水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好,富水性中等至强;其余各组段富水性弱。根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有关规定.把本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应划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2解析法矿坑涌水量预算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平缓,煤系及其上覆直罗组下部砂岩承压含水层与洛河组含水层之间均存在稳定的隔水层一一安定组中上部泥岩和直罗组上部泥岩隔水层.自然条件下,地表水、浅层承压水(洛河砂岩水)与含煤地层水之间无明显水力联系,采矿影响范围内无补(隔)水边界,属无界承压含水层,因而可以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 2.1公式选择 (1)大井法: 承压转无压公式: Q=1.366K 2加_耐2_护 lg^.-lgro 当矿井疏干排水时,在矿井周围便形成以巷道系统为中心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漏斗,这与钻孔抽水时在钻孔周围形成降落漏斗的情况十分相似,因而可将巷道系统抽象为一个理想的大井,而这个大井的横断面积与巷道系统分布的面积相当,因此可以用“大井法” *收稿日期:2018-05-17 第一作者简介:李鹏飞(1982-).男(汉族),陕西洛南人,丁?程师,现从事煤炭及煤层气地质勘探和开发研究丁作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若在竖井位置及其附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可用本方法计算竖井涌水量。 一、计算步骤 (一)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涌水量(Q)与降深(S)的关系吗线,即Q=f(s)曲线; (二)根据抽水试验资料,用图解法、差分法或曲度法判断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并找出相应的涌水量方程式; (三)根据相应的方程式计算与设计竖井水位降深相同时的钻孔涌水量Qi; (四)根据钻孔涌水量Qi换算成为竖井涌水量。 二、计算方法 (一)绘制Q=f(s)曲线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绘制Q=f(s)曲线。 (二)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的判断 1、图解法 根据已绘出的Q= f(s)曲线如为非直线型应进行单位水位降深、双对数或单对数变换。根据Q= f(s)或经过变换后的直线图形形式即可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 若Q= f(s),在Q,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直线型,见表1-2中图(1),即Q=qs; 若S0= f(Q)在S0,Q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型,见表1-2中图(2)及图(3);即S=aQ+bQ2,亦即S0=a+bQ; 若lgQ=f(lgS)在lg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指数型,见表1-2中图(4)及图(5),即Q= ,亦即;

若Q=f(lgS)在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见表1-2中图(6)及图(7),即Q=a+blgS。 2、差分法 一般凡属直线方程或直线化的抛物线方程S0=a+bQ 、指数方程、对数方程Q=a+blgS的一阶差分虽为常数,但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曲线拟台差的大小来判断接近那种涌水量方程。选取拟合误差最小的曲线相对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作为竖井涌水量计算的方程式。 表1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一)

基坑.计算公式

1.基坑:Q=1.366K(2H-S)S/lg(1+R/r0) 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取K=20m/d; S:设计降水深度S=17.00m-4.5m=12.5m; H:含水层高即静止水位至基岩面距离取H=30m; 20 =612.37m; R:影响半径R=2S KH=2×12.5×30 r0: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0=0.29(a+b); a:基坑长度a=224m; b:基坑宽度b=105.00m; r0=0.29×(224+105)=95.41m; Q=1.366×20×(2×30-12.5)×12.5/lg(1+612.37/95.41)=16221.25/0.87=18645.11m3/d; 2.单井出水量计算:q=120πr s l3K; rs:过滤半径,本工程管径采用0.3m、rs=0.15; 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即R/100长度取整为6.0m; q:120×3.14×0.15×6×330=1053.72m3/d; 3.降水井的数量n=1.1×Q/q Q:基坑总涌水量; q:单井出水量,由于水泵出水量高于管井理论出水量以现场理论出数量为准计算q=1053.72m3/d; n=1.1×18645.11/1053.72=17.7 即n取20>17.7时满足降水井数量要求; 4.降水井的深度: Hw=Hw1+Hw2+Hw3+Hw4+Hw5 其中:Hw1表示基坑深度取13m; Hw2表示降水位距离基坑底的深度取1.0m; Hw3表示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取2.5m; Hw4表示滤管长度取6.0m; Hw5表示沉砂管长度取2.5m; Hw=25m; 降水深度验算: 由于降水井是漏斗式降落相邻降水井间距30m,挖孔桩深度为17m,基坑最大跨度224.0m 对基坑中心点验算; 据上算影响半径612.37m; 降水深度为-17---4.5m实降12.5m; 水位最高为X=15m; Y=15×12.5/612.37=0.3m; 降水时降水井间最大水位17-0.3=16.7m; 要求降水深度≧16m,两井间基础护壁桩深度满足要求水位最高处离降水井112m; Y=112*12.5/612.37=2.28; 降水时中心点水位最高处为17-2.28=14.72m;要求降水深度≧13m,中心点水位满足要求;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

三、地下水动力学法 地下水动力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地下水运动的线性渗透定律,即达西定律。根据这个原理和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可选择不同的公式计算矿井井简的浦水量。 (一)垂直井筒涌水量的计算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所谓潜水完整井是指开凿在潜水含水层中,井打穿含水层到隔水层底板的井筒 22 1.366lg lg H h Q K R r -=- 因为 h=H-S 所以 (2)1.366lg lg H S S Q K R r -=- 在井筒掘凿时,井筒中式不允许积水的,因此h=0,或者说S=H,这时, 2 1.366lg lg H Q K R r =- 式中 Q ——井筒涌水量(m3/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H ——含水层厚度 h ——井中出水地段高度 S ——水位降低值 R ——影响半径 r ——井筒半径 2.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承压水完整井是指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并全部揭露含水层的井筒 ()2.73lg lg M H h Q K R r -=-或 2.73lg lg MS Q K R r =- 3.完整潜水承压井涌水量计算 当井筒穿过承压含水层水位下降很大,降到隔水顶板以下时,井筒附近变为无压水,这种情况称为潜水承压井 22(2)1.366lg lg HM M h Q K R r --=- 上述公式同样适用于钻孔涌水量计算 如果抽水试验是在井筒检查孔中进行,用钻孔涌水量可按下式换算成井筒涌水量 112122 lg lg lg lg R r Q Q R r -=- (二)水平尽道涌水量的预剐方法 计算水平巷道涌水量时,同样可将巷道看成为水平集水于程。因此,可利用地卞水向水平集水工程运动的公式计算。

降水计算公式

一、潜水计算公式 1、公式1 Q k H S S R r r =-+-136620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 Q k H S S b r =--136622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0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 Q k H S S b r b b b =--????????1366222012.()lg cos ()ππ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1为基坑中心距A 河岸边的距离(m);

b 2为基坑中心距B 河岸边的距离(m); b '=b 1+b 2; r 0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 Q k H S S R r r b r =-+-+1366220200.()lg()lg ('')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b ''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 5、公式5 Q k h h R r r h l l h r =-++--+--136610222 000.lg lg(.) h H h -=+2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 h -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 (一)解析法的应用条件 解析法是根据解析解的建模要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概化,构造理想化模式的解析公式,用于矿坑涌水量预测。具有对井巷类型适应能力强、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以井流理论和用等效原则构造的“大井”为主,后者指将各种形态的井巷与坑道系统,以具有等效性的“大井”表示,称“大井”法。因此说:矿坑涌水量计算的最大特点是“大井法”与等效原则的应用,而供水则以干扰井的计算为主。 稳定井流解析法:应用于矿坑疏干流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流量预测。包括①在已知某开采水平最大水位降条件下的矿坑总涌水量;②在给定某开采水平疏干排水能力的前提下,计算地下水位降深(或压力疏降)值。 非稳定解析法:用于矿床疏干过程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疏干漏斗持续不断扩展,非稳定状态下的涌水量预测。包括:①已知开采水平水位降(s)、疏干时间(t),求涌水量(Q); ②已知Q、s,求疏干某水平或漏斗扩展到某处的时间(t);③已知Q、t,求s,以确定漏斗发展的速度和漏斗范围内各点水头函数隨时间的变化规律,用于规划各项开采措施。在勘探阶段,以选择疏干量和计算量最大涌水量为主。 (二)计算方法 如上所述,应用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概化。它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重要方面: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合理概化边界条件,正确确定各项参数。 1. 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 矿区的疏干流场是在天然背景条件下,迭加开采因素演变而成。分析时,应以天然状态为基础,结合开采条件作出合理概化。 (1)区分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矿山基建阶段,疏干流场的内外边界有受开拓井巷的扩展所控制,以消耗含水层储量为主,属非稳定流;进入回采阶段后,井巷输廊大体已定,疏干流场主要受外边界的补给条件控制,当存在定水头(侧向或越流)补给条件时,矿坑水量被侧向补给量或越流量所平衡,流场特征除受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外,呈现对稳定状态。基本符合稳定的“建模”条件,或可以认为两者具等效性;反之,均属非稳定流范畴。 如河北开滦煤矿,其矿坑涌水量随坑道走向的延展而增加,但这种延展暂停时,涌水量立即出现相对的稳定。此时仅表现有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一定变幅范围内上下波动,并出现强出水点和边缘出水点成袭夺中间出点现象,而总涌水量不变。又如辽宁复州粘土矿,其涌水量随采深增加,但某一水平进入回采时,其涌水量就逐渐稳定,并保持到下一水平突水进止,在此阶段虽然也出现下水平突水点袭夺上水平突水点现象,但总涌水量却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在某些矿区的疏干过程中,不仅存在疏干流场的相对稳定阶段,而且隨矿山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相互转化。 但选用稳定流解析法时要慎重,必须进行均衡论证,判断疏干区是否真正存在定水头供

基坑降水计算

6.3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6.3.1降水井型 选6型喷射井点:外管直径为200mm,采用环形布置方案。 6.3.2井点埋深 埋置深度须保证使地下水降到基坑底面以下,本工程案例取降到基坑面以下 1.0m处。埋置深度可由下式确定: L = H h :h i x h i r 0 l (6.2) 式中: L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 H ―― 基坑开挖深度(m);这里H =12m h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m),这里可取一般值 0.2m ; h ――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 本次可取1.0m ; i x ―― 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本次为环状,取0.1; h i ——井点管至基坑边线距离(m),本次取1.0m ; r0 -----基坑中心至基坑边线的距离(m),本次工程案 例去最近值宽边的一半,即40m; l ---- 滤管长度(m),本次取1.0m。 故带入公式可得埋置深度L为: L=H h h i x h「0 I =12 0.2 1.0 0.1 (1.0 40) 1.0=18.3m 6.3.3环形井点引用半径 采用“大井法”,参考规范,将矩形(本案例长宽比为 2.5,小于10)基坑折算成半径为X0的理想大圆井,按“大井法”计算涌水量,故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 X0=专 (6.3) 式中: a,b ----- 基坑的长度和宽度(m),a=200m,b=80m

亠1.16型80 4 4 8 m. 2 (6.4) 式中: 例取5d ; -系数,可参照下表格选取: 表6.1 系数n 表 a = °2OO =040 ,贝U 「-1.16 故带入公式可得本次基坑的引用半径 X 。为: 6.3.4井点抽水影响半径 由下列公式可求得抽水影响半径: t 时间,自抽水时间算起(2-5昼夜)(d ),本案 k ―― 土的渗透 系数(m/d ),这里取平均值 k =2.7m/ d ; H w 含水层厚度(m ),本次取承压含水层厚度含水 层厚度④,⑤土层厚度的总和,即为 H w =5.2 ? 6 = 11.2m , m ―― 土的给水度,按表 3.2确定,本次取圆砾 m=0.2,另外由上述计算可得 X o= 73.7m 。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 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 恢复 ,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 K= 2 2) lg (lg 733.0h 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 ()2 12 ln 25.3S S t r H r K ωω+= (完整井)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 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 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 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 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 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根据以上对洞室涌水量补给来源的分析,结合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址区气候、大气降雨等特征,本次计算我们按隧道开挖正常涌水量及特大暴雨、地表水沿断层或溶洞导入洞室等极端特殊情况下极端涌水量两种情况考虑。 1、正常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的计算我们选择以下的计算方法: (1)大气降水入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