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物理实验

2010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物理实验
2010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物理实验

2010高考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物理实验

●考点指要

一、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二、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

①刻度尺②游标卡尺③螺旋测微器 ④天平⑤秒表⑥打点计时器⑦弹簧秤 ⑧温度表⑨电流表⑩电压表○11多用电表 ○12滑动变阻器○13电阻箱等等.

三、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有

1.长度的测量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4.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5.练习使用示波器

1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复习导航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从对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一、注重联系实际操作的考查

高考实验试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联系实际操作的,如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电表的读数等问题,实验电路的连线问题,描绘电场中等势线时几种纸的铺放顺序等等,都是实际操作的全真模拟.如果考生没有动手做过这些实验就不可能答好这些问题.

二、近些年增加了对重要的演示实验的考查,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全国卷为例,1999年考查了“绳波”的演示实验.2000年考查了“X射线管”,2001年考查了“光的单缝衍射”.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考查相结合,既突出了物理教学的特点,也对实验复习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三、注重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及原理的理解

譬如,“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课本实验中用的是平行玻璃砖,但高考实验题中给的却是三棱镜.虽然器材不同,但测量的原理、方法却是相同的——确定入射点和出射点,连接这两点画出折射线.考查“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所给方格图中的第一点并不是小球平抛的初始位置,这就要求考生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把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研究方法(Δs=aT2)迁移到平抛运动中,来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对伏安法测电阻的考查更是花样不断翻新.测金属丝的阻值,测电压表的阻值,

测电流表的阻值,虽然题目是全新的,但原理还是伏安法.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方法的迁移运用.

还有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误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2000年让考生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的内阻等等,这一切都说明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实验的考查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实验基础知识

一、有效数字简介

当用毫米刻度尺量书本时,量得的长度为184.2 mm,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计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然有意义,仍要写出来.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数字.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大的数目,如365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可以写成有一位整数的小数和10的乘方的积的形式,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3105,如果是四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03105.

许多物理量是从直接测量结果中计算出来的.测量结果既然是用有效数字表示的,在计算中就要遵守有效数字的规则:

(1)不可靠数字与别的数字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

(2)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保留两位不可靠数字,最后再四舍五入.

应该注意的是,物体的个数、实验的次数等是准确数,它们与近似数相乘或相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等于原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例如,8个相同的小球共重92.8 g,每个小球重11.6g,商数要取三位有效数字.如果误认为92.8 g有一位有效数字,因此商数也取一位有效数字,那就错了.

严格地说,有效数字的规则是相当复杂的.中学阶段的物理习题中,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必严格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则去做,通常只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就可以了.但对物理实验中的测量结果,则要严格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则表达.

二、基本仪器的使用

(一)测量长度的仪器

1.刻度尺(米尺):最小分度值为1 mm,量程不等.常用于测量的刻度尺有钢板尺、钢卷尺、木直尺等.测量时要估读到毫米以下一位,如:l1=1.37 cm,l2=23.65 cm.

用刻度尺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应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用零刻度线在端头的刻度尺测量时,为了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2.游标卡尺:根据游标上的分度格数,常把游标卡尺分为10分度的、20分度的和50分度的三种.

它们的精度(游标上的最小分度值)分别为0.1 mm、0.05mm、0.02mm.

课本上只介绍了1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实际上,20分度、50分度的卡尺与它的读数原理是相同的,譬如,50分度游标卡尺上50个分度只有49mm长,比主尺上的50个分度短1 mm,则游标上每个分度比主尺上的每个分度短1/50 mm=0.02 mm,即它的测量精度为0.02 mm.

游标卡尺按下列规则读数:

(1)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

(2)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3)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小数.

注意:不管是10分度游标卡尺,还是20分度、50分度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均不需要向后估读一位.

3.螺旋测微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量程一般为0~25 mm,最小分度是0.01 mm.读数规则:

(1)以鼓轮边缘为准在固定刻度上读出整毫米数.

(2)从可动刻度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3)测量长度为上述二者之和.

注意:

(1)在测微螺杆快要接近被测物体时,要改拧螺旋柄后端的微调旋钮(棘轮),以免将待测物夹得太紧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或损坏螺旋测微器内的精密螺纹.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由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即估读到0.001mm这一位上.

(二)测质量的仪器——天平

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天平有物理天平和托盘天平.

1.天平的主要技术参数:(1)全称量: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2)感量: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最小分度所需质量.感量也叫做“分度值”.这一数值愈小,天平愈灵敏.

2.天平的使用称量前应按下述步骤进行调整:(1)调水平:调天平底座上的两个调平旋钮,使重锤线的小重锤尖端与底座上的小锥体的尖端正对.(2)调平衡:用镊子把横梁上的游码拨到左边零位,然后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丝,使天平指针能在中央刻线两侧等幅摆动.

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全称量.(2)待测物体和砝码的放置应为“左物右码”.(3)取放待测物或加减砝码时应使天平止动.(4)待测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读数.

(三)测时间的仪器

1.秒表:(略)

2.打点计时器: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 V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接4 V~6 V交流电源,当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时,打点周期为0.02 s.

使用时应注意:(1)为使打点的频率比较稳定,要求打点计时器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也是50 Hz,使之发生共振现象.振动片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通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可调节它的固有频率.(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清晰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振针的高度,且不能让它松动,否则将会出现漏点、双点等现象,还会对纸带产生过大的阻力.

(四)测力的仪器——弹簧秤(测力计)

学生实验用弹簧秤量程一般为0~5 N,最小分度值为0.1 N.

使用时应注意:(1)所测力不要超过弹簧秤量程.(2)使用前应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3)若弹簧秤零点准确,但挂上钩码检查时,示值误差随钩码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应调整弹簧的圈数来解决.示值小于钩码重力应增加弹簧圈数;示值大于钩码重力时,应减少弹簧的圈数.

(五)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红色液体)等.

1.性能: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一般为0~100℃;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50℃~100℃.最小分度值一般为1℃.

2.使用时应注意:(1)选用的测温范围要适当,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最高可测温度.(2)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要与器壁接触.(3)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而且眼睛要正对液柱的凸(或凹)弯月面的水平切线位置.(4)最好在液柱芯向上升至最高不再上升时或达稳定时进行读数.

(六)电学测量仪表

1.电流表和电压表

学生实验中用的直流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3 A ,内阻一般在1 Ω以下(毫安表的内阻一般在几欧~几十欧).直流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 ~15 V ,两个量程的内阻分别约为 3 k Ω和15 k 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量程:根据被测电流或电压值的大小选择量程,使得指针偏转超过所选量程的2/3,至少也要超过1/2.如果量程选择太大,指针偏转太小,会造成测量误差太大.量程选择太小,过大的电流或电压会使电表损坏.在不知道被测电流或电压大小的情况下,应选用电表的较大量程,然后再根据指针偏转情况选取合适的量程.

(2)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表的“+”“-”接线柱不能接反,以免损坏电表.

(3)读数时应使视线垂直于刻度表面,一般都要估读到电表的最小分格的1/2以下(学生实验用电表J0407、J0408型,3 V 和3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10,15 V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5,0.6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2).

2.多用电表

多用电表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电学仪表,它可以用来测量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电阻,而且每一种可测量的电学量又有多个量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准确度稍低.其欧姆档的设计原理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

r

R E ,回路中的电流与电阻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电流表的读

数来反映被测电阻的大小.

使用欧姆档测电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项目是什么,电流都要从电表的“+”插孔(红表笔)流入,从“-”插孔(黑表笔)流出,所以使用欧姆档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要区分开“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在表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档的调零旋钮.

(3)测量前应根据估计阻值选用适当的档位.由于欧姆档刻度的非线性,使用欧姆档测电阻时,表头指针偏转过大过小都有较大误差,通常只使用表盘中间一段刻度范围(

4

1R 中~4R 中)为测量的有效范围.譬如,

J0411型多用电表欧姆档的R 中=15 Ω,当待测电阻约为2 k Ω时,则应采用R 3100档.

(4)每变换一次档位,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5)由于欧姆档表盘刻度不均匀,难于估读,测量结果只需取两位有效数字.读数时不要忘记乘上相应档位的倍率.

(6)测量时待测电阻要跟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然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甚至还可能损坏电表.

(7)多用电表使用完毕后,应将选择开关拨离欧姆档,一般旋至空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上. (七)电学实验器材 1.滑动变阻器

中学实验室内常用滑动变阻器有以下几种规格:0~10 Ω,2 A ;0~50 Ω,1.5A ;0~200 Ω,1.5 A ;0~1750 Ω,0.3 A.

滑动变阻器有两种基本连接方法: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下表是对两种连接方式的比较:

限流式接法的线路连接较简单,调节方便,但调节范围较小;分压式接法的线路连接较复杂,且随着滑动端的移动,R0上的电压并非均匀变化,所以调节起来不如限流式方便.因此,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应首先考虑限流式,若切实无法满足题目要求,再选取分压式接法.

2.电阻箱

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中采用的规格一般为:阻值调节范围0~9999 Ω,各档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如下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不要使通过电阻箱的电流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2)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每档指示数字乘以相应倍率后相加的总和.

(3)实验过程中改变阻值时,不要使电阻箱上电阻值出现零欧姆,以免损坏其他仪表.譬如,当要把90Ω变至100Ω,应先将“3100”档拨至“1”处,再将“310”档拨至零.

3.电源

中学物理实验中主要使用干电池、学生电源和蓄电池.

干电池每节电动势约1.5 V,内阻大约(0.2 Ω左右),不能提供较强的电流(0.6 A以下).学生实验中用于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等.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约2V,内阻小约(0.05 Ω左右),可以提供较强的电流.在一些需要短时大电流放电的实验中常用,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学生实验中、安培力的演示实验中都要用到.

学生电源的最大特点是输出电压可调、交直流可变换.它的内阻不但偏大而且是变化的.用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

三、实验的主要思想方法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主要思想方法为.

等效法:等效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等等.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如测单摆振动的周期,应测量单摆多次全振动的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误差的影响.在初中物理中也曾经学过用累积法测细铜线的直径.

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留迹法:把瞬息即逝的现象(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如通过纸带上打出的小点记录小车的位置;用描迹法画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用沙摆显示振动的图象.

四、实验的一般原则

虽然各个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使用的器材不相同,但实验仍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分析找出实验的一般原则,有利于掌握实验的思想、方法,提高对实验的认识.现分作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谈实验应遵守的一般原则.

(一)选择仪器

根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室条件选择仪器是进行正确测量的前提.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的仪器,使实验切实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譬如,当要求测量一个电阻器的阻值时,就要根据要求的测量精度、实验室条件及本人已有的理论知识,确定是采用电桥,还是采用欧姆表或伏安法.当采用伏安法测量时,还要根据电阻的规格(额定功率)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准确性原则:根据实验的需要,选用精度合适的测量工具.但对某个实验来讲,精确程度够用即可,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正如称一吨煤用磅秤即可,没有必要用精密天平称量一样.譬如,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合适(2~3位),测金属丝直径要用螺旋测微器,而测金属丝长度用毫米刻度尺即可,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用2.5级电表(学生实验用)即可满足实验要求.

操作性原则:实验时调节方便、便于操作.如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又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在二者都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阻值大小对实验操作中是否调节方便的影响.

(二)仪器放置

按规定放置好仪器是保证测量结果正确和实验便捷的前提.

放置规范: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放置要求,如多用电表要平卧;学生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应斜置;水银气压计要竖直悬挂;平抛实验用的斜槽末端要水平等等.

操作顺手:仪器摆放要便于操作,防止实验中手忙脚乱.如开关、变阻器要放在便于手操作的位置;使用天平要“左物右码”.

便于读数:实验人员要面对仪器、仪表的刻度,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实验时能否有条理地把各种仪器正确放置好,也是实验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

(三)初始状态设置

测量前先设置好仪器仪表的初始状态,否则将可能损坏仪器,甚至会造成事故.

连接电路时,电路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开关闭合前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要合理(限流时阻值大,分压时阻值小);仪表要先调零,再选好档位(不好确定时先选高档位).

(四)操作程序设计

实验操作程序的安排要科学合理,譬如,在“力的合成”实验中,要先用两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把结点拉至某点,再用一只弹簧秤拉至同一点;使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电路连线时,应从电源正极开始,先连干路再连支路;使用欧姆表时要先调“机械零点”再调“欧姆零点”等等.程序混乱将会导致测量困难或测量错误.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原始实验记录的科学加工.通过数据处理,往往可以从一堆表面上难以察觉的、似乎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在中学物理中只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的最简单的方法.

(一)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的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列表的要求是:

(1)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2)必须交待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单位写在标题栏中.

(3)表中的数据要是能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二)作图法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包围面积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找出规律.

作图的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多少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相等的间距按有效数字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连线要用直尺(直线、折线)或曲线尺(光滑曲线),连线时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要使数据点在线的两侧合理的分布.

(4)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不一定要取原来测的数据点.

(5)作图时常设法使图线线性化,即“将曲改直”.就可将不易看出二者关系的曲线改画成关系明朗的直线.

(三)平均值法现行教材中只介绍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定的若干组数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必须注意,求取平均值时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六、实验误差的分析

测量值总是有规律的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实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仪器设备本身不够精确或实验原理、方法不够完善.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无规则的起伏称为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有毫米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毫米以下的数值只能用眼睛来估计,各次测量的结果就不一致,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多次测量偏大和偏少的机会相同.因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

●学生实验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游标卡尺最多可测量______的长度.主尺的最小分度是______,十等分的游标尺上的每一个小等分的长度是______,精度为______.另一种卡尺的精度为0.05 mm,它的游标尺有______个等分刻度,这些刻度的总长度是______,每一刻度比主尺最小刻度相差______mm.

【答案】十几个厘米 1 mm 0.9 mm 0.1 mm 20 19 mm 0.05

2.用游标卡尺(图16—1—1甲)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这根金属管的内径读数是______cm,外径读数是______cm,管壁厚是______cm.

图16—1—1

【答案】2.37 3.05 0.34

3.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16—1—2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mm.

图16—1—2

【答案】104.05

4.用如图16—1—3所示卡尺测量一个金属圆筒所用材料的体积.

应该用测脚aa?测_______.

应该用测脚bb?测______.

应该用测脚c测______.

图16—1—3

【答案】圆筒的外径与高圆筒内径筒的深度

5.有一种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此游标卡尺的总长度为_______mm,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长度可以准确到_______mm.用此卡尺测一木球直径时,游标卡尺零刻度是在3.2 cm和3.3 cm两刻度线之间,若游标卡尺的第19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则此木球的直径为_______cm.

【答案】49;0.02;3.238

6.准确度为0.1 mm的游标卡卡尺,游标卡尺刻度总长度为9 mm,若其最末一个刻度线与主尺的44 mm 刻度线对齐,则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所对着的主尺刻度为

A.35.0 mm

B.39.5 mm

C.43.4 mm

D.35.4 mm

【答案】B

7.已知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卡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它们的总长等于9 mm,用此游标卡尺测得物体长度为2.37 cm,这时游标卡尺上的第_______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_______mm刻度线对齐.

【解析】根据游标卡尺读数原理知:2.37 cm表明游标卡尺零刻度在23 mm多一点的位置,0.07 cm 表示游标卡尺第7个小分格与主尺上的刻度恰好对齐,且主尺的刻度线为23+7= 30 mm,所以上述答案为分别为7和30.

【答案】7;30

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在该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未记下细线的方向; (2)应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3)应将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原位置O点.

2.在该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解析】在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橡皮筋的形变量越小,相对误差越大,故不选A.

【答案】BCD

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

..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答案】ACD

4.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16—2—1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出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N和_______N.(只须读到0.1 N)

(2)在本题的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图16—2—1

【答案】(1)2.5 4.0 (2)图略

5.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出如图16—2—2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______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________是F1与F2合力的实际值,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变化?

答:_______(在“变”或“不变”中选填).

【答案】F? F 不变

图16—2—2 图16—2—3

6.如图16—2—3所示,用A、B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D端(O端固定),当D端到E处时(α+β)=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变小时,要使D端仍在E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

【答案】B

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

【答案】交流;4 V~6 V;0.02

2.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的过紧

【答案】D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16—3—1所示.设各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图16—3—1

A.s 2-s 1=aT 2

B.s 4-s 1=3aT 2

C.与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为v 2=T

s s 23

2+

D.s 1=

2

1aT 2

【答案】 AB C

4.请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填在下方的横线上.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⑤⑥⑧⑨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

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6—3—2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

端与x 轴重合,左边与y 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角坐标系中,求

图16—3—2

(1)在第一个0.1 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_______m/s.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m/s 2. 【解析】 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 T=530.02 s=0.1 s (1)v 0.05=1

.010

5.223

1.0-?=

v m/s=0.225 m/s.

(2)a 1=2

363T

s s -

3

210

1.035.370.60-??-m/s 2

=0.75 m/s 2 a 2=

2

2

251

.035.305.523?-=

-T

s s 310-3 m/s 2

=0.73 m/s 2 a 3=

2

2

141

.035.225.453?-=

-T

s s 310-3 m/s 2

=0.77 m/s 2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

3

21a a a a ++=

=0.75 m/s 2

【答案】 0.225 0.75

6.在该实验中,图16—3—3(甲)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

图16—3—3(甲)

(1)根据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运动.

(2)根据_______计算各点瞬时速度,且v A =_______m /s ,v B =______m /s,v C =______ m /s ,v D =______m /s,v E =______m /s.

(3)在图16—3—3(乙)

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 —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答案】 (1)Δs=恒量 匀加速直线

(2)v n =

T

d d n n 21

1-+-和v t =v 0+at 0.12 1.38 2.64 3.90 5.16

(3)图略 12.6 m/s 2

(4)0.12 m/s 是计数点A 对应的速度

7.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

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打点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16—3—4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 、B 、C 、D 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

(1)在B 、C 、D 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 (2)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

图16—3—3(乙)

图16—3—4

【解析】 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 打A 纸带时,加速度a =2

2

122

1

.00

.300.36-=

-=

?T

s s T

s 310-3m/s 2=0.6 m/s 2.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2

253T

s s -,则4、5两点间隔为

s 5=s 2+3aT 2

=36.0310-3

+330.630.12 m =54310-3 m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 . 【答案】 (1)C (2)0.6

8.(2001年全国高考)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6—3—5所示.图16—3—6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 ,利用图16

—3—6给

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f =_______.

图16—3—6

【解析】 (1)虽然纸带上给定的数据较多,但只要按a =

2

198T

s s -(T =0.0232 s ),求得a =4.00 m /s 2.(2)

要求阻力则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α-F f =ma 求出F f .因此,还需测量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sin α=L

h ).(3)据 mg sin α-F f =ma 可得F f =mg sin α-ma =

mg

L

h -ma .

【答案】 (1)4.00 m /s 2(3.90 m/s 2~4.10 m /s 2均可) (2)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两点间的距离L 及两

点间的高度差h ;mg

L

h -ma .

图16—3—5

9.(2001年上海高考)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 m 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16—3—7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 、BC 、CD …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 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图16—3—7

(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给出卷帘窗的v—t 图线.

(2)AD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m /s 2,AK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 /s.

【解析】 由所给数据可知卷帘在A E 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规律,发生一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由t

s v v =

=2

1可求出各点的速度

vD =s

1.02m 10

)0.200.15(22

??+=-T s CE =1.75 m /s vC =

s

1.02m

10

)0.150.10(22

??+=

-T

s BD =1.25 m /s

由vD =vC +aT 得a =5 m /s 2 AK 段的平均速度

s

0.1m

10

0.139102

-?=

=

T

s v AK =1.39 m /s

【答案】 (1)图略 (2)5 1.39

10.(2002年广东、广西、河南高考)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

(1)如图16—3—8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图16—3—8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310-2 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16—3—9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

图16—3—9

【答案】 (3)①

r

n T x x )1(12-- T 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 为圆盘的半径,x 2、x 1是纸带上

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 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

②6.8 rad/s

四、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该实验中每一次都应使小球从斜槽上______的位置无初速滑下,目的是保证______. 【答案】 某一固定;小球平抛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2.下列哪些因素会使该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x 轴、y 轴正交,但y 轴不够竖直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 较远

【解析】 斜槽末端不水平,小球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应以小球处于斜槽末端时,球心的位置为坐

标原点.

【答案】 BC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得到了如图16—4—1中的物体运动轨迹,a 、b 、c 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m /s.(g =10 m /s 2)

(2)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x =______cm ,y =______cm. 【解析】 设时间间隔为T ,则0.2 m=v 0T ,0.2-0.1=gT 2解得v 0=2 m/s,T =0.1 s.物体在b 点时竖直分速度v y =

1

.022.01.0?+m/s=1.5 m/s,而v y =gt b ,t b =

0.15 s.

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 x =-23(0.15-0.1)m=-0.0532 m =-0.1m=-10 cm

y =-2

13103(0.15-0.1)2 m

=-0.0125 m=-1.25 cm

【答案】 (1)2 (2)-10 -1.25

4.如图16—4—2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4 cm.已知闪光频率是30 Hz ,那么重力加速度g 是______m /s 2,小球的初速度是______m /s ,小球过A 点时的速率是______m /s.

【解析】 因为所给的三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分别是1个格,3个格.所以第1个点一定是抛出点.这样0.54310-2 m =2

1g 3(

30

1)2

,所以g =9.72 m/s 2.而330.54

310-2 m =v 03

30

1,所以v 0=0.49 m/s.v A =2

02)2(v T g +?=0.81 m/s

【答案】 9.72 0.49 0.81

5.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当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 =1.25 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16—4—3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 0=_______(用l 、g 表示),其值为_______.

图16—4—3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c 、d 四点沿水平方向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均为2l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物体由a 到b ,由b 到c ,由c 到d 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 ;则v 0=

t

l 2.

a 、

b 、

c 、

d 四点沿竖直方向依次相距l 、2l 、3l ;由于平抛物体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且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相等;Δs =gt 2=l ,由此可得t =

g

l

图16—4—

1

图16—4—2

由上述结论,可得初速度计算式: v 0=

lg t

l 22=.

代入数值:v 0=28.90125.0? m/s=0.70 m/s 【答案】 2gl ;0.70 m/s

6.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的实验方法. 提供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见图16—4—4); 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 (1)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__________.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5)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图略 (2)使弹簧保持水平

(3)弹丸下降的高度y 和水平射程x

(4)在不改变高度y 的情况下,多次实验测量水平射程x ,求出平均水平射程x (5)v =y

g x

2.

五、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在该实验中,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其理论根据是________. 【答案】 飞行时间相同,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

2.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1)入射球的质量必须______被碰球的质量,两球的半径应______. (2)安装仪器时,应使斜面末端保持______,并使两球的球心______,且发生______碰撞. (3)入射球每次从_______滚下.

(4)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大于 相等 (2)水平 等高 正碰 (3)同一位置 (4)用尽可能小的圆将落点圈在圆内,其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3.在该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有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弹簧秤 【答案】 B C

4.在该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 A.入射球得到较大的速度

B.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

C.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D.入射球与被碰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答案】 B D

5.在该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

图16—4—4

B.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直径

C.入射小球从静止释放时的起始高度

D.斜槽轨道的末端到地面的高度

E.入射小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

F.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 【答案】 ABEF

6.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称得小球的质量m 1=0.1 kg,m 2=0.05 kg,应选________做入射小球.两小球相碰时,在地面上的投影分别是O 、O ?,碰撞前后两球多次落点的平均位置为M 、P 、N ,但N 点的位置模糊不清.请你根据动量守恒,判定N 点的位置应在_______刻度上(如图16—5—1所示).

图16—5—1

【解析】 由m 1(OP )=m 1(OM )+m 2(O?N )可得N 点的位置应在 35.0刻度上. 【答案】 m 1 35.0

7.(2000年全国高考)某同学用图16—5—2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6—5—2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

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图16—5—3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的

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点对齐.

图16—5—3

(1)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B.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C.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

D.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 此实验使用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两小球抛出点相同,都从R 处抛出,故不用测量两小球的半径.C 选项不选.

图16—5—2

【答案】 (1)64.7(2)AB D 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特别是第一点没有拉成长条的纸带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 V ~6 V 的直流电源上 【答案】 B

2.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以及复写纸、纸带、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3.图16—6—1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O 点是打上去的第1个点,有关长度在图中已标明.选取N 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列举的计算打N 点时重锤速度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图16—6—1

A.v N =2

1

2T

s s n n ++ B.v N =T d d n n 41

1-+-

C.v N =T s s n n 21

++ D.v N =

T

d d n n 21

1-+-

【答案】 CD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 m /s 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6—6—2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 ,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 、B 、C 、D 各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 、70.18 cm 、77.76 cm 、8

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 点运动到C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J.(取3位有效数字)

图16—6—2

【解析】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 2OC =7.62 J ,物体在C 点的速度v C =

T

BD 2,动能的增加量Δ

E k =2

1m

2

24T

BD =7.56 J

【答案】 7.62 7.56

5.该实验中,如果以v 2/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据实验数据作出v 2/2—h 图线应是______,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重力加速度

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选出一条纸带如图16—6—3所示,其中O 点为起始点,A 、B 、C 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 Hz 交流电,用最小刻度为mm 的刻度尺,测得OA =11.13 cm,OB =1

7.69 cm,OC =25.9 cm.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_______,应该写成_______cm.

图16—6—3

在计数点A 和B 之间、B 和C 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m kg ,根据以上数据当打点针打到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J ;这时它的动能是_____J. (g =9.80 m/s 2)

【解析】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要估计到十分之几毫米,OC =25.9 cm 不符合有效数字的要求,应写成25.90 c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针打下B 点时,重锤下落高度OB =17.69 cm ,其重力势能减小; mgh =m kg 39.80 m/s 2317.69310-2 m =1.73m J. 打点针打下B 点时,重锤的速度:

v B =

02.0431.1190.254OA

-?-=

T

OC 310-2m/s=1.85 m/s.

这时重锤的动能E k =2

1mv B 2=1.70 m J.

【答案】 25.9 cm 25.90 1.73 m 1.70 m

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小球直径

B.小球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摆角不大于5°

C.计时起点应选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

D.用秒表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周期 【答案】 BCD

2.该实验中,实际上要改变摆长多次测量,求g 的平均值.下表是两个同学设计的记录计算表,正确的是_______.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2010-2018江苏物理3-5真题汇编

江苏高考物理历年3-5高考真题 (2018) [选修3-5](12分) (1)已知A 和B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 和2T ,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T 后, 剩有的A 和B 质量之比为 . (A )1:4 (B )1:2 (C )2:1 (D )4:1 (2)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波长为0λ的单色光A 照射某金属板时,刚好有光电子从金属 表面逸出.当波长为 2 λ的单色光B 照射该金属板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A 、B 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为 .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光速为c ) (3)如图所示,悬挂于竖直弹簧下端的小球质量为m ,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 ,方向向下.经 过时间t ,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方向变为向上.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求该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 (2017)C .[选修3–5](12分) (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的有 _ . (A )4 2He 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B )4 2 He 核比6 3 Li 核更稳定

(C )两个2 1 H 核结合成4 2 He 核时释放能量 (D )235 92 U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 36 Kr 核中的大 (2)质子()和α粒子()被加速到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 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动量,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 ____ . (3)甲、乙两运动员在做花样滑冰表演,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1 m/s ,甲、乙相遇时用力推对方,此后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 m/s 和2 m/s .求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之比. (2016)[选修3-5](12分) (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 )1414 0671 C N e -→+ (B )23511311031 92053390U +n I Y 2n →++ (C )23411120H +H He+n →(D )4 27 301213 15 0He + Al P+n → (2)已知光速为c ,普朗克常数为h ,则频率为μ的光子的动量为 ______ .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 ______ . (3)几种金属的溢出功W 0见下表: 由一束可见光照射上述金属的表面,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些能发生光电效应.已知该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为4.0×10-7~7.6×10-6 m ,普朗克常数h=6.63×10-34J ·s. (2015)C .【选修3-5】(12分) (1)波粒二象性时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D

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Kg B.1018Kg C.1013Kg D.109 Kg 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1 24()3G πρ B. 1 23()4G πρ C. 12()G πρ D. 123()G πρ 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的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4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18.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 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 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不变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 的下灯泡L 1 和L 2 分别串联一个带铁 芯的电感线圈L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R。闭合开关S后,调整R,使L 1 和L 2 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 个灯泡的电流为I。然后,断开S。若t'时刻再闭合S,则在t'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正确反映流过 L 1 的电流i 1 、流过L 2 的电流i 2 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 20.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 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 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年广东省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核的聚变可以在常温下自发地完成 B. 原子核发生一次衰变,原子的质量数增加1 C. 是裂变反应 D.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周期变短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B. 3s时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 内甲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D. 内乙物体的位移大于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板AP与BP用铰链连接,平板AP与水平面成 53°角固定不动,平板BP可绕平轴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质量为m的均 匀圆柱体O放在两板间,sin53°=0.8,cs53°=0.6,重力加速度为g。在使 BP板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板BP受到的最小压力为 B. 平板BP受到的最 大压力为mg C. 平板AP受到的最小压力为 D. 平板AP受到的最大压力为mg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 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 神秘面纱。若“嫦娥四号”在着月前绕月球沿椭圆轨道顺时针运动,如 图所示,A为近月点,B为远月点,C,D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只考 虑月球对“嫦娥四号”的作用,则“嫦娥四号”() A. 在A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最小 B. 在B点的运动速率最大 C. 在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月球对其不做功 D. 在从B点到D点的运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变大 5.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从A点沿三条不同的路径抛出, 最终落在与A点同高度的三个不同位置,三条路径的最高点是等高的,忽 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物体抛出时初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 B. 沿路径3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C. 该同学对三个物体做的功相等 D. 三个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一样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7.0分) 6.如图甲所示,空间中存在一大小为0.2T、方向与竖直面(纸面)垂 直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上、下边界(虚线)间的距离为0.2m且 两边界均为水平面;纸面内磁场上方有一质量为0.01kg的正方形导 线框abcd,导线框的总电阻为0.002Ω,其上、下两边均与磁场边界 平行。线框自由下落,从ab边进入磁场时开始,直至cd边到达磁场 上边界为止,该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导线框的边长为 B. ab边刚进入磁场时,导线框的速度大小为 C. ab边刚离开磁场时,导线框的速度大小为 D. ab边刚离开磁场时,导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 7.某交变电路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R1=30Ω,R2=20Ω,一示波器接在 电阻R1两端,示波器上的电压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不计示波器的电流对电路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为 B. 电流表的示数为 C. 原线圈的输入电压 D.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5W 8.如图所示,点电荷Q1,Q2固定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两顶点上,将点电荷 q(电荷量未知)固定于正三角形的中心,Q l,Q2的电荷量均为+q.在正三角 形第三个顶点上放入另一点电荷Q,且Q的电荷量-q,点电荷Q恰好处于平 衡状态。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不计各电荷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撤去,则Q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的电荷量为 C. 若不改变Q的电性,仅改变其电荷量,Q将不再受力平衡 D. 若将的电荷量改为,则Q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时,内能的增加量一定大于吸收的热量 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有些物质的状态可以在晶体和非晶体之间转化 D.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增大,斥力也增大,两者的合力也一定增大 E. 温度一定时,液体中悬浮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谐横波的频率和波上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 B. 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 C. 做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时,双缝到屏的距离一定,双缝间距离越大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D. 波长略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E.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无关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1.如图所示,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图,其中A为固定 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某实验小 组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中,小张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F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图中未画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考试题物理(江苏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 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 )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选A 难度:中等 考查运动的合成。 【解析】橡皮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合运动是匀速运动 2、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 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A ) 1 2 (B )1 (C )2 (D )4 2.B 难度:易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解析】 1B 2B-B BS E =S = S t t t =V 22S BS E B t t ?==- ,大小相等,选B 。 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 大小为 (A )13mg (B ) 2 3 mg (C 3(D 23 3.D 难度:中等 本题考查力的平衡或力的合成。 【解析】023 3cos30,F mg F == 。选D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感L 的电阻不计,电阻R 的阻值大于灯泡D 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t 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 、B 两点间电压U A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高考试题理综生物(北京卷)解析版

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试卷 1、有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 、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 、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 、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 、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一中的果酒和果醋制作相关的知识。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如下: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如下: 发酵过程与光照无关,生产果酒是在无氧的条件下,所以不能通入空气,温度对发酵 的影响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 ℃,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 ℃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 ℃,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 ℃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代谢均产生CO 2气体要适时排出,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 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 、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细胞代谢相关知识,据题意可知,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所以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所以转录在拟核区;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衣藻是低等真核生物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A 、B 、C 选项均正确,D 选项是错误的。 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酶 C 6H 1206+6O 2→6CO 2+6H 20 酶 C 6H 12O 6 2C 2H 5OH+2C02

2019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2019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物理学史 【易错点】1、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斜面实验的结论 2、合理的外推需要正确理解 【解题思路】 1、从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出发。 2、结合斜面上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合理外推。 【解析】伽利略为了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变速,面临自由落体时间过短,当时的计时工具无法测量的问题,于是从斜面出发,根据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进而把倾角进一步增大,最后外推的倾角90度,即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三项都对,但不是斜面实验合理外推的结论,也不符合斜面实验结果。选项B对。 2.如图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 (A)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 (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

(D)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 【答案】A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匀速圆周运动 【易错点】1、力是矢量 2、加速度是矢量 【解题思路】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加速度方向。 2、注意矢量性。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是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但是力是矢量,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在变化,所以合力不是恒力,选项BC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也在变化,不是匀变速,而是变加速度,选项A对。 3.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 受力个数不可能的是() (A)2个和4个(B)3个和4个 (C)4个和4个(D)4个和5个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共点力的平衡 【易错点】1、对绳子是否有拉力分析不到位 2、对B和斜面之间有无摩擦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1、对A隔离分析。 2、对AB整体受力分析。 【解析】单独分析A,自身重力,B对A的支持力,由于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不确定,而且即使有也是水平方向,所以竖直方向一定受到两个力,而A静止,所以水平方向细绳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必定同时出现,所以A受力个数只可能是2个或者4个。选项B错。而整体分析,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 A.1036 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 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ρ π G 34 B ρ πG 43 C ρπG D ρ πG 3 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 T 4 3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 A.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B.b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C.c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D.d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18.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 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 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 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1L 和2L 分别串联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L 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闭合开关S 后,调整R ,使L 1和L 2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均为I 。然后, 断开S 。若t′时刻再闭合S ,则在t′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正确反映流过L 1的电流I 1、流过L 2的电流l 2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 ) 20.如图,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B.若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C.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D.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增长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2010年江苏卷高考物理试题真题(word版)

高考交流QQ 群:25854874 55506418 113865968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 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 )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2.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 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A ) 1 2 (B )1 (C )2 (D )4 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累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 )13 mg (B ) 2 3 mg (C (D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电感L 的电阻不计,电阻R 的阻值大于灯泡D 的阻值.在t =0时刻闭合开关S ,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 =t 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 、B 两点间电压U A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5.空间有一沿x 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 随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 点的电势最低 (B )x 2点的电势最高 (C )x 1和-x 1两点的电势相等 (D )x 1和x 3两点的电势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 16 分.

2004-2020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静电场(原卷版)

六、静电场考试要求及考题分布 14. (2006年北京)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15.(2014年北京)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2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B.1、3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 16.(2009年北京)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电势分别为U P和U Q,则() A.E P>E Q,U P>U Q B.E P>E Q,U PU Q D.E P0)为球心的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则 A.a点场强的大小比b点大B.b点场强的大小比c点小 C.a点电势比b点高D.b点电势比c点低 7. (2020年北京)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等势面示意如图,图中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点电荷一定为正电荷 B. P点的场强一定比Q点的场强大 C. P点电势一定比Q点电势低 D. 正检验电荷在P点比在Q点的电势能大 18.(2010年北京)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19.(2018年北京)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18. (2013年北京)某原子电离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若该电子在核的静电力作用下绕核做匀速圆

2015年高考物理广东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14. 如图4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 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 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 15. 图5为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V降至110V。调节前后( ) A. 副线圈中的电流比为1:2 B. 副线圈输出功率比为2:1 C. 副线圈的接入匝数比为2:1 D. 原线圈输入功率比为1:2 16.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α粒子(He)和质子(H )做匀速圆周运动,若 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则α粒子和质子() A. 运动半径之比是2:1 B. 运动周期之比是2:1 C. 运动速度大小之比是4:1 D. 受到的洛伦兹力之比是2:1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 图6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了一 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 内能增大 B. 压强增大 C.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 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 18. 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 应方程分别为: 和,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是中子 B. 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一、选择题 1.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B.C.D.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5.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 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6.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201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2010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 1.(6分)(2010?北京)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A .真空中光速不变B . 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 .物体的质量不变D . 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2.(6分)(2010?北京)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B . 红光的频率最高 C .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D . 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3.(6分)(2010?北京)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 .1036kg B . 1018kg C . 1013kg D . 109kg 4.(6分)(2010?北京)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 .B . C . D . 5.(6分)(2010?北京)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的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象B.b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C.c处质点的振动图象D.d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6.(6分)(2010?北京)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 . 保持S 不变,增大d ,则θ变大 B . 保持S 不变,增大d ,则θ变小 C . 保持d 不变,增大S ,则θ变小 D . 保持d 不变,增大S ,则 θ不变 7.(6分)(2010?北京)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 1和L 2,分别串联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L 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闭合开关S 后,调整R ,使L 1和L 2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均为I .然后,断开S .若t ′时刻再闭合S ,则在t ′前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正确反映流过L 1的电流L 1、流过L 2的电流l 2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8.(6分)(2010?北京)如图,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象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功能,则该图象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B . 若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象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C .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量,则该图象可以反映某物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D .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象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增长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72分) 9.(18分)(2010?北京)(1)甲同学要把一个量程为200μA 的直流电流计G ,改装成量范围是0~4V 的直流电压表. ①她按图1所示电路、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计G 的内电阻r g ,其中电阻R 0约为1k Ω.为使r g 的测量值尽量准确,在以下器材中,电源E 应选用 _________ ,电阻器R 1应选用 _________ ,电阻器R 2应选用 _________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 .电源(电动势1.5V ) B .电源(电动势6V ) C .电阻箱(0~999.9Ω) D .滑动变阻器(0~500Ω) E .电位器(一种可变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相当)(0~5.1k Ω) F .电位器(0~51k Ω) ②该同学在开关断开情况下,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将R 2的阻值调至最大.后续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最后记录R 1的阻值并整理好器材.(请按合理的实验顺序,选填下列步骤前的字母)

2018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高清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顶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2.(6分)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 3.(6分)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k=B.a,b的电荷异号,k= C.a,b的电荷同号,k=D.a,b的电荷异号,k= 4.(6分)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A.B.C.D.2 5.(6分)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6.(6分)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