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李云龙形象分析

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李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

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作为军人,李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一、李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李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赵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赵家峪,李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赵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当李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而他李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李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

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李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恰恰相反,李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李云龙扫平土匪谢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李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谢宝庆的手下杀害。李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谢宝庆。可谢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李云龙的“战友”。如果李云龙剿灭谢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李云龙的军事行动。报仇心切的李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李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李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是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

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

李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李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李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

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李云龙在自己情感上的突破是整个电视剧的升华部分,他不顾年龄差距,教育背景差距,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护理田护士。在南京军校学习期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李云龙又再次突破自己的情感堡垒,勇敢的承认错误,挽救自己即将失败的婚姻。完美和丰满了自身的英雄形象。

四、李云龙形象的塑造使军事典型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应该是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精品力作;军事典型人物杨业功的宣传则是近年来军事典型宣传比较成功的范例。借助英雄的宣传制造一个高度。

《亮剑》在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对我军领导干部人物刻画的一个突破。男主人公李云龙是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却不是受众熟知的元帅大将,也不属于游击队式的基层群像。在叙述李云龙历经坎坷成长为一名军长的过程中,背景上出现了彭德怀、刘伯承、陈庚3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但这3个人都是作为李云龙的背景运用的,一点没有落入俗套,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就选择主人公这一点而言,李云龙被《亮剑》选为第一主角与杨业功被选择成为新的军事典型人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能

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以往军事典型宣传选择主人公的一定模式容易给受众造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和平时期我军的典型无非是默默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李国安之类的形象,或者是舍己救人抢险斗恶的王杰、徐洪刚之类的形象不同。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突破。从受众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集中的表现是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和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使原先典型宣传用一种模式代表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成为全社会践学楷模的功能变得不切实际。所以,一味追求军事典型人物出自大众来自基层已没有十分的必要。况且,即使是来自部队基层的典型,也会因为军人本身是社会中的少数人而失去代表全社会价值取向的可能。只有当新推出的军事典型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军事典型宣传才有机会向更多的人讲更多的故事,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李云龙的形象塑造就是起到了这个效果,战争成长起来的将军。

不寻常的细节使军事典型人物李云龙让人更加真实可信。要塑造英雄形象、刻画突出个性、宣扬崇高品质,没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作支撑和说明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串联起来,才会让人们感到面前闪光的英雄人物是真实可信的。那么,鲜活的事例从何而来呢?一部分是来自主人公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更多的则是来自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同时,英雄壮举也一定是由许多个细节构成的。所以,细节决定了树立英雄形象的成败。电视剧《亮剑》能把李云龙的英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与李云龙一起嬉笑怒骂,也是得益于该剧抓住了不寻常的细节。与搭档赵刚4次各不相同的喝酒戏表现了李云龙的重情重意;为救秀芹而攻打县城却向秀芹开炮的攻城戏,表现了李云龙的大义凛然;对田雨“总攻式”求婚的爱情戏,表现了李云龙的刚直坦诚;巧赴楚云飞“鸿门宴”的暗战戏,表现了李云龙的足智多谋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经过精雕细琢的“细节戏”。

事实上,运用出彩的细节来赢得人们对英雄形象的认可绝不是“荧幕英雄”的专利,抓住军事典型人物过硬事迹的细节做文章,同样是军事典型人物形象的主要支撑点,并一直是军事典型人物宣传的强项。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之中显品格。抓住一个好的细节,哪怕只是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可能较好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及精神境界,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不可否认,在军事典型人物的宣传中,细节刻画一直是被放在重要地位的,并且细节刻画的功力也可谓精巧细腻。但是,我们在典型人物具体细节点的选取上,面还可以宽一些,不仅仅反

映优秀军人共性品质的细节点滴,而注重从军事典型人物主人公本身的个性特征上进行深入发掘。

李云龙展现不一般个性使军事典型人物卓尔不群。近年来,随着军事热的升温,以红色经典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红色传奇英雄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李云龙作为最近的红色荧幕英雄,其骁勇善战、霸气十足的优点和不听指挥、脾气暴躁的缺点在《亮剑》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李云龙亦正亦邪的农民式狡猾,与以往四平八稳的英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和很强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李云龙的本质优点是这个人物的骨架,那么李云龙的个性缺点就是这个人物的血肉,更是《亮剑》人物刻画的亮点。观众们甚至就是来看李云龙怎么闯祸,怎么敢惹事,事后又怎么勇敢地担负责任的。卓尔不群的个性魅力,使李云龙的形象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张力,从而赢得了观众的亲睐。从主人公的个性魅力刻画这一点来看,对比《亮剑》刻画李云龙的血性刚强和这次典型宣传刻画杨业功敬业清廉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刻画典型人物的个性魅力,一直不是军事典型人物宣传的优势。诚然,军人的许多优秀品格都是相似的,如忠诚勇敢、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等。但是,如果军事典型人物身上的个性魅力被共性品格所掩盖,就很可能把军事典型人物宣传带入“宣传有强势而无强效,报道有声响却无反响”的窘境。《亮剑》热则更多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对英雄的真实喜爱,喜欢李云龙的不仅是男人、军人、军事发烧友,还有许多穿梭于写字楼的白领精英,甚至还包括了很多年轻的女性观众。显然,观众已经把《亮剑》中的荧幕英雄看成了可爱的真实英雄。军事典型人物,既是杰出军人的代表,又是普通军人的一员。他们在不断奋进的征途上,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可能演出过“过五关、斩六将”那样的喜剧,也可能曾演出过“失街亭”、“走麦城”之类的悲剧。一个有过“滑铁卢”的英雄,往往比无往不胜的英雄更容易让人觉得真实、亲近而为之喜爱。在军事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应该试着挖掘一些具有两面性的个性特征,如耿直刚毅可能与主观武断相依,清政廉洁可能与不近人情相连,敏捷灵巧可能与轻率莽撞相伴。唯其如此,他们才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可见可摸的真英雄。反之,“高大全”式的军事典型人物宣传的效果必然被削弱,使人们感到其主人公可敬而不可亲,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还会使人对军事典型产生怀疑,并最终导致了把真英雄宣传当成了假英雄的尴尬局面。当然,这绝不是说宣传军事典型人物就必须给主人公写上一大堆缺点和毛病,只是在刻画人

物个性特征上是不是可以更多地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甚至从背面去烘托,以便让军事典型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多彩、可亲可近。

纵观整个片子,李云龙的形象高大而不伟大,让人有回味无穷的。虽然没有激情跌荡,确如小溪源源不断,让人无限遐思。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他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

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 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 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 阿喀琉斯对荣誉追求 荣誉的获得只能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来获取。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他的母亲曾预言他有两个迥然相异的命运:要么过和平的生活,碌碌无为却可以长寿;要么投身于战争,成为英雄但是会无法享其天年。阿喀琉斯违背母亲的意愿而毅然选择了后者,表现出不屈服命运,勇敢进取、崇尚荣誉的英雄特征,也体现了个人价值所在的英雄主义本色,这是古希腊史诗与悲剧的核心精神所在。然而阿喀琉斯一旦从战争中退出,便丧失了他的英雄本色,他不再是希腊最优秀的勇士,他不再能获取荣誉,受众人敬仰。这就是英雄生存的意义。阿伽门农抢去的女俘既是战利品,又是荣誉的象征。英雄如果不思进取,失去勇猛,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退却,就没有诗人来歌颂,没有人会敬仰。所以尽管神谕告诉过阿喀琉斯,他杀死赫克托耳之后不久自己也将会死亡,阿喀琉斯还是毫不犹豫地冲上战场同赫克托耳决战,勇敢地正视了自己的命运,为友情,为荣誉而战。总的来说,阿喀琉斯的身上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特征,荷马将战争所带来的对人类的影响因素与人的本性这两种相悖的因素融合为一,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成为千古不朽的文学形象。 英勇善战,忠于朋友 阿喀琉斯也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特洛伊人在他们几次进攻中还取得过上风,都攻到希腊的战船上来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腊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腊人的战船可能都会给赫克托耳烧毁了;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其次,阿喀琉斯忠于自己的朋友。当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时,他真心实意的痛惜帕特洛克罗斯的牺牲,决心为他复仇。于是他又重新武装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本,并将他的尸体捆绑在战车上驱车游行。虽然这是阿喀琉斯凶残的体现,但这也是他忠于朋友的体现。因此,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 善良有同情心,热爱生活 他有自己特殊的恻隐之心,从赫克托的老父亲哀求阿喀琉斯让其带回儿子尸体的事件,我们更能看出阿喀琉斯极为复杂的内心,但也正当是这种任性的优点让阿喀琉斯更具备英雄应有的大将之风度。当赫克托的老父亲普里阿摩斯带着礼物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下,哀求允许领会自己儿子尸体时,普里阿摩斯的话激起了阿喀琉斯对自己父亲的怀念与忧心。老人流着眼泪跪在他面前恳求他让自己把儿子的尸体带回家时,他温和的松开老人抚抱他双膝的手,

《聂小倩》教学设计

《聂小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的短篇小说源远流长,至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次把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发展的高峰。《聊斋志异》不仅融入了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社会意义,在灰暗的人生现实中建造了一座温馨的人生乐园,而且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聊斋志异》已从唐代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聂小倩》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构成强烈的对比,而最终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的动人故事。 这篇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都很能反映蒲松龄的思想艺术追求。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在模块(一)中学习过小说,学生对小说原本即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往往容易被小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住,忽略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把握。另外,本课是篇幅较长的文言小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文字障碍。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的能力;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体会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本课在动态变化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作者通过人鬼相恋的故事,歌颂了不为色利所诱,勇于救人于危困之中的美好品德,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4.搜集《聊斋志异》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借用谈狐说鬼的艺术形式,来寄托作者的孤愤,表达美好的理想。 [教学设计思路] 本篇小说是文言文,篇幅较长,但文字较浅显,因而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疏通大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养成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设计口述故事情节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避免过多地纠缠于文言字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从而为鉴赏艺术形象作好准备。 本文堪称短篇小说中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善于通过言行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

鲁宾逊漂流记人物形象分析

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 近三百年来,《鲁滨孙漂流记》一直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应该说,这归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在鲁滨孙那里,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首先,鲁滨孙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在家中,父辈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鲁滨孙一个人身上。父亲要求儿子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惬意的生活。但是这个孩子遨游四海的念头从没有改变过。于是,他背着家庭,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鲁滨孙看来,没有比冒险和开拓进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骤然成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乐,岁月催人老的无情,这一切依然难以阻挡鲁滨孙的步伐。侄儿的劝说,不过是鲁滨孙伺机而动的诱因,真正的原动力仍然是他不习惯平凡生活、无意安适生活的所致。这样,鲁滨孙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历程。 第二,鲁滨孙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鲁滨孙漂流记》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他在岛上生活的日子。人们常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若我们有机会置身于几近与世隔绝的孤岛,那么就可以体验生存的极限究竟有多大,自己承受的压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鲁滨孙不是一个幻想家,也非在困难面前消极作为的懦夫。他注重的是实际,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于是,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劳心劳力”的主题。搬运船上用品、营造住处、驯养山羊、种麦植稻、置办桌椅、烤制面包等等,都在他的手脚并用中施展开来。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都在为满足的愉悦而努力、而奋斗。苦变成了乐,艰辛成为了享受,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仔细读读鲁滨孙制作面包的情节吧,在那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的精巧,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可以证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读过古希腊神话的朋友,我被阿喀琉斯这一人物形象所吸引,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也在这个英雄人物了有着复杂、多变的性格、心理活动。以下是我对阿喀琉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半神半人的阿克琉斯 据传,阿克琉斯是据传,阿喀琉斯是人间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儿子,具有健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他有传承了神的能力同时也传承了人的情感性格。当阿克琉斯九岁时,预言家卡尔卡斯说,要占领特洛亚这城市需要这孩子才能实现,这话传到他母亲那里,她知道知道这场战争会给她的孩子带来死亡,于是把他打扮成女孩来养,可是被卡尔卡斯发现了,于是阿喀琉斯同意率领他的密耳弥多涅人,在他老师福尼克斯的陪同下,参加了希腊人的队伍。在战场上他立下无数战功,他知道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但他不顾这些,为战争不牺牲自己。在战斗过程中他英勇善战,展现出了他既是人也是神的人物形象。 二、复杂的性格:既善良又残暴 在作品中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性格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在战争中他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在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残暴地将赫的

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同时他又是有同情心的,在当阿波罗把瘟疫射给希腊人并危及许多人生命时,阿喀琉斯首先站出来召集众人商量挽救同胞的对策。当赫克托的老父亲普里阿摩斯带着礼物来到阿喀琉斯的帐下,哀求允许领会自己儿子尸体时,普里阿摩斯的话激起了阿喀琉斯对自己父亲的怀念与忧心。老人流着眼泪跪在他面前恳求他让自己把儿子的尸体带回家时,他温和的松开老人抚抱他双膝的手,并且与老父亲一起流泪并且劝慰老人咬牙忍受自己的不幸和悲哀。阿喀琉斯的泪水里有对老人的同情,也有对自己父亲和朋友的怀念。之后,阿喀琉斯把赫克托的尸体归还给了其父亲,并且宣布停止攻城十二天,让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王子能得以全礼地安葬。真诚而公开地对自己的敌人进行劝慰,并且鼓励其坚强地忍受不幸和悲哀,这种做法不是对敌人的怜悯,而是对自己以及整个人类的大悲悯,由此可见,阿喀琉斯并非杀人如麻的恶魔,其善良本性则由这情境中凸显出来,也显得这半人半神的人物更具人性化特色 三、他在某一程度上又是自私、顽固的、执拗 主帅阿伽门农要自己占有女俘虏时,阿喀琉斯公然斥责主帅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而他的罢战也给希腊联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最终还导致了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不幸被杀。在这一点上,我们没办法不说我们的英雄同样也犯了普通人会犯的错,被私利,被冲动冲昏了理智,他只想到了他的个人利益,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名誉和女人,忘记了其他无辜的士兵的生命也是同样重要,就是因为一时之气,他的任

(全英文论文)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2、(英语毕业论文)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英语毕业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7、(英语毕业论文)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9、(英语毕业论文)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0、(英语毕业论文)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2、(英语毕业论文)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英语毕业论文)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英语毕业论文)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6、(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7、(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1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聂小倩》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论文分类号:(I206.2) 密级:无 浅探聂小倩女性美 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王焦洋 年级班学号: 2009级2班0901206 指导教师:彭鸿程(讲师) 2013年4月19日

浅探聂小倩女性美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Nie Xiaoqian’s Female Beauty 王焦洋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2班06号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彭鸿程(讲师)

【摘要】《聂小倩》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塑造的一个经典的人鬼爱情故事,文中的女主人公聂小倩亦被誉为蒲松龄笔下的第一女鬼。其刻画之深刻让人感觉到聂小倩仿佛是一个现实世界的人。《聂小倩》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描述聂小倩受夜叉胁迫欲加害君子宁采臣,但经过戏剧性的转变,人却救鬼于苦海。故事的下半部分讲述的是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历程,人鬼恋是坎坷的,历经了种种磨难聂小倩才得与宁采臣厮守。最终二人夫妻和谐,聂小倩与宁母婆媳和睦,聂小倩为宁家生育男子,最终达到封建时代一个普通家庭的完美结局。 【关键词】聂小倩形象美人性美局限性 【Abstract】“Nie Xiaoqian” is a classical love story between human and ghost created by Pu Songling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he chief actress of this story, Nie Xiaoqian, is honored as Pu’s first female ghost, and readers tend to believe Nie Xiaoqian was a person in real world rather than a fictional character because of the deep and vivid description in the story. The plot of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ormer part tells that Nie Xiaoqian is forced by the yaksha to hurt Ning Caichen at first, but the human finally rescues the ghost through some dramatic shift. The later presents the love journey of the chief actor and actress. Although the love between human and ghost is rather tough, the two at last stay together after a series of hardships. This couple bears and rises up their children, and lives harmonious lives together with Ni’s mother, which ends up the whole story with a perfect outcome of normal families in the feudal age. 【Key words】Nie Xiaoqian; beauty of imag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limitations

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论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摘要】阿喀琉斯是居于荷马史诗中心地位的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他作为典型的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不仅是西方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英雄主义文化传统的一个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阿喀琉斯形象的塑造,探讨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的特征以及揭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传统。 【关键词】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特征;英雄主义传统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的德性: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追求荣誉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出身显赫,有杰出的家族背景,在身体和心灵上超越常人,比常人更为勇猛,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阿喀琉斯是《伊里亚特》三位英雄(阿伽门农、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中较为突出惹人眼球的一位英雄。 一、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特征 1、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2]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尽管《荷马史诗》中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参加战争,但有名有姓的没有几个,而这些勇士们最后还只是为了衬托阿喀琉斯勇猛。战争从

来就是英雄的战争,文字的历史上也只有英雄的名字。 2、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他是因为个人的任性而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队节节溃败,伤亡惨重。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而且在集会上公然轻视侮辱自己,阿喀琉斯对此很愤怒,拒绝出战,他只顾个人的荣誉而看着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溃败,充分地体现了他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的个人中心主义。阿喀琉斯任性退战,“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阿喀琉斯的荣誉和个人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女俘是战利品的一部分,抢走女俘意味着自己的荣誉被玷污,在以荣誉为生的英雄们心中是不允许发生的。他曾对帕特洛克罗斯说:“让其他人继续打下去吧……但愿/特洛伊人全都死个精光,阿耳吉维人中谁也/不得生还,只有你我走出屠杀的疆场——是的/只有你我二人,砸碎他们神圣的楼冠,在特洛伊城楼”。[1]由此可知,阿喀琉斯返回战场并非是为集体利益,而是为夺回自己失落了的荣誉和人格尊严,当然也是个人友情和讲义气的体现。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首先,阿喀琉斯因为自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栾庆怡 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女性。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大都“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爱情的生活。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深刻观察力的蒲松龄不会不看到这一切,加上屡遭坎坷而终不得其志的生活经历,更激起了他的“孤愤”之情,所以,在当时文网遍布的恐怖时代,他仍以“曲笔”向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加以有力的抨击,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和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又像山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爱笑和敢说私房话的特点,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大胆的挑战。白秋练(《白秋练》)则是另一类女性,她在爱情的生活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持重。因她知书多才,所以一见到“执卷吟诗”的慕生,立即视为知音,但三次求婚,均遭到慕父回绝。对此,白秋练并没有失去追求婚姻幸福的信心。在与慕父的屡次较量中,逐渐认识到“凡商贾志在利耳”的道理,然后凭着自己超人的本领,使其“得厚息”,终于以金钱打动了这个封建老顽固的心,得以与慕生结为美满伉俪。 像婴宁、白秋练这样的女性,在书中还有不少篇幅,其中有的女性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女性尽管生活的道路各自不同,但在追求婚姻幸福、蔑视和反封建礼教这一点上,却是她们的共同之处。《聊斋志异》一书还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封建黑暗势力欺凌压迫的烈性女子。《鸦头》中的鸦头就是一个敢于抗争、凌辱不能屈的坚强女性。《细侯》中的细侯,是一个比鸦头受凌辱受损害更重的女子,她被逼以妓为业,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她始终不甘心屈从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心跳出火坑,矢志跟从穷书生满生却又中了富贾某的圈套,后满生归,她“方悟前次多端,悉贾之诡谋”,愤然“杀抱中儿(细侯与富贾某所生子),携所有亡归满”。 《商三官》中的商三官,为报父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纯真而痴情的女子,被土豪南三复始乱而终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您更欣赏谁?请阐述您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个就就是阿喀琉斯,她就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与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与非常高强的武艺,她就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先知的警告让她的母亲担忧从而将她化装成女孩子但就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就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她就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瞧!”而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作为一敌一我,她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与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就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就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就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她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无论就是她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就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她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瞧出她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她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她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与的时候她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就是她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她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她都没有给予她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与善良

[论聂小倩形象的生命历程及审美价值]聂小倩的人物形象

[论聂小倩形象的生命历程及审美价值]聂小倩的人物形象 摘要:聂小倩是一个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由于“向善”的心力,她的生命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先为娼魅,二为佣姑,三为人妻。纵览其生平,她都表现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形象不啻是现实生活中不幸沦为烟花而又向往过上常人生活的受害妇女的化身。她昭示世人,即便身陷玄海,只要一心向善,反抗邪恶,追求光明,就能改变自身命运。只要勤劳善良,感恩负重,就会博得世人的理解和敬重。 关键词:聊斋志异聂小倩生命历程审美价值 在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聊斋志异》以其艺术风格独特、塑造的艺术形象性格鲜明而被世人交口赞誉。即便塑造的同是年轻的女性形象,其个性特点也迥然不同,例如:婴宁则憨态可掬,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婴宁》);青凤则“弱态生娇,秋波流慧” ,感情缠绵而行动谨慎(《青凤》);林四娘则“谈词风雅”,心境凄苦(《林四娘》);小谢则顽皮憨跳,乐不知愁(《小谢》)――真可谓各领风骚,无不灵动可爱①。在这长长的艺术画廊里,聂小倩作为一个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更使人感到“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因为在她身上具备更多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聂小倩是“十八夭殂”后被妖物役使的孤弱魅女,“她通过

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聂小倩的形象不啻是现实生活中沦为烟花而又向往常人生活的不幸妇女的幻化,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劳动妇女美的化身。 蒲松龄在塑造聂小倩这一艺术形象时,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她有多么的美,而是详细地分阶段地揭示其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他把鬼大量地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鬼高度审美化,弱化、淡化了鬼身上的鬼气,在一些鬼身上最大限度地表现他们的善与美。使鬼有丰富的人情味,获得人的全部丰富性,获得丰富的人性。”③纵览全篇,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聂小倩的生活道路大致可以划为――为魅、为佣、为妻三个阶段,无论在哪个阶段,她都表现出了对真善美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聂小倩生活道路的第一阶段是作为一个鬼魅的形象出现的,她是一个美丽善良、人性未泯的女魅,有着“仿佛艳绝”、“摄人魂魄” 的容貌。当然有人会说,美则美矣,但她却“历役贱务”,干着坑害人类的勾当。这的确是事实,然而她告诉人们:“典见颜向人,实非所乐。”祸害他人,绝非心甘情愿,“历役贱务”实为被恶魔胁迫。从她“意似蹙蹙”的日常情态中,世人可以看出她内心的痛苦、内疚和对这种屈辱生活的不满。也就是说她虽堕入火坑,但作为人的善良的本性并未泯灭,人类纯洁的感情犹在胸中激荡。所以,当她遇到“廉隅自重”的宁采臣后,热爱人类、向往自由、渴望过上正常的人类生活的愿望就变得十分强烈。她的性格和思想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从逼迫害人而转变为敬重好人;再由敬重好人继而升华为搭救好人。当她被“妖物胁迫”去残害宁采臣时,宁采臣既不为其娇妍容貌所动心,也不为其所置的金钱物质所引诱,以至小倩受到强烈震撼,自言道“此汉

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集各种性格于一身的,从而聚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他既有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的任性和无礼又尊敬老人,可以说,从整

阿喀琉斯

有“英雄代码”指导“伊利亚特”中的人物的决定呢?讨论的荷马史诗英雄的价值观,要特别注意形成鲜明对照的字符,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巴黎和Hector。一个字符是否出现比其他更加英勇?一个字符是否出现如少英雄? 黑格尔对于阿喀琉斯的评价: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阿喀琉斯:充满反抗精神,勇敢,残暴,在普利阿莫斯求他时,却又天真,善良。关键词:荣誉,悲情,尊严,价值。 史诗通过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史诗中的英雄们视个人荣誉为第一生命,他们的行为动机都与个人的荣誉、爱情、财产、王位等分不开,他们的“冒险”,也往往出于显示自己的勇敢、技艺、智慧和健美,是为了得到权力、利益、爱情和荣誉。显示了希腊文化的重要特征: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这种文化价值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但阿喀琉斯式的自由放任、漫无锯度的个人主义也给西方社会带来了难以治愈的社会顽疾。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热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人终究还是要死的,但他在生与死的战火中得到了磨练,表现出即使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凡人中的精英不应该回避生活的挑战——相反,他们有责任在赴汤蹈火的实践中,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便是古希腊人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在古希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荣誉感一直 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对外在 评估的高尚的心理感觉,是人类对自己的价值理 解,也是一种责任和权利。为何在古希腊人那里 如此地重视荣誉感的获得?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有 自然环境的因素以及宗教信仰的因素,同时,哲学 家们思考荣誉感所承载的哲学理念和道德标准, 由此使得古希腊人的荣誉感在不断的进步。古希 腊公民与城邦之间的爱国主义的关系,甚至于城 邦的荣辱兴衰都与其所含的荣誉感有着很大的关 系。荷马时代的荣誉感不仅是个人价值观的实 现,更多还含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阿喀琉斯只是为自己的荣誉而战,而赫克托尔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人民而战,更伟大;最后战死沙场的那种悲壮更是可歌可泣的,所以我认为赫克托尔才是真正的英雄。 古代希腊神化故事包括神的故事与英雄史事,他们夺人眼球,精彩纷呈。其中不乏是伟大先人的辛苦创作,其中荷马创造的史诗之一《伊利亚特》并位居优秀作品之列。在这部著作中有两个英雄人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阿喀琉斯,他是海洋

清代小说中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分析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清代小说中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分析 彭文香 德宏职业学院 摘 要:大部分文学作品和小说都有女性形象的描写,本文从清代小说入手,详细分析了不同小说中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从分析清代小说女性形象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全面了解当时社会现状和时代背景,更加全方位掌握清代社会背景。 关键词:清代小说;典型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77-01 前言: 历代以来,涌现了诸多的优秀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在故事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作者详细抒写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在刻画女性时,描述出女性的柔顺、温文尔雅以及相貌端正的形象,或是在战争小说中写出侠女的形象,使读者对女性性格和形象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可见,不同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各有不同。下面针对清代小说中集中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推动清代小说研究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1、聪明、温文尔雅的形象 聪明、温文尔雅是清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女性美丽、知书达理,有教养和气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人有礼貌、谦和,对事不焦躁,懂得分寸,妙容可爱、美丽,性格温和,属于大家闺秀的类型。最为典型的是《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情节,作者用诸多词语,对女性形象和性格进行描写,使读者牢记人物性格。《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形象描述“似蹙非蹙笼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天资聪慧,才貌过人,走来自带飘飘然的气质,手中经常拿着丝帕,眉宇之间透露一股哀愁,使人感觉人物多愁善感,从林黛玉进贾府和葬花过程便可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林黛玉不到20岁就已逝去,但从她的身上却将聪明、温文尔雅的女性形象充分呈现给世人。薛宝钗性格大方,容颜靓丽,品性极好。在阅读故事情节时,便可深有体会,从而体现出清代小说展示不同女性的不同形象。 2、女侠形象 在清代小说中有很多描写女侠的形象,体现出女性勇敢,性格刚烈,勇于冒险的精神。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十三妹是中国古典长篇女侠形象的典型,书中较成功地塑造了英风侠概的十三妹形象。孙楷第考证十三妹的形象渊源于明代凌蒙初的《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和清人王士祯的《女侠》(《池北偶谈》卷二六),然而该二则中的人物形象仍然比较苍白,不脱诡秘之气。但是,到了文康笔下,通过描写十三妹与安骥相遇在悦来客店,救难于能仁寺,虽系萍水相逢,却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面,刻画了一个救困扶危、疾恶如仇、轻财重义、智勇兼备的女侠形象。再如《彭公案》中的女侠,从气势到形态都有细致的描写,促使读者被女侠形象所吸引,进而主动阅读,这就是清代小说的进步,不再单一的写景色,更加注重依据真实人物描写女侠形象,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读者牢记女侠的名字。诸多此类描写女侠的小说有很多,作者通过女侠形象,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更吸引人阅读,进而推动了清代小说进入鼎盛时期。 3、玄幻、妖魔的女性形象 清代小说中有很多描写玄幻的情节,其中还刻画了诸多玄幻的女性形象,使女性形象非常有个性,不仅可以施展法术,还可以抓住人心,引发读者想象,在脑海中构思女性人物外貌特征,调动读者主动继续阅读。此外,在清代小说中还可以总结出很多妖魔的形象,如: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很多敢爱敢恨的女性,但是,大多数女性是妖魔、鬼狐,并非正常人,这些女性,非常漂亮和娇柔,对美好事物充满着追求,既热爱生活,又主动寻找爱情。如《聊斋志异》中刻画的聂小倩形象,“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出。”通过肖像、行动、语言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美丽,娇弱,又不失智慧狡黠,善良正直,有追求,渴望幸福生活,最终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控制,由鬼成“仙”的女性形象。 4、彪悍的女性形象 在清代小说中有很多彪悍的女性形象,从中可以体现出清代封建社会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一夫多妻制度,男性有很多的妻子,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致使性格刚强的女子难以忍受委屈,进而导致性格暴躁、彪悍。如:《醒世姻缘传》中的小说情节,详细描写了家庭内部矛盾,写出每个人物性格特点,重点描写女性彪悍的形象,主要体现在对待丈夫时,经常暴力对待丈夫,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会拳打脚踢,对待家人很暴力,甚至会进行体罚,在家庭压力之下,仍对丈夫以及其他小妾进行折磨,始终想要在家庭中占据主要地位,所描写的场景深入人心。同时,刻画出当下家庭生活现状,从中可以得出家庭矛盾很突出,总结出女性暴力对待丈夫的原因。此外,从女性彪悍的形象可以了解封建社会对女性性格的影响,这是导致女性暴力、彪悍的主要因素,从而加深对清代社会的理解。可见,在研究清代小说的过程中,只有对女性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剖析出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内涵,以提高清代小说的研究水平。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于清代小说中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通过对比各个时代的小说后,总结出清代小说中刻画女性人物的特点,本文着重描写了几种女性形象和鲜明的性格,主要人物形象有彪悍、玄幻、温柔多情等,使小说内容更具体,容易打动人心,能够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同时,还渗透出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地位不高到逐渐解放思想,进而体现出清代社会制度的变化。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