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新)

基坑监测方案(新)
基坑监测方案(新)

南昌市西客站南北广场区间工程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姜明月

复核:张春明

审核:何勇飞

中交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1)

三、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及人员配备 ............

1

1. 监测目的 (1)

2. 监测项目 (1)

3. 人员配备 (2)

四、监测方案 ................................

2

4.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

5. 坡顶建筑物变形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倾斜 (4)

6. 地表沉降 (4)

7. 地下水位 (4)

8.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5)

9. 坑底隆起 (6)

五、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

6

六、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

7

七、安全与文明施工 (7)

一、编制依据

1. 《地铁设计规范》 ( GB50157-2003 );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50108-2008 );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 );

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

二、工程概况

北广场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YDK21+19.348--YDK21+265.000,长约245.652m,宽约23~24m场地地形地貌主要为低岗地形,无地面河流,仅于低洼处有季节性积水,原地面标高一般为25.0m~51.5m之间,高差25.5m,部分为种植地,并有零星新建住宅(暂无人居住,待拆迁)其余为荒地,新植有少量树苗。

区间地质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根据勘测报告,未发现其他对工程不利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

三、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及人员配备

1. 监测目的

1. 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

取措施,防止土体、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2. 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2. 监测项目

1.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 地表裂缝;

3. 坡顶建筑物变形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倾斜;

4. 地表沉降;

5. 土钉拉力;

6. 地下水位;

7.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8. 坑底隆起;

9. 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

10. 降水、洪水与时间关系。

四、监测方案

主要监测设备

4.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1. 工作基点布置

在坑外地面四个角共布置4个工作基点,用于沉降和位移监测,同时在施工中将地面施工控制点引入到基坑底部,陆续建立基坑内监测控制点。整个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地上施工控制网进行检验复核,以确保施工监测的准确性。

2. 监测点布置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设计要求,线路方向坡角每隔15米布设2个监测点,

用于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3. 监测方法

a)视准线法

以两固定点间全站仪的视线作为基准线,测量监测点到基准线的距离,确定偏移量的测量方法。如图:

c

图3-26视准线法监测示意图

A*乩基坑两端的工作基点;C°d.位移监测点

b)小角度法

在测站上测量测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及固定方向与监测点方向间的夹角,以

确定位移矢量的方法。每次测量夹角的变化,夹角变化量与距离的乘积即位移量。

高程,与往次比对,算出沉降值。

4. 监测频率

观测数据整理

每次观测完成后,及时整理数据,按照监理报表标准格式上报监理,业主

6. 观测数据应用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控制值为30mm监测精度土1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