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總表

Some 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

1.光速 speed of light in a vaccum s m c /1000.38

?= 2.基本電荷 elementary charge C e 19

10

60.1-?=

3.電子質量 electron mass kg m e 31

1011.9-?=

4.質子質量 proton mass kg m p 271067.1-?=

5.真空介電常數 permittivity constant m F o /1085.812

-?=ε

6.真空磁導常數 permeability constant m o /H 1026.16

-?=μ 7.蒲朗克常數 Planck constant s J h ??=-34

1063.6

8.理想氣體常數 universal gas constant K mol J R ?=/31.8 9.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 K J k /10

38.123

-?=

10.庫侖靜電力常數 The constant of Coulomb ’s law 2

29/100.9C m nt k ??=

11.萬有引力常數Gravitational constant kg s m G ??=-2

311/1067.6

12.亞佛加蕨常數Avogadro constant 1

23

1002.6-?=mol N A

一、力學公式

1、 虎克定律: x k F ???-= (F ?為彈簧恢復力,x ?

為伸長量或壓縮量,F ?與x ?方向相反,

k 為力常數)

2、 力常數L

A

k ?=δ (δ:材料係數,A :截面積,L :長度)

(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3、 重力: g m W ?

?

= (g 隨高度、緯度而變化)

4 、求F 1、2F 的合力的公式:

F=F F F F COS 12

22

122++θ 合力的方向與F 1成α角:

F tan α=

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的合力範圍: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 4、兩個平衡條件:

(1)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 ∑F=0 或∑F x =0 ∑F y =0

( 2 )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力矩代數和為零。

力矩:L dt

d F r ?

???=?=τ (外積式) (L ?

是角動量,力矩為角動量的時變率)

角動量的時變率力臂力力矩的大小=?=??=θτsin F r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動摩擦力:k k N f μ?=

說明 : (a) N 為接觸面給予物體的正向力大小

(b)k μ為滑動摩擦係數,無單位,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向力N 無關.

(2 )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向力大小無關。 大小範圍: O ≤ 靜f ≤ s f (s f 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向力有關)

最大靜摩擦力s s N f μ?= (s μ為靜摩擦係數,無單位,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說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但一定平行接觸面。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 、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B= ρVg (注意單位,例:B 為nt 則ρ:3

/m kg ,V :3m ,g :2

/s m ) (若B 為gw 則ρ:gw/3

cm ,V :3cm ,g 就不用了再寫進去囉!) 7、 萬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適用條件:圓球體 (2)G 為萬有引力常數(2211

/10

67.6kg m nt ??-)

(3) 在天體上的應用(M :天體質量 R :天體半徑 g :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 a 、萬有引力=向心力 (h :衛星距地表高度)

G

m h R Mm =+2

)()(4)()(222

2h R T m h R m h R V +=+=+πω b 、在地球表面上附近,重力=萬有引力 W=mg = G

Mm R 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7.9km/s (for earth)

物體飛行的速度達7.9公里/秒時,就不會落回地面,可以環繞地球飛行,這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或環繞速度;當速度達到11.2公里/秒時,地球引力就無法拽住這個物體,它就會進入太陽系內飛行,這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或逃逸速度;當速度達到16.7公里/秒時,它就能遨遊外太空了,這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8、 庫侖力:F=

221r q kq (適用條件:點電荷,F:nt , k:2

29/100.9C m nt ?? , r:m , q:C) 9、 電場力:E q F ??

?= (需要考慮電荷的正負電性,若電荷為正電性,電荷受力方向與電場相同,

若電荷為負電性,則電荷的受力方向與電場方向相反) 10、磁場力:

(1) 羅侖茲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 公式:B v q F B ?

??

??= (外積式) 大小:θsin qvB F B =

(外積定則,磁力一定垂直速度及磁場方向) (注意:需考慮電荷的電性)

(2) 安培力 :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

公式:B l i F B ???

??= (外積式) 大小:θsin ilB F B =

(外積定則,磁力一定垂直電流及磁場方向)

(可用右手開掌定則來判斷,大姆指為電流方向,四指指向磁場方向,掌心方向即為導

線受力方向)

11、 牛頓第二定律:P dt

d a m F ?

??==合力 (線動量的時變率)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12、等加速直線運動:

基本概念:加速度作用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速度變化」 v t a ?

??=??

Where o t v v v ?

??-=? (末速度相對於初速度的改變量) 基本公式:(1) V t = V 0 + a t (2) S = v o t +

12

a t 2

(注意:S 為直線位移) (以初速度方向為正,若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同向,則加速度取正值,反向則取負值) 幾個重要推論:

(1) V t 2 = V 02 + 2as

(2) A B 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 t/ 2 =V V t 02+=s t

(3) AB 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 s/2 =

v v o t

22

2

+ 等速度運動:V t/2 =V s/2 ; 等加速度直線運動:V t/2

……n 2;在第1s 內、第 2s 內、第3s 內……第ns 內的位移之比為1:3:5……

(2n-1); 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 米內的時間之比為1:()21-:

)23(-……(n n --1)

(5) 初速無論是否為零,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

移之差為一常數:?s = aT 2 (a :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 :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13、 鉛直上拋運動:為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g ,上升過程是等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

程是等加速直線運動。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 o 2

2

(2) 上升的時間: t= V

g

o

(3) 上升、下落經過同一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上升、下落經過同一段位移的時間相等。 (5) 從拋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時間:t = 2V g

o

(6) 適用全過程的公式:

S = V o t -

12

g t 2

V t = V o -g t V t 2 = V o 2-2 gS ( S 、V t 的正、負號要理解清楚) 14、等速率圓周運動公式

切線速度大小: V= ωR=2πf R=

2πR T

角速度:ω=f

T t ππ

θ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

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R T

22

4π 注意:(1)等速率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向心力就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指向圓心。 (2)衛星繞地球、行星繞太陽作等速率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3) 氫原子核外電子繞原子核作等速率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庫侖

力提供。

15 斜向拋體運動:水平等速度直線運動和鉛直方向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合運動 水平方向運動: 水平位移: x= v o θcos t

水平方向速度:v x = v o θ

cos (等速度運動)

鉛直方向運動: 鉛直位移: y = v o θsin t +

2

1

g t 2 (g 與初速鉛直分量同向取正,反之取負值) 鉛直分速度:v y = v o θsin +g t

(g 與初速鉛直分量同向取正,反之取負值) tan θ =

x

y V V V =

22

y

x V V +

注意要能寫出斜向拋體的拋物線軌跡方程:22

2cos 2tan x v g

x y o θ

θ+

?= (g 與初速鉛直分量同向取正,反之取負值)

16 動量和衝量:

物體的動量:v m P ?

?= (s m kg /?) (為一向量,即具有方向性的物理量)

物理受衝量:t F P J ??=?=?

?? (s m kg /?) (物體所受的衝量即為本身的動量變化)

由此可以看出,物體受衝量的方向(動量變化的方向)與外合力方向相同 17 動量定理:

物體所受合外力的衝量等於它的動量的變化。

公式:v m v m t F ?

??-=??'合 (末動量相對於初動量的變化量)

18 動量守恆定律: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如果不受外力,或它們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則系統

內質量動量的總合保持不變。(系統動量守恆)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 適用條件:

(1)系統不受外力作用。 (2)系統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為零。

(3)系統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為零,但合外力遠小於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

(4)系統在某一個方向的合外力為零,在這個方向的動量守恆。 18 功 :S F W ?

??= (J) (內積式)

意義:施一力F ?

在物體上,使其產生位移S ?,共作功W

大小:θcos ??=S F W

(1) 理解正功、零功、負功 (θ的關係?)

(2)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a.重力作的功←→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作負功,物體的重力位能增加,重力作正功,物體的重力

位能降低。

b.電場力的功←→電位能的變化:靜電力作負功,電荷的電力位能增加,靜電力作正功,物體的電

力位能降低。

c.合外力的功←→動能的變化:合外力作負功,物體的動能減少,合外力作正功,物體的動能會增

加。(功與動能原理,簡稱功能原理)

19 動能和位能:

動能: E k = 1222

2mV p m

= (動能為純量,無方向性)(P 為動量的大小)

重力勢能:U G = mgh (與重力零位面的選擇有關) 20 功能原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一E k1 =

1212

2212

mV mV - 21 力學能守恆定律:力學能 = 動能+重力位能+彈性位能 (力學能又有人叫他機械能) 條件:系統只有內部的重力或彈力做功,無外力作功,則系統的力學能即守恆。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大全 (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 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1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精选课件)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 密度 ρ=m V 压强 p F S = 液体压强 p gh =ρ 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F G m m r =?122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 合成 F F F F F F F F 合= ++= ?+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 θα α 正交分解法: F F F F F x y y x 合=+= 22tan α 力矩 M FL =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 ?00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M 合=0或M M 逆顺=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1.2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vt =

匀变速直线运动 v v at s v t at v v as s v v t t t t =+=+=+=+?002 20201 2 22 ,, 自由落体运动 v gt h gt v gh t t ===,1 222 2 竖直抛体运动 v v gt h v t gt t =±=±0021 2 , v v gh t 202 2=± 平抛运动 v v v gt x v t y gt x y ====00212 ,, 轨迹:y g v x =20 22 斜向上抛运动 v v v v gt x v t y v t gt x y ==-=?=?- 0000212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 轨迹:y x g v x =?- tan cos θθ 2022 2 匀速圆周运动 ω?ππ ωω= =====??t f T v R a v R R 222 2, 轨迹:y R x = -22 平均速度 v s t =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他常用规律、公式 (1)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 v s t v v t t ===+2 02 (2)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都相等,即 ()s s s s aT a s s m n T m n 213222 -=-=== --…, (3)v 00=,从开始运动起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 中必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 )θ )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R G M =gR 8、库仑力:F=K q q r 122 (适用条件) 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 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 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 02+=s t A S a t 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v o t 22 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物理)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 物理)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 2 1 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2) 两个力的合力范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物体平稳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稳,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讲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 ;也能够等于G ;也能够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 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稳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讲明:①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 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 ('h R GM r GM g +== 专门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 2)('g h R R g +=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 233 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专门地:当r=R 时:G T πρ32=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邻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 Mm G mg = ∴GM gR =2。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形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 咨询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邻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 GM v /9.7=== 2 3 24GT r M π=r GM v =3 r GM =ω GM r T 324π= 3 2 2 4πGMT r =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km 1 m 2 /r 2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21-:32-)……(n n --1)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的合力的公式:α F2 F F1 θ F=合力的方向与F1成a角: tga= 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ú F1-F2 ú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x=0 ?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 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m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m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r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 (2).G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 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作者:————————————————————————————————日期: 2

第 3 页 共 14 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αF F F θ

高中物理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 1 公式1.平均速度: ① v s总 (通用)t总 ②v2v1v2(s1=s2时, v1、 v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v1v2 ③v v1v2(t1=t2时, v1、v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 2 平均速度) ④v v0v t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 ⑤ v v t中(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 (知三求二 ) ① v t v 0at ②s v0 t1at 2 2 ③v t2 v022as ④s v0v t t 2 ⑤s v t t1at 2 2 (2)辅助公式 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02v t2 v s中2 ②逐差法:a s6 s5s4 s3 s2s1 9T 2 (3)比值公式 ①第N秒末的速度(v 0=0): vⅠ:vⅡ:vⅢ=1:2:3 ②第 N 秒内的位移( v0=0):sⅠ:sⅡ:sⅢ= 1:3:5 ③前 N 秒内的位移( v0=0):s1:s2:s3= 1:4:9 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s N-1=aT2 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0=0): t1 : t2 : t3 1 : ( 2 1) : ( 3 2 )3.力学公式: ①重力: G mg ②弹簧的弹力: F kx ③滑动摩擦力:f N f m 静摩擦力: 0 f 静 f m ,平衡时: f 静 F 动力 ④合力的范围:F1F2≤F合 ≤ F1F2 当F1=F2且夹角为 120°时: F1= F2= F 合 当F 1=F2 且夹角为θ时: F合2F1cos 2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下滑分力: G1=mgsin θ 垂直分力 ( 压力 ): G2=mgcosθ 4.牛顿第二定律: F ma 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a g sin 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tan 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④牛二定律的瞬时性: 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 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 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⑤连接体问题:下图中无论地面是否有摩擦力,中间绳子的拉力 均为:T m1F m2 m1 F m2 T T F m 1 m1m2 5.超重与失重: ①当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时,物体超重: N m(g a) 或N m( g a y ) ②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失重: N m(g a) 或N m( g a y )

高中物理重要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穆再排尔?艾合麦提

3 2 a k T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Φ= 212sin cos F F F q q +,当0 90=θ时tan φ=1 2F F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6、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F=2 21r m Gm G=6.67×10-11Nm 2/kg 2 。 (1)、万有引力和重力 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 ②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2 GMm mg R = ③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重力mg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 GMm mg R = 式中M 为 1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 一、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 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o):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o,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 1 2 F F 。 F 1=F 2,θ=60o,F=2F 1cos30o,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o,即φ=30o θ=120o,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o,即φ=60o 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平均速度t s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 1at t v s o +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 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 s v v v v t o t =+= =22 ,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 2 2t o s v v v +=,并且2 2t s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s=s n+1 —s n =aT 2=恒量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v 1:v 2:v 3......:v n =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 θ cos 2212221F F F F F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最新整理)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1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规律汇编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θ 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汇总)

2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N F f μ= 0=合F 0=合x F 0 =合y F 1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