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

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社会组织,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充分发挥

积极作用,这是当前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镇综治办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了专题调研和探讨,先后采取了学习研讨、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在开展群众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1、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发挥整合社会“粘合剂”效能的优势。社会组织有着与群众天然联系的特点,可以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传达给群众,并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团结和谐,形成“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2、作为联系群众的组织,具有引导群众利益诉求有序表达“直通车”的优势。每个社会组织都联系着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政府、政协等各种渠道,将各自联系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如实地、上通直达地反映给党委、政府及部门,使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决策能够更好地兼顾各方面利益,从而有效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人士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民主行为,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能够避免无序状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3、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具有担当社会矛盾“调解员”的优势。社会组织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样的话,由社会组织去说,群众容易被接受;同样的工作,由这个组织去做,可能会更有效果。当前各界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做协调说服工作,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理顺情绪,使各种利益关系通过社会组织和其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和调节,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大和谐、大团结。

二、准确把握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在调研中,我们从镇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提供材料分析,感到我镇如同全县一样,维稳形势总体趋好。近几年,陶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日趋牢固。尤其是今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全年工作要聚焦“两重点一底线”,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园征地拆迁两重点”的同时,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底线,统筹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维稳工作举措,并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我镇各社会组织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镇团委在今年几个重大事件时期中,加强对青年群众的思想引导,采取舆论收集、动态监控等多措并举,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镇妇联努力做妇女姐妹代言人,施行信访代理,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再如通过座谈、联谊走访、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第三方诉调、心宁安抚等,围绕流动人员管理、反邪教工作、宗教场所管理、引导信教群众参加合法宗教活动等,积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为促进我镇和

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我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转型发展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稳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镇社会稳定方面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具体表现为:

一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引发的各类矛盾仍多发频发。如随着产业园征地拆迁的启动,一些动迁户利益诉求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新旧征地拆迁矛盾交织、反复,加之多年累积存量的矛盾,使征地拆迁矛盾仍处于高位;类似这些诸多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臵,将会影响全区社会稳定。

二是维稳工作面临任务重、要求高、手段少、办法少、风险大的空前压力。当前,老百姓的诉求越来越多,化解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管理的手段越来越少,甚至“办法穷尽、思路穷尽、财力穷尽”。如何使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臵、早化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三、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重要作用的若干建议

由于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为繁重。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组织发挥维稳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推进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优势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才能使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为此建议:

1、充分认识社会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稳定的生力军。因此,我镇各社会组织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尤其要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明确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高度,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项紧迫政治任务和重要职责认真抓紧抓好。

2、切实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着力点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各社会组织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导群众利益诉求有序表达的重要内容。我镇各社会组织应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建立工作网络,健全收集、反映机制,特别是收集反映社会基层、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合理诉求,了解和反映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便于领导部门充分了解民情,把握民意,集中民智,为镇党委、政府制订和实施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

3、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优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各种建言献策活动。应紧紧抓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充分就业、征地拆迁、农业产业发展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可通过座谈会、调研、信访代理、维权热线、青

年沙龙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准确地向镇党委、政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政协这一舞台,从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发表意见。所提建议既要考虑群众的合理诉求,又要考虑到政府的实际承办能力,把握有利时机,务求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4、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新机制

社会组织要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建议应在建立健全下列这些机制和制度上加以努力。

(1)建立健全联动组织机制。各社会组织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服务对象、性质上的相近性,服务领域、范围上的关联性,服务形式、运用上的相似性等方面整体考虑,把维护稳定的资源优势整合好,根据工作对象、性质特点分别探索和建立发挥联动效应的新机制,以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相关社会组织就维护稳定工作的共性问题、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共同作为,共同研究解决维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搭建联动宣传的有效平台。各社会组织应围绕镇党委政府确立的奋斗目标,联手打造一个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五四”和“三八”等传统节日以及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运用官方微博、QQ群、飞信等新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要针对不同对象,开展有效宣传教育。加大《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征地拆迁法规和其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的覆盖面与渗透力,推动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

进企业、进单位,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努力形成遵纪守法、团结友善的社会氛围。

(3)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维权网络,设立和开通维权热线,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要完善已有的接访制度、信访代理、信息及时上报等制度,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急,确保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任何情况都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应经常开展各类社会性服务和公益活动(如专家咨询、敬老服务、结对帮困、维权代理等)引导全社会关心帮助困难群体,认真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通过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建立健全符合社会组织工作特点的“参与矛盾化解”、“第三方诉调”、“参与化解矛盾包案制度”等。要选派思想性强、懂业务、坚持公平正义的人员担任拆迁公信人士,积极参与第三方诉调。建立参与化解矛盾包案制度,落实专门人员,明确责任,定人定时地做好包案化解,要及时分析化解矛盾中出现的问题,掌握不稳定因素和信息,找准化解矛盾突破点和关键点,运用多种手段,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尤其要发挥一些基础社会组织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调节疏通的重要作用。

5、加强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建设

要顺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分布的变化,积极改进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路,在现有纵向的组织体系基础上,注意构建横向合作型组织网

络,特别要重视加强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工作,努力扩大社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和工作渗透力;要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期特点的思路方法,切实提高协调沟通的本领;要积极培育和创新适合群众需求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加强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建设。

同时,各社会组织应利用自身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各类培训,组建一支参与社会管理,能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的志愿者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的需要。

6、各级党政组织要全力支持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创造条件,健全机制,让他们参与,让他们发挥优势和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支持社会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全力依法支撑、保障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履行职能。要建立定期维稳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社会组织通报维稳工作,让社会组织及时了解维稳工作信息和相关要求;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民主权利,听取他们在对维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支持他们依法维护所各自联系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在人、财、物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社会组织开展维稳工作的需要,从制度上保证和支持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真正形成仁者播其惠、智者尽其才、勇者竭其力的生动局面。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有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我国的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和企业,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三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组织具有社会“稳定器”、“安全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日益广泛的社会变革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游离于传统管理体系之外,成为社会治理的“空档”和“盲点”,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社会稳定领域呈现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

争复杂的基本态势。各种社会矛盾的关联性、复杂性、敏感性明显增强;各类违法犯罪的社会治安问题大量增多,如何妥善处臵各种社会冲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挑战。实践证明,和谐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两头是政府与公众,中间是缓冲地带,而缓冲地带的主体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来自于民众,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自治性、组织性、公民性、公益性、中介性等特征,具有润滑剂、稀释剂的作用,能够引导各类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能够避免局部性矛盾演变成全局性冲突,避免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强社会抗震荡能力,具有社会稳定器,“安全阀”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具有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立足于建设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着手推动社会管理格局由“一元化”的自上而下的直线管理向多元、多维管理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将不再包揽一切事务,政企、政事、政社不断分开,众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将向社会分离和转移,“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日益明显。社会组织植根于公众,是人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为人民群众开展社会自治和互助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供了组织平台,有助于形成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互联、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政府力量与社会资源互动的良性机制。

(三)社会组织具有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有利

于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迫切要求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组织来自民间、了解民生、熟悉民情、关注民意,其提供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填补了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使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培育和有效管理下,社会组织获得健康发展,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生力军”,起到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能力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发育不成熟、行为不规范、人才匮乏、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弱点。一些社会组织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完善、民主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改革,还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活力之手”,要发挥其正能量,必须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提供保障,强化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作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和服务创新的“催化剂”,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可信可靠的得力助手。但正如人们讲的,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害怕”,认为社会活力的激发会削弱政府的作用;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反对”,害怕社会组织力量的引入会影响到个人或者小社会组织利益;还有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摇头”,不知道怎么跟社会力量打交道。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创新理念,在思想上接受社会组织,在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在体制上吸纳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需要的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好利用好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切实把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和可以使用的力量。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在政策方面,要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意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配套落实社会组织优惠扶持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扩大税收优惠种类和范围,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府资助机制,通过地方财政支持资金、利用社会资金等多种筹资方式,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社会迫切需要的社会组织,表彰奖励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支

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监督管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有力的监管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保障。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为着力点,逐步健全党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工作网络,形成发展、监管、党建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保证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加强联动协作。建立登记管理机关、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等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灵活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合力。三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机制,建立起社会组织责任和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自律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四要加强社会组织维稳工作。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协调登记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有些社会组织成立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论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使社会组织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要求,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管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组织法律意识,引导社会组织人员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工作,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当

前,我国社会组织无基本法,对其地位、功能缺乏基本定位;现有法规偏重程序法,缺少实体法,对社会组织的权利保护和义务规范均显不足,有些新出现的社会组织甚至无法可依。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完善社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各项社会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要完善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强化社会组织章程的核心地位,健全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提高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促进社会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