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进行曲歌词翻译

德国进行曲歌词翻译
德国进行曲歌词翻译

德国进行曲歌词翻译

空气布满紧张的气氛,大战即将来临,

泪水划过母亲的脸庞,祖国就在身后,

远方传来敌军的脚步声,大地在颤抖,

是捍卫正义的时候了,热血早已澎湃,

干枯树枝上最后一片树叶被寒风打落,

闪电撕破了远处承重的黑幕,看,是SS部队在前进。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歌词原文(德语)ob\'s stü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ühend hei?,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ja unser sinn;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mit donnernden motoren,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dem feinde entgegen, im panzer geschützt. voraus den kameraden, im kampfe ganz allein, steh\'n wir allein, so sto?en wir tief in die feindlichen reihn. wenn vor uns ein feindlicher panzer erscheint, wird vollgas gegeben und ran an den feind! was gilt denn unser leben, für unsres reiches heer, ja reiches heer? für deutschland zu sterben ist uns h?chste ehr. mit sperren und tanks h?lt der gegner uns auf, wir lachen darüber und fahren nicht drauf. und

droh\'n vor uns geschütze, versteckt im gelben sand, im gelben sand, wir suchen uns wege, die keiner sonst fand. und l??t uns im stich einst das treulose glück, 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 zur heimat zurück, 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 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 ja schicksal ab, dann ist unser panzer ein ehernes grab.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德语翻译

Die Bundersrepublik Deutschland ist ein Bundesstaat. Sie besteht aus 16 Bundesl?ndern. Die Hauptstadt ist Berlin.Die Bundersrepublik Deutschland liegt in der Mitte Europas. Sie hat neun Nachbarl?nder: D?nemark im Norden, die Niederlande, Belgien, Luxemburg und Frankreich im Westen, die Schweiz und ?sterreich im Süden und die Tschechsche Republik und Polen im Osten.Die l?ngste Ausdehnung von Westen nach Osten betr?gt 632 km, die von Norden nach Süden 876 km. Im Vergleich zu Russland, Frankreich und Spanien ist Deutschland ein kleineres Land und hat eine Fl?che von etwa 357 000 k㎡. 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是個聯邦制國家,由16個州組成,首都是柏林。德意誌聯邦共和國位於中歐,有九國鄰國:北邊的丹麥,西邊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南邊的瑞士和奧地利以及東邊的捷克共和國、波蘭。(德國的)從西到東總長632千米,從北到南總長876千米。德國的面積是大約是357 000平方千米,跟俄羅斯,法國和西班牙比起來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 Landschaft | 地形地貌 Deutschland hat verschiedene Landschaften: das flache Norddeutsche Tiefland im Norden, das Deutsche Mittelgebirge südlich von Hannover, das Alpenvorland südlich der Donau und das Hochgebirge der Alpen im Süden. Die Zugspitze ist der h?chste Berg deutschlands. Er geh?rt zu den Alpen und ist 2 962 m hoch. Der Bodensee ist der gr??ten Flüsse in Deutschland. Alle gr??eren Flüsse deutschlands flie?en von Süden nach Norden, nur die Donau von Westen nach Osten. 德國有各種各樣的景觀:有北部平坦的北德低地,漢諾威以南的中部山區,多瑙河以南的阿爾卑斯山北側山麓地區和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高地。楚格峰是德國最高的山峰,它屬於阿爾卑斯山脈高達2963米。德國最大的河流是博登湖。德國所有(較大的)河流都是從南邊流向北,只有多瑙河是從西流向東。 Klima | 氣候 Die durchschnittliche Jahrestemperatur in Deutschland betr?gt 9 Grad Celsius. Niederschlag f?llt zu allen Jahreszeiten. Temperatur, Sonnenscheindauer und Niederschl?ge k?nnen von Gegend zu Gegend unterschiedlich sein. Im Sommer ist das Wetter im Süden meistens besser als im Norden, es regnet weniger und die Sonne scheint ?fter. Und im Winter gibt es im Süden mehr Schnee als im Norden. Der k?lteste Monat ist der Januar, der w?rmste der Juli. 德國的年平均氣溫為9攝氏度,全年都降水四季都有降水。溫度,日照時間和降水量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南方的天氣在夏季通常會比北方好,下雨比較少而經常出太陽。而在冬天的時候,南方下雪會多過北方。1月份是最寒冷的月份,7月份最暖和。 Einwohner | 居民人口 Im Deutschland leben etwa 82 Millionen Menschen. Davon sind 40 Millionen m?nnlich und 42 Millionen weiblich. Berlin, Hamburg, München, K?ln und Frankfurt a.M. Sind die fünf gr??ten deutschen St?dte. Berlin ist mit 3 459 000 Einwohnern die gr??te Stadt Deutschlands. Die Bundesrepublik ist eines der am dichtesten besiedelten L?nder Europas. Auf jedem Quadratkilometer wohnen im durchschnitt ca. 230 Einwohner. Im Rhein-Ruhr-Gebiet leben die Menschen am dichtesten beieinander.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马梦琪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 如果我们谈论当代德国的翻译学派,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翻译的功能学派,也就是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目的派。这是20世界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单靠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的所有问题。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翻译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赖斯、汉斯·威密尔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

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and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 第一阶段: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在她1971年出版的论着《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

大班音乐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大班音乐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 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 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国外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 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 olz M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 ssibilities and L 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 2postheory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 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 2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 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决定。而曼塔利比威密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2.翻译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在以上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人物和目的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派将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也体现在功能派对翻译概念的定义和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中。 功能派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 )和翻译(translation )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行为这个概念是由曼塔利提出的。功能派赋予行为(action )以特殊的涵义:行为具有目的性。功能派沿用了学者莱特(G eory Henrik Von Wright )对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目的地把事物的一种状态改变或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行为也可被称为相互行为(interaction )。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7 4《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C hines e T r anslato rs Jo u rnal

浅谈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观

文学界浅谈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观 乔楠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这一理论不仅吸取了传统译论中的精髓,又突破了其制约,独创的视角和方法令人赞叹,这一新的译学流派为整个翻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着重论述功能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文本类型;忠诚理论中国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4-0109-02翻译目的学派,这一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功能学派,是自70年代以来在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翻译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这一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弗米尔,作为它的创始人,于1978年在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E i n R ah m en fur e i ne a llge me i ne T ranslationst heor i e)一文中,针对语言学派等各种重形式的翻译理论的薄弱环节,率先提出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理论后,著名学者赖斯立即给予了支持和合作,接下来该理论又得到他们二人弟子或追随者如诺德(Chr i tiane N ord),安曼(M a rgret Amm an),豪思(Juli ane H ouse),荷尼格(H ans H onig)的支持,进而发展成为现今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翻译流派。 1功能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一方面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阐释了翻译中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展,进而涉及到翻译行为这一概念。对等原则在功能派与语言学派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去甚远。功能派只将对等原则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而语言学派却将其定位为其翻译理论的基础。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研究功能翻译理论,是德国学术界固有的传统,著名的学者赖斯(K at har i na R e iss)、弗米尔(H ans .V er meer)、曼特瑞(Justa H o lz M anttar i)、诺德(Christiane N o rd)为其代表人物,并在功能派的创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下面将一一论述他们在功能翻译的主要学术理论。 (1)弗米尔的目的论 作为德国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教授,汉斯!弗米尔(H ans .V er m eer)长期致力于语言和翻译的研究,发表的译学作品主要包括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 翻译教学法 , 关于翻译理论 , 论目的与翻译委托 , 翻译行动中的目的与委托 , 翻译目的理论:正论与反论 , 是不再问什么叫翻译学的时候了 等。其中 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可谓目的论的奠基文献。弗米尔透过这些著作所论述的理论观点如下: 翻译是人类具体形式的行动,众所周知,凡行动必有目的驱使,因此翻译亦有目的。换言之,从事何种翻译行动之前,译者首要明确的是翻译的目的为何,否则,这一行动无法进行。这便是前瞻式翻译观,在目的论的支配下,前瞻式翻译观把立足点放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来决定翻译的方式策略。也就是说,根 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目标文本的功能是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一功能也就是目的,而决定这一目的的则是翻译发起者(即客户或委托人)。与此同时,客户或委托人要求目标文本达到的目的,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即读者或听者),以及其所在环境和文化背景。再有,根据上述翻译本身是一种行动,既是行动,就必然有其在目的支配下产生的结果。翻译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是?译品#(trans l atu m;transla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目标文本。前瞻式翻译观与传统译论的后瞻式翻译观大相径庭,后者倾向于源文本,在翻译中易于采用规范性策略。 根据弗米尔的观点,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的措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来说是第二位的。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组织者和进行者,要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决定源文本在翻译行动中占据何种地位。一般情况下,源文本面向其所在的源文化,目标文本面向其所在的目标文化,两者的内容,结构不一,目的也可能不一,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中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翻译行动中仅仅变换源语符或者把源语符迁移到目标语中,是不可行的。 当然,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也可能存在?互文连贯#(i n ter textual coherence),即:两者相同或相似。这主要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可以是模仿源文本的句法或文本结构,进而出现与原文本对等的目标文本。 按照弗米尔的解释,翻译目的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三层意义:1翻译过程,亦即翻译过程的目的;2翻译结果,亦即译品(trans latu m )的功能;3翻译方式,亦即所用方式的意图。 (2)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的撒琳娜!赖斯(K a t har i na R eiss),在大学长期从事着翻译研究与教学的工作,像弗米尔一样,致力于翻译事业,著有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 ,以及与汉斯!弗米尔合作的 翻译理论基础 等等。赖斯在她的论文和评述中鲜明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理论。 总体而言,赖斯的基本理念与弗米尔是一致的。她认为目标文本应该与其所在的目标语境中的要求,所需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保持一致。翻译是一种互动的语言行为,目的原则有二:1互动由目的决定;2目的随着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翻译应该采取灵活的态度,适时选取翻译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和目的,是翻译行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要考虑到译作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者所接受,和目标文化的读者和听者产生多大的共鸣,在多大程度上和译者的情景相关,看目标文本是否导致了任何意义或形式上的反叛。 无论在同一语言内,亦或是不同语言间,交际中的信息走失是在所难免的,这一论断来自信息论的观点。语际翻译更是如此。赖斯把这种信息改变划分为?有意改变#和?无意改变#。无意改变源于语言本身存在的结构差异或者翻译从事者个人专业能力上的差异,有意改变则是译者根据目标文本目的与源文本不 ! 109!

德语翻译

Einheit 1 Auf Wiedersehen! / Wiedersehen! 再见! Tschüs!/Also tschüs! 再见! Guten Morgen!早上好! Bis sp?ter!以后见! Bis morgen! 明天见! Guten Abend! 晚上好! Gute Nacht! 晚上好! Bis dann! 那时见!/回头见! Einheit 2 Einführung A: Guten Tag, ich hei?e Hans Müller. 你好(白天用,正式),我叫Hans Müller。 B: Guten Tag, mein Name ist Liu Ling. 你好,我的名字是Liu Ling。 …… A: Das ist Frau Schulz. 这位是Schulz夫人。 B: Freut mich. Mein Name ist Müller. 很高兴认识你。我的名字是Müller。 C: Guten Tag, Herr Müller. 您好,Müller先生。 …… A: Hallo, ich bin Anna. Wie hei?t ihr? Hallo,我是Anna。你们叫什么? B: Ich hei?s Marko. Und das ist Petra. 我叫Marko。这是Petra。 …… A: Ich komme aus Deutschland und arbeite hier in China. 我来自德国,在中国这里学习。 B: Wie bitte? Sie sprechen zu schnell. Bitte langsam! 您说什么?您说得太快了。请慢一点! Einheit 2 A Im Deutschunterricht 在德语课上 Lehrerin: Guten Tag! Ich hei?e Karin Beckmann. Und wie ist Ihr Name bitte? 你们好!我叫Karin Beckmann。请问你的名字是什么? Studentin: Mary Johnson. Lehrerin: Frau Johnson, woher kommen Sie? Johnson小姐,您来自哪里?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值得强调的是她的这种理

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 一·主要观点: 1.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 2·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应遵循“语内连贯法则”(th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rule)和“语际连贯法则”(th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ule),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入语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有时称作“忠实法则”(the fidelity rule)。 3·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翻译看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复合信息传递物(message-transmitter compounds)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用“翻译行为”(translatorial action)来代替翻译(translation) 将翻译分为工具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和纪实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工具翻译的目的是在译语文化中实现新的交际功能,而纪实翻译是对作者和源语文本的读者之间的交际所做的记录 二·代表人物,代表作及突出观点: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值得强调的是她的这种理论观仍是建立在以原文作为中心的“等值”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指的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2. 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则进一步打破了对等理论的局限,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费米尔根据行为理论提出翻译(包括口译、笔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且具有人类行为活动的一般共性——这是一种受特定背景影响的有目的的活动。费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拉德斯基进行曲》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

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功能派翻译理论综述

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fH e ilongji ang Coll ege of Educati on Jan .2010Vo.l 29No .1 收稿日期:2009-11-03 作者简介:迟明彩(1985-),女,黑龙江东宁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 功能派翻译理论综述 迟明彩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把翻译定义为 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对传统/等值0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通过综述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理论可以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使我们的翻译实践有更好的衡量标准,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关键词: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法则;忠诚原则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01-0130-02 一、形成阶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始于70年代的德国,它的出现 是以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的5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6(P ossi b iliti es and Li m itatio n of Translati on C riticis m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把翻译看做一个类似密码转换的活动。这种以原语文本为中心的基于等值或对等的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注重的是原语文本以及在译语文本中保存原语文本的特征。然而,等值理论被功能翻译理论者认为不但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且在某些情形下是不必要的。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经过了两代翻译理论家的发展(Nord ,1997)。第一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倡导者中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第一个里程碑式人物是凯瑟林娜)赖斯和她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在她的5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6一书中,把功能的范畴引入了翻译批评。虽然没有摆脱以等值为中心,但其翻译批评模式是建立在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功能关系基础上的。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当与原文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即她所谓的/综合性翻译0(i n tegra l co mmun i cati ve perfor m ance)。功能翻译理论的第二个里程碑式人物是汉斯)威密尔。他是赖斯的学生,但是他对以文本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决裂要比他的老师彻底得多。他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Sko post heory)。威密尔的这种摆脱翻译的语言学方法的想法在他的5普通翻译理论框架6(F ra m e work for a Genera lT ransl a ti on Theory ,1978)一书表露无遗。他认为仅仅靠语言学是不能建立翻译理论的,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因此必须探寻其他方法。威密尔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因此,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威密尔认为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发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所以翻译是一种有目 的、应达到一定结果的行为。由此,威密尔确立了他的/翻译目的论0。Skopos 是一个希腊词汇,意思是目的。在翻译中决定翻译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众或称为预期的目的语接受者或听众,每一个翻译作品都是针对预期中的听众的。很显然,源语文本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比在等值论中的地位要低。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第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 olzM anttari 。她也是一位从事翻译培训的教师和翻译学者。她将功能翻译理论继续向前推进了一步。她避免使用翻译这个名称,而将翻译的外延扩大至各种跨文化转换。曼塔利的理论也是建立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翻译行为是她的核心基础理论。她区别了/翻译translati on 0与/翻译行为translatio na l actio n 0两个概念。曼塔利认为/翻译(translatio n)0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涉及原语文本的使用。而/翻译行为(transl a ti ona l acti on)0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译者为翻译所做的一切,包括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文化或技术上的参考意见。 第二代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倡导者包括Christiane Nord ,M a rgret Amm ann ,Paul Kuss m au,l H ans H o n i ng ,Kupsch 2Losre 2it ,H e i drun W itte 等,其中尤以克里斯蒂安)诺德为代表,她是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P olytechn i c ofM agdeburg)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因为她不但著有翻译工作者培训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作品数部,而且是德国功能翻译派里首位用英文著书5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6(Translati ng As a Purpose f u l Acti vity 2Functi ona list Approaches Exp l a i ned ,199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分析和总结功能翻译理论的学者。诺德主张功能与忠诚相结合/f unc ti on plus l oya lty 0(Nord ,1997)的翻译原则,从而完善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二、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和概念 11目的论(sko post heory) ) 130)

德语翻译

1.Wahrend seines Studienaufenthaltes in Deutschland war dem chinesischen Studienrenden aufgefallen, dass Vereine eine wichtige Rolle in der Freizeit der Deutschen spielen. 他们在德国学习居住期间,发觉俱乐部对德国人业余时间的安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Für ausl?ndische Studierende in Deutschland ist es besonders günstig, wenn sie Mitglied in einem Verein sind, dann konnen sie namlich nicht nur Kontakte mit Deutschen knupfen, sondern auch ihre Sprachkenntnisse verbessern.对在德国的外国大学生而言, 如果他们是一个俱乐部的成员, 那就非常有利, 他们不仅可以跟德国人建立联系, 而且可以使自己的语言知识更完善. 3.Da Auslandserfahrungen für den sp?teren Beruf sehr wichtig sind, wollen viele Studierende 1-2 Jahre in den USA, in Europa oder in China studieren. 因为在国外的阅历对今后的职业很重要, 所以大学生想在想在美国,欧洲或中国学习一到两年. 4.Meine Kommilitonin Chen Hongxia mochte wissen, ob sie mit ihren guten Englischkenntnissen eine Zulassung zum Studium bekommen kann. 我的同学陈红霞想知道, 她是否可以凭优异的英语知识得到入学通知. 5.Auf den vier Pyramidenseiten sehen wir jeweils eine Lebensmittelgruppee. Je weiter unten die Lebensmittel stehen, desto mehr davon sollten wir zu uns nehmen. 金字塔的四层代表了我们每天要吃的食物集合. 层数越低的食物, 吃的量要最多.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6742739.html,ssen Sie sich beim Thema gesunde Ern?hrung nicht verunsichern und verlieren Sie vor allem nicht den Spa? am Essen. 不要让健康饮食的话题混淆你,尤其不要对吃失去兴趣. 7.Ohne Wasser gabe es uberhaupt kein Leben auf der Welt. Aber trotz der Wasserknappheit gehen viele Menschen unbedacht mit dem Wasser um. 没有水,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尽管水资源极度匮乏,但很多人并不慎重对待这一问题. 8.obwohl die wiederaufladbaren Batterien teurer sind, ist es dennoch billiger, als wenn man Einwegbatterien kauft und sie nach dem Gebrauch wegwirft. 尽管可充电电池较贵, 但这也比购买一次性电池,用完后丢弃要便宜. 9.Unabh?ngig vom Bildungsniveau stehen heute viele Lehrveranstaltungen allen Senioren offen. Das wird von der Gesellschaft unterstutzt und gefordert. 现在所有的成年人都能来听课,不受他们的教育水平的影响,许多课对他们是开放的。这件事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资助。 10.Jede Woche halten Fachleute V orlesungen über Problem, die vor allem Menschen des dritten Lebebsabschnitts etwas angehen. 每周专家都举办讲座,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处于生命第三阶段的人)的问题。 Gü1第一虚拟式转换成直陈式。 1) Der Reporter sagt: …Die jüngere Generation ist anders als ihre Eltern und begeistert sich immer weniger für die organisierte Freizeit in Vereinen. Nur für die Sportvereinen interessieren sich junge Leute noch. 2)Die Kommilitonen sagten:…Das Vereinsleben ist eine typisch deutsche Erscheinung. 3)3) Karin sagte: …Für einen ausl?ndischen Studenten ist es gut, in einem Verein zu sein, weil er dort seine Sprache verbessern kan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