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五)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3题。

1.上图反映了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解析由上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

答案 A

2.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范围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答案 C

3.目前,下列措施中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

A.其他地区煤炭产量逐年提高

B.臭氧层破坏

C.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D.南水北调计划的实施

解析随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兴起,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煤炭所占市场份额也相应减少。

答案 C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4~5题。

4.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完善交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④

4~5.解析根据图中信息认读出左面区域为山西,右面区域为鲁尔区,联系两区域地理特征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4.D 5.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开发利用的趋向,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新规划的13座电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电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为( )

A.水能B.核能

C.煤炭D.地热

答案 B

7.图中电站选址所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运输便利

B.能源丰富

C.科技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D.水源丰富

答案 C

8.丹麦是风能利用成功的国家,风轮机成为丹麦靓丽的风景。驱动丹麦风轮机发电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答案 B

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中北部地形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石林、峰林众多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

D.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

10.若上题所述景观的形成受到了该地形区某种工业活动的影响,则该工业部门为( )

A.钢铁工业B.采掘工业

C.机械工业D.化学工业

11.为延长产业链,提高上述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发展的工业为( )

A.电子电器B.航空航天

C.冶金化学D.石油化工

9~11.解析由图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和经纬度,可推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这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其中人为原因中的露天开采等采掘业,使植被破坏,地表更加松散,加剧了水土流失,故第9题选A,第10题选B。采掘业的产品为煤,以煤作为能源可发展冶金工业,以煤作为化工原料可发展化学工业,故第11题C项正确。

答案9.A 10.B 11.C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

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13.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12~13.解析第12题,图中产业链的形成是以煤炭供应为基础,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能够为“煤变油”提供丰富的原料。第13题,煤变油生产流程中耗水量较大,而内蒙古水资源短缺,故C项正确。

答案12.B 13.C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总保有储量TR2O3约9 000万吨。全国探明储量的矿区有60多处,我国稀土矿产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好,矿床类型独特。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地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和四川的凉山州。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态势分析图。

(1)结合材料简述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在稀土资源开发中应该如何加强环境保护。

答案(1)储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易于开采。

(2)科学合理开采,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重视稀土科研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加快稀土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矿山表土堆放管理,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采矿技术和分选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15.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试分析新疆能成为我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

(2)(多选)下列属于新疆在能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问题的是( )

A.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区内消费市场狭窄

B.距离消费市场较远,能源运输价格昂贵

C.水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脆弱

(3)试述新疆能源战略基地的发展方向。

答案(1)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另外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十分丰富,再加上接近中亚和俄罗斯,有利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输入,因此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

(2)ABCD

(3)实现能源转化,以煤电、煤化工等形式通过输电线路或管道供应内地市场;对能源

进行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3 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学业水平引导 GPS最初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至今仍然由美国国防部控制。下图是装备了军用GPS接收机的美国驻伊士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 1.获取GPS系统观测数据的是() A.空间卫星 B.主控站 C.监控站 D.信息注入站 2.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随时都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①三维位置②三维方向③运动速度和时间④伊军士兵位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获取信息的过程是() ①工作卫星获取信息②监控站③主控站计算和改正参数④信息注入站⑤空间卫星⑥GPS接收信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③—④—⑤—⑥—①—② ⑤—⑥—①—②—③ 1题,监控站的功能是获取GPS卫星的观测数据并传给主控站。第2题,美国士兵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自身所在地点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运动速度、时间信息,而不是伊军士兵的位置。第3题,GPS的工作过程,首先是工作卫星获取信息,然后传给监控站再由监控站传给主控站,经计算和改正参数后由注入站注入空间卫星就可传给用户,用户用GPS机接收信息。 2.B 3.A 在“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飞船紧急情况下着陆时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在救生包中有GPS定位仪等。据此完成第4~5题。 4.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 A.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随时知道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天气 D.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季节 5.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 A.定位和导航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②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③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④集约化生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8分,每小题2分)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 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 3、田纳西河流域的平原区,是美国农业带中的() 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畜牧和灌溉混合农业区 4、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发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6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 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5、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7、“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这样的护坡措施是()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生物、工程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8、9题 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9、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10、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地形和气候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11、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 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2、GDP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工业生产总值 13、工业社会阶段,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工业区() A、鞍山 B、曼彻斯特 C、阿伯丁D匹兹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靖边七中12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市场竞争力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降低运输成本 2.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环境问题可能是 A. 水土流失 B. 石漠化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土地荒漠化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 资金不足 C. 劳动力缺乏 D. 土地多盐碱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成为“国家森林转型”。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5.我国“国家森林转型”现象较明显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

6.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人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D.田纳西河的水质改善 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减轻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下图中右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左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10.经过调整,该县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保护农田作物 C.防止水土流失 D.综合利用资源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

人教版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一地理组9月1日-2日 学习目标: 1.掌握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过程。 3掌握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和结果。 4.了解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和难点: 1.依据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推论资源的开发条件。 2.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治理措施。 学习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点播法 学习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本40到47页 (1)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过程。 (3)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和结果。 (4)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二精析点拨: 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评价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限制条件 具体表现 煤炭外运 能力不足 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省 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水资源短缺 收入少: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 水较少 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8·天津七校第一次联考)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海陆位置D.洋流 解析: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红树林缺失。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解析: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带,不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C (2018·浙江绍兴4月)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3~4题。 3.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干燥度越小,湿地率越大,而湿地面积受湿地率和不同河段的流域面积的制约;故A不正确。湖泊湿地率对干燥度的影响较小;沼泽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河流湿地受地形的影响最明显。 答案:C 4.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解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整个黄河流域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小;所以下游流域和河道具有特殊性。上游来水减小,导致入海三角洲地区的淡水减少,海岸线后退,沼泽面积减小;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对黄河下游的水量影响微小,故河流湿地面积变化不大;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加上水资源紧张,种植水稻受自然条件所限;黄河下游湿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 答案:A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曾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人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变差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⑥ C.①②④D.②⑤⑥ 解析:红碱淖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水位的下降与水质变差无关,并且pH上升不能导

2018-2019-1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卷

第1页 共6页 ◎ 第2页 共6页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1学年度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上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高云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本题1分)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近似皮球的球体 B .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C .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题1分)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科学家是( ) A . 哥伦布 B . 魏格纳 C . 麦哲伦 D . 哥白尼 3.(本题1分)首次完成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是 ( ) A . 意大利人哥伦布 B .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C . 中国汉代使者张骞 D . 葡萄牙人麦哲伦 4.(本题1分)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 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5.(本题1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 A . 有无数条 B . 都是半圆 C . 长度相等 D . 指示南北方向 6.(本题1分)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纬线长度都相等 B .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 纬线形状是半圆 D .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7.(本题1分)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条纬线只形成半个圆 B .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C .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 . 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8.(本题1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 本初子午线 B . 回归线 C . 赤道 D . 极圈 9.(本题1分)9.(本题1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 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 . 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 . 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减小 D .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10.(本题1分)下列有关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B .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C .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D .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11.(本题1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A . 指示南北方向 B . 长短相等 C . 都是半圆 D . 有无数条 12.(本题1分)下列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 . 比列尺 B . 图例和注记 C . 方向 D . 图的大小 13.(本题1分)图幅相同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 . 世界地图 B . 中国地图 C . 亚洲地图 D . 北京市地图 14.(本题1分)图例“ ”表示的是( ) A . 铁路 B . 公路 C . 洲界 D . 山脉 15.(本题1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 . 一年 B . 1个月 C . 一周 D . 一天 16.(本题1分)下列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 昼夜更替 B . 四季变化 C . 太阳高度的变化 D . 五带的划分 17.(本题1分)广东的小明暑假到澳大利亚旅游,此时该国为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18.(本题1分)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大约是( ) A . 1∶1 B . 7∶3 C . 3∶7 D . 6∶4 19.(本题1分)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北冰洋 D . 印度洋 20.(本题1分)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 ( )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A. 搜索营救 B. 灾害预测 C. 环境评估 D. 城市规划 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 土壤更肥沃 B. 热量更丰富 C. 地形更平坦 D. 水源更充足 (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A. 年总蒸发量增加 B. 地下径流减少 C. 年降水量减少 D. 自然灾害增多 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2018-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教育文档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为例 基础巩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最早富起来的区域之一,其决定因素是() 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 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早。第2题,注意题干中“良好地理位置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条件之一。据此完成第3~4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C.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D.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4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开始转向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4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从而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据此完成第5~7题。 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6以下属于第一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1

高2014级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40x1.5分=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 交通方便 B 资源丰富 C 人才集中 D 资金充足 2、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 3、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 A 冶金工业 B 特色旅游业发达 C 国际贸易发达 D 高新技术产业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电子通信技术 5、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年代50年 代60年代70年 代 80年 代 90 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 年)1560 2100 246 00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8~9题。 8.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9.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10~12题。

人教版必修三前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地理必修三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东经°)位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

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月至2月月至9月月至5月月至12月 11.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 C.调蓄洪水 D.美化环境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属于天堂雨林(世界三大雨林区之一)的一部分,现正以每小时50个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数字地球”是 ( )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10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130°E 图2 班级: 座位号: 姓名: ……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