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

一、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疾病,常见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婴幼儿。所谓肠套叠,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其危险性在于如果套入压迫时间过久,肠的血液循环会受影响,发生肠坏死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威胁患儿的生命。

二、急性肠套叠的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5)遗传因素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6)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三、婴儿肠套叠的表现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以内者)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上以婴儿肠套叠多见。

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4)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5)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6)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儿童肠套叠咱不讲。

检查

1.腹部超声

为常用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

在空气灌肠前先作腹部正侧位全面透视检查,观察肠内充气及分布情况。注气后可见在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内突出,气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有时可见部分气体进入鞘部形成不同程度钳状阴影。诊断明确的同时也可加压进行复位治疗。

4诊断

当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触到腊肠样包块时,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有10%~15%病例,来院就诊时缺乏急性肠套叠的典型表现,或只有其中1~2个症状,此时应仔细检查腹部是否可触及包块,右下腹是否有空虚感,肛门指诊观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酱样黏液便,以便进一步确诊。必要时做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5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1.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2.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

(1)肠套叠经空气加压灌肠等非手术复位未成功者。

(2)发病超过24~48小时,临床疑有肠坏死者。

(3)复发性肠套叠,尤其发生于儿童者。

(4)成人肠套叠。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出现急性肠套叠症状后,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

1.健康婴幼儿突发间隙性哭吵,发作时面色苍白,呈异常痛苦状,拒绝吮奶。2.反复呕吐,吐出物初为奶水,以后可含绿色胆汁或带臭味的粪水。

3.常在发病4-6小时后,出现血性大便。典型的肠套叠粪便为果酱样稀便。4.若仔细检查,往往可在上腹部摸到香肠样块物,此即为发生肠套叠的肠段。

急性肠套叠虽然来势凶猛,但如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95%以上病儿可经空气灌肠复位法治愈。

小儿肠套叠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小儿肠套叠研究论文 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7月共诊治小儿肠套叠82例,其中69 例在门诊成功灌肠复位,有13例手术治疗。现将这些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2例中男42例,女40岁。3个月?1岁52例,1?2岁12例,2?3岁9例,3?5岁8例,7岁1例。年龄最小者为102天患儿,年龄最大者为7岁患儿。 1.2临床表现1. 2.1症状(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此症状在年龄较小患儿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呻吟、屈腿,其中有10例患儿就诊时表现为数神萎靡、嗜睡而无上述表现,而此类患儿多伴有严重的腹泻病史。(2)恶心、呕吐:82例皆出现恶心及/或呕吐症状,多在腹痛发作后出现,进食后呕吐症状多更明显。(3)血便:表现为红色果酱样便或血水样便,14例,占17%其中能自行排血便者9例,占11% 直肠指检带出血便者5例,占6%另外有22例在行大便常规检查后示红细胞++? ++++/HP。(4)其它表现如发热、脱水、精神不振可随伴发病的不同而可有可无。曾有文献报道少数肠套叠病例以嗜睡、惊厥为早期表现[1]。1.2.2体格检查查体可触及腹部肿物,多呈腊肠样,且光滑有弹性,部分患儿右下腹空虚感比较明显,且在触诊时伴有明显的屈腿样动作,但多因查体时患儿不合作而影响肿物触及率,同时亦因辅助检查的开展而对此项查体技能有所忽视。腹部压痛部位 多在右上腹和脐周为主,一般无反跳痛,肠鸣音表现为活跃、亢进,但少数病例肠鸣音无上述表现。1.3辅助检查1.3.1大便常规共检查

36例,红细胞++?++++/HP,少数白细胞+?++/HP。132 影像学检查有68例应用彩超检查即发现典型影像学改变,其余14例在腹部X 线透视检查下发现典型影像学改变。1.4临床诊断在行影像学检查前被临床诊断为(1)急性肠炎21例占25%(2)急性胃炎11例占13% (3)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13例占15%(4)肠套叠28例占34% (5)其他如呕吐原因、腹痛原因等共10例占12% 1.5治疗及转归本组72例全身情况好,腹胀不严重,无腹膜刺激征者,在腹部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整复。其中2例在压力达12kPa持续时间约10min不能复位而转行手术治疗。1例在压力达12kPa后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X线示腹腔积气,遂急症行手术治疗。其余10例均因套叠时间超过24h,血便明显而直接行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中有6 例行套叠肠管复位后肠系膜折叠,7例因已发生肠坏死而行回肠及回盲部切除。82例患儿均成功抢救。2讨论肠套叠是3个月?6岁期间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60%本病患儿的年龄在1岁以内,80%患儿的年龄在2岁以内,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约为4:1 :2]。典型症状为腹痛、呕吐、血便,查体可触及套叠肿块。本组临床观察男女发病比率接近于1 : 1,可能与样本数量少有关。另外,肠套叠因常继发于呼吸道或胃肠道疾病,部分患儿来诊时已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等中毒症状,而此类患儿可无腹痛、便血表现,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而延误非手术治疗时机。因此在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证实前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耐心细致地查体尤为重要,查体时尤其要注意腹部体 征如套叠肿块、腹部空虚感等。在便血患儿中,如镜检红细胞每高倍

肠套叠习题

小儿肠套叠试题 1、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____,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2、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好发于___以内的儿童。 3、急性肠套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____、回盲部解剖因 素、____、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遗传因素。 4、慢性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生原因常与___、___等有关。 5、小儿发生肠套叠的临床表现:____、___、___、_____、 6、肠套叠典型的大便颜色:_____。 7、_____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8、肠套叠一经诊断应立即治疗,首选______,如失败应立即手术治疗。 9、____为首选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 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___或___征,纵切面上,呈___征。 10、在非手术疗法中有____、____和_______疗法,其中___ _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11、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_____,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 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____。 12、目前,我院采用的是______疗法。 13、证明肠套叠完全复位,还需作如下观察: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 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14、空气灌肠复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是____,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 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 15、若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 ___和__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16、肠套叠的分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术前宣教 1.体位指导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有利于胃肠积液的引流。 2 饮食指导保守治疗者待梗阻缓解,开始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禁服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食。急性期及手术治疗者应禁食水,向患者强调禁食及胃肠减压的目的,并取得患者配合。 3 用药指导不能随意应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4 胃肠减压指导告知患者胃肠减压时一项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是用胃管吸出胃肠内的积气和积液,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指导患者胃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教会患者观察胃液的方法,如有血性液体吸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教会患者缓解留置胃管的不适,如有恶心、咽干、进行吞咽动作。 5 腹部按摩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并遵医嘱配合应针刺疗法,缓解疼痛。 6 呕吐观察与护理指导家属和患者注意观察呕吐先兆,如恶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备好盛器,呕吐时指导患者坐起或头转向一侧,以防引起窒息,呕吐后及时漱口,擦净面部,保持清洁。 7 口腔护理指导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漱口,必要时行口腔护理。因禁食后,口腔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 术后宣教 1.体位、活动指导全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后改为半卧位,使腹肌放松,改善呼吸,减轻腹胀,同时使腹腔内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便于局限和引流。同时鼓励患者床上多做主动运动或经常移动身体受压部位,嘱家属可适当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发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利于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告知患者术后常规应禁食,给于胃肠外营养,经治疗梗阻解除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正常后,拔除胃管,经口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为半流食及普食(2)告知患者及家属根据情况及合理补充营养,恢复经口饮食后应连。 2.饮食指导(1)告知患者术后常规应禁食,给于胃肠外营养,经治疗梗阻。 (2)告知患者及家属根据情况及时合理补充营养,恢复经口饮食后应循序渐进的原则 出院健康指导 1. 少食刺激性的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2. 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应少食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3.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进不洁的食物。 4. 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5. 保持心情愉悦,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6. 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7.遵医嘱定期复查,正确用药,观察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入院指导】 1.疾病简介肠梗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及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绞窄、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有无血液循环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病人以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停止排气为主要症状。 2.心理指导您应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我们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 3.饮食指导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待肠梗阻症状解除后(即腹痛缓解、腹胀消失、有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可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流质食物如米汁、面糊等,忌进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再到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豆腐脑、碎菜叶等,而后过渡到软质饮食如软面片、馒头等,最后到普通饮食,宜少量多餐,早期以少渣、温、软食物为主,不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辛辣食物。 4.留置胃管、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轻腹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管固定妥善,防脱出,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胃液的量和颜色的变化。胃管内注药前,先抽吸胃液,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药后夹管1~2h,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 5.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每日2次,呕吐病人每次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因禁食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等。 6.避免炎症扩散腹痛、腹胀时,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7.若您血压平稳,可取半卧位,有利于胃肠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一、介绍疾病知识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应及时治疗,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做手术,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宜做好下述知识宣教。 二、术前知识宣教 1.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需手术 治疗的病人更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手术效果等各方面解释,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忧 虑,及时接受手术。 2.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保守治疗者待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流质, 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质、普食。 3.病人血压平稳时,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流 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 4.胃肠减压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放置胃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肠内细菌数量和毒素吸收。 (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发生。 (3)胃管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完后需夹管1-2小时,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勿随意松动关闭开关。

5.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2次/日,呕吐病人每次吐后要用冷开水漱口。因禁食 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等。 6.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术后知识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宜少食多餐,因此时肠道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行肠切除 者,进食时间应在肛门排气1-2天后开始进食流质。 2.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 卧位。 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 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若术后3-4 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4.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 情平稳,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 5.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 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 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 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肠梗阻健康教育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一、介绍疾病知识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应及时治疗,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做手术,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宜做好下述知识宣教。 二、术前知识宣教 1.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需手术治疗的病人更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手术效果等各方面解释,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忧虑,及时接受手术。 2. 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保守治疗者待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流质,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质、普食。 3. 病人血压平稳时,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 4. 胃肠减压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放置胃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肠内细菌数量和毒素吸收。 (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

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发生。 (3)胃管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完后需夹管1-2小时,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勿随意松动关闭开关。 5. 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2次/日,呕吐病人每次吐后要用冷开水漱口。因禁食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等。 6. 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术后知识宣教 1. 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宜少食多餐,因此时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行肠切除者,进食时间应在肛门排气1-2天后开始进食流质。 2. 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3. 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解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是否有阵发性哭闹或腹痛、腹部包块及腹胀的情况、是否伴有呕吐及有无果酱样血便等。治疗的经过和对治疗的反应。 检查 1. 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检查腹部情况, 作肛门指诊。 2. 怀疑肠套叠必须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行腹部B 超检查。 3. 血常规检查及血电解质检查是必要的。 诊断 1. 凡具有典型的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等可作出诊断。 2. 凡临床症状不典型又怀疑为肠套叠,可以利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

3.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包括细菌性痢疾、蛔虫肠梗阻、腹型紫癜、直肠脱垂等。X线检查、B超检查及实验室常规化验检查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肠套叠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 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或钡剂灌肠等方法,这既是诊断过程又是治疗过程,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为发病时间不长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禁忌证为发病时间长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腹部异常膨胀,X线透视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并有多数张力性液平面者;肠套叠达到脾曲的远端者;试用空气灌肠时如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 3. 对空气灌肠复位的鉴定包括碳剂试验等方法。 4. 空气或钡剂灌肠如出现肠穿孔等情况,必须立即用粗针头行腹穿减压,并进行急诊手术。 5. 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纠正水盐失衡、胃

肠减压、给氧、退热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是有益的。 6. 处理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及裂开、感染性休克、肠坏死及穿孔、肠粘连等。 7. 病情复杂或处理困难者,需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 1. 治愈:经空气或钡剂灌肠或者经过手术治疗肠套叠整复,症状消失,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

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肠套叠的检查包括以下几种: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宫颈样肿块。 2.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肠套叠多无可靠征象,完全性梗阻时腹部平片可见部分肠管积气积液和持续扩张的小肠袢,并发肠坏死,腹膜炎者,有肠麻痹,腹腔积液征象,偶可在腹部平片见到肠套叠直接征象,如在右下或右腹部见到一段充气结肠内有腊肠样软组织肿块,肿块近侧结肠影缺如,有时肿块影四周有一薄层壳样气体包围。 (2)钡餐检查:用于诊断小肠套叠,成人慢性和空肠-胃吻合口套叠,以及少见的十二指肠套叠。 (3)空气灌肠检查:空气灌肠检查肠套叠,是随着水压灌注进行整复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空气灌肠是借透亮气体,把套入部衬托为密度高的软组织包块影,不仅能早期确诊,且有整复作用,因而具有双重临床意义,以空气灌肠器做结肠注气,压力为6~8kPa,在萤光透视下由肛门缓慢注入空气,开始时空气注入肠腔比较容易,到达套叠头部时突然停滞不前,由于套叠头部向充气结肠内突出,气柱前端形成明显之杯口状影,在无空气灌肠器时,亦可采用低压钡灌肠方法。 3.内镜检查: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套叠可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内镜可见充血水肿的小肠黏膜经吻合口向胃内突出,慢性小肠型套叠可采用纤维小肠镜来诊断,同时可取活检,有助于确定病理性质,累及结肠的套叠根据情况可选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 4.超声检查: 肠套叠声像主要为肠梗阻,套叠局部和肠壁缺血等特征表现。 (1)肠梗阻的表现:套叠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充满液性或半液性内容物。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诊断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 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 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 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 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的肠套叠患者60例,男66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d,最大6岁。发病 时间小于48小时的52人,42~72小时的5人,超过72小时的3人。全部均有阵发性腹痛(或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其中伴有血便或腹部包块者23人。 1.2 临床表现一段肠管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管内称为肠套叠。本病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诊,成人较少见。一般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远侧套入近侧者罕见。套叠处形成三层肠壁: 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与最内壁组成。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顶部。套 入的肠管常因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至坏死。腹痛、呕吐、血便、腹部 包块是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腹痛为突然发生,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常呕吐。发作数 小时内多数排果酱样粘液便。体检时腹部可扪到活动的包块。肠套叠发病一天后多数出现完 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2 影像诊断 2.1 X线表现 平片腹部立卧位平片示肠腔扩张,并见“阶梯”状液平等梗阻征象,也可无阳性表现。在腹部 平片上要鉴别肠套叠的各种类型是困难的,甚至仅能见到单纯性机械性低位小肠梗阻的征象。当小肠肠系膜同时跟随套入较多时,因为力的相互作用,右半结肠有时也会被此肠系膜向腹 中部方向牵拉,这不但对诊断有一定意义,还要注意此种情况血供比较容易受到影响。要是 梗阻不完全(或其他原因),结肠内有气体存在的话,腹部平片上这气体有时可将套叠部分的 轮廓衬托出来,犹如一个肿瘤形态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远端结肠有气体,而近端结肠气体阙如,对诊断有帮助。幼儿代偿功能差,晚期肠套叠时小儿常因脱水、失血、肠系膜静脉回流 受阻等原因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脏阴影也可小些。钡剂造影小肠稀钡造影示于套叠部肠腔 呈鸟嘴状狭窄,近端肠腔扩张,腔内可见类圆型充盈缺损,似有带蒂,腹茧症患者可见肠腔 活动度差,并见杯口状充盈缺损,小肠排空时间均延长。结肠双对比造影钡剂到达肠套叠头 部时受阻,钡柱前端呈凹入新月形或杯口状改变,加压后杯口可消失或加深呈钳状,少量钡 剂进入鞘部与套入部之间显示肠套叠特征性改变-“弹簧”征;另可见套叠部位肠黏膜混乱伴 有充盈缺损。 2.2 超声表现 超声是早期发现肠套叠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肠套叠部位显示边界清楚的包块。其横断面呈 大环套小环特征,即“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外圆呈均匀的低回声环带,中央套入部多层肠 壁造成多层界面的高回声区,两侧为只有一层肠壁构成较薄的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环,呈典 型的螺旋状分层结构。B超多轴面扫描较易显示套入部进入套鞘的舌状表现,也可以显示远 端呈低或不均质回声内的肿物。肠套叠的肠腔内含气量不多,不会引起气体折射所致的后方 暗区,套鞘为单层正常或略有水肿的肠壁,与肠道肠壁不规则增厚不同,因此,肠套叠的B 超表现与肠道肿瘤所形成的“假肾”征不难鉴别。套叠部的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有 时可能显示套叠的顶部和颈部,顶部呈指头状盲端。“肾征”通常在套叠时间较长,肠壁发生 严重水肿时出现,或是成人患者存在肠管肿瘤或息肉时出现。

小儿肠套叠家长要重视

小儿肠套叠家长要重视 一、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简而言之,就是一段肠管跑到邻近肠管里面去了。 二、发生肠套叠的原因? 肠套叠发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小儿有器质性病变者不足8%,无器质性病变的特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尚无统一学说,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 婴儿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月龄4~10个月是发病高峰,2岁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后发病极罕见。 2.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肠套叠中回盲型约占95%。婴儿盲肠相对宽,容易形成肠套叠。 3.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淋巴增生,肠壁限局性增厚,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形成肠套叠。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 5.遗传因素。 Tips: 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疾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 三、肠套叠的病理? 肠套叠发生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继续前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束紧不能自动退出。套入部发生循环障碍,组织充血水肿,分泌大量粘液,进入肠腔,与血液,粪便混合,呈果冻样排出。肠壁动脉受压,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坏死,穿孔,急性

腹膜炎等严重急腹症。 四、肠套叠的症状? 一句话概述:剧烈阵发性哭闹,呕吐,排果酱样大便,就要到医院就诊。 婴儿肠套叠起病急骤,多见健康婴儿突然出现哭闹不安。并且是阵发性的,有规律性的哭闹不安。一般安静5-1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又出现哭闹不安,持续10-20分钟,如此反复发作。哭闹时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宝妈们要牢记这些表现啊)这种阵发哭闹是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腹痛,当蠕动波过后,病儿即转为安静。其次,呕吐也是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 千万不要等到吐带臭味的肠内容物再就诊! 此外,便血也是肠套叠常见症状,一般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的可以在3-4小时出现。常见肛门排出稀薄粘液胶冻样果酱色血便,几小时后可重复排出几次。 五、肠套叠的诊断治疗? 早期就诊的肠套叠患儿,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 晚期可有脱水,离子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当病儿已经具备阵发性有规律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触及腊肠形肿块时,即可确定诊断。这种情况,医生会给宝宝做钡剂灌肠,空气灌肠或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等。这些检查方法也是非手术疗法,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套叠的部位就被打开了。但是,如果耽误时间太长了,就会出现腹胀,肠坏死,穿孔,就危险了,就需要手术治疗了。所以,大家要提高警惕,发现有肠套叠可能性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防止发生肠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六、如何预防肠套叠? 1. 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2.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册

一、疾病知识 1、病因:阑尾腔梗阻后并发感染。 2、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伴恶心、呕吐,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二、治疗方法 阑尾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术前指导 (1)术前须做腹平片和B超检查协助鉴别诊断。 (2)饮食:手术前须常规禁食、禁饮。 (3)术前用药指导:观察腹痛期间禁用镇静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指导 (1)饮食:术后第一天肛门有排气、肠鸣音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第2、3天进半流质饮食,第4、5天逐渐过渡到软食。 (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卧位。 (3)锻炼与休息:术后病人鼓励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三、出院指导 (1)饮食:宜规律、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饮食,忌辛辣、忌暴饮暴食。 (2)锻炼与休息:出院后全休一周,适当活动。

(1)注意饮食习惯,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2)遵医嘱坚持按时服用利胆药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舒畅。 (4)带T形管出院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定期复查。 (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6)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1.疾病简介腹外疝是指在腹壁的先天或后天性缺损处形成空隙,内脏器官由此向体表突出。腹外疝的发病原因与腹壁薄弱及腹腔内压力增高有关。按疝内容物的病理改变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闭性疝等3种。其中,腹股沟斜疝占腹外疝的85%,为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病人久站、咳嗽或用力时腹壁有块状物突出,平卧后能回纳,当肿块突出时感觉下腹坠胀或隐痛。嵌闭性疝腹股沟部有块状物突出不能回纳,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手术治疗是腹外疝常用的治疗方法。 2.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后的配合要求,讲述手术方式,并说明该手术比较简单,术后恢复快,但病人必须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才能保证顺利康复和防止复发,减轻焦虑心理,使病人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手术治疗。 3.饮食指导 (1)术前指导根据麻醉方式确定术前禁食时间。 (2)术后指导根据麻醉方式及病人情况给予饮食,一般术后6h即可进流质或软食,第2天可进普食。 4.作息指导 (1)术前指导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术后指导术后回病室不宜过早采用半卧位,以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修补部位的愈合。术后第2天可取半卧位,但膝下垫一软枕以松弛腹壁,减少张力。如做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 5.用药指导 (1)术前有慢性咳嗽或便秘的病人,按医嘱给予止咳药和轻泻药。 (2)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6.特殊指导 (1)术前病人有吸烟史者应劝其戒烟。 (2)术后可按医嘱要求将1磅重的小沙袋轻置于伤口上,以助止血。术后6~12h取去,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3)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使膀胱暂时性收缩功能丧失而引起尿潴留,可按医嘱肌肉注射胺甲酰胆碱0.25mg,以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或行导尿术排尿。 7.行为指导 (1)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 (2)咳嗽时嘱病人按压伤口,下肢屈曲。 (3)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应给通便药物。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首都儿科研究所马继东 一、概述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最多发生在1岁以,4~10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肥胖男婴更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本症,冬春季发病率最高。肠套叠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习惯改变、食物刺激、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病毒感染等,也有继发于回盲部游动、淋巴结肿大、肠道肿瘤或美克尔憩室等器质性病变者。此外,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肠套叠也并非少见。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数是近端肠管按肠蠕动方向套入远端肠管,称为为顺行套叠,偶见逆行套叠。根据肠管套入情况将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回盲型、回回结型(复套)、小肠型、结肠型和多发型,其中回结型和回盲型占75%以上。 二、肠套叠常见分型 (幻灯3)上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以回盲瓣及阑尾为套入点;下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回结型肠套叠,以回肠末端为套入点、复杂型,此图显示为复套以及多发型肠套叠。 三、临床表现 肠套叠通常有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4大临床表现。 (一)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套叠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婴幼儿不能自述,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哭闹。通常每10~20分钟发作一次,发作间歇期患儿安静,甚至可以入睡。也有些患儿不出现哭闹,而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面色苍白、辗转不安、躁动及不适表情。 (二)呕吐

在婴幼儿相当常见,早期呕吐为胃容物,为肠系膜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呕吐。随病情进展,可呕吐胆汁样物,晚期甚至吐出粪便样物,为完全性肠梗阻所致。 (三)血便 也比较多见,一般出现在发病数小时后。由于肠套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即相当于绞窄性肠梗阻,为血便发生的原因。大多为果酱样便,个别出血量大,可排出红色血便。偶有间断发作的肠套叠或套叠较为松弛,发病很长时间不出现血便。发病数小时,患儿尚未排便时,可通过肛门指诊尽早了解大便性状。 (四)腹部肿块 大多数患儿可触及由于肠套叠形成的“腊肠样”腹部肿块,根据套叠肠管长度肿块大小不一,可呈椭圆形或柱状,有一定韧性,多伴有压痛。肿块可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各个部位,但最多位于右上腹。由于肠管套叠移位,右下腹触诊可有“空虚感”。极少数特别严重的患儿,肠管可自肛门套叠脱出,需要与直肠脱垂鉴别。 发病初期,频繁呕吐可导致腹部肠管充气减少,并无腹胀表现,甚至出现腹部平坦或凹陷。随病程延长,出现肠管血运障碍、肠功能不良与机械性肠梗阻,逐渐出现腹胀。腹胀严重时可使横膈抬高,影响呼吸。如果腹胀明显伴有腹壁水肿、发红、腹部压痛、肌紧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可能发生了肠坏死。此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等征象,还可伴有脉搏细数、体温升高、甚至发生休克。 四、影像学检查 (一)放射科检查 包括腹立位或卧位X线平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腹立位X线平片:早期肠管充气减少,晚期呈肠梗阻征象。(幻灯8)左图为肠套叠早期腹立位X线平片,表现为腹不胀,腹部肠管充气较少,未明显扩肠管,与阶梯状叶平面。

肠梗阻健康教育

肠梗阻健康教育 一.定义: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二.临床表现 1.腹痛:单纯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剧烈性腹痛,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服持续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早期便发生呕吐且频繁,呕吐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等;低位肠梗阻呕吐较迟,呕吐物呈粪样。麻痹性肠梗阻呕吐物呈溢出性,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较轻,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袢性肠梗阻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均匀性全腹胀。 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多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多次少量排便、排气,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便。三.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卧床休息,血压平稳可采取半卧位。 2.积极预防感染,保持病房安静,床单元清洁。 3.术后待麻醉清醒后予半卧位,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特别是粘连性肠梗阻,术后第一天可协助坐起,床边活动,无不适后,逐渐下床

活动。 (二)饮食指导 1.急性期、术前和术后未通气者禁食水。 2.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食少量开水、流质,逐渐过渡为半流、普食。 3.食品要柔软易消化,忌食一些宜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甜食、山芋、豆制品等。 4.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用餐,忌暴饮暴食、辛辣刺激。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食品入口。

(三)情志调理 1.肠梗阻发病急,疼痛剧烈,患者一般存在紧张和焦虑,此时我们应该给予安慰解释,耐心做好心理疏导。 2.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缓解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 (四)出院指导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3.饭后尽量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4.注意饮食卫生,定期驱虫,预防肠道感染。 5.食物应切细、嚼烂,选择易消化、低脂、富含维生素食物。 6.出现腹痛、呕吐、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及时就诊。

肠梗阻健康宣教

肠梗阻健康宣教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需积极治疗,精心护理。 小肠的功能 小肠是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胰液胆汁及含多种酶的碱性肠液将食糜分 子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粘膜吸收,另外还吸收水、电介质、各种维生素及 大量泪化液进入血液循环。? 一、什么是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 二、引起的肠梗阻的原因。 1、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胆石、异物。 2、肠管受压: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肠套叠 3、肠壁病变: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炎症、肿瘤 4、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感染引起肠壁肌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去正 常蠕动,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5、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三、肠梗阻的迹象与征候。 1、腹痛 2、呕吐 3、腹胀 4、停止排便排气 四、肠梗阻之治疗。 1、矫正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矫正水、电介质、酸碱失衡。 2、解除梗阻、手术以恢复肠腔通畅为目的:如肠扭转复位术、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管切开取虫术等。 五、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一)术前 1、为会么要给我插胃管? 插胃管也就是医生所说的胃肠减压,一根软管子从鼻腔插到胃部,以尽早吸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注意点:①避免管子扭曲,保持有效的负压,使引流通畅; ②经常漱口,防止口腔炎,腮腺炎;⑨记录引流液量、色性质。 2、我可以吃食物吗?? 在急性发作期须禁食,症状缓解后可服少量开水或流质,不能吃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病情逐渐好转,及早恢复合适的饮食。 3、呕吐怎么办? 呕吐前常有恶心、呼吸紧迫、心跳加快等先兆症状,呕吐时您要坐起或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堵塞喉头窒息或吸入肺部引起肺炎。呕吐后要有温开水或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手术前腹痛剧烈能打止痛针吗? 不能应用杜冷丁、吗啡等强止痛剂,否则会无法了解肠管的局部症状是否加重。但可以使用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等解痉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而减轻疼痛。 (二)术后 1、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至肛门排气 2、活动:回到病房即可做四肢主动伸屈,六小时后协助翻身,术后第一天晨摇高床头45,可协助床上坐起微量活动,第二日可床边走动,逐渐恢复正常,早期活动能促进肠功能恢复,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一、介绍疾病知识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应及时治疗,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做手术,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宜做好下述知识宣教。 二、术前知识宣教 1.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 需手术治疗的病人更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手术效果等各方面解释,减少 病人不必要的忧虑,及时接受手术。 2.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保守治疗者待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 流质,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质、普 食。 3.病人血压平稳时,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 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 呼吸。 4.胃肠减压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放置胃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肠内细菌数量和毒素吸收。

(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 发生。 (3)胃管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完后需夹管1-2小时,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勿随意松动关 闭开关。 5.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2次/日,呕吐病人每次吐后要用冷开水漱 口。因禁食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 腮腺炎等。 6.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术后知识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宜少食多餐,因此 时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 物。如行肠切除者,进食时间应在肛门排气1-2天后开始进食流质。 2.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 给予半卧位。 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 粘连松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 复。若术后3-4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 肠。

肠梗阻健康教育完整版

肠梗阻健康教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一、介绍疾病知识 二、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应及时治疗,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做手术,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宜做好下述知识宣教。 三、术前知识宣教 四、 1.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 需手术治疗的病人更要给予心理安慰和手术效果等各方面解释,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忧虑,及时接受手术。 2.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保守治疗者待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 流质,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质、普食。 3.病人血压平稳时,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 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 4.胃肠减压注意事项: (1)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放置胃管,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减少肠内细菌数量和毒素吸收。 (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发生。 (3)胃管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完后需夹管1-2小时,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效,勿随意松动关闭开关。 5.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漱口2次/日,呕吐病人每次吐后要用冷开水漱口。因禁食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等。 6.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术后知识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宜少食多餐,因此 时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行肠切除者,进食时间应在肛门排气1-2天后开始进食流质。 2.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小儿肠套叠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小儿肠套叠研究论文 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7月共诊治小儿肠套叠82例,其中69例在门诊成功灌肠复位,有13例手术治疗。现将这些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2例中男42例,女40岁。3个月~1岁52例,1~2岁12例,2~3岁9例,3~5岁8例,7岁1例。年龄最小者为102天患儿,年龄最大者为7岁患儿。 1.2临床表现1. 2.1症状(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此症状在年龄较小患儿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呻吟、屈腿,其中有10例患儿就诊时表现为数神萎靡、嗜睡而无上述表现,而此类患儿多伴有严重的腹泻病史。(2)恶心、呕吐:82例皆出现恶心及/或呕吐症状,多在腹痛发作后出现,进食后呕吐症状多更明显。(3)血便:表现为红色果酱样便或血水样便,14例,占17%,其中能自行排血便者9例,占11%,直肠指检带出血便者5例,占6%,另外有22例在行大便常规检查后示红细胞++~++++/HP。(4)其它表现如发热、脱水、精神不振可随伴发病的不同而可有可无。曾有文献报道少数肠套叠病例以嗜睡、惊厥为早期表现[1]。1.2.2体格检查查体可触及腹部肿物,多呈腊肠样,且光滑有弹性,部分患儿右下腹空虚感比较明显,且在触诊时伴有明显的屈腿样动作,但多因查体时患儿不合作而影响肿物触及率,同时亦因辅助检查的开展而对此项查体技能有所忽视。腹部压痛部位多在右上腹和脐周为主,一般无反跳痛,肠鸣音表现为活跃、亢进,但少数病例肠鸣音无上述表现。1.3辅助检查1. 3.1大便常规共检查 1 / 3

肠梗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 护理评估 患者侯孝梅,女,42岁,因“下腹痛3天”入院。腹痛,腹胀,未排气、排便。查体: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压痛,未触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腹部CT检查示肠梗阻。 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无结核病史,肝炎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家族遗传史。 患者于2011-08-24在全麻下行“盆腔附件切除、阑尾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神志清楚,刀口敷料清洁干燥,胃肠减压,且引流通畅,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计划单 姓名:侯孝梅科别:普外病区:九床号:09139 住院号:0563468 日期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评价签名 2011-08-22 1.舒适的 改变:腹 胀、呕吐 与肠梗阻 有关。目标:病人腹胀、呕吐症状缓解。 措施:1.遵医嘱给予病人禁食,胃 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和性 质。 2.病人呕吐时,坐起或头偏 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清洁口 腔。 3.遵医嘱补液,密切观察腹 胀、呕吐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 知医生处理。 4.遵医嘱予天晴日安100ml 静滴。 08-23 病人腹胀、 呕吐的症状 有所缓解。 ** ** 2.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目标:病人自诉腹痛程度缓解。 措施:1.遵医嘱给予禁食,胃肠减 压。 2.腹部按摩:嘱病人适当顺 时针轻柔按摩腹部。 3.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08-24 病人自诉腹 痛未缓解。 ** 3.体温升高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目标:病人体温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措施:1.遵医嘱应用抗菌药。 2.遵医嘱给予阿沙吉尔0.5g 加入NS100ml静滴。 08-23 病人体温降 至正常。 ** 4.焦虑与恐惧与担心手术及疾病愈后有关。目标:病人焦虑与恐惧情绪缓解。 措施:1.护士与病人沟通,鼓励其 说出内心感受,消除其焦虑。 2.取得家人的理解与配合, 给以病人心理支持。 08-23 病人的焦虑 与恐惧情绪 有所缓解。 ** ** 08-24 5.潜在并 发症:出血目标:护士及时发现出血并通知医 生处理。 措施:1.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每半 小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 2.遵医嘱予禁食,胃肠减压。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 道脱落、受压、扭曲、堵塞等,每 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量、 色及性质。 4.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如敷料湿透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08-30 病人未出现 出血。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