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V2=n i/n2 同温同压下,M/M2=p i/ p 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x 105Pa 25C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 SO、已烷、辛烷、CHC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 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I2、2、Q、Hb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 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2-、SO2-、S2-、HCO、HSO、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sT、Mg+、Ag+等不能与SQ2-、CO2-等大量共存;Mg+、Fe2+、Ag+、

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Q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C0O PQ-、HPO-、H2PQ-、F-、CIO-、AIQ-、Si03-、CN、

C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HPO2-、HS、

HLPQ-、

HSO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IO2-、S2-、CO2-、GHO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IO2+AI

)3 J 等。

3++6H2O=4AI(OH

2. 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2-、I-和Fe3^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Cr2C7-、NO、CIO与S、HS、SO、HSO、丨、Fe等不能大量共存;SO和S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2-+6H h=3S^ +3H0反应不能共在。H+与QQ2-不能大量

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

例:AI 3+和HCO、CO2-、HS、S2-、AIO2-、CIO-等;Fe3+M CO2-、HCO、AIO2-、CI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 酸性溶液(H +

)、碱性溶液(0H )、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 的M

或OH=1X 1O -10

mol/L 的溶液等。

―― — 3+ 2+ 2+ 2 +

② 有色离子 MnO,Fe ,Fe ,Cu ,Fe (SCN )。 ③ Mn 0 ,NQ -

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 QQ 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 2Q 2-

+2H=S J +SQ f +H0

⑤ 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

(1 )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

Fe 与NO -

能共存,但在强酸

性条件下(即Fe 2+

、NO -、H +

相遇)不能共存;MnO 与Cl -

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S 2-

SO 2-

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

OH )、强酸(H +

)共存。

女口 HCO+OH=CO -

+H2O ( HCO 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H=CO f +HO 三、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

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 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 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 其还原性就越强。

(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 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则

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

4、 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 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 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炸电子suit

I 1

SUfl *駆朗採还肝物+

黠化严ft

I ____ I

觀电于被还原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 占燃

6、其他,例:2Cu + S===Cu 2S Cu + Cl 2=、==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 六、“10电子”、“ 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 (二)“ 18电子”的微

+2+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1、冋周期兀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Na>Mg>AI>Si>P>S>CI.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

3、 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4、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

小。 F --

如:F> Na +>M6+>AI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2+ 3+ Fe>Fe >Fe 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 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2) 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 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 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HF 、H 2O NH 等物质分子 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贝U 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

影响。

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 N O F 与H 之间(NH 、H 2Q )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 F — H ? ? ? F — H ?…F — H ? ? ?—代表氢键。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

Q 、H 2、CI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

Q 、P 4等

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 CQ 、CS 2 (直线型)、CH 、CCI 4 (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

合)的 〔举例[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 HCI 、NO CQ 等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 女口: NH (三角锥

型)、fO (折线型或 V 型)、H 2Q 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 H

单位:一般采用KJ ? mol -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岀或吸收的热量。

I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 H<0,用“-”表示;吸热反应厶H>0,用“ +”表示 '燃烧热:在

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 1moIH 2Q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H +(aq )+OH -(aq )=H 2O (|); △H =-57.3KJ ? mol -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 △ H|<57.3KJ ? mol -1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

总能量

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

298K , 1atm 可不注明;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书写方法丿③、△ H 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厶

H 对应,△ H 以KJ ? mol -1单位,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厶 H 的“ +”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厶H

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十一、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结果

分子间相互作用

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方程式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浓度/ v / 压强/ v / (气体)温度/ v / 催化剂v / (正催化剂)

其它(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溶剂等)十二、影响化学平衡的的条件:

(1)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注意:①对于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来说,增减压强平衡不移动;②若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增减压强平衡也不移动;③压强变化必须改变了浓度才有可能使平衡移动?

(3)温度:在其它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

度改变时,平衡一般都要移动)注意:催化剂同等倍数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的速率,故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十三、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十四、充入稀有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压下通稀有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相当于直接减压(也同于稀释对溶液中反应的影响);(2)恒容下通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注意:只要与平衡混合物的物质不反应的气体都可称” 稀有”气体

n、元素及其化合物

1、各种“水”汇集

(一)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0;双氧水H2O;水银Hg;水晶SiO2。

(二)混合物:氨水(分子:NH、HO NH?H20;离子:NH+、OH T、K)氯水(分子:CI2、H2O HCIO;离子:H+、Cl —、CQ—、OH T)苏打水(Na z CO的溶液)生理盐水(0.9%的NaCI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

水泥(2CaO - SiO2、3CaO- SQ2、3CaO- AI2Q)王水(由浓HNO和浓盐酸以1 : 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各种“气”汇集

(一)无机的:爆鸣气(出与Q);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z);碳酸气(CO2)

(二)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裂解气(以CH=CH为主)焦炉气(H z、CH等)电石气(CH三CH,常含有HzS、PH等)

3、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IO)和浓HNO及NstQ

4、能升华的物质

12、干冰(固态CO)、升华硫、红磷,萘。(蒽和苯甲酸作一般了解)。

5、F e3+的颜色变化

1向FeCb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2、F 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生成淡黄色沉淀;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N&S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

当加入的Na t S溶液过量时,又生成黑色沉淀;

5、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时,溶液变浅绿色;

6、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溶液变蓝绿色;

7、将FeCb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8、向FeCb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变紫色

6、“置换反应”有哪些?

1较活泼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间置换

女口:Zn+ Cu ==Zn + Cu Cu + 2Ag =2Ag

2、活泼非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非金属阴离子间置换

Cl 2+ 2Br —==2Cl — + B Q I 2+ S2-==2I 一 + S 2F 2+ 2HzO==4HF^ Q

3、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中H置换

2Al + 6H+==2Al3-+ 3H4 Zn + 2CHCOOH==Zh+ 2CH3CO— + H2T

4、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点燃点燃

2Mg + CO === 2MgOH C 2Mg + SO=== 2 MgO+ S

2Na + 2fO==2Na+ 2OH T + H4

2Na + 2GHOH(熔融)2C6H5ON C+ H f

2Na+ 2GF5OH^ 2GF5ON+ H f

咼温咼温

10Al + 3V a C5 === 5Al 2O + 6V 8Al + 3Fe3。=== 4 Al 2O + 9Fe

2FeBr 2 + 3CI 2==2FeCb+ 2B「2 2 Fel 2+ 3Br2==2FeBa+ 212

A 咼温

Mg + 2H>O===Mg(OH>+ Hd 3Fe + 4HO(气)===Fe3O+ 4 H?f 5、非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 + —十口点燃

H 2S+ X2==S J + 2H + 2X 2H 2S+ Q(不足)===2S+ 2H2O

CHCI + NaOH^C 2H5OC- CaCI

C

2

H5CI + NaOH 醇CH = CH f+ NaCI + H 2O

CuO + C 高温 Cu + COT CuO + H2=A

=Cu + H 2O SiO 2+ 2C 高温 Si + 2CO? 3CI 2+ 8NH==6NHCI + N 2 3C12+ 2NH==6HCI + N 2

7、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

点燃

十口

点燃

、口

2P + 3Cl 2===2PCl 3(CI 2不足);2P + 5CI 2===2 PCI 5(CI 2 充足)

2、

点燃 、口 点燃 十、口

2fS + 3Q===2fO + 2SO(O 2 充足);2fS + Q === 2fO + 2S(Q 不充足) 3、

4Na + Q 缓慢氧化2N@O 2Na + O 2点燃 N 迈

COM

4、Ca(0H )2+ CQ ==== CaCOj + H 2O ; Ca(0H )2+ 2CQ(过量)==Ca(HCO )2〈

5、2Cl 2+ 2 Ca(OH) 2==Ca(ClO) 2 + CaCb + 2H 2O

A

6CI 2+ 6 Ca(OH) 2===Ca(CIO 3)2+ 5CaCb + 6fO

点燃 、口 点燃 十、口

6、C + Q===CO (O 2充足);2 C + O 2 === 2CO (O 2不充足)

7、8HNQ 稀)+ 3Cu==2NOT + 2Cu(NO )2+ 4H 2O 4HNO 3(浓)+ Cu==2NOf + Cu(NO )2+ 2fO 10、 A ICI 3+ 3NaOH==AI(OH)4 + 3NaCI ;

AICI 3+ 4NaOH 过量)==NaAIO 2+ 2HzO

11、 NaAIQ + 4HCI(过量)==NaCI + 2HzO+ AICI 3 NaAIO 2 + HCI + HO==NaC - AI(OH) 3 J

12、 Fe - 6HNO 热、浓)==Fe(NO 3) 3+ 3NQ T+ 3HO Fe + HNQ 冷、浓)T (钝化)

Fe 不足

浓)==== Fe(NQ )3+ 3NQ T + 3HO

13、Fe + 6HNQ 热、

Fe + 4HNQ 热、

浓)F =过量 Fe(NO )2+ 2NO f + 2fO 14、Fe + 4HNQ 稀)

F

=不足 Fe(NO 3) 3+ NOf + 2HO

15、

工x Fe 过量

3Fe + 8HNQ 稀)==== 3Fe(NQ) 3+ 2NOT + 4HzO

GHOH ——浓CH ° 2=CH f+ HO

GH 5— O 出 HO- C 2H 5

浓 H 2SO 4

-C 2

H 5 — O- GH 5+

H 2O 140 C Cl + H 17、 16、

+ Cl 2F ?

Cl Cl

+ 3CI 2光 Cl

CI

(六氯环已烷)

18、6FeB 「2 + 3CI 2 (不足)==4FeBr s + 2FeCl s 2FeBr 2+ 3CI 2 (过量)==2Ba + 2FeCb 8、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 AgNO 与 NH ? H 2Q

AgNO 3向NH ?H 2O 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 ?H 2O 向AgNO 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 Ca (OH )2与fPQ (多元弱酸与强碱反应均有此情况

):

Ca (OH ) 2向HPQ 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H 3PO 向Ca (OH )2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3、 NaOH 与 AICI 3:

NaOH 向AICI 3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ICI 3向NaOH 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 HCI 与 NaAIQ :

HCI 向NaAIQ 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IO 2向HCI 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5、 NazCO 与盐酸:

Na 2CO 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aCO 中滴加一一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9、 常用反应

3+

-

-

AI + 4OH = AIO 2 +2H 2O

3AIO 2- + AI 3+

+ 6H 2O = 4 Al (OH) 3

2CO 2 + 2Na 2Q = 2Na 2CO + O 2 △ m = 56g 2H 2O + 2Na 2C 2 = 4NaOH + O 2

△ m = 4g

AIO 2-

+ CO 2 + 2H 2O = AI (OH) 3 J + HCQ -

2NaCI + MnO 2 + 3H 2SQ 4NaHSO 4 + MnSO 4 + CI 10、 特殊反应

2F 2 + 2H 2O = 4HF + O 2

Si +2NaOH + H 2O = Na 2SQ 3 + 2H 2? 2AI + 2NaOH + 2H 2O = 2NaAIO 2 + 3H 2?

H O

A

A J (白)+ ?(无色)

(A : CaC 、AI 2&、MgN b )

“ HO A MOJ

(A : AI 、(NH 4)2CO 、NHHCQ NaHCO NaHS (NH 4) 2S 、NHHS 氨基酸)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 Ha 、Q 、

固体单质: N 2、Cl 2、( F 2)

S 、Na Mg AI 、Fe 、Cu

液体单质: B 「2

A

(A :氯化物)

中学化学常见化合物: NaCI 、NaOH Na^CO 、NaHCO FeCh 、FeCb 、HSO 、

2

? + 2H 2O

(A : NaHCO (NH 4)2CO 、NHHCQ NaCI (aq))

O 2

O 2

(A : S 、H 2S 、N 2、Na 醇)

NaOH 「

(A :铵盐、AI 、Si 、CHCOON )

HCI、CaCO、SQ、HO NO NO、HNO

川、有机化学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 CH GH和

2. CH:烯烃和环烷烃

3. CHQ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 GH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

乙醛(C2H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GfQ)

1醇——醚

C

nfn+2

O

2、 醛一酮一环氧烷(环醚) C nfn O

3、 羧酸一酯一羟基醛 C

nfnQ

4、 氨基酸一硝基烷

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 Fe 作催化剂;

② 浓硝酸:50?60 C 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 浓硫酸:70?80 C 水浴;

3. 卤代烃水解:NaOH 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

5.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乙醇与浓硫酸在 140 C 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1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2.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缩合聚合(简称缩聚):单体之间通过脱去小分子(如 H 2O 等)生成高分子的反应。例如: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 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 .所有的醛(R — CHO ;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 U (OH )2反应的一一除以上物质外, 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 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2. 3. 4. 5. 6. 烯烃的加成:卤素、 炔烃的加成:卤素、 二烯烃的加成:卤

H 2、卤化氢、水 H 2、卤化氢、水 H 2、卤化氢、水 H 、C1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苯乙烯的加成:H 、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

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 H 2、HCN 等

酮类物质的加成:

油酸、油酸盐、

能与氢气加成的: H2

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

成。 0、C=G C= C C=O

、C=C

(—C 一 O —和 C — OH 中的C=O 双键不发生加成)

OH - 能与NaOH 反应的:一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

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COOH

1 .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

酸、

油酸盐、油酸某酯、油

等)

3 .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 .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 . 含醛基的化合物

6 .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 -2价硫(H2S及硫化物);

2 . + 4价硫(SO、HSO及亚硫酸盐);

3 .

+ 2价铁:

6FeSO + 3Br2= 2Fe2(SQ)3+

2FeBr

6FeCI 2 + 3Br 2= 4FeCl3+ 2FeBr 3>变色2FeI 2+ 3Br2= 2FeBr3+ 212

丿

4 .

“、HO

Zn、Mg等单质女口Mg+ 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 - 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6. NaOH等强碱:B" + 2OH T==Br_ + BrO_ + H2O

7. Ns t CO等盐:Br2+ HO==HB片HBrO 2HBr + Na2CO==2NaBr+ CO f+ HO

HBrO+ Ns t CO==NaBrO+ NaHCO

8. AgNO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P> 1):卤代烃(CCI4、氯仿、溴苯等)、CS2;

下层变无色的(p< 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

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

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酚类

6.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

等);

7. 煤产品(煤焦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 2价硫的化合物(HS、氢硫酸、硫化物);

4. + 4价硫的化合物(SO、HSO及亚硫酸盐);

5 .双氧水(H2Q,其中氧为一1价)

※注:苯的同系物被KMnO( H+)溶液氧化的规律:侧

CO。链上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其他碳原子

则被氧化成

倘若侧链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则不能被氧化。

2?由于空气中 H 2O 的作用:浓H 2SQ 、P 2Q 、硅胶、CaCb 、碱石灰等干燥剂、浓 HPQ 、无水 硫酸铜、CaC 、面碱、NaOH 固体、生石灰;

3?由于空气中 Q 的氧化作用:钠、钾、白磷和红磷、

NO 天然橡胶、苯酚、一2价硫(氢

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 4价硫(SQ 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 )2。

4?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 AgNO 、浓HN@ HQ 、液溴、浓氨水、浓 HCI 、Cu(OH )2。 化学实验设计思维模型: 实验中水的妙用

一、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 白磷、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 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 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 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 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 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比 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 挥发。 二、

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纤维素的水解需用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

(50 — 60C )、乙酸乙

酯的水解(70?80C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 C )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 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三、 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

中学阶段有02, N:, H 2, C 2H4, C 2H2,

CH , NO 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四、

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

NO 气体中的NQ 杂质。

五、 物质鉴别剂: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 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 六、 查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V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

.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

M=22.4 p 。

如:

CHCH 3

KMnO 4 (H +)

COOH

W 、化学实验:

不宜长期暴露空气中的物质 1由于空气中CO 的作用:生石灰、

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

C(CH S )3 C(CH 3)3

NaOH Ca(OH )2溶液、Ba(OH )2溶液、NaAIQ 溶液、水玻

N Q O NazC 2; COOH

KMnO 4( H +)

3 ?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T Db D —

4 .由气态方程求式量:

M=nRT

PV

5 ?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③混合: ma 1 %+na 2%=(m+m 2)a ④稀释: ma 1%=na 2%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m 舌

①S = - 100%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

口剂

② S= —( a%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100 a

③ 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

,碱算0H

I. pH= — lg[H +

]

+ 14

n . K W =[H ][OH -]=10 -

(25C 下)

物质的总质量

(克

M A a % M B b %

6 .原子量 ①原子的原子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12

C 原子的质量

1 12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③元素原子量:A A 1a 1% A 2a 2%

A 、A 表示同位素原子量,a 1% 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④元素近似原子量: A

A 1a 1 % A 2a 2 %

A 、A 2表示同位素原子量,

②对气体使用体积时注意条件(温度及压

强) (二)溶液计算

基本公式及关系: (1 )物质的量浓度: ①。

②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 a 1% 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否则气体体积无意义

CiV 1=CV 2。 n( mol

)

m(g) M (g/mjl) V(L)

③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 CV 1 C 2V 2

V 1 V 2

④质量分数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

?1000

C= ----

a% M —

(2)溶质的质量分数。

匹 100% 2质 100%

m

m

质 m 剂

①a%

S

②a%而飞

100% (饱和溶液,

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考试注意:

1.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2. 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 ),摩尔质量(g/mol ),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

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 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 的溶液(3)水电离- -14

出的[OH-]=10 -14mol/L 的溶液等

4. 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 H>0"、”△ 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

写电子式时"[ ]"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5. 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

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

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

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

c、酸遇

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 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 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 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 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 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变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 氧化→产物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 守恒关系式求解。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 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 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配平 强弱比氧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 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