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硝基苯酚钠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对硝基苯酚钠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对硝基苯酚钠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硝基苯酚钠;4-硝基酚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p-nitro phenol sodium salt; sodium 4-nitrop henoxide

分子式:NaClO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类别:第6类有毒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人体有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剌激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名称:对硝基苯酚钠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对硝基苯酚钠≥60% 824-78-2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再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清洗冲,经稀有释后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小心扫起,避免扬尘,装入备用袋中。泄漏物收集在收集器内,回收或无害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理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戴全封闭式防护眼镜,穿防相应的工作服,戴橡皮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强氧化剂、酸类、接触。倒空的容器中可能残留有害物。防止受热、脱水、干燥,严禁敲击。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专人保管。防止阳光曝晒。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不能与粮食、食物、种子、饲料、各种日用品混装、混运。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未制订标准工

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全封闭式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进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橙黄色或淡黄色结晶。

闪点(℃):90 熔点(℃):>300 沸点(℃):

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燃烧热(kj/mol):

溶解性: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测定及吸收水份,并用酸碱指标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酸类、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空气、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

LC50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急性毒性:无资料。

急性中毒:无资料。

慢性中毒:无资料。

刺激性: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致畸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713

UN编号:

包装标志:有毒。

包装类别:Ⅲ

包装方法:塑料纺织袋.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时防止摩擦和撞击。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实行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其划为第6类有毒品。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件:无

保护胶MSDS

000000044159/版本 1.1 批准日期: 15.08.2011 打印日期: 21.11.2011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KODAK 850S 保护胶 产品代码: 1031889 企业名称: 柯达(无锡)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路18号,邮编:214028 化学信息应急电话: 86-592-6802988 别名: 无。 产品用途: 版冲洗化学品, 只用于工业用途。 GHS-分类 危害级别 危害分类 暴露途径(靶器官)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3 -- 皮肤敏化作用 类别1 -- 对生殖有毒性 类别1B -- GHS-标记

含有: 硼酸 (10043-35-3) 磷酸 (7664-38-2) 异噻唑啉衍生物 (不适用) 符号: 信号词: 危险 危害性陈述: 造成轻微皮肤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预防措施陈述: 预防 戴防护手套。 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 避免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污染了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措施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如果在皮肤上: 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处理 依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范弃置内容物/容器。 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化学文摘编号(CAS No.)) 0.1 - < 1 硼酸 (10043-35-3) 0.1 - < 1 磷酸 (7664-38-2) 0.1 - < 1 邻苯基苯酚钠 (132-27-4) 0.0015 - < 0.3 异噻唑啉衍生物 (不适用) 吸入: 如出现症状,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如果有症状,给予医药护理。 眼睛: 物质接触眼睛必须立即用水冲洗。对戴有接触式眼镜的人,如果不困难的话,取掉镜片。如果有症状,给予医药护理。 皮肤: 如果在皮肤上: 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衣服须经洗涤后方可重新使用。

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普钠 化学品俗名:亚硝基铁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oprusside;sodium nitroprussi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其二水化合物为鲜红色透明晶体。 pH: 熔点(℃): 相对密度(水=1):1.72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 分子量: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主要用途:用作化学试剂,供测定酮、醛、碱金属硫化物、锌、二氧化硫等,也用于色 谱分析。可适用于高血压危重患者,并可在各种外科手术麻醉时,用其产生 控制性低血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得患者亦有一定的疗效。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溴素安全技术说明书

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溴 化学品英文名称:Bromi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用途:石油工业中,溴用于制造燃烧防爆剂及完井液;农业上,是制造高效农药、粮库灭虫灭鼠的熏蒸剂及农田杀虫剂的原料;医药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溴化钾、溴化钠、溴化铵、氯霉素、奈普生及TMP等药物;溴素是制造某些染料的重要原料;在塑料工业及建材工业中,是生产阻燃剂的重要原料;国防、军工及消防工业中,溴是制造高效低毒灭火剂的原料;同时溴也是制造感光器材的主要材料。 产品限制用途:禁止用于食品加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

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对大多数金属及有机组织有腐蚀性,遇氢、甲烷、硫磺、锑、砷、磷、钠、钾及其他金属粉末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症。眼睛接触造成眼睛烧伤,引起化学性结膜炎和角膜损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的永久性损害,可能造成消化道穿孔,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便血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金属腐蚀物,类别1;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兔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对水环境的危害(慢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对氯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氯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对氯酚;4-羟基氯苯;4-氯-1-羟基苯;对氯苯酚;对羟基氯苯 化学品英文名:p-chloropheno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对氯酚106-48-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头痛和恶心。 给动物本品后几分钟后即出现不安、呼吸加速,并迅速发展为无力、震颤、阵挛性抽搐、气急、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盐酸

产品名称:盐酸 第2部分 危险性概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 SDS 编号:2019 版本:1.1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盐酸 化学品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 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 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害。 GHS 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至呼吸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 ——食入:漱口,不要催吐。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污染的衣服须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 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禁止排入环境。。 ?安全储存: ----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 ――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执行。

碘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碘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碘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iod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518 CAS No.:7681-55-2 分子式:NaIO3 分子量:197.9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碘酸钠 7681-5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睛、上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能与铝、砷、铜、碳、金属硫化物、有机物、磷、硒、硫剧烈反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碘化氢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砂土。在火场中与可燃物混合会爆炸,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复硝酚钠使用技术手册(完全版)

复硝酚钠是一种集营养、调节、预防为一体的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的整个生命期均可使用。 作为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复硝酚钠在与作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在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效果均比较明显。 关于复硝酚钠

化学成份及理化性质 ①5-硝基愈创木酚钠:外观为无味的桔红色片状晶体,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②邻硝基苯酚钠:外观为红色针状晶体,具有特殊的芳香烃气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③对硝基苯酚钠:外观为无味的黄色晶体,无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以上物质常规条件下贮存稳定,按一定比例(1:2:3)配制后,形成外观为红、黄混合结晶体的复硝酚钠。 主要剂型:0.7%、0.9%、1.4%、1.8%、2%水剂;0.9%可湿性粉剂。

功能特点 安全性:复硝酚钠及其制剂被国际粮农组织(FAO)指定为绿色食品工程推荐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谱性:复硝酚钠能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以及畜牧业、渔业等。 低成本:复硝酚钠具有用量少、成本低、效果显著、效益明显的特点。 增效性:在肥料、农药、除草剂中加入少许复硝酚钠,不仅能提高肥效、药效、除草效果,而且能解除拮抗作用,对农作物安全系数高。 复硝酚钠的强大作用 解除多元肥料间的拮抗 一般来说,给植物施用多种有机、无机肥料会产生拮抗作用,这种拮抗作用不利于植物对肥料的吸收,造成营养的浪费。

而若将多元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使用,则可解除肥料间的拮抗作用,使多元肥料被植物同化吸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提高植株需肥欲 复硝酚钠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植物主动吸肥吸水活力,主要表现为:①提高根部活力,增加根部对多元营养元素的吸收;②增强ATP酶的活性,产生大量ATP能量子,供给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可吸收能量;③增加原生质膜的透性,提升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转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碳化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碳化钙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SDS编号: 版本:1.1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化钙 化学品英文名:Calcium carb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炔焊接等。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咼。对环境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接触水释放可自发燃着的易燃气体。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和可能发生爆燃,应避免与水接触。 ――在惰性气体中操作,防潮。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 ――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 n。如有不适感,就医。 ――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 n。如有不适感,就医。 ――如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如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火灾时,使用干燥石墨粉或其它干粉灭火。 ?安全储存: ――在干燥处和密闭的容器中储存。 ?废弃处置: ――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物理和化学危险: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健康危害: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皮肤灼伤表现为创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 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腐蚀金属。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金属腐蚀物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20 紧急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6 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腐蚀金属。 健康危害: 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

溴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

SAFETY DATA SHEETS According to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 Sixth revised edition 1.Identification 1.1GHS Product identifier Product name sodium bromide 1.2Other means of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umber- Other names Sodiumbomide 1.3Recommended use of the chemical and restrictions on use Identified uses For industry use only. Uses advised against no data available 1.4Supplier's details Company Address Telephone Fax 1.5Emergency phone number Emergency phone number Service hours Monday to Friday, 9am-5pm (Standard time zone: UTC/GMT hours). 2.1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 Not classified. 2.2GHS label elements, includ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Pictogram(s)No symbol. Signal word No signal word. Hazard statement(s)none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苯酚108-95-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

对硝基苯酚钠

对硝基苯酚钠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硝基苯酚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p-nitrophenol sodium salt 中文名称2:4-硝基酚钠 英文名称2:sodium 4-nitrophen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2189CAS No.: 824-78-2 分子式: C 6H 4NO 3·Na 分子量:161.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人体有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硝基苯酚钠 824-78-2

剧毒品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

义乌市剧毒品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劳动防护用品应由从业人员自行购买。(错) 2、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 3、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 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可以适当收取保管费用。(错) 5、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对) 6、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销售危险化学品。(对) 7、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内湖、内河进行剧毒化学品的运输。(错) 8、有毒化学品致死量越大,其毒性越大。(错) 9、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的技术说明书可替代使用。(错) 1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泄漏应急处理内容包括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对) 11、遇酸碱能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要严禁与酸碱接触。(对) 12、灭火用的泡沫是一种体积细小、表面补液体围成的气泡群,主要用于扑救固体、易燃液体火灾。(错) 13、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少量的防潮剂硬脂酸镁及滑石粉等组成。(对) 14、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卧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错) 15、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错) 16、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对) 17、触电事故按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分,可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触电事故。(错) 18、防爆电气选型应根据运行安全、维修便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选定。(对) 19、带电灭火不可使用普通直流水枪和泡沫灭火器,以防扑救人员触电。(对) 20、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时,应该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对) 21、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对) 2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电流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错) 23、电击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错) 24、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物品,可用小型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运输。(错)

苯酚MSDS

苯酚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苯酚;石炭酸 化学品英文名:phenol;carbolic acid 分子式:C6H6O相对分子质量:94.12 供应商名称: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南通市青年东路81号南通大饭店财富中心大厦11楼1104-1105室 联系电话:05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苯酚108-9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报道。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即用浸过30~50%酒精的棉花反复擦拭创面至无酚味为止(注意不能将患部浸泡于酒精溶液中),再继用4%~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创面2~4h。也可用浸过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和变性酒精混合液(2:1)的棉花擦拭创面,然后用水彻底清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口服活性炭,导泻。就医。不能使用石蜡油或酒精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

氯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 书 MSDS)

氯化钠

第一部分 成分 /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化 学品分子式: NaCl 分子量: 58.44 第二部分 有害物成分 氯化钠 含量 1 0 0 % CAS 号 7647-14- 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 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 几乎不燃。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 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 食大量入: 10 分 钟。 如感不适,就 医。 消防措施 几乎不燃。 第五部分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 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注 意事项: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 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 /吸收措施: 采用安全的方法将 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 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根据化学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 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 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 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 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 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 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 熔点 沸点 :1461 (1013 hPa) 密度: 2.17 g/cm3(20 °C) 燃点 爆炸限度: 下限:无资料 热分解: > 500 °C 溶解性:水 358 g/l (20 °C) 乙醇 0.51 g/l (25 ° C)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碱性金属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oral, rat): 300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10000 mg/kg. 其他资料: 吸入后:无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后:轻微刺激 眼接触后:轻微刺激物料 食入大量后:反胃,呕吐 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产生危害。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效应:鱼毒性: P.promelas LC50: 7650 mg/l /96 h; L.macrochirus LC50: 9675 mg/l /96 h ( 在硬水中 ) 水蚤毒性:水蚤 magna EC50: 1000 mg/l /48 h. 其他生态数据: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 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 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 处置 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 他们会 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 包装: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 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 如果没有特别规定, 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 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 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 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号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 规定。 pH 值: 4.5-7.0 (100 g/l H2O , 20 °C) :801 休积密度: ~ 1140 kg/m3 :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上限:无资料

溴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溴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brom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bromic acid sodium salt 技术说明书编码:603 CAS号:7789-38-0 分子式:NaBrO3 分子量:150.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粉尘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铵盐、金属粉末、可燃物、有机物或其它易氧化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或受热易引起燃烧或爆炸。与硫酸接触容易发生爆炸。能与铝、砷、铜、碳、金属硫化物、有机物、磷、硒、硫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溴化氢、氧化钠。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4-氨基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对氨基苯酚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 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对氨基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4-aminophenol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染料、药物及塑料固化剂等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有害。吸入有害。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 2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 H302 吞咽有害 H332 吸入有害 H341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 P330 漱口。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吸入有害。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脱离接触。如呼吸困难,给吸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晴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给服活性炭悬液。就医如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吸氧,静脉缓慢注射1%亚甲蓝5~10ml

新版次氯酸钠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企业名称:xxxxxxxxxxx 地址:xxxxxx 邮编:xxxxx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传真号码:xxx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x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xxxxx--1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作消毒剂,纸浆漂白剂等,医药工业中用于制氯胺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严重眼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对水环境危害类别急性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 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 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 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 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 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 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还原剂、酸类混储。 废弃处置:若可能回收使用。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滤出固体,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018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 食入: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轻轻地清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被污染的衣服须经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如眼镜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如感觉不适,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