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举例(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举例(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举例(含解答)

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举例

待定系数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一个含有待定系数的恒等式,然后利用恒等式的性质列出几个方程,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而求出各待定系数的值,或从方程组中消去这些待定系数,找出原来那些已知系数间存在的关系.现就用该法解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一、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

运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往往是把多项式先设为含有待定系数的因式的积,再根据恒等的意义,运用比较系数法,求出待定系数,从而得出答案.

例1.若χ+3是多项式χ2+m χ-15的一个因式,求m 的值,并将χ2+m χ-15分解因式.

解:设χ2+m χ-15=(χ+3)(χ+n).

∵ χ2+m χ-15

=(χ+3)(χ+n)

=χ2+n χ+3χ+3n

=χ2+(n+3)χ+3n ,

∴3153m n n =+??-=? 解之得25

m n =-??=-?

∴ χ2+m χ-15= χ2-2χ-15=(χ+3)(χ-5).

二、用待定系数法解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

对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课本上给出了运算的一般方法———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除了用一般方法求解外,还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先看下面例子: 将9

62-x 化为部分分式. 解:因为χ2-9=(χ+3)(χ-3),

故设

962-x =3+x A +3

-x B . ∵3+x A +3-x B =)

3)(3()3()3(-+++-x x x B x A =)

3)(3()33()(-++-++x x B A x B A , ∴

962-x =)3)(3()33()(-++-++x x B A x B A . 比较两边分子对应项的系数,得

0336A B A B +=??-+=? 解之得11

A B =-??=? ∴9

62-x =-31+X +31-X . 下面请看正式例子:

例2.计算

962-m +m

-31. 解:由上例知:9

62-m =-31+m +31-m , ∴原式=-31+m +31-m -31-m =-3

1+m . 例3.计算:2312++-x x x -262--x x -4102--x x . 解:设2312++-x x x =1+x A +2+x B =)

2)(1()2()(+++++x x B A x B A . ∴121A B A B +=??

+=-? 解之得23A B =-??=? ∴2

312++-x x x =-12+x +23+x . 同理:262--x x =22-x -1

2+x ,

4102--x x =23+x -2

2-x . ∴原式=-12+x +23+x -22-x +12+x -23+x +22-x =0.

三、用待定系数法解分式方程

某些分式方程,除了可用常规方法求解外,也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4.解方程:162-x +x

-13=1. 解:设162-x =1+x A +1-x B =)

1)(1()()(-++-++x x B A x B A ∴06A B A B +=??-+=? 解之得33A B =-??=?

∴原方程可化为: -

13+x +13-x -1

3-x =1, 从而得 -13+x =1. 去分母,得 -3=χ+1. 解之得 χ=-4.

经检验,χ=-4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为χ=-4.

[评注]:若用常规方法求解,去分母后,得到的是一个关于χ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有可能使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从而产生增根.而采用待定系数法,能够避免产生增根.

四、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在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时,应根据题意,讲究技巧,合理假设,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

例5.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3),且经过点(-1,-5),求它的解析式.

解: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3),

故设它的解析式为y=a(χ-1)2+3.

∵抛物线y=a(χ-1)2+3过点(-1,-5),

∴-5=a(-1-1)2+3.

解之得a=-2.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χ-1)2+3或y=-2χ2+4χ+1.

[评注]:此题若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 χ2+b χ+c ,则得到的方程组是 2

1

24345b a ac b a

a b c ?-=??-?=??-+=-???

求解这个方程组,运算量大,并且极易出错,而采用上述解法,则较为简便.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课程(完美版)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 、|a|、 a (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回顾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m 处,商场在学校西200m 处,医院在学校东500m 处.若将马路近似地看作一条直线,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 .(1)在数轴上表示出四家公共场所的位置;(2)列式计算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 解:(1)如图所示: (2)300-(-200)=500(m );或|-200-300 |=500(m ); 或 300+|200|=500(m ). 答:青少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是 500m 。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卷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卷 一、填空(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把多项式x2y—xy 遵y分解因式所得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不等边三角形各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小于13,那么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 个. 3?函数y=^3 + 2x—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关于未知数x的一元二次方程(m - 1)x2+ x + m2+ 2m-3 = 0有一个根为0,则m的 ________ 5.条件P:x=1或x=2,条件q:x -1 = J x-1中,P是q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的一个) 6.两个等圆相交于A、B两点,过B作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C、D .那么△ ACD —定是 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要求以边或角的分类作答) 7?—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它的内切圆的半径是r,则内切圆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 8?不等边三角形ABC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也为整数,那么它的长度最大可 能是______________ ? 二、(本题满分12分) 9.如图,已知点A在O O上,点B在O O夕卜,求作一个圆,使它经过点B,并且与O O相切于点A. (要求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O ?A 三、(本题满分12分) 10?一次选拔考试的及格率为25%,及格者的平均分数比规定的及格分数多15分,不及格者的平均分数比规定的及格分数少25分,又知全体考生的平均分数是60分,求这次考试规定的及格分数是多少? 四、(本题满分13分) 11.有30根水泥电线杆,要运往1000米远的地方开始安装,在1000米处放一根,以后每50米放一根,一辆汽车每次只能运3根,如果用一辆汽车完成这项任务,这辆汽车的行程共有多少千米? 五、(本题满分13分) 12 .正实数a、b满足a b=b a,且a v 1,求证:a=b. 六、(本题满分14分)

历年各地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上)

1. 2002年秋季广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试题及解答 2. 常州市武进区初中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3. 2003年广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试题 4. 2005年武进区初中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卷 一、填空(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函数1 12-+-=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圆锥的母线长为5cm ,高为3 cm,在它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 角是 度. 3.已知3=xy ,那么y x y x y x +的值是 . 4.△ABC 中,D 、E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 E//BC ,BE 与C D相交 于点O ,在这个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对.

5.不等式x x 4115≥+的正整数解的共有 个. 6.函数13++=x x y 的图象在 象限. 7.在△ABC 中,A B=10,AC =5,D是BC 上的一点,且BD :DC =2:3,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 8.关于自变量x 的函数c bx ax y ++=2是偶函数的条件是 . 9.若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x p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 10.A B、AC 为⊙O相等的两弦,弦AD 交BC 于E,若A C=12,AE =8, 则A D= . 二、(本题满分12分) 11.如图,已知点A 和点B ,求作一个圆⊙O , 和一个三角形BCD ,使⊙O经过点A ,且使所作的 图形是对称轴与直线AB 相交的轴对称图形.(要求 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三、(本题满分12分) 12.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 ,最低一级宽110c m,中间还有10级,各级 的宽成等差数列,计算与最低一级最接近的一级的宽. 四、(本题满分13分) 13.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A(0,2)的距离减去它到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五、(本通满分13分) 14.池塘中竖着一块碑,在高于水面1米的地方观测,测得碑顶的仰角为 ?20,测得碑顶在水中倒影的俯角为?30(研究问题时可把碑顶及其在水中的 倒影所在的直线与水平线垂直),求水面到碑顶的高度(精确到0.01米,747.270tan ≈?). 六、(本题满分14分). 15.若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022=-+q px x (p 、q 是实数)没有实数根, ..A B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1)230mx m x m --+-=. ⑴求证: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213(1)21=--+-y mx m x m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222=-y x ,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2y y ≥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50)-,,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32y y y ≥≥,均成立,求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方程转函数的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考查方式。由于并未说明该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需要讨论M=0和M ≠0两种情况,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去判断。第二问的第一小问考关于Y 轴对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项系数为0,然后求得解析式。第二问加入了一个一次函数,证明因变量的大小关系,直接相减即可。事实上这个一次函数2y 恰好是抛物线1y 的一条切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0)。根据这个信息,第三问的函数如果要取不等式等号,也必须过该点。于是通过代点,将3y 用只含a 的表达式表示出来,再利用132y y y ≥≥,构建两个不等式,最终分析出a 为何值时不等式取等号,于是可以得出结果. 【解析】 解:(1)分两种情况: 当0m =时,原方程化为033=-x ,解得1x =, (不要遗漏) ∴当0m =,原方程有实数根. 当0≠m 时,原方程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2[31]4236930m m m m m m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如果上面的方程不是完全平方式该怎样办?再来一次根的判定,让判别式小于0就可以了,不过中考如果不是压轴题基本判别式 都会是完全平方式,大家注意就是了) 综上所述,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①∵关于x 的二次函数32)1(32 1-+--=m x m mx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0)1(3=-m .(关于Y 轴对称的二次函数一次项系数一定为0) ∴1=m .

专题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专题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常见的三种表达形式: 一般式:y =ax 2+bx +c (a ≠0) 顶点式:y=a(x -h)2+k (a ≠0,(h ,k )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交点式:y=a(x -x 1)(x -x 2)(a ≠0,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例1.如果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4),且经过原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求二次4例2x=-1x=-11. 2.3.4.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对称轴为x=3,最小值为-2,,且过(0,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5,0),(2,0),且图象经过(3,-4),求解析式 6.抛物线的顶点为(-1,-8),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7.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是2,且过(2,1)、(-1,-8)两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8.把二次函数25 3212++=x 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求所得二次函数的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解析式。 9.二次函数y=ax 2+bx+c ,当x <6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6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其最小值为-12,其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8,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10.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1,5)、(1,1--)、(2,11)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2,k ),在一次函数y=x+1上,并且点(1,1)在图像上,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12.已知二次函数y=ax 2-2ax+c(a 不为0)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左B 右,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AB=4,OA=OC,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3. 2且x 114.3,0), (1Q 点坐15(1(2)

关于2005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的通知

关于2005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的通知

2011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决赛的 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省、市直属各中学: 现将2011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决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广州市范围内35周岁以下的中学数学教师。 二、比赛办法 本项活动在各区(县级市)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中数科举行初赛的基础上分初中和高中两个组别进行。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中数科在初赛优胜选手中按不超过本区(县级市)(包括属地中的省、市属中学)青年数学教师总人数的20%确定送市参加决赛的名额。(参赛名单与考室见附件)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 比赛时间:2011年4月10日上午9:00~11:00 。 比赛地点:广雅中学。 ★★参赛选手入场时请出示身份证或工作证。 四、命题范围 ⑴初中解题比赛决赛命题范围为广州市初中中考数学考试大纲和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其中初中内容占70%,高中内容占30%,试题难度为初中内容按中考要求,高中内容按课本例题要求。 ⑵高中解题比赛决赛命题范围为2007年高考广东卷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规定的全部内容,试题难度参考理科高考的难度。命题时将控制难题的数量。 五、授奖方式及等级 全市分初中、高中各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均发获奖证书,以资鼓励。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科 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 2011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决赛名单与试室安排 试室安排(初中) 第一试室 考号序号学校全称姓名 1001 386 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白晓红 1002 328 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毕旺兴 1003 1203 67中边志强 1004 340 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宾英 1005 376 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蔡键秋 1006 936 广州市第16中学蔡智雄 1007 1001 第5中学曹灵灵 1008 1214 新市中学曹永强 1009 1002 第52中学岑洁明 1010 121 增城二中陈畅 1011 140 荔城三中陈安安 1012 383 番禺区桥城中学陈柏祥 1013 363 番禺区海鸥实验学校陈炳添 1014 935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陈丹波 1015 1003 珠江中学陈丹芸 1016 325 番禺区钟村奥园学校陈迪银 1017 211 从化市龙潭中学陈冠标 1018 1117 广雅实验学校陈鸿 1019 317 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陈尖峰

初中数学函数三大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函数三大专题复习 目录 专题一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 一、一次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1) 1、正比例函数 (1) 2、一次函数 (1) 3、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的解析式 (2) 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结合 (3) 5、一次函数的基本应用问题 (4) 二、反比例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7) 1、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 (7) 2、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8)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问题 (9) 4、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应用 (11) 专题二二次函数 (13)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二次函数中三大参数的作用 (13)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求解 (13) 2、二次函数的基本图像 (14) 3、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其最值 (16) 4、二次函数中三大参数的和函数图像的关系 (16) 5、二次函数和不等式、方程的结合 (18)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应用 (19) 1、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 (19) 2、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21) 3、涵洞桥梁隧道问题 (24) 4、二次函数和圆相结合 (26) 三、二次函数中的运动性问题 (27) 1、动点问题 (27) 2、折叠、旋转、平移问题 (33) 专题三锐角三角函数以及解直角三角形 (36) 1、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及其计算 (36) 2、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 (37)

专题一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一次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1、正比例函数 形如()0≠=k kx y 的函数称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 称为函数的比例系数。 (1)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 (2)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2、一次函数 形如b kx y +=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其中k 称为函数的比例系数,b 称为函数的常数项。 (1)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4)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例题1:在一次函数y =(m -3)x m -1+x +3中,符合x ≠0,则m 的值为 。 随堂练习:已知自变量为x 的函数y=mx +2-m 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 例题2: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 B 、﹣1 C 、0 D 、2 随堂练习: 1、直线y =x -1的图像经过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2、一次函数y =6x +1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题3:已知一次函数2-+=n mx y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n <2 B 、m >0,n >2 C 、m <0,n <2 D 、m <0,n >2 随堂练习: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n m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2||m m n --可化简为 。 例题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如果函数上有点()()1122,,,x y x y ,如果满足12y y >,那么1x 2x 。

初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训练讲义

第2题 从正面看 第7题 C B A 第6题 初中数学综合讲义(1)姓名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A (-1,-2). 则当x >1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1 B .0<y <1 C .y >2 D .0<y <2 2.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它的三个视图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其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地到B 地匀速前进,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 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 (单位:千米),甲出发后的时间为 t (单位:小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 B .乙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 C .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 D .甲比乙晚到B 地3小时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是(2,a )(a >2),半径 为2,函数y =x 的图象被⊙P 的弦AB 的长为a 的值是( ) A .B .2+ C .D .2 二、填空题 5.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 =BC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 四边形ABCD 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即可) 6.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ACB =30°,将△ABC 绕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后得到△A 1B 1C 1,B 1C 1交AC 于点D ,如果AD =22,则△ABC 的周长等于 .

初三数学重点难点总复习专题圆生

初三数学重点难点总复 习专题圆生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2018年九年级数学总复习— 圆专题复习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 ?点A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d r +; 外切(图2)?有一个交点?d R r =+; 相交(图3)?有两个交点?R r d R r -<<+; A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例题1、 基本概念 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平分一条直径的弦必垂直于这条直径 B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垂直于这条弧所对的弦 C .弦的垂线必过这条弦所在圆的圆心 D .在一个圆内平分一条弧和它所对弦的直线必过这个圆的圆心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B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过圆心 C .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且过圆心 D .弦的垂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图4 图5 B D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 韦达定理:如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2,x x ,则 12b x x a +=-,12c x x a ?= 适用题型:(1)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 (2)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根求作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5)确定根的符号:(12,x x 是方程两根); (6)题目给出两根之间的关系,如两根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两根 的平方和或平方差是多少、两根是Rt ?的两直角边求斜边等情况. 注意:(1)222 121212()2x x x x x x +=+-? (2)22121212()()4x x x x x x -=+-?; 12x x -= (3)①方程有两正根,则1212 00x x x x ?≥?? +>???>?; ②方程有两负根,则1212 000x x x x ?≥?? +? ; ③方程有一正一负两根,则12 0x x ?>?? ??? --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要点梳理】 一.已知三点求抛物线解析式 例1 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1,0)和(-2,5),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若抛物线经过A(-1,0)和B(3,0),且与y轴交于点(0,-3),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二.已知顶点坐标及另一点坐标求抛物线解析式例3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3)且过(-1,5),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已知两点及对称轴,求抛物线解析式 例4已知抛物线过A(1,0),B(0,-3)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2,求抛物线解析式. 四.已知x轴上两点坐标及另一点坐标求抛物线解析式 例5若抛物线经过A(-2,0)和B(4,0),且与y轴交点(0,-3),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五.求平移后新抛物线解析式 例6把抛物线2x y- =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 向上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新的抛物线解析式. 六.求沿坐标轴翻折后新抛物线解析式 例7 在一张纸上作出函数3 2 2+ - =x x y的图 象,沿x轴把这张纸对折,描出与函数 3 2 2+ - =x x y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 并写出新抛物线解析式. 【课堂操练】 1.求下列条件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过点(-1,0),(0,2)和(4,0). (2)顶点为(2,-3),且过点(-1,15). 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 =2的图象如图所 示,求它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 3.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 =2的图象如图所 示,求它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 4.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 =2 2 1 的图象过点A (c,-2),,求证:这 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3,题目中横线 上方部分是被墨水污染了无法辨认的文字. (1)根据已知和结论中现有信息,你能否求出题 目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若能,请写出解题过程;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在原题中的横线上添 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 【课后巩固】 1.将抛物线2 y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 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2.二次函数3 4 2+ + =x x y的图象可以由二次 函数2x y=的图象平移而得到,下列平移正确的 是() A、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 位长度 B、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 位长度 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 位长度 D、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 位长度 3.已知2 y ax bx c =++的图象过(-2,-6)、 (2,10)和(3,24)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4.已知函数2 y ax bx c =++,当x=1时,有最 大值-6,且经过点(2,-8),求出此抛物线的 解析式.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分别 为2和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72,求它的解 析式.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覃秋平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本届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4月)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来宾市中考先锋练习册》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春季,大家都知道,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5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超级资源(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适合中学教师作为辅导教材使用

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02=++c bx ax (0≠a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 ,1-±-= 内涵丰富: 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 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个根,那么1942231+-x x 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 求出1x 、2x 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1213x x -=,2223x x -=. 【例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 思路点拨: 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01=-a 及01≠-a 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 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a 、b 、c 、d 互不相等,且x a d d c c b b a =+=+=+=+ 1 111, 试求x 的值. 思路点拨: 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b 、c 、d 用a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x 的值. 注: 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02=++c bx ax (0≠a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或bx c ax -=+2,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x . 解合字母系数方程02=++c bx ax 时,在未指明方程类型时,应分0=a 及0≠a 两种情况讨论;解绝对值方程需脱去绝对值符号,并用到绝对值一些性质,如222 x x x ==.

用待定系数法求数解析式

用待定系数法求数解析式

————————————————————————————————作者:————————————————————————————————日期: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它是初中《代数》中“函数及其图象”中的难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又是重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灵活选用方法。一般地,有三个点且点不是特殊点时,一般采用一般式;若有三个点,且有二点为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时,采用交点式;若有顶点时,一般采用顶点式。同时,在采用交点式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a 不能漏掉。应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 、b 、c 或h 、k 及x 1、x 2的方程(注意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写出解析式,要化为一般式. (1)一般式:y=ax 2+bx+c(a ≠0) ⑵顶点式:y=a(x-h)2+k(a ≠0),(h,k )是抛物线顶点坐标。 (3)交点式:y=a(x-x 1)(x-x 2)(a ≠0),x 1,x 2分别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思路1、已知图象过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它的一般形式: 较方便。 例1 图像过A(0,1),B(1,2),C(2,-1)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分析:因为图像过三点,且三个点不属于特殊点。因此,只能采用一般式求解。 设函数解析式为y=ax 2+bx+c ∵抛物线过(0,1),(1,2),(2,-1) c=1 ∴ a+b+c=2 4a+2b+c=-1 解之得a=-2,b=3,c=1; ∴函数解析式为y=-2x 2+3x+1 小结:此题是典型的根据三点坐标求其解析式,关键是:(1)熟悉待定系数法;(2)点在函数图象上时,点的坐标满足此函数的解析式;(3)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思路2、已知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用它的顶点式 较方便。 例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 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是(8,9),因此,可以设函数关系式为y =a (x -8)2+9. 根据它的图象过点(0,1),容易确定a 的值. 小结:此题利用顶点式求解较易,用一般式也可以求出,但仍要利用顶点坐标公式。试一试,比较一下。 思路3、已知图象与 轴两交点坐标,可用交点 的形式,其中x 1、x 2, 为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 一般地,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 2+bx +c =0的解;当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 2+bx +c =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所以,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选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y =a(x -x 1)(x -x 2),其中x 1 ,x 2 为两交点的横坐标。 例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2,0)、(4,0)、(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 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a(x+2)(x-4),由于这个函数的图象过(0,3),可以得到a(0+2)×(0-4)=3 解这个方程组,得a= -38 所以: y= -38(x+2)(x-4)= 233 384 x x -++.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233 384 x x -++. 思路4、已知图象与 轴两交点间距离 ,求解析式,可用︱x 1-x 2︱2=(x 1+x 2)2 -2x 1x 2的形式来求,其中︱x 1-x 2︱ 为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x 1、x 2为图象与 轴相交的交点的横坐标。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是2,且过(2,1)、(-1,-8)两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思路5、由已知图象的平移求解析式,一般是把已知图象的解析式写成y=a(x-h)2+k 的形式,若图象向左(右)移动m 个单位,括号里-h 的值就加(减)m 个单位;若图象向上(下)平移 n

中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题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题目 篇一: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试题 基础知识测试题(南京下关)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0.5分,计10分) 1.数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这一观点是由____________首先提出的.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___________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_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从数学史上看,有理数的概念传入我国存在着翻译上的错误,其原意是_________数,包括______________小数和______________小数,______________的发现,引发了

第一次数学危机. 5._________是概率论发展史上首先被人们研究的概率模型,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 6.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提出的解数学题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怎样解题表”有两个特点,即普遍性和_____________性.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计15分) 7.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 三大尺规作图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学作图三大难题.请你简述这三大难题分别是什么?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了阐述. (1)请写出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名称; (2)请简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9.“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八上的《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以及九上的《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都有所出现.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课本上八上和九上分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到这一结论的,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这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把y=kx+b (k ≠0,b 为常数)叫做一次函数的标准解析式,简称标准式。 直线过()11,y x , ()22,y x =>2121x x y y k --=,或1212x x y y k --= b:与y 轴交点的刻度( 纵坐标) 1:若点A (2,4)在直线y=kx-2上,则k=( ) A .2 B .3 C .4 D .0 2:一条直线通过A (2,6),B (-1,3)两点,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3:一条直线通过A (1,6),B (0,3)两点,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4:若A (0,2),B (-2,1),C (6,a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 的值为( ) A .-2 B .-5 C .2 D .5 5.已知点M (4,3)和N (1,-2),点P 在y 轴上,且PM+PN 最短,则点P 的坐标是( ) A .(0,0) B .(0,1) C .(0,-1) D .(-1,0) 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A (0,1)和B (2,0),当x >0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1 B .y <0 C .y >1 D .y <2 7.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 (1)当x <0时,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求k ,b 的值.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0)。 C:与y轴交点刻度(纵坐标) 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交点式:y=a(x-x 1)(x-x 2 ) (a≠0),其中x 1 ,x 2 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的横坐标。 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4,5),(-1, 0)三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 ,0( ), 5 ,1 (- - -和)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4),且过点(0,-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4.过点(2,4),且当x=1时,y有最值为6;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5..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4,5),对称轴为直线x=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6.如图,已知两点A(-8,0),(2,0),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0、4)。求经过A、B、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试题及答案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一、选择题(10×2=20分,单选或多选) 1.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A)人本化(B)生活化(C)科学化(D)社会化 2. 导入新课应遵循() (A)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造成悬念,达到激发情感,提出疑问的作用 (B)要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问题或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知识、新概念 (C)导入时间应掌握得当,安排紧凑 (D)要尽快呈现新的教学内容 3.下列关于课堂教学的改进,理念正确的是() (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学生作主 (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 (D)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有效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4.为了了解某地区初一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7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 (C )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500 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主 视 图 左 视 图 俯 视 图图2 (A)(B)(C)(D)

6.如图1,点A(m,n)是一次函数y=2x 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那么三角形ABO 的面积S关于m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7.有三条绳子穿过一片木板,姊妹两人分别站在木板的左、右两边, 各选该边的一条绳子。若每边每条绳子被选中的机会相等,则两人选到同一条绳子的概率为( ) (A) 21 (B) 31 (C) 61 (D) 9 1 8.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让大家在一张长12cm 、宽5cm 的矩形纸片内,折出一个菱形。甲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 (见方案一),乙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 =∠DAC ,∠ACF =∠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 (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这两种折法中,菱形面积较 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甲乙相等 (D ) 无法判断 9.迄今为止,人类已借助“网格计算”技术找到了630万位的最大质数。小王发现由8个质数组成的数列41,43,47,53,61,71,83,97的一个通项公式,并根据通项公式得出数列的后几项,发现它们也是质数。小王欣喜万分,但小王按得出的通项公式,再往后写几个数发现它们不是质数。他写出不是质数的一个数是( ). (A)1643 (B)1679 (C)1681 (D)1697 10.如图,圆O 1、圆O 2、圆O 3三圆两两相切,直径AB 为圆O 1、圆O 2的公切线, A B 为 半圆,且分别与三圆各切于一点。若圆O 1、圆O 2的半径均为1,则圆O 3的半径为( ) (A) 1 (B) 21 (C) 2-1 (D) 2+ 1 B (方案一) (方案二) A B C D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