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枫桥夜泊

大班古诗诵读:枫桥夜泊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幼儿园黄晓乐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尝试跟唱歌曲。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希沃白板,古诗图片和视频,古诗节奏图。

2.歌曲:枫桥夜泊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播放古诗录音视频。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诗中所说的内容就是刚刚看见的那幅图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视频)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

三、了解古诗结构和诗意

教师:数一数,这首古诗的内容有几行?每一行有几个字呢?(引导幼儿数一数)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教师:这首古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出示节奏图)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五、跟唱古诗。

教师:有位漂亮的姐姐非常厉害,把这首古诗变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枫桥夜泊)

教师:我们跟着小姐姐一起来唱一唱吧!

六、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宝贝真是厉害,学会了古诗《枫桥夜泊》,也会跟着小姐姐一起唱歌,把掌声送

给自己吧!我们回去把这首古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三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理解诗作主旨,品味诗作意境。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4、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参及其相关资料、课件制作、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板书课题: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ming)

“傍晚、夜色”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 二、了解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 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五、析题目,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 明确: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

幼儿园大班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xx大班古诗xx夜泊教案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学做小诗人。 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六、活动建议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xx城外xx,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自从张继此诗流传之后,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天宝十二年(公元年)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家地诗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他地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余首,其中可能还混入了别人地诗.但宋人叶梦得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地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地名字.这首诗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地千古绝唱.他中了进士后,倒没有写出什么好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后来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才使这首诗传诵于众口.我们知道,《全唐诗》收录多位诗人地多首诗歌!诗作能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着实不易. 对《枫桥夜泊》诗,曾有诸多疑问.关于这首诗地诗题,就有人产生了怀疑.有人说,如果张继地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地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地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应是此诗地原题.诗中第一句“乌啼”,有人以为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此句中地“霜满天”,有人说,“霜,不可能满天.” 但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曰:“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杜甫《季秋江村》诗曰“渭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看来,“霜满天”似可理解为“满地是霜地深秋天气”.对第二句地“江枫”也有不同地理解.有人认为,江,指寒山寺大门西侧地江树桥;枫,即枫桥.喻守真编著《唐诗三百首详析》谓,“霜满”、“江枫”,隐指时令为秋.陈新注《唐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同步练习C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5题;共115分) 1. (8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高兴________ 兴奋________ (A.xìng B.xīng) 背包________ 背人________ (A.bēi B.bei) 首都________ 都是________ (A.dū B.dōu) 为什么________ 以为________ (A.wéi B.wèi) 2. (6分)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朝zhāo________cháo________ 传chuán________zhuàn________ 好hǎo________hào________ 3. (12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旗帜一________掌声一________礼花一________宫灯 一________画像一________坦克一________书信一________宝库 一________兰花一________绿洲一________虚惊一________范文 4. (5分)抄写词语 摔跤追逐嬉闹

5. (5分)读课文《出色的老师》,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 6. (6分)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__,________”;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诗句。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枫桥愁眠姑苏 8. (3分)写出反义词 月落—________ 愁—________ 城外—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组词 啼________ 蹄________ 城________ 诚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夜半钟声 ②愁眠 11.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月落 ②客船 12. (3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愁眠________ 姑苏________ 枫桥________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

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部 编本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 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唐诗三百首之《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二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枫桥夜泊》诗词赏析

《枫桥夜泊》诗词赏析 【作品介绍】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原文】 枫桥1夜泊2 月落乌啼3霜满天4,江枫5渔火6对愁眠7。 姑苏8城外寒山寺9,夜半钟声10到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

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关于月亮的诗句——《枫桥夜泊》.doc

关于月亮的诗句——《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作者简介 张继[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715-7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地,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

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简介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 ‘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别董大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别董大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枫桥夜泊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枫桥夜泊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二、活动准备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三、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 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四、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 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 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 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五、评价要素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六、活动建议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古诗枫桥夜泊翻译赏析

古诗枫桥夜泊翻译赏析 《枫桥夜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继。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言】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

小学古诗《枫桥夜泊》注释、译文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

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大一班古诗词: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芝麻开门(导语,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话) 诗情画意(诗的原文加图) 走近诗人: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诗文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这首七言绝句,写了霜天、残月、栖鸦、枫树、渔火、旅客,桥、树、水、寺、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唱不绝句。 诗文解释: 月亮正慢慢西沉,乌鸦偶尔嘎嘎叫着,空气中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张继的船停靠在桥边的枫树下,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远方渔船上有的灯火在闪亮。在这半夜里,张继思念远方的亲人,心里难过得睡不着。整夜里倾听苏州城外寒山古寺的钟声。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能积极参与古诗咏诵活动。 2、在吟唱过程中,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FLASH、PPT(枫桥夜泊水墨画) 2、古诗(字的形式) 活动过程: 一、人物介绍引入(激起幼儿了解古诗的兴趣) 1、在唐代有很多有名的诗人,你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写的诗吗? 2、今天我们来介绍一名唐朝有名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张继(出示字) 介绍作者——张继 据说在遥远的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乘船来到苏州,把船停靠在了枫桥边,眼前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仿佛让他见到了知音。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边说边出示字) 二、欣赏水墨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容) 1、边出示字边念古诗:这首古诗非常有名,画家爷爷还专门为这首古诗作了画, 把枫桥夜泊里的意境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找一找画中的哪些景色是古诗中所描写的? 2、(出示PPT)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应答。追问:“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 孩子可能的答案:画中有月亮、有桥……。

最新枫桥夜泊古诗解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

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0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公开课教学设计

20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此处设问可由学生回答。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

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 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