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党纪处分执行到位一览表

川省党纪处分执行到位一览表
川省党纪处分执行到位一览表

四川省党纪处分执行到位一览表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地质灾害行业统计报表

地质灾害行业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 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 填表人:联系电话: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2017年07月

表1单位基本情况 统计报告期: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0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02单位名称: 03单位曾用名称: 04法定代表人: 05 06邮政编码: 07通讯地址: 08联系电话:传真: 09电子信箱(E_mail): 10资质证书类别、等级和编号: 丙级编号: 乙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 甲级□乙级□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 丙级编号: 甲级□乙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甲级□乙级□ 甲级□乙级□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 11上级主管单位: 12注册(开办)资金:币种万元 填表日期:2017年月日

表2单位人员情况 统计报告期: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期末单位人员合计人01期末单位技术人员合计人02 期末从事地灾业务人员合计人03 一、期末从事地灾业务技术人员合计人04 (一)期末各级职称技术人员合计人05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06 中级职称人员人07 初级职称人员人08 (二)期末各专业技术人员合计人09 1.水文地质专业人员人10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1 中级职称人员人12 初级职称人员人13 2.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人14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5 中级职称人员人16 初级职称人员人17 3.环境地质专业人员人18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9 中级职称人员人20 初级职称人员人21 4.岩土工程专业人员人22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23 中级职称人员人24 初级职称人员人25 填表日期:2017年月日

四川地质构造

四川地质构造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它跨中国三大构造域:西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北部为古亚洲构造域。四川境内东、西部构造分带明显,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准地台(台区),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皱系和三江褶皱系(槽区)。此外,玛沁、略阳、城口、房县一带以北属秦岭褶皱系。东部扬子准地台基底具双层结构,下构造层为结晶基底,由康定群及其相当岩群组成,同位素年龄 19 — 29.5 亿年。上构造层是褶皱基底,由会理群及其相当岩层组成,同位素年龄 8.5 - 17.0 亿年。西部槽区也发现上构造层岩群,如恰斯群,它与会理群相似。东部台区的盖层是上震旦统-中三叠统,属海相地台型沉积。西部槽区的震旦系-三叠系为冒地槽型沉积。各类构造形态及空间分布,东西两部明显不同。台区川中为舒缓斜、穹隆与向斜,川东为梳状褶皱,川东南是垛状褶皱,川西北为短轴褶皱。西部槽区构造线多为北西和北北西向,或呈向南凸出的弧型褶皱。 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图 为了更好地普及地震地质知识,我们特作此图。这里我还想用几句通俗易懂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 (1)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 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 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 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 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 点的防范区域。 (2)松潘-甘孜地块像一个巨大的抽屉,两边是水平走滑断层(北边的昆仑山断裂和南边的鲜水河断裂,前端是龙门山推覆(斜冲)断裂。 过去两千年,这个“抽屉”的前端被坚硬的彭灌杂岩顽强地抵着,龙门 山中部相对稳定。5.12那天“抽屉”的前端向东猛冲了几米,“抽屉” 两侧的走滑运动今后也要跟上,以免落后。加之西边的青藏高原还紧 紧地在后面推着,前拉后推,“抽屉”那有不动之理?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地质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为大家分享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由政府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纳入省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气象、民政、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义务,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包括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域等。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水利、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 (四)总体部署和防治项目; (五)防灾预警体系建设; (六)资金渠道; (七)保障措施等。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施工区域等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划为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 分布及成因 一、选择题 1.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地震、泥石流B.台风、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2.下列灾害中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A.干旱和洪涝B.崩塌和台风C.泥石流和滑坡D.寒潮和台风3.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台风﹣暴雨﹣泥石流 8.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地震B.沙尘暴C.寒潮D.滑坡、泥石流 9.滑坡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容易诱发滑坡发生的自然因素有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山多坡陡,植被缺乏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④地震 ⑤春季干旱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10.以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部11.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伴随地震的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可能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洪涝灾害D.滑坡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渐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制定县交通运输局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全县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 二、地质灾害事故突发处置领导小组 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局办公室、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公路养护段为成员单位的灾害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路养护段职工和交通执法人员为应急救援队伍。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 (一)发生一般性垮塌方,影响交通但未发生伤亡的灾害事故

1.事故报告。公路养护人员发现管辖路段发生垮塌方或滑坡后,立即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垮塌面积损害情况报告公路养护段,公路养护段在赶赴事发地的同时,立即报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 2.赶赴事故现场。接到事故报告后,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处置。公路养护段对垮塌滑坡现场要立即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车辆和行人时,要立即设立禁止车辆通行标志,安排值守人员;局交通建设管理科要立即组织机械、机具抢修道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发生大面积垮塌方,造成行人、车辆的伤害损失重大灾害事故 1.事故报告。公路养护段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将道路、人员、车辆受损垮塌方面积等情况及时报告交通局,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将受损及灾害情况及时报市交委公路处,局政策法规科将事故基本情况及时报县应急办和市交委安全处。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管道周边或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质构造复杂、人工活动的影响等,要完全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因此,在选择防治措施前,需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并确定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其发育程度,分析灾害形成的主要、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并结合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可遵循避让和防护原则。 一、避让原则 地质灾害体的避让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避灾选线,即在管道建设初期就开展专门的地质灾害勘查,查清管道经过的区域是否有地质灾害发生或有潜在的灾害体存在,尤其是对那些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巨型滑坡、不稳定边坡、大型危岩体、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等灾害,应尽量采取避让的方法,使管道一劳永逸,永保安全。二是管道建成后的改线避让,一般是在管道穿越的地区,由于人为工程扰动或断层错动等因素诱发复活的古滑坡或后期形成的地质灾害;对于这一类的灾害体应进行详细的评价论证和经济的比较核算,如果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或经过大量的治理后仍无法彻底根治,可采取改变管道的走向或建设备用管道等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避让。 下面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种最为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的避让原则进行分类阐述。 1.滑坡区避让为主、穿越为辅 (1)对于大型、中型深层滑坡,且现今仍有活动迹象,选线时应远离避让。 (2)对于大型、中型老滑坡,经详细调查,确认已经稳定并无复活条件时,可将管道敷设在滑坡前沿以外2~3m的地方,开挖管沟时不要伤及滑坡前缘,也可以从滑坡后缘以外3~4m的地方通过。尽量避免从滑坡体中通过,以免管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滑坡复活,或竣工后因其他人为工程活动引起滑坡复活。 (3)对于小型表部浅层滑坡,滑动面埋深2m以内,管道可敷设在滑坡前缘,但管道内侧坡需做抗滑护坡挡墙进行保护,也可将管道从滑坡中穿过,但需通过计算做抗滑措施,稳定滑坡,保护管道通过。 (4)由于地形条件,当管道线路无法避开滑坡体时,可采用隧道穿越滑坡体。在施工前应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以评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隧道尽量靠近滑坡体上缘,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基本知识】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1)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财务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肃财务纪律,确保经费合理使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依照协会章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协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活动。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方针,强化资金管理;依法办事,照章纳税。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协会经费预算;依法组织收支,努力节约支出,科学配置资金;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协会内部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对协会经济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第五条财务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后续教育。会计不得兼任出纳。财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财务人员调离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六条协会财务管理部门设在秘书处,财务活动实行秘书长领导下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收入管理 第七条协会的收入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协助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八条协会的收入包括: (一)会费收入; (二)捐赠收入;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收入; (五)利息收入;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九条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协会财务管理,统一核算。 第三章费用管理 第十条协会的费用是为组织和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协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不得投入会员单位进行营利。 第十一条协会的费用支出包括: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国务院令第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3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1 -

从岩土工程浅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

从岩土工程浅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力度增大,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特征、危害以及防治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措施浅析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灾害工程学。地质灾害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我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二、预防地质灾害重点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 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 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 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四、监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 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 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 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 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

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等级区划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四川省地质遗迹空间区划及其特征的定量研究 罗培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南充 637002) 摘要:以地质构造单元、主要断裂(深断裂带、大断裂)、地貌等几个影响四川境内地质遗迹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依据,综合参考地层、岩石、新构造运动等其他因素,将境内地质遗迹划分成3个地质遗迹大区、8个地质遗迹区和25个地质遗迹亚区,并构建了包括地质遗迹质量等级、数量规模、资源类型、配套资源、保护和开发状况等5个指标和 9个具体指标因子的定量表征体系,在前期对各个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遗迹的评价基础上,对各个区划单元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根据指标值的高低对三级区划单元进行综合性的优劣等级分类。分析表明,龙门山、峨嵋-老君山、摩天岭等5个亚区为一级,即地质遗迹较优异区域;成都、盆中、大凉山等5个亚区为二级,即较良好区域;盆东亚区、盆南亚区、米仓山亚区等10亚区为三级,即一般区域;盆北亚区、大巴山亚区、会东亚区等5个亚区为四级,即较差区域。 关键词:四川;地质遗迹;空间区划;定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P62.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地质遗迹作为地球留下的宝贵自然遗产和自然资源,地学、旅游学及相关学科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四川省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国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四川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已取得许多成就,开发与保护效益不断提高,但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全省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缺乏系统普查和总体研究,地质遗迹保护点的确立和地质公园的建设各自为阵,全面开花,重复建设多,精品少,地质遗迹区划研究也仅仅停留在遗迹的相似性上,未充分体现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貌、地层、岩石、区域地质发展史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不能真正体现地球演化的空间格局[1-3]变化,难以为全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规划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与工作布置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本文试图借鉴现有地质遗迹区划成果[4],在研判影响地质遗迹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221个地质遗迹景观地(区)地质遗迹特点[5,6],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遗迹进行空间格局区划,并进行区划特征的定量分析和重要性等级划分,为四川省地质遗迹保护和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1 研究思路 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区划的目的是,分析四川省内地质遗迹的区域差异性,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以及外营力作用过程为依据,以地质遗迹质量等级、数量规模、资源类型、配套资源、保护状况等指标,对四川地区地质遗迹区划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表征,进一步进行区划单元重要性等级分类,基于以上目的,我们确立了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区划及其特征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见图1)。 首先,将四川省地理地层区划及露头分布图、四川省岩浆岩系及露头分布图、四川省区域变质岩系及露头分布图[7]、四川省构造单元分区图、四川省断裂体系图[8]、四川省地貌区划图[9]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参考已确立221个地质遗迹景观地内地质遗迹特点,对四川省地质遗迹进行区划;其次,以能体现区域内典型地层、特殊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演化史为衡量标准,收集和整理现有221个分布于各个区域地质遗迹景观地及其周围的地质遗迹点登录资料, 按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2)以及旅游景观资源的评价方法,建立地质遗迹区划特征指标的指标因子,并进行定量表征和综合定量评价,最后划分优劣等级。 收稿日期:2010-07-12 基金项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009061023)资助。 作者简介:罗培(1974-),四川阆中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学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一地质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东接重庆,南连贵州和云南,北衔甘肃和陕西,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的结合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第二、三级地形阶梯,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地貌 四川地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貌东西差异大。一龙门山、大凉山的主脊线为界,四川地貌可以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东部是四周山地环绕、中间低陷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地势低矮,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阶梯中相对凹下的部分。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属于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 2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四川跨越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四大地貌区之间。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四川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四川地势此起彼伏之悬殊是四川自然景观和农作物都具有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地面高低悬殊,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四川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坝子)、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大类,以及除海洋外全国其他地貌类型在四川几乎都有分布。 三气候 四川地处亚热带,由于面积辽阔,东西不地貌差异大,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气候差异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四川是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份之一,东部盆地属于湿润温暖的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是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西南部是冬干夏湿的西南季风气候。四川气候的复杂也体现在气候垂直分带类型多。 2气候差异显著。据热量、降水、日照的差异,四川的气候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区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盆地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霜雪少见。同时盆地区降水也较丰沛,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川西南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 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日照丰富,多风较干燥,冬寒而夏凉。 四水文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XX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县境内分布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0余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29处。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山前丘陵地区主要发育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和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山开采区,中部平原区基本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讯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三)XX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特成立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

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情况通报。 三、XX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XX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以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村平顶五组QT-13、QT-14点,其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内分布有多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乡南山牧区大南沟QT-18滑坡体,沟QT-19和QT-20滑坡体,缠头湾子QT-21和QT-22滑坡体。特别是位于沟的QT-20滑坡体,经调查该滑坡体下有流动牧民居住,目前,该滑坡体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貌特征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是第二台阶上相对凹下的部分,盆底海拔200—750米。盆地大致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界,极其完整,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纪的红色岩系,又有“红色盆地”之称。盆西平原区,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11‰。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的美誉。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比高多20—200米。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南西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谷地海拔300—500米川北米仓山、大巴山米仓山、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山岭海拔1500 —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是山势雄伟、岩溶发育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含凉山州全部,总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该地貌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0万平方公里。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海拔高程,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