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知识梳理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知识梳理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知识梳理

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编辑工作在进行审稿环节之前,要经历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三个环

节。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所调研

2) 文献检索

3) 关注大众传媒

4) 人际交往

5) 专业市场调查

第二节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选题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知识信息(2)体裁设计:确定提供知

识信息的具体方式形式:

(1)书名设计

(2)篇幅

(3)开本

(4)装订样式

(5)版面形式

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设计:

1) 作者的落实

2) 时间安排

3)成本与定价预测

4) 宣传计划

三、营销方案

四、成本预测与定价估计第三节选题立项

一、选题的申报

1) 选题名称

2)提出选题的原因

3)选题形成的过程

4) 主要内容

5) 拟请的作者

6) 落款

二、选题的论证一级论证、分级论证

三、立项选题的管理

四、选题的优化

第四节选题计划

一、选题计划的内容与类型

二、选题计划的结构

三、选题计划的特点

四、选题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第五节组稿

一、组稿的方式个别约稿、社会征稿、群体集稿

二、组稿的步骤

三、组稿的落实

第二章图书编辑

第1节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一、审稿制度

三审制

初审: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职责:

1. 通读全稿、全面审查、研究书稿

2. 分析书稿优缺点,作出评价

3. 写审稿意见

复审: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人员职责:

1. 通读全部稿件

2. 审核、判断初审意见,表明态度;解决初审遗留问题

3. 提交复审意见

终审: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

职称的人员

职责:

1. 审查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作出综合评估

2. 形成终审意见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可以增加审次和人数,不可随意减少环节。

二、外审送有关主管部门,送有关专家审核,不属于三审制的组成部分。解决送审单位无法判

断、解决的专业问题;不是修改文字,解决枝节问题。外审不能替代三审之一外审不能担任责编外审意见仅供参考

三、稿件质量评价

1. 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稳定性、艺术性

2. 形式结构框架、行为格式、表述形式

四、审稿结论及稿件处理接受出版、退修、退稿

五、签订出版合同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社与作者协商起草;出版社法人签署。

第2 节编辑加工整理及其后续工作

一、编辑加工整理与审稿的关系编辑加工——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

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

二、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强化主题、调整结构、理清层次、梳理文字、删削赘文、弥补缺漏核

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和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

1.稿件送审

责编将加工完的稿件及审读加工记录再次逐级报送复审、终审。

审定通过后,将稿件送给作者复核。

作者复核后,再次检查整理,使之符合发稿要求。

2.稿件整理

复查稿件——确认无差错

清稿誊抄

检点稿件——逐页检查正文与辅文是否齐全规范

编排次序——按照顺序排列、编码,注明页码总数

3.稿件发出

将整理完的稿件及审稿意见、加工整理记录一并发往总编室。

填写工作单:发稿单、装帧设计单、征订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单。

四、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1.校样处理——成书前的最后一次把关。

审读校样

通读

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

检查付印清样

从排版角度检查格式、版心位置、图标是否规范统一从全书角度看各个结构部件、辅

文内容是否齐全、统一

2.样书检查——成批装订前最后一次检查

封面、辅文准确无误

目录、书眉与正文一致

页码连贯、书页无错漏,印装符合国际

3.做好图书宣传

提供新书简介和书讯

撰写图书评论

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

审核宣传资料

4.收集反馈信息

图书发行后,收集读者评价信息

第4节图书辅文

一、图书辅文的作用正文:主体文字、图片、表格辅文: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保证图书的完整性

强化图书的功能

指导购买和阅读

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图书辅文的种类

识别性辅文

介绍性辅文

说明性辅文

检索性辅文

参考性辅文

三、编辑与图书辅文

1.选择辅文设置

2.选择辅文作者

3.审读、加工辅文第5节图书重印与再版

一、重印和再版的概念及意义

1. 重印——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很少的再次印制。

开本、书号、版式不变

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一般不变

重印书的印次和印数从初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计。例:某书初版初印 35000 册,重印 10000 册,表示为:第 1 版第 2 次印刷,印数:35001-45000 册

2. 再版——对原书做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使用新书号

书名不变

封面装帧、开本、版式均可改变

再版书的重印——再版的图书重印叫再版书的重印,从初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计。例:某书初版重印 3 次,共印 30000 册,第二版第一次印 6000 册,第一次重印7000 册,应标明?

第 2 版第 5 次印刷,30001—36000 册

第 2 版第 6 次印刷,36001—43000 册

二、重印和再版的条件图书高质量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三、重印和再版的程序

市场调查

重印报告单

查验出版合同

审读

重印发稿手续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书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第三章期刊出版

第一节期刊概述

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期刊又称“杂志”,是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

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期刊构成要素:

第一,有一个稳定的名称

第二,连续出版

第三、以卷、期或者年、季、月等顺序编号。第四,具有以纸为载体,用印刷方式复

制并印订成册的物质形态。

其他标识:

1)一般不修订再版

2)有 ISSN 号

3)通常由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与图书比较

1. 延续性强

2. 时效性强

3. 节奏性强

4. 一版定终身,不重印或再版

5. 定向性——有明确受众,可预订

6. 良好的广告载体,深受广告客户的重视

第二节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创办期刊的规定

二、关于期刊发行范围的规定公开发行号:ISSN 号,可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征

订。内部发行号:CN 号,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发行范围征订、发行。

三、关于期刊变更登记的规定(1)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期刊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登记地、业务范围依照创办期刊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2)变更刊期,可由省局审批。刊期变为一周或更短,仍由总署审批。

(3)变更开本、法人或负责人、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省局备案。

(4)休刊,出版单位向省局备案说明理由和期限。

休刊超过 1 年,向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由省局注销登记。

四、关于期刊刊号的规定

五、关于期刊编辑出版的规定

(一)期刊的编辑活动

1. 可以转载、摘编,符合法定许可,但必须尊重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公开发行期刊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和其他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内容

2. 期刊出版单位要有专职主编和专职编辑。不得有买卖刊号等行为。

3. 期刊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

4. 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可设立异地记者站,必须经所在地省局批准。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广告经营、开办经济实体等经营活动,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

5. 刊载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侵害他人合法利益,期刊出版单位应公开予以更正、消除影响,并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6. 期刊出版单位如需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总署批准。

(二)期刊的标准化标志

1. 期刊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经营广告业务的,还须刊登《广告经营许可

证》编号。

2. 期刊须在面封的醒目位置刊载期刊名称和顺序编号。其他文字不得比刊名更明显。不得

以要目替代刊名,也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3. 期刊可以在正常刊期之外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出版增刊报请省

局审批,发给一次性增刊许可证。增刊内容必须与正刊的开本和发行范围一致。

4. 增刊的版本记录中除须刊印期刊名称、刊号等正刊必备的项目之外,还须刊印增刊许可

证编号。面封上须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字样,不得省略正刊名称和突出增刊要目名称,也不得以增刊副题名称代替正刊名称。

5. 期刊合订本不得对内容另行编排,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征订,并在其面封的明显位置标

明期刊名称及“合订本”字样。

六、关于期刊广告经营的规定

期刊出版单位要经营广告,必须向工商行政机关申请,经批准登记后才可经营。对化妆品广告应当查验营业执照、《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对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必须查验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的批准文件;严禁利用发布新闻的形式刊登广告,期刊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

广告用语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

第三节期刊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二、市场定位的要素

(一)内容定位

需求原则、优势原则、差异原则

(二)读者定位

1.自然条件:性别、年龄、地理环境等因素。对某些自然条件可进一步细分,

从而使设定的目标更加到位。对某些自然条件做综合考虑。

2.社会条件: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职业等。

3. 心理条件:包括情感、习惯等。

(三)风格定位

1. 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

2. 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

3. 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选用富有表现力的

标志字符,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

三、市场定位的途径

(一)通过调查确定市场定位

(二)通过试刊校正市场定位

(三)通过改刊调整市场定位

《广东妇女》改为《家庭》

第四节期刊的编辑工作

一、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一)主体性策划

(二)结构性组配

(三)时效性要求

二、期刊的内容策划

(一)栏目设计

(二)专题策划

(三)作品组配

三、期刊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

(一)符合期刊宗旨和定位

(二)把握栏目风格

(三)注重时效性

(四)弘扬创造性

(五)考虑稿件篇幅

四、期刊的稿件管理

第五节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

一、文摘及关键词的要求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一)参考文献标注体系

1. 顺序编码制

第六节期刊的广告经营

一、期刊与广告的关系

二、广告经营的原则

三、期刊的广告策略

四、广告与期刊的发行量、成本、利润的关系

五、期刊发行量认证

第四章书刊整体设计

第1节书刊形态设计

一、书刊开本的选择

?大型开本(16 开)——画册、图集

?中型开本(较大(小 16 或大 32 开)——经典著作、学术著作、大型工具书、高等教育教材、刊物

?中型开本(较小(32 开)——通俗读物、中小学教材

?小型开本(小 64 开)——儿童读物、小型工具书、连环画

二、书刊结构部件的选择

1. 书心书心必不可少目录页,一般不包括书名页。

2. 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书壳——硬质材料制作,略大于书心,保护

作用强。

三、书刊装订样式的选择

1.平装(简装)通俗读物、少儿读物、教科书、生活类用书

2.精装经典著作、学术性著作、中高档画册

3.线装考究的古籍图书

4.散页装教育类挂图和美术小品集

5.骑马订装

第2节书刊美术设计

一、书刊美术设计的特点实用、美观、经济从属性与独立性相统一

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

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

二、书刊美术设计的手段

三、书刊美术设计的内容及要求第3节书刊表面整饰设计一、书心用纸选择

二、装帧工艺材料的类别及选择

三、书刊表面整饰加工工艺

四、表面整饰加工方案设计

第4节书刊版心规格设计

一、版心大小的设计

二、版心位置的设计

三、版心字数的设计

第5节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一、正文版式设计

二、书眉版式设计

三、页码版式设计

四、辅文版式设计

第6节期刊文字版式设计的特点

一、征文版式设计特点

二、书眉版式设计特定

三、页码版式设计特点

四、目次页版式设计特点

第7节书刊图片和表格的版式设计一、图片版式设计二、表格版式设计

第五章书刊校对第1节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一、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三校一读制度

校对模式:

1) 基本模式

2) 连校模式

3) 分校模式

4)人机结合模式

订正用色笔,质疑用铅笔。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初校

二校

三校

通读——校对过程中的最后一道较次,脱离原稿、检查校样

誊样——又叫过红、过录,指把副样上所做的改动誊录到正样上。誊样时,责

编校对先判断改动是否合理。

核红——又叫对红、复红。检查核对上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此校样上是

否已经修改,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

文字技术整理

对片——按照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防止在出片过

程中由于机器原因或操作失误而出错。

第2 节校对工作的职责与校对管理

一、各校次校对工作的职责

二、责任校对的职责

三、校对量化管理

四、社外校对管理

第3 节文字技术整理

一、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主要从体例方面,检查和整理全部书刊校样的工作。作用:

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

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

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二、文字技术整理的要求

核对相关文字

检查版面格式

处理标题

检查图片

整理表格

检查复核校改之处

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第4节计算机排版及其差错特征

一、电子原稿转换排版

二、计算机排版校样的差错特征

拆字有误导致别字

击键有误导致别字

误看原稿导致输入别字

多字、漏字与颠倒字

造字差错

第5节校对软件应用与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一、校对软件的主要性能特点

二、校对软件应用技术

三、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第六章 书刊印制

第一节 书刊印制概述

一、书刊印制的概念

(一) 计量单位

1.

开数:一全张纸切成的纸业数量。 2.

印张:全张纸幅面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一个印张 3.

色令 4.

令 5.

方 6.

定量 7. 令重

二、书刊印制常用专业用语

(一) 平装和精装通用

1)

书心 2)

书封、书壳 3)

书背、书脊 4) 钢线、书槽

(二) 精装

1) 中腰

2) 中径

3)中缝

4)飘口

5)堵头布

6)接面、整面

7)活套、死套

第二节书刊的印前制作

一、图文输入

(一)图像扫描仪的种类

(二)图像扫描输入工艺流程

二、图文处理

(一)印刷设计稿

(二)计算机组版

1. 组版软件的选用

2. 版面处理

3. 拼大版优点: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拼版精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

高产品稳定性。

三、图文输出

(一)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常见质量问题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优势

(三)书刊打样

第三节书刊的印刷

一、书刊印刷方式的选用

(一)单张纸胶印方式

1. 单张纸单面单色印刷

2. 单张纸单面多色印刷

3. 单张纸双面单位印刷

4. 单张纸双面多色印刷

(二)卷筒纸胶印方式

1. 新闻卷筒纸胶印

2. 商业卷筒纸胶印

3. 书刊卷筒纸胶印

二、平板印刷品质量鉴别

(一)阶调

(二)层次

(三)套印准确

(四)网点

(五)相对反差值

(六)颜色

(七)外观

、数字印刷

第四节书刊的装订

一、书刊装订工艺流程(一)骑马订装(二)平装

(三)精装

二、书刊装帧加工(一)平装书刊的装帧加工(二)精装书的加工方法选择

第五节书刊印制费用

一、制版费用

(一)输入输出费

(二)晒上版费

二、印刷费用

(一)色令制计价法

(二)印张制计价法

三、书刊装订及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一)装订费用

(二)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第七章音响制品出版

第一节音像制品概述

一、音像制品的概念以电、光、磁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

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二、音像制品的类别

1)录音制品

2)录像制品

第二节国家关于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一、音像制品管理体制

二、关于音像制品制作的规定

三、关于音像制品出版的规定

四、关于音像制品进口的规定

五、关于“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的规定

ISRC

第三节音像制品编辑工作

一、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要领

二、音像制品的选题策划

三、音像制品的稿件组织

四、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

五、音像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六、编辑过程中对相关材料的整理保管

第四节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一、录音节目的编辑制作二、录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三、音像制品的包装设计和要求

第五节音响制品的复制一、磁带的复制二、光盘的复制

第八章电子出版物出版

第一节电子出版物概述

一、电子出版物的概念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别

三、电子出版物的主要载体

四、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五、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出版的特有规定

第二节对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的要求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二、能设计体现电子出版物特色的框架结构

三、熟悉保护著作权的技术手段

第三节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流程一、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流程二、由纸介质书刊转化为电子书的编辑制作

三、自投稿的审核

四、引进版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

五、电子出版物的包装设计

六、电子出版物样品检查

第九章互联网出版第一节互联网出版概述一、与互联网出版相关的概念二、互联网出版的特点

三、互联网出版物的类别

第二节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设立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管理规定

二、关于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规定第三节互联网出版的基本条件

一、取得信息服务经营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具有合格的编辑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

三、建立互联网出版网站

四、开发互联网出版平台

五、取得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六、拥有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

七、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与数字著作权保护体系第四节互联网出版的编辑工作

一、选题策划

二、选题实施

三、用户反馈信息的收集管理

四、网站建设策划第五节互联网出版的流程与产品流通方式

一、互联网出版流程

二、产品流通方式

三、互联网出版运行管理

第十章出版物的成本及其构成

第1节出版物的成本及其构成一、出版物成本概述

二、出版物成本的总体构成

1.直接成本

1) 稿费校订费

支付给作者、翻译者、校订者

包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一次性稿酬、版税和翻译审核的校订费

2) 租型费用向其他出版单位租赁型版(胶片)来印制、发行出版物而需要支付给出租单位的

使用费。

3)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如纸张、磁带等。

4)制版费发稿之后到批量复制之前的费用。录入、排版、母带制作等。

5)印装费

从批量复制到上市销售所支付的费用。印刷、装订、包装费等。

6)出版损失废品所造成的损失。

7)其他直接费用选题策划费、调研费、专题会议等。

2.间接成本

1)编录经费与出版物生产有关,但难以明确区分于哪个具体品种直接有关的费用。编辑部门工资、办公费、编录用品费等。

间接成本一般在计算期末,以当期完工产品的总印张数或者总定价、总初版字数、总盒

数、总印数等为基数进行分摊。

图书一般可以用总印张数、总定价数、总初版字数等为基数。音像制品可以用总盒数、总分钟数等做基数分摊。

例题:某出版社2005 年7 月,发生的间接费用为16 万,6 月份出书总印张数为16 万(某书32印张,印5000 册),该书在核算成本时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间接成本总额160000 ,出书总印张数160000 ,每印张应分摊的间接费用=16 万元/16 万印张=1 元/印张

该书32 印张,应分摊32 印张x1 元 / 印张=32 元。

3.期间费用

1)管理费用出版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所开支的各种费用。行政人员工资、福利、

差率等。

2)财务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贷款、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3)销售费用出版单位发行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发行部门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仓储费、宣传费等。

第2节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的原则、特点和作用

?本——成本

?量——销售量

?利——利润

利润=(出版物定价x 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单位成本费用-单位销售税金)x 销售数量本量利分析的5 个原则:

1.出版物的成本费用必须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需要假设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实现销售,生产量=销售量

3.可以假设一些变量的值

4.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只是一定范围内的,此范围内,销售收入

和成本费用总额可以直线描述。

5.将销售数量视为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

本量利分析的特点:

1.本量利分析和计算必须以许多假设为条件

2.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存在差距。

3.具有较大的动态性。

本量利分析的作用:

1.帮助预测出版物的保本发行量

2.预测目标利润

3.根据目标利润确定出版物定价和销售收入

4.帮助制定各种指标定额和考核标准

5.作为经营决策、收支平衡控制和投入产出能力分析的依据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成本金额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同时增加的成本,叫做“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有 4 个:

版税与印数稿酬

租型费用

原附材料费用

印装制作费用

成本金额不受产品数量影响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

(1)单位变动成本每一单位出版物中包含的变动成本称为“单位变动成本”。变

动成本不随生产量的变化。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2)单位固定成本每一单位出版物中包含的固定成本称为“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固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

产数量

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

1. 定价

2. 发行折扣

3. 销售数量

4. 单位销售收入

5. 销售收入总额

6. 单位销售税金

7. 销售税金总额

8. 变动成本总额

9. 单位变动成本

10. 固定成本总额

11. 单位固定成本

二)本量利分析公式

第3节出版物定价

一、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

1.成本和利润

2.生产数量

3.市场需求

4.同类出版物的价格情况

5.读者的消费心理

6.品牌

、出版物定价目标

1. 销售目标

2. 品牌目标

3. 利润目标

三、出版物定价方法

(一)成本定价法公式

(二)经验公式

(三)按印张定价法

第十一章著作权贸易与国际出版合作

第一节著作权贸易概述

又称“版权贸易”,作为知识产权贸易的一种,属于无形财产权贸易。广义的指各类作品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与转让。狭义的指涉外或国际著作权贸易,主要是作品著作权的引进与输

出。实际上,能进行“贸易”的只能是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即著作权贸易的客体。著作权主体:卖方:作品的著作权人、得到著作权人授权的出版者、代理人买房:希望使用作品的出版单位

、著作权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客体不同

普通:有形的产品

著作权:无形的知识产权

出版领域的著作权贸易主要涉及:翻译权、出版权、重印权

(二)贸易方式不同

普通:实物的所有权转移,通过有关商品的买卖完成交易,卖方可对实物自由处

置。

著作权:无形的知识产权转移,有转让和许可使用等不同贸易方式。合同约定是否

允许买方向第三方再次转授有关权利。

(三)支付方式不同

普通:买卖价格固定,货物交割后便要付清

著作权:可以一次性支付,更多的是以版税方式支付

(四)权利期限不同

普通:商品一旦出售,即与卖方无关。

著作权:买方所获得的相应权利通常是有期限的。

二、开展著作权贸易的法律前提

1.国民待遇原则

2.自动保护原则

3.独立保护原则

4.最低保护原则

三、著作权贸易的分类

(一)著作权许可使用

1. 专有许可

2. 非专有许可

(二)著作权转让

1. 临时转让

2. 永久转让

四、著作权代理

第二节著作权贸易的经营管理

一、著作权贸易经营管理概述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固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 因 ①因遗策(沿袭) ②因利乘便(趁着) ③因河为池(就着) 北 ①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请进) ②延及孝文王(延续) 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 以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 ②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 ③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 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 兵 ①赵奢之朋制其兵 (军队) ②收天下之兵(兵器)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失去) ②追亡逐北(v作n,逃兵)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 三、古今异义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 四、词类活用 ㈠使动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3、约从离衡(使……离) 4、流血漂橹(使……漂) 5、分裂河山(使……分裂)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要点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生字: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 3. 6. 3.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词:本来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固执、顽固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形做动的使动用法:变得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形做动的使动用法:使…变快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

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 凸透镜凹透镜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 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凸 透镜 u=∞ (平行光) v=f 像与 物异 侧 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 u=f v=∞ 同侧 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 2、口诀记忆: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3、凸透镜成像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 蒋中初三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 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知识回顾 1、______ 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 禾廿___ 。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 3、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________________ 。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________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_______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 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____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____________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它能 ______________ 。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②像的大小 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_______ 。⑤像与物以镜面_____________ 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 像。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知识讲解

《过秦论》字词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卷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单元 测验卷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卷学校: 班别: 座号: 分数: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是() A.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梢低于所看到鱼的位置叉去 B.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景物 C.透过不平整的博览看窗外变形的景物 D.炎热的夏天外出时,用伞挡阳光 2、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习,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 A.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变大 B.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大小不变 C.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变大 D.与人的距离变大,像不变 3、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2中的() 4、下列正确的光路图4是() 图2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玻璃空气玻璃 A B C D 图4

5、如图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7、右图6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 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 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 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图6 图5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

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五、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成像条成像的像距(v)应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选A. 【分析】首先根据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确定像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解答此题.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厘米 B.8 厘米 C.10 厘米 D.20 厘米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即:u=16cm>2f,解得f<8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5cm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焦距可能为() A. 5 厘米 B. 8 厘米 C. 10 厘米 D. 15 厘米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当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所以物距u=10cm+f,即2f>10cm+f>f,解得f>10cm,所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答案】D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的知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日食、月食的形成,光射到光滑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 3.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答案版)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二、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⑤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⑥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⑦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三、古今异义(只写古义) ①于是 ..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秦人开关 ..延敌(开关:打开函谷关) ④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四、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 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 蒋中初三备课组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 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知识回顾 1、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和。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光的三原色是指。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它能。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②像的大小 与物体的大小。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成的是像。

10、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有关。 11、光的反射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反射。 三、典型例题 【例题1】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是何种颜色? 【例题2】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日食、月食的形成 【例题3】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o,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 【例题4】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Array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 棋的像:。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可直接使用】.doc

《过秦论》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 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3. 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文学常识】 1、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赋有《吊屈原赋》、《鵩鸟赋》。 2、《过秦论》中的过,就是指出过失之意。 【写作特点】 1.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 2. 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 3. 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