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如何理解

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如何理解
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如何理解

2019年起实施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不仅将劳务报酬所得、酬谢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下称三项所得)纳入综合所得的范畴,同时将此三项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进行了修改。

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二项规定:“劳务报酬所得、酬谢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第六项所称每次,分别按照下列方法确定:(一)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而原《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款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原《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所说的每次,按照以下方法确定:

(一)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以上,我们不讨论预缴或汇缴时三项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收入额还是以余额(减800或减20%)的差异问题,仅讨论稿酬所得的收入“每次”的确认问题,什么是一次性收入?什么是同一项目?什么是连续性收入?

通过以上新旧文件的对比可以看出,原法下,对稿酬所得是“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而新法与三项所得合并为“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即与原法下的稿酬所得“每次”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的表述不一致了,取消了稿酬所得特殊的表述方式“出版、发表”,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这就会引申出一系列无法解释的问题。

一、什么是一次性收入?

对稿酬所得来讲,一次性收入通常理解为“一个作品在一处的一次出版、发表”,无论支付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原法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四条关于稿酬所得的征税问题对此作过专门的解释:

(一)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稿酬所得,则可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按分次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为一次,按税法法规计征个人所得税。在其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所得,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所得,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而新法表述为“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也并无不妥,一次性收入仍可以理解为上述的“一个作品在一处的一次出版、发表”。

同理,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一次性收入通常也理解为“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也无论支付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

二、什么是同一项目?

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九条:“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中所述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考原法下对稿酬所得,即上述的国税发〔1994〕89号文件,可以理解为同一作品,包括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特许权使用费理解为同一项特许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

例如:某作者在2019年1月份在报刊投稿两次,分别发表了两篇文章,各取得稿酬600元和1000元。报社如何预扣预缴该作者的个人所得税?

该作者在一个月内发表两篇文章取得稿酬所得,两次稿酬所得不属于同一作品,也就不属于同一项目,应分别作为收入额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000-800)*70%*20%=28元。

根据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稿酬所得作为综合所得,在次年汇算清缴时是按收入扣除20%来计入收入额的,不再考虑4000元以下减800的处理,因此,该作者虽然在预扣预缴时因600元稿酬所得低于800元而应纳税款为0元,但在汇缴时需将

(600+1000)*(1-20%)=1280元并入综合所得收入计算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此时,税率也不再适用20%,而是适用综合所得的年税率表,这里就会随着综合所得的变化有很大的变数了。

三、什么是连续性收入?

先分析原法下劳务报酬所得关于连续性收入的判断问题。

“连续”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个接一个”,是同一项目一个接一个的做下去,到合同终止为止,相比于“跨月一次性劳务报酬收入”,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是属于持续状态,不间断进行,比如个人兼职做税务咨询劳务,这个咨询是持续不断的发生并进行下去的,这项税务咨询劳务就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算个人所得税。而“跨月一次性劳务报酬收入”,这个一次性收入终会终结的,属于“有开始有结束”,比如,个人提供房屋的装修劳务,按客户要求完成,尽管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但同一房屋装修劳务不可能持续不断地可以永远的进行下去,终有结束的一天,房屋的装修劳务就属于

一次性收入,即使是分验收阶段收到费用,也需要合并各月取得的收入按照一次计算个人所得税。

另外,对地域也做了限制性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偷税案件查处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发〔1996〕602号)第四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考虑属地管辖与时间划定有交叉的特殊情况,统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即对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地一个月内取得收入为一次。但目前互联网的形式下,如果认可对网络发表文章适用稿酬所得纳税(此问题在下面第四个问题分析),那么一地的规定统一为县就不好理解了,是按网络公司注册地?

以上为劳务报酬所得的处理原则,但拿到稿酬所得及特许权使用费上就不太好理解了。稿酬所得而言,存在连续性的情况只有连载,对连载的处理,原政策下是按一次收入处理的,不管是不是跨月连载的情况,但新法下如果按“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来计税,那么原文件就不适用了,对连载所得,应按月计算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而不是按连载全部所得为一次,这样的处理,因稿酬所得为综合所得,同一年度内没有影响,而跨年时,就会有影响了,纳税人可以少纳税。

例如:某作家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半年的时间,每月刊登四次,按月结算稿酬2000元,共取得稿酬12000元,如果按原来的政策,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为一次,应纳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

12000*(1-20%)*70%*20%=1344元。

而按新法的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八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见附件),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019年10月-12月预缴时,报社代扣其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分别为:

(2000-800)*70%*20%=168元,共代扣个人所得税168*3=504元,该个人在2020年3-6月进行汇算清缴时,将这三个月的收入6000元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假设不考虑其他综合所得及扣除的情况,仅考虑稿酬所得,此时收入额按6000*(1-20)*70%=3360元计入(预扣

时的收入额因可以扣除800元为(2000-800)*3*70%=2520元),并适用综合所得年税率表计税。

2020年同样处理,这样该作者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因其不同年度综合所得的情况会有不同的退补处理,与原法下确定需要纳税1344元相比,因稿酬所得属于综合所得,同样可以扣除各项扣除费用,也会随着综合所得及扣除情况发生一些变数。

助力企业,让创业变简单。汇桔网的公司财税服务给您业务可靠的支持。工商注册,公司变更,财务报表,代理记账,出纳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需求,我们全力满足您的需求,给您专业的服务。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25%或2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所得税就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得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得纯收益、所得额与其她所得额征收得一种税。 (一)企业所得税得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得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 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3.独立计算盈亏。 (二)企业所得税得征税对象 就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得生产、经营所得与其她所得。 (三)企业所得税得计税依据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得项目 (四)企业所得税得应纳税额 1.收入总额。 (1)生产、经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得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得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逾期没收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她收入。 2、纳入收入总额得其她几项收入。 (1)企事业单位技术性收入减免税均以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得“技术性收入免税申请表”为依据,未经税务机关审批得所有收入,一律按非技术性收入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在建工程发生得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3)对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证券交易取得得收入,应计入当期损益,按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不允许将从事证券交易得所得置于账外隐瞒不报。 (4)外贸企业由于实施新得外汇管理体制后因汇率并轨、汇率变动发生汇兑损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调整,按照直线法在5年内转入应纳税所得额。 (5)纳税人享受减免或返还得流转税,以及取得得国家财政性补贴与其她补贴收入,除国家另有文件指定专门用途得,都应并入企业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 (6)企业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得商品、产品得,均应作为收入处理;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得材料,如按合同规定留归企业所有,也应作为收入处理。 (7)企业取得得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得,其收入额应参照当时得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 (8)企业依法清算时,其清算终了后得清算所得,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3.准予扣除得项目。 (1)成本。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概述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基于业务运行规律的管理要求和规章流程,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 业务连续性是指企业有应对风险、自动调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以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运转。为企业重要应用和流程提供业务连续性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它是指提供在本地故障情况下,能继续访问应用的能力。无论这个故障是业务流程、物理设施,还是IT软硬件故障。 2.连续操作(Continuous operations)。它是指当所有设备无故障时保持业务连续运行的能力。用户不需要仅仅因为正常的备份或维护而需要停止应用的能力。 3.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它是指当灾难破坏生产中心时,在不同的地点恢复数据的能力。 同时,上述三个部分不是相互孤立的,是相互关联,而且有交叉的。 区分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是很必要的。严格地说,灾难恢复是恢复数据的能力,是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一部分。 让业务连续性计划成为企业变化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在制定企业业务连续性计划之后,不要把这个计划放在一边。要确保该计划的切实可行,就需要把它变成活动的文档。如果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或是业务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或是发生突发状况时的重要联系人不再为公司工作,旧的计划就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当有变化时,每个员工都应该问问自己该变化会对业务连续性计划中涉及到自己的部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业务连续性计划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特别是经济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传统的备份恢复式安全计划已经无法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运行。 业务连续性计划正是因此而生,它根据业务流程而非针对技术进行制订,有助于建立起更具统筹能力的安全管理制度。据Gartner Group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企业的大型数据中心和信息基础设施停止运行10日以上,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企业在一个季度内倒闭,而接近90%的企业在一年内倒闭。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所得税计算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但资产的计价几乎不具有弹性。就是说,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作合理避税筹划的文章。于是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过程,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所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内进行摊销。而不同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1.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原值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预计净残值的多少同样会影响折旧额的计提,现行制度规定,各类行业资产净残值的比例,仍在固定资产原值的3%-5%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因此在确定使用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有形损耗,而且应考虑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及

其它因素。国家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已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具体参考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内容。 二、折旧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急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急计划) 序号紧急 情况 应急措施 责任 部门 预防措施责任人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 2、启用蓄水池 1 停水3、限时、限量提供生活用水,优先确保生产用 水的正常供应 4、调整生产计划,确保满足客户要求 生产部/ 销售部/ 行政部 实时了解供水局供水情况,预先知道停 水时间以便提前预防; 负责人: 协助人: 5、请有相同设备的同行业工厂帮助生产 6、联络客户取得客户谅解调整交期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 2、维修员第一时间深入检查供电系统,排除故 障1、实时了解供电局供电情况,预先知道 3、立即向是上级供电部门汇报,要求其排除故生产部/ 停电时间以便提前预防;负责人: 2 停电销售部/ 2、采购预先寻找同行业,达到要求质量管 障,恢复供电 4、启动后备电源理体系的同生产设备的工厂,建立联络渠 行政部协助人: 5、调整生产计划,确保满足客户要求道 . 6、请有相同设备的同行业工厂帮助生产 7、联络客户取得客户谅解调整交期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1、紧缺原材料保持最低库存量,确保 1 2、要求原供应商紧急供货天的生产用量. 3 原材料 短缺 3、从其他合格供应商处紧急采购 4、从同行业工厂调拨物料 5、与客户协商,经客户同意后使用不影响产品 销售部/ 采购部 2、采购提前评估供应商产能 3、累积潜在或第二合格供应商名单 4、采购预先寻找同行业,同生产设备的工 负责人: 协助人:品质、性能、外观等短缺原材料的替代料厂,建立联络渠道. 6、联络客户取得客户谅解调整交期5、累积替代物料及对应合格供应商名单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 4 劳动力 短缺 2、生产部请求其它部门派人支援 3、生产部要求人事紧急招人 4、调整生产计划,确保满足客户要求 5、请有相同设备的同行业工厂帮助生产 生产部/ 行政部/ 销售部 1、生产部提前做人员需求评估 2、采购预先寻找同行业,同生产设备的工 厂,建立联络渠道. 3、人事与招聘公司保持日常联络 负责人: 协助人: 6、联络客户取得客户谅解调整交期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 2、请公司内外技术人员抢修 3、启用后备设备 4、调整生产计划,确保满足客户要求 5、请有相同设备的同行业工厂帮助生产 6、联络客户取得客户谅解调整交期 生产部/ 销售部/ 行政部 1、做好机器平时保养维护 2、购买机器时必须验收质量,同时签订 售后服务协议 3、采购预先寻找同行业,同生产设备的工 厂,建立联络渠道 4、对关键设备设施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 和管理 负责人:关键设 5 备故障 协助人: 1、与货运公司签订协议,要求其出车前 1、查核是否会影响产品交期 检查车况

个人所得税案例分析与计算

一、个人所得税综合分析题 1、中国公民孙某系自由职业者,在绘画方面很有造诣。 2013年发生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事项如下: (1)在A国讲学取得收入30000元,在B国进行书画展卖,现场作画取得收人70000元,已分别按收入来源国税法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5000元和18000元。是否回国后还需要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何时、何地申报,须在我国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2)孙某在年初独立出版了一本绘画技巧教材,已取得稿酬收入50000元,出版社年初从中扣缴其个人所得税,10月出版社又进行加印,《绘画周刊》也对绘画技巧的内容进行了连载,加印和连载稿酬分别是1000元和3800元。加印和连载需要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是多少。 (3)接受一电影公司委托,对一部描写画家的电影剧本进行专业审核,约定审稿收入15000元。需要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是多少。 (4)接受邻省美术馆邀请为该馆的一个国际画展的开幕式担任即席翻译,该美术馆一次性支付孙某6000元税前报酬,孙某自负往来交通、住宿费用。孙某应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是多少。 【解析】: (1)境外收入应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在我国的境内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税。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区别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和不同所得项目,依照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内不同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之和,为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扣除限额。 ①A国讲学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30000×(1-20%)×30%-2000=5200(元),其实际境外纳税5000元,未超限额,可全额抵扣,并需在我国补缴个人所得税=5200-5000=200(元) ②B国现场作画收入属劳务报酬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70000×(1-20%)×40%-7000=15400(元),因其实际境外纳税18000元,超过限额,并不需在我国补税,超限额部分的2600元不得影响A国计算,也不得在本年度应纳税额中抵扣,只能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从来自B国所得的未超限额的部分中补扣。 (2)加印和报刊连载的稿酬收入,由出版社和杂志社分别扣缴其个人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现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 事先制定一个完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缩写为BCP),积极防范并且应变处理灾难发生的一系列后果,将灾难的蔓延和损失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内,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范畴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一部分】 BCP的基本要素 笼统地说,BCP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确定并减少危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有效地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而有关BCP的一些特定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各个部分中加以描述。 BCP实施的最终结果是: ●一组防范危险的评测指标; ●一支执行团队,在经过培训后可以处理各种危险事件; ●一套计划,提供危险发生时的路线图。该计划应该是充分和完备的,必须详细落实到该计划实施范围内的每一个单位、人员或设备。 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与企业中IT设施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企业人员在危险状况下的安全管理问题。

每个企业所制定的BCP都应该有每个企业或者所处行业独有的特色,彼此之间不会完全一致,但大致上说来,一个完备的BCP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关键部分构成的: 一、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就是认识并分析各种潜在危险的结果。这些危险的来源可能是: ●各种区域性的天然灾难,如洪水、地震、疫病等; ●人为事故或蓄意破坏造成的严重灾难,如火灾、恐怖主义袭击等; ●安全威胁、硬件、网络或通信故障; ●灾难性的应用系统错误。 所有的危险都应纳入企业的危险评估范围,并且应对各种危险的可能来源地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对于每一种危险的来源都应该认识到: ●危险的类型; ●危险的程度; ●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说,如果按照有无警示性先兆来分,各类危险还可以分为:

新会计准则解读

新会计准则解读(常见问题)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在日常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在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以下内容就与合并报表相关的一些常见问题做出具体解读。 一、资本公积能否全部转增资本?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只设置两个明细科目: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股东投资溢价和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借差,借记”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贷差,贷记”资本公积”。 (3)”拨款转入”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中过渡。 2.”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1)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 (2)”权益法”下,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3)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差额。 (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内容。 股本溢价属于投资者投资性质,属于准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公积中只有股本溢价可以转增股本。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二、为什么新准则对控制的子公司用成本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原准则(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局限性有关,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结果。

个人所得税计算

(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自2011年9月1日起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得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意】2011年9月1日前为2000元,并适用5%~45%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考试中如果考察某人2011年全年工资应缴纳得个人所得税需要分段计算。 【例题·计算题】小张2012年5月取得工资薪金6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

得额1500元以下得税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 元得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正确答案】应纳税所得额= 6000-3500=2500(元); 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第一种,按照速算扣除数简易方法计算: 应纳税额=2500×10%-105(速算扣除数)=145(元)。 第二种,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定义分解计算: 应纳税额=1500×3%+(2500-1500)×10%=45+10 0=145(元)。 2、个体工商户得生产经营所得(了解) 个体工商户得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得收入总额, 扣减税法允许扣除得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得余额,为应纳 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了解) 4、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得,减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得,减除费用20%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注意】如果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得,以1个月内取得得收入为一次。 【链接】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得,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万至5万元得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5成,超过5万元得部分,加征10成。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计算比较复杂的税种,某些涉及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业务,虽然有明文规定的计算公式,但不好理解。本文总结了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的简便计算 按有关规定,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情况下,交易中股权支付时,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非股权支付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例一:甲公司共有股权10000万股,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将80%的股权由乙公司收购,成为乙公司的子公司。假定收购日甲公司每股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元,每股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元。在收购对价中,乙公司以股权形式支付7XX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80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0×80%×10-10000×80%×8)×[8000÷(7XX+8000)]=(80000-64000)×10%=160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银行存款支付对应的股份数×每股盈利额=8000÷

10×(10-8)=1600(万元)。 因投资未到位不得扣除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XX〕312号)的规定,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般计算公式: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同时,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也不得扣除。 例二:某公司XX年1月向工商银行按照%的年利率借入500万元,向一家私营企业以8%的年利率借入200万元,全年共发生利息支出43万元,公司甲股东欠缴资本额3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该公司XX年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200×(8%-%)+(500×%+200×%)×300÷(500+20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该公司XX年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借款利息总额-可扣除借款利息额=43-(200+500-300)×%=(万元)。 不得扣除关联方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

新收入准则的解读讲课讲稿

新收入准则的解读

新收入准则的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要素的分类 收入的特征

收入的分类 【案例1】(多选题) 下列属于工业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的有()。A.销售材料的收入 B.销售商品 C.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 D.捐赠收入 【答案】AC 收入的确认条件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规范的金融工具及其他合同权利和义务,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二)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租赁合同,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三)由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保险合同,适用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 本准则所称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或服务(以下简称“商品”)并支付对价的一方。 本准则所称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 第二章确认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题1:某纳税人实行计税工资办法,2004年度职工平均人数为100人(上、下半年无变化),工资支出为150万元,同时按规定比例提取了职工福利费2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25万元,上交了工会经费3万元,请问2004年度该单位税前应调整的工资及附加费是多少? 答:1、税前允许扣除工资及附加费 (1)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标准=800×100×6+1200×100×6=120(万元)(2)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120×14%=16.8(万元) (3)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120×1.5%=1.8(万元) (4)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120×2%=2.4(万元) 2、应调增的工资及附加费 应调增的工资=150-120=30(万元) 应调增的职工福利费=21-16.8=4.2(万元) 应调增的职工教育经费=2.25-1.8=0.45(万元) 应调增的职工工会经费=3-2.4=0.6(万元) 例题2:某纳税人2004年度取得商品销售收入1300万元,租赁收入300万元,对外投资取得投资收益300万元,请问2004年该企业列支了1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扣除标准=(1300+300)×3‰+3=7.8(万元) 应调增业务招待费=10-7.8=2.2(万元) 例题3:某股份公司2003年3月开始生产经营,前期共发生开办费总额120万元,会计和税收上应如何处理? 1、会计上: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120万元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120万元 2、税收上: (1)2003年度允许税前扣除额=120万元÷5年÷12个月×9个月=18万元(2)2004年——2007年每年应调减所得额=120万元÷5年=24万元 (3)2008年应调减所得额=120万元÷5年÷12个月×3个月=6万元 例题4:某轴承厂,2004年取得经营收入5000万元,2004年共发生广告费120万元,业务宣传费30万元,问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宣传费。 答:1、广告费 当年允许扣除的广告费=5000*2%=100万元 当年应调增的广告费=120-100=20万元 差额20万元,允许结转以后年度补扣。 2、业务宣传费 允许扣除的业务宣传费=5000*5‰=25万元 当年应调增的业务宣传费=30-25=5万元 差额5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 例题5:某境内内资企业,2002年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境外设有两个子公司,在美国的全资A公司2002年亏损50万元,在英国的全资B公司2002

最新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要点

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 要点

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要点 对已经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企业来讲,不断维护计划,确保计划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就成为了企业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的主要任务。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变更管理来实现业务持续计划的不断更新,通常定期的审计是一种可行的办法。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测试(包括演练)。通过测试一方面可以全面检查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组织成员能够以正确的流程、规范的行动高效应对危机。正因为如此,企业应该至少每年做一次全面的测试。 简单来讲,测试的目标就是确认一个组织在发生灾难(或者危机事件)时,执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能力。但如何组织和管理测试和演习,以确保测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是许多用户关心的问题。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方式。测试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测试的目的不同,测试的方式可以是简单的桌面测试,也可以是全面的场景演习等等。 测试过程的管理团队很重要,测试应该由训练有素的团队来规划、实施和控制。通常起草业务持续性计划的人员是管理和控制测试的最佳人选(在应急恢复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人员除外)。为了确保测试的组织效果,应该事先对实施测试过程的团队进行培训。 在测试之前,需要“设计”一个供测试用的模拟场景。场景应该包括一系列很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应该经过恰当的设计,确保可以测试到计划中的全部(或者相应部分,视测试的范围而定)行动要素。 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必须的。因此,要事先制定测试反馈信息表,做好收集反馈信息的准备工作,确保测试结束后可以尽快收集到反馈信息。 应该积极与领导沟通。测试需要费用,所以事先要有相应的预算,并报请领导批准。此外,测试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员工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业务的进展,这一点也需要事先得到领导的认可。另外员工可能会在测试的日期正好出差在外,这些都需要做充分的考虑。 如果测试需要单位外部的人员(例如业务持续性计划中提到的应急产品供应商等)参与,则更需要积极进行协调和沟通,事先要仔细考虑外部人员参与的方式和程度。 测试过程规划 测试的过程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规划主要步骤包括:分析业务持续性计划,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场景,准备测试反馈意见表等。其中分析业务持续性计划是其他工作的基础。 测试计划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也很复杂,所以也需要精心安排。应该考虑到制定测试规划过程中的所有步骤,每个步骤的执行时间和负责人,以及每个步骤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管理软件来辅助完成。

个人所得税计算题 (2)

个人所得税课堂计算题 1.李某于2009年10月发表一部长篇小说获得稿酬10000元(已纳个人所得税),因该小说畅销,本月又加印该小说取得稿酬2000元。并且,该小说在本月获得国家级文学奖,取得奖金5000元。李某在本月将一篇短篇小说文稿竞价拍卖,取得收入30000元。计算李某应纳个人所得税。 2.李某于2006年1月初将其位于市中心的自有两间120平方米的门面房出租给陈某经营服装。协议规定,租期l年,年租金96000无,分12次于每月月初支付8000元。另外,本月维修该出租房屋发生修理费用500元,取得普通发票(除个人所得税外,其他应纳税费合计1496元均已缴纳,取得税票)。计算李某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 3.李某在2008年某月因购买体育彩票中奖取得奖金100000元,其中40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某贫困地区;另外在本月获得劳务收入12万元,其中3万元捐助给农村义务教育、4万元捐赠给贫困地区。试计算李某应纳个人所得税。 4.中国公民李某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职员,2008年其个人收入如下(本题中的租金收入、工程设计收入、售房收入的营业税税率为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附加为3%。):(1)每月工资收入6000元,12月份取得年终奖24000元。(2)私有住房出租1年,每月取得租收入3000元,当年3月发生租房装修费用2000元。(3)业务时间为某单位进行一项工程设计,取得设计费收入50000元,将其中20000 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灾区。(4)11月20日销售非惟一的家庭生活用私有住房一套,取得收入200000元,该房上年购进价150000元,销售过程中缴纳相关费用5000元。11月25日购买福利彩票中奖5000元。 根据所给资料,计算2008年李某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中国公民李某是被单位派往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高级职员,2009年度他的收入情况如下: (1)雇用单位每月支付工资、薪金15000元;(2)派遣单位每月支付工资、薪金6000元;(3)9月份购买福利彩票,一次中奖收入15000元;(4)取得保险赔款5000元;(5)李某2008年曾购入1000份债券,每份买入价10元,购进过程中支付的税费共计150元。2009年2月份以每份12元的价格卖出600份,支付卖出债券的税费共计110元;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按照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雇用单位支付工资、薪金时,每月应代扣个人所得税税额;购买福利彩票中奖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派遣单位支付工资、薪金时,每月应代扣个人所得税税额;李某售出债券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6.某市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查账征收管理。2009年自行申报取得产品销售收入640万元,购买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收入2.5万元;购买原材料支付价款50万元,材料全部验收入库;购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测试仪器一台,支付买价和安装费共计4.5万元(其中支付给个人的安装劳务费0.5万元,按照安装协议商定,支付给个人的安装劳务费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该个体工商户代付),仪器已投入使用;本年应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45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150万元(其中含业务招待费和其家庭的生活费8万元,上缴的印花税0.4万元、房产税0.6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30万元(其中含通过国家机关向教育部门捐款6万元,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罚款1万元);应缴纳的增值税2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0.14万元、教育费附加0.06万元;该个体户年均员工7人(其中含业主1人),全年计入各项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61200元(业主每月工资为2500元)。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2009年度该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7.李某是我国一位医学家,他在2008年度12月份取得如下收入:领取工资12000元,其中包括政府特殊津贴2000元;李某与王某合作出书,取得稿酬24000元,两人约定按6:4分成;李某为某制药厂提供一项专有技术,取得特许权使用费4000元,李某为某医学院做报告,取得收入8000元;李某转让自有房屋一套,原价600000元,销售收入1200000元,转让过程中缴纳税费15000元。 请计算李某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8.税务所于2008年1月5日接受居民李某的委托,代理审查其2007年12月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务代理人对李某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审核,确认李某2007年12月份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1)李某为一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本月实际取得工资收入11000元,独生子女补贴200元,年终奖金30000元,又取得董事费收入20000元。(2)因投保财产遭受损失,取得保险赔款5000元,另外,本月还取得银行利息收入800元(税前收入),国库券利息收入200元,集资利息1000元。(3)李某共有两套住房,当月将另一城市的一处住房出售,取得转让收入1500000元,该房屋原值8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