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

黄速建余菁

(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2月)

[摘要]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对国有企业的行为的客观期望,它由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具体体现为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因为追逐经济目标而舍弃非经济目标的案例。我们认为,重申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强调宏观层面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以克服当前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滋长的国有企业逐利冲动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有企业是一种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与手段,是政府针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市场失效①问题而代表公众利益所采取的诸多政策举措的一种。在这个层面上,国有企业与政府影响经济的其他手段,比如,对企业的补贴、产业政策、管制政策等,都是同质的制度安排。从理论上说,一国政府之所以选择以国有企业这种方式影响经济,那仅仅是因为在实现既定的施政目标方面,它比其他的影响经济的方式来得更为有效,实施成本更低。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采用管制政策等其他手段,就可以达成和通过国有企业来干预经济相同的政策目标,且成本会更低。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也译作“公营企业”),它比国有企业的含义更广,还包括政府不拥有所有权但可以特殊的(指非针对一般企业的)法律规范对其施加支配性影响的企业。比如,在美国,联邦政府公司(Federal Government Corporation, FGC)中有一类是私人持有的FGC,这类公司的所有者不是政府,但它们在经营活动中会获得政府的或公共基金的拨款,因而要遵守其他私营企业不需要服从的一系列的特殊的法律法规(M. J. Whincop,2004)。这类FGC属于美国公共企业的一种,它们是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企业制度与国家干预经济的制度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在市场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在配套的市场机制、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供给不足的环境里,政府的其他影响经济的手段往往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为达成特定的施政目标,政府通过国有企业这种方式干预和参与经济活动,就有可能起到其他政策手段所没有的效果,其成本也相对较低。

1. 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的性质

[收稿日期]2005-12-20

[作者简介]黄速建(1955-),浙江开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余菁(1976-),江西南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①常用的说法是市场失灵,它的含义是指相对充裕(足够长而不是无限长)的时间里,市场或自由企业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政府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干预经济。本文使用的“市场失效”的含义更广,它力图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市场失效”是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之下,市场机制与自由企业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场失效的存在,使得政府不仅要以非市场常态的手段来干预经济,还要以接近市场常态的手段来参与经济。另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定义的国有企业是以市场为体的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这其中隐含的假设是,国有企业制度和其他的政策一样,都是对市场制度的补充性制度安排。在另一种经济体制――自由企业(市场)不见容于其的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从属于一组对市场制度的替代性制度安排,而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通常可以用作政府达成以下经济干预目标的手段:(1)国有企业可以被用作为一段时期内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或者是,改善一个国家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的定位,首先应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任务)相适应(吕政,2002)。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可能既有经济赶超的目标,也有特殊的国际形势下所形成的国家安全目标和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目标。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后发展的国家往往选择以建立国有企业的方式,来促进资本密集型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加快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其次,许多国家出于改善本国的贸易地位的考虑,除了使用关税等手段外,会设立专门的国有对外经贸公司。不少经济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国有贸易公司,其公司使命之一是要确保为本国获取稳定的、必要数量的外汇收入。许多国家为其主导性的出口资源/产品或重要的进口资源/产品,设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比如,哥伦比亚的国有咖啡出口公司,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南美洲国家的国有矿业公司,其设立意图都在于提高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卖方地位(R. V ernon,1979)。还有一些国有贸易公司,基本职责是保障本国战略性资源/产品的稳定供应,比如,我国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最后,各国政府除了市场化的手段之外,还会采用补贴或国有化的方式来救济其衰退产业或国际竞争地位日益降低的产业。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当铁路客运业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转移原因成为民营企业经营普遍亏损的行业之后,政府也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了联邦铁路客运公司,将铁路客运的主体部分改为公营(钱津,2000)。

(2)国有企业可以被用于解决某个时点上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优化。这其中既涉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涉及到不同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种可能是因为国家现行经济政策与市场体制,无法激励足够多的民间资本自觉进入这些领域,比如,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就缺乏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另一种可能是虽然民间资本有意愿进入这些领域,但政府无法以足够低的管制成本引导民间进入者以自律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于整个国家经济结构平衡的需要。比如,垄断产业的民营企业在缺乏市场竞争和完备的管制约束的情况下,大多倾向于滥用排他性权利或有优势的市场地位牟取暴利,向消费者提供劣质的产品与服务。

(3)国有企业还可以被用作为平抑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的稳定器。在和平时期,国有企业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当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经济处于景气周期中,国有企业的边界可以适度收缩;而在经济周期步入低谷时,国有企业的边界可以适度扩张,起到稳定社会经济的作用。在发生战争或重大的经济危机这类极端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新设国有企业或通过国有企业以大面积的并购或接管的方式,挽救陷于经营困境的民营企业,增加全社会的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平抑物价水平,以克服经济动荡和带动经济复苏。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之间有区别。这种区别集中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它是政府参与经济的手段。作为参与经济的手段的国有企业,与作为干预经济的手段的国有企业相比较,前者在数量上要多很多、分布领域要广很多、企业组织形态也要更为复杂。虽然在当前的时点上,两种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是根本性质上的、质的差异,还仅仅是表现形式上的、量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区别的存续期到底有多长?是仅仅存在于近些年的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还是将长期的存在?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学者在认识上是有分歧的。

有影响力的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性质是相同的。相应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完全可以国外国有企业的成熟模式为参照,充分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私

有化改革的经验。

第二类观点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性质大体上是一致的,虽然在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会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规模和数量上要大一些,分布领域要广一些,企业形态复杂一些,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经验来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公共企业的性质有本质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钱津,2000)①,必须探索和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纪宝成,2004)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陈佳贵,1999)②。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并不反对,在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经验,或者是借鉴国外将国有企业视作特殊企业而从法律法规上予以特殊规范的作法。

在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中,又有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内生的委托-代理难题决定了,国有企业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企业形式,其数量不宜多。而我国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数量众多、范围过广的国有企业,它们应该大规模地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国有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在规范治理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制度“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纪宝成,2004)。折衷性的观点认为,受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国有企业仍将是政府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们不能完全退出竞争性、营利性领域,国有企业仍将在培育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就业岗位、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与经济目标

企业是服务于经济目标的特殊组织。国有企业又是企业组织中的一种特例。在国有企业的身后,人们总是可以同时看到两股力量:一股是非经济的、出于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考虑的力量,另一股是经济的、出于实用主义③的考虑的力量,现实经济中,这两股力量之间从来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V. V. Ramanadham,1991)。正是在这两股力量交互作用下,国有企业成为了一种同时拥有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特殊的企业组织。

1. 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

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还是像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或参与经济的一种手段,它们在开展经营活动时,时常会显现出不经济性。这种不经济性是指在一个可计量的时间段里,国有企业在使用一定数量的国家信用、资本、人才及其他社会资源后,却无法获得与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相匹配的经济收益。

就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初衷而言,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开展种种不经济的经营活动,其目的是要在一个更为长远的时间段里实现国家、公众的

①纪宝成(2004)写道:“将我国国有企业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将无法把握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

②“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两种含义:如果按一般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改制,则这些企业在性质上就将不再是国有企业,或不再是纯粹的国有企业(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公有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要保持国有企业的性质,则实质上就不是要建立一般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是要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陈佳贵,1999)。”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内涵,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这个问题,邓子基(2000)在对比“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时所写下的一段话,非常有启发意义。他在文中写道,“(立足资本主义的理论)重在考察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却极少通过人与物的关系去考究其背后所隐藏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从而常常陷入了只见物而不见人的境地”。

③原文中在此用到的词是“Pragmatic”(Ramanadham,1991),作者认为这是他所能够找到的较适合的一个词。Pragmatic常被译作“实用的”、“实用主义的”,它还有一个意思,即:“国事(务)的”。

大经济。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这些目标,才成其为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

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些定位于履行“非经济目标”的国有企业,却从经营活动中获取了收益,有时,甚至是极为丰厚的收益。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既有的经济政策框架下,国有企业履行非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内生了开展经营性活动并从中营利的可能。另一种可能是国有企业舍本求末,放弃由“国有”这一制度属性所决定的“非经济目标”,而去追逐与企业制度属性相关的经济目标。理解和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将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的问题。

2. 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通过设立国有企业谋取经济利益的现实考虑。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获取的稳定收益,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它的经济发展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地方政府一方面因为缺乏自有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又眼红私营企业从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取的高额利润,所以,它们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创办州立、市属政府企业,提供公共产品,而后,这些企业的经营所得成为了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Swann,1988)。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与一般企业的经济目标是同质的吗?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的产生所依托的企业制度基础与一般企业的经济目标的产生所依托的企业制度基础,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一般企业的经济目标来源于其企业制度属性,而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来源于“国有”这一制度属性。换句话说,一般企业是天生逐利的,而国有企业的逐利动机是其非逐利的天性的衍生物。

在有信奉“小政府”的文化传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大多分布在无利或微利的非经营性领域。作为干预经济的手段,这些国有企业被视作为财政支出的一种,被划入公共财政的范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也会被用作为一种财政收入的来源。比如,一些国家设立有专营烟酒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水平向全社会提供这类商品;在另一些国家,国有企业会以较低价格水平在国内收购资源类产品,随后又在国际市场获得较高收益。在这两个例子中,国有企业分别充当了征收奢侈品消费税和征收资源税的税收工具的角色。总体而言,在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作为公共财政的组成内容,其经营活动中内生的营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

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仅就现状而言,国有企业不是从属于公共财政,而是与公共财政相并列的。①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范围要比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宽泛很多,其中所蕴含的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性活动及营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中国国有企业的目标选择及其行为问题,也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承担着特殊的“难以由非国有企业来实现重要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金碚,1999b);那些“将国家赋予的社会目标置于经济目标之上”的国有企业(高尚全,1999),或者说,“被赋予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而“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国有企业(金碚,1999a)。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企业目标与行为几乎和民营企业完全趋同的国有企业,它们和民营企业一样争强好胜,推崇效率至上;也和民营企业一样,有滥用排他性权利牟取一已私利的冲动。

一般说来,竞争性行业及专注于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其经济目标优于非经济目标;垄断性行业及专注于非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其非经济目标优于经济目标。然而,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更为普遍的状况是,国有企业就像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那样,它们的非经济目

①邓子基(2000)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一体两翼”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翼,它所掌控的国家资产(本)是公有制的重要物质基础。所谓“一体两翼”格局,是指国家税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分别是国家财政这一机体的两个翅膀。

标与经济目标总是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的。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本应专注于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以非经济目标为幌子,为其应尽的经济目标卸责;本应专注于非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却改途易辙去追逐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人们在谈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时,有两种常见的认识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才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对一般企业而言,并没有显著意义。因为有了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能力与动力会被大大降低。另一种倾向是把国有企业等同为和一般企业或其他非企业组织一样的组织,以判断一般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作为判断国有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比如说,人们会因为一个国有企业自觉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员工劳动安全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就将它称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在这个价值判断中,人们用于衡量社会责任履行与否的标准,对于国有企业,和对于一般企业乃至非企业组织,是一样的。本文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1. 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

按照卡罗尔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这个定义所界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更侧重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意义上,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但是,当一个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自然成长到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它的行为关系到社会的许多方面时,这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对这个企业的非经济性期望,应该被相应地纳入它的目标体系之中。

塔尔科特 帕森对组织制度的合法性(Legitimacy)的定义,可以更好地反映宏观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帕森认为,组织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的活动是否与这些组织所在的社会体制的目标和价值一致。从宏观层面上看,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形式,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将取决于受这种制度约束的企业及相关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客观上的社会规范。

理解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的性质是追求经济目标的组织,企业的首要目标(很多情况下是唯一的目标)是经济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包含了追求经济目标的内容,经济目标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的微观层面的社会责任的履行,都不可避免地要依附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施。三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都是统一的。

2.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与一般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要更为复杂。从宏观层面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社会责任是由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它具体体现为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国有性质,是理解国有企业的制度内涵的起始点,也是定义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原点。以帕森的语义来阐释,那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存在意义和应尽的社会承诺。

从微观层面看,正如本节开头所提到的两种普遍的认识。根据前文对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阐述,第一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认识混淆了“社会责任”与“非经济目标”这两个概念。它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即: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不应该有社会责任,有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难以参与竞争。其实,社会责任不仅包括非经济目标,还包括经济目标。即使是一般企业也有社会责任,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和竞争行为并行不悖。

第二种认识,指的是人们在评判一个国有企业是否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时,有一种将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同于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具有误导性,它容易引导人们将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关注点,放在国有企业如何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前提下来实现非经济目标这一问题上。对于竞争性行业及专注于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而言,这种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还较有可能与宏观层次的、客观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相一致;而对于垄断性行业及专注于非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而言,这种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多情况下,是偏离、甚至背离于宏观层次的、客观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

本文认为:①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作为国家代表公众利益参与经济和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而存在。②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中既有非经济目标的内容,也有经济目标的内容。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是要着眼于非经济目标的实现,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为非经济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这是很多人都持有“国有企业应该比民营企业更讲社会责任”这类观念的原因所在。具体到一个个国有企业,其社会责任的含义将取决于这个国有企业开展活动的性质。③从理论上说,微观层次的和宏观层次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统一的;而在实践中,受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异的影响,微观层次的和宏观层次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有相互背离的可能。

四、探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及其内部人的逐利冲动不断滋长。由于缺乏充分信息,又缺乏配套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在现实中,国有企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的例子并不罕见。这里所说的“拒绝履行社会责任”,既包括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不尽责地为国有股东谋利的情况,也包括从事非经营性活动或以从事经营性活动为主的国有企业因为追逐经济目标而背弃其非经济目标的情况。本节以下着重讨论和分析后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

1. 五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中储棉的巨额亏损事件。这个事件的主角是中储棉,一家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金10亿元。该公司受国务院委托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承担着平抑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和保障棉花这种重要物资的稳定供应的政策性职能,同时,该公司有依法开展经营性活动的权利。中储棉成立不到半年,国内市场的棉花价格受当年棉花减产和棉纺行业需求强劲的影响,出现上涨。就是在这种市场形势下,2003年10月,该公司决定大规模进口棉花。在经营策略上,中储棉在较短的时间对外以非常的高价格大批量购入棉花,对内囤积居奇,支持各地棉麻公司与公司员工层层加价,高价销售棉花。受市场供需形势客观变化与棉花炒作势力的影响,国内棉花价格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之间大幅走高,随后又从2004年3月开始,一路下跌。这一事件中,中储棉由于高价进口的棉花压库,公司的10亿元资本金损失过半。①

第二个案例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新加坡公司(简称“中航油”)的石油期货事件。中航油最初是以中国航空油料领域垄断性的采购商的角色在海外上市的。在开展油品现货贸易的同时,该公司也参与石油期货交易,2002年,公司收入中已有一半来自于期货交易。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又开始操作风险更大的石油期权这一场外交易品种。到2004年11月,中航油因为投机石油衍生产品交易而损失5.54亿美元。

第三个案例是近期发生的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中国储”)的铜期货事件。这个事件的主角中国储是一个非企业化的国有部门,一位为这个部门工作的交易人员在伦敦商品交易

①黄庭钧,杨宁,李俊义在“央企巨亏谁负责?中储棉追逐暴利被深度套牢”一文中描述到:“当时,中储棉在很短时间内大量进口,其结果是推动了纽约期货市场棉花价格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板。”

所做空伦敦期铜,遭到国际基金逼空,导致巨额空头头寸被套,预计损失为2亿美元左右。

第四个案例涉及到国有煤矿的重大矿难事故。最近一年多来,国内重大矿难事故频繁发生,其中不乏国有大中型煤矿发生的事故。这些重大事故,都可以找到一个同样的原因,就是较长时期以来,国有煤矿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减少了必要的安全装备投入。在前些年煤炭业不景气的时候,许多国有煤矿企业严重亏损,连员工工资都难以做到正常发放,煤矿安全投入方面就有所欠账。近几年,国内能源需求高涨,煤炭价格不断提高、供应紧张,国有大型煤矿的管理重心放在生产经营和确保产量上,在煤矿安全投入方面有了更多的亏欠。根据国家安全监管局的有关估计,我国煤矿安全装备投入的缺口已经高达500亿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煤矿接连出现了一些重大事故,比如,2004年10月的河南郑州大平煤矿事故、2004年11月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2005年2月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事故和2005年11月的黑龙江省七台河东风煤矿事故。

第五个案例是2005年8月前后在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出现的“油荒”事件。“油荒”的大背景是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一路飞涨,而在国内,现行的成品油价格调控政策造成了(国外)原油-(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倒挂,国内炼油行业纷纷减产,国内市场上对成品油需求量迅速增加,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油荒”的导火线是所谓的台风造成的油品运输受阻,7月底,广州、深圳等地的加油站开始出现限量供油和无油可供的情况。

在广东省的成品油市场供应体系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占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梁钢华等,2005)。在“油荒”中,两大石油公司被很多人批评为“未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一是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因为受管制而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两家公司控制成品油资源投放,引起整个经销环节的惜售、囤油,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二是在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而国内外油品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加快出口成品油,以求获取更多的收益①。为此,9月1日,国家五部委紧急调整了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其三,在成品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家公司为保证自有加油站的供应,而限制对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的供应,有滥用排他性权利和蓄意陷民营企业于经营困境以利于日后收购便利的不正当竞争倾向。对此,广州市有关部门两次下文要求两大石油公司确保当地社会油站供应。

2. 案例评析

以上五个案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受资本趋利的天性的牵引,国有企业因为追逐经济目标而舍弃非经济目标的冲动何其强烈。当这些企业性质、目标尚不明确,企业制度尚不健全和暂不具有充分的商业化、市场化能力的国有企业(还包括有的尚未企业化的国有部门),将其原本应该用于非经济目标的有限国家资源,投入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的大海中,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眨眼之间就幻化为海平面上的浪花。

(1)在第一个案例中,中储棉是一个同时开展政策性极强的非经营性活动和经营性活动的国有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受逐利性的驱动,该公司做出了有违其非经营性活动的政策精神的行动决策。最后,这种经营性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而且破坏了国有企业在实现非经济目标方面的效能。

(2)第二个案例和第三个案例都是国有企业、国有部门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失利事件。无论是中航油,还是中国储,或者是再早些时候的、在1997年投机做空伦敦锌致亏的株州冶炼厂,它们都有参与期货交易活动的正当理由,这就是根据其主要的经营性活动或非经营性活动的需要,为其主营产品套期保值。而且,在出现巨额的投机亏损之前,这几家

①有数据显示:2005年1-7月,经广东各口岸出口成品油共计11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9.2%;进口成品油974.3万吨,下降19.1%。而2005年7月单月,广东成品油出口24.8万吨,同比上升92.5%,占当月成品油消耗157万吨的15.8%。数据来源:于厚朴. 谁在制造“油荒”?――一位基金经理的亲历与思考[N]. 中国证券报. 2005-09-09.

机构都曾经有过从国际期货市场获取收益的经历。正是由于受到从高风险的市场较为轻松地获取较高收益的“激励”,这几家机构先后进行了越权交易。在出于投机需要的越权交易中,这几家机构建立的、也是日后带来巨额亏损的头寸数量,远远超过了与这些机构正常开展的经营活动相配比的水平,有的机构的套期保值方向甚至与其正常经营需要的方向相反。

这两个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和第一个案例有相似性,但又略有区别。它们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形:国有企业有潜在可能从其法定的经营性活动或非经营活动中,衍生出来新的开展经营性活动的逐利要求。如果国有企业(及其内部人)自身并不具备驾驭看似高收益的新的经营性活动中蕴藏的巨大经营风险的能力,问题随时会暴露出来。

(3)第四个案例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以经营性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国有企业是如何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而放弃自身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基本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操守的。尤其值得思考的一点是,在过去的近十年中,煤炭行业既经历了衰退周期,也经历了景气周期,在截然不同的市场形势下,这些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都被置于其经济目标的阴影之中。

这个案例,还引发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企业可能因为关注非经济目标,加大了经营成本,而在经济绩效表现得较差,从而使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坏”企业;一个不负责的“坏”企业可能因为忽略非经济目标,而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并有突出的经济绩效表现,使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好”企业。是做一个看起来不好实质上却好的企业,还是做一个看起来好但实质上却不好的企业?一个好的体制意味着,政府不能任由这样的决策难题去频频挑战和考验企业内部人的主观意志,而要以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去为企业(内部人)的决策行为提供明确的激励与约束。

(4)第五个案例中,两大石油公司首先是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海外上市公司的角色出现的。随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干预之下,两大石油公司数次以其石油产品垄断供应商的角色,做出了保证成品油供应的姿态。而从社会期望的角度看,许多人一直将两大石油公司看作为国有企业,认为它们是“油品供应的国家专门企业”,“代表国家掌握战略性资源,享受垄断利益,稳定市场供求是其应尽之责”。正是这种企业自我认知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培育了社会非议之声的温床。

五、小结

我们讨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在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还是政府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一性质决定了,在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都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意味着,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可避免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运用适合于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否,也不应该过多地停留在微观层面围绕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小得小失进行讨论,而应该深入地关注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问题。

本文列举了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们用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之所以会被全社会指责为一个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同样的,那就是这个企业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对其责任的自我认知,与社会期望,在客观上出现了冲突。如果要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必须追根溯源到宏观层面对这个(类)企业的制度安排。今后,我们要学习和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使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对隔离于的制度防火墙,只有这些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为国有企业引入必要的追求经济目标的市场激励的同时,成功地扼制国有企业的不当逐利冲动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Ramanadham, V. V.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Enterprise[M]. London: Routledge, 1991.

[2] Whincop, M. J.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Government Corporations[M]. Aldershot : Ashgate, 2004.

[3] Swann, D.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Deregulation and Privatization in the UK and US[M], New Y 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88. Source form: Whincop, M. J., 2004.

[4] V ernon, Raymond. The International Aspec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79, 10(3).

[5] 阿奇B. 卡罗尔. 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陈佳贵. 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定位[N]. 深圳特区报, 1999-10-21.

[7] 金碚. 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J]. 学习与探索, 1999a,(3).

[8] 金碚. 三论国有企业是特殊企业[J]. 中国工业经济, 1999b,(7).

[9] 高尚全. 新时期的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J]. 中国工业经济, 1999,(10).

[10] 邓子基. 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J]. 财政研究, 2000,(1).

[11] 钱津. 公营企业:现实的存在与发展[J].. 学习与探索, 2000,(2).

[12] 吕政.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再认识[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10)。

[13] 纪宝成.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5).

[14] 王晓冰,李箐. 中航油噩梦监管者去了哪里[N]. 财经, 2004-12-13, 转引自百灵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054370.html,/20041214/1745157.shtml).

[15] 梁钢华,钟玉明,张欣. 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中石化解答“油荒”[N].新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054370.html,/photo/2005-08/18/content_3370348.htm), 2005-08-18.

[16] 黄庭钧,杨宁,李俊义. 央企巨亏谁负责?中储棉追逐暴利被深度套牢[N]. 新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054370.html,/fortune/ 2005-01/13/content_2453565.htm), 2005-01-13.

[17] 邓建胜. 疑似油荒”析疑[N]. 人民日报, 2005-08-29.

[18] 于厚朴. 谁在制造“油荒”?――一位基金经理的亲历与思考[N]. 中国证券报, 2005-09-09.

The Nature, Objectiv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UANG Sujian, YU 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 Beijing 100836, 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he society’s objective expectation for the action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ystem, and it is composed of the non-economic and the economic objective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d some cases in whic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ursed the economic objectives and neglected the non-economic objectives. We think it necessary to reaffirm the nature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macro aspect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ystem, and to correct the inappropriate actions of tho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浅谈国企履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之我见 -------浅谈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社会责任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兴起,掀起了发展社会责任事业的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责任这个词语被引入了中国,并有了新的发展。 2008年6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其主题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又好又快”。该论坛是国内首次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专题的论坛,旨在研究探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等重大现实问题为内容,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过这次论坛,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2010年,由17PR(国内公共关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平台)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关经理人年会上,“2010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揭晓,这次国内首次举办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评选,获奖案例均来自在社会公益、公益传播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随着这些案例的涌现,社会责任成为了备

受关注的热点,并且它还上升到了被高层政府机关所强调的政治高度。 二、认清社会形势,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阶段,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内建设和发展的头等任务。强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1、承担社会责任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引导 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要增强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政策在发挥对企业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发挥社会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2、承担社会责任是回报社会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盈利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共产党党和人民,它依托社会而生存发展。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没错,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应该发展高尚而伟大的事业,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竭尽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回报社会,加快和谐化进程,提高人民幸福度。 3、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项履行的义务,作为一

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市国资委所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市属国企)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动厦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履行社会责任是市属国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市属国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创新、宜居、平安、文明、幸福厦门的基本要求,是市属国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对市属国企的基本要求。市属国企是我市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不少市属国企的资产分布在我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关系民生的领域,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我市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市属国企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市属国企的期望和要求。 (三)履行社会责任是市属国企参与国际竞争、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日益

频繁的新情况下,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形象,提升影响力,更好地参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 (四)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市属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市属国企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牢记国有企业的责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市属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表率作用,大力推进诚信企业、绿色企业、平安企业、活力企业、责任企业建设,为打造创新、宜居、平安、文明、幸福厦门,为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要求。市属国企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成为推动厦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基本原则。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综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 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核心要素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核心要素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王孝霞 过去的两年是世界和中国发展不平凡的两年,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和以王家岭矿难事故为代表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标准机构和跨国公司纷纷制定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各种用于二方验厂和三方认证的标准,对生产企业提出社会责任要求,作为其进行认证、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制定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国之一,企业在接受订单和产品出口中越来越多的遭遇到进口国和采购商频繁的社会责任验厂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程度已与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相提并论。 那么这些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要求对我国的企业有哪些意义?是增加了企业和产品成本?是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道德水平?还是国际贸易壁垒的新手段?是跨国集团对中国这一类的发展中国家的新的盘剥手段?关于这样的话题也是各相关组织这些年来热议的话题。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第三方认证活动,笔者通过参与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验厂和认证活动的调查研究,想借此文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确定社会责任核心要素的原则谈一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供参考。 一、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它有什么特性? 社会责任,按照国际组织ISO给出的定义,是指一个组织对其决策和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一定义决定了社会责任的两个特征,一是其内涵的广泛性,社会责任包括了公平经营、人权、环境、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保护、创造就业以及慈善等等很多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主题。也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企业社

国有企业的十大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的十大社会责任 一、正确理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概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对员工、消费者、客户、供应 商、债权人、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等,以求得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应积极承担起十项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也就是属于全社会共同拥有。因此,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社会财富,提高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效益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排在第一位的社会责任。 (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社会商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国有企业带头严守法律,诚信为本,以自身行动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出积极贡献,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三)努力为社会、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这是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生存的根本。企业对消费者应承担以下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不断研发、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诚实宣传,向消费者提供充足、正确的产品信息;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保证竞争和交易过程的公平合理,尊重顾客的自主选择权利;尽可能提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节能降耗,走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之路 国有企业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要把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及时淘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要努力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层层落实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动态跟踪和考核,切实落实责任,推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使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二是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降低排放强度,缓解环境压力,实现污染由末端控制转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分析

一、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进步,其中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和国际社会对社会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也被重新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最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方面做得并不能让人满意,本文据此提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二、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特殊性 国有企业是特殊的企业。在我国, 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 弥补市场缺陷; 第二, 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 第三, 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 体现公有制经济的决定性力量。前两个作用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共性, 后一个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国有企业对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特色和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这一特点, 使得我国迅速实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不现实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之多必然使得国有企业作为财政支出单纯为弥补市场失灵和发展战略而存在是不可行的。邓子基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一体两翼”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 国有企业之所以称之为国有, 即是投资人为政府。由以上观点我们能够推论得知, 国有企业不同于私有企业的根本之处在于, 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公共政策目标这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要比私有企业高得多, 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特定的、强制的、法定的企业目标和责任。黄。时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指出,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地位与作用, 国有企业首先要履行政治责任, 同时也要履行经济、道德、法律、环境资源和慈善责任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 宏观意义上,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有其政治性和全局性的责任, 基本表现为社会稳定与进步、就业、经济责任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微观意义上, 国有企业虽然有其特性, 但国有企业依然是企业, 特别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之巨大, 国有企业更不能偏重于财政支出; 作为共性的一般企业, 经济责任的利润实现、法律责任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公益事业、商业道德都是必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企业内部组织而言,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责任。 三、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经营方面的成就相比,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应该有更大的贡献。 当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责任的改进应当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步进行下去。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国有企业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指责的声音——如,国内的油价问题,资源型企业频发的安全事故等等——仍然不绝于耳。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食品问题进一步暴露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足,都表明国有企业还应该努力提高社会责任的意识、加强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总的来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式中央企业,如电力、金融、交通、矿产、通信石化等,广受社会关注,率先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因其国有性质,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和社会投入,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社区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国有企业着眼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参考和应用国际标准,推动企业管理。国有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实现战略转型的紧迫要求,国家宏观政策发挥关键导向作用。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054370.html,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 作者:林理邓庭俊林茜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4年第17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9-000-02 摘要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针对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创新组织结构的研究。本文以开放式创新模型为基础,结合二元组织结构等创新理论,构建了大学国有企业的创新模型。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化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元组织开放式创新国有企业 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核心优势的核心源泉,创新通常被定义为“产生对情景有用的,合适的新的想法”。由于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被认为是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发展,针对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但是目前国内学者更多的聚焦于国家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战略地位的定性研究。针对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创新组织框架和创新过程缺乏体系化研究。缺乏深入研究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创新模式。而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研究弥补了现有对国有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的不足,并为国有企业创新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二元性组织:组织创新的重要模式 美国研究人员Tushman和O’Reilly 多年探索研究,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以及大量的一线 管理人员接触,对企业“成功之后是失败,创新之后出现惰性“这种”成功综合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在成熟大企业中存在阻碍突破性创新的结构惰性和文化惰性。在结构上和文化上的惰性是企业渐进性创新,取得短期成功的推进因素,然而在应对突破性创新的挑战方面,他们则使组织成为过去式的牺牲品。针对大型企业如何把握突破性的创新机会,创造性的提出了“二元组织”的创新组织模式。Christensen对正在成熟大企业的创新研究中发现,那些在突破性技术领域即使找到自己位置的成熟企业,几乎都是由经理人员来负责组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的独立事业部门。 二元组织的模式的含义是,在面临突破性创新时,企业可以通过二元的组织结构来摆脱困境,即一方面继续在企业主流组织中运用渐进性创新来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转换思路,成

企业社会责任知识讲解

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对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1、社会责任(07年概念) 斯蒂芬﹒P .罗宾斯认为,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以企业承担社会义务为前提,是比社会义务更高的道德标准,是一种比社会响应更长远的道德标准。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义务(social obligation )是工商企业参与社会的基础,一个企业在履行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已履行社会义务。企业成立、经营要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比如经营合法产品、要依法纳税、要支付职工劳动报酬、尊重人权等一般认为企业按所在国法律法规进行经营时,就履行了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义务。 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 )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是由社会道德理论标准引导的,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社会责任是比社会相应更长远的道德标准。 ◆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前者要求企业决定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并寻求基本道德真理;后者则由社会准则引导。 2、相关概念 ◆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 )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随人类社会形态发展自然产生,分为经济层面社会契约和社会伦理层面社会契约,随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契约不断演进。在劳动者充当社会资料时期,由于互利需要,人们之间产生互信、互助行为规则,产生对人的伦理进行规范的社会契约。随技术发展和工业文明到来,产生企业社会契约,核心内容是基于企业伦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内部社会契约(员 工、管理者)和外部社会契约(对其他企业、消费者和公众、政府)。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攸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 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有关。即是在一定 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企业必须对受企业行为影 响的诸多群体的生活质量负责,相关利益团体包括组成企业环境的各个方 面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股东、业主)、外部利益相关者(顾客、 供应商、政府、行业协会)。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活动中获取收益,且是 平等的,没有任何利益优先于其他利益。 【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1965)在《公司战略》提出——后弗瑞曼(Freeman,1984)《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广泛应用——普瑞斯顿(Preston,1995)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全面阐述】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企业对社会责任进行的回顾,其宗旨是确保能够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受企业活动直接影响的企业责任目标和实践,以便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调整过去的相关目标,确定新的目标,社会审计的内容包括:(1)社会责任的种类;(2)企业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3)社会问题本身。 3、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 ①市场行为要素 社会责任的市场行为是企业通过竞争的市场所体现的社会责任,并处于社会责任的支配地位。企业的生存发展要在竞争市场中实现。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最能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是市场行为。 ②监督行为要素 社会责任的监督行为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规则、社会契约的规定。 ③自愿行为要素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超越法律的要求,如通用排气标准达美国标准并达其他国家严格要求;第二、社会舆论的要求。对社会责任起到监督作用,如捐款。 二、企业社会责任演变趋势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及内容形式的不断变化同社会化大生产、工业化进程有密切关系。在来自环境、法律、道德压力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经历了从被迫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慈善捐款、解决环境污染和种族歧视等具体问题到对社会压力做出积极反应,直至将社会责任问题制度化、程序化并作为企业战略确定下来。 ⑴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转向垄断竞争时代过程中,与之相伴的是对自然资源掠夺开发及工人剥削,产生工人不满和罢工,西方政府通过立法形式限制企业经营行为。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和福利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得到全方位强化,政府要求企业约束经营行为及为员工提供适当社会保障和服务。2)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生态污染加剧、企业丑闻曝光,消比较项目 社会责任 社会响应 主要考虑对象 道德的 实际的 焦点 结果 手段 强调 义务 响应 决策框架 长期 中、短期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导国有企业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品牌发展滞后、作坊式生产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生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典型示范、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区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跨越 (二)工作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引导和推动,全区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明显提升,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涌现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发展10户管理标杆国有企业。到 60%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着力改变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二)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引导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树立战略发展理念,精心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率达100%。引导国有企业把握国内外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如果从公司的法律人格性的观点来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如一个人的心理需求一样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满足的过程。本文从国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综述与评述、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综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基于公司法律人格性的层次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给出了的启示。通过运用本文的模型能有助于从一个全新视角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意义,并有利于社会责任更好地在国有企业中履行。 一、国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早出现在谢尔顿(1924)的著作《管理的哲学》中。之后,从1976年的跨国公司行动准则和1979年提出的“全球苏利文原则”以及1995年“社会规则”、“全球盟约”构想的提出而开始发展,随后到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一个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标准,再到1997年首个关于国际标准化的企业责任标准SA8000被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认证体系,要求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陈燕和(2010)认为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开始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展开了研究。根据资料分析笔者认为1989―1999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酝酿阶段,这一阶段据资料可以考证在立法方面以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生效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为标志,以1994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以及中国慈善总会的成立和希望工程为的推行代表性事件。1999―2005年是我国社会责任的萌芽的阶段,以2005年的50多家企业加入全球契约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着力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为代表事件。2006年起社会责任在我国广为流传,地沟油、苏丹红、毒

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

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 国企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企业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步洗礼,形成了一批规模上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国有企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未来国企改革的六大重点之一。这既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社会责任,对于国企的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大意义,也会引起许多不同方面的思考。 应该说,新时期的国企改革既不是回到许久之前的企业办社会,也不是回到国企一味承担所谓学校医院甚至派出所社会政府职能;既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口支援扶贫赈灾救灾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内涵呢? 第一,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责任。中国国有企业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基础和必然选择,但是衡量国有企业价值的关键在于最终不只是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而是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带头人和领导者。这既与社会责任的本质(即贡献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进社会福祉)相一致,也与国有企业的社会角色相符合。 第二,承担综合价值创造的引领者责任。国有企业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成为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综合价值创造的领先者是其重要途径。这不仅需要超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简单经济目标,把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放在与经济价值创造的同等地位,同时还必须超越“企业办社会”的落后思想,时刻不忘有效率地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基本职责。 第三,承担关注并响应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表率者责任。综合价值的创造不仅仅需要关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关注国家股东的诉求和期望,同时也要关注国有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除国有出资人之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还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过程中对子孙后代的代际责任。国有企业有责任首先承担起对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而这也是综合价值创造的对象。 第四,承担责任管理的创新者责任。无论是成为履行对各利益相关方责任的表率,还是综合价值的创造,都离不开对责任管理的创新。简单地说,依靠现有管理理念和方法都不足以实现。国有企业必须在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过程中锐意创新才能实现。 第五,承担责任运营的中国代表者责任。中国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内要履行社会责任,有条件的国企特别中央企业更要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来定位自己,以全球企业公民的角色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的贡献者,成为贡献全球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制度 当前,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论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把其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企业只有树立全球责任意识,主动把社会责任纳入到经营战略中来,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期望,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及平稳发展,保证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说道:“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可以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无论哪个国家,哪种经济制度,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本文从理论到实践的层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主要是如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理解,并力求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较为全面的描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理论工具、内容、制度建设以及保障机制等。通过研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从理论探讨深入到企业的行动当中,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得到真正的落实。第一章以企业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双重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理念与制度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对其加以界定是本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以企业伦理的视角考察,主要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的问题。以责任理论的视角考察,主要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和责任保障的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从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对较为全面地予以界定。 对这四方面问题的回答也就构成了本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第二章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界定之后,接下来研究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依据及相应的方法论问题。主要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依据入手,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研究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公民理论的讨论,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层面的落实与保障提供指导。第三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及其相关责任内容,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层面的要求。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股东及雇员为主的内部责任;二是以合作商和消费者为主的市场责任;三是以政府与社会大众为主的公共责任。第四章首先阐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制度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行动需要相关制度的保证。本章利用企业公民理论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 制度建设方面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入手,企业内部要强化自身的责任素质养

企业社会责任核心理念汇总

航天科工——放飞神剑,收获和平 国家电网——你用电,我用心 南方电网——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中国华能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国电集团——永无止尽,创造一流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奉献能源,科学发展,和谐共赢 东风汽车公司——奉献能源,科学发展,和谐共赢 东风汽车公司——共生,共创,共享 鞍钢集团——钢铁强国,造福社会 宝钢集团——诚信,协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武汉钢铁——质量效益,诚信共赢,创新超越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创造效益,回报股东,创造机会,回报员工,关爱地球,绿色飞行 中国铝——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责任竞争能力 河北钢铁——绿色制造,制造绿色 太原钢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质量兴企,全面开放,不断创新 昆明钢铁——创造价值,创造文明,造福社会 沈阳机床——尊人,共享,精为,创新 广西铆工——客户向导,品质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 玉柴集团——绿色发展,和谐共赢 四川九州电器——以军工为根基,以民品求发展,以创新为灵魂,以人才为根本 安徽江淮汽车——信息社会,兼济天下 同煤集团——中国情,同煤心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集团——安全、和谐、发展开发清洁能源,造福和谐社会 山西义棠煤业——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贵州盘江投资控股——以人为本,诚信为先,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与员工共谋发展,与用户共求成功,与股东共创佳绩 国酒茅台——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 广州珠江啤酒——新、快、纯、真 海正药业——海纳厚生,正修道远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心系健康,诚信天下 上海七建——服务业主,回报社会,合作共赢,关爱员工,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共建和谐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优质高效、求实创新,科学发展 浙江正泰电器——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上海复兴药业——持续创新,共享健康 亚宝药业——用心做药,造福社会 常州四药制药——用心制好药 恒源祥——无我、无限、无中生有 浙江贝克曼服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 世友——节能、环保、健康 久盛地板——以责任赢得尊重 常州通灵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展示系统制造商和服务商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国有经 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了增强“创新力”的要求。这是中央对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作 出的重要部署,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 重要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增强国 有经济创新力”,既是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优势、履行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 产业变革新趋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好排头兵,率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 能力建设,通过系统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另一方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国有企业要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矛 盾和问题,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只能走创新这一条路。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以 全方位的创新促改革、以系统性的创新谋发展,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 动的根本性转变,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要认识到的是,国有企业增强创新力,不能简单地将创新作为一种手段,局限于 技术创新或者专利发明,而是要聚焦国有经济的发展定位,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 基因,嵌入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组织架构、团队文化中,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动力和组织能力。总的来看,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国有企业 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就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自主创新,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创新之路。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关键。国有企业应努 力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 视渐进式技术创新,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断改进技术,推动制造工艺、装备与 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也要充分发挥国 企资金、规模优势,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在颠覆性技 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下大力气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是以管理创新为基石,打造激发创新的组织模式。管理创新是基础,最终目标 是通过稳定的创新体系保障,形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可持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1 黄群慧钟宏武2 摘要: 2008年国资委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准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解释问题”向“解决问题”阶段转变,国有企业大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如何引进和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与企业经营的全面融合,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依据Waddock的全面责任管理理论,提出了国有企业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阶段性步骤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全面责任管理 2006年以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以其强大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后来居上,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角”。2008年,国资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发布1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式从“解释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这个阶段,多数企业已经了解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于如何引进和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与企业经营的全面融合,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所面临的新挑战。 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启发,Waddock等学者(2002)根据当前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举措,总结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TRM)的模式。他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事务,而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像其商业目标一样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用一个最简单的线性路径来描述这一管理模式就是:理念、愿景、理想→社会责任战略→社会责任治理→政策、标准、方法→培训交流贯彻→内部汇报→审计/监督→外部汇报→外部反馈→评估→政策改进。本文将结合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相应步骤和建议。 一、进一步树立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履行社会责任是体现国有企业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国有企业对企业价值的全面追 1原载《宁波大学学报》2008 年第4 期。 本文系国资委课题《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课题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彭华岗。 [作者简介] 黄群慧,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钟宏武,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

企业处理效益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如何处理效益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作者:————————————————————————————————日期: 2

企业是社会健康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尤其是对于中国烟草企业来讲更是如此,整个烟草企业人虽少(五十万人)年创利税却高达近三千亿元,占国民总收入的10%还强,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利税大户,为民族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任何一个企业,作为社会健康肌体的有机细胞,它都有其神圣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行为、社会责任行为和环境责任行为等,因为它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其他社会责任,如社会的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所以,构建责任烟草势在必行,这是烟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 一、责任烟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责任烟草势在必行,这是整个烟草行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烟草企业尤其如此。 那麽,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位是什麽呢?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与人、社会、环境共同受益,和谐发展的平衡意识与理智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健康经营,不为小利而忘大义,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和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等都是对现代企业责任观的科学诠释,更是对烟草企业发展站在全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崭新的科学发展要求。 烟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那就是必须坚持“五个和谐发展”,即人与企业和谐发展;靠资本参与分配者与靠劳动参与分配者和谐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和谐发展;企业经济指标与环境保护指标和谐发展;企业经济实力与社会贡献力和谐发展。五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具有科学辩证的内在联系。 科学的企业发展观要求企业改变就生产论生产,就经营论经营,就管理论管理,就经济论经济的思维模式,树立烟草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理念。一方面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社会信誉,社会影响力促进烟草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地发展。例如,大庆烟草分公司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投入几百万资金,通过实行物资、扶贫济困、资金等帮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村较大变化,企业得以健康发展。农村的大变样表现在通过“以企带村”,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企业的大发展表现在从一个不到四百人普通的烟草企业成长为中国烟草行业优秀企业,年创利税由几十万元,到超过两个亿,实现了企业历史性跨越式的大发展。 不仅如此,整个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与繁荣除了国家专卖政策的护佑之外,企业的发展重要的是离不开人这一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烟草企业的发展,成为国家多年来国民经济第一利税大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不开五十万烟草人不懈的努力、奋斗和拼搏。 因此,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随着整个烟草行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社会贡献率的大小,工资福利待遇有序地不断提高。 同时,更重要的是烟草企业的发展应饮水思源,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