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叠词的修辞作用与教学建议

论《诗经》中叠词的修辞作用与教学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357655.html,

论《诗经》中叠词的修辞作用与教学建议

作者:阳旦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摘要:《诗经》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成为了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范本。《诗经》中叠词的修辞手法主要起到了增强音乐节奏感、突出意象特点、升华意境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采取明确目标、多篇整合、诵读吟诵等教学方法对《诗经》中的叠词进行教学。

关键词:诗经;修辞; 叠词;音韵美;意象;情景交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汉语文学创作史上一座光彩熠熠的里程碑。诗经中的语言的运用,能够很巧妙地与音韵结合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悠远绵长,诗经的语言中饱含丰富的意象,折射出悠远的意境美,这与诗中所运用的叠词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诗经》中叠词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叠词使音韵感增强,延伸诗美的长度

诗经中叠词的运用,能够很巧妙地與音韵结合起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悠远绵长[1]。

《晋书·挚虞传》中写道:“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2]其“音韵和谐”讲求的是抑扬顿挫

的声音,不少诗词作品中都有添字以足音的做法,而叠词往往能够起到这种调节音韵的作用[3]。《诗经》中叠音词的运用,就是前人对语言探索路途中的结晶,比如: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这几个叠词也富于变化,叠词的铿锵有力,读罢让人余音绕梁,纵向延伸了诗美的长度。

二、叠词使意象突出,舒展诗美的宽度

意象是诗的血肉所在。《诗经》中描摹了许许多多的意象,也为后世诗歌描摹意象提供了范本。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4]强调了《诗经》的诸多作用,而这些作用的生发是与《诗经》中作品所构建的意象是密切相关的。《诗经》中叠词的运用,对诗中意象的突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运用叠词描摹意象的声音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因而也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青春永驻的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调,但不管是何时,爱情都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1.1 反映爱的热烈与欢乐。古代婚姻存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青年没有恋爱的自由,一切听命于媒约之言或者父母之命。年代越是古老,这种风俗越是浓厚。男女之间只在履行着一种责任,一种风俗。其实不然,在《诗经》中我们看到在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看到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大胆表露情感的欢乐场面。如《郑风·溱洧》: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经》婚恋诗的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诗经》婚恋诗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诗经》中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情感的诗篇有很多,内容也十分丰富。从恋爱和婚姻两部分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或爱慕佳人、或情人幽会、或写婚礼的喜庆、或弃妇的悲吟、或对亡者的缅怀。反映出周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 【关键词】《诗经》恋爱婚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这些诗篇从人类的情感角度出发描写了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其中的很多诗句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我把《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两部分:恋爱诗和婚姻诗。从恋爱和婚姻这两方面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恋爱诗中有表现他们热烈大胆的追求爱情,有表现情人邀约的动人画面,有表现情人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婚姻诗中有表现先民对新人纯朴真挚的祝愿的贺婚诗,有表现弃妇对男子的抱怨的弃妇诗,也有对逝者的怀念的悼亡诗。通过这些婚恋诗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爱慕佳人的公子,有思念情人的女子,有新婚大喜的新郎和新娘,有不平等的夫权社会里的弃妇,还有缅怀亲人的孤独人。从而全面细致的反映出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恋爱 爱情,是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心理现象。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也是要面对爱情,他们也会自然表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爱情。并去追求、转述、传唱、讴歌他们的爱情。而用文学方式系统的反映先民的爱情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始于《诗经》。 《诗经》中的恋爱诗是很精彩的部分。在《诗经》中把爱情描写得很细腻,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动作和神态。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写出古人对待爱情的真诚、专一。诗中有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也有描写男女互相爱慕赠物传情,有描写恋人之间戏谑逗乐,爱意浓浓,有描写恋人因分离苦生相思的恼人情意,每首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 在周代社会的封建礼教还不是很严厉,婚姻还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大胆而执着的追求,体现出人的本能意识。如《关雎》。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六篇 笙诗有目无词,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时已经不是原始社会,而是经过母系社会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女尊时代,由于男性渐渐在社会劳动中显示出优势,社会开始以男子为尊,社会生产较之以前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相对文明的时期。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也渐渐在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婚恋上也是如此,《诗经》中的婚恋诗就体现出一定的礼乐制度的束缚。但是,毕竟是礼乐制度刚刚形成的时期,不像封建社会后期“存天理,灭人欲”那样苛刻,人们对当时青年男女的婚恋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所以青年男女才敢大胆追求爱情。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诗经中的婚恋诗。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无论任何题材的作品都穿插有对爱情的描写。而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它反映当时的人们对于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周南关雎它以关雎鸟起兴引出伊人的地点,又写出窈窕淑女是君子所要追求的对象。君子日思夜想地想要追求她,求之不得,便辗转难眠,夜不能寐。最后想像若能和她在一起,我将琴瑟有之,钟鼓乐之,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慕之情,更有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诗经中还有表现男女幽会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它描写了男女幽会时的场景,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情人迟迟不来,便独自骚首踟蹰,表现出女子当时的心态和情态。美人赠与我东西,并不是说礼物有多美,而只因为他是美人所赠,因此更格外珍惜。诗经中表达相思之苦的诗歌写的也是如怨如诉哀婉缠绵如郑风子衿。她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发挥的淋漓尽致。诗经中还有蒹葭这样把赋比兴艺术手法结合的完美的诗篇.,写道所思之人在水一方,写道与意中人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感伤心情,还有写女子要求 婚姻自主时,她所发出的誓词和爱而不得的痛苦心情。诗经中的女子 对爱情的追求都是大胆而热烈的,他们的爱情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显得真挚纯粹。除了爱情诗以外诗经中还有写夫妻之间家庭和睦幸福的场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如小雅女曰鸡鸣,写夫妻之间期许白头偕老的愿望。更有夫妻之间的琴瑟和鸣岁月静好,之前自己看过一个电视,我知道了这首诗的这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之前自己也看过一部古装句,让我知道了一首诗经里的佳句例如国风·邶风·柏舟中的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表现出对爱情的矢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爱情诗更是像文学宝库中的闪闪明星,散发着夺目的光彩。这些情诗大多以女性为为主角,对于男性的表现关注不多,笔者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捕捉诗经时代恋爱中和婚姻中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男性形象 前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归到《诗经》的时代,那个男耕女织、远离喧嚣的时代,似乎我们离祖先那份单纯与天真愈来愈遥远。只能在《诗经》的指引下回望那个遥远美好的世界,那是人类的童年。今天的世界充斥着欲望与欺骗,让我们一同来品味人世间最纯美的情愫——爱情。一部《诗经》,许多美丽曼妙的身影穿梭其间,女子往往是爱情诗的主角,男人们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者在爱情诗中总是被忽略。但是男子也是人,面对爱情他们也会向往惆怅,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部经典中重情尚义、温柔缱绻的男子们吧。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一)、理性的相思形象 《周南·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这便奠定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这是一首出自于国风中的民歌,民歌本来就是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这首《关雎》正是这样一篇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这首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来述说的,他爱上一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女子,而又无法追求到的苦涩心情。“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姑娘的身影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更加深了他痛苦的思念,以至于出现了幻觉,仿佛同那个姑娘结成了一对爱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乐的生活。 孔子说:“《周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首诗作为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之所当止。这个男子要是放在当今社会中肯定会被人说成“花痴”,由思念到幻想真是中毒不浅,不过又着实让人觉得可爱率真。这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男子,他还没有完全陷入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之中。 另外理智的男子还出现在《郑风·野有蔓草》中的情节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个男子不爱繁复的牡丹,他喜欢的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这个男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姑娘,这是他选择爱情时的理智。而后当他觉得这个女孩子“适我愿兮”,他做的不是偷偷地暗恋也不是大胆突兀的表白,而是对姑娘说“与子偕臧”,含蓄但不含糊的告白,我多想这样和你相亲相爱的走下去…… 有调查表明,男性是相较女性更理智的,这类在爱情面前理智的还有《周南·樛木》中那个在爱情面前自比樛木的男子,以及《周南·桃夭》中的男子,因为他知晓平平淡淡才是真,万紫千红也比不上一枝宜室宜家的小桃花。 (二)、单恋中的男子形象 这是一个男子的苦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他心仪的女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这意思是说“她长得好高大好健硕啊,既美好又端庄。”(1)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刘亚科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2) 摘要:《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关键词:叠音词;单纯词;合成词;句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161-03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组成的词,前人称之为“重言”、“重文”、“重语”或“叠字”等。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叠音词进行研究。《尔雅》中专设《释训》一篇收录同义叠音词;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其中重文1163个”,同时还大量引用《诗经》叠音词说解字义。以后,历代训诂学著作都对叠音词进行过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叠音词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叠音词的认识更加清楚。 但是,我们对叠音词的研究还未结束。笔者最近对《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叠音词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其句法功能有很强的侧重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叠音词的论述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或者简单地认为组成叠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邵晋涵《尔雅正义》从叠音词的词义与单字字义关系的角度,将叠音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一类为“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言居,则非喜与恶矣”。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按照这种观点,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大类。 (一)叠音单纯词 所谓叠音单纯词,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组成一个语素的叠音词。据笔者统计,《诗·国风》中这样的单纯词为数较多,有146个,占《诗·国风》中叠音词总数的66.3%。 叠音单纯词中,我们最熟悉的当数拟声词,其次是一些形容词和少数副词。 拟声词在《诗·国风》中有31个,多为同音假借。例如: 关关:《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文·门部》:“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从门卯声。一关关”为同音假借,或作“响响”,表雎鸠的呜叫声。 坎坎:《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说文·土部》:“坎,陷也,从土欠声。”“坎坎”为同音假借,犹咔咔、铿铿,拟伐木之声。 丁丁:《诗·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椓之丁丁。”《毛诗正义》:“丁丁,椓杙声也。”《说文·丁部》:“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丁丁”,为音近假借,也表伐木之声。 喈喈:《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说文·口部》:“喈,鸟鸣也,从口皆声,一日凤皇鸣声喈喈。”“喈喈”实为摹拟鸡等动物呜叫而专造之字。 叠音单纯词中,形容词最多,有95个。例如: 济济:《诗,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弥你。”《说文·水部》:“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诋,从水齐声。”“济济”,此处假借来形容马美盛的样子。 粼粼:《诗·唐风·杨之水》:“杨之水,白石粼粼。”《说文·水部》:“粼粼,水生厓石间。粼粼也,从巜粦声。”“粼粼”,此处转指水清石净之貌。 悠悠:《诗·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说文·心部》:“悠,忧也,从心

诗经中婚恋诗思想内容

浅析《诗经》中婚恋诗的思想内容 摘要: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其次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第三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第四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最后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关键词:《诗经》;爱情;男女; Abstract:poetry in the book of songs, such marriage poem showed the rich ide ological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first is the singing men and wome n are fond of love; The second is that men and women express the long acacia; The third is to describe tryst touching scene; The fourth is against the spirit of the pursuit of love; The lamentation about the misfortune. Through close to suc h a straightforward description of people's life, show us out of the ancient peopl e treat the pure, simple, warm love life, and their bravery to pursue a happy lif e and longing for love freedom. Keywords:"the book of songs"; the love of men and women; 前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 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诗经研究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婚恋诗分类解读 摘要 本人认为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共有88首。按照婚恋的过程,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分类。共分9类。 一、婚恋诗的界定; 二、婚恋诗的分类解读 1、对异性的爱慕之诗 2、对爱情忠贞的誓言 3、甜蜜快乐的约会 4、失恋诗 5、迎娶婚嫁仪式和场面 6、夫妻生活 7、夫妻之间的思念 8、弃妇的怨诗 9、乱伦诗。 三、结论 关键字诗经,婚恋,分类

目录 摘要 (3) 一、婚恋诗的界定 (5) 二、婚恋诗的分类解读 (8) 1、对异性的爱慕之诗 (9) 2、对爱情忠贞的誓言 (11) 3、甜蜜快乐的约会 (12) 4、失恋诗 (14) 5、迎娶婚嫁仪式和场面 (15) 6、夫妻的日常生活 (16) 7、夫妻之间的思念 (18) 8、弃妇的怨诗 (20) 9、乱伦诗 (22) 三、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源头。尽管历史上曾经诗经中婚恋诗有过曲解,但现在普遍认为确实存在。这些探讨都说明恋爱与婚姻作为《诗经》的重要题材,现在仍然有着研究的价值。本文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周的历史研究,对婚恋诗思想内容作了比较细致的分类。 一、婚恋诗的界定 婚恋是文明社会的人们的感情生活最为重要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爱情是人类最温馨、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爱情是一种矛盾的、微妙的心理现象。爱情也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踏入上古社会的人们自然也会面对爱情。他们也自然会表现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爱情。并对爱情问题进行真诚的探索。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诗经》中婚恋诗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 尽管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其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必将指引后人继续从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从《诗经》流传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关注它们。 我们主要以时间为序来回顾历代的《诗经》婚恋诗的研究。从研究的主要倾向来看,主要分为先秦至清为一段,“五四”至今为一段。在每一个时代以研究的方向来分别论述。从先秦开始到清,关于《诗经》婚恋诗的争论众说纷纭,聚讼不休。考据辨义,卷峡浩繁,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但就基本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是以毛诗序》、毛诗训话传》、毛诗传笺》和毛诗正义为代表的《诗经》汉学的研究。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根本不承认《诗经》中的婚恋主题。把《诗经》中有关婚恋主题的恋曲婚歌穿凿附会为完全不相干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写照。以诗附史、妄生美刺。《诗序》中承认部分诗歌所咏关涉男女之事,但坚持认为诗人之意是讽刺当时不良风俗。其次,是以《诗集传》为代表的宋明诗学研究则对《诗经》汉学提出质疑。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认为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共是88首。现列表如下: 周南 1关雎 2卷耳 3樛木 4桃夭

诗经叠词大全

《诗经》中的叠词 2011-01-23 16:46 《诗经》中有很多叠词,自己写了个程序整理了一下。 丁丁:1.壮健貌。2.漫远貌。3.指汉丁令威。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2.威仪合度貌。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2.高大雄壮貌。 丸丸:1.高大挺直貌。《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毛传:"丸丸﹐易直也。"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一说﹐圆如车盖貌。2.一团团。 乘乘:1.颓丧困顿貌。 习习:1.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2.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3.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交交:1.鸟鸣声。2.鸟飞旋貌。3.犹交加,错杂貌。 京京:1.忧愁不绝貌。 亹亹:1.勤勉不倦貌。2.行进貌。3.水流貌。4.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5.不绝貌。6.委顺貌。7.美妙;美好。 仇仇:1.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仇仇,犹謷謷也。"孔颖达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仙仙:1.亦作"僊僊"。2.轻盈貌。轻举貌。3.飘逸貌。4.形容善于言辞。 仡仡:1.壮勇貌。2.高耸貌。3.勤苦貌。仡,通"劼"。4.恐惧不能言貌。 令令: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伎伎: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诗经婚恋诗浅谈——植物意象的艺术表现

一、绪论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而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诗经》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反映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先人们丰富的精神面貌,其特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滋润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不仅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带来了美的享受,也为现在的我们了解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风俗及丰富的情感世界提供了价值斐然的参考依据。《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最具文学内涵与艺术魅力的作品。歌德曾说:“理念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长青。”正是因为《诗经》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描述了古人鲜活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生命感悟,才使得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经久不衰,如珍藏千年的烈酒,愈演愈香醇,难怪《红楼梦》中作为封建文化的反叛者形象而出现的贾宝玉虽厌恶极了四书五经,却倍爱《诗经》。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发展状况。从描述的内容上,可以将《诗经》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文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第二类是政治诗,其中有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之作,有描述战争对人们的影响的战争诗,同时也不乏政治讽谏诗,即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的指责等等;第三类是描述民间百姓的生活习俗和生活风貌的诗作,主要表现在《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和《小雅》的小部分类似作品,其反映的内容显然体现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1]。 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数量最多的是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如《秦风·蒹葭》表现了青年对心中的伊人的坚定不移的苦苦追寻,虽然“道阻且长”、“道阻且右”、“道阻且跻”,却依然无法阻止青年追求伊人的决心,犹如梦一般虚无缥缈又轻妙婉转的爱恋情状;《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子对采集女子的相思之苦,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文提纲 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 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 二、简介《诗经.国风》; 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区别《诗经》中的重言词和语词叠用及其他们的作用 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这是 上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之一。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 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诗经》中,这两种形 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重言词 单音与词义无关 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