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整合提升

本章整合提升
本章整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B.④⑤

C.③⑦D.①④

2.图中的阴影区表示()

A.黄道面B.赤道面

C.地球公转轨道D.赤道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天体M在地球内圈,可知是水星或金星。第2题,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是黄道面。

3.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扩大

B.寒带和热带范围扩大

C.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缩小

D.温带范围缩小

答案 C

解析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及寒带和热带范围将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2012·山东德州高一质检)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4~5题。

4.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5.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4.B 5.C

解析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应位于b点。太阳直射d位置时,正值北半球夏至,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6~8题。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7.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8.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6.D7.B8.D

解析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四地中白昼时间与12小时差距越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差异形成原因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及黄赤交角有关。

9.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部分

答案 C

解析生物圈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10.我国北方住宅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答案 C

解析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住宅楼间距应更宽。

读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图)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图),回答11~13题。

11.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和1月B.60°和7月

C.60°和1月D.30°和7月

答案 C

解析根据M点自转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确定其纬度为60°。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判断地球处于远日点,为7月份。

12.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

答案 A

解析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应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3.6月22日,处于M点纬度的天文爱好者在当地正午12点观测太阳黑子活动的情况,此时天文望远镜镜筒与地面夹角应约为()

A.83°26′B.53°26′

C.36°34′D.16°34′

答案 B

解析正午12时观察太阳黑子时,天文望远镜镜筒与地面夹角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综合题

14.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的方法确定地方时刻。如图甲在自制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竖立一根高为2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线段是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方向和长度,正午时标杆影长20厘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若此时伦敦刚刚日落,则再过________(时间),该小组测量标杆的影子最短。

(3)该学校的地理纬度大约是()

A.0°B.45°N C.45°S D.60°N

(4)若再过三个月,该地日出时间是4点钟,请尝试将影子在一日内变化的示意图及相应的时间填画在图乙中(间隔2小时画出)。

答案(1)AC(2)10时40分(3)B

(4)

15.我国甲地中学生与南半球乙地中学生在同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并将观测结果绘成下图,甲地学生发现此日测得的最高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日当乙地太阳高度最高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______________。

(3)在下图中绘出甲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

答案(1)923我国的某地昼长为12小时,且正午太阳高度较前一日减小(2)50°W,0°(3)略(注意夏至前后两次达90°) 16.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

了电流急冲现象,读下面“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写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出现________,B层出现__________,其中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

(3)当B层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引起短波通信突然中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5)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A.29日1时13分B.30日3时13分

C.29日3时13分D.30日1时13分

(6)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7)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

中()

A.可见光B.X射线

C.紫外线D.红外线

答案(1)光球层色球层(2)黑子耀斑黑子(3)耀斑爆发时,强烈射电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无线电短波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通信衰减或中断。(4)D(5)A(6)B(7)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______■教材P4读图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______■教材P4~6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图1.4可以看出,行星都是逆时针绕日公转的。 (2)根据图和表中的行星轨道倾角数据,行星公转轨道面差不多在一个平面内,轨道倾角最大的水星也只有7°。 (3)根据表中的行星轨道偏心率数据,偏心率最大的水星也只有0.206,非常接近圆形。 2. 行星类别距日远近质量体积 类地行星 1 1 1 巨行星 2 3 3 远日行星 3 2 2 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没有特殊的地方。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______■教材P9~10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kg/(m2·a),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8kg/(m2·a),较小。 (3)有相关性。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三章本章高效整合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一、选择题 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解析: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缺一不可.A、C都只是弹力产生条件的一个方面,而B只说是“有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产生弹力,故选D. 答案: D 2.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F2

A.F f甲>F f乙>F f丙B.F f乙>F f甲>F f丙 C.F f丙>F f乙>F f甲D.F f甲=F f乙=F f丙 答案: D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 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右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 答案: C 6.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F2-F1 l2-l1 B. F2+F1 l2+l1 C.F2+F1 l2-l1 D. F2-F1 l2+l1 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 当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1=k(l0-l1)①当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时,由胡克定律得F2=k(l2-l0)② 由①②解得k=F2+F1 l2-l1 ,故C正确. 答案: C 7. 如右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B所受的拉力F=25 N,则物块A受到B的摩擦力为( ) A.0 N B.大于0 N,小于25 N C.25 N D.都可能 答案: A

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D

规律方法整合 整合一基因、性状等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1.传粉类 (1)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3)闭花授粉:花在未开放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后花瓣才展开,即开花。 2.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3)测交:就是让杂种(F 1 测F 的基因型。 1 (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株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

交。 3.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F 1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未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F 1 (4)性状分离:杂交的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4.基因类 (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3)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5.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例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 A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A错误。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故B正确。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纯合高茎和杂合高茎,故C正确。等位基因能控制相对性状,故D正确。

高中数学章末整合提升

章末整合提升 平面向量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向量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几何表示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0与任意向量共线)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 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的数乘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e 1、e 2不共线,任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λ1、λ2,使a =λ1e 1+λ2e 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则a ∥b ?x 1y 2-x 2y 1=0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 定义a 、b 为非零向量,a ·b =|a |·|b |cos θ(θ为a ,b 的夹角) 性质a ⊥b ?a ·b =0;a 、b 同向,a ·b =|a |·|b |;a 、b 反向,a ·b =-|a |·|b |运算律a ·b =b ·a ,(λa )·b =a ·(λb ),(a +b )· c =a ·c +b ·c 向量的模设a =(x ,y ),则|a |=x 2+y 2 夹角公式设a =(x 1,y 1),b =(x 2,y 2),夹角为θ,cos θ= x 1x 2+y 1y 2 x 21+y 2 1· x 22+y 2 2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 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专题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综合运算通常叫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2.向量线性运算的结果仍是一个向量.因此对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大小、方向两个方面. 3.向量共线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进行向量合成与分解的核心,是向量线性运算的关键所在,常应用它们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共线问题、共点问题. 4.题型主要有证明三点共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求点或向量的坐标等. 典例1 如图所示,△ABC 中,AD →=23 AB → ,DE ∥BC ,交AC 于E ,AM 是BC 上的中线,交DE 于N ,设AB →=a ,AC →=b ,用a ,b 分别表示向量AE →,BC →,DE →,DN →,AM → ,AN →.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末整合提升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整合提升学 案(含答案) 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1外因1单侧光茎的向光性单侧光照 射胚芽鞘,使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的同 时,在尖端产生一定程度地横向运输,从而使尖端下部背光一侧 生长素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2地心引力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横放的植物,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使茎.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远地侧生长素分布得少。.为极性运输,.为横向运输水平放置植 物的生长素运输示意图2内因根.茎本身的遗传特性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强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弱植物生长状况的分析判断1 判断依据2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都有弯曲现象, 但解释弯曲的原因不同1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解释茎的弯曲一般 用“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2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解释根的弯曲一般用“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即两重性;顶端优势也体现了两重性。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但其向光性是会保留的。 3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类别图解条件相关结果遮盖类直立生长向光生长暗箱类直立生长向光小孔生长插入类向右侧生长

直立生长向光生长向光生长移植类直立生长向左侧生长中IAA的 含量abc,bc旋转类直立生长向光生长向小孔生长茎向心生长, 根离心生长横置类中IAA含量及作用abcd,都促进生长abcd, 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梯度类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特别提醒有关生长素实验材料的作用归纳锡纸蔽光。 云母片或盖玻片生长素不能通过,阻挡其运输。 琼脂块不能感光,允许水分和生长素通过,也可贮存生长 素。 分析实验设计类型试题的方法1认清实验中的对照。在实验 的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原则。对照的常用方法有以下 几种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2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3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而是几个实验相互对照。在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一般只改变一个变量自变量。 2认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确定实验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分三步分组.处理.观察。 3组织语言,准确描述。要注意体现“等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要尽可能用“定性”的 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定量 的”等。

地理:第五章 本章高效整合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徐州调研)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 ) 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 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B.阿富汗 C.西亚D.乌克兰 3.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卫是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的分界点;二线管道最南可从广州直达南宁。第2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再朝西就是能源资源较丰富的中亚了,故中亚可能成为二线管道天然气的主气源地。第3题,该工程建设可以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东部地区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 答案: 1.D 2.A 3.C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回答4~5题。 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第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是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 答案: 4.B 5.C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6~8题。 6.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7.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8.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解析:第6题,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第7题,“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第8题,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答案: 6.D 7.A 8.C 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2020高中物理5本章高效整合鲁科版必修1

练习 匚里元评估匸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 1. (2020年海南单科)两个大小分别为F i和F2(F2

【解析】对于两个夹角为等,并且合力与两分力的夹角均为120。的等大的共点力而言,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60°,反之,当两个分力大小与合力大小相等时,

可推知两分力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答案】 D 4. 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 受到三个共点力 F i 、F 2、F 3的作用, 若将它们平移并首尾相接,三 个力矢量组成了一个封闭三角形, 则物体所受这三个力的合力大 小为( ) A. 2F i B. F 2 C. 2F 3 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 D 5. 如右图所示,某个物体在F i 、F 2、F 3和F 4四个共点力作用 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 不 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 到的合力大小为( ) B. 0 C. F 4 D. ;3F 4 【解析】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 i 、F 2、F 3和F 4的合力应为零,F i 、F 2、F 3 的合力应与F 4等值反向.当F 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F i 、 F 2、F 3的合力不变,大小仍等于F 4,方向与F 4的夹角为i20°,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 得,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F 4. 【答案】 C 6. 如下图所示,猎人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 态.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0 【解析】 由矢量三角形定则可以看出, 首尾相接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 F 4

人教A版数学高二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本章高效整合试卷

第一章《计数原理》本章高效整合试卷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次考试中,要求考生从试卷上的9个题目中选6个进行答题,要求至少包含前5个题目中的3个,则考生答题的不同选法的种数( ) A .40 B .74 C .84 D .200 解析: 分三类: 第一类,前5个题目的3个,后4个题目的3个, 第二类,前5个题目的4个,后4个题目的2个, 第三类,前5个题目的5个,后4个题目的1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C 53C 43+C 54C 42+C 55C 41=74. 答案: B 2.在? ???? x +13x 24 的展开式中,x 的幂指数是整数的项共有( )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 解析: T r +1=C 24r ????x 1224-r ????x -13r =C 24r x 12-5 6r ,所求x 的幂指数是整数的项必须满足5 6 r 为整数且0≤r ≤24,故r =0,6,12,18,24,所求项共有5项. 答案: C 3.某次文艺汇演,要将A 、B 、C 、D 、E 、F 这六个不同节目编排成节目单,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节目 如果A 、B 两个节目要相邻,且都不排在第3号位置,那么节目单上不同的排序方式有( )

解析: 把质点沿网格线从点A 到点B 的最短路径分为七步,其中四步向右,三步向下,不同走法的区别在于哪三步向下,因此,本题的结论是:C 73=35. 答案: 35 14.(x +1)3+(x -2)8=a 0+a 1(x -1)+a 2(x -1)2+…+a 8(x -1)8则a 6=________. 解析: ∵(x +1)3+(x -2)8=[(x -1)+2]3+[(x -1)-1]8 ∴a 6(x -1)6=C 82(x -1)6(-1)2=28(x -1)6 ∴a 6=28. 答案: 2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某班有男生28名、女生20名,从该班选出学生代表参加校学代会. (1)若学校分配给该班1名代表,则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若学校分配给该班2名代表,且男、女生代表各1名,则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析: (1)选出1名代表,可以选男生,也可以选女生,因此完成“选1名代表”这件事分2类: 第1类,从男生中选出1名代表,有28种不同方法; 第2类,从女生中选出1名代表,有20种不同方法. 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28+20=48种不同的选法. (2)完成“选出男、女生代表各1名”这件事,可以分2步完成: 第1步,选1名男生代表,有28种不同方法; 第2步,选1名女生代表,有20种不同方法.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28×20=560种不同的选法. 16.(本小题满分12分)若????x +1 3x 2n 的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与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的比是14∶3,求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Word版含答案

即说整台?迟故知新. 章末整合提升 I ?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2. 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社会环境? 3?环境因素通常指哪些? 4?环境质量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5?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分别是什么? 9?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II ?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 12. 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措施有哪些? ! ----- ■教材P3活动■------------------------------- 1 ?奥运会期间采取了以下临时减排措施:控制施工扬尘;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 污染及废气排放。这些措施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如天 变蓝、水变清。 2?工业产生的废气影响大气质量,大气污染反过来也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从 而影响区域环境质量。 3 ?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大气环境质量,从环保局了解水质状况。 4?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根据身边实际情况举例即可。 ! ----- ■ 教材P4活动(上)■-------------------------- 1 (1) 、⑶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 (2) 、(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 ----- ■ 教材P4活动(下)■-------------------------------------- 1 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又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污染物超过了自然 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 ----- ■教材P9活动■------------------------------- 1 ?酸雨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②腐蚀树叶, 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④腐蚀建筑物;⑤危 害人体健康。 2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 的产生,因此世界酸雨分布区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 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 ! ----- ■ 教材P14活动■ --------------------------- 1 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合理利 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科学发明,利用科学技术改 造自然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两则材料表明人类与环境之间 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章末整合提升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概述章末整合提升学案(含答 案) 章末整合提升章末整合提升突破1细胞学说.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细胞学说的创立1创立过程2意义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的特征而统一起来。 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生物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1单细胞生物个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突破体验1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完成所不依赖的是A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

育D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答案A解析A 项中每个细胞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引起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中参与下完成的答案A解析A项,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细胞中,并利用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生存,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 突破2对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认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生物,且都有严整的结构。 2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所以病毒的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不能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培养。 3病毒对寄主细胞的危害,主要靠其增殖活动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功能丧失。如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症;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突破体验3下列选项中属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 病毒的共同特征的是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B它们都

2016-2017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2检测: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城地理位置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 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 2.有关甲城市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江苏省所在区域的管理中心 B.甲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 C.甲为南京及其附近区域的服务中心 D.甲为华东地区的交通中心之一 解析:在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用地面积最大,所以应为居住用地。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的增长中心。从左图经纬度及(京杭)运河信息可判断甲为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为江苏的管理中心,但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为上海。 答案:1.C2.B 读我国城镇年增长百分点和城镇化水平统计图,回答3~4题。

3.我国城镇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还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 4.改变我国城市的工业布局和城市的人口分布,从根本上要( ) 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C.合理建设小城市D.建设新型乡镇 解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所以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应该继续采取有计划地逐步发展的战略,使之与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绝对不可操之过急。小城市在我国分布很广,它们是大中城市与乡镇联系的纽带。合理建设小城市,把工业向县城扩散,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 答案:3.D4.C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5~6题。 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由左图知,随着行人数增加,零售商业面积有时增加,有时减小,故②对;由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典中点第一章整合提升专训一

专训一:利用矩形的性质巧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叠问题往往通过图形间的折叠找出线段或角与原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折叠部分与原图形或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即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在计算时,常常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利用矩形的性质巧求折叠中的角 1.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矩形纸片要足够长),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 (1)以点A所在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落在边AD上,折痕与BC交于点E; (2)将纸片平展后,再一次折叠纸片,以点E所在直线为折痕,使点A落在BC上,折痕EF交AD于F,求∠AFE的度数. (第1题) 利用矩形的性质巧求折叠中线段的长 2.(2015·衢州)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②. (1)求证:EG=CH; (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 (第2题)

利用矩形的性质巧证线段的关系 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F ,连接AE. 求证:(1)BF =DF ;(2)AE ∥BD. (第3题) 利用矩形的性质巧求线段的比 4.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直线MN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点E 处,直线MN 交BC 于点M ,交AD 于点N. (1)求证:CM =CN ; (2)若△CMN 的面积与△CDN 的面积比为3∶1,求MN DN 的值. (第4题)

函数章末整合

函数章末整合 知识结构·理脉络 要点梳理·晰精华 1.函数的定义 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传统定义与高中的近代定义之间的异同点如下: [不同点]传统定义从变量变化的角度,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近代定义,则从集合间的对应关系来刻画两个非空数集间的对应关系. [相同点]两种对应关系满足的条件是相同的,“变量x的每一个值”及“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之对应. 2.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三种表示法的特点(优缺点)比较如下: 解析法优点 (1)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 (2)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定义域内的任意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缺点 不够形象、直观,且有些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很难用解析式表 示或根本不存在解析式. 图像法优点 (1)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 (2)便于通过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 缺点只能近似地得到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有时误差较大.

列表法 优点 查询方便,不需计算便可直接得出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 缺点 (1)只能表示有限个数的函数关系; (2)数较多时使用不方便. ? ???? 0,x ∈Q ,1,x ∈?R Q .列表法虽在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函数,但对于自变量有无数个取值的情况,列表法只能表示函数的一个概况或片段.) 3.常见函数的值域 (1)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值域为R . (2)二次函数 y =ax 2+bx +c (a ≠0):当 a >0时,值域为??? ?4ac -b 24a ,+∞,当a <0时,值域 为? ???-∞,4ac -b 24a . (3)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值域为{y ∈R |y ≠0}. 4.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重要结论 (1)当f (x ),g (x )同为增(减)函数时,f (x )+g (x )则为增(减)函数. (2)奇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f (x )为奇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f (x )为偶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4)偶函数的和、差、积、商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和、差是奇函数,积、商是偶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的积、商是奇函数. (5)定义在(-∞,+∞)上的奇函数的图像必过原点即有f (0)=0.存在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f (x )=0. (6)f (x )+f (-x )=0?f (x )为奇函数; f (x )-f (-x )=0?f (x )为偶函数. 5.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 =f (x )(x ∈D ),使f (x )=0的实数x 称为函数y =f (x )(x ∈D )的零点. (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根. 素养突破·提技能 专题 常见函数模型的应用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9·江西师大附中月考)下面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1~3题。 1.观测者能够从________处观测到图乙所示昼夜状况() A.①B.②C.③D.④ 2.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向东B.向西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3.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180°~45°W B.45°E~180° C.0°~90°E~180°D.135°W~0°~45°E 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可以确定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而图乙所示昼夜状况正好是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极地投影图,所以在④处能够观测到图乙所示昼夜状况。第2题,图乙为南极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第3题,a点的经度为135°W,地方时为18时,则24时(0时)的经度是45°W,所以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180°~45°W。 答案:1.D 2.C 3.A (2019·金华十校联考)美国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升空,正式开启人类首次穿越日冕之旅。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地球绕日同向

B.运行轨道为正圆 C.属于地球人造卫星 D.数次飞越小行星带 5.下列有关日冕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日全食时肉眼可见 B.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 C.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D.与空气分子摩擦产生极光 解析:第4题,读图,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绕日运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绕日方向相同,A对;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为椭圆,B错;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绕日运行,不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C错;小行星带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没有飞越小行星带,D错。故选A。第5题,日全食时,明亮的光球层被挡住了,用日冕望远镜可见日冕层,肉眼不可见,A错;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B对;耀斑发生在色球层,C错;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光辉,D错。故选B。 答案:4.A 5.B (2019·江阴四校期中)2017年4月5日,美国宇航局捕捉到了惊人影像,疯狂24小时三次太阳耀斑巨大爆发。据此回答6~7题。 6.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7.关于太阳活动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A.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2年 B.黑子出现最大值的年份与出现最小值的年份相差11年 C.连续两次黑子最小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0年 D.连续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1年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 一册 章末整合提升 一、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交叉关系。 2.树状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和包含关系。 3.同类物质常具有许多共性。通过物质所属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可以推测它们所具有的性质,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针对训练】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如图④)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如图③)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如图②) 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如图②) 解析:选C。A项,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项,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Cl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②强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⑤含氧酸 ⑥无氧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 A.全部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⑦D.①③④⑤⑥ 解析:选C。H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从组成上分类属于酸,故①正确;

HCl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②正确;1 mol HCl可电离出1 mol H+,属于一元酸,故③正确,④错误;H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含氧酸,故⑤错误;HCl属于无氧酸,故⑥正确;HCl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⑦正确;H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⑧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⑥⑦正确,故选C。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电荷总数相等。 (3)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检查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跟稀H2SO4反应,写成2Fe+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如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写成2H++CO2-3===CO2↑+H2O是错误的,因为HCO-3是弱酸的酸根,不能拆开。 (3)看离子方程式两边原子、电荷是否相等,如Zn+Ag+===Zn2++Ag两边正电荷不相等。 (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如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2-4===BaSO4↓或H++OH-===H2O都是错误的。 3.判断离子共存 (1)离子间因生成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①OH-分别与Fe2+、Fe3+、Mg2+、Cu2+、Al3+、Ag+、Ca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②Ba2+(或Ca2+)分别与SO2-4、SO2-3、CO2-3、SiO2-3、PO3-4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③Ag+分别与Cl-、Br-、I-、CO2-3、SO2-4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④Cu2+(或Fe2+)分别与S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间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H+分别与CO2-3、HCO-3、S2-、HS-、SO2-3、HSO-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如HCO-3、HSO-3、HS-等)在强酸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CO-3+H+===CO2↑+H2O; HCO-3+OH-===CO2-3+H2O。 (4)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S2-、I-、Fe2+等还原性离子与NO-3(H+)、MnO-4(H+)、ClO-等氧化性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针对训练】

地理:第三章 本章高效整合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3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杭州高二质检)在2011年4月21日至28日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第1题,正确理解新能源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新能源车减少燃油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第2题,清洁能源乙醇需要以粮食为原料,大量推广乙醇燃料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答案: 1.B 2.B 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从1998年到2008年底,累计投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11.14亿元,建成国内首个亿吨级绿色煤炭基地。据此回答3~4题。 3.神东矿区地处晋陕蒙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为( ) 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 C.地面塌陷D.湿地萎缩 4.在绿色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采中、采后”的治理理念,有关治理理念叙述正确的为( ) ①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②采中创新开采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和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3题,神东矿区地处晋陕蒙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不合理的开矿施工容易造成土地的沙漠化。第4题,采前大面积治理,采中创新开采技术,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合理解决了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 答案: 3.A 4.D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工程标志着西部地区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开发的重点和战略基地,西部的能源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读下图,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