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
高支模监测方案广州上传系统

*************项目高支模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2018年10月11日

高支模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项目高支模监测

工程地点: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罗家村东环路西侧委托单位:广州市泽辉发展有限公司

编写: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1日

目录

*************项目高支模监测

1 项目概况

“*************项目”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罗家村东环路西侧。

本工程地下室负一层板(楼面标高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地下室底板上(板面标高米,500厚钢筋砼结构),支模最大高度4米;首层楼板(楼面标高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地下室负一层楼板上(楼面标米),支模最大高度米;二层楼板(楼面标高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首层楼板上(楼面标高米),支模最大高度米;三层楼板(楼面标高米),梁板模板轮扣式钢管立杆支承在三层楼板上(楼面标高米),支模最大高度米。其中,负一层、首层转换层的部分结构梁截面350×3000mm、300×1350mm的截面面积较大,首层架空层,支模高度米,超过8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本次高支模监测区域为:对于负一层、首层转换层结构梁及架空层部分结构梁截面350×3000mm、300×1350mm,及首层架空层模板支设高度米位置的梁板(如下表)。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2 高支模监测目的及意义

当前,高大支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支模体系越来越高大、复杂,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高支模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高支模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普遍很短,从出现危险征兆到事故发生通常只有数分钟的时间,具有突然性。加上高支模本身具有的高空间、大跨度等特点,导致高支模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已将模板坍塌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高支模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高支模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变形或过大位移,诱发系统内钢构件失效或者诱发系统的局部或整体失去稳定,从而发生高支模局部坍塌或整体倾覆,造成施工作业人员伤亡。

高支模支撑体系坍塌破坏的模式主要有6种:

A.支架顶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B.支架底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C.支架中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

D.支架架体破坏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E.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

F.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倾覆垮塌破坏。

图2-1 高支模破坏形式示意图

由以上坍塌模式和原因可知,对高支模事故的防止工作是个包含“设计—检测—施工—监测”的系统工程。高支模安全监管体系如图2-2所示。

图2-2高支模安全监管体系

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赖于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先进的监测方法。与逐渐健全的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相比,高支模安全监测方法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光学观测、人工报警的基础上。随着传感技术的进步,现在对高支模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现实。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监督措施,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系统的异常变化,当高支模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限值时,应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及时分析和采取加固等补救措施,可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高支模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方案设计和专家论证、高支模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安全培训、高支模质量检测/检查以及混凝土施工监测是监督体系相辅相成,只有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方案主要针对涉及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3 监测依据

1)《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全市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推进自动化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7]1006号)2)本项目经专家论证评审通过的《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及相关图纸;

3)本项目合同;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9)《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

10)《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

11)《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233号);

12)《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通知》(穗建质[2015]140号)。

4 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总体要求

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监督措施,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的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和采取加固等补救措施,当高支模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限值时,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模板支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信息化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混凝土浇筑方案。

高支模监测以获取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为主,现场目测巡查为辅;各监测项目应在

模板系统支架预压前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监测内容和数量

根据高大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存在的整体倾覆、局部塌陷的工程事故形式,结合本

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监测内容和布点数量如表4-1。

表4-1监测内容和布点数量

监测频率

根据广州市建委要求,在对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进行监测时,监测单位应采用实时

监测的自动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高支模监测工期为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浇筑完成,直至数据稳定。开始浇筑前测量三次,记录此值并以三次平均值为初始值;在浇筑时,实时监测。

监测预警值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以及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委员会文件1006号文,报警值建议如下(尚需设计和监理或专家组审核同意,最终以

上述人员意见为准):

表4-2允许值和报警值

(1)迅速停止浇筑,保证警戒值不再增大;

(2)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监测传感器埋设要求

传感器埋设要求如下:

(1)立杆倾角(倾斜)监测

倾斜观测点应采用高精度倾斜传感器,安装点位于支撑体系的特征点处,如支撑体系四角、长边中点等,以及其他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设备埋设需要由专用扣件,确保传感器埋设稳固。此外,传感器需与通讯设施模块分离,两者通过软线连接,避免通讯设备在更换电池、设置参数过程中对监测结果的干扰。

(2)支架水平位移监测

支架水平位移监测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为观测点,安装点位于支撑体系的特征点处,以及其他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设备埋设需要由专用扣件,确保传感器埋设稳固。

(3)轴力监测

轴力观测点应采用高精度轴压传感器,应在支撑体系顶部布设。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受力较为集中部位等有代表性的位置。由于布设于顶托底部,需要对安装位置进行清理,并在钢管与传感器之间垫钢板,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另外需确保所在的立杆与模板和传感器均密切接触,避免悬空。

(4)模板沉降监测

混凝土模板支撑沉降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为观测点,便于实施自动化采集;对于模板支撑中央通视情况较差的监测点,宜采用位移计等传感器,必要的时候采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准确的支架位移参数。

观测点设置于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一般设置于模板单元框架顶部的四角、四边中部以及中部受力较大的部位。

每次监测过程应设置稳定的基准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得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

监测设备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规定的有效期范围内。

5监测实施

倾斜监测

监测设备

立杆倾斜监测采用双轴倾角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其他技术参数换算而来的办法,直接取得最终结果,减少误差累积,提高观测精度。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表5-1双轴倾角传感器相关技术参数

传感器工作和计算原理

支撑体系产生的倾斜变形,通过安装支架传递给倾斜传感器。传感器内部装有电解液和导电触点,当传感器发生倾斜变化时,电解液的液面始终处于水平,但液面相对触点的部位发生了改变,也同时引起了输出点量的改变。倾斜仪随着被测物的倾斜变形量与输出的点量呈对应关系,以此可测出被测物的倾斜角度,同时它的测量值可显示出以零点为基准值的倾斜角变化的正负方向。

倾斜仪可布设为一个测量单元独立工作,亦可多支连接点布设,测出被测部位的各段倾斜量,以此将被测物的整体变形曲线描述出来。若在被测物上以二维方向安装,可测被测物的二维变形。倾斜仪可回收重复利用,且数字式方便实现量测自动化。

将传感器与测量主体固接,当被测量物发生倾斜,倾角仪的倾角随之发生变化,进而测量被测物体的倾角变化量。

测点布设

倾斜仪安装前,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仪器的安装位置和测量倾斜角的方向,打磨被测物的安装部位,使其表面尽量平整。检查倾斜仪完好后,将倾斜仪的安装支架固定在被测物的打磨部位,然后把倾斜传感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随后调整安装支架的定位螺钉,使倾斜仪的轴线尽量垂直,之后倾斜仪连接读数仪将初始测值调整接近零点。也可根据设计需要自定仪器的初始倾斜角度,使仪器的正负变化范围适应实际的测量需要。在倾斜仪的外圆上标有仪器的正负方向记号,安装时以此记号对应测量规定的正负方向。安装时也可松开传感器底面的4个螺钉,使仪器的正负方向记号做90°和180°调整以适应安装要求。如安装在施工复杂部位及高大被测物的顶端部位,应设置测点保护设施和防雷保护措施。

轴力监测

监测设备

立杆轴力监测采用轴压传感器,直接取得最终结果,减少误差累积,提高观测精度。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表5-2 轴力传感器参数表

安装方法

在立杆顶部降下顶托,将轴压传感器安装在顶托与模板底梁之间,再上紧顶托,立杆顶托与模板底梁需平整,可与传感器上下两边紧贴,使轴压传感器与立杆、模板受力在同一垂线上,共同受力。轴压传感器安装完成后,用传输给与无线采集终端联接,记录终端编号,在主机中检查该编号是否有压力,一般应有初始压力值,如无压力,需检查立杆顶托与模板梁底是否紧贴。

监测方法

轴压传感器安装调试完成后,只需在主机设置工程相关信息,主机自己根据设置的报警值、监测频率进行数据采集、报警。

沉降监测

监测设备

沉降监测采用位移传感器,直接取得最终结果,减少误差累积,提高观测精度。可测竖向位移,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表5-3竖向位移传感器参数表

安装方法

沉降安装方法:在模板底木方梁下的横杆安装位移传感器,安装时使传感器线头垂直向下,拉出约100mm,用钢丝线与下部配重相联,注意钢丝应经过预拉,无弯折现象。配重需有足够重量,使传感器线头无法回缩,钢丝与配重需独立,不能与支架相接。位移传感器安装完成后,与无线采集终端联接,记录终端编号,在主机中检查该编号是否有位移读数,一般有初始读数,如无读数,可拉动线头端或复位再拉出,至有读数。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设备

支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位移传感器,该仪器通过所测支架的倾角变化量和安装高度,输出支架的水平位移变化量,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表5-4位移传感器参数表

仪器名称测量范围精度

位移传感器0~300mm ±

安装方法

仪器安装方法于倾角传感器方法一致。

监测系统

图6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倾角传感器、竖向位移传感器、轴压传感器安装完成后,如上图所示,形成一个监测区域,通过无线采集终端与主机远程联接。在主机中设置相关工程参数,完成后主机自动根据设置的监测频率、报警值等进行监测与报警。

6 上传系统

为了加强高大支模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信息监测与预警功能,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开发了“广州市高大支模实时监测管理平台”

广州市高大模板实时监测管理平台(下称管理平台如图6-1),是通过改进监测仪器设备,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使监测成果“展示化”;按照标准、规范对超标结果进行预警和报警,及时以短信的形式将报警结果发给相关建设方及安全监督机构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使监测结果反馈更

具时效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图6-1 平台登录界面图

管理平台可自动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高支模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预防事故发生。主要功能如下:

(一)报警功能

管理平台根据监测值的情况标示为绿灯、黄灯、红灯,进行亮灯报警。正常为绿灯、超过预警值为黄灯、超过报警值为红灯。

(二)短信报警功能

对于达到黄灯、红灯监测工程,管理平台将自动以短信形式预警或报警通知各责任主体单位、安全监督机构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亦可通过登陆管理平台调取正在监测工程实时数据界面,详细了解监测数据,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工程隐患。

(三)实时监控功能

全市高大模板监测工程均纳入管理平台,政府主管部门或相关单位,即可通过管理平台直接查询、调用全市在建或已建工地现场的监测数据,实时掌握监测情况,直观分析监测数据。

(四)数据存储功能

管理平台可分类存储待监测、正在监测、已监测完成的项目信息,包括工程概况、监测方案及监测报告、原始数据、监测机构、监测人员上岗证、监测设备检定证书等,

由此实现了项目资料、人员、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五)监管功能

可监管监测人员、监测单位是否按规范、标准、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证数据真实有效;亦可对工程监督机构及工程责任主体是否履行相关职责,是否及时跟进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7 拟投入人员和设备清单

表7-1拟投入的监测人员名单及职责表

表7-2 拟投入的主要监测设备表

备用监测仪器。

8 需委托方配合的工作

(1)委托方应于监测前向本中心提供《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意见书;

(2)监测前向施工作业人员介绍高支模施工应急预案、监测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

发出时的紧急处置措施等。

(3)会同监理、施工方召开监测前交底会,就现场安全规定向我中心监测人员交底和必要安全培训,便于我中心人员知悉并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4)委托方应协调现场施工单位为本次监测提供必需的监测场地及防风防雨设施,保证220V交流电供应至监测场地和施工面,提供监测辅助配合人员,协助本中心监测人员进行测点布置与拆卸。

9 应急预案及监测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

(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支撑结构的荷载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时;

周边场地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的异常变化时。

(2)应急措施:当监测项目超过其报警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发现变形值达到预警值时,即时口头告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并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

察看现场,进一步分析变形原因,研究应急方案,采取应急的处理方法。

密切关注变形趋势及变形速率。

依照详细应急计划书,为执行紧急预案措施做准备。

并加密监测,严密关注变形趋势及变形速率。

施工方应在保证人员安全的范围内采取额外的加固措施,避免变形的进一步扩大。

基于变化趋势作出进一步反应和所产生影响的预测。

当警情进一步发生时,会同设计、监理、业主、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商讨所需紧急预案措施,应当:

执行紧急应变措施,可能包括暂停在受影响区域的施工或减小支架变形的措施。加密监测,对必要区段采用连续监测,并及时计算、分析变形量及变形速率。

施工方应准备一份详细的关于支架变形情况的加固方案。

暂停施工项目,施工方应实施应急加固措施,直至证明支架对继续施工的安全有保障,方可继续施工。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为保证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当发生事故时,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是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4)应急监控措施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必须密切监测模板支撑的沉降、位移及变形情况,模板施工必须贯彻“信息化施工”原则。由于本工程的支模高度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高支模全面监测是安全施工的关键,在每一处高支模布置不少于3个点,且监控点之间水平距离不大于8米,进行沉降、位移及变形观测。对于高支模沉降监测,沿高支模平面平均布置测点,测点与立杆对应布置,做好原始记录。并有监理签证,将观测结果文字记载或影像存档。对于高支模位移、变形监测,沿立杆每隔5米布置一个测点,其目的是掌握砼浇时在水平压力作用下,高支模水平位移状态,收集位移速度、大小及其变形的信息。同时可以用观测结果验证设计计算获得指导施工的重要参数。

监测应急措施

(1)公司成立项目应急监测小组,应急小组由公司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小组成员应保持全天候通讯畅通,遇到紧急情况,必须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组织监测人员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2)监测应急小组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处理出现的紧急情况,加大监测频率;如遇监测仪器不足,及时从单位总部抽调不低于原监测仪器精度的设备投入监测。

(3)在应急状态下,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安全的保护,确保人员安全及仪器安全。

(4)监测中出现报警数据后及时分析出现报警数据的原因,检查所监测项和出现报警位置的数据是否可靠,积极参与报警后的闭合处理工作。

10信息反馈措施与资料提交

(1)每次监测后,现场直接计算监测数据。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警戒值,应立即向监理单位报警,并由监理单位报给建设、设计、施工、安监及施工相关方,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每次监测工作结束五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监测简报。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和建议;

(3)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15天内向甲方提交监测总结报告,报告需盖CMA计量认证章和公司成果报告专用章;

整个作业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管理,确保作业质量并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

11质量控制措施

(1)监测方法

①在监测中固定监测人员;

②在监测中固定监测仪器;

③在监测中用相同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2)监测仪器

①使用的监测仪器均由法定计量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②每次监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自检,确认仪器运转情况,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

(3)监测元件

①使用有效期内的监测元件;

②在埋设监测元件前进行监测,检验合格后方进行埋设,并在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元件工作的正常性,如有异常,换新的监测元件进行重新埋设。

(4)监测点的保护

①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变化异常的测点进行复测;

②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对埋设的监测点及监测设备进行定期巡查。

12 安全保证措施

我方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安全监测的措施,明确员工在监测

工作中的安全责任:

(1)在项目监测全过程中,服从总承包单位、业主、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特点,做好安全管理;

(2)设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制度的落实、检查;

(3)监测工作开始前,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4)作业人员要熟悉现场的危险源情况,包括现场的电线及潜在的危险,保持监测工作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5)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分析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预防措施;

(6)注意工地文明,与相关人员打交道做到有礼有节、有理有据。

13 服务承诺

1、按照高支模监测技术方案对本项目进行高支模的监测及相关申报监测技术成果审批服务,以便为安全施工及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2、服务范围除以上工程监测工作外,还包括:

(1)与工程所在行政区域的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进行监测工作的协调,申报监测技术成果的审批。保证技术成果能够通过相关部门认可,确保不因监测工作影响本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竣工验收;

(2)在进行监测任务的过程中与该工程相关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建设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我司现场监测人员马上现场进行分析并通知各参建单位,答疑并对相关处理方案进提出专业建议。

*************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6日附:高支模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概念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测控系统。 系统简介 一般而言,现有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大都符合“控制中心—监测站”的构建模式。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负责收集各监测站上传的监测信息,发送各种操作命令以控制监测站的行业。监测站被布放于远离控制中心的各监测点处,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响应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可用普通微机、工作站或工控机实现,软件开发可靠基于现有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监测站的设计实现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采用特定的技术形式,比如单片机、DSP或者Intel X86系列的微处理器等。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也很灵活,可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如GSM/GPRS网络,CDMA移动网络等,也可单独搭建专门的无线局域网。下面系统地讨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开发时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无线网络的组建和控制中心的软件设计。 系统构造 1、监测站的设计实现

监测站的设计与实现是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重点,监测站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精度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性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监测站的设计是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部分。监测站处于工作现场,只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相对单一、固定,无须用詙大的台式机来完成;考虑到节能和布放方便,监测站多为嵌入式系统。根据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对数据处理与对传感器控制能力的要求,监测站设计的复杂程度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是不一样的。 2、无线通信的设计实现 无线通信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而言较简单,有许多现有的产品和通信系统可以利用,重点只是在于从多种实现方式中作出最优的选择。 常用的实现方式有: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GSM/GPRS、CDMA移动网等)和相应的无线通信产品;通过无线收发设备,如无线Modem,无线网桥等专门的无线局域网;利用收发集成芯片在监测站端实现电路板级与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 3、控制中心的设计实现 控制中心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来讲较为简单,硬件设计少,除了普通微机(或工作站、工控机)外,还需要网络接入设备(若无线通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块实现,则须开发专用的无线网卡插入微机主板的预留总线插槽中)。控制中心的设计开发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上,一般是基于Windows 和Unix等常用操作系统的。当前用于此类软件开始、调试的工具较多,且功能强大,给控制中心软件的设计带来便利。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优势 1、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意义 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监控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监控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小区、交通、运输、水利、航运、治安、消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 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

(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支模工程 (3) 4、模板工程质量及进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5、混凝土浇捣方法 (9) 6、高支模满堂支撑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9) 7、高支模文明施工措施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支模监测 (11) 9、安全应急救援预

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附件(计算书) (21)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工程(钳工实训厂房)施工图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PKPM建筑安全计算软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修订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3、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工程(钳工实训厂房) 2、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结构主要特征: (1)钳工实训厂房外形尺寸(轴线尺寸)为96m * * (女儿墙顶)。 3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人: 日期:2006 年月日 审核单位: 审核人: 日期:2006 年月日 审批单位: 审批负责人: 日期:2006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xxxx厂厂房,建筑面积1037.4㎡,首层高5.5m。砼强度等级为C20,楼板厚h=120mm,模板用夹板,楞木间距为0.85mm,属高支模范围,需计算“高支撑系统”。 二、楼板模板采用20厚夹板,梁模板采用20厚夹板,φ钢管作模板支架, 间距900mm。 三、高支撑模板支架计算。 (一)楼板模验算(板厚120) 1、荷载计算:板跨800取1m宽作为计算单元 1)施工荷载g=RC板重×分布系数 =(3.9+0.3)×1.2=5.04KM/㎡ 活载P=施工荷载×分布系数 =2.5×1.4=3.5 KM/㎡ q=g+p=5.04+3.5=8.54 K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静载:g=5.04 KM/㎡ 活载:取双轮手推车的轮压(2.5KN)产生的集中荷载,进行验算 P=2.5/2×1.4=1.75 KM/㎡ 2、内力计算 1)计算Mmax Mma=Mb=1/8×8.54×0.82=0.683 KM/m 2)计算Mma

Mma=Mb=0.125g12p1×0.504×0.82+0.188×1.75×0.82 =0.403+0.211 =0.614 KM.m 3)强度验证湿材料整系数0.9施工荷载整系数1.3 取图1.2中Mma=0.683 KM.m fw=13 h=18mm b=1000 1=0.8m wbhb=1000×182/6=54000 mm 2 Ψw=M/wn=61400/5400=11.37n/㎡<×1.3fw 强度满足。 3、挠度验算 q=5.04 KM/㎡ E=1000N/㎡L=0.8m 1=1/12bh3=1/12×1000×183=486000mm4 W=0.52lg14/100EL=0.521×5.04×8004100×1000×486000=2.21<[1/250] =3.2mm 板底小楞即支撑模板的木方,其跨即支柱间距,支柱间距1200,负荷宽度为小楞间距,小楞截面80×80间距800 1、荷载计算 1)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时 静载:g=(3.9×0.8+0.3×0.8×)×1.2=4.032 KM/m 活载:P=施工人员及设备重×分项系数=2.5×0.8×1.4=2.8 KM/m 总载:g+p=4.032+2.8=6.832 KM/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高支模监测方案最新版本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项目高支模工程GD2202004□□

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及地下室、宿舍、门卫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

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及地下室、宿舍、门卫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编写: 审核: 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的电子有限公司厂房(自编号A、B、C栋)及地下室、宿舍(自编号D栋)、门卫一、门卫二项目位于区金谷南路东侧。整个场地地势平坦。总建筑面积约为6.25万平方米,包含车间楼(局部地下1层,地上5层)、宿舍楼(2层)、门卫室(1层)等。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层高为10.2m,属高支模范畴,总建筑面积约为128m2,位于主厂房的2-3*1/G-1/J。 为了解高支模系统的变形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高支模及主体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高支模支撑系统进行变形监测。我司应建设单位的委托,特编制本变形监测方案。 二、监测依据 1、甲方及设计方所提出的监测要求;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本高支模监测技术方案。 三、监测内容、监测目的及测点布置 本项目变形监测内容包括高支模钢管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监测目的是了解钢管支撑杆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变形情况。在需监测的高支模位置上设置20个水平位移及沉降一体化监测点,高支模位置及监测点布置见附图三所示。 四、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高支模水平位移观测 1、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在场地范围外稳固的合适位置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3个基准点K1~K3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埋设方法如

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学生 22222 指导教师姜丽飞讲师 年级 2008级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别物理系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系 2012年5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姜丽飞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标题 (1) 中文摘要 (1) 1 引言 (1) 2 系统硬件设计 (1) 2.1 设计目标 (1) 2.2 方案选择 (1) 2.3 系统结构 (2) 2.4 电路设计 (3) 3 系统软件设计 (6) 3.1 通信协议 (6) 3.2 系统软件 (7) 4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7) 4.1 温度测量 (7) 4.2 光照测试...................................... (7) 4.3 主机与各从机通信距离及响应时间测试 (8) 5 结束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 (10) 附录.................................................................................................... (11) 外文页........................................... .. (12)

高支模监测的解决方案.doc

东钱湖二期工程 高 支 模 工 程 监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中国建设集团 东钱湖二期项目部 编制日期:2017-08-16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 三、设计基本原则-----------------------------------------------------------------------------------------3 四、监测点的数量-----------------------------------------------------------------------------------------4 五、设计依据-----------------------------------------------------------------------------------------------4 六、监测项目内容-----------------------------------------------------------------------------------------4 七、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5 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8 一、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施工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高 支 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 2 二、施工平面布置 --------------------------------------------------------------------------- 3 三、施工要求 --------------------------------------------------------------------------------- 4 四、技术保证条件 --------------------------------------------------------------------------- 7 第二节、编制依据 第三节、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 9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 9 第四节、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 11 二、工艺流程 -------------------------------------------------------------------------------- 12 三、施工方法 -------------------------------------------------------------------------------- 14 四、检查验收 -------------------------------------------------------------------------------- 19 第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 -------------------------------------------------------------------------------- 21 二、技术措施 -------------------------------------------------------------------------------- 21 三、监测监控 -------------------------------------------------------------------------------- 24 四、应急预案 -------------------------------------------------------------------------------- 24 第六节、劳动力计划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26 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 26 第七节、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计算书】 ----------------------------------------------------------------------------------- 26

高支模监测方案1.docx

精品文档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项目高支模工程GD2202004 □□ 致:广东省城规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明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及地下室、宿舍、门卫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承包单位:检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日期: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意见: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业主审核意见: 业主: 日期:

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及地下室、宿舍、门卫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

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及地下室、宿舍、门卫项目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编写: 审核: 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的电子有限公司厂房(自编号 A、B、C 栋)及地下室、宿舍(自编号 D 栋)、门卫一、门卫二项目位于区金谷南路东侧。整个场地地势平坦。总建筑面积约为 6.25 万平方米,包含车间楼(局部地下 1 层,地上 5 层)、宿舍楼( 2 层)、门卫室( 1 层)等。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层高为10.2m,属高支模范畴,总建筑面积约为128m2,位于主厂房的2-3*1/G-1/J。 为了解高支模系统的变形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 的目的,在高支模及主体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高支模支撑系统进行变 形监测。我司应建设单位的委托,特编制本变形监测方案。 二、监测依据 1、甲方及设计方所提出的监测要求;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本高支模监测技术方案。 三、监测内容、监测目的及测点布置 本项目变形监测内容包括高支模钢管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监测目 的是了解钢管支撑杆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变形情况。在需监测的高支模 位置上设置 20 个水平位移及沉降一体化监测点,高支模位置及监测点布置 见附图三所示。 四、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高支模水平位移观测 1、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在场地范围外稳固的合适位置采用冲击 钻钻孔置入法埋设 3 个基准点 K1~ K3 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埋设方法如

无线环境保护自动监测系统(精)

应急指挥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信息库 信息库:包含应急资源、专家库、危险品、隐患单位信息,实现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报表生成、打印等功能应急预案:预案管理—预案生成启动—处置方案—现场处置—跟踪监测—应急终止—恢复评估—总结报告—预案推演指挥决策:主要有联动指挥和辅助决策的功能,通过预案生成系统专家意见、查询危险品信息向政府部门提交污染情况报告和提交处置方案,通过图像、语音、EMAIL、短信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发布和管理车辆管理:实现对执法车辆的使用、维护、人员出车情况的跟踪管理定位跟踪:通过GPS定位信息对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将投诉举报信息和应急信息在第一时间通知执法车。指挥调度:指挥车辆在最短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执法处理 应急指挥预案应急预案应急指挥系统执法车辆指挥调度 指挥决策车辆管理 定位跟踪指挥调度 10 应急指挥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应急指挥预案隐患单位信息管理预案生成收录危险品的基本信息和应急处理办法 11 应急指挥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执法车辆指挥调度定位跟踪:通过无线传输,将车机计算出的定位信息传送至平台,配合电子地图实现车辆定位。环保执法车 PDA APN接入无线基站 wcdma/gprs 中心管理平台手机笔记本轨迹回放:工作人员调出任意一辆车在某段时间内的运行轨迹,并且将轨迹结合GIS地图动画表现出来,方便管理人员对监察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实时调度:随时保持与车辆的沟通,及时下发事故应急调度信息,调派车辆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执法。视频监控:通过3G网络实现对车辆的远程图像监控,可完成对执法现场进行拍摄取证。监控大屏 GIS地理地图车辆信息管理车辆所处位置(经度、维度、方向等) PC机PC机 PC机监控中心 12 环境保护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可建立不同级别用户,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企业管理员、企业操作员。 设备管理:对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电视墙、数采仪、报警设备等集中管理。 机构(区域)管理:建立各级机构。 权限认证管理:对不同用户及设备授权。 日志管理:记录各种

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方案

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方案 (利用中国移动GPRS/SMS无线上网方式) 适用于各类计量点(台区变、关口表、大用户等) 一、开发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数字网络的发展,无线远程自动抄表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应用领域极为广阔,尤其是在油田各计量点,其优势更为突出。 目前,油田各变电站分布点多面广,其远程抄表大多仍沿用有线传输方式,线路维护量很大。为保证传输质量,若采用专线方式,投资成本太高;若与变电所的电力调度电话线公用,通讯时经常发生冲突,既影响了数据的传输也对电调部门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干扰,并且此种方式对通讯部门程控交换机正常、稳定的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中国移动GPRS/SMS无线数字网的通讯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远程抄表数传路由的瓶颈问题。 二、系统简介 北京旭航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中国移动GSM无线公网提供的GPRS/SMS无线上网数传服务业务,自主开发了无线远程抄表监测系统,该系统是由计量点(变电站、台区变、关口表等)端的GPRS无线集中抄表终端(ESL-8030E)和配套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处理中心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宽带网接入设备和管理软件。系统的中心管理软件为网络版,它把采集的抄表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经处理后,存

放在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计算机工作终端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通道(局域网、internet网、GPRS网等)对其进行查询浏览。另外,系统中心还为用户提供直接用手机上网方式进行查询浏览。 在自动抄表系统中,ESL-8030E抄表终端自动进行定时抄表,铁电存储,定时上报,小时上报等一系列抄表上报工作;同时也能及时响应来自中心的即时抄表命令;抄表终端自动完成对变电站端电能表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抄表终端所采集变电站端数据主要包括电能量信息:如表底的峰、谷、平、尖峰电量、最大需量、ABC三相的累计失压时间等;抄表终端所采集变电站端的非电能量数据包括失电、失压、失流等事件信息。 系统所抄录的电能表表底数据和电量,能够作为电费结算依据,直接用于核算电费、计算母线电量平衡和线损分析的管理,并可用于用电市场的负荷预测。系统根据所抄录的事件信息,能够提供供电可靠性统计(掉电记录)和电压合格率监测功能。在供电局自动化系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抄表终端还能够能接收自动化系统的开关刀闸信号,进行旁路的自动替代。营销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负荷控制系统联网,进一步提高供电营销和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典型用户 该系统是由本公司自主开发,并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供水供电公司提供试验环境下完成的。大港油田所属的变电站在天津和河北两地分布很广,由于中国移动提供的GPRS无线数据通讯业务,在国内跨省市不加收漫游费,所以该方式完成自动抄表监测,其运营费用最低。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两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1.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2.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梁、板进行检查,按规范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3.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 3.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3.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3.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3.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3.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5.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

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6.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1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6.2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3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6.4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5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6.6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6.7因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顶板的模板支撑,待高支撑架拆除完毕后方可拆除高支撑区一层的模板支撑;高支撑架的拆除按现场留置的同养试块达到拆除要求强度时,方可拆架。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目录 1 编制依据 (3) 2 工程概况 (3) 2.1建筑概况 (3) 3 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3)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3) 3.4梁、板立杆间距 (4) 3.5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设置 (4) 3.6对顶抱柱 (4) 4 施工顺序 (5) 4.1钢管支顶施工顺序 (5) 4.2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5) 4.3模板支顶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6) 4.4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 (7) 5 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 (10) 5.1安全设施 (10) 5.2安全管理机构 (10) 5.3安全管理与监控 (10)

7、监测方案 (14) 7.1观测点布置 (14) 7.2观测方法 (14) 8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5) 8.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15) 8.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求援 (15) 8.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6)

1 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62-2008;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建设部、省、市有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的规定。 2 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5236.78m2,工程地上1层,层高4.5米。 支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梁底模和侧模均采用18mm厚木胶板,φ14对拉螺杆,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模。 脚手架基础处理: ⑴、素土分皮回填夯实,压实系数符合要求。 ⑵、浇筑C15混凝土100厚垫层或槽钢铺底。 3 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3.1.1梁、板模板采用12mm厚木胶板; 3.1.2次龙骨采用50×75mm木枋;大梁主龙骨采用单钢管(Φ48×3mm),小梁主龙骨采用单钢管;侧模肋枋采用50×75mm木枋;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 (2) 二、方案概述 (2) 三、系统组成 (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 (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能 (5) 5.2特点 (6) 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 GPR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一、客户需求 在某单位建立一套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来实对水位的实时监测,统一管理。 二、方案概述 作为行业领先者的水位远程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经过我们多年的水位监测系统项目实施经验,依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需求,我们提供并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的地下水位系统的决方案。 水位数据的收集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指导工作实践,而且更是研究地下水位动态规律,掌握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层位、不同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的重要依据,对水资源的研究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可实现如下功能: (1)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实时采集计量点的地下水位数据,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2)报警信息主动上报:现场监测箱开门、断电、设备运行异常等信息能够主动发送到监测中心; (4)计量装置监测:远程监测水位计运行信息,分析计量故障等信息,及时发现用户计量异常; (5)统计分析:配合水位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各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数据统计、做出日周月年报表、曲线、柱状图等。 三、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地下水位监测中心主站、通信网络、现场监测设备三部分组成,利用前端监控、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远传通讯功能和系统软件功能实现。采集数据,使监测中心通过简单而又经济的计量手段,实现对整个地区地下水信息的实时监测,进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2.1建筑概况 (2) 3 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2)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2) 3.4梁、板立杆间距 (2) 3.5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设置 (3) 3.6对顶抱柱 (3) 4 施工顺序 (3) 4.1钢管支顶施工顺序 (3) 4.2主要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3) 4.3模板支顶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4) 4.4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 (5) 5 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 (8) 5.1安全设施 (8) 5.2安全管理机构 (8) 5.3安全管理与监控 (8) 7、监测方案 (11) 7.1观测点布置 (11) 7.2观测方法 (11) 8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1) 8.1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11) 8.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求援 (12) 8.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3)

1 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62-2008;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建设部、省、市有关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的规定。 2 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5236.78m2,工程地上1层,层高4.5米。 支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梁底模和侧模均采用18mm厚木胶板,φ14对拉螺杆,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模。 脚手架基础处理: ⑴、素土分皮回填夯实,压实系数符合要求。 ⑵、浇筑C15混凝土100厚垫层或槽钢铺底。 3 模板及支顶系统设计 3.1模板支撑系统的选型 3.1.1梁、板模板采用12mm厚木胶板; 3.1.2次龙骨采用50×75mm木枋;大梁主龙骨采用单钢管(Φ48×3mm),小梁主龙骨采用单钢管;侧模肋枋采用50×75mm木枋; 3.1.3扫地杆、垂直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均采用Φ48×3mm钢管。 3.4梁、板立杆间距 支顶采用钢管脚手架,底模采用12mm厚木胶板,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模。 板立杆纵横间距1200mm,梁立杆纵横间距900mm,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可调托座,托梁为单钢管。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农业种植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之前的小面积 种植演变为了如今的大规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必须引进先进的 技术配合人工劳作进行种植。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布线成本高,抗干扰性差,增 加新监测点时必须改变物理线路,工序复杂,维护难度大。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Zig Bee;环境监测; 为满足环境温度监测系统远距离,低成本,部署灵活等要求,设计并实现了 一种树型结构的无线传感网络,通过无线传感网络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上传监控 主机,实现远距离检测和监控.介绍了节点硬件设计,然后根据环境温度监测的 应用需求进行软件设计,采用休眠机制以降低节点的功耗,将系统进行实地部署 与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1 相关工作 研究目的是利用ZigBee技术结合WSN设计安全高效的、个性化的环境监测 系统。许多本领域学者已经利用WSN设计了一些环境监测系统,代表性的成果有:雷旭等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隧道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低功耗网络节点与网络汇聚节点设计了B/S模式访问的监控 中心软件;梅海彬等提出了一种基于Arduino开放平台与XBee Pro增强通信距离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近海环境进行了实时监测;陈克涛等设计了以CC2530为 核心处理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环境监测网关节点;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和3G/4G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了WSN接入In?ternet的方法;Arch Rock Corp等研究了IPV6WSN;另外,针对农田土壤参数(诸如温湿度等)的精 确采集系统设计上,很多学者研究了土壤WSN精确化应用系统与实现的关键技术。诸如此类,这些都是典型的WSN环境监测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的文献成果。概括这些目前WSN环境监测领域文献共性特点,大多是针对农业、海洋等某一 领域设计的应用系统,缺乏共性通用的系统平台设计思想;另外由于缺乏目前云 计算、最先进的新技术植入,缺乏先进与人性化设计理念。针对这些弱点,进行 了研究改进。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系统,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监测场所的环 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可燃有毒气体及其浓度、火灾、光线明暗程度等数据。此外,系统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实时闭环环境信息的预警决策,能根据信息特点实 现对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如环境安全指数超标会做出决策并采取一些措施。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Zig Bee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大量价格较低的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系统[。将这些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目标区域内,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自发形成多跳的无线网络,监测区域内的各种环境 信息通过传感器的感知、采集和处理后经由无线网络传送给监控中心或终端用户,协作完成指定的任务。ZigBee是一种便宜的、低功率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信技术。适用于通信数据量不大、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分布范围较小,一般应用于无 线传感器网络、家庭自动化、农业自动化、遥测遥控和医疗护理等方面。ZigBee 的主要特点是低速率、低功率、低成本、自配置和灵活的拓扑结构,抗干扰能力强。ZigBee技术与现有的控制网络标准无缝链接,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3 硬件设计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及监测目的 (1) 2、采用的规范和依据 (1) 3、监测项目 (2) 4、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精度、监测数量 (2) 5、监测项目的报警值及报警制度 (2) 6、监测频率 (6) 7、监测技术和方法 (3) 8、数据处理与信息返馈 (6) 9、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 (7) 10、监测工作计划和措施 (8) 附图 1. 二层梁板高支模钢管立柱布置局部平面图 2. J~D×7~8轴构架层梁板高支模钢管立杆布置平面图 3. C~D×3~4轴电梯井机房屋面梁板高支模钢管立杆布置平 面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综合艺术楼高支模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及监测目的 1.1工程概况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综合艺术楼(自编号H-1)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工程建筑面积为33599平方米(地上24217平方米,地下938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9.35米,本工程为一栋地上7层,地下一层的多层建筑,其中地下室层高3.9米~6.9米,首层为阶梯教室,层高4.2米~8.1米,二层至屋面层层高4.2米。 本工程中需要监测的高支模位置为: (1)首层为阶梯教室,层高4.2米~8.1米。二层梁板楼面,最大支模高度为8.100米,梁板模板钢管立杆支承在首层地下室顶板上(钢筋砼楼板)。 (2)J~D×7~8轴屋面层中空至构架层梁板楼面,最大支模高度为7.800米,梁板模板钢管立杆支承在七层楼面。 (3)C~D×3~4轴位置电梯间、机房屋面层屋面梁板,支模高度为4.5米,电梯井位置梁板钢管立杆支承在16a#槽钢上。 (4)L~M×3~8轴构二层梁板楼面,支模最大高度为8.100米,梁板模板钢管立杆支承在首层地下室顶板上(钢筋砼楼板)。 1.2 监测的主要目的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压可能发生一定的沉降和位移,如变化过大可能发生垮塌事故。为及时反映高支模支撑系统的变化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支撑系统进行沉降和位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通过

高支模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高支模平板计算 四、梁模板设计方案 五、施工计划 六、施工工艺 七、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八、支模监测 九、质量保证措施 十、安全技术措施 十一、雨季施工措施 十二、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十三、劳动计划 一、工程概况. 支模架形式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由于此处地基土质较好,在土体夯实的基础上,再浇捣100mm厚C20混凝土,作为支模架架体的基础。 楼板支模架设计:立杆间距为900×900mm,步距为1200mm;离地200mm高度设纵横向水平扫地杆,立杆顶部(顶撑下部)设一道水平拉杆,且每步设一道水平拉杆,由于高度在8~20米之间,所以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竖向剪刀撑,在架体外侧周边由下至上的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米左右由下至上设置连续式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宽度为4跨;水平剪刀撑,在扫地杆处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一道水平剪刀撑,由于高度在8~20米,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宽度为4跨,连墙件竖向2步(2400mm)与建筑物柱子设置一个固结点。 梁支模架设计:立杆横向间距为300mm,立杆纵向间距为600mm,梁底采用18mm

厚胶合板,配60×80mm木枋作为次楞(间距150mm),48×3.0mm作为水平主楞(间距同纵向立杆600mm),再加48×3.0mm双钢管支撑(间距300mm)。 梁侧采用18mm厚胶合板,配横向60×80mm的木枋作为次楞(间距为200mm),再竖向加48×3.0mm双钢管主楞(间距1000mm),采用蝴蝶扣和M12对拉螺杆加固,螺杆竖向间距为200mm。 为了保证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质量,防止发生不安全事故,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特编制高支撑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二、编制依据施工图纸; 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建质[2009]87三、高支模平板计算(具体根据图纸)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步距(m):1.20;(m):0.9(m):0.9横向间距或排距;纵距米;(m):14.25;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0.2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支托; 2.荷载参数 23):24+1.1=25.1;(kN/m平板的模板及小梁自重(kN/m ):0.3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2):2.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3.材料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