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 本文就如何改革计算机课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依据计算机专业课改革的实践,重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以及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对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

作了阐述,以达到不断改革计算机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现在职业院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模式不断创新,但部分课程仍理论性过强,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弊病,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对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和深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设想

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很明显,计算机这门综合性、新型的学科和我们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好其中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因此通过学习这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高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螺溪中心小学高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高校课堂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螺溪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发展出发,围绕三维目标,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导学案”为抓手,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理念 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实践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化,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合一”;建立高效、民主、道德课堂。 三、课堂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1、发挥集体智慧。课前教师集体研究,探讨教学内容,选取最优化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3.充分相信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发展。 4.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互学、展示交流与总结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学习充分,反馈及时。 5.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培养新的学习行为。 6、遵循及时总结、经常反思、交流探讨的原则,不断成熟具有清中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 四、课堂教学改革试行年级、学科、教师 1、年级:四五六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3、教师: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老师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 1、调研、考察阶段(2015.9~10) 选派教学、教研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2、宣传、动员阶段(2015.10.10~11.10) (1)确立课改方向,并召开动员大会。 (2)向学生宣传“课改”,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3、成立螺溪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组 组长:夏中龙 副组长:胡文鸿刘琴 组员:四五六年级全体老师 4、实践阶段(2015年10月15日起)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和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传统过程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封 闭式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 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提高素质与掌握职业技能并重。 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忽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的指向某个专业所达到的就业要求,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视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写注重文化课知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缺乏应用性

打开我们的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职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校要进行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和原理。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能知多少。 3.开发空间小 我们课程内容的编制系统而严密,条理而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只能在规范中进行。尤其是专业技术课,更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某一个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比如“某一个导游班的毕业生,带团到某一个旅游圣地,他在向游客介绍时就像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不能增加不能减少,让游客们感到得是这个导游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也缺乏预设的空间,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4.缺乏灵活多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本身就具有灵活性,不同的时期,市场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也应该不断地变化、调整。比如:西宁市是一个物流城市,在这个大市场中就缺少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学校就应该根据这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二十几年来,广大职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职业教育的许多方法,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浓厚的普教情结,职教教学方法始终不能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架,总让人觉得是沿袭了传统传教式风格,同时,职教教学方法至目前也未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系统突破,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11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课题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决定》要求,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落实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这些要求,无疑对职教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要更好地为学生技能培养服务,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之中。近年来,我们借鉴学习了许多国外办学经验,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结合”,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欧美的CBE模式,国际劳工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培训熟练技工的MES模式等等,这些经验主要体现了在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由此,我们也引进了“项目教学法”、“精确教学法”、“协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甚至有人提出了“模块式教学方法”,这些说法到底对与不对,其内涵和操作规范怎样,如何实施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系统论证,国内职业教育对教学方法的系统阐述还

全国高职学校基本教学规范方案

全国高职学校基本教学规范方案 一、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标准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 四、×××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制度

一.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三)、学制与学历 (四)、就业面向(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 主要就业部门: 可以从事的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身心、人文、职业 知识要求: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核心知识 能力要求: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态度: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六)、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2、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3、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从职业能力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三个方面介绍,学习内容按章(单元、项目)编写。如理论加实训,要列出实训项目。 4、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七)、教学环节,教学进程,课程结构比例 1、各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 根据学院每个专业实际教育教学内容制表(单位:周) 2、××专业教学计划表(单位:学时) (八)、实践课程和素质教育活动安排

2、素质教育活动安排表 (九)、专业办学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师资质量、师资结构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名称、设备情况、实训项目) 2)校外实训基地(名称、地点、实训项目) 3)信息化教学设备 (十)、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1)教材,选用规划教材要求,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2)图书,可供本专业使用图书资源(电子读物情况)3)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料 (十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 2)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3)教学管理 (十二)、编制依据及说明 二、课程标准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文档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压力越来越来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和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目前各个中职学校为了确保招生数量、为了学校的生存,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文化智力、品德标准去选择录取学生。反而各校之间开展了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争夺这部分学生,来者不拒,哪还管什么素质如何。其次,需要学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因为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怎样生存,怎样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教师如何教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向劳动者及后备劳动者传授从事某种职业 所需的业务知识、技能和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而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 面对激烈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持续减少,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生源争夺越演越激烈,“低门槛”入学现象已成为普遍的事实,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已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因此中职教学只有立足现实,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摆脱教学的困境,为社

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争夺生存空间的首要条件。 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必需,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能跟上现代职业学校发展的步伐并引领职业学校改革继续不断深化,已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中等职业教育方法的探讨 职业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即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 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 我在我校的07级、08级、09级成都地铁订单班、11级青岛 地铁订单班、11级无锡地铁订单班中的教学分别进行尝试,而 教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师只需起一个引导作用,只需努力践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摘要]案例教学如何在高职教学中实施,已经成为众多高职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文章综合分析了学术界对案例内涵的诠释,根据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职中案例的具体内涵、建设原则及其结构形式,并结合“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的建设,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的报告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报告 报告人:任辉 为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应树立大教育观,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化的现代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修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应该逐步改变思想,逐步接受、认可职业教育,认可职业院校学生。 一、当前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数据背后体现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超过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并在重点投入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建设10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央政府还专门拿出5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此外,中央政府还加大投入,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2007年得到明确规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为了鼓励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辽宁省财政厅等5个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对职业学校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后勤设施建设,学校后勤实体及社会企业为学校兴建的学生生活设施,在用地、税费方面,享受教育基建优惠政策。湖北省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工荒”,高级技工尤为稀缺。

浅析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浅析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新形势下,高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以突出启发性为原则,以有益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指导思想。同时,还要从高职自身的特点出发,注意实践情境的创设、智慧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是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高职教育方式应适合他们的特点,在此,文章引用了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寻求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1.学习成绩落后的阴影 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从而也多少带来了一些消极的情绪。由于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他们参与公共场合活动能力。但是,当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又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自我否定。 2.容易丧失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普遍对于和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课程比较关注,但是由于基础较差,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对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课程,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丧失信心。 3.普遍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盲从 由于高职的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在中学时期有些就有不良的习惯,是非观念尚未建立,容易盲从。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干扰。 4.渴望得到认可、鼓励和赞赏 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都渴望获得认可,希望认识新朋友,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其实,高职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里、学校、同学和朋友的理解、鼓励和赞赏,这就要求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开导。不同的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了一个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知不足然后知进步”。《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向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1-06-20T16:56:07.5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凤云 [导读] 技校综合活动课程应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培养目标。 张凤云(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在职业技术学校,要通过开设综合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关键词:职业课程改革专业设置 衡量职业技术学校的好坏,关键是看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同时对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把专业设置合理实用、课程综合化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工作的重点。 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破传统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紧缺的合格人才。重点发展机电、电子专业的战略,同时要根据我市为旅游城市的定位,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专业,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专业课程的调整。我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就突出了课程综合化和加强技能培养两大主题。学校实行订单式招生,试行弹性学制、学分制。 培养学生要逐渐改革培养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首先是要对教师的培训,派遣教师到高校和职业技能中心进行再教育,重点是突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让教师到企业单位蹲点锻炼,如派遣机电专业教师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学校设备的不足,还要采取与联办单位合作的方式,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实习和实作,可以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实际锻练,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水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技能水平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创造了学习动机;再者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把各行业及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请到学校为学生讲演,让学生懂得今后就业时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也可为学生提供努力方向 在职业技术学校,要通过开设综合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与被领导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综合活动课程在我校是与文化、专业课程并列的重要课程,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技校综合活动课程应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培养目标。 第一个层次是在各专业部、教研组领导下开展活动,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专业特征。比如:每年圣诞节都应组织一台英语晚会,晚会的节目要有英语歌曲、英语话剧、英语小品等,从中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专业应通过设计制作学校网站、开展大型的技能竞赛、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在社会的应用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前景的大型社会调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让学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将来就业创造了条件;机电、电子专业每年应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由学生处牵头,由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与社区合作,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展示优良的品质,得到社会的赞扬,学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加强,也增强了自信心;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认识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带来深刻变化,同时能够矫正学生将来的就业期望,因此,学校应把它作为一门课程长期坚持下去。 通过课程改革,必然带来评价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很差,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纯由学校及教师的评价,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学校学习好、表现好,并不能表明学生将来发展就好。因此,我校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其目的是突出职业技术学校特征,张扬学生个性,有利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双重评价评价体系,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建立由社会,家庭、就业单位共同评价的机制,体现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以德立校”是学校的治校方略,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作开放的学校,办开放的教育”,确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分制,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破解学生就业难题,提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一系列“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办学理念,与国内知名现代企业集团合作,实行学生订单培训,为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从服装、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内务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

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与“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针对高等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应从教育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从根本上实现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现转变;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高等职业院校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必修的核心课程。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是有差异的,而且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组合上应该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让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的选择权。 (二)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知识”向重“运用”转变。 知识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掌握知识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人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理论。 运用是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学习成功的保证。知识是运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 (三)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国际教育“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实际,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强化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彰显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当融合普通教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实效性。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XX年先选择一批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XX年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20XX年力争在全省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二)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

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合肥市腾飞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合肥腾飞职业技术学校市经合肥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体的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开设六大专业。以动漫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为龙头,广告美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为主体。强化就业技能为突破的多元化、宽门类的特色专业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82 %以上,在全市中职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嘉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将提升办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改革方面力度较大,专业建设在创特色上下功夫。从本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重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认真研究未来若干年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能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推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因为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也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学生生源文化质量及道德素质问题;教师观念及师资培训问题;教材问题;实训设备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存在学生实训设备及耗材损耗量大而造成的教学投入成本多;教学场地及设备不足导致无法全面普及学分制等问题。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训课比例较大,课堂突发事件较多,所以小班型授课或打乱班级授课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如何克服上述问题,因势利导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佳“性价比”是教学方法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结合先进教学法,在部分专业采用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校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师资培训及教学方法改革平台 (1)课堂教学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德育工作先期稳定学生,保障课堂纪律,采用教学部门与德育部门配合任课教师严抓课堂纪律,保障课堂秩序,克服生源质量低,自制力弱,缺乏耐性不善于学习的问题,从课堂纪律方面为教师开展教学创造好的环境。 (2)根据学校专业建设需求和教师专业教学特长建立完整的教师长期培训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创建中长期培养规划档案。教师培训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校企联合培训、教师自我培训

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工控教改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在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年来,借助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简称工控)专业的教改试点,我们大胆地尝试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地改变了过去注入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实效明显。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明确目的教学法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今天的学生十分关注所学知识对社会、个人就业和生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求专业课的每位教师必须在首次课堂中介绍所任课程涉及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及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争取其学习的主动性。如:我们开设《控机系统组成及应用技术》,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程综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现在的许多控制系统都使用了IPC,学会IPC应用就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等信息。上{PLC}课程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许多电控系统和数控装置都是由PLC控制,PLC在全球的工控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占有率、PLC系统的可靠性高,应用简单。实践证明,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以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1.2基于问题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搬出理论_ 分析讲解_总结一应用举例。基于问题教学法则采用了逆向思维模式,以实际问题或现象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由此引出新的内容,进而分析和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如我们在讲授单片机的动态显示接口时,以慢动作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动态显示的实质是每位数码管的轮流接通,当轮流周期小于20毫秒,即可借助于眼睛的视觉停顿效应来实现多位数字的同时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某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化,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回味自己的某些经历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1.3基于兴趣的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指在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首次课,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介绍、表演或实物展示。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状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例子,使教学内容的提出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讲授c语言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室从游戏和图形设计人手,以便让学生知道,我们学的知识是多么有用,也比较简单;讲授单片机时,

高校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前,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编写“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之路。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师教学中的转变。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而现在编写学案是一种尝试、一种变革。“学案”即学生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器材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①学习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②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学情,吃透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堂学习顺序以及各环节建议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③导学问题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若干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考点或重点,导学问题必须符合三维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能把新信息熔入已有信息的知识架构中;④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些事实、现象,完成一定习题,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纳入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 “先学”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后教”搜集素材。 “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生生互动交流”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

[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计算机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它的作用也显得格外重要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开设了计算机这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够在工作岗位如鱼得水,运用自如,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几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这样才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心情比较轻松,感觉也愉快。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感觉又兴奋又神秘,有的学生还认为学习计算机不过就是玩游戏、聊天,觉得简单。随着学习进度的增加,难度也逐步增加,很多的知识点不好理解且枯燥,学生们遇到了难题就会有放弃的念头教师的作用就是:授业、解惑,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尝试着将传统的教学法和其他的教学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的学生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合理分配授课时问,强化上机练习 计算机基础教学,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依据教学人纲的要求,强化上机练习,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还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更加直观有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机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布置上机作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上机课中一味的玩游戏,浪费上机的时问。通过上机练习,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人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教师应积极充实自我,以跟上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更新,不断淘汰。尽管计算机发展较快,我们也不可能完全跟得上计算机的发展,但也不能太落后。我们应该尽可能学习新的东西,多看书,浏览国外的杂志,多搞开发,多在网上遨游,不断地充实自己。目前有些学校计算机教师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对计算机发展的动态掌握太少,只讲授书本上的东西。二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动手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必须尽快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这门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它要求教师不仅顺应技术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还应时刻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在考试体系、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都要不断地调整,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还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容易掌握、简单易理解的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处理,案例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掌握如何使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取知识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的学习动机是自主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指导者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责任者,通过现存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迁移,使学生认识到新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PBL教学法的情境创设必须要恰当,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