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

黄颡鱼
黄颡鱼

1、黄颡鱼的特征: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也有记为鲿科),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 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的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

①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②江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③岔尾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④光泽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2、黄颡鱼的生活习性:为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池塘中,白天潜于水底,晚上出来觅食。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以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生长速度方面,以江黄颡鱼最快,自然条件下,一龄鱼20—50克,二龄鱼50—150克。人工养殖时,一龄可达150—300克。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有一定的耐低氧环境的能力,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黄颡鱼的性成熟年龄,雌鱼为2龄,雄鱼一般3龄。在自然界,雌雄比例大致为1:1.2以上。黄颡鱼的怀卵量与体长、体重有关,据统计,体重100—150克,怀卵量1850—6895粒。一般平均为3000—5000粒/尾。繁殖期间,雌、雄鱼有明显区别,雄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雌鱼无此标志。黄颡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圆扁形,淡黄色,粘性较强。在水温25℃时,经72小时左右即可孵出鱼苗。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指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使亲鱼的性腺成熟,或者使收集和留养的亲鱼,生长发育到性成熟的过程。在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只有亲鱼达到性成熟,再辅以一定的催产措施,才可能使亲鱼顺利产卵和出苗。否则,再好的催产药物和催产技术,如果没行性成热的亲鱼,都无济于事。培育一定数量、适当成熟、体质健壮亲鱼,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首要条件。

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发育,受到鱼体内分泌激素的控制,并与鱼体所获取的营养和池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颡鱼亲鱼在培育期间,要遵循亲鱼性腺发育的生理规律,合理地进行投饲、施肥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使亲鱼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

1.亲鱼的来源

用来进行人工催产繁殖的黄颡鱼亲鱼,可以直接从河湖中捞浦,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黄颡鱼。从天然水域中收集黄颡鱼亲鱼时,可以在秋、冬季或早春,在河流、湖泊中用捕捞黄颡鱼。因为此时水温较低,便于黄颡鱼亲鱼的运输。在河、湖中捕捞黄颡鱼亲鱼所用的网具要柔软、光滑。用刺网捕起的黄颡鱼,要及时把黄颡鱼取下。捕捞和取鱼时,操作要细心,以免黄颡鱼受伤。直接从河湖中捞捕的黄颡鱼,因个体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并非所有的鱼在捞起时,性腺已发育到了可以催产的条件,加上要进行大批量生产苗种,这就要求对准备用来人工催产的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性腺能更好地发育成熟。

2.亲鱼的运输

黄颡鱼亲鱼由于个体较小,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较坚硬,在进行大规模运输时,容易互相刺伤;在利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时,也往往容易将尼龙袋扎破,造成运输失败。黄颡鱼亲鱼在进行长距离运输之前,一定要制订周密的运输计划,确保亲鱼的运输成活率。对运输工具、消毒药物、充氧设备、尼龙袋、鱼篓等都需要仔细检查,如果需要中途换水、充氧,则必须在启动之前确定好换水、充氧的地点;其次,池塘中饲养的黄颡鱼亲鱼在转运之前的1-2天应进行拉网锻炼,并停止投饲,以增强亲鱼的体质,减少亲鱼在运输途中的粪便、粘液等排泄物对运输容器构水质的污染。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捕捞的黄颡鱼亲鱼,最好经过池塘、网箱或暂养池的暂养,待体质恢复后再进行运输,这有利于提高亲鱼产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黄颡鱼亲鱼的运输方法有帆布桶运输、帆布捆箱运输、塑料袋充氧运输以及河水船运输。

短途运输黄颡鱼亲鱼,一般采用椭圆形的帆布桶或木桶帆布篓等。方法是:将装运黄颡鱼亲鱼的桶中装一半的水,每桶装运亲鱼的数量根据当时的气温和黄颡鱼亲鱼的体质情况灵活掌握。黄颡鱼亲鱼直接放入桶中进行运输。陆路运输时,运输途中要勤换水,或者采用增氧设备,增加运输水体中的溶氧量。

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黄颡鱼亲鱼时,运输方法简便,适宜于长距离的亲鱼调运。在选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黄颡鱼亲鱼时,有两种方法可以选:一是选择特制的加厚的专门用来运输鳜鱼、黄颡鱼亲鱼的塑料袋;一是选择常用的塑料袋,但在启运之前,应将黄颡鱼亲鱼的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刺尖进行适当的修剪,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塑料袋扎破,使运输失败。利用活水船运输时,黄颡鱼亲鱼的装运量要比其他几种运输方法的装运量大。在运输时,要适当控制活水船的进水量,保证亲鱼有足够的氧气。活水船运输黄颡鱼亲鱼,运输的数量较多,舱内水流可自行进出。此法在水路交通方便的地区使用较多。

黄颡鱼亲鱼运输时在注意以下事项:①运输水温以6-15℃为宜。运输时水路过高,可加少量的冰块或井水进行降温,但温差不能超过5℃;如果运输期间白天气温高时,运时间可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输黄颡鱼亲鱼的用水,一定要清新、溶氧含量高,在运输途中最好能加换一部分新水。利用塑料袋运输时,要注意防止塑料袋漏气。②应尽量避免黄颡鱼亲鱼受伤。在装卸亲鱼时,操作—定要小心,以避免使鱼体受伤。受伤的黄颡鱼亲鱼,在到达目的地时,应进行鱼体消毒之后才能下池。有条件的可以在黄颡鱼亲鱼达到后,将亲鱼放入专门的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待亲鱼体质恢复后再下池。

3.亲鱼培育池的清整消毒

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样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黄颡鱼亲鱼的流产。

培育池必须每年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

水质。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作为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较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

生石灰清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的方法是:先将池中的水放干,或留有水6-9厘米深,然后施用生石灰清塘。清塘时,每亩用生石从50-60千克,具体情况视池底淤泥的多少作增减。操作时,先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再把生石灰放入挖好的小坑中乳化,不待生石灰冷却,立即均匀地全池遍洒。到第二天再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以充分发挥生石灰的消毒作用。用生石灰清塘后,一般经过7-8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带水清塘的方法是:池塘留有水深1米时,每亩施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操作时,先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乳化,乳化之后立即全池遍洒。此种方法清塘可以不必加注新水,能有效防止野杂鱼类、病虫害及可能随水进入池塘内的虫卵,其防病效果比干法清塘更好,但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比较大,成本比较高。

用漂白粉清塘时,在使用前应计算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一般漂白粉合有效氯为30%左右,用量可按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计。用漂白粉清塘的操作方法是;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用木瓢全池遍洒,然后用船或菱桶划动池水,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发挥药效。施用漂白粉后,一般4-5天药效即可完全消失。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抑菌作用,防病效果接近生石灰。用漂白粉清塘时,漂白粉的用药量较少,药力消失快,有利于池塘的周转利用。

4.亲鱼培育

亲鱼下塘前可用食盐水、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食盐水消毒的方法是将亲鱼在3%的食盐水中浸洗10分钟。漂白粉消毒的方法是将黄颡鱼亲鱼在5-10毫克/千克的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高锰酸钾消毒的方法是将黄颡鱼亲鱼在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2小时。黄颡鱼为无鳞鱼,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视鱼体的活动反应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

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主养的方式。亲鱼的放养密度要适度,同时还应根据放养池塘面积的大小做适当调整。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后期会增大水体的负载量,进而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另外,黄颡鱼具有集群抢食的特点,放养密度过高,某些黄颡鱼会因此进食困难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相反,放养密度过低,池塘的利用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面积667平方米(1亩)的池塘一般放养2500尾、面积1334平方米(2亩)的池塘放养4000尾,即每667平方米放养2000尾。同时可以在每667平方米池塘中放养10-13厘米的花、白鲢鱼种200-300尾,利用花、白鲢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以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

适宜的放养密度对黄颡鱼亲鱼的捕捞也会有好处。在黄颡鱼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的捕捞一般采取干塘捕捞法,适宜的放养密度既可以发挥池塘的生产效率,捕捞时又不易造成黄颡鱼个体间的相互伤害。培育黄颡鱼亲鱼时,亲鱼池不要混养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如果放养,则会与黄颡鱼发生争食,影响黄颡鱼亲鱼的正常生长发育。

亲鱼培育阶段,由于性成熟的需要,黄颡鱼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单靠池塘的天然饵料难以满足黄颡鱼亲鱼生长和性腺发育的需求,必须加强外援营养的补充,即投喂人工饲料。黄颡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其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蜉蝣目稚虫、鞘翅目幼虫、昆虫卵、植物叶和须根、腐屑及其他鱼类产在水生植物上和石块上的鱼卵等。新鲜的鱼肉、动物内脏等营养成分和天然饵料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是优质的养鱼高蛋白饲料。因此,可以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肉、小虾以及新鲜的动物内脏等,用绞肉机绞鱼浆或肉浆等投喂。在上述食物来源有困难时,也可考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应达到33%-35%,脂肪应达7%。人工饲料中鱼粉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脂肪含量5%-10%,矿物质15%-19%,

此外还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满足亲鱼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要求。

5.亲鱼培育的管理

黄颡鱼亲鱼培育,是一项常年细致的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日常记录,经常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掌探规律,合理地进行调养管理。黄颡鱼亲鱼的管理工作,有巡塘、喂食、施肥、调节池塘水质和防治鱼丙等工作。

(1)巡塘。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黄颡鱼亲鱼,在亲鱼培育的过程中,越冬及产卵前应采取精养强化培有的方法,使亲鱼的性腺能更好地发育。由于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所采取的是投饲精养方法,容易使池塘的水质发生恶变。巡塘的目的,主要是观察黄颡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便于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巡地要做到每日早晚巡塘。特别是在闷热和雷雨天气时,更要注意。如果池塘中水质过肥,即应适当加注部分新水,防止黄颡鱼发生严重“泛塘”,造成亲鱼的大批死亡。由于黄颡鱼是底栖性鱼类,平时活动情况不易观察,一旦发生黄颡鱼浮头时,很可能是出于池水恶化较为严重所致。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巡塘并及时检查黄颡鱼的活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2)施肥。在黄颡鱼亲鱼培育池中施肥的目的,主要是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黄颡鱼是杂食性偏肉食比的鱼类,在天然水体中,主要动物性饲料为食,也摄食一些有机碎削;同时,由于黄颡鱼喜欢在暗光环境中活动和觅食,因此,在黄颡鱼亲鱼进行人工饲养培育期间,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采用适度施肥的方法培肥池水,不仅能够保证池中台一定数量的天然饲料供其摄食,补充人工配合词料中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可降低池水的透明度,适合黄颡鱼的生活和活动习性,有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黄颡鱼亲鱼池施基肥是结合清塘进行的。施肥量可根据池塘底质的肥瘦而定。一般每每亩可用粪肥250千克左右,以培育黄颡鱼亲鱼池中的浮游动物。黄颡鱼亲鱼在放养后,为了保持池塘的肥度,要经常施加追肥。施追肥要求少量多次。施追肥时要注意看天气、看池水、看鱼体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施肥量可依据池塘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好,池水教清瘦,鱼活动正常时可适当步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3)投饲。投饲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定时:就是每天选择适宜的时间投喂。黄颡鱼在天然水体中的活动和摄食高峰期是在夜间,因此,黄颡鱼亲鱼投喂的时间.要以此作为依据。经过训食的黄颡鱼亲鱼,投喂时间一般是在每天的上午8-10时和傍晚5-6时。对黄颡鱼亲鱼进行训食,使其在白天也到食场摄食,这样可提早投喂的时间,简化投饲的操作过程。

定性:就是所投喂的饲料,要投喂到固定的位置。投饲定位的原则,—是地点安静,不影响黄颡鱼亲鱼的活动和摄食。二是使黄颡鱼亲鱼养成定点取食的习惯,固定位置取食,有利于增加黄颡鱼亲鱼的摄食强度和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三是选择的地点要便于观察黄颡鱼亲鱼的摄食情况,方便检查食场、清理食场和便于对食场进行消毒。

定量;就是按池塘中黄颡鱼亲鱼的总重量,来确定每天投喂饲料的总量。日投喂量要根据黄颡鱼亲鱼的活动情况从天气、水温来确定。水温在5-12℃时,饲料的日投喂最占池鱼体重的1%即可;水温在12-20℃时,日投喂量则应提高2%;水温在22—35℃时,日投喂星则应达到池鱼体重的6%-7%。具体投喂量则应根据黄颡鱼的摄食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定质:主要是针对所投饲料的品质要求。投喂黄颡鱼亲鱼的饲料,不论是人工配合饲料,还是全动物性饲料,都必须保证饲料新鲜,没有变质,切忌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黄颡鱼亲鱼的人工饲料可用鱼粉、豆饼、玉米、麦麸、料糠及添加剂配制,其中蛋白质含量应占到34%-38%,脂肪含量占7%。黄颡鱼亲鱼在产前的强化培育过程中,每7天左右即要投喂1次全动物性饲料,如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科等,以保证黄颡鱼性腺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的需要。

(4)调节水质。在黄颡鱼的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池水水质的管理。黄颡鱼亲鱼培育池

的水质要保持清鲜无污染;池水的溶氧量心须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酸碱度保持定6.5-8.5之间。在准备催产的前1-2个月,每7-10天要冲水1次,每次冲水的时间为50-80分钟。冲水时,可以利用原池的水进行冲注,使池塘中形成水流,刺激黄颡鱼亲鱼性腺发育。在水质变坏,池水水色太浓,或者池水水位下降及亲鱼患病或出现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更换部分池水,改良池塘的水质和保持池塘的水量,使池塘中的水体环境良好,有利于黄颡鱼亲鱼的发育和生长。

(5)预防鱼病。在防治亲鱼鱼病时,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常年进行,特别是4-9月份的鱼病流行季节,更应重视。鱼病预防时,要做到彻底清塘,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和水质管理工作。在发生鱼病时,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黄颡鱼亲鱼很少发病,但如果池水水质恶化,或者是拉网等操作中损伤了亲鱼,则可以引发鱼病。黄颡鱼亲鱼在培育过程种,主要发生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和水霉病。

人工孵化

黄颡鱼的卵既可进行流水孵化,也可进行静水孵化。流水孵化设备有孵化环道和孵化槽;静水孵化则可在孵化缸、静水网箱中进行。

1流水孵化

(1)流水环道孵化。孵化环道是用砖、石、水泥砌成的环形池子。其进水设在环道的底部,出水口则设在环壁的内侧,用密纱布隔开。孵化环道的容卵量较大,管理方便,孵化率较高。

黄颡鱼鱼卵进行流水环道孵化时,孵化方式采用搅拌式流水孵化和流水式孵化均可,但搅拌式孵化的效果要好于流水式孵比。原因是黄颡鱼鱼苗刚出膜后,鱼苗随波浪游动的能力较差,当采用流水式孵化时,环道底部进水冲击较大,对鱼苗胚后发育不利。而采用搅拌式孵化,可避免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影响鱼苗的继续发育。

由于黄颡鱼的卵为粘沉性卵,在孵化时,为了避免卵块完全沉入环道底部,可将黄颡鱼的卵块用竹篓哎铁篓装好,再悬挂在环道中的中上层,辅以流水进行孵化。黄颡鱼鱼苗出膜后,即可从篓眼中钻出,进入孵化环道内。

(2)孵化槽孵化。孵化槽是—种长方形的孵化工具,它对块状卵的孵化比较适合。孵化槽的体积可大可小,可以依据孵化的规模进行设计。孵化槽可以用砖石砌成,也可以用木块做成,建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孵化槽的槽深20-50厘米均可,长宽可灵活设计,长一般为3米,宽1.5米;孵化槽的进水处设在槽的长边的—方,进水口高于孵化槽;出水处设在长边的另—方,出水口的开口要低于孵化槽约10-15厘米。在孵化槽离出水口约5-10厘米处,垂直插入—块木板,封死孵化槽的左右方,在靠近孵化槽底部处留约1-2厘米的空隙,使出水的一方形成一个函管式的排水系统。再在插入的木板前设—块网眼约50目的网片,用以拦鱼和鱼卵,防止黄颡鱼鱼苗被水冲走。插入的木板既可以保持孵化槽中的水深稳定,又可教换去孵化槽底部的水。

在孵化槽中进行孵化时,将卵块均匀地平铺住孵化槽的底部,辅以流水即可。流水的水流量不宜过大,以免冲起卵块。

利用孵化槽进行黄颡鱼鱼苗的孵化,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使孵化槽中的水不致形成较大的水流和漩涡,有利于提高孵化率。②用修建存室内的孵化槽进行鱼卵的孵化时,孵化工作可在室内进行。③孵化槽对水温和水流的控制比较容易,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孵化过程中,观察和管理也比较方便,鱼苗出槽方便,可随时出槽。

2.静水孵化

利用静水孵化时,主要的孵化方法有孵化缸孵化和静水网箱孵化两种方法,观介绍如下:

(1)孵化缸孵化。采用静水孵化缸进行孵化时,要求缸中的水深约40-60厘米,不能太深。

黄颡鱼的卵块用铁篓或竹篓装好,悬于水中的上层。要求经常换水,勤观察,专人进行管理。用孵化缸孵化,由于换水比较困难.而且需要的设备较多而且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得不是很多。

(2)静水网箱孵化。用40-50目的网片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网箱,网箱的大小可根据要孵化的鱼卵量灵活掌握。静水网箱的规格一般均长0.8米,宽0.4米,高0.35米。在网箱中离水面约20厘米处水平铺设—层网目较大的网片,黄颡鱼的卵块就放在这一居网片上进行孵化。网箱的上下四角,均要用绳子拉紧,架设在木制或竹制的网箱架上,借箱架的浮力浮于水面。在网箱的外面应加设一层套箱,防止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面,还要罩一块网片,封住网箱的开口,防止蛙、蛇、鼠、鸟等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方,必须用竹席或草席遮盖避光,使黄颡鱼的卵在弱光条件下孵化,避免卵块因阳光的直射而影响孵化。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时,要求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没有污染;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底质结实,无淤积的泥沙或者是少有淤泥。

3.孵化管理

黄颡鱼鱼卵在胚胎发育时,需要较高的溶氧,孵化水体中的溶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黄颡鱼鱼卵在孵化时,要求孵化用水的水质清新,溶氧量高,并且无藻类及过多的有机物。受污染的水源不能用作孵化的水。

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水源应进行处理,酸碱度在7.5左右方可使用。

孵化用水必须经过过滤,防止敌害和污物进入孵化设备而影响孵化效果。对鱼卵和鱼苗危害较大的敌害有剑水蚤、蝌蚪、小虾和小杂鱼等。如剑水蚤会刺破尚在孵化过程中的鱼卵的卵膜,使胚胎早孵,造成鱼苗畸形并夭折;出膜后1-2天的黄颡鱼鱼苗,活动能力效差,易被剑水蚤咬伤,引起鱼苗死亡;小鱼、小虾则会吞食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影响孵化率和出苗率。敌害生物可用过滤水源的方法,滤掉孵化水源中的敌害生物;也可以采用药物杀灭的方法进行清除。其中用90%的晶体敌百虫,使孵化用水的含药浓度为0.2毫克/升,能有效地杀灭虾类和剑水蚤等。

黄颡鱼的孵化水温为18-28℃,最适孵化水温为22-28℃。在孵化过程中,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或高温天气,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或降低孵化时的水温。

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进行孵化水流的调节。在孵化的初期,可以适当的加大水的流量,使鱼卵能在水中稍有漂动即可。在孵化的后期,由于鱼苗逐渐孵出,此时即可调节水的流量,以免鱼苗在出膜后顶水游泳,消耗鱼苗的体力,降低鱼苗的成活率。

利用孵化环道、孵化槽和静水孵化网箱进行孵化时,要经常洗刷滤水设施上附着的杂物、藻类等,使孵化设备中的水流畅通,提高孵化率。在孵化的后期,特别是已有鱼苗出膜时,住往会有鱼苗或卵膜等杂物粘在孵化环道和孵化槽的纱网上,影响孵化设备的水流畅通,因此要特别注意洗刷纱布。洗刷纱布时,注意不能从正面洗刷,以免损伤鱼苗,应用软毛刷在纱布的背面轻轻洗刷。

黄颡鱼受精卵卵块的药物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黄颡鱼的块状卵极易受细菌、霉菌的侵害感染。一般,防止卵上细菌病的药物有孔雀石绿、高锰酸钾、土霉素;防止卵上霉菌病的药物有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在鱼苗眼点出现之前,每天上午要定时进行药物消毒1次。消毒方法是:将消毒药物配成溶液后,放入瓷盆或木桶等容器中,然后将黄颡鱼鱼卵捞起,放入消毒溶液中浸洗。

苗种培育

一、鱼苗培育

黄颡鱼在出膜后即进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池用小水泥池或用40-50目的网片做成的小网箱均可,暂养池的面积可大可小,80-300平方米均可。暂养黄颡鱼鱼苗的水体,要求

水质清,水体溶氧丰富。

黄颡鱼鱼苗在刚孵化时,卵黄囊较大,需要好过4-6天,卵黄囊才能消耗殆尽。黄颡鱼开始摄食是在出膜后5-6天,暂养时投喂的时间应在出膜后4-5天才进行。在暂养前4-5天,每天用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动物进行投喂,投喂方法采用少量多次。在暂养的第5-6天,即可加喂少量的水蚯蚓和碎鱼肉等。在暂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苗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捞出残饲及死鱼苗,防止暂养池或暂养网箱中的水质因缺氧而恶化,造成大批死鱼。孵出的黄颡鱼鱼苗经过10天左右的暂养,长到20-25毫米后,可将鱼苗移入鱼苗培育池进行培育。

(一)培育池清整消毒

黄颡鱼鱼苗培育池不宜过大,培育池的适宜面积为1-2亩为宜。面积太大,投饲和管理不方便,水质的控制也比较困难;面积太小,水温和水质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培育池水深保持在0.8-1.2米,不宜过深。培育池应选在靠近水源且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培育池池底以粘土底质较好,淤泥不宜过深,平均深度最好不超过10厘米。淤泥过深,容易造成鱼苗培育池缺氧。

黄颡鱼鱼苗在下池前10-15天,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鱼苗培育池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杀灭池水中的寄生虫及虫卵、霉菌等敌害。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50-60千克(池水深保持6-10厘米),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30-150千克(池塘中保持水深1米左右);漂白粉清池的用量为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20克。

在用药后的7-8天,要用粪肥培肥鱼苗培育池中的水质。一般每亩施粪肥250-300千克。施肥后3-5大,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即可将黄颡鱼鱼苗放入培育池中。

(二)放养注意事项及放养密度

1.放养注意事项

黄颡鱼鱼苗在进入培育池之前,必须在鱼苗暂养池中饱食后在下塘。可在鱼的暂养池中投喂一些适口的饲料,如水蚯蚓、绞碎的鱼肉等。经过饱食后的黄颡鱼鱼苗,在进入鱼苗培育池时,体质会更好。

黄颡鱼鱼苗在进入培育池前,要先进行密集锻炼,使鱼苗的体质更健壮,减少鱼苗在下池后的死亡。

由于培育池中使用过清塘消毒药物,因此鱼苗在进入培育池之前,应先进行试水,以确定培育池中的药性是否消失,或是否对鱼苗构成威胁。方法是在鱼苗进入培育池的前2-3天,在培育池中架设一个小网箱,在网箱中放入几尾鱼苗,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如果鱼苗活动、摄食正常,即可下池。

在将鱼苗转入鱼苗培育池时,要测量鱼苗暂养池与鱼苗培育池中的水温是否相差太大。如果两者之间的温度相差太大,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者更改下池的时间。

2.放养密度

黄颡鱼鱼苗有集群活动和觅食的习性,因此,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适当加大放养密度。鱼苗的放养密度为5万-8万尾,如果鱼苗放养过稀,不仅培育池的水体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也不利于训练鱼苗的集群摄食,同时还会降低鱼苗对饲料的利用率和鱼苗的成活率。适当加大鱼苗的放养密度,既能够充分利用鱼苗培育池的水体空间,也加大了鱼苗摄食的机会和强度,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适当加大鱼苗的放养密度,还可充分利用鱼苗集群的习性,对鱼苗进行驯食,从而提高鱼苗对人工饲料的利用率。适当加大黄颡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从鱼苗阶段即开始对鱼苗进行驯食,这对鱼苗转出培育池后,进行成鱼饲养也有一定益处。黄颡鱼鱼苗的培育,一般采用专池专养,还可以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8-12厘米的白鲢400-500尾。

(三)食性特点和饲料投喂方法

1.食性特点

黄颡鱼鱼苗在人工控制的水族箱中和在自然条件下的江河、池塘中,都能同样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通过对比在强光水体和弱光水体的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实验发现,黄颡鱼鱼苗在暗、弱光条件下(即水体透明度为20厘米),胃中食物的充塞度为5级;在强光条件下(即水体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时),鱼苗胃中的食物充塞度一般为1-2级;如果在强光水体中加放一些物体遮光时,鱼苗胃中的食物充塞度可达到3-4级。

黄颡鱼鱼苗在体长为3厘米以下时,其摄食方式滤食为主;而体长在3-6厘米时,其摄食方式是吞食和滤食并存;而体长在7厘米以上时,则摄食方式主要为吞食。

黄颡鱼鱼苗在体长1.5-3.5厘米这一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其无节幼体、水蚯蚓等。当体长达到4厘米左右时,即可开始转入以摄食人工饲料为主,同时还少量摄食一些较大的水生、陆生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

2.投喂方法

依据鱼苗食性的特点,可以确定鱼苗的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在黄颡鱼鱼苗转入培育池后,开始在培育池的四边、四角或搭设的饲料台周围,集中投喂绞碎的鱼肉或螺、蚌肉等;待鱼苗长到3-4厘米时,即可将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状后进行投喂。黄颡鱼鱼苗喜欢集群和贴边活动,因此投喂的地点要选在鱼苗集群较多的池边和池的四角,搭设的食台也要靠近培育池的池壁和四角。

投喂要定时,使鱼苗养成按时集中摄食的习性。投喂量要适中,以鱼苗在1-2小时内吃完为度;投饲做到少量多次,一般每大投喂3-4次。当鱼苗体长达到4-5厘米时,可投喂粒径为1.2-1.5毫米、破碎了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所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6%。黄颡鱼鱼苗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鱼粉16%、豆饼35%、二等粉30%、玉米粉10%、粉糖9%。

黄颡鱼属于底栖性、杂食性偏肉食性的鱼类。鱼苗阶段喜欢集群,并喜欢在暗、弱光条件下摄食。进行鱼苗的人工培育时,一般在培育池内集中投喂饲料后约3-4分钟,黄颡鱼鱼苗即可出现集群和强烈摄食的现象。

(四)培育的日常管理

1.鱼苗培育池水质管理

黄颡鱼鱼苗培育池的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培肥池水和池水水质调节。

黄颡鱼鱼苗培育池在施用过清塘药物之后的3-4天,即应开始施肥,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黄颡鱼鱼苗在体长为25-5厘米时,虽然也摄食一些人工配合饲料,但其在池塘中仍以摄食天然饲料为主。因此,在黄颡鱼鱼苗的培育期间,培肥池塘水质,增加培育池中的天然饲料的种类和数量显得尤为重要。

黄颡鱼鱼苗的培育池,由于要定期施用肥料,因此池水的肥度较高。在施肥肥水时,如果天气晴好,水温较为适宜,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迅速增加,会导致池水水质变差,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因此,在黄颡鱼鱼苗培育池中,要定期注入新水,使池水水质经常保持肥、活、嫩、爽,有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在鱼苗的培育过程中,由于鱼体的不断增长,应逐渐加深培育池的水深。使鱼苗培育的初期,池水水深以0.9米为好,以后逐渐加深到1.3-1.5米。

2.投饲管理

随着黄颡鱼鱼苗的不断生长及池塘中天然饲料逐渐衰落,仅靠池塘中的天然饲料已不能满足从黄颡鱼鱼苗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在黄颡鱼鱼苗培育的中后期,应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地点要集中在搭设的饲料台用围。投喂量为池塘中黄颡鱼鱼苗体重的3%-5%左右。投喂的时间为上午、中午、下午各1次。同时,由于黄颡鱼有喜暗光的习性,因此在

鱼苗培育池的四边及四角处,要人为地种植-些水草,使黄颡鱼鱼苗能在暗光条件下进行活动和摄食,促使黄颡鱼鱼苗增加摄食量,使其能快速生长。

3.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管理

黄颡鱼在鱼苗阶段,由于鱼体较小,体质弱,极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如果培育池中的水质恶变,或者是投喂的饲料不适口、营养不全等,就会引起黄颡鱼鱼苗患病。因此,在黄颡鱼鱼苗阶段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黄颡鱼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调节培育池的水质。调节培育池的水质,包括定期注水和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杀菌。定期注水,可以保持培育池中的水质清新,溶氧含量高,适宜于黄颡鱼的生长。定期施用生石灰、漂白粉,可杀虫、杀菌,达到改良培育池的水质、减少致病因子的目的,避免黄颡鱼鱼苗受病害的侵扰。

同时还应注意每天巡塘,如果发现鱼苗有异常活动的现象或有病害发生,则应立即分析鱼苗发病的原因,并进行治疗。

(五)苗种运输

黄颡鱼鱼苗在达到一定的规格时,其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可能会扎破充氧用的尼龙袋。针对黄颡鱼的这一特性,可根据路程的远近、运输数量的多少,以及黄颡鱼鱼苗规格,采用不同的运输方法。

1.充氧运输

在黄颡鱼鱼苗的运输过程中,规格在5厘米以下时,使用得比较多的运输方法是尼龙袋充氧运输。

采用尼龙袋进行黄颡鱼鱼苗运输的载体工具有飞机、汽车、火车、轮船、单车等。尼龙袋充氧密切运输鱼苗的优点是,运输时的体积小,鱼苗装运的密度大,搬运轻便,对鱼苗无损伤,鱼苗存活率高,适合于小规格的黄颡鱼苗种运输。

尼龙袋充氧装运黄颡鱼鱼苗的密度,应以黄颡鱼鱼苗的大小、运输时的温度以及运输时间来决定。通常温度低、运输时间短(8小时以内)、黄颡鱼鱼苗规格较小时,装运的密度可以大些;而温度较高、运输时间较长(10小时以上)、黄颡鱼鱼苗的规格较大时,则装运的密度应适当小-些。

在利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黄颡鱼鱼苗的活动情况。有时因为黄颡鱼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密封的袋中积聚过多,容易使其产生麻痹仰游。遇到此种情况,应立即往氧气袋中冲入新水和补充氧气,使其恢复。如果麻痹过久就会发生死鱼。为了保证黄颡鱼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在长时间运输时,应同时配带小型的增氧设备,便于在运输途中换水充氧。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高,可以采用在氧气袋外加放冰块的方法进行降温处理,也可以延长运输的时间和成活率。

2.帆布箱(袋)运输

黄颡鱼鱼苗规格在5厘米以上时,鱼苗的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已长得较为坚硬,因此运输规格在5厘米以上的黄颡鱼鱼苗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尼龙袋被其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扎破,可以采用减少装运密度的方法来防止,如果有其他的运输途径和方法,则最好不用尼龙袋充氧来运输。一般使用得较多的运输方法有帆布箱汽车、火车、客货轮运输,以及活水船运输。

帆布箱(袋)运输的优点是,可以在运输途中进行换水,适合于运程较达、运时较长和大规格鱼种的运输。用帆布箱(袋)进行运输之前,要将帆布箱(袋)认真检查一遍,把破洞或开缝处粘补好后,装入2/3的水,检查帆布箱(袋)有无破漏。检查好后,装入2/3的清水,随即装入已过数的黄颡鱼鱼苗,再在帆布箱(袋)上盖上一层网片,防止在运输途中因颠簸使黄颡鱼鱼苗溢出和跳出。在运输途中应勤观察,如果发现黄颡鱼鱼苗浮头,则采用击水板击水、加水、换水、充气等方法补充帆布箱(袋)中的溶氧。在帆布箱(袋)内,可加一个大小形

状与帆布箱(袋)相同,用鱼苗网片制成的衬网,在衬网网口的四边和四角,各用一条绳子系在帆布袋架上,在衬网网底的四角和网底部,应加压砖石等重物,以免在运输送中因车子颠簸,衬网刚片浮起损伤黄颡鱼鱼苗。待到达目的地御鱼时,将衬网提起,即可将鱼苗捞出。

利用帆布箱进行黄颡鱼鱼苗的运输时,运输的工具可利用汽车、大型客货轮、火车。

3.技术要点

在黄颡鱼鱼苗运输的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运输工具或运用何种运输方法,都必须严格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1)鱼苗要求体健无伤。黄颡鱼鱼苗在运输时,要选择体质健壮的鱼苗。只有体质好、无病无伤的鱼苗,才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才可以适应复杂的长途运输环境和运输前后的操作过程。体质好的黄颡鱼鱼苗,应该躯体匀称饱满,身体和鳍条完整无伤,且规格一致,游动迅速活泼。

(2)鱼苗在运前要停食和锻炼。刚孵出的鱼苗,最好在鱼苗开始吃食前起运,如果鱼苗孵出的时间过长,而鱼苗的规格有不是很大,此时起运,鱼苗的运输成活率会降低。对于运输3厘米以上的鱼苗,在起运前的1-2天,必须进行拉网锻炼,使鱼苗预先排出肠内的粪便和减少体表的粘液,体质结实,习惯密集环境,以适应长途运输,并保持运输途中的水质良好,提高黄颡鱼鱼苗的运输成活率。一般作长途运输的鱼苗,心须拉网密集锻炼3次;短途运输必须锻炼1次即可。在运输时,不宜喂良,以免影响运输水体的水质和消耗运输水体中的氧气,降低运输的成活率。黄颡鱼鱼苗在启运之前,最好做一次袋载密度试验,选择适宜的密度作为运输时的参考,使运输效果达到最佳。

(3)注意调好水温和水质。运输黄颡鱼鱼苗时,水温一般宜保持在15-25℃,在此范围内,水温越低越好。

二、鱼种培育

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是指将黄颡鱼从2厘米培育至5-8厘米这一阶段。鱼种阶段的黄颡鱼相对鱼苗阶段来说,具有集群性强、适应能力强、食性与成鱼相似等待点。在实际生产中,黄颡鱼的养殖往往不经过鱼种培育这一阶段,而是从鱼苗阶段直接近入到成鱼养殖阶段。如果不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可以减少黄颡鱼养殖的环节,但是到成鱼收获季节时,有些个体达不到商品鱼的规格,会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后,黄颡鱼养成时,个体大,规格整齐,经济效益较好。

黄颡鱼鱼种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等几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池塘培育,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黄颡鱼鱼种应视条件而定。

(一)池塘要求

培育鱼种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不漏水,阳光充足。池塘面积应比培育鱼苗用的池塘稍大,以10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度为1.5-2米,水深为1-1.5米。池形要求长方形、池底由注水端向排水端倾斜,比降为1/300-1/200,由堤角线向池中央倾斜,逐渐变深,进水口到排水口形成深水线。池底底质最好是壤土、粘土、盐碱土,最差足砾质土、粉土、沙土等。

(二)放养前的准备

鱼种池在放养前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鱼池的修整、清塘消毒、清除杂草、灌注新水、培育肥水等几个方面。

(三)鱼种放养

要求池水水质清新,氨氮含量在0.05毫克/升以下,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放养的鱼种体色鲜艳,体形肥满匀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没有伤病,游动敏捷,窜动有力。

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5000-10000尾,应根据生产情况以及池塘条件而定,如果要

求鱼种在越冬时出池,放养密度要大一些,如果要求鱼种在9月前后出池,放养密度要小一些。待鱼种长到5-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进入到成鱼培育阶段。黄颡鱼鱼种培育阶段可以搭配一些白鲢苗种,以利于水质的改善。一般每667平方米水而搭配10厘米左右的白鲢100-200尾。

(四)饲料

经过培肥的池塘,水体会有一定量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暂时可以满足黄颡鱼鱼种的饵料要求。但是,黄颡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大,水体中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增加量不能满足鱼种对饵料的需求量。因此,应当投喂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的来源有新鲜的鱼肉或螺、蚌肉的肉浆,人工配合饲料等两类。鲜活饲料来源充足,可以尽量投喂,也可以和鱼粉、蚕蛹、豆粉、麦麸等搅拌在一起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应达到40%-45%,脂肪8%,碳水化合物21%,纤维素3%。

(五)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清晨和傍晚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种括动,特别是有无浮头情况,检查吃食情况。

(2)投喂每天的投喂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和定质。每天投喂次数为3-4次,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鱼种的吃食情况和水温来确定。黄颡鱼鱼种具有贴边、沉底的特点,应当在池塘的四角或鱼种比较集中的池塘边搭设食台,食台要尽量靠近底部,离底部15-20厘米。投喂量为体重的3%-5%,要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

(3)改善水质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容易败坏水质,3天要清扫食台1次。经常加注新水,要求7天内必须交换1次。

(4)鱼病防治经常清除池塘边的杂草和池中的腐败物质,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注水,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杀菌消毒,保证饲料的质量,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成鱼养殖

池塘主养黄颡鱼具有投资小、不受池塘条件的限制,而经济效益比例大,生产较为稳定等特点。

1.池塘基本条件

(1)池塘形状及池底质条件通常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塘为好,长宽比例为2:1较为适宜。此种池塘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池塘水体可借风力产生波浪自然增加池塘溶氧量。长方形的池塘不仅在投喂饵料和拉网操作较方便,而且注水时较易使池塘水体形成漩流,有利于池塘注水和换水。池塘东西长利于池塘水体较长时间受阳光照射,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和改善池塘水体中溶氧等生态环境。黄颡鱼属于底部性鱼类,喜欢在池塘底部活动摄食,池塘底部以沙质土最好,粘土和少淤泥硬底池亦可,一般池塘底质淤泥在10厘米为宜,并要求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塘水体较易培肥等。

(2)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我国淡水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水体,无农药污染,无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最好选择水源靠近水库、湖泊、江河和沟渠的池塘,或配有增氧机和进水机械设备的池塘中进行高产养殖。池塘高产主养黄颡鱼的放养密度较大,常因池塘水体中溶氧量偏低,水质容易恶化,引起鱼浮头和水源不足、水质不适产生死亡现象。有条件的地方能经常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既能改善池塘水质,又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繁殖,增加鱼类摄食强度,促进鱼类生长。主养黄颡鱼成鱼池塘要求水体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pH为6.8-8.5,氨氮含量低于0.06毫克/升,透明度为30-40厘米。

(3)主养池塘面积通常为3-5亩或10亩以下较为适宜,池塘面积过大,鱼的活动

范围大,因为黄颡鱼是一种底栖性鱼类,喜欢集群性活动和摄食,不利于日常投喂饵料,也不利于鱼病防治和日常管理。

主养黄颡鱼的池塘水体深度应保持1.5-2米左右,水过浅、过深均不利鱼类正常摄食生长。在初放苗种时水深较浅,大约为1米左右,饲养过程中鱼体逐渐增大,随着气候条件变化水温逐渐升高,池塘水位也相应加深,保持在2米以下。这样水体深度其水温变化和水质均较为稳定,不易受外界气候环境因素急剧变化产生影响,对黄颡鱼的生长和生活习性都较为适宜。如池塘水位太深、池塘底部水温较低不利于鱼的摄食生长,尤其水深池底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氧气,加之深水体的对流状态较弱,池塘底部的溶氧量偏低,对黄颡鱼底栖性生活习性的摄食和生长不利。

2.主养池塘放养苗种前的准备工作放养苗种前池塘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主养成鱼的成活率、亩产量和鱼病等因素。

(1)池塘清整消毒是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条件的重要环节。不论是新旧池塘,首先应将池塘底部整平,修整池埂,将池塘过多淤泥清理,如池埂崩塌和漏洞处需修整填充等。池埂必须坚实不漏水,清除池边过多过长的杂草。

(2)饲养池塘的进水口要高于池塘水位的最高处,并有向池塘中的斜度,有利于注水时可利用进水的冲力流动而使池塘水体产生漩流状态,使水体能充分的混合。在池塘的进排水口处必须设置栅栏网等设施,进水口要防止鲤、鲫鱼和其他野杂鱼进入池塘,排水口要防止黄颡鱼苗种和成鱼逃逸。

(3)池塘在投放苗种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亩150-200千克消毒清除野杂鱼类,或用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注水深度约为50厘米左右,按每亩200千克左右施放经过发酵好的有机肥,将肥料均匀的泼撒在池中,因黄颡鱼底栖生活习性,堆肥影响鱼类正常活动。有机肥料最好用腐熟的畜禽粪和人粪,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后再投放苗种。黄颡鱼苗种投放入池塘水体中,不仅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饵料,还能摄食池塘中的天然饵料。放养苗种水质不能过肥,池塘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3.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主养池塘放养黄颡鱼苗种规格和密度,是依据池塘的基本生态环境因素、水源、饵料等,以及计划成鱼的上市规格及产量来决定。

(1)苗种放养规格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放养苗种的规格大小,对饲养成活率及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放养大规格苗种成活率高,鱼体增重比率大,放养规格小则相反。放养适中的大规格苗种是提高池池塘要适当增大放养密度。池塘中配有增氧机械比无增氧机械的放养密度适当加大。

池塘主养时,放养密度应根据亩产量和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规格灵活掌握。通常瓦氏黄颡鱼亩产量为500千克左右,其成活率依据饲养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因素,初步统计为75%-89%之间。上市规格不同,其放养密度不同。如上市规格为150克,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亩放养数量5500-6000千克;上市规格为200-250克,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数量为4000-4500尾;上市规格为300克以上,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数童为2500-3000尾。如池塘条件及生态环境因素较好,饲料资源充足的地区亩产可提高到600千克以上,其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上市规格为150克,亩放养密度为6000-6500克;上市规格为200克以上,亩放养苗种数量为5000-5500尾;上市规格为300克以上,亩放养苗种数量为3000-4000尾。如池塘条件较差、生态环境因素一般的地方,其成鱼亩产量可控制350-400千克,适当减少亩放养苗种数量。

黄颡鱼亩产量为230-300千克左右。如设定亩产量为250千克,上市规格不同.其放养密度不同。上市规格70克左右,亩产量250千克,放养3厘米以上苗种,亩放养数量3500-4000尾;上市规格为100-150克,亩产量250-300千克,放养4.5厘米以上苗种数量2500-3000尾。

黄颡鱼在进行成鱼饲养时,其放养密度应适宜。放养密度过大时,影响成鱼的出池规格,产量也难以提高,较易引发鱼类病害,而且会增加饲养成本及造成苗种生长不一致。当池塘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及投喂人工饲料不足时,苗种相互争食较为严重,影响其生长和降低池塘饲养效果。放养密度过小,虽然能增大商品鱼的上市规格,但是池塘水体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利用,难以提高池塘产量及影响池塘饲养的经济效益。

(2)主养池塘中合理搭配其他鱼类在黄颡鱼放养成鱼池塘饲养一段时间后,饲养水体因为鱼类摄食新陈代谢排出的粪便水质开始产生一定的肥度,再适当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位和食性上没有矛盾的其他鱼类控制池塘水质及充分利用水体生产潜力。通常是在池塘中搭配花、白鲢,控制水质和池边的杂草。搭配其他鱼类品种规格和数量为:白鲢5-8厘米200尾、花鲢5-8厘米80尾、鳊10厘米80尾左右为宜。

花、白鲢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与黄颡鱼不产生食性争抢,它能够滤食池塘中的浮游生物,控制池塘中浮游生物繁殖量,起到调节池塘水质作用。另外,花、白鲢在池塘中溶氧量不足或氧气较差情况下,浮头现象较易观察,可以起到管理人员观察池塘基本条件时的预报作用,及时了解池塘水体中溶氧量状态,就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浮头泛塘现象产生。水生植物在池塘中,白天释放氧气,夜间消耗氧气呼吸,如池塘中水生植物生长过盛时,池塘水体对溶氧产生一定压力。投放草食性鱼类控制池塘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缓解饲养池塘夜间水体溶氧的压力。池塘中搭配饲养时,不能搭配鲤、鲫鱼、罗非鱼等,这些鱼类的食性与黄颡鱼的食性相类似,而且这些鱼类的争食能力比黄颡鱼要强得多。尤其在人工投喂配合饵料的情况下,鲤、鲫鱼、罗非鱼首先争抢饵料,使黄颡鱼摄食处于劣势,而且活动不安,影响其生长,降低其成鱼产量。

(3)苗种放养时间及注意事项放养苗种时尽量选择在晴天的早晚。拉网、计数、运输苗种操作要较轻,避免鱼体损伤,因为黄颡鱼属于无鳞鱼类,体表的粘液较多,拉网后必须经过几个小时的暂养,方可过数和运输,以免因粘液过多影响苗种的正常运输。

黄颡鱼苗种在放养成鱼池塘时,必须进行严格药物消毒处理,用药物浸泡消毒杀灭鱼体表细菌及寄生虫,防止苗种下池塘时因受伤产生病原体感染导致鱼类疾病危害,影响成活率及正常摄食生长。苗种下池塘浸泡消毒最佳为3%食盐溶液,当水温在20℃时约1分钟,待苗种浮头时即可放人池塘中。也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2克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15分钟,水温在20℃左右。浸泡时按苗种的活动情况而定,待苗种有不适反应时立即停止浸泡,速将苗种放入池塘中即可。

主养池塘中放养的苗种应注意同一个池塘必须放养同一种规格苗种,以免因苗种规格不整齐而影响商品鱼饲养规格大小不一致,不利于饲养管理。

4.饲料的投喂

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成鱼的饲养过程中,除了在饲养的初期施肥培育天然饲料外,后期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螺蚌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由于黄颡鱼为底栖性鱼类,因此,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是沉性饲料。

人工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6 %。其中,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为1:2.5;人工配合饲料中的脂肪含最为8.9 % ;粗纤维的含量为10%。搭配投喂的动物性饲料的种类有多种,如小鱼虾,螺蚌肉、动物屠宰的下脚料、蚕蛹、蚯蚓等都是黄颡鱼喜食的饲料。动物性饲料获取方便的地区,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可适当增加,最好能每周投喂1-2 次。

黄颡鱼饲料的投喂原则是均匀、量足、质好。均匀就是根据黄颡鱼的生长和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饲。均匀投饲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保证鱼体的正常生长,而且还可以提高黄颡鱼对饲料的利用率。时多时少或喂喂停停等无规律的投饲,会导致黄颡鱼饲料系数的曾

大,而且还会出现“一日不喂,三日不长”的恶果。在饲养过程中,投饲要全年均衡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足量并不是要求投饲的量要盲目增多,而是要求以最适合的投饲数量,满足黄颡鱼对饲料的需要。质好就是要求投喂的饲料质量优良、新鲜,营养全面而且适口等,同时应杜绝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投喂的饲料除要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新鲜适口外,投饲还要遵循“四定”的原则。养鱼成绩的好坏,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投饲技术的好坏有密切关系。黄颡鱼在成鱼饲养的过程中进行投饲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按“四定”的原则投饲。

投喂时,一般每天2 次,即每天上午8-9 时、下午3-4 时各1 次。在夏天气温较高时,下午的投喂时间可推迟到4时以后进行;如果遇到天气闷热和雷雨天气,应推迟投喂或停止投喂。早上投喂如有大量搭养的花白鲢浮头时,应推迟投喂时间,待花白鲢浮头消失1-2 小时之后,再进行投喂。

饲料的投放要有固定的位置。可在饲养池塘的安静向阳处设立固定饲料台,饲料台可用芦席、塑料布或密网片搭成,面积约1-2 平方米。饲料台用竹竿固定,在离岸约1 米、水深60-80厘米的地方,每个饲养池至少搭设2-3个饲料台。每次投食应设在所搭设的饲料台上,方便黄颡鱼取食。将饲料投喂庄固定的食台上,即方便检查黄颡鱼的摄食情况,清除剩余的残食,进行食台食场的消毒工作;同时可以使黄颡鱼养成到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性。在鱼病流行季竹,可以用挂袋、挂篓等方法进行鱼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生大规模鱼病。

5.池塘饲养日常管理主养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日常管理内容包括:投喂饲料、调节水质、早晚巡塘、饵料台清理消毒、鱼体检查、鱼病防治及做好饲养记录。

(1)巡塘观察分早、中、晚三次巡塘为宜。清晨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看饵料台有无残饵,有无鱼浮头现象,如果饵料台上有剩饵料时必须调整当天的投饲量;有浮头现象应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防止泛塘事故发生。中午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摄食和鱼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鱼摄食情况不好,是否因阳光照射较强影响摄食,应采取在饵料台上用遮光物避光;如发现鱼在水体表面活动检查是否有病害侵害,检查鱼体后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晚上巡塘主要在投饲后的黄昏进行,主要检查饵台上有无剩饵,在生态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如饵料台无饵可适量增加一次投饲量,使得池塘中鱼既能吃饱,又不浪费饲料。经过巡塘观察及时掌握水质情况,采取调节水质的措施。

(2)投喂饵料管理池塘主养成鱼关键性技术要点。因池塘不可能满足黄颡鱼的天然生物饵料量,其生长主要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满足需求。所以,池塘中人工日常投喂饵料必须做到匀、足、好。匀,投喂饲料时,黄颡鱼体重在35-50克以前,饵料蛋白质为40%-45%;35-50克以后,蛋白质为36%-38%,以满足鱼类营养需要。

(3)食台和食场的管理。投饲用的食台、食场要经常消毒和清扫。一般2-3天清扫1 次;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1次。食台消毒时,生石灰的用量为3-5千克,漂白粉的用量为0.3-0.5千克。在清扫食台、食场时,要即时捞出良台上的污物和饲料料残渣等,以免耗氧分解,败坏水质;除去食台上的沉积物,保持食台清洁。

(4)鱼体检查。进行鱼体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查看黄颡鱼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病害发生。在黄颡鱼的饲养过程中,要每隔15-30天检查1 次鱼的生长情况,检查池鱼有无病害发生,以便制订合理的投饲量,采取有效的鱼病防治措施,避免意外情况和突发事故的发生。

检查鱼体时,可用拉网、撒网或罾网,将黄颡鱼捕起数尾进行检查,待查看完之后,即可将鱼放回池中。如果黄颡鱼在检查时受伤,应先对受伤的鱼进行消毒之后再放回饲养池中。

(5)做好养鱼记录。养鱼日常记录的内容包括:鱼苗下池的时间、规格、放养量、放养的鱼苗总重最等;投饲的种类、重量、投喂时间等;最初所施的基肥以及平时所施的追肥的种类、重量及施肥时间等;注水的次数、量、时间、间隔时间等;换水的次数、量、时间、间隔时间等;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每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水温等;在饲养过程中是否有鱼病的发生、是否用过药物、用药品种以及治疗效果如何等。

做好这些记录,可以为分析饲养的效果和总结生产经验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数据。在今后的生产中,可依据这些数据制定更加合理的饲养方案。

黄颡鱼节约饲料小技巧,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黄颡鱼节约饲料小技巧,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目前黄颡鱼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懂得如何节约饲料,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不但使养殖成本日益上升,而且使水质不断恶化,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导致养殖效益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节约饲料成本呢?严格除杂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养鱼种前10天~15天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时,可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千克左右或漂白粉4千克~5千克;带水清塘时每亩可用生石灰150千克左右全池泼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拌匀,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减少争食对象,提高饲料利用率。 池塘养殖黄颡鱼要求水体偏深,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排能灌,所以宜选择面积2亩~5亩的池塘,要求有稳定充足

的无污染的水源,水质必须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能保证1.5米~2米水深,因为水深不够,光照过强,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习性。鱼种放养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培肥水质,用量每亩150千克~200千克,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鱼种。注意合理放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要使黄颡鱼养殖成活率高,饲料减少浪费,必须控制好放养密度和配养鱼类。鱼种投放时,应选择3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放养密度力求适当,太稀渔池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太密则鱼生长缓慢,诱发病害;搭配讲究合理,以充分利用渔池水层空间和互不争食为前提。 一般每亩可投放30克/尾的黄颡鱼种1500尾左右,并可搭配50克/尾的花白鲢200尾左右。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种。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 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月之后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的生长。另外,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以调节水体中的载鱼量,提高饲料回报率。科学施肥投饵肥料、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 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繁育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1351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苗种技术规范 SC1070-2004黄颡鱼 3、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1)普通雌鱼亲本 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收集,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普通雌鱼(严禁近亲繁殖后代留作亲鱼) (2)超雄黄颡鱼亲本 有专门的科研生产单位或授权生产单位提供,为采用雌核发育结合激

素性逆转的技术,从黄颡鱼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超雄黄颡鱼(YY),再经过筛选选育而成。 3.2. 亲鱼选择 用作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雌鱼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超雄黄颡鱼全长20cm以上,体重在120g以上。 4.亲鱼产前培育 4.1. 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应选择水源较近、水质良好、注排水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方。池塘以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面积2000㎡~3330㎡为宜,水深在1.2m~1.5m左右。池塘清整符合SC/T1008规定。 4.2亲鱼放养量 雄雌亲本分池放养。亩放养雌性亲鱼2000尾~3000尾,约150kg~180kg;亩放养超雄黄颡鱼1000尾~1500尾,约150kg~200kg。根据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放养数量;同时混养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250尾~300尾,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塘水质。 4.3放养方式 亲鱼应在上年10月或当年3月左右入塘,专池培育。入塘前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方法是:水温20℃以上时,将亲鱼放入3%~4%的食盐水中清洗10min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min~20min。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鱼体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消毒完毕后可将亲鱼直接放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

夏钓黄颡鱼

夏钓黄颡鱼 相对于鲤鱼和鲫鱼来说,黄颡鱼更加耐高温,高温时节依然活性十足,就算夏季大中午的都能钓到黄颡鱼,因此夏季是钓黄颡鱼的黄金季节。同时黄颡鱼的味道十分鲜美,尤其是烧汤,而且没小刺,适合小朋友。所以广大的钓友们赶紧抄起鱼竿,钓黄辣丁去呀,为了能让你们顺利爆护,小编特意给你们总结了钓黄颡鱼的3个技巧,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选钓位 1.黄颡鱼喜欢静水、浅水,不喜欢强光,在光线不强的时候觅食更加积极。所以垂钓黄颡鱼,最好是早上或者晚上垂钓,尤其是在水质比较清澈的水域。钓位可以选择在安静遮阳的钓位,比如桥墩下、树荫下、草窝。 2.夏季的雨季会让水域涨水而且浑浊,尤其是雨后水位变化大,很多鱼类不适应,需要等1、2天才好垂钓。但是黄颡鱼这种喜欢浑水的鱼种,越是涨水越是好钓。在雨后可以马上出钓黄颡鱼,钓位选择背水淹的浑浊浅滩,尤其是原来有草的地方。 3.如果选择夜钓的话,钓位只需要注意选择浅水就可以,离岸3、4米的地方就有会有黄颡鱼觅食。其实总结下钓位就几个字,静、混、昏。 二、诱饵和钓饵 野生的黄颡鱼不群居,有筑巢的习性。所以想要定点钓更多的黄颡鱼打窝是必须的,黄颡鱼喜欢腥味中的饵料。所以可以用禽类内脏来打窝,可以在丝袜中放一段鸡肠子,然后加入一款石头沉入到窝点打窝。目的是防止窝料被鱼拉扯走,失去聚鱼的效果。饵料的话可以用蚯蚓或者鸡肝鸭肝切条挂钩,总之饵料要求腥味中,蚯蚓的话比较推荐味道腥臭的黑蚯蚓。

三、垂钓技巧 1.垂钓黄颡鱼可以用串钩,挂蚯蚓或者鸡肝垂钓,需要注意的是抛竿下去后要躺着绷紧线,抛竿跟岸边平行或者有一定夹角,不要立着,这样可以让每个鱼钩都到底。 2.当然也可以用手竿垂钓,手竿垂钓才更有意思。用手竿垂钓的话比较推荐七星漂朝天钩钓法,总结了下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黄颡鱼多在浅水觅食,尤其是早晨和黄昏,七星漂更利于垂钓浅水。第二,白天垂钓的话需要找昏暗的钓点,比如桥洞等,这种有障碍的钓点,长竿短线七星漂更好精准下钩。第三、黄颡鱼吃饵十分凶猛,经常把鱼钩吞到肚子里,如果用朝天钩的话就可以避免鱼钩吞到肚子里,这样下钩就方便些。 3.黄颡鱼吃饵从不犹豫,几乎每一口都是实口,所以为了提升中鱼率,不需要抓第一口,抓死口更靠谱。 四、注意事项:垂钓黄颡鱼一定要带着摘钩器,鱼钩不好下的时候用毛巾裹着鱼身体下,以免滑不溜秋被刺伤。黄颡鱼又称三根刺,刺是有毒的,如果被刺伤会十分疼痛。万一被刺了,先拿清水冲洗,把血多挤出来一点,这个疼痛感跟人体质有关。黄颡鱼的毒刺为碱性物质,在家的话用点白醋冲下可以有效中和,减少疼痛。

精选最新黄颡鱼苗

黄颡鱼鱼苗繁育技术要点 一、产卵受精 黄颡鱼的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与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亲鱼成熟度及微流水刺激等直接相关,尤其受水温和注射次数影响最大。在20-30℃的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效应时间变短;两次注射效应时间明显小于1次注射。黄颡鱼产沉性卵,粘性较强。自然产卵受精前应在池底铺设已消毒的棕片、聚乙烯胶丝,密眼网布等人工鱼巢。并保持微流水刺激,促进亲鱼集中产卵。采取人工受精的,则应在效应时间后,取出雌雄亲鱼,剪开腹腔,将精巢取出剪碎、研磨,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倒入已挤出的鱼卵中,均匀搅拌受精。2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分布于鱼巢上,并用3-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1-2分钟,再移入孵化池中。 二、人工孵化 黄颡鱼受精卵呈扁圆形、淡黄色,卵膜透明,卵径2毫米左右。首先,用黄泥浆水将受精卵脱粘,具体方法是:按20万-30万粒受精卵用黄泥浆4-5千克(黄泥:水=1:5)将黄泥浆放入盆内,用手不断搅动黄泥浆,同时将人工受精卵粒轻轻倒入黄泥浆中,待5-6分钟后,将脱粘后的卵粒置于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40-60万粒卵,孵化池壁要保持光滑,水质清新,水流速度以保证受精卵能均匀翻动即可,水中溶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并做到经常洗刷过滤纱窗,经4-5天时间的孵化就可脱膜形成体长4毫米左右的仔鱼。 第二种方法:将已催产的亲鱼放入已消毒的孵化池中,在孵化池中设置人工鱼巢,待其产完卵后将亲鱼移出孵化池。孵化池水深0.5-0.7米,采用流水与静水相结合的孵化方式。在水温25-28℃时,从产完卵到鱼苗破膜需要18-20小时。在孵化过程中可用增氧泵增氧。为防止水霉感染,每天可用10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以后早晨和傍晚各用70-1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遍洒1次,直到鱼苗孵出。孵化24小时后,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开始变白并失粘,可抖动鱼巢将死卵抖落,以防其败坏水质或导致正常卵发生水霉,影响出苗率。一般水温20-23℃时,经60-70小时开始出 膜;23-28℃时,经50-60小时出膜,待鱼苗在池边平游活动后,及时捞出鱼巢。 三、鱼苗暂养 鱼苗出膜2天后,把熟鸡蛋黄打浆,在暂养池的四周均匀地泼洒,并逐渐加深水位,加到0.8米深,暂养4周后即可放入较大的池塘中进行培育。 一、2016年湖州黄颡鱼价上涨1-3元/斤 2016年全年平均价格在10元/斤,比2014年、2015年上涨在1-3元/斤。2016年湖州黄颡鱼平均亩产2500斤,养殖成本约7.5元/斤,单斤利润2.5元,亩利润在6250元。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盈利空间上升。

全雄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又名:超级级全雄黄骨鱼,超级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male) 全雄黄颡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性别生理转化与细胞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路径,即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产生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不需在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再经染色体加倍处理,直接发育成全雄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在鱼类雄核发育研究中首次获得异源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直接发育成异源全雄鱼;第一次采用电融合或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二倍体雄核发育的囊胚细胞核注射至成熟的去核卵中,从而提高雄核发育的孵化率、成活率与生命率,增加全雄鱼的获得率;采用鱼类生理转性的成熟技术首次使部分全雄鱼性转化为生理“雌性”;首次通过全雄鱼与生理“雌鱼”交配,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项目的实施增补国内空白,推广后通过全雄黄颡鱼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技术用于其它珍稀鱼类如长江白鲟、达氏鲟等繁殖保护方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价的。 黄颡鱼亲本生物学特性: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黄颡鱼,学名西江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名黄骨鱼、黄骨丁。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分布,通常个体0.2-0.8斤/尾左右,全雄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全雄黄颡鱼是科学研发品种,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差异。人工诱导黄颡鱼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高产值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方向之一。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黄颡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黄颡鱼,全雄的三倍体黄颡鱼没有繁殖能力。 有学者曾在黄颡鱼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0C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繁育出雄性率达到90%以上的全级雄性黄颡鱼。通常个体0.6-0.9斤/尾左右,是现为优秀的黄颡鱼----味道好生长快。和一般的黄颡鱼一样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比一般的黄颡鱼强。一般饲养10个月体重可达250-500克。全雄黄颡鱼为中国黄颡鱼养殖与发展拓展了一条新的大道。 全雄黄颡鱼又名:全雄黄骨鱼,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all-male pelteobagurs fuluidraco (Richardson) 全雄黄颡的研究是由湖北省科技厅资助完成的研究项目。全雄黄颡鱼的产生: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建立了两个成熟的繁育体系,1)超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YY生理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YY超雄鱼;2)全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正常XX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全雄鱼。该技术可以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

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曾宪凯,等: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2019(2):70-71,73?养殖业? 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曾宪凯(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1715) 李桂花(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市青浦区201717) 摘要:杂交黄颡鱼是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雌鱼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 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特点。2018年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杂交黄颡鱼水花苗种 池塘培育试验,经实践和探索,从池塘选择与准备、放苗操作、套养花白鲢、饵料驯化、水质管理、病害预 防和出池操作等环节,总结了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以期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 黄颡鱼养殖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养殖面积在(2?3) x 1〇4hm2,年产量为(4?5) x 105t,年产值近100亿元。同时,该鱼从“名特 优小品种”一跃发展成为很多地区的特种水产养殖 “当家品种”,且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黄 颡鱼养殖品种从以前的普通黄颡鱼、江黄颡,到后 来推广全雄黄颡鱼,最近几年开始推广杂交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是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雌 鱼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黄颡 鱼,其养殖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杂交黄颡鱼生 长速度快,比全雄黄颡鱼生长速度快20%以上,5月的水花苗养殖到当年年底即可达到100 g/尾的规 格;杂交黄颡鱼抗病能力强,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容 易反复发生细菌性疾病“一点红”,给养殖户造成较 大损失,但该病目前在杂交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少 发现。 目前,杂交黄颡鱼在华中、江浙地区逐渐被市场 所接受,但在上海地区尚未有养殖。为此,2018年 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引进杂交黄颡鱼水花苗种,开展了池塘培育试验,经1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笔者拟对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予以总结,以期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进一步示范 推广。 1池塘选择 杂交黄颡鱼水花培育池塘面积宜在〇.4?0.6 hm2,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训食管理,面积过小, 收稿日期:2018—11 —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编号: 14391918300)水质不稳定。同时,池塘要求东西走向,坡比为1 : 3?4,过于陡峭的池塘不便于进行投喂饲料、观察 鱼苗等活动。 2池塘准备 2. 1清塘晒塘 由于杂交黄颡鱼水花放苗时苗体特别细嫩、游 泳能力弱、喜欢聚集在一起,池塘内如有野杂鱼虾、泥鳅黄鳝、龙虱水虿等,都会批量捕食杂交黄颡鱼 水花苗种。因此,放苗前需彻底清塘。 具体方法为:放苗前1个月,池塘注水至深〇.8 m,然后使用生石灰2 000 kg/hm2带水清塘,以杀灭池塘野杂鱼、敌害生物、病原微生物等。一周 后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於泥,保持淤泥厚度在30 cm以内,然后让阳光暴晒池底,将塘底哂干至龟裂,并清除池边杂草。对于淤泥厚度超过30 cm的老塘 口,可直接用推土机推除淤泥或用泥浆泵吸除。2. 2搭建鱼巢 由于黄颡鱼水花出膜仅2?4 d(规格为180?230尾/g),苗体很嫩,卵黄营养还没有完全吸收,不能四处游动散开,故池塘内需利用芦苇或活树枝 叶建一排鱼巢,以供鱼苗栖息,并用气泵增氧。2. 3检测水质 鱼苗培育池塘水质要求pH7.5?8.5、氨氮含 量<0.5g/m3、亚硝酸盐含量<0.15g/m3。 2.4进水肥水 放苗前2 d开始进水,并根据塘口淤泥厚度和 放苗季节调节进水量,淤泥厚度在15 cm以上,进 水深60 cm;游泥厚度为10?15 cm,进水深80 cm;游泥厚度在10 c m以下,进水深100 c m以上。高温季节水位要适当增加。进水时需经80目筛 -70-

钓鱼:钓昂刺鱼饵料选择思路与打窝技巧

钓鱼:钓昂刺鱼饵料选择思路与打窝技巧 昂刺鱼,几乎不同的地方对它都有一种别样的名字。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戈牙,黄颡鱼,说的都是它。《医林集要》治水气浮肿,即以黄颡鱼配绿豆、大蒜,用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取汁调商陆末服。攻补兼施,对脾虚而肿满甚者尤其适宜。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非常鲜滑,受到不少垂钓爱好者的青睐。昂刺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 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黄颡鱼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也能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昂刺鱼的打窝思路 因为个体稍大些的昂刺鱼喜欢在流水中觅食,因此对于习惯

用饵料垂钓的钓友来说,水流对于饵料的作用力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钓昂刺鱼,比较常见的窝料就是动物内脏,比如说鸡鸭的肝脏,肠子等,这些一般的菜市场均有卖,而且价格也不贵。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讲究点的钓友可以用蚯蚓剪段打窝。实际垂钓当中,蚯蚓打窝比鸡鸭内脏打窝效果要好。当然,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蚯蚓是自己在地里挖的那种,而不是渔具店卖的。为什么?自己想哈。水流大的话需要用打窝器打窝,或者配合软泥土捏成团之后打窝。为的就是留窝时间更长,而不是被水流一种,就成了洋洋洒洒一片窝料区。钓昂刺鱼一定要多手准备 相对于鲫鱼,昂刺鱼对于自己的领地有一定的控制欲,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点。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多做窝,多开竿,多点戳。前两种作钓方式中,大家选择钓位时需要层次分明。昂刺鱼嘴大,吃口猛,换窝速度也相对快一些。所以,钓昂刺鱼时,一般都是多窝点轮流作钓,这样往往能收获不少的昂刺鱼。而第三种戳钓方式则适合水面比较小的地方。这跟冬天钓草洞类似的方法,就是寻找昂刺鱼的鱼星,长竿断线作钓。钓昂刺的饵料 钓友可能已经发现,有时候用面粉饵料钓鲫鱼时,昂刺鱼也能钓上来。但请记住一点,蚯蚓才是昂刺鱼的最爱,若想要钓到更多的昂刺鱼,还应坚持用蚯蚓作饵。钓昂刺鱼的钓位

夏季夜钓黄颡鱼技巧大全(精髓)

夏季夜钓黄颡鱼技巧大全(精髓) 一、黄颡鱼概况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大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狮等,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 黄颡鱼的背鳍、两侧的胸鳍,就像三支利箭一般,上下左右分布。硬棘与外皮包膜的毒腺组成毒器,若被人刺伤,会有剧烈的灼痛感。它的鳍在游泳摆动时还会发出“吱安”、“吱安”的叫声。由于全身以黄色为主色,棘刺像是牛角,又会发出“吱安”的叫声,多处有黄牛的类似特征,所以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称它为“黄牛角”。 该鱼虽属小型鱼类,但在淮河下游所产的一种“淮颡”,最大的可达3000克-4000克,而小河,池塘中的黄颡,一般个体很少超过500克。它全身无鳞,布满粘液,皮肤浅黄色,兼有一些黑色隐斑,其口腔扁平,,具有细牙,嘴旁有四对胡须,其中一对较长,视力弱,但嗅觉、听觉、触觉较灵敏,有四处觅食的习惯。 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低温,耐低氧,耐污染,对水温适应范围较宽,因此分布很广,我国各地水域均有出产,产量高,繁殖迅速,肉质细嫩,是常见的优质小型鱼。 二、看天气 资料显示,黄颡鱼喜欢生活在20℃-30℃的水温中,于是,垂钓黄颡鱼最好选择

气温较高的天气,哪怕是天气闷一点、气温差一点也无妨。 初夏、仲夏时节,北方地区仍有较多的冷空气活动,气温的升降幅度也比较低大。此时钓黄颡,要选升温不选降温,选晴天不选大风或连绵阴雨天。 黄颡鱼喜水,于是,盛夏时节的雨后往往是垂钓黄颡鱼最理想的时日。特别是白天下了雷阵雨、中到大雨而夜晚又雨过天晴,此时钓黄颡往往能大获丰收。 三、看时段 夜钓黄颡鱼最关键的一点是时间上的选择,往往当其他钓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垂钓后,在傍晚时分,我们才开始垂钓黄颡鱼,因为黄颡鱼生性比较喜欢黑暗,在夜幕降临后,它们才慢慢从水底游出觅食。从黄昏时分开始的整个夜钓活动中,黄颡鱼进入觅食的高峰。一般黄颡鱼表现在浮漂上的信号就是狠狠地下顿,黑漂,因为这种鱼性情较为凶猛,吃饵动作比较明显,尤其是当使用荤饵,比如虾米、蚯蚓等饵料进行作钓时,浮漂信号更为明显。 四、选地利 夏夜钓黄颡,从几十厘米的水深到二三米的水深都能钓到鱼。但是,黄颡鱼喜净水、喜活水、喜水草、喜障碍物,于是,垂钓黄颡的钓点还要根据山塘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具体确定。 一般黄颡鱼喜欢在水中的石缝中栖息,跟鲶鱼相似,水底石块较多的水域,可能聚集了大量的黄颡鱼,还有山塘的坝根处、乱石滩、沙质的堤岸下、进水口、洄流湾、河边突出部位的两侧、泉水的外围、倒树旁、水草边等,都是黄颡鱼喜欢逗留和觅食的地方。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发病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该病在苗种及成鱼饲养阶段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4、治疗方法:捞出病情严重的鱼,换掉半池水,然后用0.3 mg/L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续3天。内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 – 3 g,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要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病原体: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能吃食。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黏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壁只有淡黄色黏液,脓血充塞肠管。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上皮细胞的顶端及纹状缘受损,黏膜褶顶部的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黏膜褶底部的上皮细胞结构清晰可辨,杯状细胞显著增加,肠腔中有大量黏液和渗出的纤维素样物质。疾病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解体,在肠腔中可看到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小片的肠上皮以及少量红细胞,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肿胀,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 3、流行情况及危害: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

冬春季节大河钓黄颡鱼的方法

冬春季大河垂钓黄颡鱼方法 一、饵料选择 1.钓黄颡鱼的诱饵 黄颡是肉食性小型鱼类,主要以虾、水生虫类、微型鱼类(鱼幼仔)、浮游生物等为食。在南方的冬季,垂钓黄颡鱼的诱饵以腥味大的鸡、鸭、鹅肠(不去污不切碎整副投入)、猪、牛骨头(生熟皆可)等都行。鱼闻味必寻味而来,鲫亦夹杂期间。此时下钩,管叫你连续上鱼。 2.钓黄颡鱼的钓饵 南方冬季垂钓的常用鱼饵是蚯蚓,钓效甚佳;另外虾肉的效果也不可忽视,一些鸡、鸭、猪肝及牛、羊肉丁、面包虫、菜虫等等,黄颡鱼也很爱吃。 二、垂钓时段 因而出钓要依气温而定,宜在气温高些的天气出钓。此鱼昼伏夜出,早、晚好钓,咬钩不断,故气温适宜时,可进行夜钓,此时漂宜换上夜光漂,便于观察鱼讯。当然,在南方的冬季,白天的中午也能钓到黄颡鱼,但此时鱼类活动量不大,多呆在窝中,饵置其嘴边它才会吃,收获远逊于其它时间。 三、选择钓位

我国南方的一些水域,江河的支流偏浅,难以藏鱼,加之冬季乏雨干旱,支流的水少显浅,故而在相对深一些的地方来选钓位和钓点是比较明智的,深处才藏鱼。冬季旱水浅黄颡鱼全潜藏深处,钓之即可频频上鱼。像河流的湾处、支流、河流面积宽的中腰等,水浑宜以不足1米深处下钩,水清则宜在深些的地方下钩施钓。 四、垂钓技巧 在冬季垂钓时,作钓的前半天将诱饵窝料投入窝中,能较快将黄颡鱼诱来聚拢,钓之自然不断上鱼。在实际垂钓中,钓友们可多打几个窝,以备不时之需。因为黄颡鱼吃钩较牢固,比它的嘴大的钩它也要硬塞进去,不会轻易放弃,因此调漂时可以调钝钓钝一些。 冬季垂钓时,南方温度比北方高一些,此时,黄颡鱼咬钩的漂相是:猝沉(多是群鱼夺食,动作快者咬入饵就跑)轻轻点动一下或点几下才慢慢沉下、小幅沉浮几次后再缓缓下潜,以后两者为多见。此鱼吞饵后总爱钻石隙,一见漂沉下就要及时提竿,免得鱼把钩拖入洞中等地造成挂钩。收鱼后尽快把饵投回窝中,常常饵未触底就被鱼抢入嘴中。 在冬季垂钓时,我们应该采取走钓的方式来垂钓黄颡鱼,一般钓到无鱼时,则换下一个钓点钓,以此类推,这样比死守一处的鱼获要可观得多!此鱼虽小,江河的支流中大的也仅200克重左右,但因其贪食好钓,可连连拎鱼上岸,却也叫人手脚不停,很有乐趣。黄颡鱼刺锐有毒,被它扎上一下就痒痛俱作,很是难受,故取钩时宜以毛巾裹住,再以取钩器摘钩为妥。

黄颡鱼

1、黄颡鱼的特征: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也有记为鲿科),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 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的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 ①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②江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③岔尾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④光泽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2、黄颡鱼的生活习性:为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池塘中,白天潜于水底,晚上出来觅食。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以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生长速度方面,以江黄颡鱼最快,自然条件下,一龄鱼20—50克,二龄鱼50—150克。人工养殖时,一龄可达150—300克。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有一定的耐低氧环境的能力,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黄颡鱼的性成熟年龄,雌鱼为2龄,雄鱼一般3龄。在自然界,雌雄比例大致为1:1.2以上。黄颡鱼的怀卵量与体长、体重有关,据统计,体重100—150克,怀卵量1850—6895粒。一般平均为3000—5000粒/尾。繁殖期间,雌、雄鱼有明显区别,雄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雌鱼无此标志。黄颡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圆扁形,淡黄色,粘性较强。在水温25℃时,经72小时左右即可孵出鱼苗。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指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使亲鱼的性腺成熟,或者使收集和留养的亲鱼,生长发育到性成熟的过程。在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只有亲鱼达到性成熟,再辅以一定的催产措施,才可能使亲鱼顺利产卵和出苗。否则,再好的催产药物和催产技术,如果没行性成热的亲鱼,都无济于事。培育一定数量、适当成熟、体质健壮亲鱼,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首要条件。 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发育,受到鱼体内分泌激素的控制,并与鱼体所获取的营养和池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颡鱼亲鱼在培育期间,要遵循亲鱼性腺发育的生理规律,合理地进行投饲、施肥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使亲鱼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 1.亲鱼的来源

鲫鱼饲料选择及投喂管理技巧

鲫鱼饲料选择及投喂管理技巧 导语:上次讲到黄颡鱼,这次迎来两位饲料配方师为大家解密鲫鱼啦,您知道鲫鱼饲料是怎么选择吗?又是如何投喂管理的呢?有请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的蒋宗杰老师和薛 春雨老师为大家主讲。蒋宗杰:水产养殖硕士,2007年加入通威,华东片区技术总监,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二十余年,2007年开始从事配方与营养管理工作,对鲫鱼、鳊鱼、青鱼等华东主要养殖品种的饲料配方技术、养殖技术有一定的经验和收益。在《科学养鱼》、《饲料与畜牧》等刊物发表论文23篇,参与公司的水产试验课题项目6项。全程参与通威华东地区的5513鱼料生产工艺改进创新项目,并担任鲫鱼分项目负责人,主持撰写技术报告3项。华东片区技术总监蒋宗杰老师薛春雨:水产营养专业硕士,2014年加入通威,现为江淮片区营养师,水产研究所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对象。2015年开始协助管理江苏巴大饲料配方工作,并负责我司华东分院在淡水中心的联络对接工作。此外参与华东鲫鱼疾病防控项目,负者跟踪我司在大丰的示范户饲料使用效果。工作期间,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动物学》杂志、《科学养鱼》上发表文章2篇。水产研究所营养师薛春雨老师水产研究所华东团队鲫鱼为鲤形目、鲤科、鲫属,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均有分布,是我国最常见的

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鲫鱼体侧扁,厚而高,体色青灰或灰黑,背部颜色较深。口端位,弧形,无须,眼大。无胃,饵料经口腔直接到肠道,且肠道的消化腺不发达,肠道比其它鱼类如草鱼等短, 品种有异育银鲫、澎泽鲫、高背鲫、百花鲫、湘云鲫、丰产鲫等品种,其中异育银鲫在全国养殖产量最大,主要集中区域在江苏省。 养殖量最大、深受用户喜爱的异育银鲫鲫鱼的食性十分广泛,能随水体中饵料生物存在的多寡而有所变化,属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既能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物,也能以摄食底栖动植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食物的种类随其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鲫鱼生长受水温影响,在5~9月,水温在20℃~30℃生长最快,昼夜有一定温差,生长较快。鲫鱼对盐度适应性强,在5‰以下的盐度都可生长。鲫鱼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弱碱性更能促进生长。在人工养殖的池塘(或网箱)中,为了促进生长,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一、鲫鱼的养殖模式1.1鲫鱼精养模式 江苏鲫鱼精养主要集中在大丰、射阳、宝应、高邮地区,池塘面积为50-400亩/口,水深1.5-2.0米。江苏地区鲫鱼精 养模式推荐四川精养区域:成都平原的崇州、新津等地。品种:方正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湘云鲫、先科鲫等。放养:水温稳定在10℃以上放鱼,冬放或春放均可。亩放25~50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的病,俗称“一点红”,其暴发速度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临床表现,仔细观察可见病鱼体色变淡,背部有轻微浮肿,解剖可发现肝脏肿大,充血变性,胆汁颜色变淡或变蓝,胃内无食物或有少量食物,有积水现象。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腿,离群独游,有的在水面做间歇性狂游、打转、更有甚者鱼体弯曲成S型。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是头顶穿孔,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 发病原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易发病,经多年养殖发现:“一点红”症状尚未出现时,检查正常鱼的内脏特别是肝脏已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损伤和病性,主要表现为肝的质地变脆,无弹性,有轻微的变色。所以本人认为“一点红病”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发病处期,用纯中药即能控制。在治疗“一点红”时分清主次显得尤为重要。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和爱得华氏菌 预防方法: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菌毒双杀、德邦毒抗和德邦红色经典等药物交替消毒;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⑦定期用德邦混安、德邦三合一、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治疗方法: 1、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有先作杀虫处理。 2、全池泼洒“调水解毒救星”或“一泼安”后,间隔4-6小时泼洒“红色经典”或“超聚碘”。 3、内服“一点红速治”,预防时必须配合A套餐同时使用。 4、“一点红”发病时必须配合B套餐同时使用。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理综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 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毒蛋白基因 B. 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油菜受精卵,也可以是体细胞 C. 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种植过程中减少了农药等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D. 转基因抗虫油菜种植时,菜青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彻底消灭菜青虫 2.如图表示将四倍体水稻的花药培育成试管苗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花药需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B. 愈伤组织需经分裂和分化形成试管苗 C. c培养基中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 d中试管苗含2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3.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 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 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4.蓝藻拟核DNA上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ch1L基因。某科学家通过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 细胞,以研究ch1L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连接酶 C. 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 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5.科研人员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测得细胞内DNA、RNA、蛋白质三者物 质含量比值的变化如图.分析可知,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A. 调节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B. 加速DNA的复制,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 C. 改变基因的结构,使细胞纵向伸长 D. 增加tRNA的种类和数量,使蛋白质含量增加 6.火鸡为ZW型性别决定,WW胚胎不能存活,火鸡卵有时能孤雌生殖,有三种可能的机制: ①卵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仍为二倍体; ②卵核被极体授精; ③卵核染色体加倍. 预期每一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雌:雄分别是() A. 全为雌、4:1、全为雄 B. 全为雄、4:1、全为雌 C. 全为雌、1:2、全为雌 D. 全为雄、1:2、全为雄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7.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 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 正常通气品种A正常通气品种B低氧品种A低氧品种B 丙酮酸(umol?g-1)0.180.190.210.34 乙醇(u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呼吸受阻。 (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__。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A,其原因可基于右图做进一步解释,该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8.将某动物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 取样时间序号取样时间(h)被标记细胞 A0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B3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C5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 D6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E13被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垂钓黄颡鱼选点和用饵等技巧

垂钓黄颡鱼选点用饵钓法等技巧 一、黄颡鱼有哪些生活习性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大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狮等,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 黄颡鱼的背鳍、两侧的胸鳍,就像三支利箭一般,上下左右分布。硬棘与外皮包膜的毒腺组成毒器,若被人刺伤,会有剧烈的灼痛感。它的鳍在游泳摆动时还会发出“吱安”、“吱安”的叫声。由于全身以黄色为主色,棘刺像是牛角,又会发出“吱安”的叫声,多处有黄牛的类似特征,所以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称它为“黄牛角”。 该鱼虽属小型鱼类,但在淮河下游所产的一种“淮颡”,最大的可达3000克-4000克,而小河,池塘中的黄颡,一般个体很少超过500克。它全身无鳞,布满粘液,皮肤浅黄色,兼有一些黑色隐斑,其口腔扁平,,具有细牙,嘴旁有四对胡须,其中一对较长,视力弱,但嗅觉、听觉、触觉较灵敏,有四处觅食的习惯。 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低温,耐低氧,耐污染,对水温适应范围较宽,因此分布很广,我国各地水域均有出产,产量高,繁殖迅速,肉质细嫩,是常见的优质小型鱼。 二、各时令垂钓技巧有何异同 钓黄颡鱼的季节,每年自春至秋均可钓获,冬季黄颡鱼难钓,上钩率不高。钓黄颡鱼最好的钓季是暮春至深秋。

春季,早春上午8时左右下竿,下午5时左右收竿,随着气温的上升,由边到中,逐步调整钓点。仲春、暮春,阳光越好越宜钓早。 夏季,以钓“两头”为好。两头,即早晨和傍晚。夏天阴雨天,则是钓黄颡鱼的最好天气。夏天的晚上,是钓黄颡鱼的最佳时机。 秋季,初秋宜钓早、晚。仲秋全天均可钓。深秋上午10时左右到下午3时左右,也是钓黄颡鱼的最佳钓时。 初冬的钓时,与深秋相同。隆冬应选择向阳避风的钓点,钓静水不钓流水,钓深潭不钓浅滩,钓饵宜荤不宜素。由于冬天寒冷,黄颡鱼少吃少动,上钓率不高,甚至“空军”。总之,钓黄颡鱼的季节和钓时很重要。遵守“时”,才能合于“时”,获鱼多多;不知“时”,误了“时”,也就不合“时”,则获鱼无几。 三、钓黄颡鱼宜用怎样的钓具 垂钓黄颡鱼,一般都用普通溪流竿或鲫鱼竿,竿长4-4.5米,竿体轻,弹性要好。钓线可选用0.8-1号尼龙线,线长宜与竿长差不多。钓钩可选用短柄型、宽钩门一类的小型鱼钩,如丸型92920号或HHH鲤鱼钩8-10号。脑线必须要选用软的,长度为3-5厘米。漂和坠的配比为1:1,因为用这样的配比,反应比较灵敏。在垂钓时,人们常用双钩,一上一下分别垂钓荤饵和素饵。 四、钓黄颡鱼宜用怎样的饵料 1.诱饵。黄颡鱼属肉食性鱼类,其食性与鲶鱼相似,故诱饵也与鲶鱼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