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学习教学大纲纲要.doc

公共营养师技能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成为餐馆酒楼、快餐公司、营养餐公司,各类食品、饮料、保健品公司,部队、院校、厂矿、机关单位、民航、铁路、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科学的膳食设计或指导;从事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评价,营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咨询,并传授烹饪原理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的职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医学基础知识

(2)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

(3)基础营养学知识;

(4)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餐饮成本核算知识;

(6)有关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

(7)营养配餐的准备;

(8)营养食谱的制定:中国膳食结构模式;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食谱设计;不同宴席的食谱设计;常见疾病饮食治疗及饮食禁忌等。(9)营养餐的制作。

(10)膳后总结。

(11)营养计算软件的应用。

公共营养师四级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章法规、职业道德知识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 —2010 年)的相关知识

第四节国家营养配餐员的定义及职业规范及国家职业资格说明

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与代谢物质的排泄。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第三节脂类:

脂类的组成和分类。脂类的生理作用。膳食脂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脂类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五节:能量:

能量单位。能量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第六节:矿物质:

概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第七节:维生素:

概述。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第八节:水:

水在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人体水的来源与需要量第四章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

第一节:原料营养价值的评价

原料营养价值评价的意义。原料营养价值评价

第二节:畜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畜类制品的营养价值。第三节 :禽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

第四节 :水产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含氮浸出物

第五节 :蛋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的结构。蛋的组成成分及营养价值。蛋制品

第六节 :乳类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乳汁的理化特征。乳类的营养价值。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七节谷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的结构。谷类的营养价值。加工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八节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的营养价值。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九节蔬菜、水果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蔬菜的营养价值。水果的营养价值。野菜、野果的营养价值

第十节酒类的营养价值

发酵酒。蒸馏酒。露酒

第十一节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维生素

第十二节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酱油和酱。醋。糖。味精。芡粉

第五章食物的卫生要求及食品安全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卫生

食品鲜度的评价。畜肉类原料卫生。禽蛋类原料卫生。水产类原料卫生。粮食谷物及豆类原料卫生。果蔬类原料卫生

第二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第三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与卫生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第四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卫生标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六章合理烹饪

第一节烹饪工艺基础知识

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刀工刀法。调味。火候与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烹调方法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选择和搭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对营养素消化吸收的影响。对原料中营养素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三节影响原料营养素损失的因素

流失。破坏。

第四节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

炸。炒、爆、熘、煎、贴、蒸、炖、焖、煨、煮与烧、涮与汆、烤与熏

第五节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的措施

合理的初加工、科学切配、焯水与烹饪、上浆、挂糊和勾芡、适当加醋、适时加盐、酵母发酵、旺火急炒。

第七章食谱编制

第一节食谱编制的基本要领与要求

食谱的概念、食谱编制的原则、食谱编制的基本知识、食谱的表示方法与格式、食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食物成分表的使用

食物的名称与分类、食物编码、食物的可食部分、符号及缩写说明、计量单位的符号、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殊表示方法、使用食物成分表的注意事项、练习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

各项参考摄入量的运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素分类、年龄分组和体重代表值、劳动强度、能量供给、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练习

公共营养师三级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章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第四节《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的相关知识

第五节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 —2010 年 ) 的相关知识

第六节职业道德的的基本内涵。现代社会对员工的道德要求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第三节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基础知识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

第二节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基本知识

第三节人群营养基础知识

(1)孕妇乳母营养、

(2)婴幼儿营养、

(3)儿童青少年营养、

(4)老年人营养、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蛋白质

一、蛋白质组成和必需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三、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四、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脂类

一、脂类的组成和分类

二、脂类的生理作用

三、膳食脂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

五、脂类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三、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能量

一、能量单位

二、能量来源与能量系数

三、人体能量消耗

四、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矿物质

第六节第七节一、概述

二、常量元素

三、微量元素

维生素

一、概述

二、脂溶性维生素

三、水溶性维生素

一、水在体内的分布

二、生理作用

三、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

四、人体水的来源与需要量

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

原料营养价值的评价

一、原料营养价值评价的意义

二、原料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畜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畜类制品的营养价值禽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

水产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含氮浸出物

蛋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的结构、蛋的组成成分及营养价值、蛋制品

第六节乳类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乳汁的理化特征、乳类的营养价值、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七节谷类原料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的结构、谷类的营养价值、加工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八节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的营养价值、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九节蔬菜、水果及制品的营养价值

蔬菜的营养价值、水果的营养价值、野菜、野果的营养价值

第十节酒类的营养价值

发酵酒、蒸馏酒、露酒

第十一节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维生素

第十二节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酱油和酱、醋、糖、味精、芡粉

第十三节食物原料新资源

概述、食物新资源的概念、食物新资源的特性、食物新资源的安全、食品新资源的分类

第六章食物的卫生要求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卫生

食品鲜度的评价、畜肉类原料卫生、禽蛋类原料卫生、水产类原料卫生、粮食谷物及豆类原料卫生、果蔬类原料卫生

第二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第三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与卫生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第四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卫生标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七章第一节

科学合理的烹饪

烹饪工艺基础知识

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刀工刀法、调味、火候与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烹调方法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选择和搭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对营养素消化吸收的影响、对原料中营养素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三节影响原料营养素损失的因素

流失、破坏

第四节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

炸、炒、爆、熘、煎、贴、蒸、炖、焖、煨、煮与烧、涮与汆、烤与熏

第五节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的措施

合理的初加工、科学切配、焯水与烹饪、上浆、挂糊和勾芡、适当加醋、适时加盐、酵母发酵、旺火急炒第八章食谱编制

第一节食谱编制的基本要领与要求

一、食谱的概念

二、食谱编制的原则

三、食谱编制的基本知识

四、食谱的表示方法与格式

五、食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食物成分表的使用

一、食物的名称与分类

二、食物编码

三、食物的可食部分

四、符号及缩写说明

五、计量单位的符号

六、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殊表示方法

七、使用食物成分表的注意事项

八、练习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

一、各项参考摄入量的运用

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素分类

三、年龄分组和体重代表值

四、劳动强度

五、能量供给

六、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

七、练习

第四节计算法食谱的编制

一、早餐食谱的编制

二、中餐食谱的编制

三、晚餐食谱的编制

四、一日食谱的编制

第五节食品交换份法的食谱编制

一、食品交换份法的食谱编制表的步骤

二、食物交换份法食谱编制实例

三、食物交换份法食谱编制注意事项

四、练习

第六节计算机食谱编制

一、 NCCW系统简述

二、 NCCW系统运行要求

三、“营养咨询”子系统的操作

第七节特殊生命期人群食谱的编制

一、孕妇的营养需要与食谱编制

二、乳母的营养需要与膳食干预

三、婴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

四、幼儿的营养需要与膳食干预

五、儿童的营养需要与膳食干预

六、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与膳食干预

七、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第八节集体用餐食谱编制

一、基本情况调查

二、了解食物原料库存与时价

三、成本核算

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

五、集体用餐单位食谱编制

第九节膳后总结与宣传

一、保存食谱

二、意见收集及分析

三、调查小结

四、介绍推广

第九章社区膳食营养指导

第一节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

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膳食与缺乏病预防,膳食与慢性病预防

膳食调查和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营养咨询和教育、

公共营养师二级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章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的相关知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 — 2010 年 ) 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企业文化的功能、职业道德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作用、职业道德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保证、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对诚实守信基本内涵的理解、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勤劳节俭的现代意义、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的要求、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创新的道德要求。

第二章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血糖的的影响因素、血糖生成指数的含义、

第二节消化:

消化腺组成、化学性消化概念、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唾液的作用。

影响胃排空因素、胃液的主要成分、胰液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的消化解剖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解剖部位、脂肪的消化过程、胃酸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胰液的主要作用、胆汁的作用、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形式。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影响钙吸收的因。

人体合成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部位。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基础代谢的概念

限制氨基酸的含义、

第三节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价

第四节脂类的分类、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

第五节维生素

1、维生素 A 缺乏及过多的症状

2、维生素 D 的缺乏或过症状

3、维生素 E 的缺乏或过症状

4、维生素 B1 的缺乏或过多的症状

5、维生素 B2 的的缺乏症状

6、维生素 B12 的生理功能

7、制定各人群维生素适宜摄入量的方法

第七节能量代谢与氧在营养中的作用

1、叶酸缺乏的症状、

2、烟酸缺乏症状、

3、限制氨基酸及特殊氨基酸、

4、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来源

第八节微量元素在营养中的作用

1、钙缺乏的临床表现

2、钾缺乏的临床表现、钾缺乏的原因

3、缺铁的症状、缺铁的化验指标

4、缺碘的疾病谱、

5、锌的食物来源、锌的生理功能

6、铬的生理功能

7、氟的生理功能、氟的食物来源

第九节脱水常见的原因、体内水的排出器官

第十节膳食纤维的概念、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预防的疾病

第十节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

1 、谷类结构和营养素分布、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2 、大豆及其制品营养特点、去除豆类的抗营养因素的方法、大豆发芽大豆成分的变化

3 、水果的营养特点

4 、蔬菜中影响其它食物中钙与铁的吸收的物质

5、畜肉的营养特点

6、不同蛋类的营养特点

7、水产品的营养特点

8、乳类食品的营养特点

9、脂类的营养特点

第十一节酸性食品的概念、碱性食品的概念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卫生

第一节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卫生的定义、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安全第二节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相关法规和信息来源的获取

第三节食品卫生要求

1、植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

2、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

3、其它食品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食品污染

1、食品污染的定义

2、食品污染的分类

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和预防

4、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和预防

5、食品的农药污染和预防

6、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和预防

7、食品污染监测

第五节食物中毒的概念

1、食物中毒的特点

2、食物中毒的分类

3、化学性食物中毒

4、毒素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5、细菌性食物中毒

6、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

7、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8、食物中毒的预防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人群营养

第一节孕期营养生理特点1、孕妇的营养需要

2、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3、孕妇的合理膳食

4、乳母的营养需要

第二节婴幼儿营养

1、婴幼儿的母乳喂养

2、婴幼儿的辅食添加

3、婴幼儿人工喂养

4、婴幼儿混合喂养

5、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症

第三节学龄前儿童营养需要

第四节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

第五节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第六节成年人的营养需要

第七节更年期的保健

第八节成年人的营养需要

1、老年人机体的变化

2、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3、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4、老年人的膳食

5、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

第六章特殊人群营养

第一节高温环境条件下人群的营养需要

第二节低温环境下人群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高原缺氧习人群的营养和膳食,需要增强耐缺氧能力的膳食

第四节职业接触有毒(害)物质人群的营养和膳食

1、铅作业人员的营养

2、苯作业人员的营养

3、噪声作业人员的营养

4、营养素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5、运动员的营养需要

6、脑力劳动者的营养需要

第七章营养平衡膳食

第一节合理膳食的要求、膳食模式与人体健康、膳食模式与疾病的关系

第二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我国常见的营养缺乏病问题

第三节食品强化的目的、我国食品强化的标准及分类、现在我国目前进行的食品强化、新资源开发方向第四节2010 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总体目标

1 、纲要提出的10 年中三个重要领域

2 、纲要中提出的10 年中三个重点人群

3 、纲要中提出的10 条政策措施的五个方面

4、发达国家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

5、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营养不足的问题

第五节食谱编制要掌握对象的特点和营养需求

第八章中医保健

1、药膳和食疗,中医食疗学及食疗配方、药膳的慨念。

2、食疗配方及制作工艺的意义。

3、历代主要食疗篇著的食疗配方及制作特点。

4、 " 五宜 " 、 " 五禁 " 、 |" 四时五补 " 的概念。

5、食疗配方的原则,配方的禁忌、功效、配方、制作、特点及应用。

6、人参的主要功用、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党参主要功用、枸杞子主要功用、黄芪主要功用、冬虫夏草主要功用、三七主要药理作用、

天麻主要功用、罗汉果成分、薏苡仁主要功用

第九章保健食品基础知识

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食品分类、保健食品配方设计、保健食品发展阶段

国外保健食品的发展、我国保健食品发展中存在问题、保健食品的管理

保健食品的研究、中医药在保健食品事业中的优势、我国保健食品的展望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用、大豆多肽的功用、谷光甘肽的功用、牛磺酸的功用、低聚糖的功用、灵芝多糖的功用、大豆磷脂的功用、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功用、类黄酮的功用、益生菌的功用

第十章营养保健服务功能介绍

1、延缓衰老的功能性物质

2、肥胖的测定方法

3、疲劳的概念、症状及生理本质

4、肿瘤的致病因素及抑制肿瘤的功能性物质

5、高血脂的危害、防治原则及引起高血脂的因素

6、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及美容功能物质

7、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8、糖尿病的表现及专用保健食品

9、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及各营养期的营养要求

10、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膳食营养因素及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关系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 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 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 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 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 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公共营养师教学大纲

公共营养师技能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成为餐馆酒楼、快餐公司、营养餐公司,各类食品、饮料、保健品公司,部队、院校、厂矿、机关单位、民航、铁路、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科学的膳食设计或指导;从事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评价,营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咨询,并传授烹饪原理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的职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医学基础知识 (2)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 (3)基础营养学知识; (4)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餐饮成本核算知识; (6)有关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 (7)营养配餐的准备; (8)营养食谱的制定:中国膳食结构模式;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食谱设计;不同宴席的食谱设计;常见疾病饮食治疗及饮食禁忌等。 (9)营养餐的制作。 (10)膳后总结。 (11)营养计算软件的应用。

公共营养师四级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章法规、职业道德知识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的相关知识 第四节国家营养配餐员的定义及职业规范及国家职业资格说明 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与代谢物质的排泄。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第三节脂类: 脂类的组成和分类。脂类的生理作用。膳食脂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脂类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五节:能量: 能量单位。能量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第六节:矿物质: 概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第七节:维生素: 概述。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地图学教学大纲分解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说明 《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 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详见表1) 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五、主要参考书: 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公共营养师技能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横批:无米之炊下 上联联::胡抓编耳生挠套腮成落文笔羞愁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作文选材,区别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通过分析习作,理出选材常见的问题。

3.通过分析例文,把握作文选材的方法,提高选材能力。 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旨(中心)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 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 好的效果。

材料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自己日常 生活的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如《秋天的怀念》《散步》 来自他人的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等间接材料 诊断选材问题 1、脱离中心,“记流水账”。 2、详略不当,选材没有主次。

3、选材失真,无中生有。、取材陈旧,搬用老一套事例。4. 一、围绕中心,详略得当《阿长与山海经》中心: ;)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1()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有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2(和愿望的。)阿长虽然愚昧、可笑,但她对“我”无私关怀,让(3“我”永远感

念的。《阿长与山海经》选材:元 旦吃福橘说恭喜;1.阿长称呼的来历;2.; “切切察察”的毛病;4.3.教我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摆成“大” 字的睡相“谋杀”我的隐鼠; 6.5. 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 8.长毛”的往事“7. 《老王》选材: 1、老王送冰 2、免费送默存 去医院 3、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 《老王》中心:刻画了一个穷苦 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 “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

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 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二、文章选材要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谓真实,

脑科学与早教

脑科学与早期教育非常有幸又选上了卢老师的脑科学课,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脑科学与早期教育。 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对神经发展和脑功能的神经基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行为的脑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神经科学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脑科学与早期教育研究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 生命早期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研究是由芝加哥大学哈腾罗切尔( Peter Huttenlocher ) 研究组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婴儿出生后不久,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在10 个月左右达到顶峰一般持续到2 到3 岁左右,然后开始下降,在10 岁左右稳定在成人水平,由此得出突触发展呈倒U 型曲线的结论。这一研究同时也表明,不同脑区突触连接数量增加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正常的生长阶段,这种突触连接大量形成的过程称为突触形成( synatogenesis) ,而突触连接数量减少的过程则称为删除。突触形成与删除都是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过程。 近年来,“关键期”观点非常流行。此观点可以往前追溯到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90 年代早期儿童教育运动的导火线是纽约卡内基联盟于1994 年4 月发表的报告《起点: 满足孩子的需要》(下面简称《起点》) 。该报告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证明儿童的起点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在出生之前以及生命初期,大脑的发展比过去所认为的更迅速、更广泛,这段时期大脑的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它不仅影响脑细胞的数量以及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影响脑细胞连接的方式。此后“关键期”一次开始流行。“关键期假设”主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时期如0-3岁或0-10岁等。在此期间,儿童的感觉和语言等功能发展最快。这个时期的学习将影响儿童的未来发展。而“关键期假设”主要来自对一些动物的研究和相关的脑发展研究。动物和人类出生后不久时突触生长最旺盛,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的修剪和消除等过程。这些研究和其他关键期的相关研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营养师培训教学大纲

公共营养师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企业文化的功能 职业道德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保证 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对诚实守信基本内涵的理解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勤劳节俭的现代意义 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的要求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创新的道德要求 第二部分生理学基础 血糖的的影响因素 消化腺组成 化学性消化概念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唾液的作用 影响胃排空因素 胃液的主要成分 胰液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的消化解剖部位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解剖部位 脂肪的消化过程 胃酸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 胰液的主要作用 胆汁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形式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人体合成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部位 第三部分营养学基础 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历史 基础代谢的概念 限制氨基酸的含义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脂类的分类 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 维生素A缺乏及过多的症状 维生素D的缺乏或过症状 维生素E的缺乏或过症状 维生素B1的缺乏或过多的症状 维生素B2的的缺乏症状 制定婴儿适宜摄入量的方法 烟酸缺乏症状 能量代谢与氧在营养中的作用 维生素B12的生理功能 叶酸缺乏的症状 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生物价 限制氨基酸及特殊氨基酸 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 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来源 血糖生成指数的含义 钙缺乏的临床表现 钾缺乏的临床表现 钾缺乏的原因 缺铁的症状 缺铁的化验指标 儿童缺碘的疾病谱 锌的食物来源 锌的生理功能 铬的生理功能 氟的生理功能 氟的食物来源 脱水常见的原因 体内水的排出器官 膳食纤维的概念 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预防的疾病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 谷类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大豆及其制品营养特点 去除豆类的抗营养因素的方法 大豆发芽大豆成分的变化 水果的营养特点 蔬菜中影响其它食物中钙与铁的吸收的物质酸性食品的概念 碱性食品的概念 畜肉的营养特点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4.总学时:54学时 5.总学分:3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人的智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脑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生理基础,所以开发人的智力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善人的大脑神经组织的结构,提高其功能。因此,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与脑息息相关的教育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以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有效地开发人的智力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以往人们将智力开发的关注点多放在正规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而对学前教育(即0~6岁幼儿的教育)阶段的开发则缺乏重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0~6岁幼儿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智力潜能和可塑性,所以运用脑发育和脑活动规律对6岁前的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是完全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要开发幼儿的智力,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是智力,智力的核心是什么,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按科学所要求的规律行事,才能真正提高开发的效果。智力是指人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这五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的智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代表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所以,幼儿教师应当了解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开发幼儿智力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更好地肩负起幼儿早期教育的重任。 1.智力五因素的神经机制及其启示 La Berge提出,人对某一对象的注意需要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这三个脑区是:(1)认知对象或者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2)能够提高脑的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它可以选择某些脑区执行注意任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在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三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起来,是人产生注意的生理基础。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至少需要提高大脑内部这三个区域的机能。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理论证实,人的各种感觉活动在人的大脑皮层上都有相应的感觉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味觉中枢等等,各感觉中枢在独立地产生相应感觉的同时,在联合皮层的作用下形成了人对事物的知觉。这告诉我们,尽可能多地向幼儿提供感觉信息可以激活更多的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可以提高联合皮层传递信息的效率,从而使之产生更完备的知觉,进而使幼儿形成更好的观察力。 记忆与大脑的额叶、颞叶、小脑、皮层下神经核团如海马、杏仁核、丘脑等关系密切,它们在记忆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记忆类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核糖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等也起着记忆物质载体作用。长时记忆与记忆保存方式是突触结构的变化在起作用,即记忆的巩固是以引起突触本身物理与化学变化的方式完成的,短时记忆则是感觉信息在神经环路上的循环传递。这就是说,记忆是大脑神经组织和神经递质活动的结果,要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就需要提高幼儿相应的神经组织和神经递质活动的效能。 思维与大脑的多个区域有关,人的大脑内部存在着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了数目极为庞大的神经环路,每个环路均与某一思维方式相对应。由于神经环路的数目是巨大的,因而人们思维的容量也是巨大的。这告诉我们,挖掘大脑的潜能,开发人的智力,就是要人为地增加外界刺激,以激活这些神经环路。 2.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幼儿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时期或者叫敏感期,在此期间,幼儿的各项智力因素发展最快。如,2岁半左右的幼儿其计数的能力开始萌芽;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开始有了规则意识;3岁半左右的幼儿其动手能力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3~4岁左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0067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食品储藏,食品添加剂,食品分析等 考核要求:实验、实训、期末闭卷考试为主(60%),期中及随堂测验、作业为辅(4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公共营养师》,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营养科学全书》.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实用临床营养学》.吴国豪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主编:杨月欣.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5.《食品营养》.杨君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6.《食品营养与卫生》. 王尔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7.《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 霍军生主编,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和通过改善人群的饮食习惯以提高其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的科学,是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社会性、宏观性和多学科性等特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基础;疾病与营养;食品营养与保健;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等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公共营养学的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营养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应用,熟悉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营养改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与国际同领域接轨,培养学生进行人群营养改善工作和开展社区营养工作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共营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科类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更新、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和应用、成果输出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资源、环境、生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第一节GIS基本概念 1.信息与数据 2.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3.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定义及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GIS相关学科 1.GIS与地理学 2.GIS与地图学 3.GIS与计算机科学 4.GIS与遥感 5.GIS学科“树” 习题要点: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GIS功能与应用领域 1.GIS基本功能 2.GIS主要应用领域 3.无处不在的GIS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应用功能及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GIS构成 1.硬件 2.GIS软件配置 3.数据 4.GIS人员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五节GIS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2.我国GIS发展 3.GIS发展趋势 习题要点:了解GIS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GIS的组成与GIS的功能,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GIS 的发展与趋势。 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其表示 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1.地理空间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 3.地理空间实体 习题要点:理解地理空间的定义、在计算机中地理空间实体的表达。 第二节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 2.矢量数据结构 3.栅格数据结构 4.矢量、栅格数据结构比较与选择 5.属性数据存储 习题要点:掌握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掌握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编码方法 1.编码的概念和意义 2.栅格结构编码方法 3.矢量结构编码方法 4.属性数据编码方法 习题要点: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空间及其表达,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难点: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理解空间数据结构编码的方法。 第3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和分类编码 1.数据预处理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代码: 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3. 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20 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0 学分:1 4.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 5. 课程接续关系 6. 编订日期:2011年2月11日 7. 修订日期: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在校学生均可选修。本课程在学生具备饮食与健康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讲解饮食营养的知识和部分中医养生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生活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解释学生关心的饮食问题和健康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合理饮食方式,通过饮食促进健康的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饮食营养和养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合理膳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技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 课程概述,建议2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基本概念,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了解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国人们健康现状。 2. 饮食营养知识,建议8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膳食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病、需求量及膳食来源,能量的换算、来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平衡膳食,建议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原则,特定人群(孕妇、乳母、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合理膳食,常见疾病人群(冠心病病人、高血压病人、肥胖症病人、糖尿病人)合理膳食。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膳食宝塔,掌握不同人群合理膳食的原则。 4. 中医养生知识,建议4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中医养生知识基础,中医五行理论,性味归经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日常生活指导。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察 六、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