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重要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战争;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点,可以让学生从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中归纳其特点,并通过分析教材与补充材料着重分析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壮举的理解,并从中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关于戚继光抗倭,教材主要从倭患的背景、戚继光的练兵与作战、抗倭结果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可以对倭寇作乱、鸳鸯阵、台州大捷等进行详细讲解与分析,使学生通过戚继光的智慧和顽强,深刻体会到其保家卫国的决心与中国坚决抗击侵略的态度。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思

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针对以上学情,本课首先可结合教材与补充材料完善学生对两件史实的认知,并通过合作探究从更深的对外关系层面挖掘史实背后的历史意义;其次可多运用历史画作、照片、地图等资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施展,并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情感共鸣;再次可通过对图片、表格等各种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论证的能力;最后通过结合史实对郑和与戚继光进行辩证评价,使学生产生更为坚实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明代对外关系更加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能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能够对郑和下西洋进行评价;知道倭寇与倭患,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概况,能够分析戚继光抗倭的成功原因与体现的精神;能够通过对比郑和与戚继光理解明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提取、归纳、整理历史信息;通过分析地图、图片直观感知历史事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历史问题;通过分析史料提高阅读能力,并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广泛深入的理解;通过历史人物对比加深历史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感受郑和不畏艰辛、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从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中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能够从戚继光抗倭高超卓越的军事智慧中感受其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与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顽强决心,能够联系两件史事理解友好和平、反抗侵略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对外政

策。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情境教学法、图表法、设疑法、讲述法、史料展示法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发散到集中。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围绕教材和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采取要点详讲、重点精讲、一般内容带过讲、关键内容补充讲、疑惑问题讨论讲的形式,力争教材无遗留、学生无遗漏。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传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讲究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但是在问题的设计技巧上还需要改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