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壮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01

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总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文献资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图书馆工作的规模与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中心,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是无限的,这过程是让无数图书馆馆员为之而努力奋斗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正确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扶持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代表一

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振兴的标志,是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馆际互借的信息中心。是乡镇图书馆馆藏中心和图书下乡协调中转站。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量高低决定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该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

1.基础文献收藏

基础藏书是文献资源体系之中的主体,它是按照地方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来设计组建的,它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等需要提供文献资源保证。它的建设必须符合本馆任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对文献的需要。还要注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形态结构等。它应由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地方文献等部分构成。

重点文献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的主体部分,反映馆藏的发展方向,体现馆藏体系的特色。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要科研课题及重点科学建设需要所配备的较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级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科学、新技术、新流派、新动向的文献更要及时的系统收藏。由于各地图书馆的条件不同,所以应结合原有馆藏

挑选基础较好,与本地科技、教育、文化、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的科学作为重点来收藏,并尽可能多的建立研究各级文献体系。

一般文献的收集要考虑其普及性的特点,要收藏各学科有代表性的基础性书刊,对通俗性普通读物、普及性教育读物、优秀的文艺作品等,要较全面、系统的选择入藏。一般文献与重点文献都是馆藏范围的必要构成部分,是基础和提高的关系,没有系统的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就缺乏长远的发展方向;没有一般文献的相配合,重点文献的发展和利用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无法满足读者各种需求。

地方文献不仅能体现馆藏特色,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本地区读者的需求。所以各地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的特色需求,应不断完整的收藏本地各类文献,达到一个完整级收藏水平。

2.特色文献的收藏

特色文献是指馆藏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和度特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特色,即图书馆根据本身承担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特点,去有目的的收藏相应专业或专题范围的文献资料而形成的特色,这种特色在专业性、研究性图书馆体现比较明显;二是地方特色,这是图书馆依据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而系统收藏有关本地区的文献资料逐渐形成的具有

地方特色的文献体系。

公共图书馆应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献体系。根据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色、人文荟萃等等,建立并保存这些特色文献,同时还要补充、发展,使其更加完备,特色更为突出。

建设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是衡量各图书馆文

献资源建设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出版物大量激增的今天,一个馆无法也难以做到全部收藏。因此,各地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的历史地理特点及原有馆藏构建,尽全力收藏适合当地读者需求的特色文献信息。

3.热门文献收藏

公共图书馆除了基础和特色藏书外,还要注意热门图书的收集。顾名思义“热门书”就是在一定的时期里读者对某些专题、某些社会现象等拥有的一股强烈的文献需求,使他们迫切地想从中获得对某事物、某问题的全面了解。图书馆就是获得这一信息的极佳场所。

三、文献载体的多样化与共存互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文献信息量飞速增长,文献信息的载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印刷型文献转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印刷型文献、微缩文献、声像文献电子文献以及网上虚拟馆藏信息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由于受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及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文献以不同载体形式出版,使得文献内容重复。如何选择、确定各种载体的文献入藏结构及比例,就成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书库容量、增添相应的专用设备、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图书馆购书经费等等一系列问题。

四、网络建设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将分散于各地图书馆的

各种信息资源变成电子形态的信息数据,通过图书馆的网络传递,为社会共享。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之外,关键是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立,一是合理引进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来馆工作;二是培训原有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水平。为适应图书馆网络建设的需求,图书馆应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有重点有区别的培训。针对各个工作岗位的特点,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资源加工与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以及网络图书馆运营与管理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区域及馆际间的界限,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从共享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各馆的特色馆藏,就没有其他馆的存取,因此,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建设特色馆藏,

开发特色文献,对文献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玉珠.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四川图书馆报,2002(3)

[2]高波.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2020年整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doc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 -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 2008年11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北京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很多地区的文化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在大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区域文化建设不仅是本地区人民的需求,更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以,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机构,区域图书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例,探讨其建设标准,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广东茂名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面向大众,扩展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而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区域文化发展中,图书馆的建设是必要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提出,图书馆要立足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实现更多功能,且要有经济实用的价值。如今的图书馆建设应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开展现代化的服务。所以,本文针对茂名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 一、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1.公共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不足,服务单一 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茂名地区的发展却和广东经济在国内经济“排头兵”这一现象有所区别,更不符合广东“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因为经济的限制,导致茂名地区文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图书馆建设量较少。在缺少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较为单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种类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种类不均衡,无法按照需求来实施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缺乏现代化元素,服务职能较为单一,图书馆仅仅开设了常规业务,没有发挥真正“公共文化中心”的功能。 2.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当下,图书馆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本职人员,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所以在服务的时间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尤为明显的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此外,因为不是本专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不足,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更是认识不到位。 3.区域重视力度较低,缺乏创新性的服务 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不同于营利性机构,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但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有图书馆的建设,也落后于现代化的需求,缺少创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作者:办公室]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11月1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目录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路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逐渐地成为了院校发展的重点任务,它有助于读者服务功能的发挥。高职高专人才工作水平的评估活动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保证文献资源建设活动的整体质量与数量,搭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保证文献资源建设与实际需求相符,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载体,是支撑院校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数量与规模方面出现了增长态势,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积极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图书馆建设甚至占到了学校发展的一半比例以上,保证院校在急剧扩张的浪潮下,依然能保证其平稳、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文献资源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因此,高效地建设文献资源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 1.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 在高职院校的办校过程中,文献资源是较为重要的组成,文献资源的质量决定了院校的发展能力。文献资源建设通常指图书馆或文献情报部门,合理地规划与积累文献资源,进而保证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求。所以说,文献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履行读者职能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主要依靠文献资源的长期积累,只有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手段,才能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活动中,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符,同时还要符合院校对专业的设置,充分融合院校学生的发展、科研情况,以及学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建立与本校实际藏书体系相关的内容,加强对文献资源出版方面的了解,深入读者,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结合馆藏的基本构建,在实践积累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与院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且独具特色的情况。认真

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书目对比分析法 2.图书馆联盟 3.研究馆藏 4.藏书发展 5.OhioLINK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制定藏书发展政策时,它的目的性原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制定藏书发展政策的目的要明确;二是。 2.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是指图书馆经过选择、加工和的各种文献和各种信息源的总和。 3.建立迅速和多层次的文献传递系统包括建立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和。 4.读者分析,在藏书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确定图书馆藏书发展的任务,帮助藏书发展建立适合读者需要的馆藏,,策划图书馆的特别服务,便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5.常见的藏书使用状况分析法包括流通记录分析法、阅览记录分析法、和用户评价法。 6.在制定藏书补充计划时,要注意处理好品种与复本的关系和的关系。 7.197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四个图书馆成立了,提出了藏书大纲的构想。 8.内容排架法是根据文献资料所阐述的主题和学科范畴进行排架,分类排架法和 是内容排架法的两种主要形式。 9.合作藏书发展和资源共享是两个范畴的概念。 10.1957年,国务院批准的《》标志着我国合作藏书发展思想开始萌芽。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者在括号内打“√”,误者在错误的文句下划一横 线,并将正确的文句写在该题的“()”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读者分析是制定藏书发展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2.引文分析法是藏书评价中的一种使用状况评价方法。 () 3.图书馆的藏书组织工作与典藏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 4.在一定条件下,图书的品种可以代替复本,复本也可以代替品种。 () 5.因为图书馆藏书是经过加工和组织的,所以购买的网络电子出版物不是图书馆藏书。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制定藏书发展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2.简述藏书布局的意义和要求 3.简述电子出版物对藏书发展的影响 4.简述藏书建立与补充的原则 5.简述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读者分析的主要项目 6.简述使用引文分析法进行藏书评价的优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根据本馆工作情况,详尽论述如何做好选书工作;评判一种文献是否应该购买,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2.通过本课程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你认为图书馆应该如何做好藏书发展与资源共享工作。

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文章分析了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提出了更新观念、制订规划、优化结构、强化虚拟、多元采集、共建共享和培养人才等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诸多举措。 [关键词]信息环境;图书馆资源;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图书馆仅靠现有的印刷型馆藏资源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来弥补原始馆藏的不足,这将促使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知识信息的开发、传播、咨询和共享的服务中心。在网络信息涵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全面开拓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是目前图书馆资源建设亟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更新观念

改变文献资源建设观念,就是要更新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加强文献资源评价和文献资源建设等三方面的观念。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步向信息资源延伸;在对图书馆资源的评价方面,则不应局限于单纯考察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更要考虑馆藏实际满足用户需求的范围、程度以及如何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资源;在文献资源的建设方面,要改变单纯重视纸质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积累的模式,树立复合型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使图书馆多种文献并存,互为补充,成为整体。图书馆要充分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准确性、特色性,在继续保持传统馆藏特色的同时,应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中新型文献资源的入藏比例,开发、利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 2 制订规划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图书馆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构建模式,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重新调整与之相适应的馆藏发展方向。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发展规划应对本馆馆藏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出说明,明确网络资源和电子出版物在馆藏构成中的比例,确定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规范文献复本率、采访工作程序等。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不同,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

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 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通风空调、强弱电及网络布线等。 第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视听及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壮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 标签: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总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文献资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图书馆工作的规模与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中心,对于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是无限的,这过程是让无数图书馆馆员为之而努力奋斗和研究的课题。 一、确立正确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扶持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的振兴的标志,是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馆际互借的信息中心。是乡镇图书馆馆藏中心和图书下乡协调中转站。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質量高低决定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该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 1.基础文献收藏 基础藏书是文献资源体系之中的主体,它是按照地方图书馆的性质、方针、任务来设计组建的,它具有综合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发展等需要提供文献资源保证。它的建设必须符合本馆任务的开展和服务对象对文献的需要。还要注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文种结构、载体结构、时间结构、形态结构等。它应由重点文献、一般文献、地方文献等部分构成。 重点文献是馆藏范围中核心部分的主体部分,反映馆藏的发展方向,体现馆藏体系的特色。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要科研课题及重点科学建设需要所配备的较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研究级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内容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内容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资源的简单表述就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以及Internet信息资源等多种形式。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电子资源环境,开阔师生的视野、拓宽创新思路将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电子资源及其特点 所谓电子信息资源是指数字信息资源,即通过计算机等以数字信号(也称二进制信号)来传递使用的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概括地讲有3种类型:国际互联网资源、电子出版物、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国际互联网资源因其开放性,资源非常丰富;电子出版物常见的有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软件等;各馆自建的数据库是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利用馆藏文献而建立的数据库,如馆藏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等。 电子信息资源与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易获取性。电子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借助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二是资源共享性。传统文献如一本书或一本刊物,同一时刻只能供一个读者使用,但电子资源在同一时刻可供多个读者同时使用,解决了读者多、复本少之间的矛盾。三是资源更新速度快。电子信息资源没有印刷型文献的印刷、装订、运输等繁冗环节,更新周期短、传递快捷。四是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电子信息资源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态等组合为一体,给读者提供丰富多彩、形象逼真,能闻其声、见其形的信息。五是检索功能强大、便于利用。利用强大的检索软件,可实现跨库检索,不同类型的信息库一次检索完成。 2电子资源在高校中的作用 电子资源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于它的方便、快捷及多样的特点很快获得高校广大师生的青睐,它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扩大了广大师生的知识来源。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馆藏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丰富和扩展了教育的内容,从而为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全面普及推广学分制,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质与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多、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开设选修课、学生学习和选修课程提供文献保障,馆藏电子信息资源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保障。 (2)提高了科研、教学的效率。电子信息资源的引进,使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可实时跟踪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往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最伤脑筋的是课题前期的资料检索。现在借助计算机,有的仅需几分钟就能从海量的信息源中检索到所需的文献,为读者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从馆藏专业文献利用率看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从馆藏专业文献的利用率看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摘要:馆藏专业文献的利用与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密切相关,本文根据馆藏专业文献的利用率来反映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情况。abstract: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e paper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关键词:馆藏专业文献;利用率;学科文献建设 key words: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utilization rate;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6-02 0 引言 学科建设是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图书馆能否为学科建设提供优质、充足的文献资源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科文献是指在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需文献资料的收藏量,能够支撑广大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满足他们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1 我校馆藏专业文献的构成体系、品种配置

谈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一般人都认为,地方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因而工作强度和相应的投入容易分担和承受;地方文献资源一般为馆藏所独有,可以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的支持和保证。基于这种认识的决策,按照传统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和思维定势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认识和理解并未接触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质内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误导地方文献资源利用与整合,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正常进行。1、对地方文献的理解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1地方文献是一个包含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有静态的印本书形式的文献,有在民间口耳相传的说唱艺术,也有现代社会的音频、视频、缩微文献。图书馆馆藏体系中较重视静态书本形式的文献的收藏,此外还有零次文献、灰色文献等。流散于社会的零散文献,具有相当的收藏难度,管理起来困难极大。地方文献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广泛存在。地方文献的内容包罗万象。天、地、人、事、物,凡是人类认知的社会存在,都有可能以某一区域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构成地方文献的形式内容特征。一篇论文形式的文献,或一本图书或一盘,可能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符合某一区域特征的属性,因此可以深入到目次级或文献全文范围来选择和确定地方文献。2、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图书馆具有收藏文献的特性。图书馆收藏较好,但利用率并不算高的馆藏集合中包括地方文献。据统计,1949年以后专门研究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达500多篇。研究的主题,大多集中在

如何收藏利用好地方文献。收藏是第一目的,利用是从属于收藏的。可能有些人不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在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利用,这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是有些脱节的。其实各馆在地方文献收藏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独占资源,强化馆藏价值的收藏目的。普通文献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作为基本收藏支持图书馆一般借阅服务就达到目的了。地方文献等特色收藏则不同,这是各馆藏品的精华部分,是区别不同图书馆馆藏价值的重要评估标准因素。在书本位、藏本位观念还远未清除出图书馆馆员意识的大环境中,地方文献的保存收藏的特征普遍得到各馆的强调和重视,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服务上,往往冠之为研究读者服务名义,较普通文献的服务增加一些限制性要求,无形中将大量浏览借阅的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这从某一侧面,说明了地方文献的收藏性以及各馆为实践地方文献的收藏性原则所做出的制度上或服务上地努力。各馆为避免自己的特色馆藏或独有资源不被轻易地移植和流失,也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收藏、甄别使用的制度,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地方文献的收藏特征。3、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凡在内容或形式上涉及区域特征的文献,无论实物、图书、多媒体等均可纳入地方文献收藏和研究的范围。由此,凡涉及地方区域的文献需求,均应该询求地方文献工作者的帮助,或借助地方文献藏品的丰富体系来解决问题。先不说各馆地方文献藏品的集合是否已具备这样的规模和优势,在馆藏揭示和特征描述上,就体现现存地方文献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图书馆为此所作出的努力

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而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又促使图书馆馆藏由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向数字型资源转型,使得文献资源不断转成数字化、网络化。目前,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数字信息资源大增,种类越来越丰富,从而使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不仅收藏的范围不断地向数字资源转化,而且电子资源所占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数字资源的新颖性、时效性,大大满足了读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好评。 数字资源建设也成为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看到,随着数字资源数量的猛增,数字资源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丰富的种类,越来越细化的内容,而分散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也凸显。 (1)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数字资源除了外购的数据库,全院各系部、部门都有部分自建的数据库,大部分都采用了由不同的数据库商提供的资源,内容交叉重复,学科间相互渗透,不仅使得信息量剧增,而且也造成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统筹规划与共建共享, 重复建设也和盲目建设并存,资源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2)分散无序。由于不同的数字资源往往都有自身的独立数据库、检索系统,从而自成体系,可是当图书馆的多个数据库在一起时,就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而且数字资源的学科数量又愈来愈多, 结构也愈来愈复杂,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纵横交叉的状况明显,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和无序。 (3)知识关联程度低,难以体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数据库的数据大都孤立存在,干扰了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检索出大量使用价值不高的信息,影响了读者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和检索效率。有的信息内容组织程度不高,数字资源间交叉关联程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院的数字资源(包括各系部、部门在建和已建数据库和平台),只有对不断增加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全院全部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一、填空 1、按照出版形式分,印刷型文献分为()()()种类型 2、图书类型()() 3、期刊类型()()()()()()()() 4、特种文献资料包括()()()()()()()七种类型 5、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种类()()()() 6、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包括类型()() 7、数字馆藏建设政策模式()()()() 8、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层次()()()() 9、图书采访人员素质要求()()() 10、电子出版物按载体划分为()()()()() 11、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 1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内容()()() 二、名词解释 13、信息 14、经济资源 15、信息资源 16、文献形信息资源(文献) 17、图书 18、连续性出版物 19、特种文献资料 20、数字化信息资源 21、文献资源建设 22、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23、知识经济 24、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规划 25、重点藏书 26、一般藏书 27、国家图书馆 28、公共图书馆 29、高等学校图书馆 30、图书选择标准31、文献交换 32、电子出版物 33、互联网出版 34、书目数据库 35、特色数据库 三、简答 36、信息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37、文献级别划分 38、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39、信息资源建设支撑理论包括 40、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4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4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43、只是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4、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环境 45、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发展的特点 46、国外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7、网络书店兴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8、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仓鼠政策 49、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50、数字馆藏建设内容模式 51、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5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意义 53、现代信息资源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四、论述 54、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5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56、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 57、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特点 58、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 59、当代中国文献采访理论 60、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完整版)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图书馆顾建新 2007年12月9日 一、建立核心馆藏,形成馆藏特色 二、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比例 三、集团采购既要搭台,又要引导 四、发挥学会作用,加强跨系统的合作 孟芳图书馆 1923年建成。整个建筑造型十分严谨,比例匀称,细部装饰精美,是南京地区最为地道的爱奥尼亚式建筑,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为293余万册,中文现刊3200多种,外文现刊906种,各类数据库60种。 电子资源总量达到115.9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6.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49.56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6种万种(其中外文期刊达12000多种)。 设有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建筑、土木及工程力学)和科技查新中心。 其中,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学科文献收藏最为全面,形成了馆藏特色; 馆藏为293余万册,中文现刊3200多种,外文现刊906种,各类数据库129种。 电子资源总量达到115.9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6.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49.56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6种万种(其中外文期刊达12000多种)。 调整馆藏馆藏发展政策和资源采购策略,明确图书和中文刊侧重为教学服务、满足面上需求,外文期刊侧重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服务。

设有: 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建筑、土木及工程力学) 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 目前,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学科的文献收藏最为全面,形成了馆藏特色。东南大学IEL和Elsevier Science的使用情况: 连续4年都在前20名的期刊有6种: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Bio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Automatica 连续3年都在前20名的期刊有8种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Fu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二、增加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9195810.html,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作者:姚建萍洪美丽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2期 摘要: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图书馆作为支撑中职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其资源的有效规划和合理配置尤其重要。但是,综观当前中职图书馆的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依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其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是中职在校师生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而其中大量的专业性信息和素质性信息,既可以丰富师生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为人才的发展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而今,中职图书馆的现状大多存在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利用资源的重视度不够等状况。因此,中职学校亟需改变图书馆的现状。 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 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据调查表明,近乎一半的中职学校的图书馆没有完整的信息资源采购计划,有时几年都不会采购图书,有时一年一次性就会买上万本图书。同时,为了炫耀和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采购的图书大多追求数量而非质量,买回的书籍几乎无人问津,缺乏学习的针对性。此外,对于真正能够提高学科专业性的书籍缺少持续维护,期刊莫名其妙的停购,会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得良好的资源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更新。同时不实用或者针对性较差的期刊没有反馈系统,使得许多中职学校图书馆书籍质量不高。 资源覆盖专业不全面由于中职院校发展的时期较晚,使得图书馆的建设起步稍微落后,这就导致图书馆的体系完整性较差,对于书籍的覆盖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图书可以利用自身的条码或者电子信息进行网上的快速借阅或者查找,但许多院校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完善,对于图书的分类和管理也存在缺陷,不能察觉很多学科或者专业缺少相对应的覆盖。同时图书管理员管理缺乏经验,没有对各种书籍做好分类和规划,使得读者寻找某一方面专业的书籍较困难。 信息资源种类单一图书馆中不仅需要纸质的书籍供读者阅览,其中有不少专业性很强并且非常抽象的书籍,比如“CAD的研究”“单片机的研究”等,需要很深的理解能力和實践能力,仅仅阅读纸张上的内容很难做到熟练掌握某些技能,需要配备配套的讲解光盘和操作训练等电子文件。此外,还需要购买大量网上的信息资源,比如“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资源,这样可以丰富许多专业知识和内容,使得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图书馆政策法规和建设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 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 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 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规模服务人口(万) 大型150以上 中型20~150 小型20及以下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

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介绍

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介绍 为了让广大读者熟悉和了解我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提高大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字文献资源基础知识和检索技能,同时配合图书馆、院团委在“读书活动月”期间开展的“数字文献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现将我馆电子资源做简要介绍,欢迎参阅。 馆藏电子资源介绍 1.读秀学术搜索 读秀学术搜索是由海量中文学术资源组成的庞大知识库系统,现收录190余万种中文图书题录信息,可搜索的信息量超过6亿页,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天50万页的速度增长。读秀允许上网用户阅读部分无版权限制图书的全部内容,为读者提供深入图书内容的章节和全文检索、部分文献试读、参考咨询等多种功能。 读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和资源功能整合服务,为广大读者打造一个获取知识资源的捷径。 特色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各种文献资源于同一平台,实现统一检索管理;检索资源――通过读秀的深度检索,快速、准确的查找学术资源;获取资源――读秀为读者整合学术资料,并提供多种阅读、获取资源的途径;定制特色功能――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和读者的阅读需求。 优势:比传统的marc管理更加深度的揭示内容;检索深入到章节和全文,实现基于内容的检索;创新的知识点式检索模式,为研究型读者提供查找资料的便捷途径。 2.CNKI资源 CNKI 即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CNKI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 二〇一〇年五月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 第一条 为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规范和促 进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是指图书馆以数字形式发布、存 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称。 第三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 采集、组织和管理,使之形成可利用的数字资源 体系的过程。 第四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知识 产权,并注重维护图书馆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遵循有关国际、国家和行 业标准和相关规范,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创造条 件。 第六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与公众通过网络传播渠道 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相适应。 第七条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建设目标与规划,保证资源建设有计划有步骤 ·1·

地进行。制定建设规划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包括:建设原则、建设方式、建设工作内容、建 设策略、建设经费、建设管理。 第八条 建设原则: 1.实用性原则,即从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用户 的实际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信息需 求。 2.系统性原则,即注重资源建设内容的完整性 和连续性,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 比例适当的数字资源体系。 3.特色化原则,即根据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服务 对象的特点,建立有特色的数字馆藏。 4.共建共享原则,即开展跨地域、跨系统的数 字资源合作建设,建立优势互补、联合共享的 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第九条 建设方式: 1.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建设、 引进建设和合作建设。 2.根据馆藏资源、服务策略、基础设施以及经 费保障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建设方式。第十条 建设工作内容: 1.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结合资源的主 题内容、类型、载体等,确定资源建设对象。 2.通过购买、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采集、网 络资源导航、受缴、受赠和交换等多种途径建 立和丰富数字馆藏。 3.根据相关标准对资源进行组织与加工,注重 对数字图书馆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的整合,建 立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 数字资源体系。 4.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有效 的管理,确保资源的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 建设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版权许可,充分开发 公共领域资源,并重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 2.通过联合采购方式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按照共建共享原则,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 供已建资源的开放共享。 4.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降 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5.根据数字资源的用途,确定相应的加工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