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学习新课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

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

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

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

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

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

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口答结果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

在本上完成。

读题理解题意

160×30= 106×30

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

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

算的过程。

汇报:可以用口算计

算先算160×3=480,

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

个0。

或:16×3=48,再在积

的末尾添写2个0

思考并回答

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

作准备。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方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

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因为16×3=48,

所以160×3=480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

说计算的过程。

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叙述计算的过程

学生尝试计算

汇报计算过程,思考

并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用

计算器自行检查。

独立完成后,展示过

程。

概括计算方法

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

全班汇报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

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成)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新授课) 主备教师:王建红复备教师:审核人: 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课标要求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 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方式 本课时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练习法。 三、评价方式 本课时目标检验的评价方式:口头交流(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中实施)、小组汇报(在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中实施)、书面练笔(在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中实施),习题检测(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环节中实施)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口算 50×90= 40×80= 32×30= 70×140= 300×30= 25×30= 小组口头交流: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口算的?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该怎么做?你能尝试一下笔算70×140吗?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也有问题提出,等你来解答哦。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请你列式吗? 出示:160×30 106×30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出示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并汇报不同算法。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教案准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李艳一、目标依据: 课标: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学生经历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在日常的计算课教学时,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所以这节课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正逐渐养成。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情境图,学生能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重点) 2、能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并能说出其中的算理。(难点) 三、评价任务: 1.我能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我能会用算理计算: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知道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而是3(如:604×8)。 四、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一: 1.讲故事导入 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来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尝新鲜的大桃子,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的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 问: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学生回答 3.说出结果后教师引导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4.学生举例:0×( )=0 5.得出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师板书并小结:这真是个了不起的结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用到它! 7.相关练习题:(见课件)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谁大吗?

1×2×3×4×5×6×7×8×9×0=() 1+2+3+4+5+6+7+8+9+0=() 二、新知探索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件演示例5: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1)、指名说算式,板书:604×8 (2)、先估算一下大约是多少? 600×8=4800,应该比4800人多一些。 (3)、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604 ×8 ———— 4832 在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讨论:积的十位上0哪里去了? (5)、课件对比算理(优化算法) (6)、练一练,比一比:102×4(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这道题中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 (7)、对比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贴板书) (8)、总结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三、练习巩固 1.列竖式计算。 109×7= 406×6= 708×3=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08 102 × 4 × 4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 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法设计: 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设计: 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学题卡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 239×4= 345×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让学生看图列出不同的式子。 3、体会几个相同加数加法和乘法的转换思想 4、完成教材第66页想一想,0×3= 3×0= 9×0= 0×9= 0×0= 5、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5。理解并列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个区,每个区有()个座位,你能算算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列出式子 2、你能口算吗? 3、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数字,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 5、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四、检查预习案落实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达标检测: 1、208 ×9= 607×5= 306×9= 2、判断并改错 2 0 6 3 0 9 × 4 × 7 8 0 2 4 2 1 6 3 六、畅谈收获,评价激励。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1—5题 2、拓展提高 把0、2、4、5填入算式, (1)使所得的积最小; □□□ ×□ (2) 使所得的积最大。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 4800 B、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中间及末尾有0的乘法.doc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一、教学目: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或末尾有 0 的算方法,一步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推迁移的能力和算的能力 3、使学生因数中或末尾有0 的算的程,一步掌握算理和算的方法 二、重点点:点:掌握式的便写法 教法:引启 三、教法学法: 学法:自主 四、前准:片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 ×300= 30 ×23= 53×30= 20 ×700= 40 ×22= 40×72= 40 ×72= 40 ×72= 20×20= 40 ×90= 502 ×7= 608×5= 908 ×4= 400 ×50= 2、笔算 708×6= 790 ×8= 54 ×278= 一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学笔算乘法 板:笔算乘法 1. 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因数末尾有0) 出示: 60×50240×20 :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 1: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 五、教学内容:生 2:把 0 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 就在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 1,生 3 合起来就是我口算的方法(板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行笔算? 2.学生笔算并板演。 3.小: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生 1:一。 生 2:都可以先把 0 前面数的相乘。 生 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 0。生 4: 只是把横式写成了式?? 二、探究新知. :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 06 千米它们30 小时各行多 例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 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三上教材P67 例5 例6 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多媒体课件)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你能算出运动场有多少个座位吗、试试看。 1.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 2.观察算式中因数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 揭题: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一个因数有0的算法。 (1)引导: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把604看成600,600×8=4800。因为600比604小,所以运动场的座位应该比4800多一些。) (2)追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运动场座位准确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列出竖式,并试着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②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写几? ④小组代表发言:因数十位上的0乘8还得0,再加上进上来的3得3,所以积的十位上写3。 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2、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题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3个280是多少。) (3)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因数与例5有什么不同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说课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七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a、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b、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c、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53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三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慎佳丽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第三课时,第66页例4、第67页例5及相关习题。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进行的,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解决问题并通过想一想的算式,根据乘法的意义, 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解决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会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能运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四)学习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 课件呈现:课本第66页情境图,故事导入。 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 1、问题1:想一想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0+0+0+0+0+0+0=0(个) 0×7=0(个) 7×0=0(个)

2、想一想:你能举例说明7×0=0的理由吗? 0×3呢,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算式来吗? 0×3= 9×0= 0×0= 3、总结 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4、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内容。 ①0×2 5×0 0×6 2×0 0+5 6×0 答案:0、0、0 0、5、0 解析:【考查目标1】在巩固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同时,体验有关0的乘法与加法的对比,突破思维定势。 ②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0=0 0○4=4 0○4=0 7○7=0 10○0=0 0○0=0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需要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 【设计意图:加强对比,明晰概念,结合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帮助理解】(三)、再探究 1、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本第67页例5 问题3:如何列式?集体列出算式:604×8= 2、探究算法 (1)估算。 问题4: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怎么估? 【设计意图:突出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的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探究笔算方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难点:乘得的积的末尾也有0,易与添上的0相混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正确。(PPT展示)24×400 300×11 15×500 500×11 *24×50 *15×60 师:(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口算的?请列举一题说说。 (2)为什么(*题中)积中的0与因数中的0总个数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例题讲解 1、呈现小猴骑自行车绕跑道练习的情景图。 (1)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50×200= (2)尝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方法1:150×200 方法2:150×200 =150×2×100 =200×100+200×50 =300×100 =20000+10000 =30000 =30000

方法3:15×2=30 方法4:15×2=30 150×2=300 150×200=30000 150×200=30000 方法5:150×200 =15×2×10×100 方法6: 150 方法7:150 方法8:1 5 0 × 200 × 200 × 2 0 0 000 30000 3 0 0 0 0 000 300 30000 方法9: 200 ×150 10 2 30000 (5)观察比较:(方法1——方法5)你认为哪种算法方便? (方法6——方法9)怎样列竖式计算书写格式最好? 总结:(1)用推算的方法做较简便,即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写几个“0”。 (2)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格式最好。 方法巩固:阅读P20小丁丁的话,再次回忆竖式计算的算理。 (说明方法7的计算过程时,用虚线帮助理解。但是告诉同学书上以及今天讲解时出现的虚线只是帮助理解,做题目时,虚线不必出现。) 小结:这道题方式多样,类似题目我们用竖式比较方便,我们接下来用竖式练习几道题。 (二)新知巩固 师:现在我们用推算法来练一练。完成书本20页上的计算题。 (1)单题计算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题,把竖式填写完整。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 师:我们接着完成第三题300×240。 请同学板书计算,说说计算过程,统计正确率,并且强调注意书写格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内容,这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基础之后学习的。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教材把它单独安排成一个例题,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以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算法多样化的探究,促进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掌握,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具学具:ppt课件、主题图。 二、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节课我将以讲授法,探究式教法为主。 学生则主要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小组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学过程分为: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与拓展、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三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平睦河小学鲁永忠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后,安排了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几种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个人的总体感觉是较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计算”常常与“枯燥”二字相连,但本课我始终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新课环节以“仙女摘仙桃”引入,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又以揭示“老寿星的长寿秘诀”为线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后的练习环节以循序渐进为主线贯穿练习前后。每个情境之间的连接我都以巧妙地语言把它们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多种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即例6),我让学生通过估算、口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去体验数学中国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同时,我还注意将学生的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可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练习组织较好,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和坡度。 从练习的形式来看,我安排有口算题、笔算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自主出题和算题及比较练习题等,既有动口的、又有动脑的,既有单个回答

的又有全体练习的,既有基本练习的,又有拓展练习的。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几个几点: (1)练习的密度与数量适中 (2)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3)突出了难点,讲究了实效。 4、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潜在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我能做到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练习口算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口算试题,比较“0和一个数相乘的结果”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得出“0和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的结论。 在这节课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到之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与毛躁、粗心之处,教师的语速过快,声音过大等毛病,但总体感觉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页内容。 教材分析: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中数的计算。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一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其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二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统统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迁移和推理能力不够丰盛,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繁复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易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优化、简化意识的优良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易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铺垫,创境导入 1.出示算式: 12×30=120×30= 123×30=102×30= 师: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利用0在乘法中的特性使计算简易,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2.笔算:123×45=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总结:末位对齐,先算5个一乘123得615个一,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算4个十乘123得492个十,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乘法笔算是基本功,学生已经能烂熟的依据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通过小结笔算过程及积的对位,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丰盛的笔算经验。 二、合作探究,理解算理 1.出示问题,关注思考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 黄河路小学王秀梅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四(1)班凌秉帅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 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0×25 = 80×5 = 700×2= 60×30= 101×9= 160×3= 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 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那么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如果遇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是否也可以这样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3.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题目中有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学习例2(1).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做一做。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上黑板演示。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 =4800(千米)160×30=4800(千米) 160 160 ×30×30 —————————— 0 00 4800 48 0 ————— 4800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板书小结,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一样: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注意写竖式时,将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习例2.(2)我们会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4800千米,普通列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106×30=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竖式 疑:中间的0如何处理 观察引导: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可以不要;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可直接添在积的后面。 结合板书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写竖式时,将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跃春【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1)50×90 400×0 32×30 190×50 (2)0×140 300×30 21×40 25×30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8页例2(1)。 2、尝试训练:教材48页做一做第1题。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3、学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强调并小结。 5、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8页例2(2)。

6、尝试训练:教材48页做一做第2题。 7、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8、教师巡视并针对突出问题小结。 三、自主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教材49页练习八第7题 120×73 46×205 182×47 250×60 28×103 27×142 224×30 304×15 2、教材50页练习八第8题。 3、教材50页练习八第9题。 4、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5、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 X300= 30X 23= 53X 30= 20X 700= 40X 22= 608 X 5= 20X 20= 40X 90= 502X 7= 608X 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T中等生T优生的顺序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 X 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 个数? 160X 30=4800 160 X 30 4800 B、 106X 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X 30 (2)计算106 X 30时,既然中间的 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X 30=3180 106 X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教案 (2)错例展示

小学四年级数学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