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_医学衷中参西录_(完整版).

张锡纯_医学衷中参西录_(完整版).
张锡纯_医学衷中参西录_(完整版).

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朝代:清年份:公元1909年

<目录>一、医方<目录>二、药物<目录>三、医论<目录>四、医话<目录>五、医案

<目录>一、医方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资生汤十全育真汤醴泉饮一味薯蓣饮参麦汤珠玉二宝粥沃雪汤水晶桃既济汤来复汤镇摄汤

o<目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敦复汤

o<目录>一、医方\(三)治大气下陷方

升陷汤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

o<目录>一、医方\(四)治喘息方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滋培汤

o<目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

1.理饮汤理痰汤3.龙理痰汤4.健脾化痰丸5.期颐饼6.治痰点天突穴法

o<目录>一、医方\(六)治肺病方

黄膏清金益气汤清金解毒汤安肺宁嗽丸清凉华盖饮

o<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1.寒降汤2.温降汤3.清降汤4.保元寒降汤5.保元清降汤6.秘红丹7.二鲜饮8.三鲜饮9.化血丹10.补络补管汤11.化瘀理膈丹

o<目录>一、医方\(八)治心病方1.定心汤2.安魂汤

o<目录>一、医方\(九)治癫狂方1.荡痰汤2.荡痰加甘遂汤3.调气养神汤

o<目录>一、医方\(十)治痫风方1.加味磁朱丸2.通变黑锡丹3.一味铁养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一)治小儿风证方1.定风丹2.镇风汤

o<目录>一、医方\(十二)治内外中风方

1.搜风汤2.逐风汤3.加味黄五物汤4.加味玉屏风散5.镇肝熄风汤6.加味补血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三)治肢体痿废方1.振颓汤2.振颓丸3.姜胶膏

o<目录>一、医方\(十四)治膈食方参赭培气汤

o<目录>一、医方\(十五)治呕吐方1.镇逆汤2.薯蓣半夏粥

o<目录>一、医方\(十六)治霍乱方

1.急救回生丹2.卫生防疫宝丹3.急救回阳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1.益脾饼2.扶中汤3.薯蓣粥4.薯蓣鸡子黄粥5.薯蓣苜汤6.加味天水散7.加味四神丸

o<目录>一、医方\(十八)治痢方

1.化滞汤2.燮理汤3.解毒生化丹4.天水涤肠汤5.通变白头翁汤6.三宝粥7.通变白虎加人参汤

o<目录>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1.硝菔通结汤2.赭遂攻结汤3.通结用葱白熨法

o<目录>一、医方\(二十)治消渴方1.玉液汤2.滋饮

o<目录>一、医方\(二十一)治癃闭方

宣阳汤济阴汤白茅根汤温通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寒通汤升麻黄汤鸡汤鸡茅根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

1.理血汤2.膏淋汤3.气淋汤4.劳淋汤5.砂淋丸6.寒淋汤7.秘真丹8.毒淋汤9.清毒二仙丹10.鲜小蓟根汤11.澄化汤12.清肾汤13.舒和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三)治伤寒方

1.麻黄加知母汤2.加味桂枝代粥汤3.从龙汤4.馏水石膏饮5.通变大柴胡汤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1.清解汤2.凉解汤3.寒解汤4.石膏阿斯匹林汤5.和解汤6.宣解汤7.滋阴宣解汤8.滋阴清燥汤9.滋阴固下汤10.犹龙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1.仙露汤2.石膏粳米汤3.镇逆白虎汤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5.宁嗽定喘饮6.荡胸汤7.一味莱

菔子汤8.镇逆承气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六)治瘟疫瘟疹方1.青盂汤2.护心至宝丹3.清疹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七)治疟疾方加味小柴胡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1.升降汤2.培脾舒肝汤3.金铃泻肝汤4.活络效灵丹5.活络祛寒汤6.健运汤7.振中汤8.曲直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

1.玉烛汤2.理冲汤3.理冲丸4.安冲汤5.固冲汤6.温冲汤7.清带汤8.加味麦门冬汤9.寿胎丸10.安胃饮11.大顺汤12.和血熄风汤13.滋阴清胃汤14.滋乳汤15.消乳汤16.升肝舒郁汤17.资生通脉汤o<目录>一、医方\(三十)治眼科方蒲公英汤磨翳水(散)明目蓬硝水清脑黄连膏益瞳丸羊肝猪胆丸

o<目录>一、医方\(三十一)治咽喉方咀华清喉丹

o<目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1.古方马乳饮2.牙疳散3.牙疳敷藤黄法

o<目录>一、医方\(三十三)治疮科方消瘰丸消瘰膏化腐生肌散内托生肌散洗髓丹

●<目录>二、药物药

石膏解人参解西洋参解黄(芪)解山萸肉解白术解赭石解山药解地黄解甘草解朱砂解鸦胆子解龙骨解14.牡蛎解15.石决明解16.玄参解17.当归解18.芍药解19.芎解20.大黄解21.朴硝、硝石解22.浓朴解23.麻黄解24.柴胡解25.桂枝解26.三七解27.滑石解28.牛膝解29.远志解30.龙胆草解31.半夏解32.栝蒌解33.天花粉解34.干姜解35.生姜解36.附子、乌头、天雄解37.肉桂解38.知母解39.天门冬解41.黄连解42.黄芩解43.白茅根解44.苇茎、芦根解45.鲜小蓟根解46.大麦芽解47.茵陈解48.莱菔子解附∶胡莱菔英能解砒石毒49.枸杞子、地骨皮解50.海螵蛸、茜草解51.罂粟壳解52.竹茹解53.沙参解54.连翘解55.川楝子解56.薄荷解57.茯苓、茯神解57.茯苓、茯神解58.木通解59.蒲黄解60.三棱、莪术解61.乳香、没药解62.常山解63.山楂解64.石榴解65.龙眼肉解66.柏子仁解67.大枣解68.胡桃解69.五味子解70.萆解71.鸡内金解72.穿山甲解73.蜈蚣解74.水蛭解75.蝎子解76.蝉蜕解77.羚羊角解78.血余炭解79.指甲解

●<目录>三、医论90论

1.六经总论2.太阳病桂枝汤证3.太阳病麻黄汤证4.太阳与阳明合病麻黄汤证5.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6.太阳病大青龙汤证7.太阳病小青龙汤证8.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9.太阳病大陷胸汤证10.太阳病小陷胸汤证11.太阳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2.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13.太阳病炙甘草汤证14.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15.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16.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17.阳明病葛根黄连黄芩汤证18.阳明病白虎汤证19.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证20.阳明病三承气汤证21.阳明病茵陈蒿汤证22.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23.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24.阳明病猪苓汤证25.阳明病四逆汤证26.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27.少阳病小柴胡汤证28.少阳病大柴胡汤证29.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30.太阴病提纲及意义31.太阴病桂枝汤证32.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33.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34.少阴病提纲及意义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36.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37.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38.少阴病桃花汤证39.少阴病吴茱萸汤证40.少阴病苦酒汤证41.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42.少阴病真武汤证43.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44.少阴病大承气汤证45.厥阴病提纲及意义46.厥阴病乌梅丸证47.厥阴病白虎汤证48.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49.厥阴病白头翁汤证50.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51.温病遗方52.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53.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54.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55.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56.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57.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58.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59.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60.论脑贫血治法61.论脑贫血痿废治法62.论心病治法63.论肺病治法64.总论喘证治法65.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66.论胃气不降治法67.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68.论痢证治法69.论肠结治法70.论结胸治法71.论霍乱治法72.论肝病治法7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74.论水臌气臌治法75.论血臌治法76.论肾弱不能作强治法77.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78.论火不归原治法79.论腰疼治法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81.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治法82.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83.论鼻渊治法84.详论咽喉证治法85.论喉证治法86.详论猩红热治法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88.论女子瘕治法89.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90.论治疔宜重用大黄

●<目录>四、医话话

1.临症随笔2.诊余随笔3.自述治愈牙疼之经过4.虚劳温病皆忌橘红说5.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6.目疾由于伏气化热者治法7.天水散治中暑宜于南方北方用之宜稍变通8.治幼年温热证宜预防其出痧疹9.痫疯治法10.小儿痉病治法11.癞证治法12.治梦遗法13.肢体受寒疼痛可熨以坎离砂及坎离砂制法14.牛肉反红荆之目睹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16.阅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17.答严××代友问痰饮治法18.答翁××问呃逆气郁治法19.答金××问治吐血后咳嗽法20.答胡××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变痢由疟转痢之治法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22.答章××代友问病案治法23.答庞××问大便脱肛治法24.答徐××读《伤寒论》质疑四则25.答徐××阳旦汤之商榷26.答王××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27.答刘××问七伤28.答刘××问湿温治法之理由29.答刘××问肝与脾之关系及肝病善作疼之理30.答徐××问腹疼治法31.答宗弟××问右臂疼治法32.答周××为母问疼风证治法33.答××女士问疼经治法34.答王××问时方生化汤35.答吴××问病36.答徐××问其妻荡漾病治法37.答郭××问小儿耳聋口哑治法38.答王××质疑39.答黄××问接骨方并论及接筋方40.答任××问病三则41.答黄××问创伤及跌打损伤外敷内服止疼化瘀方42.答陈××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43.治疯犬伤方44.解砒石毒兼解火柴毒方附录∶崔××来函介绍三方:(1)外伤甚重救急方(2)服食松脂法(3)止咳方

●<目录>五、医案五18门

o<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1.虚劳证阳亢阴亏2.虚劳兼劳碌过度3.肺劳咳嗽由于伏气化热所伤证4.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5.劳热咳嗽6.肺劳喘嗽遗传性证7.肺劳痰喘8.肺劳喘咳9.肺劳喘嗽兼不寐证10.肺病咳嗽吐血11.肺病咳吐脓血12.肺病咳吐痰血

o<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1.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2.大气下陷3.大气下陷身冷4.大气陷兼消食5.大气陷兼疝气6.冲气上冲兼奔豚7.胃气不降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9.胃气不降

o<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1.吐血证2.咳血兼吐血证3.吐血兼咳嗽4.吐血兼咳嗽5.吐血证6.吐血证7.大便下血8.大便下血9.大便下血10.大便下血11.瘀血短气

o<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1.脑充血头疼2.脑充血头疼3.脑充血头疼4.脑充血兼腿痿弱5.脑充血兼痰厥6.脑充血兼偏枯

o<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1.噎膈2.反胃吐食3.胃脘疼闷4.冷积腹疼4.冷积腹疼5.肠结腹疼6.肠结腹疼兼外感实热

o<目录>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1.头疼2.目病干疼3.牙疼

o<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1.胁疼2.胁下疼兼胃口疼3.胁疼4.腰疼5.腿疼

o<目录>五、医案\(八)肿胀门

1.受风水肿2.阴虚水肿3.风水有痰

o<目录>五、医案\(九)黄胆门

1.黄胆兼外感2.黄胆3.黄胆

o<目录>五、医案\(十)痢疾门

1.痢疾转肠溃疡2.痢疾3.痢疾4.噤口痢

o<目录>五、医案\(十一)大小便病门

1.泄泻兼发灼2.小便白浊3.小便因寒闭塞

o<目录>五、医案\(十二)不寐病门

1.心虚不寐2.不寐兼惊悸

o<目录>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1.痫风兼脑充血2.受风螈3.慢脾风4.慢脾风5.将成慢脾风6.癫狂失心7.神经锗乱

o<目录>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1.伤寒兼脑膜炎2.伤寒脉闭3.伤寒脉闭4.少阴伤寒5.伤寒兼有伏热证

o<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1.温病兼大气下陷2.温病兼气虚气郁3.温病兼吐泻腿抽4.少阴伤寒5温病结胸6.温病结胸7.温病8.风温9.风温兼伏气化热10.温病兼痧疹11.温病兼劳力过度12.温病兼下痢13.温病兼脑膜炎14.温热泄泻15.温病兼虚热16.温病体虚17.温热腹疼兼下痢18.温病兼下痢19.温病兼下痢20.暑温兼泄泻21.温病22.温病兼项后作疼23.温病兼胁疼24.风温兼喘促25.秋温兼伏气化热26.温病兼呕吐27.温病兼呕吐28.温病兼衄血便血29.温疹30.温疹兼喉痧31.温病兼喉痧痰喘32.温病兼喉疼33.温病兼阴虚34.温病兼喘胀35.温病兼虚热36.温病兼吐血37.温病兼冲气上冲

o<目录>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1.疟疾兼阴虚2.疟疾兼脾胀3.疟疾兼暑热4.疟痢兼证

o<目录>五、医案\(十七)霍乱门

1.霍乱兼转筋2.霍乱吐泻3.霍乱脱证4.霍乱暴脱证

o<目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

1.怀妊受温病2.受妊呕吐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4.怀妊受温病兼下痢5.产后下血6.产后手足抽掣7.产后瘕8.血闭成瘕9.产后温病10.流产后满闷11.月闭兼温疹靥急12.处女经闭13.血崩证

<目录>一、医方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1.资生汤

属性: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脾为后天之本,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何曾见有多饮多食,而病劳瘵者哉?《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其传为风以其先不过阳明,胃腑不能多纳饮食也,而原其饮食减少之故。曰发于心脾,原其发于心脾之故。曰有不得隐曲者何居?盖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脾伤不能助胃消食,变化津液,以溉五脏,在男子已隐受其病,而尚无显征;在女子则显然有不月之病。此乃即女以征男也。至于传为风消,传为息贲,无论男女病证至此,人人共见,劳瘵已成,挽回实难,故曰不治。然医者以活人为心,病证之危险,虽至极点,犹当于无可挽回之中,尽心设法以挽回之。而其挽回之法,仍当遵二阳之病发心脾之旨。戒病者淡泊寡欲,以养其心,而复善于补助其脾胃,使饮食渐渐加多,其身体自渐渐撤消。如此汤用于术以健脾之阳,脾土健壮,自能助胃。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胃化食赖有酸汁)。特是脾为统血之脏,《内经》谓“血生脾”,盖谓脾系血液结成,故中多函血。西人亦谓脾中多回血管为血汇萃之所。此证因心思拂郁,心血不能调畅,脾中血管遂多闭塞,或如烂炙,或成丝膜,此脾病之由。而脾与胃相助为理,一气贯通,脏病不能助腑,亦即胃不能纳食之由也。鸡内金为鸡之脾胃,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郁积可

知。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故能助健补脾胃之药,特立奇功,迥非他药所

能及也。方中以此三味为不可挪移之品。

玄参《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善治女子产乳余疾,且其

味甘胜于苦,不至寒凉伤脾胃可知,故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热,即以退周身之烧热;且其色黑

多液,《神农本草经》又谓能补肾气,故以治劳瘵之阴虚者尤宜也。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

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故加之以为佐使也。

地黄生用,其凉血退热之功,诚优于玄参。西人谓其中函铁质,人之血中,又实有铁锈。地黄之善退热者,不但以其能凉血滋阴,实有以铁补铁之妙,使血液充足,而蒸热自退也。又劳瘵之热,大抵因真阴亏损,相火不能潜藏。地黄善引相火下行,安其故宅。《神农本草经》列之上品,洵良药也。然必烧热过甚而始加之者,以此方原以健补脾胃为主,地黄虽系生用,经水火煎熬,其汁浆仍然粘泥,恐于脾胃有不宜也。至热甚者,其脾胃必不思饮食,用地黄退其热,则饮食可进,而转有辅助脾胃生山药,即坊间所鬻之干山药,而未经火炒者也。此方若用炒熟山药,则分毫无效于术色黄气香,乃浙江于潜所产之白术也。色黄则属土,气香则醒脾,其健补脾胃之功,迥异于寻常白术。若非于潜产而但观其色黄气香,用之亦有殊效,此以色、味为

重,不以地道为重也。西人谓∶胃之所以能化食者,全赖中有酸汁。腹饥思食时,酸汁自然从胃生出。若忧思过度,或恼怒过度,则酸汁之生必少,或分毫全无,胃中积食,即不能消化。此论与《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过思则伤脾”之旨暗合。或问曰∶《内经》谓脾主思,西人又谓思想发于脑部,子则谓思发于心者何也?答曰∶《内经》所谓脾主思者,非谓脾自能思也。盖脾属土,土主安静,人安静而后能深思,至西人谓思发于脑部,《内经》早寓其理。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夫头之中心点在脑,头为精明之府,即脑为精明之府矣。既曰精明,岂有不能思之理,然亦非脑之自能思也。试观古文“思”字作“”,囟者脑也,心者心也,是知思也者,原心脑相辅而成,又须助以脾土镇静之力也。或问曰∶子解二阳之病发心脾一节,与王氏《内经》之注不同,岂王氏之注解谬欤?答曰∶愚实不敢云然。然由拙解以绎经文,自觉经文别有意味,且有实用也。夫二阳之病发心脾,与下三阳为病发寒热,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句法不同,即讲法可以变通。盖二阳之病发心脾,谓其病自心脾而来也。三阳为病发寒热,是形容三阳之病状也,故将之病“之”字易作“为’字。至一阳发病数句,其句法又与三阳为病句不同,而其理则同也。或又问∶三阳一阳病,皆形容其发病之状,二阳病,独推究其发病之原因者何居?答曰∶三阳、一阳,若不先言其病发之状,人即不知何者为三阳、一阳病。至二阳胃腑,原主饮食,人人皆知。至胃腑有病,即不能饮食,此又人人皆知。然其所以不能饮食之故,人多不能知也。故发端不言其病状,而先发明其得病之由来也。或又问∶胃与大肠皆为二阳,经文既浑曰二阳,何以知其所指者专在于胃、答曰∶胃为足阳明,大肠为手阳明,人之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原可以统手经,论六经者原当以足经为主。故凡《内经》但曰某经,而不别其为手与足者,皆指足经而言,或言足经而手经亦统其中。若但言手经,则必别之曰手某经矣。经文俱在,可取而细阅也。一九一三年,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劳瘵年余,月信不见,羸弱不起。询方于愚,为拟此汤。连服数剂,饮食增多。身犹发热,加生地黄五钱,五六剂后热退,渐能起床,而腿疼不能行动。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服至十剂腿愈,月信亦见。又言有白带甚剧,向忘言及。遂去丹参加生牡蛎六钱,又将于术加倍,连服十剂带证亦愈。遂将此方邮寄家中,月余门人高

促异常,饮食减少,脉甚虚数,投以资生汤十剂全愈。”审斯则知此方治劳瘵,无论男女,服之皆有捷效也。

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有坚结之血。治此等证者,但知用破血通血之药,往往病犹未去,而人已先受其伤。鸡内金性甚和平,而善消有形郁积,服之既久,瘀血之坚结者,自然融化。矧此方与健脾滋阴之药同用,新血活泼滋长,生新自能化瘀也。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津埠宋氏妇,年将四旬,身体羸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为事未尝调治。今春证浸加剧,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微弱,数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气腥臭,喘促自汗,午后发热,夜间尤甚,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大便秘结,知其已成痨瘵而兼肺病也。从前所服药十余纸,但以止嗽药治其肺病,而不知子虚补母之义,所以无效。为疏方用资生汤加减,生山药八钱,玄参、大生地、净萸肉各六钱,生牡蛎、生杭芍、生赭石各四钱,于术、生鸡内金、甘草各二钱。煎服二剂,汗止喘轻,发热咳嗽稍愈。遂将前方去牡蛎,加蒌仁、地骨皮各三钱,山药改用一两,赭石改用六钱。连服十剂,诸病皆愈,为善后计,用生山药细末八钱煮粥,调白糖服之,早晚各一次。后月余。与介绍人晤面,言此时宋氏妇饮食甚多,身体较前健壮多矣。

又∶族嫂年三十五岁,初患风寒咳嗽,因懒于服药,不以为事。后渐至病重,始延医延医。所服之药,皆温散燥烈之品,不知风寒久而化热,故越治越剧,几至不起。后生于腊底回里,族兄邀为诊视。脉象虚而无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饮食减少,大便泄泻,或兼白带,午后身热,颧红,确系痨瘵已成。授以资生汤,加炒薏仁、茯苓片、生龙骨、生牡蛎各三钱,茵陈、炙甘草各钱半。服二剂,身热、颧红皆退,咳嗽泄泻亦见愈。后仍按此方加减,又服六剂,诸病皆痊。嘱其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调以白糖服之,

以善其后。

四川泾南周××来函∶

杨姓女,年十九岁。出嫁二载,月事犹未见,身体羸瘦,饮食减少,干咳无痰,五心烦热,诊其脉细数有力。仿用资生汤方,用生山药一两,于术二钱,牛蒡子三钱,玄参五钱,生地黄四钱,生鸡内金一钱。连服五剂,热退咳减,食欲增加。遂于原方中去生地,倍于术。又服三剂,潮忽至。共服二十剂全愈。

奉天法库县万××来函∶

族弟妇产后虚羸少食,迁延月余,渐至发灼、自汗、消瘦、乏气、干呕、头晕等证,此方书所谓蓐劳也。经医四人治不效,并添颧红作泻。适生自安东归,为之诊视,六脉虚数。检阅所服之方,有遵《医宗金鉴》三合饮者,有守用养荣汤者,要皆平淡无奇。然病势至此,诚难入手,幸脉虽虚数,未至无神,颧虽红,犹不抟聚(若抟聚则阴阳离矣,不抟聚

是其阴阳犹未离),似尚可治。此盖素即阴虚,又经产后亡血,气亦随之,阴不中守,阳不外固,故汗出气乏;其阴阳不相维系,阴愈亏而阳愈浮,故发烧咳嗽头晕;其颧红者,因其部位应肾,肾中真阳上浮,故发现于此,而红且热也;其消瘦作泻者,以二阳不纳,无以充肌肉,更不特肾阴虚,而脾阴胃液均虚,中权失司,下陷不固,所必然者。此是病之原委欤?再四思维,遂处方,用生怀山药二两,于术三钱,玄参四钱,鸡内金、牛蒡子各二钱(此系资生汤原方稍加重),外加净萸肉、龙骨、牡蛎各五钱,止汗并以止泻。五剂后,汗与泻均止,饮食稍进,惟干咳与发热仅去十之二三。又照原方加粉甘草、天冬、生地等味,连服七剂。再照方减萸肉,加党参二钱,服四剂后,饮食大进,并能起坐矣,惟经尚未行。更按资生汤原方,加当归四钱。服数剂后,又复少有加减,一月经脉亦通。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2.十全育真汤

属性: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

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生黄(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

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

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汗止后再服原方。若先冷后热而汗出者,其脉或更兼微弱不起,多系胸中大气下陷,细阅拙拟升陷汤后跋语,自知治法。

仲景治劳瘵,有大黄虫丸,有百劳丸,皆多用破血之药。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

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劳瘵

恒因之而成。是故劳瘵者肌肤甲错,血不华色,即日食珍馐服参苓,而分毫不能长肌肉、壮

筋力。或转消瘦支离,日甚一日,诚以血瘀经络阻塞其气化也。玉田王清任着《医林改错》

一书,立活血逐瘀诸汤,按上中下部位,分消瘀血,统治百病,谓瘀血去而诸病自愈。其立言不

无偏处,然其大旨则确有主见,是以用其方者,亦多效验。今愚因治劳瘵,故拟十全育真汤

,于补药剂中,加三棱,莪术以通活气血,窃师仲景之大黄虫丸、百劳丸之意也。且仲景

于《金匮》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虚劳四字标为提纲。益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

未有不虚劳者。并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

或问∶治劳瘵兼用破血之药,诚为确当之论,但破血用三棱、莪术,将毋其力过猛乎?答曰

∶仲景之大黄虫丸,与百劳丸所用破血之药,若大黄、干漆、水蛭,皆猛于

三棱、莪术,而方中不用三棱、莪术者、诚以三棱、莪术《神农本草经》不载。至梁陶

弘景着《名医别录》于《神农本草经》外增药品

三百六十五味,皆南北朝以前,名医所用之药,亦未载三棱、莪术。是当仲景时犹无三棱、

莪术,即有之,亦未经试验可知。而愚于破血药中,独喜用三棱、莪术者,诚以其既善破血

,尤善调气。补药剂中以为佐使,

资生纳谷为宝。无论何病,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易治,饮食渐减者难治。三棱、莪术与参

、术、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又愚所屡试屡效者也。

或问∶劳瘵之证,阴虚发热者居其强半。故钱仲阳之减味地黄丸;张景岳

之左归饮,皆为对证良方,以其皆以熟地黄为君,大能滋真阴退虚热也。子方中何以独不用

也?答曰∶若论用熟地,我固过来人也。忆初读方书时,曾阅赵氏《医贯》、《张氏八阵》

、《冯氏锦囊》诸书,遂确信其说。临证最喜用熟地,曾以八味地黄丸作汤,加苏子、白芍,

治吸不归根之喘逆;加陈皮、白芍,治下虚上盛之痰涎;加苏子、浓朴,治肾不摄气,以致

冲气上逆之胀满(时病患服之觉有推荡之力,后制参赭镇气汤治此证更效,又尝减茯苓、泽泻三分之二,治女子消渴小便频数(《金匮》谓

治男子消渴以治女子亦效,案详玉液汤下),又尝去附子,加知母、白芍

,治阴虚不能化阳,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又尝用六味地黄丸作汤,加川芎、知母,以治如破

之头疼;加胆草、青黛,以治非常之眩晕;加五味、枸杞、柏子仁,以敛散大之瞳子,且信其煎汁数碗,浩荡饮之之说;用熟地四两、茯苓一两,以止下焦不固之滑泻;用熟地四两、白芍一两,以通阴虚不利之小便;又尝于一日之中用熟地斤许,治外感大病之后,忽然喘逆,脉散乱欲脱之险证(此证当用后来复汤,彼时其方未拟出,惟知用熟地亦幸成功

,是知冯楚瞻谓熟地能大补肾中元气诚有所试也),且不独治内伤也;又尝用熟地

、阿胶大滋真阴之类,治温病脉阳浮而阴不应,不能作汗,一日连服二剂,济阴以应其阳,使之自汗(详案在寒解汤下);并一切伤寒外感,因下元虚惫而

邪深陷者,莫不重用熟地,补其下元,即以托邪外出。惟用以治阴虚劳热之证,轻者可效,若脉数至七八至鲜有效者。彼时犹不知改图,且以为地黄丸,即《金匮》之肾气丸,自古推为良方,此而不效,则他方更无论矣,不知肾气丸原用干地黄,即药坊间之生地也,其桂用桂枝,即《神农本草经》之牡桂也,与今之地黄丸迥不侔矣。其方《金

匮》凡五见,一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一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一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一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一治“妇人转胞,胞系了戾,不得溺”。统观五条,原治少腹膀胱之疾居多,非正治劳瘵之药,

况后世之修制,又失其本然乎。

后治一妇人,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几至八至。先用六

味地黄丸加减作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愚忽有会悟,改用生黄六钱、知母八

钱为方,数剂见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全愈。以后凡遇阴虚有热之证,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黄、知母,莫不随手奏效。始知叔和脉法谓数至七八至为不

治之脉者,非确论也。盖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会合大雨随之。黄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

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况劳瘵者多损肾

,黄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

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黄、知母虽可并用以退虚热,然遇

阴虚热甚者,又必须加生地黄八钱或至一两,方能服之有效)。

或又问∶肾气丸虽非专治虚劳之药,而《金匮》虚劳门,明载其治虚劳腰疼,似虚者皆可服之,子独谓无甚效验,岂古方不可遵欤?答曰∶肾气丸若果按古方修制,地黄用干地黄,桂

用桂枝,且止为丸剂,而不作汤剂,用之得当,诚有效验。盖生地能逐血痹(《神

农本草经》),而熟地无斯效也。桂枝能调营卫,而肉桂无斯效也。血痹逐,则瘀血

自消,营卫调,则气血自理。至于山萸肉之酸温,亦能逐痹(《神龙本草经》山茱萸逐寒

湿痹)。牡丹皮之辛凉,亦能破血。附子之大辛大温,又能温通血脉,与地黄之寒

凉相济,以共成逐血痹之功。是肾气丸为补肾之药,实兼为开瘀血之药,故列于《金匮》虚劳门,而为要方也。其止为丸剂,而不作汤剂者,诚以地黄经水火煎熬,则汁浆稠粘、性近熟地,其逐血痹之力必减,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地黄生者尤良

也。后贤徐灵胎曾治一人,上盛下虚,胸次痰火壅滞,喘不能卧,将人参切作小块,用清水理痰之药煎汤,送服而愈。后其病复发,病家自用原方,并人参亦煎服,病益甚,灵胎仍教以根据从前

,可以悟古人制肾气丸之精义矣。

或又问∶肾气丸既按古方修制,可以有效,而《金匮》虚劳门,肾气丸与大黄虫丸之外,又有七方,皆可随证采择,则子之十全育真汤,似亦可以不拟欤?答曰∶《金匮》虚劳门诸方,

虽皆有效,而一方专治虚劳门一证。若拙拟十全育真汤,实兼治虚劳门诸证。如方中用黄

以补气,而即用人参以培元气之根本。用知母以滋阴,而即用山药、元参以壮真阴之渊源。用三棱、莪术以消瘀血,而即用丹参以化瘀血之渣滓。至龙骨、牡蛎,若取其收涩之性,能助黄以固元气;若取其凉润之性,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神农本草经

》龙骨主瘕,后世本草亦谓牡蛎消血),又能助三棱、莪术以

消融瘀滞也。至于疗肺虚之咳逆、肾虚之喘促,山药最良。治多梦之纷纭,虚汗之淋漓,龙骨、牡蛎尤胜。此方中意也,以寻常药饵十味,汇集成方,而能补助人身之真阴阳、真气血、真精神,故曰十全育真也。

劳瘵者多兼瘀血,其证原有两种∶有因劳瘵而瘀血者,其人或调养失宜,或纵欲过度,气血

亏损,流通于周身者必然迟缓,血即因之而瘀,其瘀多在经络;有因瘀血而成劳瘵者,其人

或有跌伤碰伤,或力小任重,或素有吐衄证,服药失宜,以致先有瘀血,日久浸成劳

瘵,其瘀血多在脏腑。此二者服十全育真汤皆可愈。而瘀血在脏腑者,尤须多用破血之药。又

瘀在经络者,亦可用前方资生汤,加当归、丹参。瘀在脏腑之剧者,又宜用拙拟理冲汤,或理

冲丸。此数方可参变汇通,随时制宜也。

世俗医者,遇脉数之证,大抵责之阴虚血涸。不知元气虚极莫支者,其脉可至极数。设有人

或力作,或奔驰,至气力不能支持之时,其脉必数。乃以力倦之不能支持,以仿气虚之不能

支持,其事不同而其理同也。愚临证细心体验,凡治虚劳之证,固不敢纯用补药,然理气药

多于补气药,则脉即加数,补气药多于理气药,则脉即渐缓。是知脉之数与不数,固视乎血

分之盈亏,实尤兼视乎气分之强弱。故此十全育真汤中,台参、黄各四钱,而三棱、莪术

各钱半,补气之药原数倍于理气之药。若遇气分虚甚者,犹必以鸡内金易三棱、莪术也。

药性之补、破、寒、热,虽有一定,亦视乎服药者之资禀为转移。尝权衡黄之补力,与三

棱、莪术之破力,等分用之原无轩轾。尝用三棱、莪术各三钱,治脏腑间一切

瘕积聚,恐其伤气,而以黄六钱佐之,服至数十剂,病去而气分不伤,且有愈服而愈觉强壮者。若遇气

分甚虚者,才服数剂,即觉气难支持,必须加黄,或减三棱、莪术,方可久服。盖虚极之

人,补药难为攻,而破药易见过也。若其人气壮而更兼郁者,又必须多用三棱、莪术,或少

用黄,而后服之不至满闷。又尝权衡黄之热力,与知母之寒力,亦无轩轾,等分用之可久

服无寒热也(此论汤剂作丸剂则知母寒力胜于黄热力)。而素畏热者

,服之必至增热,素畏寒者,服之又转增寒,其寒热之力无定,亦犹补破之力无定也。故临

证调方者,务须细心斟酌,随时体验,息息与病机相符,而后百用不至一失也。

\x附录∶\x

直隶沧县李××来函∶

弟长男媳,年二十四岁,于本年(丙寅)正月间患寒热往来,自原素畏服药,故隐忍不肯言。至四月初,家人来迓弟,

言儿媳病剧。回家视之,虽未卧床不起。而瘦弱实难堪矣。诊其脉,弦而浮数。细询病情,言每逢午后先寒后热,时而微咳无痰,日夜作泻十余次,黎明则头汗出,胸间绵绵作疼,食一下咽即胀满难堪,而诸虚百损之状,显然尽露。筹思良久,为立逍遥散方。服两剂无效。因复至沧取药,适逢张××自津来沧,遂将儿媳之病细述本末。张××曰∶“以弟之意,将用何方以治之?”答曰∶“余拟将资生汤、十全育真汤二方,汇通用之,可乎?”张××曰∶“得之矣。此良方也,服之必效。”弟遂师二方之义,用生怀山药八钱,生白术、净萸肉、生鸡内金、生龙骨、生牡蛎、鲜石斛各三钱,丹参四钱。连服四剂,诸证皆大轻减。又于原方加三棱、莪术(十全育真汤中用此二药者,因虚劳之证多血痹也。)各一钱,粉丹皮、地骨皮各二钱。又连服八剂,诸病悉退,饮食增加,今已完全成功矣。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3.醴泉饮

属性: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

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劳热之证,大抵责之阴虚。有肺阴虚者,其人因肺中虚热熏蒸,时时痒而作嗽,甚或肺中有所损伤,略一动作,辄发喘促,宜滋补肺阴,兼清火理痰之品,有肾阴虚者,其人因肾虚不能纳气,时时咳逆上气,甚或喘促,宜填补下焦真阴。兼用收降之品。若其脉甚数者,陈修园谓,宜滋养脾阴。盖以脾脉原主和缓,脉数者必是脾阴受伤,宜于滋阴药中,用甘草以引之归脾,更兼用味淡之药,如薏米、石斛之类。特是人身之阴,所盖甚广,凡周身之湿处皆是也。

故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

也。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

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与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者也。初制此方时,原无赭石,有丹参三钱,以运化人参之补力。后治一年少妇人,信水数月不行,时作寒热,干嗽连连,且兼喘逆,胸隔满闷,不思饮食,脉数几至七至。治以有丹参原方不效,遂以赭石易丹参,一剂咳与喘皆愈强半,胸次开通,即能饮食,又服数剂脉亦和缓,共服二十剂,诸病皆愈。以后凡治妇女月闭血枯,浸至虚劳,或兼咳嗽满闷者,皆先投以此汤,俾其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经水自通。间有瘀血暗阻经道,或显有瘕可据者,继服拙拟理冲汤,或理冲丸以消融之,则妇女无难治之病矣。若其人胸中素觉短气,或大便易滑泻者,又当预防其大气下陷(大气下陷详升陷汤)。用醴泉饮时,宜减赭石、牛蒡子,并一切苏子、蒌仁、紫菀、杏仁,治咳\x按∶\x短气与喘原迥异。短气者难于呼气不上达也。喘者难于吸气不下降也。而不善述病情者,往往谓喘为“上不来气”,是以愚生平临证,凡遇自言上不来气者,必细细询问,确知其果系呼气难与吸气难,而后敢为施治也。

\x又按∶\x方书名咳喘曰“咳逆”,喘曰“喘逆”,因二证多由逆气上干也。而愚临证实验以来

,知因大气下陷而咳喘者,亦复不少。盖肺悬胸中,必赖大气以包举之,而后有所附丽;大

气以鼓舞之,而后安然呼吸。大气一陷,则包举之力微,肺即无所附丽,而咳嗽易生。鼓舞

之机滞,肺必努力呼吸,而喘促易作。曾治一少年,泄泻半载方愈。后因劳力过度,觉喉中之气不舒,五六呼吸之间,必咳以拙拟升陷汤,数剂而愈。

又∶曾治一人,年近五旬,素有喘疾。因努力任重,旧证复发。延医服药罔效。后愚诊视其脉,数近六至,而兼有沉濡之象。愚疑其阴虚不能纳气,因其脉兼沉濡,不敢用降气之药。遂用熟地、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药,大剂煎汤,送下人参小块二钱,连服三剂脉即不数,仍然沉濡,喘虽见轻,仍不能愈。因思此证得之努力任重,胸中大气因努力而陷,所以脉现沉濡,且其背恶寒而兼发紧,此亦大气下陷之征也。亦治以升陷汤,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钱代之。因其素有不纳气之证,桂枝能升大气,又能纳气归肾也(理详参赭镇气汤下)。又外加滋阴之药,数剂全愈(详案在升陷汤下)。按此二证之病因,与醴泉饮所主之病迥异,而其咳喘则同。必详观升陷汤后跋语,及所载诸案,始明治此二证之理。而附载于此者,恐临证者审证不确,误以醴泉饮治之也。

沈阳娄××,年二十二,虚劳咳嗽,其形羸弱,脉数八至,按之即无。细询之,自言曾眠热炕之上,晨起觉心中发热,从此食后即吐出,夜间咳嗽甚剧,不能安寝。因二十余日寝食俱废,遂觉精神恍惚,不能支持。愚闻之,知脉象虽危,仍系新证,若久病至此,诚难挽回矣。遂投以醴泉饮,为其呕吐,将赭石改用一两(重用赭石之理详参赭镇气汤下),一剂吐即止,可以进食,嗽亦见愈。从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如此加减服之,三日后脉数亦见愈。然犹六至余,心中犹觉发热,遂将玄参、生地皆改用六钱,又每日于午时,用白蔗糖冲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药性详参麦汤下)七厘许。数日诸病皆愈,脉亦复常。

沈阳苏××,年三十许,劳嗽二年不愈,动则作喘,饮食减少。更医十余人,服药数百剂,

分毫无效,羸弱转甚。来院延医。其脉数六至,虽细弱仍有根柢,知其可治。自言上焦恒觉发热,大便三四日一行,时或干燥。遂投以醴泉饮,为其便迟而燥,赭石改用六钱,又加鸡内金二钱(捣

细),恐其病久脏腑经络多瘀滞也。数剂后饭量加增,心中仍有热时,大便已不燥

,间日一行。遂去赭石二钱,加知母二钱,俾于晚间服汤药后,用白蔗糖水,送服阿斯匹林

四分之一瓦,得微汗。后令于日间服之,不使出

汗,数日不觉发热,脉亦复常,惟咳嗽未能全愈。又用西药几阿苏六分,薄荷冰四分,和以绿豆

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两次,汤药仍照方服之,五六日后咳嗽亦愈,身体从此康

健。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4.一味薯蓣饮

属性: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

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陈修园谓∶山药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非也。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匮》治劳瘵有薯蓣丸。尝治一室女,温病痰喘,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又遵《伤寒论》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喘遂定。时已近暮,一夜安稳。至黎明喘大作,脉散乱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此将脱之候也。取药不及,适有生山药两许,急煮汁饮之,喘稍定,脉稍敛,可容取药,方中仍重用山药而愈(详案在仙露汤下)。

一室女,月信年余未见,已成劳瘵,卧床不起。治以拙拟资生汤,复俾日用生山药四两,煮汁当茶饮之,一月之后,体渐复初,月信亦通。

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大喘大汗,身热劳嗽。医者用黄、熟地、白芍等药,汗出愈多。后愚诊视,脉甚虚弱,数至七至,审证论脉,似在不治。俾其急用生山药六两,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一昼夜所饮之水,皆取于山药中。翌日又换山药六两,仍如此煮饮之。三日后诸病皆愈。

一人,年四十余,得温病十余日,外感之火已消十之八九。大便忽然滑下,喘息迫促,且有烦渴之意。其脉甚虚,两尺微按即无。亦急用生山药六两,煎汁两大碗,徐徐温饮下,以之当茶,饮完煎渣再饮,两日共享山药十八两,喘与烦渴皆愈,大便亦不滑泻。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侄女××,已于归数载,因患瘰证成痨,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来函索方。余揣此系阴分亏损已极所致。

俾先用一味薯蓣饮,每日用生怀山药四两,煮汁两大碗,当茶频频温饮之。不数剂,喘定汗止,咳嗽亦见轻。继又兼服薯蓣粥,作点心用之,渐渐全愈。

奉天法库县万××来函∶

家慈患痰喘咳嗽病,三十年于兹矣。百方不效,且年愈高,病愈进。乃于今春宿病既发,又添发灼、咽干、头汗出、食不下等证。生虽习医,此时惟战兢不敢处方,遂请一宿医诊视,云是痰盛有火,孰知是肺气与脾阴肾阴将虚竭也。与人参清肺汤,加生地、丹皮等味,服二剂,非特未效,遂发灼如火,更添泄泻,有不可终日之势。于是不敢延医,自选用资生汤方,服一剂,亦无显效。转思此时方中于术、牛蒡子、鸡内金等味有未合也。因改用一味薯蓣饮,用生怀山药四两,加玄参三钱。服一剂见效,二剂大见效,三剂即病愈强半矣。后乃改用薯蓣粥,用生怀山药一两为细末,煮作粥,少调以白糖,每日两次当点心服之。又间进开胃之药。旬余而安。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5.参麦汤

属性: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带心)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牛蒡子(三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

人参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为

润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至于山药,其收涩也能助人

参以补气,其粘润也,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

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

之因虚而逆。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矣。用白芍者,因肝

为肺之对宫,肺金虚损,不能清肃下行以镇肝木,则肝火恒恣横而上逆,故加芍药以敛戢其

火。且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也。

\x按∶\x古方多以麦冬治肺虚咳嗽,独徐灵胎谓嗽者断不宜用。盖以其汁浆胶粘太甚,肺中稍有

客邪,即可留滞不散,惟济以半夏之辛燥开通,则不惟治嗽甚效。即治喘亦甚效。故仲景治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有竹叶石膏汤,麦冬与半夏同用。治火逆上气,有麦门冬汤,以麦冬为君

,亦佐以半夏也。又肺虚劳嗽者,医者多忌用半夏,是未知半夏之性者也。徐灵胎曰∶“肺

属金喜敛而不喜散。”盖敛则肺叶垂而气顺,散则肺叶张而气逆。半夏之辛,与姜、桂之辛

迥别,入喉则闭不能言,涂金疮则血不复出,辛中滞涩,故能疏又能敛也。又辛之敛与酸之

敛不同,酸则一主于敛,辛则敛中有发散之意,尤与肺投合也。又喻嘉言赞麦门冬汤中用半夏曰∶“于大建中气,大生津

液药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以利咽下气,此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愚对于此证,悉心研究,知其治法,当细分为数种。肾传肺者,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佐,

若拙拟之醴泉饮是也;肺传肾者,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主,以滋补

真阴之药为佐,若此参麦汤是也;其因肺肾俱病,而累及脾胃者,宜肺肾双补,而兼顾其

脾胃,若拙拟之滋培汤、珠玉二宝粥是也。如此分途施治,斟酌咸宜,而又兼服阿斯匹林,凡其脉之稍有根柢可挽回者,需以时日皆愈也。至于但肺有结核,而未累及他脏者,可于斯编治肺病方中,酌其治法(论肺病治法,实合虚劳肺病详细论之也,凡治虚劳及肺病者皆宜参观)

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初得外感风热,服之出凉汗即愈。兼能退内伤之热,肺结核者,借之以消除其热,诚有奇效。又善治急性关节肿疼,发表痘毒、麻疹及肠胃炎、肋膜炎诸证,西药中之最适用者也。特其发汗之力甚猛。若结晶坚而大者,以治外感,半瓦即可出汗;若当天气寒凉,或近寒带

之地,须服至一瓦,或至瓦半。若其略似白粉,微有结晶者,药力薄弱,服至一瓦方能出汗,多可服至瓦半或二瓦。是在临证者,相其药力之优劣,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至用阿斯匹林治内伤,其分量尤须少用。因内伤发热之人,阴虚阳浮,最易发汗。西人用治肺结核之热,日服三瓦,其在欧洲地寒,且其人自幼多肉食,脏腑营卫壮固,或者犹可,在吾中华则定然不可。是以丁仲祜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一日三次共服一瓦半,则视西人所用之愚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视西人所用之数,则减之又减。曾治一少年,染肺结核,咳嗽食少,身体羸弱,半载不愈,求为延医。遂投以理肺清痰、健胃滋阴之药,又于晚间临睡时,用白蔗糖冲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须臾周身即得大汗,过三点钟其汗始止,翌日觉周身酸懒,盖因汗太过也。而咳嗽则较前见轻,食欲亦少振,继服滋补之药数剂,每日只用阿斯匹林六分之一瓦,作一次服下,或出微汗,或不出汗,从此精神渐渐清爽,调治月余而愈。自此以后,用阿斯匹林治肺结核,必先少少试服,初次断不敢稍多也。

至西人谓防其出汗,可与止汗之药同服,亦系善法。然仍恐服后止汗之药不效,而阿斯匹林之发汗,仍然甚效也。愚治肺结核证,若一日用至一瓦,或一瓦强,恒作十次,或十余次服下。勿须用止汗之药,亦可不出汗。即有时微见汗,亦系佳兆。凡劳瘵阴虚之证,其脉之急数者,无论肺结核与不结核,于每服滋补剂外,皆宜服阿斯匹林,或半瓦,或至一瓦。恐其出汗多,分几次服下,其初日服之俾微见汗,后日日常服,以或出汗或不出汗为适宜。如此旬日之间,脉之数者可渐和缓。

\x附录∶\x

广西柳州宾××来函∶

治一妇人,年四十三岁,素因家务劳心,又兼伤心,遂患吐血。后吐血虽愈,而喘嗽殊甚,夜不能卧。诸医率用枇杷叶、

款冬花、杏仁、紫菀、贝母等药治之。其后右边面颧淡红肿起,嗽喘仍不少愈。后仆为延医,先投以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苏子沉香二剂,继服书中参麦汤八剂,喘嗽皆愈。

又∶治一男子,年四十六岁,心中发热作喘,医治三年无效。仆为诊视,先投以书中首方资生汤,遵注加生地黄六钱。

一剂见轻,数剂病愈强半。继用参麦汤数剂,病愈十之八九。然病已数年,身体羸弱,非仓猝所能撤消;望先生赐惠,为拟一善后之方,则幸甚矣。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6.珠玉二宝粥

属性: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

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

意服之。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

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又用柿霜之凉可润肺、甘能归脾者,以为之佐使。病患服

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证,病自渐愈,即不对证,亦无他患

。柿霜饼,即柿霜熬成者,为柿霜白而净者甚少,故用其熬成饼者。然熬此饼时恒有掺以薄荷水

者,其性即不纯良。遇阴虚汗多之证用之即有不宜,若果有白净柿霜尤胜于饼。

一少年,因感冒懒于饮食,犹勤稼穑,枵腹力作,遂成劳嗽。过午发热,彻夜咳吐痰涎。医

者因其年少,多用滋阴补肾之药,间有少加参、者。调治两月不效,饮食减少,痰涎转增

,渐至不起,脉虚数兼有弦象,知其肺脾皆有伤损也。授以此方,俾一日两次服之,半月全愈

或问∶脉现弦象,何以即知其脾肺伤损?答曰∶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今此证

左右之脉皆弦,夫弦为肝脉,肝盛必然侮脾,因肝属木脾属土也。且五行之中,惟土可以包

括四行,即脾气可以包括四脏。故六部脉中,皆以和缓为贵,以其饶有脾土之气也。今其脉

不和缓而弦硬,其脾气受伤,不能包括四脏可知。又肺属金,所以镇肝木者也,故肺金清肃

之气下行,肝木必不至恣横,即脉象不至于弦。今其脉既现如此弦象,则肺金受伤,不能镇

肝木更可知也。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7.沃雪汤

属性: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

一人,年四十余,素有喘证,薄受外感即发。医者投以小青龙汤,一剂即愈,习

以为常。一日喘证复发,连服小青龙汤三剂不愈。其脉五至余,右寸浮大,重按即无。知其

从前服小青龙即愈者,因其证原受外感;今服之而不愈者,因此次发喘原无外感也,盖其薄

受外感即喘;肺与肾原有伤损,但知治其病标,不知治其病本,则其伤损必益甚,是以此

次不受外感亦发喘也。为拟此汤服两剂全愈,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8.水晶桃

属性: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

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

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核桃乃果核之最大者,其仁既

多脂,味更香美,为食中佳品,性善补肾可知。柿霜色白入肺,而甘凉滑润,其甘也能益肺

气,其凉也能清肺热,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与核

桃同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虚者必易壮实。且食之又甚适口,饥时可随便服之,故以治

小儿尤佳也。

\x【附方】\x俗传治劳嗽方,秋分日取鲜莱菔十余枚去叶,自叶中心穿以鲜槐条,令槐条头透出

根外,悬于茂盛树上满百日,至一百零一日取下。用时去槐条,将莱菔切片煮烂,调红

沙糖服之,每服一枚,数服即愈。

\x按∶\x莱菔色白入肺,槐条色黑入肾,如此作用,盖欲导引肺气归肾。其悬于茂盛树上者,因

茂树之叶多吐氧气,莱菔借氧气酝酿,其补益之力必增也。悬之必满百日者,欲其饱经霜露

,借金水之气,以补金水之脏也。邑中孙姓叟,年近六旬,劳喘,百药不效,后得此方服之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9.既济汤

属性: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

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

或问∶既济汤原为救脱之药,方中何以不用人参?答曰∶人参之性补而兼升,以治上脱,转有气高不返之虞。喻嘉

言《寓意草》中论之甚详。惟与赭石同用,始能纳气归根。而证兼下脱者,赭石又不宜用,为不用赭石,所以不敢用人参.且阳之上脱也,皆因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气始无所系恋而上奔。故方中重用熟地、山药以峻补真阴,俾阴足自能潜阳。而佐以附子之辛热,原与元阳为同气,协同芍药之苦降(《神农本草经》味苦),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

宅。更有萸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俾其阴阳固结,不但元阳不复上脱,而真阴亦永不下脱矣。

一人,年二十余,禀资素羸弱,又耽烟色,于秋初患疟,两旬始愈。一日大便滑

泻数次,头面汗出如洗,精神颓愦,昏昏似睡。其脉上盛下虚,两寸摇摇,两尺欲无,数至

七至。延医二人皆不疏方。愚后至为拟此汤,一剂而醒,又服两剂遂复初。

友人张××,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发时

昼夜号呼。医者屡投以消通之药,致大便滑泻,虚气连连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

惊悸,周身动,须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医数人皆不敢疏方。张××投以此汤,将方中萸

肉倍作二两,连服两剂,诸病皆愈,心疼竟从此除根。

或问∶此方能治脱证宜矣,而并能治心疼者何也?答曰∶凡人身内外有疼处,皆其气血痹而

不通。《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是萸肉不但酸敛,而更

善开通可知。李士材治肝虚作疼,萸肉与当归并用。愚治肝虚腿疼,曾重用萸肉随手奏效(

详案在曲直汤下)。盖萸肉得木气最浓,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

,故善于治脱,尤善于开痹也。大抵其证原属虚痹,气血因虚不能流通而作疼。医者不知,惟事

开破,迨开至阴阳将脱,而其疼如故,医者亦束手矣。而投以此汤,惟将萸肉加倍,竟能于

救脱之外,更将心疼除根。此非愚制方之妙,实张××之因证施用,而善于加减也。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10.来复汤

属性: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

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

宜急服。

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二钱,

蜜炙)

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

以萸肉为第一。而《神农本草经》载于中品,不与参、术、并列者,窃忆古书竹简韦编,易于错简,此或错简之误欤!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根据,胆为少阳,

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愚初试出此药之能力,以为一己之创见,及详观《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原主寒热,其所主之寒热,即肝经虚极之寒热往来也。特从前涉猎观之,忽不加察,且益叹《神农本草经》之精当,实非后世本草所能及也。又《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能逐寒湿痹,是以本方可用以治心腹疼痛。曲直汤用以治肢体疼痛,以其味酸能敛。补络补管汤,用之以治咳血吐血。再合以此方重用之,最善救脱敛汗。则山茱萸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矣。

一人,年二十余,于孟冬得伤寒证,调治十余日,表里皆解。忽遍身发热,顿饭

顷,汗出淋漓,热顿解,须臾又热又汗。若是两昼夜,势近垂危,仓猝迎愚延医。及至,见

汗出浑身如洗,目上窜不露黑睛,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此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

盖肝胆虚者,其病象为寒热往来,此证之忽热忽汗,亦即寒热往来之意。急用净萸肉二两煎

服,热与汗均愈其半,遂为拟此方,服两剂而病若失。

赵叟,年六十三岁,于仲冬得伤寒证,痰喘甚剧。其脉浮而弱,不任循按,问其平素,言有劳病,冬日恒发喘嗽。

再三

筹思,强治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为其脉弱,俾预购补药数种备用。服药后喘稍愈,再诊其脉微弱益甚,遂急用净萸肉一两,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野台参四钱,生杭芍三钱为方,皆所素购也。煎汤甫成,此时病患呼吸俱微,自觉气息不续,急将药饮下,气息遂能接续。

李××,年五旬,偶相值,求为诊脉,言前月有病服药已愈,近觉身体清爽,未知脉象何如?诊之,其脉尺部无根,

部摇摇有将脱之势,因其自谓病愈,若遽悚以危语,彼必不信,姑以脉象平和答之。遂秘谓其侄曰∶“令叔之脉甚危险,当服补敛之药,以防元气之暴脱。”其侄向彼述之,果不相信后二日,忽遣人迎愚,言其骤然眩晕不起,求为延医。既至,见其周身颤动,头上汗出,言语错乱,自言心怔忡不能支持,其脉上盛下虚之象较前益甚,急投以净萸肉两半,生龙骨、生牡蛎、野台参、生赭石各五钱,一剂即愈。继将萸肉改用一两,加生山药八钱,连服数剂,脉亦复常。按∶此方赭石之分量,宜稍重于台参。

\x附录∶\x

湖北天门县崔××来函∶

张港朱××之儿媳,产后角弓反张,汗出如珠,六脉散乱无根,有将脱之象,迎为延医。急用净萸肉二两,俾煎汤

服之,

一剂即愈。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11.镇摄汤

属性: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

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

愈。

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细,五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去净核,五钱)清半夏(二钱)茯苓(二钱)

服药数剂后,满闷见轻,去芡实加白术二钱。

脉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

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然脾胃属土,其脉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诸脏

腑,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今其脉弦而有力,乃肝木横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

其脾胃虚也。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此时脾胃气

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势,冲气复上干而排挤之,而其势愈外越,故其脉又兼大也。

一媪,年过六旬,胸腹满闷,时觉有气自下上冲,饮食不能下行。其子为书贾,且知医。曾

因卖书至愚书校,述其母病证,且言脉象大而弦硬。为拟此汤,服一剂满闷即减,又服数

剂全愈。

一人,年近五旬,心中常常满闷,呕吐痰水。时觉有气起自下焦,上冲胃口。其脉弦硬而长,右部尤甚,此冲气上冲,并迫胃气上逆也。问其大便,言甚干燥。遂将方中赭石改作一两,又加知母、生牡蛎各五钱,浓朴、苏子各钱半,连服六剂全愈。

\x附录:\x直隶盐山李××来函∶

天津王媪,得病月余,困顿已极,求治于弟。诊其脉,六部皆弦硬有力,更粗大异常,询其病,则胸膈满闷,食已即吐,月余以来,未得一饭不吐,且每日大便两三次,所便少许有如鸡矢,自云心中之难受,莫可言喻,不如即早与世长辞,脱此苦恼。细思胸膈满闷,颇似实证者;,然而脉象弦硬粗大,无一点柔和之象,遂忆镇摄汤下注云,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以实证治之云云。即抄镇摄汤原方予之。服一剂,吐即见减,大便次数亦见减,脉遂有柔和之象。四五剂,即诸病全愈。以后遇此等脉象,即按此汤加减治之,无不效如桴鼓。

o<目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

敦复汤

属性:(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

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

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

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若君火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

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因此,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

o<目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

敦复汤

属性: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今邑中日服生硫黄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引导也。今略举生硫黄治验之病数则于下∶

一孺子三岁失乳。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俾嚼服生硫黄如绿豆粒大两块,当日滑泻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后服数月,严冬在外嬉戏,面有红光,亦不畏寒。

一叟年近六旬,得水肿证。小便不利,周身皆肿,其脉甚沉细,自言素有疝气,下焦常觉寒凉。愚曰∶欲去下焦之寒,非服硫黄不可。且其性善利水,施之火不胜水而成水肿者尤为对证。为开苓桂术甘汤加野台参三钱、威灵仙一钱,一日煎渣再服,皆送服生硫黄末二分。十日后,小便大利,肿消三分之二。下焦仍觉寒凉,遂停汤药单服硫黄试验,渐渐加多,一月共服生硫黄四两,周身肿尽消,下焦亦觉温暖。

一人年十八九,常常呕吐涎沫,甚则吐食。诊其脉象甚迟濡,投以大热之剂毫不觉热,久服亦无效验。俾嚼服生硫黄如黄豆粒大,徐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后一日两次服,每服至二钱,始觉温暖。共服生硫黄四斤,病始除根。

一数月孺子,乳汁不化,吐泻交作,常常啼号,日就羸瘦。其啼时蹙眉,似有腹疼之意。俾用生硫黄末三厘许,乳汁送服,数次而愈。

一人年四十许,因受寒腿疼不能步履。投以温补宣通之剂,愈后,因食猪头(猪头咸寒与猪肉不同)反复甚剧,疼如刀刺,再服前药不效。俾每于饭前嚼服生硫黄如玉秫粒大,服后即以饭压之。试验加多,后每服至钱许,共服生硫黄二斤,其证始愈。

一叟年六十有一,频频咳吐痰涎,兼发喘逆。人皆以为劳疾,未有治法。诊其脉甚迟,不足三至,知其寒饮为恙也。投以拙拟理饮汤加人参、附子各四钱,喘与咳皆见轻而脉之迟仍旧。因思脉象如此,非草木之品所能挽回。俾服生硫黄少许,不觉温暖,则徐徐加多,两月之间,服生硫黄斤余,喘与咳皆愈,脉亦复常。

一妇人年五旬,上焦阳分虚损,寒饮留滞作嗽,心中怔忡,饮食减少,两腿畏寒,卧床不起者已二年矣。医者见其咳嗽怔忡,犹认为阴分虚损,复用熟地、阿胶诸滞泥之品,服之病益剧。后愚诊视,脉甚弦细,不足四至,投以拙拟理饮汤加附子三钱,服七八日咳嗽见轻,饮食稍多而仍不觉热,知其数载沉,非程功半载不能愈也。俾每日于两餐之前服生硫黄三分,体验加多,后服数月,其病果愈。

按∶古方中硫黄皆用石硫黄,而今之硫黄皆出于石,其色黄而亮,砂粒甚大,且无臭气者即堪服食。且此物燃之虽气味甚烈,嚼之实无他味。无论病在上在下,皆宜食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若不能嚼服者,为末开水送服亦可,且其力最长,即一日服一次,其热亦可昼夜不歇。

衷中参西张锡纯.

衷中參西張錫純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縣人。張氏世儒出身,自幼好學,於經史百家無不鑽研。曾兩次應試未成,便棄儒學醫。對《內經》、《傷寒經》、《神農本草經》等古醫籍皆刻苦研讀。他以「夫事貴師古者,非以古人之規矩準繩限我也……又貴舉古人之規矩準繩而擴充之,變化之,引伸觸長之」(《醫學衷中參西錄.自敘》)的態度,窮究醫理,大膽實驗。二十多歲即為人診病,且常獲顯效。曾在瀋陽、天津、滄縣等地行醫數十年,創建醫院,開辦函授中醫學校,醫治無數疑難重病,臨證診治精益求精,著書立說多有創見,成為近代一位傑出的著名醫家。二十年代初,已被譽為我國北方醫林四大家之一。 張氏接觸西方醫學氏在中年以後。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自敘說:「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頗喜其講解新異多出中醫之外。後又十餘年,於醫學研究功深,乃知西醫新異之理原多在中醫包括之中,特古籍語意渾含,有賴後人闡發耳。」又說:「吾儒生古人之後,當竟古人未竟之業,而不能與古為新。俾吾中華醫學大放光明於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也。」於是他便以「與古為新」為己任。從事中西醫匯通的探討。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集中地反映了他豐富的臨床經驗、高超的醫療技術和主張中西醫匯通的學術思想。該書係張氏多年論述的匯集,數十年間多次刊印,廣為流傳,至今仍為醫界所推崇。

他的學術思想主要有兩點: (1)「衷中參西」是他中西醫匯通的指導思想 他認為:「東西文化,應互相容納。科學得哲學以深造,哲學賴科學以證實,將來道器合一,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於一爐。」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對中、西醫兩大體系進行了研究。他雖然看到兩者之間的異同,但主要強調的是中醫之理多包括西醫之理,溝通中西並非難事。於是便從醫理、臨床病症、治療用藥等方面,引用中西醫理相互印證。試圖表明中醫並不落後於西醫,甚至還要高於西醫。如說:「中醫謂人之神明在心,故安神之藥注重於心。西說謂人之神明在腦,故安神之藥注重於腦。及觀《內經》,知中西之說皆涵蓋其中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在《論腦貧血痿廢治法答楊部長階三先生》一文中又說「……肢體痿廢,而其病因實由於腦部貧血也。按生理之實驗人之全體運動皆腦髓神經司之,此雖西人之說,而洵可確信。」「是西人腦貧血可致痿廢之說,原與《內經》相符也。然西人論痿之由,知因腦部貧血,而《內經》更推腦部貧血之由,知因上氣不足,夫上氣者何?胸中大氣也(亦名宗氣),其氣能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醫界春秋》,53期,1930.11)他認為:「《內經》之文,原與西人腦充血之議論句句符合,此不可謂不同。」在治療用藥上,他認為:「西醫用藥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也。中醫用藥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標本原宜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標,以中藥治其本,則奏效必捷,而臨證亦確有把握矣」(《醫學衷中參西錄?論中西之藥原宜相助為理》)。他雖在臨證治療時應用了一些西藥,肯定了一些西藥的療效,也有一些中西藥併用的驗案。但就總體來看,他研究較多和使用精當的還是中藥,自創的一些名方也都是由中藥組成,充分體現了他「衷中參西」,中西醫匯通以中醫為本的指導思想。 (2)「求實效、重實驗」是他進行中西醫匯通的主要方法 他生當清末民初,當時空談名理,不務實際,死讀書本,泥古不化的風氣,也影響到醫學界。他卻獨樹一幟的採取了講求實效、大膽實驗的科學方法。張氏不尚空談,也不好與人爭辯,更不參與當時的醫政活動。他反對那種對待西醫「維新者趨之恐後,守舊者視之若浼」的極端主義和「互相抵牾」的敵視態度。他說:「嘗閱滬上諸醫報,中、西勢若冰炭,甚至互相謾罵,此誠醫界之大恥也。」而是專心從事志在濟世活人的醫療工作。自述「愚生平研究醫學,必有確實徵驗,然後筆之於書。即對《內經》,亦未敢輕信」(張錫純,〈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上)〉,《醫界春秋》,40期,1929.10)。「是以讀《內經》之法,但於其可信之處精研有得,即能開無限法門,其不可信之處,或為後世偽託付之不論可也。此孟子所謂書難盡信之文也。乃今之偏重西法者不於《內經》可信之處,費心研究,但於其不可信之處,極力指摘,推其意見直謂《內經》真本久失,所傳於世者皆係偽託,有斯理乎!」(張錫純:《黃帝內經論》,《紹興醫藥學報》,10卷6期,1920)。他除了以這種「書難盡信」的態度,在實踐中驗證前人的理論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自己的臨證實踐,認真總結確有實效的經驗。如他「為了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不惜下問於廚師;為了體驗藥物性能,不憚親自嘗試。毒如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完整版)

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朝代:清年份:公元1909年 <目录>一、医方<目录>二、药物<目录>三、医论<目录>四、医话<目录>五、医案 <目录>一、医方 o<目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资生汤十全育真汤醴泉饮一味薯蓣饮参麦汤珠玉二宝粥沃雪汤水晶桃既济汤来复汤镇摄汤 o<目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敦复汤 o<目录>一、医方\(三)治大气下陷方 升陷汤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 o<目录>一、医方\(四)治喘息方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滋培汤 o<目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 1.理饮汤理痰汤3.龙理痰汤4.健脾化痰丸5.期颐饼6.治痰点天突穴法 o<目录>一、医方\(六)治肺病方 黄膏清金益气汤清金解毒汤安肺宁嗽丸清凉华盖饮 o<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1.寒降汤2.温降汤3.清降汤4.保元寒降汤5.保元清降汤6.秘红丹7.二鲜饮8.三鲜饮9.化血丹10.补络补管汤11.化瘀理膈丹 o<目录>一、医方\(八)治心病方1.定心汤2.安魂汤 o<目录>一、医方\(九)治癫狂方1.荡痰汤2.荡痰加甘遂汤3.调气养神汤 o<目录>一、医方\(十)治痫风方1.加味磁朱丸2.通变黑锡丹3.一味铁养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一)治小儿风证方1.定风丹2.镇风汤 o<目录>一、医方\(十二)治内外中风方 1.搜风汤2.逐风汤3.加味黄五物汤4.加味玉屏风散5.镇肝熄风汤6.加味补血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三)治肢体痿废方1.振颓汤2.振颓丸3.姜胶膏 o<目录>一、医方\(十四)治膈食方参赭培气汤 o<目录>一、医方\(十五)治呕吐方1.镇逆汤2.薯蓣半夏粥 o<目录>一、医方\(十六)治霍乱方 1.急救回生丹2.卫生防疫宝丹3.急救回阳汤 o<目录>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1.益脾饼2.扶中汤3.薯蓣粥4.薯蓣鸡子黄粥5.薯蓣苜汤6.加味天水散7.加味四神丸 o<目录>一、医方\(十八)治痢方 1.化滞汤2.燮理汤3.解毒生化丹4.天水涤肠汤5.通变白头翁汤6.三宝粥7.通变白虎加人参汤 o<目录>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1.硝菔通结汤2.赭遂攻结汤3.通结用葱白熨法 o<目录>一、医方\(二十)治消渴方1.玉液汤2.滋饮 o<目录>一、医方\(二十一)治癃闭方 宣阳汤济阴汤白茅根汤温通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寒通汤升麻黄汤鸡汤鸡茅根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 1.理血汤2.膏淋汤3.气淋汤4.劳淋汤5.砂淋丸6.寒淋汤7.秘真丹8.毒淋汤9.清毒二仙丹10.鲜小蓟根汤11.澄化汤12.清肾汤13.舒和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三)治伤寒方 1.麻黄加知母汤2.加味桂枝代粥汤3.从龙汤4.馏水石膏饮5.通变大柴胡汤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四)治温病方 1.清解汤2.凉解汤3.寒解汤4.石膏阿斯匹林汤5.和解汤6.宣解汤7.滋阴宣解汤8.滋阴清燥汤9.滋阴固下汤10.犹龙汤 o<目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1.仙露汤2.石膏粳米汤3.镇逆白虎汤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5.宁嗽定喘饮6.荡胸汤7.一味莱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若君火

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因此,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

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神奇偏方

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神奇偏方 有一种可怕的东西,它可能出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它的存在,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会越长越大,导致我们偏瘫甚至失去生命。它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斑块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也在增多增大,有些人说,我有冠心病,这就是冠状动脉被这种斑块阻塞,造成管腔的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使得心脏功能受限。还有些人说,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正是下肢动脉血管被斑块阻塞导致血流不畅,而形成腿的酸胀疼麻。 每个人血管受阻塞的部位不同,造成的疾病不同,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一个地方有斑块,不代表着只有一个地方不好,血管遍布全身,有一个地方出问题有症状,意味着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或多或少的也有问题,只是还没有堵塞得很严重。

所以,我们把斑块比作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隐形杀手”,血管内如果有了斑块,我们就一直处于不知道的危险之中。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患者往往没有十分明确的症状,但是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这些继发病变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所以说“小”斑块蕴含“大”危险。从早期病变、形成、生长变大,直到最后崩溃堵塞血管,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在斑块生长到一定程度,严重阻碍血液流动,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的时候才来就诊,其实在这之前斑块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没有人注意。 血管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长斑块,但是有一种形状的血管最容易出问题,您估计是“l”形,还是“Y”形,还是“S”形呢?想象一下吧,河中最容易沉积泥沙的段落是哪里呢?正是转弯、分叉的部位。河流中的泥沙容易在转弯或者支流汇入的地方沉积下来,血管也是一样,所以Y形的血管最容易有斑块形成,造成阻塞。 脖子上的颈动脉就是“Y”形的,如果颈动脉破裂或者堵住了,大脑的供血就会有问题。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对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脏每分钟的搏动输出量里,约有十分之一供应脑部,而两根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由于颈动脉“地处”心脏和大脑的通路中间,如果颈动脉上的斑块破裂,掉下一些“小碎屑”随血流流向远端(大脑方向),就可能会出现头晕、一过性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斑块破裂掉下“大块”,可能造成脑血管的栓塞,脑中风发生。所以说颈动脉非常重要,它是导致中风偏瘫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脑中风祸起颈动脉狭窄。 推荐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有效方子 1.打通血管绝密偏方 材料:同份量的柠檬汁、姜汁、蒜头汁、苹果醋各一杯,蜜糖适量。 做法: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感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感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感《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清朝末年名医张锡纯代表着作,此书是张老一生研究祖国医学的结晶,它开创了中国医药学与西洋医学结合的先河,建立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所列处方全系临床体验所得。 张老临床用药灵活多变,其中很多药方来源于食物,张老云: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疾,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用食物来治疗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达到邪去病安之效,是谓大医。珠玉二宝粥:山药薏米柿饼霜,三味药均为日常生活食品,但捣渣煮烂熟,随意服之,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近代学者对珠玉二宝粥对脾虚型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研究表明:珠玉二宝粥可延缓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趋势、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还能改善哮喘患者脾虚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此方不仅口感不错,效果良好,为广大患者所能接受;在张老的方里,山药柿饼霜核桃仁龙眼肉黑芝麻花椒小茴香枸杞······均为常用之药。《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可见食疗在战国时代已经作药物来治病,现代人们都意识到食疗的作用,大力推崇。 张老对服药方法也非常重视,徐灵胎说过,“病之愈与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张老书中用了多种服药方法,对于上焦有热之证,张老有时采用嚼服的方法,如:对咽喉肿痛闻药气呕吐者,张老用鲜梨片蘸生石膏末嚼咽;用清脑黄连膏即黄连二钱为细末,香油调成糊,常以鼻嗅之,治因热而眼疾者,张老认为目系神经连于脑脑部因热生炎,病及神经,必生眼疾,故借鼻窍之捷径,直达于脑部;对于婴幼儿疾病,难以服药,张老用药末至于乳房上让婴儿乳食,如:定风丹治疗小儿急慢惊风;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阴津亏虚之证又不耐服药者,张老用薯蓣粥煎茶饮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张老又

张锡纯屡试屡效方选——治泄泻方,治痰饮方

扶中汤 主治: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 附方:于术(一两,炒)生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 备注: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钱,炒捣) 药性分析: 龙眼肉,味甘能补脾,气香能醒脾,诚为脾家要药。且心为脾母,龙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补益心脏,俾母旺自能荫子也。 愚治心虚怔忡,恒俾单购龙眼肉斤许,饭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补心之明征。 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虚不能统血,亦可单服龙眼肉而愈,是又补脾之明征也。 案例: 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更延他医,投以温补之剂,初服稍轻,久服,则泻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迁延半载,以为无药可治。 后愚为诊视,脉虽濡弱,而无弦数之象,知犹可治。 但泻久身弱,虚汗淋漓,心中怔忡,饮食减少。踌躇久之,为拟此方,补脾兼补心肾。数剂泻止,而汗则加多。 遂于方中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六钱,两剂汗止,又变为漫肿。 盖从前泻时,小便短少,泻止后,小便仍少,水气下无出路,故蒸为汗,汗止又为漫肿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特其平素常觉腰际凉甚,利小便之药,凉者断不可用。 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2.理痰汤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清半夏(四钱)、生芡实(一两)、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

打通血管绝密偏方

打通血管绝密偏方 材料:同份量的柠檬汁、姜汁、蒜头汁、苹果醋各一杯,蜜糖适量。 做法: 1,蒜头去皮,姜去皮切小片,一起放入榨汁机榨汁,或者放入搅拌器打成浆,用网布隔渣,手绞出汁。 2,将蒜头、姜汁放入瓦煲,加入柠檬汁与苹果醋,大火滚,小火慢煮,不要盖锅盖,让水份蒸发,大约需要半小时,剩下大约一半汁液。 3,温度降下后,加入蜜糖,仔细搅匀,蜜糖需要很多,主要是令汁液容易入口。 将成品存在有盖的玻璃瓶中,放入雪柜。每天早饭前空肚服用一汤匙。 吃上一个月以后去医院做次检查,会发现血管干干净净,堵塞的地方已经全通了。

症状:牙齿松动、不牢固。 秘方: 1、补骨脂30克,怀牛膝、枸杞各15克,每天早晚熬水喝。每天早、中、晚再吃一个核桃; 2、每天起床后或睡觉前,将上下牙齿相互叩击30次,将津液吞下去; 3、每天早晚刷牙后,做15次闭口、鼓腮、漱口,然后左右转动舌头; 4、每天三餐过后,含上两口茶水漱漱口; 5、早、中、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足3分钟。 岁数大了也要把牙补齐 一天晚上,老家的亲威打来电话,说三爷病危,让我赶紧回去。我一听马上匆匆忙忙地往家赶。 到家后,看三爷面色无华、双眼无神、满头的银发也没有一点光泽。询问家人后才知道,最近半年来老人家掉了两颗牙齿,一直都在吃稀饭。我当时就明白了,牙齿脱落影响了进食,导致身体营养失衡。 于是,我嘱咐家人用机器打了些肉沫,喂老人家吃下去。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起来了。这时,他也说自己饿了,要吃东西。 这样吃了两天,老人家的气色已经转好,体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就带着他到医院去补牙。还告诉他,牙补好后要多叩齿,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为肺叶辟之原动力)下陷。《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也。 【附案】沧州董氏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其家适有预购黄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其族兄××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服后,果诸病皆愈。其族兄疑而问曰:“《神农本草经》黄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 “黄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不

可遏抑。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则其效如神。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有所根据,故怔忡自止也。”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一妇人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情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且发热乎?病患不能言而颔之。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遂用生黄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汗减,至三剂诸病皆愈。从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其父知医,疑而问曰:“向延医延医,皆言脾胃虚弱,相火衰损,故所用之方皆健脾养胃,补助相火,曾未有言及肝虚者,先生独言肝虚,但因左脉之微弱乎?抑别有所见而云然乎?”答曰:“肝脏之位置虽居于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试问病患,其左半身必觉有不及右半身处,是其明征也。”询之,果觉坐时左半身下坠,卧时不敢向左侧,其父方信愚言,求为疏方。遂用生黄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煎汤饮下,须臾左侧即可安卧,又服

清理血管的方子

1、丹参: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 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2、天麻 天麻临床应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惊厥、镇痛、镇静、催眠和促智抗衰老的作用。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与天麻降低脑内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与抑制中枢DANA功能神经末梢对DANA的重摄取和储存有关。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天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而增加心血输出量,具有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血液循环,增加抗损作用。天麻对中央动脉血管有顺应性的改善作用,使得主动脉、大动脉等血管弹性增强,从而增强了血管对血压的缓冲能力。 3、天麻能提高人体缺氧能力,对高温、高海拔地区作业人员具有保护作用。此外,天麻对炎性早期的渗出和肿胀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天麻中多种有效成份还具有镇咳祛痰和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天麻无任何毒性。实验证明天麻对血像、肝肾功能及胆固醇均无影响。因此,天麻既可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长期用药均无毒性。 3、田三七 田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 4、山楂 5、西洋参 应用: 1、阴虚火旺,喘咳痰血。能补气养阴,清肺火。 2、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能补气养阴生津。 3、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单用水煎服或泡服即有效。 4、可治肠热便血。 6、瓜娄壳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瓜蒌皮水煎剂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瓜蒌含致泻物质, 有泻下作用。瓜蒌皮的泻下作用较弱;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下面是一个已经患有血管壁硬化时,也就是已经患了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时一个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 方子(血管壁清理干净了,血管的管腔就变大了,血流就通畅了,心肌的细胞就能得到血液供应了,也就不会因为心肌缺血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发生的心绞痛了)。 丹参、天麻、田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以上这七味药的分量都是相同的,20克就全部是20克,40克就全部是40克,100克就全部是100克。然后将这七味药全部放在一起打成粉。 将打成粉的七味药用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密闭的防潮的 保鲜盒里(防止药物霉变)然后每天早上一小勺,晚上一小勺。经常出差的人也可以将药粉装在“零号”的空胶囊壳里(药店有售),早上吃五颗,晚上吃五颗。 有冠心病的人除了每天服用扩血管的药物以外(扩血管的药物是治疗病的标)。再吃这七味药(七味药是治疗病的本) 能使病情康复。不过要记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一般半年下来心绞痛的人心前区都不会疼痛了。

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山楂粉 中老年人每年都要体检,大多数人体检后发现自己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或血脂稠的毛病,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心脑供血不正常。为什么这些年心脏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会如此之高呢?就是前面这些因素造成的,它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开路先锋”。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气无力推动,而使血滞于脉中所致。人到中老年,气虚那是一定的,血瘀也是必然的,所以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在此,我向您推荐一种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家庭常备药——丹参山楂粉。 既然丹参有活血化瘀、输通血管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还要在丹参里再加入山楂呢?这是因为,山楂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可以辅助丹参“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也就是说,山楂酸涩之性可以健脾胃,助消化,而且其消食导滞之功还可以行气化瘀,所以和丹参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该怎么服用“丹参山楂粉”呢?在药房里买丹参、山楂各100克,加工成粉,分成10份,用40度左右的温开水冲服,每天冲服一份。 中老年人体检的时候,已经查出血脂稠的,不管中度还是轻度,或伴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都可以按上面的用量放心地服用,时间长了就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体检的时候

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昨天,我特别到药店问问山萸肉的价格,结果发现山萸肉竟然降价了,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药非常的贵,昨天发现,用三元钱就可以买三十克,这让我喜出望外,在什么都涨价的今天,居然有降价的东西,而且还真是好东西,于是,迫不及待地给大家讲讲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吧。 我在第三本书里面,把张锡纯放在开端,是因为张锡纯的用药功夫太深了,他把的用药经验都是自己亲手实践而来的,然后他也不留着点儿,毫无保留地都写了出来,现在我们看中药辞典,很多药物的论述,都有张锡纯云如何如何的,这就是人家的贡献,名留青史的地方。 现在聊聊张锡纯用山萸肉吧? 有一个少年人,“素伤烟色”,当时的中国抽大烟的很多,就是鸦片,这个少年不但吸鸦片,还沉溺于女色,所以身体很是不好,这次是患了感冒,医生给开了解表的方子,服用了几副以后,本来已经好了,但是,隔了一天,突然浑身开始出冷汗,心里面怔忡异常,自己说,这个气息马上就像是要断了似的。这下可把家人吓坏了,于是赶快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以后,照例诊脉,诊得的脉象是双手浮弱,无根,大家记住了,张锡纯诊脉有个特点,他一般是三部总取,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分寸关尺,而是分左右手,整个左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整个右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这是张锡纯脉法的特点,在大多数的时候他是这么用的,这在中医里面是一个派别。 诊完了脉,张锡纯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证啊,这是大病之后,身体没有复原,气虚欲脱,怎么办?必须要使用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此时,张锡纯对患者家属说:“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是如果能够买到一味药,则我可以保证转危为安。” 大家一听,您就说吧,什么药我们都能买来。 于是,张锡纯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去买山萸肉四两,然后再稍微买一点人参(五钱)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外面正下着雨,而且药铺在五里之外的地方,但是这家人救人心切,立刻派人骑快马冒雨前去买药。 等这四两山萸肉买来了,张锡纯急忙用二两煎汤,然后给患者服用,这个汤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的心气就定了,汗也止住了,气也能上来了。 然后,张锡纯又用剩下的二两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汤药送服人参块,看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清代徐灵胎的论述过的做法,张锡纯吸收古代医家的经验太多了,随处可用。 这个药服完以后,这个患者的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大家看到了吧,张锡纯在本草上的功夫,张锡纯对这个山萸肉算是掌握得太好了,这个山萸肉就是山茱萸这种植物的果实的肉,是一味补肝的药物,酸酸的甜甜的,过去认为除了酸收补肝,滋补肝肾,在六味地黄丸里面有它。但是,张

清理血管垃圾的药方有哪些

清理血管垃圾的药方有哪些 血管垃圾?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其实所谓血管垃圾就是通过血液循环不能及时排除体外的废气和代谢产物等,只要一说到血管垃圾肯定不是好东西,那么应该如何清理血管垃圾?清理血管垃圾的药方有哪些?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关于清理血管垃圾的药方有哪些吧。 其实通常我们所说的“血管垃圾”主要是指一些身体有害的物质如代谢产物尿酸,二氧化碳以及过高的血脂等, 其中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血液动送到肾脏和肺中进行排出,运送到肝脏中进行分解。

1 多饮水.一方面多饮水可以增加血液的稀释性,改善血液的流变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另一方面多饮水也可以增加尿量,也可以增加废物从肾脏中的排泄. 2 清淡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血脂过高会加速动脉血管的硬化,从而导致血管变细变窄甚至闭塞,影响血液的流动性,不利于有害物质的运输和清除,血脂过高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增加血液中有害成分.再次血脂过高也可能导至血糖过高形成糖尿病. 3 适当应用药物降低血液的粘滞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主要有抗血小板类药物和中药活血化瘀类药物.

4 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类药物. 此外,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自制汤药。 材料:同份量的柠檬汁、姜汁、蒜头汁、苹果醋各一杯,蜜糖适量。 做法: 1,蒜头去皮,姜去皮切小片,一起放入榨汁机榨汁,

或者放入搅拌器打成浆,用网布隔渣,手绞出汁。 2,将蒜头、姜汁放入瓦煲,加入柠檬汁与苹果醋,大火滚,小火慢煮,不要盖锅盖,让水份蒸发,大约需要半小时,剩下大约一半汁液。 3,温度降下后,加入蜜糖,仔细搅匀,蜜糖需要很多,主要是令汁液容易入口。 将成品存在有盖的玻璃瓶中,放入雪柜。每天早饭前空肚服用一汤匙。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功效: 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 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 每天一勺就够了 。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 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 力道更大一些。 (2)--三七(2010-02-24)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方选录 简约版

张锡纯方药节录 (一)治阴虚劳热方 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2.十全育真汤: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生黄(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 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汗止后再服原方。 3.醴泉饮: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4.一味薯蓣饮 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5.参麦汤 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带心)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牛蒡子(三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 6.珠玉二宝粥 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7.沃雪汤: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 8.水晶桃: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 9.既济汤 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 10.来复汤 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二钱,蜜炙) 11.镇摄汤

名医张锡纯的4个验方兼病例

名医张锡纯的4个验方兼病例 A 治心虚失眠的药方及病例患者徐友梅,年60岁,总统的弟弟,住天津一区小松岛街,于季春得不寐之症。证候:冬令间有不寐之时未尝介意,至春日阳气升发时病浸加剧,到了季春之时常数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药皆无效。得病后精神大为衰惫,心中时常发热,懒于饮食,免强加餐,常觉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干燥,常服药始下。其脉左部浮弦,右脉犹弦而发硬,一息五至。病因:患者性好吟咏,喜欢与文士结社,赋诗连句,暗耗心血,逐至不寐。诊断:其右脉浮弦,是因为肝血虚损,兼肝火上升也。从之睡时魂藏于肝,今因肝脏血虚,火升肝不能藏所以不寐。其右脉弦而兼硬,是胃中酸汗短少更兼胃气上逆也。酸汁少则不能化食,气上逆则不能随着呼吸下行传送饮食,所以食后常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使之燥结,亦即胃腑气化不能下达所至。治此症,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气、滋胃汗。如此才能调养肝胃,夜间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滞矣。处方:生怀山药1两、大甘枸杞8钱、生赭石(砸细)6钱、玄参5钱、北沙参5钱、生杭芍5钱、酸枣仁(炒捣碎)4钱、生麦芽3钱、生鸡内金(黄色的捣碎)钱半、茵陈钱半、甘草2钱。共煎一大盅,温服。复诊:将药煎服两剂,患者夜间可睡两三点钟,心中已不发热,食量亦少加增,大便仍停滞,脉象不像以前之弦硬,于是,在原

方的基础上略为加减,使再服之。复诊处方:生怀山药1两、大甘枸杞8钱、生赭石(砸细)6钱、玄参5钱、北沙参5钱、酸枣仁(炒捣碎)4钱、龙眼肉3钱、生杭芍3钱、生鸡内金(黄的捣碎)钱半、生远志钱半、茵陈1钱、甘草钱半。共煎一大盅,温服。效果:患者将药连服3剂,夜间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已自然通下。唯脉象仍有弦硬之意,逐将龙眼肉改用8钱,使多服数剂,以善其后。说明:《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互为之根。此天地之气化也。人禀天地之化得以生,所以上焦之气化为阳,下焦之气化为阴。白昼,人终日言语动作,阴阳之气化皆有消耗,实赖夜晚休息以补助之。当人们睡觉时上焦之阳气下降潜藏,与下焦之阴气会合,则阴阳自能互助,心肾自然相交。所以,当熟睡之时,其相火常炽盛暗动,此心有益于肾也。至睡足之时,精神自然清爽异常,此肾有益于心也。即《易》所谓一阴一阳互为之根也。由此知人能寐者,由于阳气之潜藏,其不能寐者,即由于阳气之浮越,究其所以浮越者,实因脏腑之气有生无降也。所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镇肝,即以治大便燥结,且其色赤质重,能人心中引心阳下降以成寐,若更左以龙骨、牡蛎诸收敛之品以安其神魂,则更可稳睡。而方中未加入这几味药,因其收敛之性与大便燥结的症状不相宜也。方中赭石与山药并用,其和胃降胃之功实强也。此乃取古方之意而通变之也。B治疗严惩外伤的急救方神授普济五行妙化丹能治外

老中医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效的清理血管壁的方子

老中医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效的清理血管壁的方子 「每平方人体皮肤包含6米左右的血管,血管总长99820千米以上,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大概可以绕地球2.5圈。」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到老了,发现很多问题都来不及弥补了。拿我们的血管做例子,现代人总是越活越累,吃的越来越不健康,而我们身上的每一根血管,也因此在慢慢的堵塞,血管斑块越来越大,尤其到了三十岁以后,人便老得更快,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血管在加速衰老和损坏,血管老全身跟着老。虽然我们的血管有生命有活力,但不免也像自来水管一样,用久了,就会结垢、生锈,最后导致水管堵塞无法正常供水。而血液中的水垢一般是指: 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内越积越多,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性就会慢慢减弱,而且是在你毫不察觉的情况下。你有这些情况吗?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如静脉曲张引起静脉血管瘀堵,造成慢性溃疡。皮肤因缺血由粉红色转变为紫红色,且在局部发生溃疡或坏疽的现象,并逐渐延伸到周围的组织。手脚老是冰冷?手脚冰冷除了是气血不足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的。走走停停,休息后脚才不疼?常常在走路时感到疼痛,必须停下来歇一会才能有所缓解,也就是等血液流通恢复正常才能继续走路。有的人严重的话,可能都没办法缓解疼痛。皮肤变薄了,趾甲碎裂了?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是缺少维生素造成的,其实不然,血管堵塞,血液循环变差,腿部就有营养不良的现象出现,也就是腿部皮肤变薄,脚毛脱落,脚趾甲碎裂。出现这些现象时,都只是血管堵塞的前期征兆而已,因为血管是遍布全身的,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不严重者会影响身体各机能器官的运作,严重者会诱发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等问题。所以,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来解决问题,不治已病治未病。滚蛋吧!血管毒素!如果你想要清理一下血管里的毒素,或者已经有血管壁硬化的倾向的话,老中医推荐你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子(这个方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是一个老中医朋友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桑葚火麻茶材料: 火麻仁、桑葚、决明子、葛根、莱菔子、黄精、番石榴果、黑木耳、槐米用法: 袋泡茶,直接泡开水饮用,早晚各一次为佳功效: 除了含有大量延缓衰老的xx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张锡纯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医者欢迎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称为“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而张锡纯先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 张锡纯先世原籍山东诸城,明初迁居直隶(今河北省)盐山边务里,遂为盐山人。家道小康,少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因其家训教子孙宜_训蒙兼习医而益世润身,遂在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这期间其中医水平不断提高,常为人疏方看病,教学时文医兼授,弟子中日后有多人以医为业。1885年,他治愈邑中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手的危重症,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应诊几无虚日。然而,1911年前,仍以训蒙、教书为职业。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为医界公认的一代名医。 例言 一、发明药性之书,始于《神农本经》。其书为有文字之后第一.(《易》虽在先,其时犹无文字),简策之古可知。其书共载药三百六十五味,以象周天之日数,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者,养生之药也;中品者,治病之药也;下品者,攻病之药也。各品之下,皆详载其气味与主治。明其气味,主治之理亦即寓其中矣。而药性独具之良能,又恒有出于气味之外者。古圣洞彻精微,皆能为之一一表出,此在医学中,诚为开天辟地之鼻祖也。 乃后人识见短浅,凡于药有独具之良能,不能以气味推求者,皆删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