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吸痰

如何正确吸痰
如何正确吸痰

如何正确吸痰?

不能在刚刚鼻饲后吸痰,因为容易导致患者呕吐、误吸;而是应该在吸痰后再鼻饲。吸痰前可先进行雾化、湿化稀释痰液,翻身拍背促使痰液进入大气道。

吸痰前2分钟调高氧气流量,增加机体氧气储备,尽量减少吸痰对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吸痰是负压-80至-120mmHg为宜;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增加负压至-200mmHg以达到清除痰液的目的。

手部消毒,准备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并测试负压,将吸痰管无负压下轻轻送入气管套管内,吸痰管超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末端1cm进行吸痰对气道膜损伤及肺部感染

的发生率最低,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吸痰深度,开启负压,边旋转边缓慢退出,吸出痰液较多处可略作停留以便充分引流。

一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如分泌物过多,应让患者稍微休息后再次吸引;动作要求轻柔、敏捷、准确。

长时间吸痰有很多弊端,首先负压对气道粘膜的刺激易发生气道出血,其次使患者处于缺氧状态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氧饱和度下降、咳嗽、支气管痉挛等。

气管内痰液基本吸干净后,再吸除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有条件最好更换新的吸痰管。

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绝不可重复应用;清洗吸痰管盐水吸痰结束要抛弃,避免反复使用造成污染。

吸痰完毕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后再将氧气流量调至原来水平;吸痰之前供氧和吸痰之后补氧是吸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不要害怕,咳嗽是有利于排痰和痰液吸出的。对于意识障碍引起的咳嗽反射减弱的病人,吸痰时可以一手持吸痰管,一手刺激病人的咽喉部,促使病人把深部的痰液咳出,做到有效吸痰,减少吸痰反复刺激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减少吸痰负压对气道黏膜造成的损伤。

对于痰液较少、咳痰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以不必深入气管内吸痰,只在患者咳嗽时在套管内轻轻吸引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气道刺激和污染机会。

总结: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气囊压力过高、负压调节过大及吸痰时间过长等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的不良操作,吸痰过程中保证氧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