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5-2016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常州市2015-2016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常州市2015-2016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2015. 4

历史试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21分。

1.“开始于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从英国开始影响到全欧洲,涌现了但丁、伏尔泰、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上述对文艺复兴运动描述有错误的地方有几处?

A.1处B.2处C.3处D.4处

2.1992年,一支船队为纪念某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五百周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这条航线当年是由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3.《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电磁感应

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这里,“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利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

B.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利不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

C.资本主义国家由君主制定宪法的君主制

D.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宪法产生君主的君主制

5.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争取权利和平等

6.19世纪70年代人们可以做到

①坐轮船从美国到英国②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③从纽约坐飞机到巴黎④听林肯的传奇故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7.从下列表格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20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B.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挤进经济大国行列

C.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污染问题

8.列宁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到达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B.实行粮食税,提高农民积极性

C.联合资产阶级,推翻沙皇专制政权D.发动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1924—1929年被称为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暂时缓和B.欧洲革命陷入低潮

C.资本主义为争夺殖民地斗争激烈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10.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1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12.在下列战役中,美国没参加的军事行动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包括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③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侵略朝鲜、越南⑤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14.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每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

这一现象说明了

A.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B.美国波音公司控制着国际资本的流动

C.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二、材料解析题(共29分)

15.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革命,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材料四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2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

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中“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⑷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

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3分)

⑸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1分)

16.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属。(共9分)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非洲到处都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庄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恩波历史教学资料》材料四联邦政府给每个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了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了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

————美国投资专家迈克法伯

⑴据材料一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1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对欧洲和非洲分别有什么历史影响?(3分)

⑶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利于加强世界联系的交通发明(各举一例)(2分)

⑷据材料四指出当今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应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3分)

17.国家强盛和民族发展需要独立、改革、创新。独立后的美国经历多次改革和革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列宁曾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当时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试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它为美国资本主义

发展扫除了什么障碍?(2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的

“分裂”危险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的?废除了什么制度?(3分)

⑶今天中国正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美国的崛起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 2016. 4

历 史 试 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21分。

1.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 .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 .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某同学整理的右边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A .《权利法案》的政治影响

B .《独立宣言》的正义立场

C .《人权宣言》的革命要求

D .《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3.下列人物中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了长期斗争的是 ①华盛顿 ②章西女王 ③玻利瓦尔 ④罗伯斯庇尔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

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5.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是

A .非洲到美洲

B .欧洲到非洲

C .美洲到欧洲

D .欧洲到美洲

6.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7.爱因斯坦曾幽默地解释了他的某一理论:“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边坐上两个小时,会觉得只过了一分钟;而如果你挨着火炉坐上一分钟,就会觉得坐了两个小时。”这一理论是 A .相对论

B .进化论

C .万有引力定律

D .运动三定律

8.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A .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B .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C .参加十月革命

D .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9.《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 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在 A .1919年的巴黎和会 B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C .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D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

事立法,而那时的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了这个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

——米涅《法国革命史》

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流水线生产”、“多媒体教学”、“提倡低碳环保”,这些现象主要反映出科技革命

A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 .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D .产生了新型工业部门

12.列宁拍摄于1945年的三幅珍贵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欧洲战争结束

B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3.对以下“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解读错误的是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B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居各国之首

C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地位

14.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

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欧盟迅速崛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9 分。 15.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

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节录)

材料三(它)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

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

5月8日,德国代表签订

4月30日,苏军将红旗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3分)

⑵材料二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最早在哪一个国家成功实现?(2分)

⑶材料三反映的历史文献是什么?在其光辉思想的指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革命是什么?(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三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材料四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

何特点?(2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

⑶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⑷材料四中实施田纳西水利工程属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据材料四分析兴建的积极意义。(3分)

⑸综观苏美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四通八达的国内交通系统和通讯网络,使美国的产品和服务顺利销往全国甚至全球。

——【美】乔治·布朗·廷德尔、大卫·埃默里·施著《美国史》材料三战后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国公司广泛发展,各国经济间的协作和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材料四发达国家将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企业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相反被日益边缘化。最终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请回答:

⑴写出最早出现“铁路”的国家。根据材料一,概括“汽船和铁路”出现的影响。(2分)

⑵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在交通领域的发明成果一例。据材料二指出这些成果的影响。(2分)

⑶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战后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出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主要载体。为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历史趋势,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任举一例)(3分)。

⑷根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2分)

⑸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1分)

九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 4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29分)

15、(13分)

⑴亚历山大二世(1分)废除农奴制(1分)

⑵明治维新(1分)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分)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

为资本主义社会(2分)

⑶ 1921年(1分)列宁(1分)实行商品交换(1分)

⑷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分)《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和指导(1分)

⑸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分,言之有理即可)

16、(9分)

⑴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1分)

⑵反映的是三角贸易。(1分)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非洲,延缓了经济发

展。(2分)

⑶第一次工业革命: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2分)

⑷带来机遇(1分)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

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重视科技创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二点即可,2分)

17、(7分)

⑴美国独立战争(1分)英国殖民统治(1分)

⑵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

国的基础。(或维护了国家统一)(1分)美国南北战争(1分)黑人奴隶制(1分)

⑶1、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2、坚决维护国家统一;3、坚持改革开放道路。(二

点即可,2分)

九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 4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29分)

15.(8分)

⑴文艺复兴(1分);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

的作用。(2分)

⑵三权分立(1分);美国(或:美利坚合众国)(1分))

⑶《共产党宣言》(1分);十月革命(1分)

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分)

16.(11分)

⑴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分)

⑵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分)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

机。(1分)

⑶鼓舞信心(1分);《全国工业复兴法》(1分)

⑷兴办公共工程;(1分)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

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任意2点得2分)

⑸共同之处: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或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分)启示:经

济发展模式要因时而变;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政策可以互相借鉴。(1分)

17.(10分)

⑴英国;(1分)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任意

1点,1分)

⑵交通:飞机;(1分)使美国的产品和服务顺利销往全国甚至全球;(1分)

⑶电子计算机(1分)跨国公司;(1分)中国加入WTO(或APEC)(1分)

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被日益边缘化;与发达国家贫富

差距拉大。(任意2点2分)

⑸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科技进步;(言之有理,即可给1 分)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 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同时,由于期中考试是一轮复习起始阶段的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也适当地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每题5分,满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解答题组成,其中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解答题为17-21题,每题12分。选考部分是三选一的选做题,10分,第Ⅱ卷满分90分。 从试卷的考查范围来看,文理科试卷均考查了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数列等内容。突出了阶段性考试的特点。 三.试卷特点

1.重视考查“三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重点,并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形成基本技能。鉴于此,此次考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查. 试卷中多数题目属于常规试题,起点低、入手容易,如理科的1、2、3、4、7、13题分别对等差数列、集合、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运算、对数运算、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 另外,第9题、17题、18题、19题分别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数列求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数的简单应用。仍属于考查“三基”的范畴,但有一定深度,体现了《考试说明》“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的要求。 2.注重知识交汇 《考试说明》指出:“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根据这一原则,试卷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5题将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函数的极值相结合,第8题将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与向量的模相结合,第14题将函数的极值与向量的夹角相结合,第16题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相结合,第17题将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第20题将数列、解三角形、向量的夹角与投影等相结合。 3.突出主干内容

九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园区第一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历史试题 1. 《汉谟拉比法典》最有可能使用的是以下哪种文字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2.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下列台词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于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3.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4.创立包括“0”在内的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腓尼基人 C.古代希腊人 D.古代印度人5.下列关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文化发达B.全体居民有权参政C.经济繁荣D.教育兴盛6.某电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罗马帝国》,导演让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上场试镜,这位剧中人物是 A.凯撒B.伯利克里C.屋大维 D.汉谟拉比7.在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穆斯林都要举行朝拜活动。你知道2013年是伊斯兰教历多少年吗? A.1390年B.1392年C.1389年D.1391年8.世界三大宗教教义宣扬的共同点是 A.众生平等 B.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C.耶稣是“救世主” D.宣扬人死后能升入天堂9.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张教授带领一支考察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考察四大古代文明区域,途径四个国家,正确的顺序是 ①埃及②印度③伊拉克④中国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10.“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了下列哪一制度的特点 A.西周分封制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雅典民主政治D.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组合列举题(本题每空1分,共6分)1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3分) (1)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它是________。(2)它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它是________。 (3)描述了人漫游地狱、炼狱、天堂的所见所闻。它是________。 12.国家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一些大国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国家。 (1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的著名奴隶制共和国________。(2)曾经将地中海囊括为其内湖的是________。 (3 )繁盛一时却因封闭保守而终至灭亡的是________。 三、辨析改错(本题2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 法典。 改正: 【】⑵有人说16世纪的西欧“发现了世界,发现了人”,这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革命。 改正: 【】⑶古代两河流域的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改正: 1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探究活动中撰写的短文,其中有三处与历史事实不服,请找出并加以改正。(6分) 自从有了人类,各地区间人民的相互往来就没有停止过。其中有战争和暴力冲突的方式,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马拉松长跑就来源于这次冲突;除了这种方式外,主流的方式是和平交往。如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不少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印度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表述,符合右图名画作者的是()。 A.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C.他是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D.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汉谟拉比法典》3.“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4.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飞梭 5.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 争 D.拿破仑战争 6.“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A.封建制度 B.奴隶制度 C.资本主义 D.殖民 扩张 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 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A.穿印度的棉衣B.打电话聊天 C.吃美洲产的玉米D.喝中国产的茶叶 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A.《国际歌》 B.《宅地法》 C.《复活》 D.《英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说明 1、整套试卷都是图文并茂盛、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考试内容主要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深入浅出地将开学到现在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 从统计数据来看: (一)取得的成绩 总体上看,本次试卷的书写较工整,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也在提高。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不能仔细读题,不能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养成很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做题时只凭自已的直觉,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看出来。 3、综合应用的能力不强。学生掌握知识太死,对于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分析,这方面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 4、学生实际应用性不灵活,有待训练。稍微变形一下学生就更弄不明白了。 5、学生的数学严谨性不强。数学讲究的是严密,而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好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把握好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学生在答题中,由于书写表达的不规范或是表述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 3、加强中、差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计算题教学,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口算抓起,坚持天天练习,课课练习,以口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5、加强学生应考能力培养,细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未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6、严格要求学生,做应用题要多读题、细读题,读明白题意再列式计算。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神曲》、《蒙娜丽莎》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A.自由主义B.专制主义C.人文主义D.共产主义2.(1分)达?伽马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达?伽马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B.传播文化C.倾销商品D.和平交往3.(1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1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正义性 5.(1分)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的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他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进取。这里“面临灭顶之灾的他”是指() A.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C.路易十六D.拿破仑6.(1分)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原子时代D.信息时代7.(1分)高铁,代表着中国装备制造的能力和水平,在世界舞台绽放出绚丽的风采。从中俄签订“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高铁协议,到收获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再到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乘和谐号,中国高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初露锋芒。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B.史蒂芬孙C.爱迪生D.瓦特 8.(1分)“南美的解放者”这一赞誉是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对他一生功绩的最高评价.他是() 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圣马丁D.林肯 9.(1分)“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湾当局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所述“这本书”是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 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价郑和及其远 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 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动交流;小华殖 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准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的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 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7、“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9、下列我国古代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②杭州③广州④泉州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1、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能够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能够去夜市买东西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③普通百姓能够穿多种颜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能够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个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 A.宋 B.元 C.明 D.清 14、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唐太宗 D.宋太祖 15、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

2018-2019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精品文档. 2018-2019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018-2019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35人,平均分为94.24分,优秀率80%及格率100%。总体说大部分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现将本次考试的情况做如下分析: 第一题为口算,15分,全班共减了9分,总体说不是因为不会算而失分,而是因为看错数,还有两分是因为题目明明在中间的位置,可是于浩然同学却没有做。 第二、三、四题为填空,判断,数图形中有几个角,共 33分,全班共减了36分,其中十分较多的有第一题的6、8、9小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第四题只有甄梓华出错。判断题的第4小题是这样的“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对不对,个别学生判断为对,其实最小最大的两位数孩子们是都知道的,可能就是做题时一时的疏忽,所以才出错的。第二题的6小题出错的原因我觉得是孩子们缺乏生活实践才出错的,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讲解,第8小题是看图列式,十分原因就是不该写单位的写单位了,第9小题是判断大小,出错的原因无非是计算出错或是丢题。 第五题是画一画,每题12分,全班共减了58分,出错最多的就是第二小题,中间画几个圆圈,就能写出乘法算式, .精品文档.

画出,这种类型的题从都没有做过,所以本题也是失分最多的。还有一些失分的情况是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画直角时不标直角符号,这是每天都在强调的,可是有些同学还是没能幸免。 第六题是竖式计算,共15分,全班共减了18分。可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七题是解决问题,共25分,全班共减了67分,出错较多的是4、5小题,第4小题出错的可能是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第5小题出错的原因有的是根本不懂题意,列式出错(有三个同学)有的同学是抄数抄错了;有的是根本就是算错了。 改进措施: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5-6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精品文档. (4)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小王同学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出“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促进罗马帝国发展”等信息,此历史人物是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查士丁尼 2 . 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A.雅利安人时期 B.阿育王时期 C.释迦牟尼时期 D.孔雀王朝 3 . “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它指的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民法典》 4 .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 A.拜占庭帝国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5 . “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有野心的独裁者而设计的,在公民大会上,如果有6000名公民对一个犯法的公民投反对票,那么,犯法者就要被放逐10年。”这样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雅典D.罗马帝国

6 .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下列那一个不是在分裂基础上形成的国家 A.英吉利 B.法兰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7 . “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B.“圣诞节”和“公元纪年”都与基督教有关 C.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D.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地都在欧洲 8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古代文明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雅典民主政治 9 .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10 . “作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帝国,它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在材料中的“它”由共和国演变为帝国的过程中,发回来重大影响力的人物是 A.汉谟拉比B.屋大维C.斯巴达克D.伯里克利 11 . 小华在家欣赏一部反映罗马共和国历史的影视作品,发现一处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请你帮他指出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A)。为了维护共和体制,罗马人把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B)。在生产和生活中,罗马人广泛使用奴隶,甚至训练角斗士供自己取乐(C)。最终,不堪忍受压迫的奴隶们发动了起义。其中,斯巴达克起义推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D)。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国实力源远流长,别的国家也有他们的历史。你知道多少?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宗教改革 B. 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2.15 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新 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对外市场 B.中国的罗盘针传入欧洲 C.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等财富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3. 印第安人是对哪个地区土著居民的称呼 A.印度次大陆 B.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新贵族和旧贵族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 A.对君主专制的态度 B.身份和地位 C.对人民的态度 D.采用的生产方式 5.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A.热月政变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雾月政变 D. 攻占巴士底狱 6.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B.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 来克星顿的枪声 7.18世纪中期,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这是因为 A.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本土资源丰富 C.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 D.殖民掠夺使英国获得了大量钱财 8.17世纪,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统治的是 A.英国海军 B.东印度公司 C.西印度公司 D.奴隶贩子 9. 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 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判断一下,说这 番话的应是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2.唐太宗有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重视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②增设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选拔贤才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 B. 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6.某班同学围绕“唐朝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收集的相关史实中与该主题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玄奘西游天竺B.文成公主入藏C.设置安西都护府D.册封南诏首领 7.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隋唐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有:①贞观之治 ②“唐蕃和同为一家”③鉴真东渡④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1.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

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评参考题 姓名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22分) 一、选择题(共22分) 1 、假如你暑假要到欧洲去旅游,为了方便在欧洲购物,你所带的货币最好是() A、英镑 B、美元 C、人民币 D、欧元 2.关于国际联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成立后长期被英法所控制 C.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D.二战后被改组为联合国3.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 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美日矛盾 D.美法矛盾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5.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6.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7.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8.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9.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0.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11.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3.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14.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 B.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D.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15.在下列战役中,美国没参加的军事行动是() ①敦刻尔克撤退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6.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B.美国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的震慑作用 C.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打击 D.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17.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中,不包括()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参加了战争 C.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D.日本都是战败国 18.20世纪5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A.法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英国 19.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对殖民地的掠夺 20.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德国 21.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其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失业率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高速度、低通胀 D.信息化和全球化 2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C.“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38分) 二、历史诊断(共10分) 2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60周年,某校为此举办了历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命题人唐继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它从意大利开始,持续了近三百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指: A.文艺复兴 B.英国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蒸汽革命 2.“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代表性诗作是: A.《圣经》 B.《哈姆雷特》 C.《奥赛罗》 D.《神曲》 3.右图①、②演示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新航线。由此,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这条新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一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度的革命是 A.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的革命 B.为民主独立而战的革命 C.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D.决定了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5.右图是法国大革命爆发时的场景,这一场景是指: A.攻占巴士底狱 B.巴黎公社成立 C.颁布《人权宣言》 D.处死路易十六 6.下列人物中,继承法国大革命成果、开辟一代帝国的是: A.Napoleon B.BolivarCSanMartinD.Meiji 7.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下列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一《人权宣言》 D.美国内战——《1787年宪法》

8.以下叙述不能证明华盛顿对美国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是: A.率领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B.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C.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领导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危机 9.“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以下四句话中,哪句话最能表达“……”里的含义? A.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B.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C.蒸汽和机器带动了农业革命 D.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10.下列一段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中,划线部分共有几处错误?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纺织机械、蒸汽机、汽车等各种工业技术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11.以下对《共产党宣言》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它是一部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著作 D.它标志工人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12.我们要了解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的背景,就应该知道: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历史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发动克里木战争 C.废除农奴制 D.领导二月革命 14.有一位发明家给人们送来了光明,被称作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爱迪生 15.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七年级期末试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近四百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后 ( ) A.东晋 B.西晋 C.陈朝 D.隋朝 2、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4、《梦幻西游》游戏新推出一个游戏活动背景:大唐贞观年间的某天夜里,京城暴雨,巨雷轰塌长安衙门的监牢围墙,大批重犯趁乱一哄而逃。太宗皇帝李世民震怒,限期将在逃重犯缉拿归案。你知道当时由哪个部门完成皇帝的任务A.刑部B.兵部C.吏部D.工部 5、被后人誉为其统治具有“贞观遗风”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你。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8、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上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李春D. 僧一行C. 9、某投资期刊以:金属期货飞流直下三千尺为题报道了金属期货市场行情,此处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来表达 A.金属期货市场当时跌幅很大 B.金属期货市场当日长幅很大 C.金属期货市场非常热闹 D.金属期货市场修建了瀑布 10、北宋都城汴京是今天的 A.开封 B.郑州C.南阳D.西安 11、在北宋与辽的檀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12、中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三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南宋时期 13、中国手工业者打商标做广告的意识始于(友情提示:济南刘家针铺广告)()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4、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指的是()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2016--2017学年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刘燕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较好的试题。本次考试高一理(2)班最高分141,最低分23分,平均分79.818;高一文(2)最高分114,最低分27分,平均值51.3分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此试卷继续保持试卷结构和题量不变,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总题量22小题,总分150分,选择题有12道,共60分;填空题4道,共20分,解答题6道,共70分,试卷中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为《选修2》第一章10%,第二章20%,第三章30%,第三章40%。试题各部分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区分度强,信度高,体现了试题测试功能。 2.试题特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考查了高中数学《必修二》四章全部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数列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 (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决定着数学基批知识教学的水平,培养数学能力, 优化思维素养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考纲考查的重点。本试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卷的较多试题来自课本,源于平时的练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4)重视数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3.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差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够,知识记忆模糊,灵活运用较差。文科班的体现的特别明显,尤其是如甄文硕、周瑞、司江涛等基础差的学生。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三历史阶段试题 2016.10.14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马正美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0分) 请注意:考生须将31~50题所选答案填涂到答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1. “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 .百家争鸣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浪漫主义 32.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家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以一位世俗少妇“神秘的微笑”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这幅肖像画是 A .《最后的晚餐》 B .《蒙娜丽莎》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33. 右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 海活动的结果是 A. 到达了印度 B. 发现了美洲 C. 实现了环球航行 D. 证明了地圆学说 34.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C .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5. 14~17世纪,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 B .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C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 D .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36.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日本明治维新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37.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当时代表的是 A. 教会和国王的利益 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国王和贵族的利益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38.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 .维护国家统一 B.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君主立宪制 D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39.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 民族团 结 D. 抵抗侵略 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 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1.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 ②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⑤开封.杭州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 ⑤ D.②③④ 1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 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 ③ D.②③④ 1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4.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 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15.下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宋朝的民族融合 B.元朝的民族融合 C.元朝的对外交 往 D.元朝的边疆管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