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近日,“广东省太赫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暨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协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市登喜路国际大酒店圆满举行。

?

?大会审议通过了协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来自广东省及深圳市的企业、研究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等百余家单位的200余位代表共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联盟和协会成立这一历史时刻。中科院院士、中国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盛纲,中科院院士、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姚建铨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冯日光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华讯方舟集团、华讯方舟股份董事长吴光胜致欢迎词。

?

?

?大会由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庆主持。中国科学院刘盛纲院士在成立大会上做《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主题发言。太赫兹是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电磁波谱当中唯一有待全面开发的频谱资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尖端科技之一,也是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有关产业的重大基础。“我们已经在太赫兹研究方面占据了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当然,有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相信联盟和协会的成立,能够聚集国内外太赫兹领域的各方资源,强化战略协作,推动太赫兹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

?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一.电磁波介绍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电与磁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1],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电磁波能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即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然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臵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10厘米)。光波就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

方向相同和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电磁波在传播中携有能量,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这就为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遥感等技术开阔了道路。 电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决定,即S=E×H,其中s为坡印庭矢量,E 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E、H、S彼此垂直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即由S代表单位时间流过与之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二.太赫兹简介 1.简介 太赫兹电磁脉冲或称为THz波(太赫兹波)或称为T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统称为远红外射线。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这一波段的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透视能力,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来源:互联网 太赫兹技术(T-RAY)是指利用太赫兹波的技术,所谓的太赫兹科学,就是研究电滋波中的某一段,但这段电滋波能“看透”许多东西。100多年前,在红外天文学上人们曾提到太赫兹,但在科研和民用方面很少有人触及。在微波、可见光、红外等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太赫兹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探测器和发射源,直到近10几年,随着科研手段的提高,人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有了较大发展。目前人类对太赫兹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领域,研究太赫兹的单位也从20年前的3个发展到全世界的200多个。 太赫兹波指的是频率在0.1THz~10.0THz范围的电磁波。它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被美国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太赫兹波谱学、太赫兹成像和太赫兹通信是当前研究的三大方向。在安全检查、无损探测、天体物理、生物、医学、大气物理、环境生态以及军事科学等诸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具有极高截止频率的肖特基二极管能够在室温下实现太赫兹波的混频、探测和倍频,是太赫兹核心技术之一;此外,在低损耗的衬底上实现太赫兹电路是太赫兹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 太赫兹波是频率范围在0.1T至10THz(波长在3mm至30um)的电磁频谱,它介于毫米波与远红外光之间,是至今人类尚未充分认知和利用的频谱资源,有望对通信(宽带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武器、安全检查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太赫兹的独特性能给通信(宽带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武器、天文学、医学成像(无标记的基因检查、细胞水平的成像)、无损检测、安全检查(生化物的检查)等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太赫兹的频率很高,所以其空间分辨率也很高;又由于它的脉冲很短(皮秒量级)所以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波谱技术由此构成了太赫兹应用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同时,由于太赫兹能量很小,不会对物质产生破坏作用,所以与X射线相比更具有优势。另外,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的共振频率均在太赫兹波段,因此太赫兹在粮食选种,优良菌种的选择等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太赫兹的应用仍然在不断的开发研究当中,其广袤的科学前景为世界所公认。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国际科技界公认,THz科学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由于THz的频率很高(波长比微波小1000陪以上),所以其空间分辨率很高。又由于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军事应用

太赫兹(Terahertz,缩写为THz)是频率单位, 1太赫兹等于1012赫兹。太赫兹波是指频率0.1~10太赫兹、介于毫米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太赫兹科学技术泛指直接研究和应用太赫兹波本身,以及利用太赫兹波研究开发的所有理论和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尚未开发的前沿领域。 太赫兹技术之所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是由于太赫兹辐射的如下特点:约50%的宇宙空间光子能量、大量星际分子的特征谱线在太赫兹范围内;大量有机分子转动和振动跃迁、半导体的子带和微带能量在太赫兹范围内;太赫兹辐射能穿透非金属和非极性材料,穿透烟雾和浮尘;太赫兹光子能量小,不会引起生物组织的光致电离。因此,太赫兹技术在物体成像、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射线天文、宽带通信、雷达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世界范围,太赫兹辐射物理及其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包括美国国防部、航空航天局在内,全世界已有100多个机构在从事相关研究,例如,日本政府把太赫兹技术确立为“国家支柱技术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予以支持。由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工作频段逐步从微波及可见光区域向太赫兹波段延伸,太赫兹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优先掌握这一重要频段的相关技术,谁就有可能在军事上领先一个时代。我们应该抓住太赫兹科学技术刚刚起步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加速开展太赫兹领域的理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军事应用 张振伟 牧凯军 张存林 论与应用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太赫兹波在军事上的优势 太赫兹波的频率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因此太 赫兹系统兼顾电子学系统和光学系统的优势。作为 美国能源部的宣传页,从中可以一窥太赫兹技术的概貌。 电磁波谱图,注意太赫兹波段的位置。

【2019年整理】太赫兹技术发展展望

太赫兹技术发展展望 1 太赫兹波简介 1.1 太赫兹波发现 按传统的分类形式,电磁波分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α射线、γ射线等。随着对电磁波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在电磁波谱中还有一个很特 殊的位置,如图 1.1所示。 这就是太赫兹波即THz波(太赫兹波)或称为THz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统称为远 红外射线。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实际上,早在一百年前,就有科学工作者 涉及过这一波段。在1896年和1897年,Rubens和Nichols就涉及到这一波段,红外光谱到达9um(0.009mm)和20um(0.02mm),之后又有到达50um的记载。之后的近百年时间,远红外技术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且已经产业化。但是涉及太赫兹波段的研究结果和数据非常少,主要是受到有效太赫兹产生源和灵敏探测器 的限制,因此这一波段也被称为THz间隙。随着80年代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特别是超快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得宽带稳定的脉冲THz源成为一种准常规技术,THz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在实际范围内掀起一股THz研究热潮。 1.2 太赫兹波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对太赫兹辐射已达成如下共识,即太赫兹是一种新的、有很多

独特优点的辐射源;太赫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给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机遇。 (1)量子能量和黑体温度很低: Wave number Wavelength Frequency Energy Blackbody Temp. 1cm-110mm30GHz120μeV 1.5K 10cm-11mm300GHz 1.2meV15K 33cm-1300μm1THz 4.1meV48K 100cm-1100μm3THz12meV140K 200cm-150μm6THz25meV290K 670cm-115μm20THz83meV960K (2)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有机分子的振动和旋转频率都在THz波段,所以在THz波段表现出很强的吸收和谐振。 (3)THz辐射能以很小的衰减穿透物质如陶瓷、脂肪、碳板、布料、塑料等,因此可用其探测低浓度极化气体,适用于控制污染。THz辐射可无损穿透墙壁、布料,使得其能在某些特殊领域发挥作用。 (4)THz的时域频谱信噪比很高,这使得THz非常适用于成像应用 (5)带宽很宽(0.1—10T)Hz。 (6)很短的THz脉冲却有着非常宽的带宽和不同寻常的特点。 在我国未来的太空研究和探月计划中, THz波也可以提供包括星球表面特性和极区辐射特性的诸多重要信息。综上所述, THz科学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基础问题,又是国家新一代信息产业、国家安全以及基础科学发展的重 大需求,对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与此相适应,世界各国都对THz波的研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部署了多个重大的国家级以及国际合作研究 计划,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有些已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国内在THz 研究的理论和实验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国THz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太赫兹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太赫兹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2.1 发展机遇 太赫兹科学在医学方面存在大量机遇。例如,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数据获取速率;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太赫兹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再如发展内窥镜来观察体内的上皮表层。 太赫兹科学在医学中应用的最好例子如图 12-1所示。利用太赫兹反射式成像,研究人员无需进入到生物体内就可以确定细胞癌肿瘤的范围和深度。另外,利用太赫兹技术还可以探测X射线所无法成像的龋齿,以及对骨组织的进行三维成像。 12.2 应用潜力 太赫兹辐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医学成像技术。水虽能强烈吸收太赫兹辐射,但不同组织中的水含量、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正好产生了成像对比度。对于牙齿、皮肤、乳房等器官的研究表明:太赫兹成像能发现其它成像技术无法观察到的特征。图 12-1就表明了太赫兹技术作为诊断工具的潜力。图中(a)部分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皮肤癌的图像,从该图很难确定这个体内癌变的范围和深度。图 (b)和(c)中给出了它的宽带太赫兹反射图。其中(b)利用表面细节特征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处理。(c)对200-300μm米的深度进行了优化处理。这两副图显示出了(a)中所无法看到的肿瘤范围。将(d)和(e)中标准的病理学照片与以上这些成像照片作对比,由这些图可以看出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实力。

图 12-1 皮肤创伤的太赫兹图像 12.3 基本原理 太赫兹辐射具有对生物材料高分辨率(100μm)成像的潜力,因为它的成像对比度机制和目前的成像技术不同。虽然核磁共振能在不同深度成像,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化学信息,但它不适用于表面或很薄的上皮组织层成像。超声技术基于组织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其分辨率极限为500μm。目前,研究人员有可能实现太赫兹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的相互结合。光学层析(OCT)技术利用飞秒近红外光在表面或表面附近成像。该技术可以提供很高的分辨率和真实的结构信息,但成像的深度限制在1-1.25mm,而且其对比度机制基于组织中光学参数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共焦结构或高频谱成像的光学技术,它们也能用于组织的表征成像。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所有光学方法和太赫兹成像技术都是相容的。 太赫兹成像可以提供组织表层下1-2cm的信息,而这一深度取决于组织中的水含量。虽然太赫兹图像的对比度与水含量有关,但局部环境的改变对观察到的信号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波导中传输的太赫兹或许能促进内窥方面的应用,同时探测器技术和成像算法的改进应该会使成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2.4 太赫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学领域,太赫兹成像技术势必会与已有的成像技术相抗衡,甚至会超越后者。在这一领域中,太赫兹成像有着巨大的潜力。它是研究树木年代学、病理学等的有力工具。 12.4.1 树密度测绘 树木的宏观密度是木材和纸厂的一个关键参量,而且在木材加工过程中还是要经常测定它的宏观密度。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木材的微观密度波动比较有研究价值。特别地,与树的年轮相关的不同密度有着非常高的利用价值,是树木年代学研究领域的中心。从这些年轮的密度轮廓,树木年代学家能得到气候变化的情况及过去几个世纪的森林燧石信息。 太赫兹成像能够有效的对数密度进行测量。为证明这一点,现以水青冈(山毛榉)实验为例。由于太赫兹辐射对水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先将14×14×1.7mm3

射电天文及太赫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射电天文及太赫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目录: 1. 射电天文学的介绍; 2. 太赫兹波段的特点; 3. 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发展; 4. 高度灵敏探测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 5. SMA及ALMA计划,后端频谱处理技术,南极天文台太赫兹望远镜计划介绍。 摘要:射电天文学理论认为由于地球大气的阻拦,从天体来的无线电波只有波长约1毫米到30米左右的才能到达地面,绝大部分的射电天文研究都是在这个波段内进行的。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观测的对象遍及所有天体:从近处的太阳系天体到银河系中的各种对象,直到极其遥远的银河系以外的目标。在宇宙中,大量的物质在发出THz电磁波。炭(C)、水(H2O)、一氧化碳(CO)、氮 (N2)、氧(O2)等大量的分子可以在THz频段进行探测。而这些物质在应用THz 技术以前一部分根本无法探测而另一部分只能在海拔很高或者月球表面才可以探测到。 关键词:射电天文太赫兹超导 正文: 一:射电天文: 对于研究射电天体来说,测到它的无线电波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还可以应用颇为简单的原理,制造出射电频谱仪和射电偏振计,用以测量天体的射电频谱和偏振。研究射电天体的进一步的要求是精测它的位置和描绘它的图像。一般说来,只有把射电天体的位置测准到几角秒,才能够较好地在光学照片上认出它所对应的天体,从而深入了解它的性质。为此,就必须把射电望远镜造得很大,比如说,大到好几公里。这必然会带来机械制造上很大的困难。因此,人们曾认为射电天文在测位和成像上难以与光学天文相比。可是,五十年代以后,射电望远镜的发展,特别是射电干涉仪(由两面射电望远镜放在一定距离上组成的系统)的发展,使测量射电天体位置的精度稳步提高。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前期,在英国剑桥,利用许多具射电干涉仪构成了“综合孔径”,系统,并且用这种系统首次有效地描绘了天体的精细射电图像。接着,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这种设备。到七十年代后期,工作在短厘米波段的综合孔径系统所取得的天体射电图像细节精度已达2″,可与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媲美。射电干涉仪的应用还导致了六十年代末甚长基线干涉仪的发明。这种干涉仪的两面射电望远镜之间,距离长达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用它测量射电天体的位置,已能达到千分之几角秒的精度。七十年代中,在美国完成了多具甚长基线干涉仪的组合观测,不断取得重要的结果。

“回眸历史 展望未来”践行梦想 砥砺前行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投稿作品 践行梦想砥砺前行 最美的风景既是在曾经,也是在将来,有一种相遇,既是在路上,也是在心里。回眸历史,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昂扬。 如果说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每一次相识都是一次知心的交谈,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完美的等待,那么我愿意将我所有的青春年华投入在你的怀抱。“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怀揣这样的梦想我们已经走在了前行的路上。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南昌起义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从浙江南湖上的一叶轻舟起程,闯过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剥开了黑暗,为960平方米上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党的正确领导及其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革命实践使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真正具有全国意义。八一南昌起义“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八一”建军节的形成使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现如今,江西经济、政治、社会的巨大发展成就,广大党员干部与我们一起说着美丽的期盼,一起奔跑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以及建设良好精神风貌的部署正在逐步实现着。江西广大干部群众们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作为、建功立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传承了先辈的红

色基因,开创了江西发展的新气象。我省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成绩显著,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上都有着质的飞跃。科技方面,我省积极建设科研机构,吸纳高学历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方面,我省健全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方面,我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各种形式的文化机构,在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卫生方面,我省大力普及了卫生事业,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使居民医疗得到保障;在体育方面,我省修建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建立了体育科研所、运动学校,提倡全民健身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保障上,我省完善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全面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现今的江西,是发展中的江西,是进步中的江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相信在今后江西定将更加繁荣,更加富裕。 在光阴的转角处与梦想相逢,纵使光阴会老去,我们的未来激情依旧。约时光对酌,与你淡品春秋,诉说一纸情怀。相约轮回的中国人,让我们怀揣着同样繁荣富强的梦想,一同奋发向上,奔赴更美好地明天!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会议手册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会议手册 2015.3.25-27四川成都 主办单位: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太赫兹分会 承办单位: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太赫兹科学技术前沿发展战略研究基地,863-12专家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专用集成电路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金牌赞助商:成都至上兴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会议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刘盛纲院士 大会委员会: 高级顾问:陈佳洱院士、周炳琨院士 主席团:刘盛纲院士、吴培亨院士、姚建铨院士、庄松林院士、范滇元院士、杨国桢院士、褚君浩院士、龚知本院士、樊明武院士、刘永坦院士、雷啸霖院士、吴一戎院士、李树深院士、金亚秋院士、许宁生院士、牛憨笨院士、彭堃墀院士、王育竹院士、朱中梁院士、涂铭旌院士、林祥棣院士、姜文汉院士、郭光灿院士、李言荣院士、龚克教授、谢维信教授 委员:陈健、罗先刚、刘濮鲲、蒋亚东、曹俊诚、张存林、崔铁军、冯志红、汪力、张伟力、唐传祥、金飚兵、王华兵、常胜江、盛政明、施卫、秦华、刘峰奇、刘伟伟、朱亦鸣、王金淑、姜万顺、杨梓强、鄢扬 会议执行主席:喻胜 会议秘书长:张雅鑫 副秘书长:钟任斌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2015年3月25日-27日 时间安排: ●3月25日报道 ●3月26-27日会议 会议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一教 会议报告形式: ●4份大会特邀报告(报告时间35分钟,提问时间5分钟) ●23份主题报告(报告时间20分钟,提问时间5分钟) ●20份口头报告(报告时间12分钟,提问时间3分钟) ●63份张贴报告 参展公司: 金牌赞助:成都至上兴邦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赞助:上海铭剑科技有限公司 (按笔画排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北京先锋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美克锐科技有限公司

太赫兹技术及其在研究领域的应用

太赫兹技术及其在研究领域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由于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的特殊位置,其表现出优越的特性,太赫兹科学技术已成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科技问题之一。通过对太赫兹基础研究领域的分析,阐明了太赫兹波的作用机理及相关器件的发展。太赫兹技术在成像、通讯、航空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太赫兹技术必将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赫兹;太赫兹技术;基础研究;太赫兹应用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research field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s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THz wave in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it shows the superior characteristic. So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centu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z basic research field, the mechanism of THz wa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devices are elucidated. THz technology has broad application in imaging, communications, aviation and biomedical and other fiel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ory, THz technology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nat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security. Key words:Terahertz; Terahertz technology; basic research; Terahertz application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科技竞争的加剧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之间竞争力水平的标志。太赫兹技术由于其一系列的优点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成为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太赫兹技术也成为本世纪重大新兴科学技术领域之一[1]。太赫兹波是指频率范围为0.1~10.0T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3~3.00mm,介于微波频段与红外之间,兼具二者的优点[2](如图1所示)。它的长波段与毫米波(亚毫米波)相重合,其发主要依靠电子学科学技术;在短波段与红外线相重合,主要依靠光子学科技术发展,可见太赫兹波是宏观电子学向微观电子学过渡的频段,在电子波频谱中占有很特殊的位置,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其他电磁辐射的特殊性能。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太赫兹辐射产生和检测方法,导致太赫兹频段的电磁波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应用,被称为电磁波谱中的“太赫兹空隙(THz gap)”。从过去二十多年前开始,随着太赫兹辐射源和太赫兹探测器的相继问世,太赫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才有了较快发展,在医疗诊断、雷达通讯、物体成像、宽带移动通信、军事航空等领域显示了重大的科学价值及实用前景,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工程应用潜力也受到关注。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太赫兹波的特点

太赫兹波的特点 ?(1)高透射性:太赫兹对许多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对不透明物体进行透视成像,是X 射线成像和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有效互补,可用于安检或质检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2)低能量性:太赫兹光子能量为4.1meV(毫电子伏特),只是X 射线光子能量的108 分之一。太赫兹辐射不会导致光致电离而破坏被检物质,非常适用于针对人体或其他生物样品的活体检查。进而能方便地提取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信息。 (3)吸水性:水对太赫兹辐射有极强的吸收性,因为肿瘤组织中水分含量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所以可通过分析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来确定肿瘤的位置。 (4)瞬态性:太赫兹脉冲的典型脉宽在皮秒数量级,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材料包括液体、气体、半导体、高温超导体、铁磁体等进行时间分辨光谱的研究,而且通过取样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射噪声的干扰。 (5)相干性:太赫兹的相干性源于其相干产生机制。太赫兹相干测量技术能够直接测量电场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方便地提取样品的折射率、吸收系数、消光系数、介电常数等光学参数。 (6)指纹光谱:太赫兹波段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大多数极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能级跃迁都处在太赫兹波段,所以根据这些指纹谱,太赫兹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分辨物体的形貌,分析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为缉毒、反恐、排爆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探测技术。 太赫兹波的产生 ?(1)通过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使用热辐射源产生,如汞灯和SiC棒; (2)是通过非线性光混频产生; (3)是通过电子振荡辐射产生,如反波管、耿式振荡器及肖特基二极管产生; (4)是通过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等THz激光器直接产生。目前产生THz脉冲常用的方法有光导天线法、光整流法、THz参量振荡器法、空气等离子体法等,其中空气等离子体能产生相对较高强度的THz波而备受关注,此外,还可以用半导体表面产生THz波。 太赫兹波的研究现状 ?太赫兹波现象其实早已为人们所发现,然而早期因缺乏有效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使得相关研究进展极其缓慢[2]。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究有效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技术孕育了基础。据文献报道,1983年 D.H.Anston[3]首次利用光学技术,通过超短激光脉冲激发光电导天线产生了相干脉 冲宽带THz辐射。鉴于D.H.Auston做出的巨大贡献,光导天线后来常被称为“Auston switeh”。紧接着,D.Grischkowsky和D.H.Auston等又开发出了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激发光电导天线的THz时域光谱探测技术。这种基于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激发光电导天线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探测技术至今仍然是实验设备应用的主流。1990-1992年,X.C.zhang和D.H.Auston[4]等又提出了原理上完全不同的太赫兹波产生与探测方法一基于瞬态电光取样及其逆过程的THz产生与探测技术。 至此,太赫兹波的产生与探测技术虽然还不成熟,但已经能够用于相关仪器的制造与生产,为科研人员研究太赫兹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必备的实验手段。太赫兹科学和技术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还受太赫兹辐射源的限制,比如:产生的太赫兹辐射强度不高、带宽不够宽、能量转化效率低等因素,所以太赫兹领域的发展还需更大的努力。

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姓名:王结库 学号:0710940414 专业班级:电科074 指导老师:于莉媛

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太赫兹技术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近10年来,太赫兹技术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太赫兹波应用研究的迅速扩大。作为一种新型的相干光源,太赫兹辐射在物理化学、信息和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材料、国防、医学等技术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太赫兹波的重要特性集、太赫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特性、及在国防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太赫兹;特性;太赫兹波成像;应用 1 引言 太赫兹(Terahertz,简称THz)辐射是对一个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的统称,通常它是指频率在0.1THz一10 THz(波长在3um~3 mm)之间的电磁波,在某些特定场合,指0.3 THz一3 THz之间的电磁波,还有一种更广泛的定义,其频率范围高达100THz.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这个频段的电磁波特性知之甚少,形成了远红外线和毫米波之间所谓的“太赫兹空隙”(Teraheaz Gap),对太赫兹波段广泛的研究兴趣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超快光电子学为基础的脉冲太赫兹技术产生以后.近20年来,随着低尺度半导体技术、超快激光技术以及超快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太赫兹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相干光源,太赫兹辐射在物理、化学、信息和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材料、国防、医学等技术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太赫兹辐射的特性进行介绍,并在介绍太赫兹技术的常见应用基础上,着重对太赫兹技术在有关国防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介绍. 2 特性 太赫兹波之所以引起科学界浓厚的研究兴趣,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类广泛存在而并不为人所熟悉的电磁辐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正是这些性质赋予太赫兹波广泛的应用前景.从频谱上看,太赫兹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与红外辐射之间;在电子学领域。太赫兹辐射被称为毫米波或亚毫米波;在光学领域,它又被称为远红外射线;从能量上看,太赫兹波段的能量介于电子和光子之间. 2.1 波粒二相性 太赫兹辐射是电磁波,因此它具有电磁波的所有特性.太赫兹波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特性;在与物质互相作用时,太赫兹波还显示出粒子特性. 2.2 穿透性

浅谈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浅谈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人类对太赫兹(THz)辐射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天体物理学家开始进行红外天文学的研究,远处天体上的简单分子如一氧化碳等的振动和转动特征光谱会在太赫兹波段上留下印迹。时至今日, 红外天文学仍是天体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但是直到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 伴随着更大功率的太赫兹辐射源和更加灵敏的探测装置的发展, 太赫兹研究才得以快速的发展。 太赫兹辐射可定义为0.1~10太赫波段的电磁波振荡。太赫兹波段在电磁波谱上处在红外辐射和微波之间, 比太赫兹频率更高的红外波段以及更低的微波波段分别属于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光学和电子学的研究范畴。相比较而言, 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性质则尚未被深入研究人们对太赫兹波段的认识首先得益于过去二十年中超快光电子学的发展。从1980年代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在半导体表面实现太赫兹脉冲的发射和探测开始, 物理学家在发展和使用太赫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 发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 利用太赫兹技术检测飞摩尔含量的无标记DNA单碱基对的差异, 研究多粒子电荷体系与太赫兹光谱相互作用, 利用太赫兹技术对航天飞机隔热材料的无损探伤和近场的太赫兹显微技术等。太赫兹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太赫兹辐射光源及探测技术 制约太赫兹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高功率并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的太赫兹辐射源。当今高速电子学和激光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已有的和有潜力的太赫兹光源。这些太赫兹光源可以被分为非相于的热辐射源、宽波段太赫兹脉冲和窄波段的连续波太赫兹辐射。 热辐射太赫兹源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太赫兹辐射, 比如宇宙大爆炸背景辐射的一半能量集中在太赫兹波段, 室温物体热辐射的峰值频率则处于6太赫左右。实际应用中使用的非相干的太赫兹热辐射源利用太赫兹波段的黑体辐射作为太赫兹光源。这一光源通常与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IR)配合使用,FTIR是化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用来研究分子共振的手段之一, 其优越性是具有很宽的光谱波段, 可以用来研究材料从太赫兹到近红外波段的光谱性质在FTIR的实验中, 宽波段的辐射源通常由电弧灯或加热的SIC棒担任, 样品被置于一个光学干涉仪系统中, 通过改变干涉仪的一个臂的行程, 并利用一个直接的强度测量装置, 如液氦冷却的热辐射测量仪(bololleter)来测量于涉信号。FTIR系统的缺点是其有限的光谱分辨率和在低频(小于3太赫)较低的灵敏度。

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 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 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 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 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 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 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 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 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 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 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 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 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 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 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 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 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 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 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 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 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 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 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 意识。初步形成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能从科学家身上感 受到优良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辨证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在 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太赫兹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

太赫兹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 太赫兹(THz)波是电磁波谱家族中的一员,它的频率范围为0.1—10THz,相应的波长范围为3mm—30μm,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是人类目前尚未完全开发的波谱“空隙”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缺乏有效产生和检测太赫兹波的方法,人们对该频段电磁辐射性质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应用潜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十几年,由于超快激光技术以及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太赫兹辐射机理、检测、成像和应用技术的研发,使其迅速成为一门新的极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太赫兹波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正在逐步被开发出来。 一、太赫兹波的特点“透析” 太赫兹波频率范围是处于电子学和光子学的交叉区域,相对于其它波段的电磁波,如微波和x射线等,具有非常强的互补特征。 1.特别的穿透能力 THz辐射能以很小的衰减穿透如陶瓷、脂肪、碳板、布料、塑料等物质,还可无损穿透墙壁、沙尘烟雾,使得其能在某些特殊领域发挥作用。如太赫兹探测器可直接发射太赫兹波透过墙壁,于室外对室内进行探测,免去需将探测设施置于室内的麻烦。这特别适于防暴警察与室内歹徒对峙时,可从墙外掌握室内情况,如歹徒位置、武器配置等,极大的确保警方安全。 2.较高的探测安全性 由于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很低,只有几个毫电子伏特,当它穿透过物质时,不易发生电离,因而可用来进行安全的无损检测。太赫兹的光子能量很低,只有毫电子伏特,因此不容易破坏被检测物质。如果用太赫兹检测物质,就可以发现内部瑕疵而又不损害该物质。不同于X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一种不电离的射线,所以,太赫兹波适合于对生物组织进行活体检查。它们还可以穿透衣服、包装,甚至于渗透人体几毫米深,因此,太赫兹波也是安全检查和医学应用的理想工具。例如,用于人体成像的X光的光子能量高,对人体所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而应用太赫兹技术制成的成像设备,则能将这种照射对人体的伤害降低100万倍。 3.较强的识别物质和成像能力 研究表明大量有机分子、半导体能量特征在太赫兹范围,每种材料的太赫兹频谱特征是不同的。只要建立了这些物质的太赫兹频谱特征数据库,就可以采取“指纹”识别的方法来进行检测。太赫兹波除了识别物质外,还可以通过反射波的测量得到物质的图像。利用成像系统把成像样品振幅或相位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就可以得到样品的THz图像。太赫兹波成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量大,可准确显示物质的内外部信息。目前太赫兹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已达到几十微米。 4.大容量、高保密的宽带信息载体 太赫兹波的频带宽、测量信噪比高,适合于大容量与高保密的数据传输,而且太赫兹波处于高载波频率范围,是目前手机通信频率的1000倍左右,可提供10 GB/s的无线传输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