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上)

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上)
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上)

解读“数学王子”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

江苏省泰州市朱庄中学曹开清225300

一、高斯的传奇故事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4.30~1855.2.23),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有一天,年幼的高斯在一旁看著作水泥工厂工头的父亲计算工人们的周薪。父亲算了好一会儿,终于将结果算出来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身边传来幼嫩的童音说:“爸爸,你算错了,总数应该是……”父亲感到很惊异,赶忙再算一遍,结果证实高斯的答案是对的。这时的高斯只有

3岁!

高斯上小学了,教他们数学的老师布特勒(Buttner)是一个态度恶劣的人,他讲课时从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还用鞭子惩罚学生。有一天,布德勒让全班学生计算1+2+3+4+5+……

+98+99+100=?的总和,并且威胁说:“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布德勒说完,就坐在一旁独自看起小说来,因为他认为,做这样一道题目是需要些时间的。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 + 2 =3,3+3=6,6+4=10,……”数越来越大,计算越来越困难。但是不久,高斯就拿

着写着解答的小石板走到布德勒的身边。高斯说:“老师,我做完了,你看对不对?“做完了?这么快就做完了?肯定是胡乱做的!”布德勒连头都没抬,挥挥手说:“错了,错了!回去再算!”高斯站着不走,把小石板往前伸了伸说:“我这个答案是对的。”

布德勒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小石板上写着5050,一点也没有错!高斯的算法是

1 +

2 +3+……+98+99+100

100+99+98+……+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100=10100

10100÷2=5050

高斯并不知道,他用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古代数学家经过长期努力才找出来的求等差数列和的方法,那时他才八岁!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高斯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给他单独布置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道题把他难住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竟然对解出这道题没有任何帮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他绞尽脑汁,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当窗口露出曙光时,他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

当他把作业交给导师时,感到很惭愧。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导师看完作业后,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拿错了,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高斯曾回忆说:“如果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千古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1796年3月30日,当高斯差一个月满十九岁时,在期刊上发表《关于正十七边形作图的问题》。他显然以此为自豪,还要求以后将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然而高斯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刻着一颗十七角星,原来是负责刻纪念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刻出来之后,每个人都会误以为是一个圆。”

1877年布雷默尔奉汉诺威王之命为高斯做一个纪念奖章。上面刻着:“汉诺威王乔治V. 献给数学王子高斯(Georgius V. rex Hannoverage Mathematicorum principi)”,自那之后,高斯就以“数学王子”着称于世。

二、高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的思路(这里是纯

三角法)

作正十七边形的关键是作出cos

17

2π,为此要建立求解cos

17

的方程。 设正17边形中心角为α,则17α=2π,即16α=2π-α 故sin16α=-sin α ,而

sin16α

=2sin8α cos8α =4sin4α cos4α cos8α

=8 sin2α cos2α cos4α cos8α

=16 sinα cosα cos2α cos4α cos8α

因sinα≠0,两边除以sinα,有

16cosα cos2α cos4α cos8α=-1

由积化和差公式,得

4(cosα+cos3α)(cos4α+cos12α)=-1

展开,得

4(cosα cos4α+cosα cos12α+cos3α cos4α+cos3α cos12α)=-1

再由积化和差公式,得

2[(cos3α+cos5α)+(cos11+cos13α)+(cosα+cos7α)+(cos9α+cos15α)]=-1

注意到cos11α=cos6α,cos13α=cos4α,cos9α=cos8α,cos15α=cos2α,有

2(cosα+cos2α+cos3α+cos4α+cos5α+cos6α+cos7α+cos8α)=-1

设a=2(cosα+ cos2α+cos4α+ cos8α),b=2(cos3α+ cos5α+cos6α+ cos7α),则a+b=-1

又ab=2(cosα+cos2α+cos4α+cos8α)·2(cos3α+cos5α+cos6α+cos7α) =4cosα(cos3α+cos5α+cos6α+cos7α)+4cos2α(cos3α+cos5α+cos6α+cos7α)+4cos4α(cos3α+cos5α+cos6α+cos7α)+4cos8α(cos3α+cos5α+cos6α+cos7α) 再展开之后共16项,对这16项的每一项应用积化和差公式,可得:

ab =2 [(cos2α+cos4α)+(cos4α+cos6α)+(cos5α+cos7α)+(cos6α+cos8α)+(cos α+cos5α)+(cos3α+cos7α)+(cos4α+cos8α)+(cos5α+cos9α)+(cos α+cos7α)+(cos α+cos9α)+(cos2α+cos10α)+(cos3α+cos11α)+(cos5α+cos11α)+(cos3α+cos13α)+(cos2α+cos14α)+(cos α+cos15α)]

注意到cos9α=cos8α,cos10α=cos7α, cos11α=cos6α,cos13α=cos4α,cos14α=cos3α,cos15α=cos2α,有

ab =2×4(cos α+cos2α+cos3α+cos4α+cos5α+cos6α+cos7α+cos8α)=-4

因为cos α+cos2α+cos8α=(cos 172π+cos 174π)+cos 17

16π =2cos 17πcos 173π-cos 17π=2cos 17π(cos 173π-21)

又 0 < 173π < 3π < 2π

所以cos 173π> 2

1

即cos α+cos2α+cos8α > 0 又因为 cos4α=cos

17

> 0 所以 a =cos α+cos2α+cos4α+cos8α > 0 又 ab =-4< 0 所以有a > 0, b< 0

可解得 a =

2171+-,b =2

17

1--

再设c=2(cosα+cos4α),d=2(cos2α+cos8α),

则c+d=a

cd=2(cosα+ cos4α)·2(cos2α+ cos8α)

=4 (cosαcos2α+cosαcos8α+cos4αcos2α+cos4αcos8α)

=2 [(cosα+cos3α)+(cos7α+cos9α)+(cos2α+cos6α)+(cos4α+cos12α)] 注意到cos9α=cos8α,cos12α=cos5α,有

cd=2[(cosα+cos3α)+(cos7α+cos8α)+(cos2α+cos6α)+(cos4α+cos5α)] =2( cosα+cos2α+cos3α+cos4α+cos5α+cos6α+cos7α+cos8α)

=-1

因为0 < α < 2α < 4α < 8α < π

所以cosα > cos2α,cos4α > cos8α

两式相加得cosα+cos4α> cos2α+cos8α

或2(cosα+cos4α)> 2(cos2α+cos8α)

即 c > d,又cd=-1 < 0

所以有c > 0,d < 0

可解得

c=

2

4 2+

+a

a

,【d=

2

4 2+

-a

a

类似地,设e=2(cos3α+cos5α),f=2(cos6α+cos7α)

则e+f=b

ef=2(cos3α+cos5α)·2(cos6α+cos7α)

=4(cos3αcos6α+cos3αcos7α+cos5αcos6α+cos5αcos7α)

=2 [(cos3α+cos9α)+(cos4α+cos10α)+(cosα+cos11α)+(cos2α+cos12α)]

注意到cos9α=cos8α,cos10α=cos7α,cos11α=cos6α,cos12α=cos5α,有ef=2[(cos3α+cos8α)+(cos4α+cos7α)+(cosα+cos6α)+(cos2α+cos5α)]

=2( cosα+cos2α+cos3α+cos4α+cos5α+cos6α+cos7α+cos8α)

=-1

因为0 < 3α < 5α < 6α < 7α < π

所以有cos3α > cos6α,cos5α > cos7α

两式相加得cos3α+cos5α> cos6α+cos7α

2(cos3α+cos5α)> 2(cos6α+cos7α)

即 e > f,又ef=-1 < 0

所以有e > 0, f < 0

可解得

e=

2

4 2+

+b

b

,【f=

2

4 2+

-b

b

由c =2(cos α+cos4α),得cos α+cos4α=2c ,即cos 172π+cos 178π=2

c e =2(cos3α+cos5α),应用积化和差公式,得cos αcos4α=4e ,即 cos 172πcos 178π=4

e

因为0<

172π<178π<2π,所以cos 172π>cos 17

>0 所以cos 172π=442e c c -+,【cos 178π=4

42e

c c --】

于是,我们得到一系列的等式:

a =2171+-,

b =217

1--,c =242++a a ,e =2

42++b b ,

cos 172π=4

42e

c c -+

有了这些等式,只要依次作出a 、b 、c 、e ,便可作出cos 17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 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解读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下)

解读高斯正十七边形的作法 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 步骤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作单位圆O 步骤2:在x 轴负半轴上取点N ,使|ON|= 41,易知|NB|=417,以N 为圆心,NB 为半径作弧,交x 轴于F 、F’,易知|OF|= 2a ,|OF’|=2b 步骤3:此时|FB|=122+?? ? ??a =242+a ,以F 为圆心,|FB|为半径作弧,交x 轴正半轴于G ,此时|OG|=2 422++a a =c 步骤4:.类似地,|F’B|=122 +?? ? ??b =242+b ,以F’为圆心,|F’B|为半径作弧,交x 轴正半轴于点G’,此时|OG’|=2422++b b =e 步骤5:以|CG’|为直径作圆,交y 轴正半轴于点H ,易知OH 2=1·e

步骤6:以H 为圆心, 21|OG|为半径作弧,交x 轴正半轴于点K ,则有|OK|=222OH OG -??? ??=222e c -?? ? ??=242e c -步骤7:以K 为圆心,|KH|=2 1|OG|为半径作弧,交x 轴正半轴于点L ,则|OL|=2 42e c c -+步骤8:取OL 的中点M ,则|OM|=4 42e c c -+=cos 172π步骤9:过点M 作y 轴的并行线交单位圆O 于两点A 2和A 17,则Α为正十七边形的第一个顶点,A 2为第二个顶点,A 17为第十七个顶点,从而作出正十七边形。 正十七边形边长的表达式 在上面得到的一系列等式: a =2171+-, b =2171--, c =242++a a ,e =2 42++b b ,cos 172π=4 42e c c -+中,依次求出c =4 17234171-++-,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 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

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小高

高斯的故事

高斯的故事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F.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生于布伦瑞克,1792年进入Collegium学习,在那里他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素数定理、及算术-几何平均数。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大学,1796年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1855年2月23日去世。高斯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

高斯与正十七边形

高斯与正十七边形 数学就象一棵美丽的星球,他那博大精深、简明透彻的数学美就是他的引力场。许许多多人类的精英被他的引力所吸引,投入他的怀抱为他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被誉为“数学王子”的伟大数学家高斯就是其中之一。 高斯是个数学天才,幼年时巧妙地计算1+2+3+…+100为101×50=5050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其实,学生日期的高斯不仅数学成绩优异,而且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高斯考了文科学校。由于他古典文学成绩突出,入学后直接上了二年级。两年以后高斯又升入了高中哲学班。 15岁时,高斯在一位公爵的资助下上了大学-卡罗琳学院。在那里,他掌握了希腊文、拉丁文、法文、英文有丹麦文,又学会了代数、几何、微积分。语言学和数学是他最喜爱的两门课程。 18岁时,高斯进入了哥廷根大学深造。这时,高斯面临着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是把语言学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还是把数学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两棵下不了决心进行最后的选择。 后来,一次数学研究上的突破改变了两个引力场的均衡。高斯终于下定决心,飞向了数学之星。 事情是这样的,尺规作图是几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希腊开始,人们一直认为正多边形是最美的图形,因此,用尺规作图法能够作出哪些正多边形,历来就是一个极具魅力的问 题。到高斯的时代,人们已经解决了边数是n 23?、n 24?、n 25?、n 253??(=n 0,1, 2,3……)的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但是,还没有人能作出正7边形、正11边形、正17边形等等。很多人认为,当边数是大于5的素数时,那样的正多边形是不可以用尺规作图完成的。 高斯一直对正多边形尺规作图问题非常着迷。经过持久地,如醉如痴的思考与画图,于1796年3月30日,19岁的高斯出人意料地作出了正17边形。并且,他把正多边形作图问题与高次方程联系起来,彻底解决了哪些正多边形能作出,哪些正多边形不能作出。他证明 了一切边数形如122+t (=t 0,1,2,3,……)的正多边形都只可以作出,而边数为7、11、14,……的正多边形是作不出的。 正17边形作图问题不仅震撼了数学界,也震撼了高斯自己的心灵。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在数学美的巨大引力的作用下,飞向了自己理想的星球-他选择了数学。 从此,高斯的数学成就象喷泉一样涌了出来。他在几乎所有的数学学科中留下了自己的光辉成就,成为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直到晚年还十分欣赏使自己走上数学之路的正17边形,对数学美的赞叹与追求伴高斯渡过了他的一生。高斯逝世后,人们按照他的遗嘱,在他的雕像下面建立了一座正17边枎的底座,用他非常欣赏的《李尔王》中的诗句赞美道:“你,自然,我的女神,我要为你的规律而献身”。

高斯的故事

高斯的故事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完整word)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一):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能够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795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就发现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欧几里得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数论研究总结在《算术研究》(1801)中,这本书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它不仅仅是数论方面的划时代之作,也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对代数学的重要贡献是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证明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途径。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著名的柯西积分定理。他还发现椭圆函数的双周期性,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没发表出来。1828年高斯出版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曲面理论之后由黎曼发展。高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著作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个之后被证认为小行星并被命名为谷神星的天体被发现当时它好像在向太阳*近,天文学家虽然有40天的时间能够观察它,但还不能计算出它的轨道。高斯只作了3次观测就提出了一种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而且到达的精确度使得天文学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够毫无困难地再确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这一计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约在1794年创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种可从特定计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他在《天体运动理论》中叙述的方法这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由于高斯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果,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数学之王”的称号是对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赞颂。 在古今中外的著名数学家当中,像高斯那样从小就具有高度数学才华的,恐怕极为少见。 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德国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数学,据说在他还不满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算帐,计算结束后,父亲念出了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细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总数就应是……”。父亲惊讶不止,复算结果,发现孩子的答案是正确的。高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他们从1加起,加2,加3,加4,……一向加到100,满以为这下准能把学生们难住。没想到高斯一会儿就算了出来。老师一看,答数是5050,一点不错,大吃一惊。高斯是这样算的:1与100、2与99、3与98……每一对的和都是101,而100以内这样的数共有50对,101×50=5050,他的这种计算方法,代数上称为等差级数求和公式。那时高斯才10岁。 高斯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数学上的定理、公式和求证方法一个又一个地被他发现和证实。 11岁时,他发现了X+yn的展开式。 17岁时,他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 1796年3月30日,年仅18岁的高斯,又有了堪称数学史上最惊人的发现,他用代数

初中尺规作图详细讲解含图)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讲解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 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 有如下三条: ⑴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⑵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 ⑶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 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 ⑴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 ⑵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 ⑶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 r=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 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 ⑴正多边形作法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 ·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 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 ⑵四等分圆周 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 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 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 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 ==. 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 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

正十七边形做法及证明.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直径OA、OB, 作C点使OC=1/4OB, 作D点使∠OCD=1/4∠OCA 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45度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为圆心作一圆过A点, 此圆交OB于F点,再以D为圆心,作一圆 过F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过G6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6, 则以圆O为基准圆,A为正十七边形之第一顶点P4为第四顶点,P6为第六顶点。以1/2弧P4P6为半径,即可在此圆上截出正十七边形的所有顶点。 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存在之证明:

设正17边形中心角为a,则17a=360度,即16a=360度-a 故sin16a=-sina,而 sin16a=2sin8acos8a=22sin4acos4acos8a=2 4 sinacosacos2acos4acos8a 因sina不等于0,两边除之有: 16cosacos2acos4acos8a=-1 又由2cosacos2a=cosa+cos3a等,有 2(cosa+cos2a+…+cos8a=-1 注意到 cos15a=cos2a,cos12a=cos5a,令 x=cosa+cos2a+cos4a+cos8№a y=cos3a+cos5a+cos6a+cos7a 有: x+y=-1/2 又xy=(cosa+cos2a+cos4a+cos8a(cos3a+cos5a+cos6a+cos7a =1/2(cos2a+cos4a+cos4a+cos6a+…+cosa+cos15a 经计算知xy=-1 又有 x=(-1+根号17/4,y=(-1-根号17/4 其次再设:x1=cosa+cos4a,x2=cos2a+cos8a y1=cos3a+cos5a,y2=cos6a+cos7a 故有x1+x2=(-1+根号17/4 y1+y2=(-1-根号17/4 最后,由cosa+cos4a=x1,cosacos4a=(y1/2 可求cosa之表达式,它是数的加减乘除平方根的组合, 故正17边形可用尺规作出

《数学王子——高斯》的教学设计

《数学王子——高斯》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历史使人明智”,学习一些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发展轨迹和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本节课是在介绍了微积分的诞生后,展现了近代数学巨星高斯的一生事迹和主要贡献,让学生感受数学家高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对他们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学生对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知道得不多,对数学家高斯了解得更少,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数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家的优秀品质鼓舞和激励他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家和数学史的介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高斯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数学、物理以及天文学的主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讲解,对高斯一生的主要事迹进行介绍,开展学生谈论,在讨论与交流中体会数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家高斯的严谨治学、学以致用的态度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在学习上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高斯一生事迹、主要成就 难点:从高斯身上总结出数学巨星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图片、文字和视频)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高斯简介:高斯肖像图片展示,视频引入,详细介绍高斯的生平。 二、社会背景介绍:通过社会背景的介绍了解当时的学习环境。 三、高斯一生的奋斗历程(一)初显天赋——慧眼识珠 1.四岁纠错2.十岁求和【师生活动】通过视频和教师口述,展示了一个爱动脑筋,勤于观察的少年高斯,以及在贫穷的家庭里仍然勤奋刻苦学习,初露端倪的他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慧眼识珠,对高斯额外的指点和帮助。(二)贵人资助——如虎添翼介绍高斯在公爵的资助下,年轻的高斯已鹤立鸡群,在数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片和文字展示,讲解以下两个故事。1、19岁.破解二千多年的数学悬案故事1:一晚上解决的数学悬案。高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解决了两千多年来无数数学家为之奋斗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即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正十七边形。2、22岁博士毕业然后回到故乡布伦瑞克 3.在费迪南公爵的资助下出版了第一篇著作---《算术研究》 【师生活动】通过正十七边形的求作和《算术研究》的问世这两个小故事,展示一位数学巨星在公爵的资助下的崛起,19岁的高斯虽然初出茅庐,但在数学上已炉火纯青。告诉学生即使天赋再好的人,也要潜心和用心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跨越更高的台阶。(三)学以致用——开拓创新介绍高斯在几何,物理、天文和大地

17边形画法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半径OA、OB, 作C点使OC=1/4OB, 作D点使∠OCD=1/4∠OCA, 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45度。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为圆心作一圆过A点,此圆交OB于F点, 再以D为圆心,作一圆过F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过G6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6, 则以圆O为基准圆,A为正十七边形之第一顶点P4为第四顶点,P6为第六顶点。 连接P4P6,以1/2弧P4P6为半径,在圆上不断截取,即可在此圆上截出正十七边形的所有顶点。 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存在之证明: 设正17边形中心角为a,则17a=360度,即16a=360度-a

故sin16a=-sina,而 sin16a=2sin8acos8a=4sin4acos4acos8a=16sinacosacos2acos4acos8a 因sina不等于0,两边除之有: 16cosacos2acos4acos8a=-1 又由2cosacos2a=cosa+cos3a等,有 2(cosa+cos2a+…+cos8a)=-1 注意到cos15a=cos2a,cos12a=cos5a,令 x=cosa+cos2a+cos4a+cos8№a y=cos3a+cos5a+cos6a+cos7a 有: x+y=-1/2 又xy=(cosa+cos2a+cos4a+cos8a)(cos3a+cos5a+cos6a+cos7a) =1/2(cos2a+cos4a+cos4a+cos6a+…+cosa+cos15a) 经计算知xy=-1 又有 x=(-1+根号17)/4,y=(-1-根号17)/4 其次再设:x1=cosa+cos4a,x2=cos2a+cos8a y1=cos3a+cos5a,y2=cos6a+cos7a 故有x1+x2=(-1+根号17)/4 y1+y2=(-1-根号17)/4 最后,由cosa+cos4a=x1,cosacos4a=(y1)/2 可求cosa之表达式,它是数的加减乘除平方根的组合, 故正17边形可用尺规作出

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莒县第四中学王克雷2010年7月26日16:5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

初中尺规作图详细讲解(含图)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讲解 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 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 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 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 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 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 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 r=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 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 ⑴ 正多边形作法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 ·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 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 ⑵ 四等分圆周 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 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 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 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 ==. 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 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 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

高斯的故事:数学天才的童年

高斯的故事:数学天才的童年 数学天才的童年 高斯,著名数学家,1777年生,德国人,先后有155种数学专著出版,有“数学家之王”的称号。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匠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有一次,当他计算着给工人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告诉爸爸错了。原来,3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父亲计算,父亲惊异地复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说的是正确的。高斯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学会计算了。 高斯上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术题。不料,老师叙述完题目不过几秒种,高斯就第一个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一交一了上去,老师起初并不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但当他检查完全班学生的石板,发现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

高斯用了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差级数的办法。即将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这样,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和也是101;一共有50个101;用50乘101,最后得出了正确答案:5050。 高斯的才华使老师彪特耐尔十分激动,并感到内疚。原来,他不安心在乡村小学工作,看不起农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以后,他认真备课,努力教学。 高斯特别愿意和舅舅本茨在一起玩,舅舅也十分疼一爱一小高斯。他每次来到家中,总是给小高斯讲故事,做游戏,有时还带他出去捉蝴蝶、钓鱼、采蘑菇。 四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小高斯跟着舅舅到野外玩耍,他骑在舅的肩上学骑术,手里拿一根小树枝,嘴里高声叫着:“嘎!嘎!”俨然是一位威武的骑兵将军。 突然,奔跑着的“马”停了下来。原来从河的上游漂来一根木头。舅舅为了开发小高斯的智力,便问:

名人故事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小编导语:名人故事有哪些?大家知道高斯吗?他可是数学天才,很多的数学成就都是高斯发现的,接下来我就来了解一下高斯吧。 高斯简介: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 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伟大的数学天才——高 斯 导语: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

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拓展延伸】 家庭背景 高斯是一对贫穷普鲁士犹太人夫妇的唯一的儿子。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 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分。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高斯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她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他的母亲罗捷雅和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

正十七变形的尺规作图-推荐下载

尺规作图:正十七边形 2009-09-07 17:24:09 尺规作图是指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在有限步骤内的作图问题。看似几何问题,实则是一 个代数问题。比如要作一个角等于π/3,就是在给定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截取长度为√3/2的 线段,而作一条直线的垂线则是给定复平面上的一个点z=1,作出z'=√(-1)这个点。把这个 说法更一般化一点,尺规作图问题可以描述成:在复平面上给定那个点z_0,z_1,……,z_n(这 些点的共轭可以得到),求复平面上全体可有这些点出发经直尺和圆规在有限步骤内可作出的 点(数)的集合M。如果z∈M,即z可作,则z是F[x]中一个2^t次多项式的根, F=Q(z_0,z_1,……,z_n,\bar(z_0),\bar(z_1),……,\bar(z_n)),其中Q为有理数域,\bar(z_k)为 z_k的共轭,1≤k≤n。 现在来看一下所谓的尺规作图三大难题。 1,三等分角。给定一个角θ,要得到α=θ/3,即作出cos(α)。而我们有 cos(θ)=cos(3α)=4cos(α)^3-3cos(α), 令cos(α)=a,cos(3α)=b为已知,则有 (2a)^3-3(a)-2b=0, 在一般情况下,这个方程不一定是可约的(如取θ=π/3),在这时2a不可做,因为他不可能是一个2^t次多项式的根。除此之外尚有很多可以被三等分的角,如只要n不是3的倍数,则 α=π/3必可三等分。事实上n和3互素,因此存在证书u和v,是的3u+nv=1,1/3n=u/n+v/3,所以α/3=π/3n=uπ/n+vπ/3,π/n和π/3都可作,所以α/3也可作。 2,倍立方。即做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正方体体积的2倍,相当于要作出x^3-2等于0的根,同1,这是不可能的。 3,化圆为方。即作一个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给定的原的面积。这相当于要作出x^2-π=0的根。但是π不是代数数,即不是任何多项式的根,所以√π也是不可作的。 尺规作图里面还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作正n边形。比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 边形,正八边形,这些都是很容易就能做出来的,但是很长时间内人们找不到作正七变形和正 九边形的方法。这一领域的下一个进展是1796年,高斯给出了正十七边形的作法。1801年,高斯证明了如果k是费马素数,那么就可以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正十七边形。事实上可进一步推 广为如下结论:正n边形可作当且仅当n=(2^e)p_1p_2...p_r,e为非负整数,p_k为费马素数 1≤k≤r。可以做如下简单的思考:要作正n边形,实际上就是要作n次本原单位根ω,使得 ω^n-1=0。又[Q(ω):Q]=φ(n),根据前面的讨论知φ(n)必为2^t的形式。若n=(2^e)(p_1) ^a_1(p_2)^a_2...(p_r)^a_r,则φ(n)=(2^(e-1))(p_1-1)(p_1)^(a_1-1)(p_2-1)(p_2)^(a_2-1)...(p_r-1)(p_r)^(a_r-1),要使其为为2^t的形式必有p_k为费马素数且a_k=1,1≤k≤r。 所谓费马素数是指形为F_n=2^(2^n)+1形式的素数。当初费马猜想所有这种形状的数都是素数,他验证了前五个3,5,17,257,65537,这些都是素数。但是1738年欧拉证明了当n=5时,F_5=4294967297=641*6700417,因此他不是素数。事实是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费马素数,甚至猜想费马素数只有费马当初验证的5个数。

高斯破解数学难题

高斯破解数学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

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点评: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