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计算课程设计报告(非线性方程求根)

数值计算课程设计报告(非线性方程求根)
数值计算课程设计报告(非线性方程求根)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题目:非线性方程求根年级专业:

组员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非线性方程求根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在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存在着大量方程求根问题,例如贷款购房问题,工厂的最佳订货问题等都需要求解一类非线性方程的根,首先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数学模型,确定变量,给出各个条件及相关函数;然后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编写函数的程序,用计算机求出方程的解,通过所求解分析具体情况.

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二分法简单易行,但收敛较慢,仅有线性收敛速度。而且该方法不能用于求偶数重根或复根,但可以用来确定迭代法的初始值。牛顿法是方程求根中常用的一种迭代方法,它除了具有简单迭代法的优点外,还具有二阶收敛速度(在单根邻近处)的特点,但牛顿法对初始值选取比较苛刻(必须充分靠近方程的根),否则牛顿法可能不收敛。弦截法是牛顿法的一种修改,虽然比牛顿法收敛慢,但因它不需计算函数的导数,故有时宁可用弦截法而不用牛顿法,弦截法也要求初始值必须选取得充分靠近方程的根,否则也可能不收敛。

二、背景分析

代数方程的求根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理论上,n次代数方程在复数域内一定有 n个根(考虑重数)。早在16世纪就找到了三次、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直到19世纪才证明大于等于5次的一般代数方程式不能用代数公式求解,而对于超越方程就复杂的多,如果有解,其解可能是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是无穷多个。一般也不存在根的解析表达式。因此需要研究数值方法求得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根的近似解。牛顿迭代法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求解方程.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从而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在各种科学和工程计算中往往要用到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而牛顿法又是最基础的迭代法,在各种计算力学、控制工程等领域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在数值计算中,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高速发展,对于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出现了大量的数学软件(如MATLAB,SAS,SPSSD等),计算机已经成为工程师应用数学解决工程问题的主要运算工具.同时,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数学教育的需求重点正在从手工演绎和运算能力的培养转变到结合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求解和论证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Matlab数学软件平台,通过实例比较了二分法、牛顿迭代法、

弦截法三种基本方法的优缺点。

三、 基本算法思想与实现 (1)二分法

单变量函数方程:

f (x )=0

其中,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单调,且f(a)*f(b)<0,则有函数的介值定理可知,方程f (x )=0在(a ,b )区间内有且只有一个解*x ,二分法是通过函数在区间端点的符号来确定*x 所在区域,将有根区间缩小到充分小,从而可以求出满足给定精度的根*x 的近似值。

下面研究二分法的几何意义: 设1a =1,1b =b, 区间[]11,b a ,中点1x =

2

11b a +及()1x f ,若()1x f =0,则*

x =1x ,若 f(1a )*f(1x )<0,令2a =1a ,2b =1x ,则根*

x ∈ [2a ,2b ]中,这样就得到长度缩小一半的有根区间[2a ,2b ],若 f(1b )*f(1x )<0,令2a =1x ,2b =1b ,则根*

x ∈ [2a ,2b ]中,

这样就得到长度缩小一半的有根区间[2a ,2b ],即f(2a )f(2b )<0,此时2b -2a =

2

1

1a b -,对有根区间[2a ,2b ]重复上述步骤,即分半求中点,判断中电处符号,则可得长度有缩小一半的有根区间[2a ,2b ], 如图所示:

重复上述过程,第n 步就得到根*

x 的近似序列{}n x 及包含*

x 的区间套,如下:

(1)

...],....[],[],[2211???n n b a b a b a

(2)

],[,0)()(*

n n n n b a x b f a f ∈< (3)n a -n b =)(11

21---n n b a =…=1

2--n a b (4) ,2n n n b a x +=

且|*x -n x |≤12

--n a

b (n=1,2,3…..) 显然lim n x ,且n x 以等比数列的收敛速度收敛于*x ,因此用二分法求f (x )=0的实根*x 可以达到任意指定精度。

(2)牛顿迭代法

设方程f(x)=0在其根*x 的某个领域U(*x ,δ)内有一阶连续导数,且f ’(*

x ) ≠0。求f(x)=0的根*

x ,首先要将f(x)=0转化为等价形式()x x ?=,并使? (x)满足不动

点迭代的一般理论。

于是我们令? (x)=x+h(x)f(x),可由? ‘(1x )=0来确定h(x)的结构,根据?’(x)=1+h ’(*

x )f(*

x )+h(*

x )f ’(x1)=1+h(*

x )f ’(*

x )=0可得

h(*x )=-1/f ’(*x ) ,由于f ’(x) ≠0,且f ’(x) 连续,因此当h(x)=-1/f ’(x) 时, h ’(x1)=0,即令? (x)=x-f(x)/f ‘(x),从而有迭代格式

1+k x = )

(')

(k k k x f x f x -

(k=0,1,2,…..) 由于1x ,2x , 3x …….都在U 领域里,从而当B 比较小时,可用f ’(0x )可近似代替f ’(k x ),1+k x = k x -

)

()

(0x f x f k ,此方法称为牛顿迭代法 下面研究牛顿法的几何意义:

设r 是方程f (x )=0的根,选取0x 作为的r 初始近似值,经过(0x ,f(0x ))做曲线y=f(x)的切线的方程:y=f(0x )+f ’(0x )(x-0x ),求出L 与x 的交点的横坐标1x =0x -f(0x )/f ’(0x ),称1x 为r 的一次近似值经过点(1x ,f(1x ))做切线y=f(x)的切线,并求出该切线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2x =1x -f(1x )/f ’(1x ),2x 称为r 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操作可以得到r 的近似值序列。下述三个定理分别讨论了牛顿法的收敛性质:

定理1:对于方程f(x)=0,设f (x )在[a ,b]上有二阶连续导数且满足下述条件:

(1)f(a)f(b)<0; (2)f ’(x)≠0, )

(x f ''≠0,对任意的x ∈[a,b];

(3)存在0x ∈[a,b],使f (0x ))(0x f '

'>0,

则由牛顿法产生的迭代序列{}n x 收敛于f(x)=0的根*

x ,且

)(2)

()(**2

**1lim x f x f x x x x k k k '''=--+∞

定理2:对于方程f(x)=0,设f (x )在[a ,b]上有二阶连续导数且满足下述条件:

(1)f(a)f(b)<0;

(2)对任意的x ∈[a,b], f ’(x)≠0, )

(x f ''≠0

(3)

)()

(a f a f '

则对于任何0x ∈[a,b],由牛顿法产生的迭代序列{}n x 收敛于f(x)=0的根*

x

定理 3:设*x 是方程f(x)=0的根,在*x 的某个开区间内)(x f ''连续且f ’(x)≠0,则

存在δ>0,当

0x ∈【*x δ-,*x +δ】时,由牛顿迭代法1+k x =

)

(')

(k k k x f x f x -

(k=0,1,2,…..)式产生的序列{}n x 是以不低于二阶的收敛速度收敛到*x .

(3)弦截法

k x ,1-k x 为方程f(x)=0的两个近似根。用差商得:f(k x )-f(1-k x )/ k x -1-k x ,

代替牛顿迭代公式中的导数 f ’(

k x ),于是得到如下的迭代公式:

1+k x =k x -)

()()()

(11----k k

k k k x x x f x f x f 。下面研究割弦法的几何意义:

经过点(

k x ,f(k x ))及点(1-k x ,f(1-k x ))两点作割线,其点斜式方程为:

Y=f (k x )-)()()(11k k k k k x x x x x f x f -----,其零点为X=k x - )

()()()

(11----k k k k k x x x f x f x f 把

X 用

1+k x 表示即得到迭代格式,它又称为双点弦割法,需要两个初值

此割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新的近似值1-k x ,所以弦截法又称为割线法,如图所

示。

下面三个定理为弦割法收敛定理:

定理1:设f (x )在其零点*x 的邻域U (*x ,δ)= [*x -δ,*

x +δ] ( δ>0)内有

二阶连续导数,

0)(*≠'x f ,则当0x ∈U (*x ,δ)时,由割弦法式产生的序列{}n x 收敛于*

x ,且收敛的阶为1.618。

定理2:设)(x f ''在区间[a,b] 上连续,且满足下述三点

(1)f(a)f(b)<0;

(2)对任意的x ∈[a,b],有f ’(x)≠0, )

(x f ''≠0

(3)

)()

(a f a f '≤b-a, )()(b f b f '≤b-a

则对于任意初始

0x ,1x ∈[a,b],由弦割法产生的迭代序列{}n x 收敛于f(x)=0唯一的根

*x

定理 3:设在其零点*x 的邻域U(*x ,δ)=[*x -δ,*

x +δ](δ>0)内有二阶连续导数,

f ’(x)≠0则当0x ∈ U(*x ,δ)时,由弦割1+k x =k x -)

()()()

(11----k k k k k x x x f x f x f

式产生的序列

{}n x 收敛于*x ,且收敛的阶为1.618。

四、 具体应用实例分析

求解033)(23=--+=x x x x f 在5.1附近的根。

(1)二分法 建立erfen -M 文件:

function [k,x,wuca,yx]=erfen(a,b,abtol) a(1)=a; b(1)=b;

ya=fun(a(1));

yb=fun(b(1)); %程序中调用的fun.m 为函数 if ya* yb>0,

disp('注意:ya*yb>0,请重新调整区间端点a 和b.'), retur n end

max1=-1+ceil((log(b-a)- log(abtol))/ log(2)); % ceil 是向∞+方向取整 for k=1: max1+1 a;ya=fun(a); b;yb=fun(b); x=(a+b)/2; yx=fun(x); wuca=abs(b-a)/2; k=k-1;

[k,a,b,x,wuca,ya,yb,yx]

If yx==0

a=x;

b=x;

else

if yb*yx>0

b=x;

yb=yx;

else

a=x;

ya=yx;

end

if b-a

end

end

k=max1; x; wuca; yx=fun(x);

建立FUN函数文件:functiony=fun(x) y=x.^3+x.^2-3*x-3; 画图:

>> x=[-10:0.1:10]; >> y=fun(x);

>>plot(x,y);

由图,我们选取区间[-6,6]

输入程序:

[k,x,wuca,yx]=erfen(-6,6,0.001)

运行结果:

k =13;

x =1.7322;

wuca =7.3242e-004;

yx =0.0012

(2)牛顿迭代法

建立newtonqx -M文件:

function[k,xk,yk,piancha,xdpiancha]=newtonqx(x0,tol,ftol,gxmax) x(1)=x0;

fori=1: gxmax

x(i+1)=x(i)-fnq(x(i))/(dfnq(x(i))+eps); piancha=abs(x(i+1)-x(i));

xdpiancha= piancha/( abs(x(i+1))+eps);

i=i+1;

xk=x(i);

yk=fnq(x(i)); [(i-1) xkykpianchaxdpiancha]

if (abs(yk)

k=i-1;

xk=x(i);[(i-1) xkykpianchaxdpiancha]

return;

end

end

if i>gxmax

disp('请注意:迭代次数超过给定的最大值gxmax。')

k=i-1;

xk=x(i);

[(i-1) xkykpianchaxdpiancha]

return;

end

[(i-1),xk,yk,piancha,xdpiancha]';

建立FNQ原函数文件:

function y=fnq(x)

y=x.^3+x.^2-3*x-3;

建立DFNQ导函数文件:

function y=dfnq(x)

y=3*x.^2+2*x-3;

输入程序:[k,xk,yk,piancha,xdpiancha]=newtonqx(1.5,0.001,0.001,20)

输出结果:

k =3;

xk =1.7321;

yk =1.0617e-005;

piancha =0.0013;

xdpiancha =7.5560e-004

(3)弦截法

建立gexian文件:

function[k,piancha,xdpiancha,xk,yk]=gexian(x01,x02,tol,ftol,gxmax) x(1)=x01;

x(2)=x02;

fori=2: gxmax

u(i)=fnq(x(i))*(x(i)-x(i-1));

v(i)= fnq(x(i))-fnq(x(i-1));

x(i+1)=x(i)- u(i)/( v(i));

piancha=abs(x(i+1)-x(i));

xdpiancha= piancha/( abs(x(i+1))+eps);

i=i+1;

xk= x(i);

yk=fnq(x(i)); [(i-2) pianchaxdpianchaxkyk]

if (abs(yk)

k=i-2;

xk=x(i);

yk=fnq(x(i));

[(i-2) pianchaxdpianchaxkyk];

Return;

end

end

if i>gxmax

disp('请注意:迭代次数超过给定的最大值gxmax.')

k=i-2;

xk=x(i);

yk=fnq(x(i));

return;

end

建立FNQ函数文件:

function y=fnq(x)

y=x.^3+x.^2-3*x-3;

输入程序:(取1.5附近的初始值1.4,1.6两个)

[k,piancha,xdpiancha,xk,yk]=gexian (1.4,1.6,0.001,0.001,20)

输出结果:

k =4;

piancha =5.1561e-004;

xdpiancha =2.9769e-004;

xk =1.7321

yk =3.6710e-005

五、设计总结

根据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根的原理,将所求方程根所在的区间平分为两个小区间,在判断根属于哪个小区间;把有根的小区间再平分为二,再判断根所在的更小的区间,对分;重复这一过程,最后求出所要的近似值。当所分的小区间的间距越小的时候,得出的方程根结果就越精确,其原因就是所分的小区间间距越小,则就越接近方程等于0的根。所以最后的结果的精度越高,得到的误差越小;而对于简单迭代法,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求解出在区间上有唯一根,使迭代序列收敛于。根据牛顿迭代法的原理,求解出非线性方程根的结果可以看出,牛顿迭代法具有平方收敛的速度,所以在迭代过程中只要迭代几次就会得到比较精确的解,并不像简单迭代法,需要迭代多次才能解出较为精确的结果,但是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时选定的初值要接近方程的解,否则可能得不到收敛的结果。同时,牛顿迭代法计算量也会相对较大些。单点弦截法,用选定的两个初值点所对应的函数值连接作弦,用此弦与轴的交点横坐标作为方程根的近似值。按此方法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六、参考文献

[1]奚梅成。数值分析方法【M】。合肥: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薛毅。数值分析与实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汪卉琴,刘目楼。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4]丁丽娟,程杞元。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薛定宇,陈阳泉。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七、心得体会

(1)韩建:这次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我们受益匪浅。在刚开始拿到题目时,我们提出很多问题,4个人各有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分歧。但经过这一周的时间和体验下来,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团队和合作精神。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

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是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牛顿迭代法、matlab汇编语言等。虽然过去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题中,未有独立应用过它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设计过程,好比我们的成长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高育坤:此次实验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对于MATLAB的运用也比以前熟练了一些,在编程过程中也考虑了一些题目以外的因素,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不过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通过几次实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编程不要一看到就害怕,一步步的去做,一点点的去实现算法,编程最难的是算法,题目给出了算法我们需要的就是将数学公式转化为编程语言

(3)李婧: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如此普及,尤其是在数学计算当中,Matlab软件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Matlab以其强大的功能,方便了当今数值计算,数学教程,及工程计算等众多领域.我们在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非线性方程的一般解法,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有二分法,牛顿迭代法等.二分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且总是收敛的,但由于二分法的收敛速度太慢,故一般不单独将其用于求根,只用其为根求得一个较好的近似.本文主要介绍了牛顿迭代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牛顿迭代法为平方收敛,故其收敛速度较快,但对初值的选取需要谨慎,如果初值选取错误,则可能导致方程迭代发散,最终不能求解出正确解.在计算一些对精度要求特别苛刻时,最好给出较高的精度输入及输出,防止因为精度问题导致误差过大,最终影响结果.

(4)王冬妮:二分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方法可靠,误差容易估计,只要求连续,且总是收敛的,因此对函数的性质要求较低。它的缺点是不能求偶数重根,也不能求复根,且收敛较慢。故一般不单独将其用于求根,只用其为根求得一个较好的近似值。

牛顿迭代法是多项式求根的一种效率很高的算法,收敛速度快(对单根)。算法简单是迭代法中较好者,但是它有两个缺点:第一每次只能求出一个ε-根,求其它根时若采用降次处理又会产生精度降低的问题。第二有时会遇到由于初始点选择不当而使算法失效。

牛顿法和割弦法都是先将f(x)线性化,然后求根,但线性化的方式不同:从分析的角度说,牛顿法是在根 *x邻近点处的切线函数作为f(x)的近似,而割弦法是在*x邻近用f(x)的一次插值函数作为f(x)的近似函数,它们本质的区别在于,牛顿迭代法在计算时,只用到前一步的值,弦截法需要用两个猜测值,,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先给出

两个初始值 , 。

根据以上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在使用非线性方程求根时,应根据实际方程选出一种或者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求解,以便快速,便捷的求出最佳精确值。

八、附录

(1)二分法的程序

function [c,err,yc] = bisect(f1,a,b,delta)

% f1是所要求解的函数。

% a和b分别为有根区间的左右限。

% delta是允许的误差界。

% c为所求近似解。

% yc为函数f在c上的值。

% err是c的误差估计。

ya = feval('f1',a);

yb = feval('f',b);

if yb == 0,

c = b;

return

end

if ya*yb>0,

disp('(a,b)不是有根区间');

return

end

max1 = 1 + round((log(b-a) - log(delta))/log(2));

for k = 1:max1

c = (a + b)/2;

yc = feval('f',c);

if yc == 0

a=c;

b=c;

return

elseif yb*yc>0

b = c;

yb = yc;

else

a = c;

ya = yc;

end

if (b-a) < delta,return,end

end

k;

c = (a + b)/2;

err = abs(b-a);

yc = feval('f',c);

****************************************************************** (2)牛顿法的程序

function [p1,err,k,y] = newton(f1,df1,p0,delta,max1)

% f1是非线性函数。

% df1是f1的微商。

% p0是初始值。

% delta是给定允许误差。

% max1是迭代的最大次数。

% p1是牛顿法求得的方程的近似解。

% err是p0的误差估计。

% k是迭代次数。

% y = f(p1)

p0, feval('f1',p0)

for k = 1:max1

p1 = p0 - feval('f1', p0)/feval('df1', p0);

err = abs(p1-p0);

p0 = p1;

p1, err, k, y = feval('f1', p1)

if (err < delta) | (y == 0),

break,

end

p1, err, k, y = feval('f1', p1)

end

************************************************************** (3)弦截法的程序

function [p1, err, k, y] = secant(f1, p0, p1, delta, max1)

% f1是给定的非线性函数。

% p0,p1为初始值。

% delta为给定误差界。

% max1是迭代次数的上限。

% p1为所求得的方程的近似解。

% err为p1-p0的绝对值。

% k为所需的迭代次数。

% y=f(p1)

p0, p1, feval('f1', p0), feval('f1',p1), k = 0;

for k = 1:max1

p2 = p1 - feval('f1',p1)*(p1-p0)/(feval('f1',p1) - feval('f1042',p0)); err = abs(p2-p1);

p0 = p1;

p1 = p2;

p1, err, k, y = feval('f1', p1);

if (err < delta) | (y == 0),

break,

end

end

******************************************************************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一、实验目的:用悬吊法和称重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位置。 二、实验设备仪器: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直尺、积木、磅秤、胶带、白纸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简述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适用于薄板形状的物体,先将纸贴于板上,再在纸上描出物体轮廓,把物体悬挂于任意一点A,如图1-1(a)所示,根据二力平衡公理,重心必然在过悬吊点的铅直线上,于是可在与板贴在一起的纸上画出此线。然后将板悬挂于另外一点B,同样可以画出另外一条直线。两直线的交点C就是重心,如图1-1(b)所示。 A (a) 图1-1 (二)称重法求轴对称物体的重心 对于由纵向对称面且纵向对称面内有对称轴的均质物体,其重心必在对称轴上。

图1-2 首先将物体支于纵向对称面内的两点,测出两个支点间的距离l ,其中一点置于磅秤上,由此可测得B 处的支反力N1F 的大小,再将连杆旋转180O ,仍然保持中轴线水平,可测得N2F 的大小。重心距离连杆大头端支点的距离C x 。根据平面平行力系,可以得到下面的两个方程: C 1N N21N =?-?=+x W l F W F F 根据上面的方程,可以求出重心的位置: N2 N11N F F l F x C +?=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称重法求对称连杆的重心。 a.将磅秤和支架放置于多功能台面上。将连杆的一断放于支架上,另一端放于支架上,使连杆的曲轴中心对准磅秤的中心位置。并利用积木块调节连杆的中心位置使它成水平。记录此时磅秤的读数 F N1=1375g b.取下连杆,记录磅秤上积木的重量F J1=385g c.将连杆转?180,重复a 步骤,测出此时磅秤读数F N2=1560g d.取下连杆,记录磅秤上积木的重量F J1=0g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职称: 副教授 指导教师:李翠萍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01月10日

1 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潮流计算的目的: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意义: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1.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变压器忽略对地支路等值电路:

2.输电线的数学模型: π型等值电路: 3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 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 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matpower 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 牛顿—拉夫逊法 1、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首先对一般的牛顿—拉夫逊法作一简单的说明。已知一个变量X 函数为: 0)(=X f 到此方程时,由适当的近似值) 0(X 出发,根据: ,......)2,1() ()() ()() () 1(='-=+n X f X f X X n n n n 反复进行计算,当) (n X 满足适当的收敛条件就是上面方程的根。这样的方 法就是所谓的牛顿—拉夫逊法。 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下面的解释,设第n 次迭代得到的解语真值之差,即) (n X 的误差为ε时,则: 0)()(=+εn X f 把)() (ε+n X f 在) (n X 附近对ε用泰勒级数展开 0......)(! 2)()()()(2 )() () (=+''+ '+=+n n n n X f X f X f X f εεε 上式省略去2ε以后部分 0)()()()(≈'+n n X f X f ε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C语言)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实际报告 实验一:秦九韶算法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语言: 利用c 语言的知识编写该算法程序 算法步骤叙述: 秦九昭算法的基思路是v[0]=a[0]*x+a[1] v[i]=v[i-1]*x+a[i+1];利用秦九昭算法计算多项式函数。 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5],x,sum; int i; printf("presase input the value of x="); scanf("%f",&x); for (i =5;i >=0;i --)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alue of a%d=",i); scanf("%f",&a[i]); } sum =a[5];

for(i=5;i>=1;i--) {sum=sum*x+a[i-1]; } printf("f(x)=%f/n",sum); } 输出结果计算:

实验总结: 通过运用C 语言,解决了秦九韶算法手写的复杂。为以后的雪地打下基础。 实验二: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 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步骤叙述 第一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第一列中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一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一列元素除了第一行的全变为0; 第二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二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二列元素除了第一和第二行的全变为0; 第三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三列中(从第三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三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三列第四行元素为0; 第四,按x4-x3-x2-x1的顺序回代求解出方程组的解,x[n]=b[n]/a[n][n],x[i]=(b[i]-Σa[i][j]x[j])/a[i][i],i=n-1,…,2,1 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 static double A[N][N] = {-3,-1,0,0,-1,2,-1,0,0,-1,2,-1,0,0,-1,2}; static double B[N]={1,0,0,0};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XXXXXX 小组成员: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任课教师:XXX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前言 通过进行多次的上机实验,我们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对我们的指导,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Newton 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Newton 插值法、Lagrange 插值法和Gauss 求积公式等六种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参考课本例题进行了MATLAB 程序的编写。 以下为本次上机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共分为六部分。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及题目: Newton 迭代法 例2.7(P38):应用Newton 迭代法求 在 附近的数值解 ,并使其满足 . 二、解题思路: 设'x 是0)(=x f 的根,选取0x 作为'x 初始近似值,过点())(,00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L ,L 的方程为))((')(000x x x f x f y -+=,求出L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 (0001x f x f x x - =,称1x 为'x 的一次近似值,过点))(,(11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求该切线与x 轴的横坐标) (') (1112x f x f x x - =称2x 为'x

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x 的近似值序列{}n x ,把 ) (') (1n n n n x f x f x x - =+称为'x 的1+n 次近似值,这种求解方法就是牛顿迭代法。 三、Matlab 程序代码: function newton_iteration(x0,tol) syms z %定义自变量 format long %定义精度 f=z*z*z-z-1; f1=diff(f);%求导 y=subs(f,z,x0); y1=subs(f1,z,x0);%向函数中代值 x1=x0-y/y1; k=1; while abs(x1-x0)>=tol x0=x1; y=subs(f,z,x0); y1=subs(f1,z,x0); x1=x0-y/y1;k=k+1; end x=double(x1) K 四、运行结果: 实验二: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 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 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 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对图示两类桁架进行分析 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比较各类桁架的受力特点; 讨论各种杆件(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杆)内力随 随高跨比变化的规律; 若增加杆件使其成为超静定桁架,内力有何变化。 (2).两种结构在静力等效荷载作用下,内力有哪些不同? 平行弦桁架 1/2 1 1 1 1 1 1/2 三角桁1/2 1 1 1 1 1 1/2

(3)、用求解器自动求解功能求a=2和a=1.0时的各杆内力。比较两种情况内力分布,试用试算法调整a 的大小,确定使弯矩变号的临界点a 0,当a=a 0时结构是否处于无弯矩状态? (4) 、图示为一个两跨连续梁,两跨有关参数相同(l =6m ,E =1.5*106kPa ,截面0.5*0.6m 2,线膨胀系数1.0*10-5)。第一跨底部温度升高60oC ,分析变形和内力图的特点。 (4) 、计算下支撑式五角形组合屋架的内力,并分析随跨高 比变化内力变化规律。当高度确定后内力随f 1,f 2的比例不同的变化规律(四个以上算例)。 1/4 11×(1/2) 1/4 1/2 1 1 1 1 1 1/2 a a a a 3 6m 6m

一. 课程设计的数据 1. 第(1)题数据 1) 平行弦桁架 a) 高跨比1:4(每小格比例2:3) 输出图形: 输出内力值: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 乘子 = 1) ----------------------------------------------------------------------------------------------- 3m 3m 3m 3m f 2 f 1 f =1.2m q =1kN/m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课设题目及要求 一 .题目原始资料 1、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发电厂资料: 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W ),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50MW 和20MW ;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 200MW )。 3、变电所资料: (一) 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35KV 10KV 35KV 10KV (二) 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 60MW 40MW 40MW 50MW (三) 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φ=0.85; 变电所1 变电所母线 电厂一 电厂二

(四) 变电所1和变电所3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 耗414KW ,短路电压(%)=16.7;变电所2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 量为63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 ,短路电压(%)=10.5; 4、输电线路资料: 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Ω17.0,单位长度的电抗为Ω0.402,单位长度的电纳为S -610*2.78。 二、 课程设计基本容: 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 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 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 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 求,进行电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 要求调整围在9.5-10.5 之间;电压35KV 要求调整围在35-36之间) 5. 轮流断开支路双回线中的一条,分析潮流的分布。(几条支路断几次) 6. 利用DDRTS 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 行结果的比较。 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成品基本要求: 1. 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 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 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 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 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 打印利用DDRTS 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李金徽 王莹 刘姝楠 班级: 1131001 1131002 1131002 学号: 2010213542 2010213570 2010213571 设计时间: 2012-6-4 指导教师: 朱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对于系数矩阵为低阶稠密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直接法进行消元,而对于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情况,直接法就显得比较繁琐,而迭代法比较适用。比较常用的迭代法有Jacobi 迭代与Gauss - seidel 迭代。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设计算法,并比较他们的优劣。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给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思想和MATLAB 程序实现,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三、问题的分析(含涉及的理论知识、算法等) Jacobi 迭代法 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求根的迭代法思想类似,即对于线性 方程组Ax = b( 其中n n n R b R R A ∈?∈,),即方程组 )1(2211222221211 1212111??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将系数矩阵A 写为 )2(000000 21122 12122 11U L D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 ?? ? ? ??---- ??????? ??----??????? ??= 若选取D M =,则U L A M N +=-=,方程组)1(转化为等价方程组 b x U L Dx ++=)(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班号): 小组成员姓名(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个完整的实验,应包括数据准备、理论基础、实验内容及方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算法的理解,数值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如下: 一、实验名称 实验者可根据报告形式需要适当写出.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首先要求做实验者明确,为什么要做某个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做完该实验应达到什么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也可以以实验目的的形式列出. 三、算法描述(实验原理与基础理论) 数值实验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对基础理论及方法的理解而设置的,所以要求将实验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算法原理详尽列出.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的实施方案、步骤、实验数据准备、实验的算法以及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五、程序流程图 画出程序实现过程的流程图,以便更好的对程序执行的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 六、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及实验的最终结果,复杂的结果可以用表格

形式列出,较为简单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结果分析合并出现. 七、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对对算法的理解与分析、改进与建议. 数值实验报告范例 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值实验并写出规范的数值实验报告,下面给出一简单范例供读者参考. 数值实验报告 小组名称: 小组成员(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实验名称 误差传播与算法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数值计算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3.体会数值计算的收敛性与收敛速度. 三、实验内容 计算dx x x I n n ? += 1 10 ,1,2,,10n = . 四、算法描述 由 dx x x I n n ? += 1 10 ,知 dx x x I n n ?+=--101110,则

力学实验报告汇总

力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材料拉伸数据) 实验前材料截面I do(mm) 截面Ⅱ do(mm) 截面Ⅲ do(mm) 最小 直径do 最小横截 A (mm2) 原始标距长 度L (mm)低 铸 实验后 断口(颈缩)出最小直径d 1 (mm) 断口(颈 缩) 最小面积 A 1 断后标距长 度L 1 (mm) 低 铸 机械性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屈服载荷 P s (KN) 能最大载荷 P b (KN) 屈服极限ζ s (MP a )

强度极限ζ b (MP a ) 塑性指标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材 料 低碳钢铸铁 拉 伸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材料压缩数据 试件尺寸低碳钢铸铁 机 械 性 能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直径d 0(mm) 屈服载荷 P s (KN) 最大载荷 P b (KN) 高度h 0(mm) 屈服极限ζ s (MP a ) 面积A (mm2) 强度极限ζ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压 缩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思考讨论题 1.参考试验机绘出的拉伸图,分析从试件加力至断裂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相应于每一阶段的拉伸曲线的特点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由拉伸实验测定的材料机械性能在工程上有何实用价值? 3.为什么铸铁试件压缩时沿450的方向破裂? 4.由低碳钢和铸铁拉伸与压缩的试验结果,归纳整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 性能及破坏形式?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扭转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 机 械 性 能实验纪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材料低碳钢铸铁屈服扭矩T S (N.M) 直径 d 0(mm) 最大扭矩T b (N.M) 屈服扭转角0 截面积 A 0(mm) 最大扭转角0 屈服极限η s (Mp a ) 标距长度L0(mm) 强度极限η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断口 形状 思考题 1.试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断口为何不同?

基于matlab--psat软件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东北电力大学课程设计改革试用任务书: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设计性质:理论计算,计算机仿真与验证 计划学时:两周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 3.编制程序或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二、原始资料 1、系统图:IEEE14节点。 2、原始资料:见IEEE14节点标准数据库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采用PSAT仿真工具中的潮流计算软件计算系统潮流; 1)熟悉PSAT仿真工具的功能; 2)掌握IEEE标准数据格式内容; 3)将IEEE标准数据转化为PSAT计算数据; 2.分别采用NR法和PQ分解法计算潮流,观察NR法计算潮流中雅可比矩阵的变化情况, 分析两种方法计算潮流的优缺点; 3.分析系统潮流情况,包括电压幅值、相角,线路过载情况以及全网有功损耗情况。

4.选择以下内容之一进行分析: 1)找出系统中有功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给出减小该线路损耗的措施,比较各种措施 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2)找出系统中电压最低的节点,给出调压措施,比较各种措施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3)找出系统中流过有功功率最大的一条线路,给出减小该线路有功功率的措施,比较 各种措施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5.任选以下内容之一作为深入研究:(不做要求) 1)找出系统中有功功率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改变发电机有功出力,分析对该线路有 功功率损耗灵敏度最大的发电机有功功率,并进行有效调整,减小该线路的损耗; 2)找出系统中有功功率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分析对该线路有功 功率损耗灵敏度最大的负荷无功功率,并进行有效调整,减小该线路的损耗; 3)找出系统中电压最低的节点,分析对该节点电压幅值灵敏度最大的发电机端电压, 并有效调整发电机端电压,提高该节点电压水平; 四、课程设计成品基本要求: 1.绘制系统潮流图,潮流图应包括: 1)系统网络参数 2)节点电压幅值及相角 3)线路和变压器的首末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撰写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本次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任务; 2)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方法原理,分析NR法和PQ分解法计算潮流的特点; 3)对潮流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该潮流断面的运行方式安全性和经济性; 4)找出系统中运行的薄弱环节,如电压较低点或负载较大线路,给出调整措施; 5)分析各种调整措施的特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6)结论部分以及设计心得; 五、考核形式 1.纪律考核:学生组织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等; 2.书面考核:设计成品的完成质量、撰写水平等; 3.答辩考核:参照设计成品,对计算机方法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相关问题等进行答辩; 4.采用五级评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计应0701班 指导老师:刘其昌 设计人员:陈秀桃 设计日期:2009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 计算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 (2)

1.1 开发环 境 ..................................................................... . (2) 1.2 基本功能介 绍 ..................................................................... ......... 2 第二章系统设 计 ..................................................................... (3) 2.1 系统流程 图 ..................................................................... . (3) 2.2 系统功能框 图 ..................................................................... (3) 2.3 需求分 析 ..................................................................... ................ 4 第三章软件设 计 ..................................................................... (5) 3.1 界面设 计 ..................................................................... . (5) 3.2 代码设 计 .....................................................................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水文水资源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梁忠民、李国芳 2015年06月12日 南京

目录 1、设计任务 (1) 2、流域概况 (1)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1) 4、计算步骤及主要成果 (2) 4.1 设计暴雨X p(t)计算 (2) 4.1.1 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2) 4.1.2 频率分析与设计雨量计算 (3) 4.2计算各种历时同频率雨量X t,P (9) 4.3 选典型放大推求X P (t) (9) 4.4 产汇流计算 (9) 4.4.1 径流划分及稳渗μ值率定 (12) 4.4.2 地表汇流 (17) 4.5 由设计暴雨X P(t)推求Q P(t) (18) 4.5.1 产流计算 (18) 4.5.2 地面汇流 (18) 4.5.3地下汇流计算 (19) 4.5.4 设计洪水过程线 (20) 5、心得体会 (22)

1、设计任务 推求江西良田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本次要求做P 校,即推求Q 0.01%(t)。 2、流域基本概况 良田是赣江的支流站。良田站以上控制的流域面积仅为44.5km 2,属于小流域,如右图所示。年降水均值在1500~1600mm 之内,变差系数Cv 为0.2,即该地区降雨充沛,年际变化小,地处湿润地区。暴雨集中。暴雨多为气旋雨、台风雨,季节为3~8月,暴雨历时为2~3日。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3.1资料情况 设计站(良田)流量资料缺乏,邻近站雨量资料相对充分,具体如表3-1: 表3-1 良田站及邻近地区的实测暴雨系列、历时洪水、特大暴雨资料 (设计站(良田)流量资料缺乏,邻近站雨量资料相对充分。) 站名 实测暴雨流量系列 特大暴雨、历史洪水 良田 75~78 (4年) Q=216m 3 /s ,N=80(转化成X 1日,移置峡江站) 峡江 53~80 (28年) 吉安 36~80 (45年) 桑庄 57~80 (24年) X 1日=416mm ,N=100~150(74.8.11) 寨头 57~80 (24年) 沙港 特大暴雨 X 1日=396mm ,N=100~150(69.6.30) (移置到寨头站)

振动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振动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题目: 单位: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22日

一、前言 1、课题目的或意义 振动力学课程设计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并发现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专业素养。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GZ电磁振动给料机的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了解机械振动的原理,巩固所学振动力学基本知识,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振动模型,在通过软件计算,培养了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电磁振动给料机已经成为当今工程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是使用的广泛,因此掌握电磁振动给料机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和重要的。 GZ系列电磁振动给料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建材、轻工、化工、电力、机械、粮食等各行各业中,用于把块状、颗粒状及粉状物料从贮料仓或漏斗中均匀连续或定量地给到受料装置中去。特别适用于自动配料、定量包装、给料精度要求高的场合。例如,向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筛分设备等给料;向破碎机、粉碎机等喂料,以及用于自动配料,定量包装等,并可用于自动控制的流程中,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 GZ电磁振动给料机的工作原理: GZ电磁振动给料机的给料过程是利用电磁振动器驱动给料槽沿倾斜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来实现的,当给料机振动的速度垂直分量大于策略加速度时,槽中的物料将被抛起,并按照抛物线的轨迹向前进行跳跃运动,抛起和下落在1/50秒完成,料槽每振动一次槽中的物料被抛起向前跳跃一次,这样槽体以每分钟3000次的频率往复振动,物料相应地被连续抛起向前移动以达到给料目的。 GZ系列电磁振动给料机主要用途:

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1.1 课程设计要求 (1) 1.2 课程设计题目 (1) 1.3 课程设计基本容 (2) 二、问题分析 (3) 2.1 节点设置及分类 (3) 2.2 参数求取 (3) 2.3 计算方法 (4) 三、问题求解 (7) 3.1 等值电路的计算 (7) 3.2画出系统等值电路图: (7) 3.3 潮流计算 (8) 四、误差分析 (29) 五、心得体会及总结 (38) 附录: (39) 参考文献 (39) 程序 (39)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1.1 课程设计要求 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 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打印利用DDRTS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1.2 课程设计题目 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变电所1 变电所2 母线电厂一电厂二

发电厂资料: 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W ),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50MW 和20MW ;发电厂 二总装机容量为( 200MW )。 变电所资料: (一)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35KV 10KV 35KV 10KV (二)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60MW 40MW 70MW 50MW (三)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φ=0.85; (四)变电所1和变电所3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 ,短路 电压(%)=16.7;变电所2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 ,短路电压(%)=10.5; 输电线路资料: 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Ω17.0,单位长度的电抗为Ω0.402,单位长度的电纳为S -610*2.78。 1.3 课程设计基本容 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 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 2%的比例上升; 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 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 要求调整围在9.5-10.5之间;电压35KV 要求调整围在35-36之间) 5. 轮流断开支路双回线中的一条,分析潮流的分布。(几条支路断几次) 6. 利用DDRTS 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行结果的比 较。 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太原理工大学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 实验项目: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代数插值和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誌,冬华 2016年4 月8 日

y = x*x*x + 4 * x*x - 10; return y; } float Calculate(float a,float b) { c = (a + b) / 2; n++; if (GetY(c) == 0 || ((b - a) / 2) < 0.000005) { cout << c <<"为方程的解"<< endl; return 0; } if (GetY(a)*GetY(c) < 0) { return Calculate(a,c); } if (GetY(c)*GetY(b)< 0) { return Calculate(c,b); } } }; int main() { cout << "方程组为:f(x)=x^3+4x^2-10=0" << endl; float a, b; Text text; text.Getab(); a = text.a; b = text.b; text.Calculate(a, b); return 0; } 2.割线法: // 方程求根(割线法).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心得体会 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通过二分法计算的程序实现更加了解二分法的特点,二分法过程简单,程序容易实现,但该方法收敛比较慢一般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学会简化处理步骤,分步骤一点一点的循序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绪言 1、课程设计目的或意义: 1、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 此次设计的结构是桥梁结构,在生活中桥梁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架在江湖、峡谷之间的桥梁起着连接两地的纽带作用。桥梁之上可以过行人、汽车、火车。极大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方便又快捷。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查找工程实际中的桥梁结构 二:参考实际结构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 三:估计轴力,初步选择桥梁的钢材。 四:做出内力图。 五:校核,再择钢材。 六:总结优化。

二、结构设计与荷载简化 1、结构简介 此结构形状主要由三角形组成的的下承式组合结构 2、结构参数: 本次设计的桥梁结构跨度为四十米,高二十米。结构中杆件间主要以铰接连接。根据桥梁及承载要求,材料为Q235刚,极限压应力为300MPa,E=210GPa 选择20b号工字型刚,截面面积为46.5平方厘米 3、荷载简化与分析: 设计的结构为火车通道,主要承受火车的质量。将火车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所受均布荷载为50KN/m

三、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1、结构计算简图 2、内力分析 结构轴力图 结构剪力图 1 1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 - 1 - 1.设计意义与要求..................................... - 2 - 1.1设计意义 ...................................... - 2 - 1.2设计要求(具体题目)........................... - 2 - 2.题目解析........................................... - 3 - 2.1设计思路 ...................................... - 3 - 2.2详细设计 ...................................... - 4 - 2.2.1节点类型.................................. - 4 - 2.2.2待求量 ................................... - 4 - 2.2.3导纳矩阵.................................. - 4 - 2.2.4潮流方程.................................. - 5 - 2.2.5牛顿—拉夫逊算法.......................... - 6 - 2.2.5.1牛顿算法数学原理:................... - 6 - 2.2.5.2修正方程............................. - 7 - 2.2.5.3收敛条件............................. - 9 - 3.结果分析.......................................... - 10 - 4.小结.............................................. - 11 - 参考文献............................................ - 12 -

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数理学院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课程设计 姓名:刘金玉 学号: 3141301240 班级: 1402 成绩:

实验要求 1.应用自己熟悉的算法语言编写程序,使之尽可能具有通用性。2.上机前充分准备,复习有关算法,写出计算步骤,反复检查,调试程序。(注:在练习本上写,不上交) 3.完成计算后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算法步骤叙述,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输出计算结果,结构分析和小结等。(注:具体题目 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的实验报告都包含上述内容!)4.独立完成,如有雷同,一律判为零分! 5.上机期间不允许做其他任何与课程设计无关的事情,否则被发现一次扣10分,被发现三次判为不及格!非特殊情况,不能请 假。旷课3个半天及以上者,直接判为不及格。

目录 一、基本技能训练 (4) 1、误差分析 (4) 2、求解非线性方程 (6) 3、插值 (12) 4、数值积分 (12) 二、提高技能训练 (16) 1、 (16) 2、 (18) 三、本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21)

一、基本技能训练 1、误差分析 实验1.3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实验目的: 研究误差传播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问题提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 实验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 1,22b x a -+= 用求根公式求解下面两个方程: 2210(1)320(2)1010 x x x x +-=-+= 实验要求: (1) 考察单精度计算结果(与真解对比); (2) 若计算结果与真解相差很大,分析其原因,提出新的算法(如先求1x 再 根据根与系数关系求2x )以改进计算结果。 实验步骤: 方程(1): 根据求根公式,写出程序: format long a=1;b=3;c=-2; x1=((-1)*b+sqrt(b^2-4*a*c))/2*a x2=((-1)*b-sqrt(b^2-4*a*c))/2*a

工程力学拉伸实验报告

试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塑性材料)的弹性摸量E;屈服极限σs 等机械性能。 2.测定灰铸铁(脆性材料)的强度极限σb 3.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低碳钢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的意义: 单向拉伸试验是在常温下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对专门制备的试件施加轴向载荷,在试件加载过程中观测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从而决定材料有关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可以测定材料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截面收缩率等指标。其试验方法简单且易于得到较可靠的试验数据,所以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试验。 操作步骤: 1.试验设备: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 2.试件准备: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试验段长度l0和截面直径d0,并作记录。 3.打开试验机主机及计算机等相关设备。 4.试件安装(详见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使用与操作三.拉伸试件的安装)。 5.引伸计安装(用于测量E, 详见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使用与操作四.引伸计安装)。 6.测量参数的设定: 7.再认真检查一遍试件安装等试验准备工作。 8.负荷清零,轴向变形清零,位移清零。 9.开始进行试验,点击试验开始。 10.根据提示摘除引伸计。 11.进入强化阶段以后,进行冷作硬化试验,按主机控制面板停止,再按▼,先卸载到10kN,再加载,按▲,接下来计算机控制,一直到试件断裂(此过程中计算机一直工作,注意观察负荷位移曲线所显示的冷作硬化现象.). 12.断裂以后记录力峰值。 13.点击试验结束(不要点击停止)。

14.材料刚度特征值中的弹性模量E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程序界面选定本试验的试验编号,并选择应力─应变曲线。在曲线上较均匀地选择若干点,记录各点的值,分别为及 (如i =0,1,2,3,4),并计算出相应的 计算E i的平均值,得到该材料的弹性模量E的值。 15.材料强度特征值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在试验程序界面选定本试验的试验编号,并选择负荷─位移曲线,找到的曲线屈服阶段的下屈服点,即为屈服载荷F s, 找到的曲线上最大载荷值,即为极限载荷P b. 计算屈服极限:;计算强度极限:; 16.材料的塑性特征值延伸率及截面收缩率的测定 试件拉断后,取下试件,沿断裂面拼合,用游标卡尺测定试验段长度,和颈缩断裂处截面直径。 计算材料延伸率 计算截面收缩率 低碳钢拉伸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1. 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操作; 2. 理解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3. 观察低碳钢拉伸时的变形特点; 4. 观察低碳钢材料的冷作硬化现象; 5. 测定低碳钢材料弹性模量E ; 6. 测定材料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 7. 测定材料伸长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 试验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