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

1.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伴右室增大及心包积液病人。

(2)心尖冲动:观察其位置、强弱、范围、节律及频率有无异常。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0.1cm处,搏动范围为2-2.5cm。部分正常人见不到心尖冲动。(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胸骨左缘第2、第3、第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气肿或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大,亦可由腹主动脉搏动引起。鉴别方法:嘱病人行深呼吸,在深吸气时如搏动增强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2.触诊:

(1)心尖冲动及心前区搏动:用触诊进一步证实望诊所见。注意有无抬举性心尖冲动。(2)震颤:用手掌或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又称猫喘。如有震颤,应注意其部位及时期(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

(3)心包摩檫感:心包炎时,两层粗糙的心包膜互相摩擦产生震动,在心前区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心脏裸区)可触到一种连续性摩擦感。病人取座位及深呼气末易于触及,收缩期明显。

3.叩诊:主要是叩诊心界。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平静呼吸,在安静环境下,采用指指叩诊法。通常先扣左界,后右届。叩诊时应采用轻叩法,所得结果接近实际界限。扳指一定要置于肋间隙,其他四指不应接触胸壁,以免影响胸壁的震动。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平行。(1)右届叩诊:先扣肝浊音界,于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心脏右侧相对浊音界左界叩诊,

(2)左界叩诊,先触摸心尖冲动的位置,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叩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心脏左侧相对浊音界。

(3)用尺测量每一肋间心脏左右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把叩诊各点相连即为心界。(4)测量前正中线至锁骨中线的距离。

(5)根据叩诊结果做出心脏大小是否正常的结论。

4.听诊

(1)听诊顺序:一般由二尖瓣区开始,依次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必要时听颈部、腋下、背部等。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1)心率:成人正常为60-100次/min,3岁以下小儿常超过100次/min。

2)节律:正常成人心跳的节律是规整的,但健康青年及儿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常见的心率失常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3)心音:正常心音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心音,通常听到的是第一、第二心音。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首先应区别第一、第二心音,然后注意其强度、性质改变,有无分裂及附件音,以及呼吸对其影响。

4)杂音:注意其杂音的部位、性质、强度及传导。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为以下六级。

级:杂音很微弱所占时间很短,须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级:是较易听到的弱杂音。

级:是中等响亮的杂音。

级:是较响亮的杂音,常伴有震颤。

级:是很响亮的杂音,震耳,但听诊器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级:极响亮的杂音,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3) 心脏瓣膜听诊部位:

1)二尖瓣区:心尖区。

2)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偏左处。3)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4)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

5)第二主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处。

最新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单 任课教师姓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名: 王娜 课程名称: 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2014.12.01 —2014.12.05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2 —2.5cm。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一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一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一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一肺动脉咼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一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一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 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 任课教师姓名:王娜 课程名称: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 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1cm。 范围:2-。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4.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处(裸区)容易触到,病人取坐位深呼气之末更易触诊,收缩期明显,舒张期亦能触及,是心包炎的特征。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一)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 肺部——心脏(被肺遮盖)——心脏(不被肺遮盖)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心脏检查——视诊 (1)

心脏检查——视诊 心脏检查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的心脏检查,多能及早地作出准确的诊断,而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心脏检查结果也对进一步正确地选择仪器检查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同时,仪器的检查结果往往需结合病史和体检,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另一方面,某些物理检查所见,如心音的改变、心杂音、奔马律、交替脉等重要的体征,是目前常规仪器检查所不能发现的。 要做到正确地进行心脏检查,除需要从书本中认真学习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反复地临床实践,逐步掌握这一临床技能。另外,在进行心血管检查时,需注意全身性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疾病的全身表现。 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需有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患者多取卧位,医生多位于患者右侧,门诊条件下也有取坐位,但必要时仍需取多个体位进行反复检查。心脏检查时,一方面注意采取视诊(inspection)、触诊(palpation)、叩诊(percussion)、听诊(auscultation)依次进行,以全面地了解心脏情况;另一方面在确定某一异常体征时,也可同时交替应用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加以判断。 一、视诊 患者尽可能取卧位,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医生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图2-5-24)。 (一)胸廓畸形 正常人胸廓前后径、横径左右应基本对称,注意与心脏有关的胸廓畸形情况。 1.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天性心脏病造成心脏肥大,在儿童生长发育完成前影响胸廓正常发育而形成。常见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第3、4、5肋间的局部隆起,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的右心室肥大;少数情况见于儿童期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慢性心包炎。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其附近局部隆起,多为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所致,常伴有收缩期搏动。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一方面严重者有可能使心脏位置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些畸形也提示某种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如脊柱后侧凸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鸡胸可伴有马方综合征。参见本章第二节胸廓检查。 (二)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1.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可受多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1)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肥胖体型者、小儿及妊娠时,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若体型瘦长(特别是处于站立或坐位)使横膈下移,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 (2)病理性因素:有心脏本身因素(如心脏增大)或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横膈位置改变)(表2-5-9)。 表2-5-9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 因素心尖搏动移位临床常见疾病

18心脏检查习题及答案

心脏检查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的:B A.左锁骨中线外0.5~1.0cm B.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C.胸骨左缘外0.5~1.0cm D.左腋前线内0.5~1.0cm 2.触诊发现心尖搏动呈抬举样是由于:C A.甲亢 B.发热 C.左心室肥大 D.剧烈运动 3.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最重要的体征是:B A.心浊音界呈靴形增大 B.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C.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D.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4.第一心音的组成主要是由:C A.半月瓣开放 B.心房收缩 C.房室瓣关闭的震动 D.血流冲击大血管的震动 5.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B A.肺原性心脏病 B.先天性心脏病 C.大量心包积液 D.肥厚性心肌病

6.第一心音出现的时间是:B A.与半月瓣开放同时发生 B.与房室瓣关闭同时发生 C.与心室快速充盈同时发生 D.在舒张早期发生 7.梨形心影常见于:C A.肺心病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B A.左心房增大 B.左心室增大 C.右心房增大 D.右心室增大 9.卧位较立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B A.全心衰竭 B.心包积液 C.心肌炎 D.心肌病 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呈:A A.靴型心 B.梨型心 C.烧瓶型心 D.普大心 1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最常见于:D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狭窄 12.第二心音固定性(宽分裂)分裂可见于:D A.肺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狭窄 D.房间隔缺损 13.代表心脏实际大小的界限为:C A.心底界限 B.左心界 C.心相对浊音界 D.心绝对浊音界 14.二尖瓣狭窄时心脏形态呈:B A.靴型心 B.梨型心 C.烧瓶型心 D.普大心 15.下列哪项提示心脏器质性病变:C A.二尖瓣区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B.脉搏短拙 C.抬举性心尖搏动 D.第三心音 1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最易听到的部位是:C A.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B.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C.胸骨左缘三、四肋间 D.心尖部 17.主动脉关闭不全最主要的体征是: A.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B.心浊音界呈靴形增大

心脏体格检查-新版.pdf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 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 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 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 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 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 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 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 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 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 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 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 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 (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视诊:(光线来源于左侧) 1.胸廓畸形:正常人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由心脏肥大所致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2.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2)波动范围和强度 (1)生理因素:体瘦、儿童、交感神经兴奋 搏动增强,范围扩大: 病理因素:甲亢、发热、贫血 (2)生理因素:体胖、迷走神经兴奋 搏动减弱,范围缩小: 病理因素:甲减、心肌受损、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3)负性心尖搏动:缩窄性心包炎(Broadbent征)、严重的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2)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瘤(或扩张)、主动脉弓瘤(或扩张)、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肥厚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瘤、消瘦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临床意义多同心脏视诊)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2.震颤(器质性病变体征):机制:狭窄或产生涡流,与血流速度、病变狭窄程度、两侧压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3、4肋间处、前倾位、呼气末易触及,见于心包炎。 三、叩诊:心界——相对浊音界。左侧轻扣,右侧重扣。 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其组成 右界(cm)肋间左界(cm)2~3(升主动脉、上腔静脉)II 2~3(肺动脉段)2~3(右心房)III 3.5~4.5(左心耳)3~4 IV 5~6(左心室)(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V 7~9(左心室)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因素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心脏听诊

实验四心脏听诊 实验题目:心脏检查 实验目的:1、熟悉心脏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2、熟悉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心浊音界的大小。 3、能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准备:被评估者、诊断床、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方法观看视频、示教与练习。 步骤心脏检查对判断心脏及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需要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患者多取卧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 (一)视诊 患者尽可能取卧位,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检查者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外形和心尖搏动。 1、心前区外形正常人心前区外形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2、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强度适中,频率为60~100次/min,节律规整。 (二)触诊 心脏触诊进一步证实视诊所见,并发现视诊未发现的体征,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果。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开始检查,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亦可单指指腹触诊。 (三)叩诊 叩诊用于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 1、方法和顺序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扳指,扳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让受检者取坐位时,扳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浊音的改变。叩诊时,扳指平置于心前区的相应部位以右手中指均匀叩击扳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扳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对各个肋间叩诊的浊音界逐一做出标记,并测量其与锁骨中线的水平距离。 (四)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体检中比较复杂且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音心率、心律、额外心音及杂音等,以配合抢救。 1、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为瓣膜听诊区。心脏瓣膜解剖部位的体表投影与瓣膜听诊区不完全对应。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间隙。如心脏增大,可选心尖冲动最明显处。 (2)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 (5)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心脏方面检查都有什么项目

心脏方面检查都有什么项目? 心脏对于人们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出现一点差池,是一个每时每刻都要工作的辛苦“劳动者”。没有停歇的工作,一定会使心脏比起别的器官更容易出现“故障”。所以,对心脏要时刻关注,避免他停止工作,给您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而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期,炎热的室外和凉爽的室内的温差会带给心血管带来负担。因此,请适时调整室内外温差,同时注意心血管方面的检查。那么,心脏方面检查都有什么项目? 民众体检中心的资深健康管理专家为您介绍: 一、心肌酶检查:此项检查是心脏受影响的灵敏指标,也是心脑病,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二、心电图:此项检查会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检查。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检查并不是万能的,有些心肌的损伤和功能的缺陷并不总能显示出来,像是心脏彩超、心肌酶等。 三、心脏彩超:此项检查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的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流情况。心脏探头像是摄像机,能帮助医生很清晰的看到您心脏各部分的情况。对心肌情况能很好的显现,预防冠心病。 对于心脏方面的预防性检查还需要结合多种检查项目,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有什么作用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有什么作用?心脏彩超能测定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整体功能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功能等独特优越性,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逐步替代创伤性心功能测定,是主要无创性方法之一。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准确评价左、右心室功能,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处理,对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决定治疗方案、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指示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的特点: ①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通常不需要注射造影剂、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染料,方法简单、可多次重复和床旁进行。②患者和工作人员不受放射性物质辐射,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 ③超声成像可通过心内某些解剖标志定位,这样尽管心腔扩大、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移位引起心脏位置的改变,仍可通过心内解剖标志的识别对成像定位。④通过多平面、多方位超声成像可对每个心腔检查,整个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都能被确定。⑤能区别心壁的内外膜和心

心脏检查

心脏物理检查的基本方法 1视诊 胸廓畸形;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 2触诊 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 顺序;心音界 4听诊 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感 心脏物理检查的基本条件 1安静的环境2适当的光线,来自患者的左侧 3患者卧位或坐位,检查者在其右侧4适耳的听诊器 一、视诊 检查方法:视诊时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视线与胸廓同高,切线位观察(一)心前区隆起 1、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3、4、5肋间隆起 见于: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肥大;风心二狭;心包积液2胸骨右缘2肋间隆起 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二)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移位 1)生理性因素:体位、体形、呼吸 2)病理性因素: 心脏本身因素: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 右心室增大,向左侧移位,见于二尖瓣狭窄 左右室增大,向左下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见于扩张型心肌病胸部疾病的影响: 胸膜增厚、肺不张---移向患侧;胸腔积液、气胸---移向健侧 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变化 1)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运动、激动、发热、贫血、甲亢、左室肥大 2)心尖搏动弱而弥散:心肌病、炎、AMI;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3.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luse)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心室肥大(顺钟向转位)(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气肿,右心室肥大;消瘦者,腹主A搏动;腹主动脉瘤; 3、心底部搏动 1)胸骨左缘第2、3肋间:见于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正常青年人) 2)胸骨右缘第2肋间: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贫血、甲亢等; 二、触诊 触诊的手法: 右手全手掌,手掌尺侧(小鱼际)—震颤 示指、中指的指腹—心尖搏动

心脏检查步骤讲课稿

心脏检查 被检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面对光线,注意保持身体不要倾斜,以免使心脏的位置发生变化。 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和心前区的异常搏动。在视诊心尖搏动时,检查者应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双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然后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位置有无搏动。 心脏触诊包括: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的检查。在触诊心尖搏动时,先将手掌平放在乳头的下方,感触心尖搏动,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指尖准确触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触诊震颤时,用手掌的小鱼际紧贴在心前区的不同部位进行触诊,注意不要将手掌用力的按压在胸壁上,如果触及到震颤,要注意震颤的部位,以及震颤的时相,震颤的时相可以通过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来确定,在心尖搏动时冲击手掌,或颈动脉搏动后出现的为收缩期震颤,而之前出现的为舒张期震颤。心包摩擦感: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进行触诊。 心脏的叩诊包括:心界叩诊和锁骨中线测量。主要是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态。在叩诊心界时,如被检者为卧位,则检查者的扳指与心缘垂直,从心尖搏动的最强点所在肋间的外侧两厘米处开始叩诊,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要超过一厘米,当叩诊音由清音变成浊音时,做标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注意叩诊力度要适中,均匀,然后从下向上依次叩诊至第二肋间,右侧心界的叩诊,从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开始,依次向上叩诊至第二肋间,叩诊结束后用直尺测量心脏外缘,到前正中线的投影距离,并记录,同时记录左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距离,了解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数值: 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 Ⅱ2~3 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如被检者为坐位时,则检查者的扳指与心缘平行,进行叩诊。 心脏听诊:在进行心脏听诊前,先了解心脏听诊区的部位,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位于胸骨肋缘第二肋间,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类间,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体下端,及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在进行心脏听诊时,可以从二尖瓣区开始,依次按逆时针在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进行听诊。在进行心脏听诊时,首先要学会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与第二心音相比,第一心音声音低沉但较强,而第二心音响亮却比第一心音弱,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间的时间比第二心意到第一心音的时间短,第一心音在心尖部,及二尖瓣听诊区最响,第二心音则在心底部较响。 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附加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首先要计数心率,同时注意心律是否整齐,如果心律不齐,应计数一分钟,听诊心音时,要注意心音的强度,有无心音分裂和附加音等,如果听到杂音,应

心脏检查

名词解释 1、生理性杂音; 2、负性心尖搏动; 3、心尖区抬举性心尖搏动; 4、震颤; 5、病理性杂音; 6、水冲脉; 7、Austin Flint杂音; 8、器质性杂音 9、脉搏短绌;10、大炮音;11、钟摆律;12、心音分裂; 13、奔马律14、开瓣音;15、心脏杂音;16、奇脉; 填空 1、杂音产生的机制主要有下列几方面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正常心尖搏动位于_________,左锁骨中线内_________,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_________,通常明显可见。 3、临床上常见的第二心音分裂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剑突下搏动可能是____________搏动,也可由___________搏动产生;前者可见于_________,后者常由___________引起。 5、发现震颤后应首先确定__________,其次确定其处于_________,最后分析其________。 6、心脏叩诊时,当受检者取坐位板指与肋间_____,若受检者为平卧位则板指与肋间_______。 7、周围血管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8、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形。常见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9、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为_______的特征性体征。 10、心脏听诊时,对疑有二尖瓣狭窄者,宜嘱患者取__________;对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宜取_____________。 11、听诊顺序,心脏瓣膜听诊区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12、听诊内容包括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3、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为音调_____,强度_____,历时______,在______最响。 14、第二心音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__________,也可出现于________或__________。 1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向___________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向___________传导,而二尖瓣狭窄的心尖区隆隆样杂音较局限而___________传导。 16、如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____________的特征;心尖区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常提示____________;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杂音常为___________;主动脉瓣舒张期叹气样杂音为____________。 判断 1、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的表现;如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则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 2、心尖区出现抬举性搏动,且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3、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的开始,有助于确定第一心音。() 4、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狭窄性和关闭不全病变。() 5、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5肋间为主,以收缩期、前倾体位或吸气末更为明显。 6、心包摩擦感是急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在急性心包炎的整个病期均可出现。() 7、右心室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8、正常人第三、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多数属病理情况。() 9、第一心音的听诊特点为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响。() 10、舒张早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室壁振动而产生,常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最新心脏常见症状及体征

心脏常见症状及体征

心脏病常见症状和体征心脏病常见症状 胸痛(Chest Pain ) 呼吸困难(Dyspnea) 心悸(Palpitation) 晕厥(Syncope) 水肿(Edema) 紫绀(Cyanosis) 胸痛 病因 心源性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包炎 心脏神经官能症 其它 心脏病常见症状 胸痛 问诊要点 1、部位 2、性质与程度 3、持续时间 4、诱因

5、缓解方式 6、放射 7、伴随症状 心脏病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病因 心脏因素:心功能不全 心包填塞等心外因素: 呼吸统疾病 血液系统等 心脏病常见症状 心脏病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问诊要点 发病急缓 与体位、运动的关系 伴随症状 心悸 常见病因 心脏搏动增强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心律不齐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病常见症状心脏病常见症状 心悸 问诊要点 诱因 伴随症状 原发病 晕厥 病因 心源性 心脏排血受阻 心律失常 其它 心脏病常见症状 心脏病常见症状

晕厥 问诊要点 发作体位 诱因 发作前症状 伴随症状 水肿 病因 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 肾源性 肝源性 其他原因 局部性水肿 局部炎症 静脉回流受阻等 心脏病常见症状心脏病常见症状 水肿 问诊要点 既往病史

首发部位 伴随症状 心脏病常见症状 紫绀 中心性紫绀:心血管混血性 肺源性 周围性紫绀:周围耗氧相对增加 动脉缺血 混合性紫绀:心功能不全 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 心脏病常见症状 紫绀 问诊要点:发病年龄 心、肺病史 伴随症状 心脏体征 心室增大的体征 心率与节律改变 心音改变 心脏杂音

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 1.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伴右室增大及心包积液病人。 (2)心尖冲动:观察其位置、强弱、范围、节律及频率有无异常。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0.1cm处,搏动范围为2-2.5cm。部分正常人见不到心尖冲动。(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胸骨左缘第2、第3、第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气肿或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大,亦可由腹主动脉搏动引起。鉴别方法:嘱病人行深呼吸,在深吸气时如搏动增强为右室搏动,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2.触诊: (1)心尖冲动及心前区搏动:用触诊进一步证实望诊所见。注意有无抬举性心尖冲动。(2)震颤:用手掌或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又称猫喘。如有震颤,应注意其部位及时期(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 (3)心包摩檫感:心包炎时,两层粗糙的心包膜互相摩擦产生震动,在心前区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心脏裸区)可触到一种连续性摩擦感。病人取座位及深呼气末易于触及,收缩期明显。 3.叩诊:主要是叩诊心界。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平静呼吸,在安静环境下,采用指指叩诊法。通常先扣左界,后右届。叩诊时应采用轻叩法,所得结果接近实际界限。扳指一定要置于肋间隙,其他四指不应接触胸壁,以免影响胸壁的震动。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平行。(1)右届叩诊:先扣肝浊音界,于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心脏右侧相对浊音界左界叩诊, (2)左界叩诊,先触摸心尖冲动的位置,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由下向上逐一叩诊各肋间,叩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心脏左侧相对浊音界。 (3)用尺测量每一肋间心脏左右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把叩诊各点相连即为心界。(4)测量前正中线至锁骨中线的距离。 (5)根据叩诊结果做出心脏大小是否正常的结论。 4.听诊 (1)听诊顺序:一般由二尖瓣区开始,依次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必要时听颈部、腋下、背部等。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1)心率:成人正常为60-100次/min,3岁以下小儿常超过100次/min。 2)节律:正常成人心跳的节律是规整的,但健康青年及儿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常见的心率失常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3)心音:正常心音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心音,通常听到的是第一、第二心音。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首先应区别第一、第二心音,然后注意其强度、性质改变,有无分裂及附件音,以及呼吸对其影响。 4)杂音:注意其杂音的部位、性质、强度及传导。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为以下六级。 级:杂音很微弱所占时间很短,须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级:是较易听到的弱杂音。 级:是中等响亮的杂音。 级:是较响亮的杂音,常伴有震颤。 级:是很响亮的杂音,震耳,但听诊器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级:极响亮的杂音,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 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 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A、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 炮音) 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 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2 = A2 + P2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S2增强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 低血压 S2减弱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心脏病常见体征

心脏病的常见体征 心脏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 --------------------------------- 时期部位疾病 收缩期胸骨右缘2肋间主狭 胸骨左缘2肋间肺狭 胸骨右缘3,4肋间室缺 舒张期心尖部二狭 连续性胸骨左缘2肋间动脉导及其附近管未闭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 异常脉搏 水冲脉:脉波迅速上升、又突然下降。提示脉压增大,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绌脉:脉搏速率慢于心室率,提示心房纤颤。 奇脉:吸气时脉搏强度明显减弱或消失。提示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 交替脉:节律正常而交替出现一强一弱的脉搏。是心肌严重损害的表现。 二尖瓣狭窄 视: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触:心尖区可能触及舒张期细震颤 叩:梨形心 听:心尖部S1增强并闻及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左侧卧位最清楚,P2亢进或分裂,开瓣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视: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心尖抬举样搏动 叩:心浊音区向左扩大 听:心尖部有3/6级以上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较广,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角传导,S1减弱,P2亢进主动脉瓣狭窄 视: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心尖抬举样冲动,在主动脉瓣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视: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弥散 触: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抬举性搏动 叩: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呈靴形 听: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 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可传到心尖部 外周血管体征: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动脉枪击音 室间隔缺损 视:心尖搏动位置正常或稍向左移 触:胸骨左缘3,4肋间可有收缩期震颤 叩:心浊音界正常或两侧扩大,心腰部稍膨出 听:胸骨左缘3,4肋间处有粗糙收缩期杂音,P2亢进,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有舒张中期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 视:心尖搏动位置正常或稍向左移位 触: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收缩期震颤,亦可为连续性震颤 叩:心浊音界正常或稍向左扩大,心腰部稍膨出 听:胸骨左缘第2肋间处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P2亢进及分裂

常用心脏疾病检查手段

心脏检查有很多方式,我们最常用的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具体哪些是我们最常用的,同时针对不用心脏问题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呢? 1)心电图: 心电图是众多的检查方法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临床用于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对心肌梗死进行定位诊断,动态观察心肌缺血、坏死范围和程度的变化情况。诊断心律失常,在胸痛时检查心电图,了解胸痛的原因。根据心电图特征,可直接作出诊断的心血管疾病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房颤等

2)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 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仅次于心电图而被广泛应用。 应用:实时、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心壁厚薄、心腔大小、心脏瓣膜启闭等) 心壁运动情况(运动幅度、协调性,较准确测定心功能) 辅助诊断冠心病,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肌器质性病变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血管超声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窗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联系,用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判断全身动脉硬化的趋势。 3)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脉CTA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技术,目前是诊断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特异的方法。它可以直接把冠状动脉血管显示出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有无钙化,以及狭窄的程度和部位等。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导

管使冠状动脉显影,以了解冠状动脉的走行及管腔的大小。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另外还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的血流,同时可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支架植入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