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质概况

上海地质概况
上海地质概况

2.4.2 上海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分区

一般而言,表土层和第一砂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持力层,选择第一、二硬土层可作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持力层较为合适,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以第二、三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受后期古河道的冲刷切割,有些工程地质层在平面分布则残缺不全。建筑适宜性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工程地质层产出状况,可以确定相适应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建筑规模。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区,并非不能进行建筑施工,而是容易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其防范和治理的基础投入将显著增加,否则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具备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所以我们将它们作为标志层,对浅部土体划分为三大土体结构类型区(在同一土体结构类型中还可以按照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为若干亚类):存在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S 区);存在第二硬土层,缺失第一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T 区);缺失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N区)。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天然含水量比较低,孔隙比较小,土体不易压缩,土质密实,所以在相同水位条件下,S区、T区的地面沉降量小,而N区的地面沉降量大。

S区:分布于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区的西部。该区内除零星分布的基岩山体外,以冲湖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洼。本类型土体75 米以浅普遍发育有二层硬土层,且大部分地区浅部砂层不发育,因此本区的地基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地区。但由于局部地区的表土层中夹有工程性质极差的泥炭质土,所以,对依赖天然地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开挖消除或治理。

T区:有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嘉定、宝山区大部,青

浦、松江区的东部,闵行区西部,金山区东、北部,南汇区大部及浦东新区川沙、市区的局部地区。总体认为地基条件尚好的土体结构类型。

N区:无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市区局部和

宝山区北部,长江河口的崇明、长兴和横沙等三岛,第三软土层局部缺失,第一、二软土层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流变、触变现象,河口地区易产生渗流、震动液化。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属于地基条件较差的土体结构类型。

「亍?plL*ili vtfl ■■

上海市工程地质结构分区图

(资料来源:张阿根等,上海市地质环境图集,地质出版社,

2002)

程工程地质特征及问题地

断裂构

工程地天然地沙土及

区造桩基条工程地质块名质层基其

名及活动件问题组成条件液化

基岩露断裂构表土层由第二基本无局部有工程

头分布,造不发一粘土硬土层浅部砂地质条件不

I 一般由育,基底为主,天和第层分布良的泥炭层

116-7个工稳定然地基

*?

_ 二、

分布

湖地基程地质尚好砂层等

沼条件层组成,桩基持

平好的岩性以力层分

原地块粘性土布,具

工为主,赋有良好

程存2个硬的桩基

地土层条件

质I 21一般由6南部有表土层第二砂无浅部轻度地面沉区地基个工程断裂构以粘土层分布砂层分降条件地质层造分布,为主,局不稳布

般组成,岩但基底部夹泥定,第

的地 性以粘 相对较 炭,总的 三砂层 块 性土为

稳定

天然地 埋藏较

主,青浦

基条件 深,桩

境内及

般 基条件

金山西

尚差

部有2个

硬土层

分布

II I 1 多数地 有断裂 表土层 第二硬 浅部砂 轻度地面沉 滨 地基 区由5-6 构造分 以粘性

土层禾口 层不发

海 条件 个工程

布,尚无 土为主, 第二、 育

平较好地质层活动性天然地三砂层

原的地组成,层断裂发基一般等桩基

工块位分布现良好持力层

程稳定且广泛分

地发育布,且

质稳定,

区故桩基

条件良

多数由断裂构表土层桩基持浅部砂地面沉降发

6-7个工造较发以粘性力层分层广泛育,也易产II 2

程地质育,隐伏土为主,布和埋分布,液生不均匀沉地基

层组成,活动性但暗浜深变化化性能降和沿海易条件

但发育断裂或填土较大,复杂,初受海水侵袭较差

和分布发育,天桩基条判具轻-问题的地

较不稳然地基件好与中等液

疋条件变差参半化

化较大

I 3由5-6个断裂构表土层第二砂浅部砂地面沉降较

地基工程地造较发以粘性层普遍土相对发育,极易条件质层组育,隐伏土为主,缺失,不发育产生不均匀

皿 一般由5断裂构表土层第二硬浅部砂轻度地面沉

河 个工程造较发以砂质土层和层广泛降,易产生 口 地质层育,毗邻粘土为第二砂分布,初不均匀沉降

沙 组成,岩长江口主,多为层 缺判属轻-和海潮水侵 地基 岛 性以粘震源,距近代长失,第中等液袭问题

条件 工 性土为南黄海江泥沙三砂层化

差的 程 主 震源亦堆积土埋藏较

地区 地 近

层,天然深,故 质 地基条桩基条 区

件差 件差

我们不妨可以通过浦东开发实例,评价地基基础勘查在城市规划

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90 年代初期,为给浦东新区编制开发规划提供地质信息, 地质部 门对浦东

成为主, 活动性 但暗浜 且其他

但分布 断裂

发育,天 桩基持 和发育

然地基 力层分

极不稳

条件变 布和埋 深变化 大,故 桩基条

件差

化较大

差的 地块

上海市浦江镇基本情况

1.浦江镇基本情况 1.1介绍 关键词:外环以外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一城九镇8号线&卢浦大桥 浦江镇位于闵行区东南部,黄浦江东岸,外环线以外,属上海郊区范畴。它东接“周康航”大型动迁居住社区,西临黄浦江,南面与奉贤区相依,北迄浦浦东三林镇经济适用房基地。 浦江镇在整个空间结构上分为中心镇区、东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以及南部沿江带高级休闲居住区。而上海六大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就位于浦江镇中心城镇,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7.32万人。 浦江镇于2000年由原陈行、杜行、鲁汇三镇合并而成,它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新城镇,8号线与卢浦大桥更进一步拉近了浦江镇与市区的距离。区位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2 区位条件 关键词: 距人民广场直线距离为17.5公里,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镇,2003年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浦江镇与市中心人民广场几乎连成一条直线,仅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另外,浦江镇与浦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38公里、与虹桥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21公里,距徐浦大桥约1.5公里,与昌里路商业街仅8公里。区位上的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原为闵行区最落后的浦江镇,现在飞速城市化和大开发,正在打造出一个位于浦东的新闵行区。 1.3经济发展情况 GDP 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1.4 浦江镇发展规划 浦江镇辖内包括了12.38平方公里中心镇区、8.3平方公里漕河泾浦江高新科技园区、19.58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4.2平方公里别墅居住区、10平方公里黄浦江滨江开发预留地、以及60平方公里浦江世博森林区域。 ①浦江镇中心镇区 浦江镇中心镇区位于浦江镇西北部,北至浦东新区接壤处、南临丰收河、西至滨江路、东抵浦星路,规划总用地约12.3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4万人。其中紧贴浦星路西侧高7米景观绿坡、贯穿中心镇区南北5公里长的景观大道、灯塔高耸的桥梁、带有景观灯的石质河道等,都赋予了浦江镇全新的风貌。它是一个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21世纪新型城市,将建成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现代“威尼斯”风情小镇,由著名的设计公司———意大利格里高蒂国际设计事务所中标设计。 中心城区规划分成三个组团,形成三个主要功能区,北部以高档别墅为主,中部为公共建筑和商业居住建筑相混合的商住综合区,南部为多层居住区,三个功能区通过景观道路和景观河道联成一个整体。由意大利格里高蒂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整体规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年蒸发量882.4㎜;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

最新整理介绍上海概况的导游词精彩范文

介绍上海概况的导游词精彩范文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上海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文化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介绍上海概况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介绍上海概况的导游词篇一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 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靠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 上海东西宽100公里,南北长120**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一年四季变化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天约 有126天,夏天约有110天,春、秋两季相加约130天。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

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夏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 上海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自1843年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10月,A P E 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已俨然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介绍上海概况的导游词篇二上海,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 质条件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年蒸发量882.4㎜;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下100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2所示。 1) 0~10M,温度在13.3~17.6℃,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2)10~20M,温度在17.1~17.6℃,温度基本不受气候影响,称之恒温带。 3)20~100M,温度在17.6~20.55℃,随深度增加而温度增加。 收集统计以往的地层温度资料分析,地下25℃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二、城市简介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上海景区概况全文精选

( 上海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7270 上海景区概况全文精选 A survey of Shanghai's scenic spots

上海景区概况全文精选 龙华游览区概况导游词 龙华游览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隅,主要景点有龙华寺、龙华烈士陵园、龙华旅游城。他周边的景点精彩纷呈,主要有徐家汇商城、徐家汇天主堂、桂林公园、八万人体育场、上海植物园。 龙华游览区因龙华寺而得名。“龙华”一词见于《弥勒下生经》,谓佛教的“接班人”弥勒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龙华树”是“华枝如龙头”的树。寺院因主供弥勒,故名龙华寺。 龙华浏览区的特色是文化的综合性和旅游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 佛教文化和佛教旅游。龙华游览区以龙华寺、塔为中心,洋溢着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举凡龙华寺塔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音乐、陈设、法器、饮食、园林、文物、碑刻乃至民俗风情,无不折射中国佛教文化的光彩。具体而言,龙华寺寺塔齐全,伽蓝严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壮丽美;龙华寺佛像众多,妙相庄严,表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力量;龙华寺的匾额楹联,既点示了各处殿堂的主题,闪现佛门智慧,又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龙华寺的钟声、庙会、佛事、珍宝……总之,中国佛教文化在这里都有具体生动、精彩生动的体现。这些,为佛教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革命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龙华烈士陵园有“上海雨花台”之称,其中“二十四烈士就义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演绎的之一。清明时节,节庆假日,一拨一拨人流,涌入陵园,一座座雕像、一张张图片、一首首诗词,惊天地、泣鬼神,是国家级红色旅游地。 民俗风情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一年一度的“迎新春,龙华撞钟”;融宗教、文艺、体育、购物于一体的“龙华庙会”;古色古香的龙华旅游城里的江南民俗风情……这些都是上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活动。新年除夕,成千上万人在龙华浏览区聆听“龙华晚钟”,洪亮悠扬的钟声迎来了吉祥的新年。庙会期间,数十万人次会聚龙华进庙烧香,本市的外地的民间文化艺术节目荟萃于此,海内外旅游者到此宗教朝圣,看民间文艺,尝各地风味,购四方特产,处处祥和喜庆气象,成了极富上海民俗风情的旅游节庆。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导游词 地处浦东陆家嘴地区最前哨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拥有二十多个规格不同、人数不等(15人-3000人)的会议场馆及最先进的视听设备,7楼上海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无柱大厅(面积4400平米,可同时容纳20xx人用餐或3000人开会)。本公司依托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承办或协办了诸多的国内外会议,举办了近百个各种类型的展览会。通过财富论坛、APEC系列会议、世界石油大会亚洲区会议、亚太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亚太开发银行行长会议等卓著影响力的会议的圆满结束,以及每年一届的英国教育展、上海国际音响技术与设备展、上海国际船艇展、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等展览会的顺利举行,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办会、办展经验。我们也曾配合各地政府的驻沪办事处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过多次规模相当的会议及展览,例如:江苏泰兴国际联谊会、外高桥开发区会议、浙江省驻沪

旅游地质学_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 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 2、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3、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 定义及成因: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流水冲刷侵蚀型、侵蚀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按岩性可分为:砾岩型、砂岩型;按演化分为:幼年型、壮年型、老年型。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而在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甘肃、河北北部等地。分布以南方为主,北方次之,其杰出代表为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 江郎山风景区简介: 徐霞客曾感叹说:“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位于浙江的江郎山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崕题刻“壁立万仞”四字。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上海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进入花桥收费站呢,就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大上海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上海前面加一个“大”字呢?就因为这坐城市的规模、面积、人口世界之最,就连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派的风情,现代化的渲染,到处可见的车流人流,随处可见的外国人。所以,美国著名旅行家马克休斯都说“来到上海仿佛来到了西方”。的确,上海这座大都市给人们的印象就如同它是一个很西化的城市。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从3个方面来剖析吧。第一是它的车多。上海的车辆估计是全世界最多的,光上海的出租车就有4万8千多辆,全世界饱有量第一。这第二就是人多。上海常住人口有1千2百万左右,当然不算外来人员。它的总数人口约为近3000万左右的人口。人口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是不是让大家很吃惊?如果你赶上节假日来这里,尤其是几大商业区那就应了一句话“上看嘴下看腿了”。最后是楼多。来到上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哇好高的楼啊!好像我们进入了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上海这几年的发展很快,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光我们上海浦西的高楼30层以上的就有1026懂。看看,是不是很厉害?那么上海的实际地域面积多大呢?有6340.5多平方公里。通过以上的几组数字,大家是否感觉到,大呢?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说上海的发展速度用奇迹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不为过。但是如果来让我们去读一读它的历史,我想它是一个历史的侏儒,连美国的历史都比不上。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上海的历史是从1843年开始计算,在这之前没有人去关注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根本没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短短的一个半世纪,却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金子塔般的奇迹。别急,听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最强盛的一个历史阶段,宋朝的时候,我们上海还只是一座小渔村。当地的居民以打渔为主。后来开始有了贸易的发展,才使得小渔村变的热闹起来。在当时的地界上,有18大浦之称,其中就有上海和下海浦。后来人们的贸易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浦着里,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这里称呼为上海。到了清道光年间,将华亭县正式改名为上海,一直称呼到今天。 到了1840年的时候,英国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打就是2年。最后清朝政府与英政府在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签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条约当中规定了上海、广州、等地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中将香港本岛割让给英国。到了1843年6月的时候,上海的大门正式被迫打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条约,使得上海真正的摆脱了历史的束缚,如同一坐机器的启动,开始了它的传奇的生涯。就这样,上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随着上海的被动性的开发,使得这里不在是一座被中国封建政府遗忘的小镇,它却变成了洋人的天下,变成了冒险者的乐园。很快,我们上海便被美、英、法三国瓜分,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特有的“租界”。其实就是国中之国。那么当时的三个国家的租界都位于今天上海的什么地方呢?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洋金浜以南中国城(城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地质景观赏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修正].doc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发文单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4-11-25 执行日期:2004-11-25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三章地质遗迹保护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设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 地震灾害防御,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环境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实际,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测设施。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省的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及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标志的行为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上海中心大厦概况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如今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 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如今,一座代表着上海的活力与传承的大楼―上海中心将为上海整个天际线添上完美一笔。 作为上海的绝对高度与标志性建筑,夜晚的上海中心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海中心的泛光照明分包工程方案汇聚了国内外智慧的结晶,本着绿色节能的先进性理念,选用了全套LED的泛光照明解决方案,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基于对原方案的理解与剖析, 在对原方案技术设想完全响应的基础上,加入了我司对于建筑及光环境的理解, 对设计主题进行了提炼和升华。1.1 工程名称:上海中心大厦 1.2 工程地点: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Z3-1,Z3-2地块,紧邻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东泰路以西、花园石桥路以南、银城路以东、陆家嘴环路以北。 1.3 工程规模: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0370㎡,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05292㎡,地下建筑面积163919㎡。地下5层,主楼121层,其中裙房部分为5层。 1.4 建筑分区和功能:本工程地下建筑共5层,主要用 途为设备用房、车库、物业管理用房、酒店后勤用房。 主体建筑按功能分为9个分区,每个建筑分区均设有独 立的设备层和避难层。其中一区为裙房,主要为高档商 业用房和大堂入口,二至六区为办公用房,七区为高档 酒店,八区分别为高档酒店和公寓式酒店,九区为塔冠 公众开放观光区。 1.5 建筑高度:632米 1.6 工程性质:地标性超高层建筑,拟获美国LEED金奖和中国绿色三星双认证的超高层建筑。 1.7 建设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8 设计方: 方案及初步设计:Gensler 施工图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9 工程总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0 顾问及监理方: 设计管理: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机电顾问:柏诚中国 建设监理:上海建科院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1.11 设计进展情况:地下室至主楼83层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主楼83层以

上海地质概况

2.4.2上海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分区 一般而言,表土层和第一砂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持力层,选择第一、二硬土层可作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持力层较为合适,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以第二、三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受后期古河道的冲刷切割,有些工程地质层在平面分布则残缺不全。建筑适宜性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工程地质层产出状况,可以确定相适应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建筑规模。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区,并非不能进行建筑施工,而是容易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其防范和治理的基础投入将显著增加,否则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具备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所以我们将它们作为标志层,对浅部土体划分为三大土体结构类型区(在同一土体结构类型中还可以按照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为若干亚类):存在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S区);存在第二硬土层,缺失第一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T区);缺失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N区)。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天然含水量比较低,孔隙比较小,土体不易压缩,土质密实,所以在相同水位条件下,S区、T区的地面沉降量小,而N区的地面沉降量大。

S区:分布于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区的西部。该区内除零星分布的基岩山体外,以冲湖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洼。本类型土体75米以浅普遍发育有二层硬土层,且大部分地区浅部砂层不发育,因此本区的地基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地区。但由于局部地区的表土层中夹有工程性质极差的泥炭质土,所以,对依赖天然地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开挖消除或治理。 T区:有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嘉定、宝山区大部,青浦、松江区的东部,闵行区西部,金山区东、北部,南汇区大部及浦东新区川沙、市区的局部地区。总体认为地基条件尚好的土体结构类型。 N区:无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市区局部和宝山区北部,长江河口的崇明、长兴和横沙等三岛,第三软土层局部缺失,第一、二软土层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流变、触变现象,河口地区易产生渗流、震动液化。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属于地基条件较差的土体结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