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_张洪玲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_张洪玲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_张洪玲

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9T02:18:59.87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0期作者:王云亮[导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在环境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浮山县气象局山西临汾 042600摘要:一直以来,气象灾害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威胁因素,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针对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借助和发挥GIS技术的优势,提高气象灾害的防范 和控制效率,提高划分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对GIS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根据气象灾害的形成条件和风险区划方法,提出了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GIS技术;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财产安全;控制 前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在环境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等全球气候变化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灾害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相关工作人员借助GIS技术,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应用到气象灾害风险划分工作中,提高防灾工作效率,是新时代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GIS技术的优势 GIS技术是在地理空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地理数据信息的综合性处理和显示,其中融合了多门学科的内容,是一项实时提供地理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借助GIS技术,能够实现地理相关信息的获取,并且应用到社会行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的GIS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其中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标准不统一、地理数据质量较低、集成化程度不高等等,但是GIS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林业、灾害预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中,并且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GIS技术尤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应用,GIS技术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所需数据的准确性[1]。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一)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风险的形成条件 气象灾害是所有的自然灾害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多数是由大气运动所引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旱灾、雷暴、山洪、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灾等等,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必须要对其进行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力度,重点预防自然灾害发生,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气象灾害因素加上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了气象灾害风险,其中人类的防灾抗灾能力也关系到气象灾害的风险程度[2]。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区划气象灾害风险时,要对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包括致灾因子、潜在易损性等等,其中致灾因子指的是引发气象灾害相对应的气象事件,例如刮风、暴雪、降雨等,通过分析致灾因子中的几大要素,针对致灾因子的频率、强度和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得出致灾因子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除此之外,区划气象灾害风险时的潜在易损性,包括人类防范和抵抗灾害的能力,气象灾害损害自然环境、人类安全、社会经济的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潜在易损性,根据以上因素公式的计算,能够得出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以此指数协助完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3]。 三、GIS技术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 (一)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在多种气象灾害中,冰雹灾害是其中相对频繁的灾害之一,发生冰雹灾害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针对冰雹灾害风险区划,要结合冰雹灾害风险形成的多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说,计算冰雹的风险指数可利用公式“FDRI=VEweVHwhVSws(10-VR)wr”来完成,在这个公式当中,FDRI指的是冰雹灾害风险指数,而其中的VE、VH、VS、VR代表的是冰雹灾害风险形成的各种因素,分别是冰雹灾害环境敏感性、引致冰雹灾害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承灾体的防灾抗灾能力,we、wh、ws、wr则对应代表的是以上因素的权重。根据对相关气象数据的收集,计算得出冰雹的灾害风险指数后,将GIS技术充分应用其中,根据风险的大小划分出四个不同的等级,再继续通过GIS技术,绘制关于冰雹灾害的风险区划图,最终找出冰雹灾害高风险的区域集中地。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第21卷第2期灾 害 学Vol.21No.2 2006年6月JOURN AL OF CAT ASTROPHOLOGY Jun.2006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田国珍1,刘新立2,王平1,赵霞1,李向荣1 (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 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成因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2006)02-0001-06 中国地域辽阔,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大约2/3的国土面积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洪涝灾害在各种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长江流域2004年汛期就有782个县市和7630万人受灾,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因此,进行系统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将洪水灾害的风险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对于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洪水保险作为国家管理洪泛区的一种重要手段的国家,其实行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是洪灾风险管理的成功典范。实践证明,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 进行洪水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对此,许多学者在省级尺度上做了一些工作,如有黑龙江、湖北等省洪水灾害空间分析,也有一些工作以整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如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危险程度区划。对于全国范围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虽然有一些相关工作,但分辨率及选用的影响因子较少,在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待提高。此外,现有工作主要是灾害的空间分析以及危险程度区划,对风险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为了客观地反映中国洪水风险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本文在对水灾风险因素以及水灾风险损失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灾成因分析的方法,研究水灾风险的影响因素,利用经验系数法研究水灾的经济易损性。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中国可能产生洪灾损失的七大江河进行了风险的定性评估,初步揭示出目前中国水灾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中国水灾风险的主要驱动力,对防洪规划和洪水保险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1 研究数据和技术分析 1.1 研究数据 洪水风险是洪水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的综合结果。洪水危险性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例如,天气异常连降暴雨、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地势平坦、夏季降水等。通过对中国洪水灾害多发生区的实地考察和特征分析,综合国内外常采用的因子,兼顾考虑因子是否方便在GIS中存取、表达和计算,本文初选了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三种因素作为中国洪水灾害的主要成灾因素来进行危险性分析,其中降雨是灾害的触发因子,降雨量和降水变率越大,越易成灾。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影响因素有农业、住宅和工商业、运输系统、航运、 收稿日期:2005-11-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2J A79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03)资助作者简介:田国珍(1981-)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生,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_刘垚

第5 0卷2014年第3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50 2014 No.3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收稿日期:2014-01-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14-03-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 项目;杭州市科委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风险评估项目(S20102748 )作者简介:刘垚(1987—) ,女,宁夏银川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E-mail:liuy ao314@163.com*通讯联系人,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E-mail:baoy unxuan@163.com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 刘 垚1, 2,包云轩1,2*,缪启龙1,2 ,刘 淼3,潘文卓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 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3.浙江省防雷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4.杭州市气象局,浙江杭州 310021 )摘要:根据浙江省2008—2010年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首次将平均地闪强度引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结合杭州 市的人口经济影响和自然地理要素,选取地闪密度、平均地闪强度、人口密度等16个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要素权重,从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雷电灾害的综合风险.从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总体上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在杭州市西南地区比较低,近海的东北地区则比较高;杭州市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和近富春江地区是雷电灾害综合风险较高的区域,低风险的区域主要在杭州中西部地区.对杭州市雷电灾害进行了灾度评价,以验证风险区划的正确性,证实区划结果与实际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雷电风险;地闪密度;地闪强度;风险区划 中图分类号:S 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88Ⅹ(2014)03-0099-0 7Disaster division and analysis of lightning  hazard in Hangzhou CityLIU Yao1, 2,BAO Yun-xuan1, 2,MIAO Qi-long1, 2,L IU Miao3,PAN Wen-zhuo4 (1.Jiangsu Key Lab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Jiang su,China;2.College of Applied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Jiang su,China;3.Zhejiang Lightening-Protection Center,Hangzhou 310021,Zhejiang ,China;4.Hangzhou Meteorological Service,Hangzhou 310051,Zhejiang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thunderstorm day data from Hangzhou City during  1966to 2010and the lightningdetection data from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08to 2010,and 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and economicimpacts and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this study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disaster risk evaluationindexes.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isk of lightning hazard in Hangzhou City,by the use of ArcGIS spatialanalysi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divided into five risk lightning hazard,and thendrew 1km×1km grid of lightning hazard zoning.The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Hangzhou Cityhad been mad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risk division,and the lightning hazard division was consistentwith the actual lightning  disasters.Key words:lightning hazard;lightning density;lightning intensity;regionalization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人 畜伤亡、建筑物损坏和电子设备受损,还可能诱发 火灾和爆炸等次生灾害[1] .目前对雷电灾害的研 究以雷电防护技术为主,如雷电起电机理、雷电发 9 9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2012,33(4):623-629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2.04.022 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张洪玲,宋丽华,刘赫男,徐永清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黑龙江省8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情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以及GIS中自然断点分级法,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等级风险区。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西高-南北低”的分布,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北部和南部地区处于高-次高风险区,哈尔滨西北部、大庆东南部、绥化北部和西部以及鹤岗中部地区,属于高风险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半山区处于低-次低风险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几率较低。灾情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灾情的高值-次高值分布与风险区划结果基本符合,风险区划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暴雨洪涝;GIS;风险区划;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Risk Zoning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Hong-ling,SONG Li-hua,LIU He-nan,XU Yong-qing (Climate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150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e,socio-economic data,GIS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by using GIS method.Then the model of risking valuation was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weighted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GIS.Risk zoning charts of flood and waterlo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painted and was divided into five hierarchies:high,less high,medium,less low and l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of flood and waterlog presented high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as but low in the north and south.Most area of Songnen plain,north and south of Sanjiang plain and the central of Hegang belonged to hig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north-west of Haerbin,south-east of Daqing,north and west of Suihua,the central of Hegang.Daxinganling area and southeast semi mountainous belonged to low-less low risking zone and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also low.Actual disaster results were matched with risking zone,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low high areas. Key words:Flood and waterlo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Risk zoning;Fatalness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Sensitivity of disaster-forming environments;Vulnerability of disaster-bearing bodies 暴雨洪涝灾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易灾暴雨也频繁发生,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农田483万hm2,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亿 800亿元;2004年5月,东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暴雨,土壤偏涝面积达近10a 来的最大值;2005年6月,暴雨致沙兰镇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6年7月,黑河发生大暴雨,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2008年7 *收稿日期:2012-02-29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2009年业务建设项目“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作者简介:张洪玲(1979-),女,黑龙江人,硕士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及GIS技术应用。 E-mail:zhanghongling0469@163.com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 年 2 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3)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 附录1 规范化方法 (13)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3)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3)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3)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4)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5)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5)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7)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 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 GIS 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及名称

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及名称 全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华北】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上海市(沪/申)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 山东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重庆市(渝)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1、河北省(冀) xíng 石家庄: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 gǎo 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 邢台:刑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fù 保定: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安新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张家口: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沧县东光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浮山县曲沃县襄汾县古县乡宁县大宁县蒲县 衡水: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黑龙江省地图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及区划地图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市。面积4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689万(2000年)。总计12地级市 1地区64市辖区 19县级市 46县 1自治县 哈尔滨市 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平房区,香坊区,太平区,道外区,阿城市,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呼兰县(呼兰镇),方正县(方正镇),宾县(宾州镇),依兰县(依兰镇),巴彦县(巴彦镇),通河县(通河镇),木兰县(木兰镇),延寿县(延寿镇) 齐齐哈尔市 龙沙区,昂昂溪区,铁峰区,建华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区,讷河市,富裕县(富裕镇),拜泉县(拜泉镇),甘南县(甘南镇),依安县(依安镇),克山县(克山镇),泰来县(泰来镇),克东县(克东镇),龙江县(龙江镇) 鹤岗市兴山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向阳区,东山区,萝北县(凤翔镇),绥滨县(绥滨镇) 双鸭山市 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福利镇),宝清县(宝清镇),友谊县(友谊镇),饶河县(饶河镇)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城子河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鸡东镇) 大庆市 萨尔图区,红岗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林甸县(林甸镇),肇州县(肇州镇),肇源县(肇源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 伊春市 伊春区,带岭区,南岔区,金山屯区,西林区,美溪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铁力市,嘉荫县(朝阳镇) 牡丹江市 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林口镇),东宁县(东宁镇) 佳木斯市 前进区,永红区,向阳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川县(悦来镇),抚远县(抚远镇),桦南县(桦南镇),汤原县(汤原镇)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勃利镇) 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逊克县(奇克镇),嫩江县(嫩江镇),孙吴县(孙吴镇) 绥化市 北林区,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绥棱县(绥棱镇),兰西县(兰西镇),明水县(明水镇),青冈县(青冈镇),庆安县(庆安镇),望奎县(望奎镇) 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 呼玛县(呼玛镇),塔河县(塔河镇),漠河县(西林吉镇)

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占地面积为3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618平方米,最大建筑物长为44米,宽为20米,高为16米;最高建筑物长为22米,宽为7.5米,高为23米,建筑物主要包括两栋教学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个厕所和一个厨房,学校弱电为两间计算机室、一间中心机房、两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学生实验室和18间教室班班通,学校在校学生640多人,教职工人数为78人(含校园保安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 二、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 学校地处海拨高度较高的山区,易出现暴雪、霜冻、浓雾、道路结冰、大风等天气,给学生的上下学造成严重不便;学校地处两面环山,本镇主要河流流经学校前方,尤其是学校对面山势较为陡峭,学校后边部分山坡曾经发生过整体推移,田径场边的护坡几乎笔直,学校前方河流狭窄,在雷雨季节,容易暴发山洪,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校园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人群比较集中,易发生雷电事故。 三、防御气象灾害的安全气象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已建立或具有的安全气象设备设施情况如下: 1、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住宅楼等避雷针完好。 2、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四、防御气象灾害保障措施 1、有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人员。 2、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3、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掌握气象灾害影响或危及的主要部位、重要设施情况。 4、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5、建立了安全气象专兼职人员24小时手机行政值班制度。 6、制定了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定期举行演练,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7、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档案(包括登记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处理措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检查记录等)。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东北三省行政区划一览表

东北三省各市行政区域一览表 辽宁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辽宁省概况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 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葫芦岛市: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 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农安县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

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八道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宁江区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黑龙江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哈尔滨市松北道里南岗道外平房香坊呼兰阿城双城尚志五常依兰方正宾县巴彦木兰通河延寿 齐齐哈尔市龙沙建华铁锋昂昂溪富拉尔基碾子山梅里斯讷河龙江依安泰来甘南富裕克山克东拜泉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 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 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 大庆市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友好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五营乌马河汤旺河带岭区乌伊岭红星区上甘岭铁力市嘉荫县 佳木斯市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 牡丹江市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期 暴雨洪涝灾害是平顶山地区较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划有很多方法。但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水平有限。该文主要从当地的暴雨时空分布概况、地形概况、暴雨洪涝的灾情概况以及当地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粗略地对当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区划,以为平顶山市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物资分配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递降,最低海拔60m。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沙河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县、湛河区、叶县,进入舞阳县境,境内流长175.8 km,流域面积3910.4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m3。北汝河发源于嵩县东部跑马岭,经汝阳县入境,流经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叶县,汇入沙河。澧河发源于方城县,由叶县常村乡入境,于漯河市区汇入沙河,境内流长60km,境内流域面积253.30km2。澧河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小。全市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径流也极不均匀,其变化趋势一般与大气降水趋势一致。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h,年平均气温在15.2~15.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mm。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降水出现在季风控制的夏季(7、8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80%,日最大降水量为337.3mm。河南省4个暴雨中心中有2个分布在平顶山市(舞钢县、鲁山县)。 平顶山市辖六县(市)六区,人口492万人,面积7882 km2,GDP近千亿元,市区高速公路环绕,人口密度较大。平顶山市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该地区成为洪涝灾害频发区。 2数据资料 (1)灾情资料:1984—2007年暴雨洪涝的灾情普查数据(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 (2)社会经济资料:河南省统计局于2008年出版的统计年鉴,采用以县(区)为单元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防洪除涝面积等数据。 (3)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收集高程、水系、植被等GIS (1∶50000)数据。 3资料分析 3.1平顶山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在629 mm以上,且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的舞钢县最大,达972.0mm,北部的汝州县最小,为629.1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342.9mm。 3.2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均在1.31d以上,且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舞钢县最多,达3.59 d,北部的汝州县最少,为1.31d,年平均最多的站与最少的站之间相差2.28d。 3.3平顶山地区海拔高度空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平顶山地区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部的汝州县最高,海拔203.1m,南部的叶县最低,为83.4m,最高的站与最低的站之间相差119.7m。 3.4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通过对1984—2007年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鲁山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达到25次(图4)。 平顶山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李学欣李戈孟刚白家惠张彩英 (河南省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介绍了平顶山地区概况,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对当地暴雨灾害发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以为当地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P468.0+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020-02 收稿日期 2010-12-16 20

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2T11:56:40.3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作者:杨连宽1 张忱2 [导读] 用历史反推法评估有一定不足,同时,选取评估指标可能过少,不能全面、准确反映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需加强研究和探讨。1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云南富民 650400;2云南省马龙县气象局云南马龙 655100 摘要: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收集整理昆明市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选用雷击密度、雷击强度、经济损失模数3个指标来分析雷灾易损性,研究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易损性评估的定量关系,制作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风险区划图,完成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研究。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 1概述 雷电是常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能将灾害防御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程度,对于防灾、减灾、救灾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区域概况 昆明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为金沙江、南盘江、红河分水岭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低缓,海拔在1500~2800米,为山原地貌。为有效规避风险,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非常必要,对昆明市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防雷减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资料数据来源 通过对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运用,为认识和掌握全市雷电环境、雷电活动与分布规律、雷电预测预警和有效防御雷电灾害减少损失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本区划利用昆明市闪电定位监测系统2012-2014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评估。 4 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数模型 4.1指标指数确立 借鉴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选用雷击密度、雷击强度、经济损失模数3个指标分析雷灾易损性,其中前两项指标着重于雷电灾害发生频率和次数评价,反映致灾因子时空分布和承灾体受损程度,后一项指标侧重于灾害损失评估,反映承灾体受损强度。 ①雷击密度D。D=X/n;X为通过闪电定位仪记录的区域内历年雷击总数,n为年数。雷击密度越大,说明该区域雷电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活跃,承灾体易损性大。 ②雷击强度F。F=(A*20%+B*80%)/(20%+80%);F指区域内平均历年发生的雷击强度的加权平均值,表示区域内雷击发生强度高低,客观反映区域易损性情况。A为区域内发生雷击强度的绝对值的极大值,权重20%,B为区域内发生雷击强度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权重80%。 ③经济损失模数E。E=DS/S;E指区域发生雷电灾害时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km2,DS为统计年限内区域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S为区域面积。该指标客观全面反映区域雷电灾害损失程度和损失分布情况,并间接反映区域防御雷灾、抵抗雷灾能力和可迅速恢复能力。 4.2 昆明市雷灾综合易损指数模型建立 根据各区域内指标指数与全区指标指数平均值差异百分率,划分不同评价指数。距平百分率在-20%~20%内为中,指数0.6;距平百分率在21%~40%内为高,指数0.8;距平>40%为极高,指数1.0;距平百分率在-21%~-40%内为低,指数0.4;距平<-40%为极低,指数0.2。 将各区域各项指数之和作为各区域雷灾综合易损指数R。 将综合指数R按5级划分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风险等级:R≤1.0为极低易损区,1.0<R≤1.4为低易损区,1.4<R≤1.8为中易损区,1.8<R≤2.2为高易损区,R>2.2为极高易损区。 5昆明市(主城五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以金碧路、拓东路、青年路、巡津街交汇处4区分界点为原点,5×5km的网格作为单位网格划分。 5.1致灾因子危险性 主要考虑雷电强度和雷电面密度,雷电强度越大,面密度越高,风险越大。昆明市(主城五区)2012-2014年共监测到地闪87269次;最多年份2014年,共38524次;最少年份2013年,共24821次;年平均雷击次数最多区域为237.7次;年平均雷击次数最少区域为31.7次。全市年平均雷击次数138.2次。单网格雷击次数较高区域分布在主城中心及环滇池附近,这与主城中心高层建筑密集及滇池水体对周边土壤电阻率影响有关。 从雷击强度来看,最大雷击强度为521.5kA,最小雷击强度为0.2kA;最大平均值为35.2kA,最小平均值为24.9kA;最小加权平均值为40.5,最大加权平均值为129.0kA。大部分网格单元加权平均雷击强度集中在40-45kA,约15%左右网格单元为60-80kA。雷击强度高的网格单元在位置分布上无明显规律。 5.2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雷电损失与地方人口、地方经济及城镇化率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雷电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重点考虑地方经济( 地均GDP) 、城镇化率及雷击事故历史3方面因素。经济密度较高地区主要位于城市,山区相对较低;城镇化率较高地区也位于城市,淮北大部地区及沿江西部相对较低。三指标归一化后,根据各指标对雷电灾情解释能力及相关性,最终得到各网格单元承灾体经济损失模数。高易损区主要位于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