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_知识问题情境_中展开对话_高三语文复习课对话教学例说_赵晓霞

如何在_知识问题情境_中展开对话_高三语文复习课对话教学例说_赵晓霞
如何在_知识问题情境_中展开对话_高三语文复习课对话教学例说_赵晓霞

教学

摘要: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开展行之有效的对话教学是高三复习课有效开展的有力保

障,其要义在于

“一体两翼”: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两翼”。该文以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为例,展现了在“知识问题情境”中开展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和价值。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一体两翼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3-0026-03

作者简介:赵晓霞(1979—),女,四川广汉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赵晓霞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三语文复习课对话教学例说

2012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

Mar.,2012第674卷第3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 ol.674No.3

如何在“知识问题情境”中展开对话

◆教学探索

高三语文复习课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形成的“特殊”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往往具有强负荷、高压力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特点;而从积极的角度讲,高三语文复习课就语文知识所进行的系统梳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功效。因此,开展行之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复习课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选取L 市师大附属中学李静老师的一堂高三语文复习课为例,具体探讨开展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和意义。

一、“小标点”在对话中拓展“大境界”本研究以一堂本真状态下的高三语文复习课为课例,研究者随机选取了李静老师的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并进入课堂进行课堂志[1]研究。

下午第一节课2:30开始,我们提前进入了教室。高三(6)班,门上有醒目的标志。教室里,每张桌子上都堆有很高的书,在堆满书的桌子后面,有三两个静静学习的学生。后墙上有一幅巨幅的水彩画,一个孩子偎依着一匹马,据说是班上同学的创作;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而靠讲桌处摆着的几个矿泉水瓶子上生满了嫩绿的芽。这个班一定很团结,在高三这个残酷的战场上还处处流露出暖意。

本堂课主要的内容是“标点符号”的复习,本节课按照进度该讲“顿号”和“逗号”的使用。一节课共计40分钟。

老师首先出示诗词填空的幻灯片,约一分钟后老师与同学们核对答案,老师略作评价。之后全班齐声背诵,教室里响起读书声。

师:谢谢同学们。大家来看这个句子。请问本句冒号的使用有没有问题?(老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题目后有人小声作答。)

师:张××,你觉得这里有问题吗?

生1:第一个冒号后面的内容是直接引用,而第二个冒号后面的内容是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时应该用引号,间接引用时应该再用一个单引号。

师:你分析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逻辑关系是对的。但是句子中冒号正是起到一种提示下文的作用,这是其常见用法。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啊?哪位同学觉得这里有问题?

生2: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师: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什么原因呢?生2:

两个主题是一种陈述,不需要用冒号。师:这里的冒号是提示读者两方面内容是什么,冒号似乎用得也没有问题啊?请坐下。哪位同学觉得

26

有问题?既然两个冒号自身的使用都是合理的,那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个句子有问题呢?

生3:因为一个句子里不允许出现两个冒号。

师:正确,正是这个问题。这是冒号使用的规则,一个句子里不允许出现两个冒号。(板书该规则)师: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例句。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都涉及到了“数词”的使用。那你认为,这两个句子中应该填什么样的标点符号?(老师出示并朗读幻灯片)

生:第一个什么都不填,第二个填“顿号”。

师:哦,是吗?为什么要这样填呢?

生:因为第一个句子中“七八岁”是一个范围,第二个句子“二、三年级”表示“第二、三”年级。

师:对,这里“二、三年级”是表示一个确定的数。而“七八岁”是一个概数,概数中间不用标点符号;“二、三年级”是确数,表示二年级、三年级,确数之间要用“顿号”。(板书:

“确数用顿号,概数不用顿号。”)……

接下来,老师以前后桌的4-5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为每个小组依次分配《天天练》中的一道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共持续了6分钟。其间,老师巡视教室,并不时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通过笔者对第7小组的观察,小组四位同学通过相互补充、启发,不但能够找出问题,而且结合刚刚学习的标点使用规则较为准确地理解、掌握了问题背后的原因。

从以上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整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知识问题情境”,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对该问题展开探究。这基本构成了对话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情境——

—师生讨论——

—共同评价。这种模式与佐藤学[2]的“课堂对话结构”(IRE)很相仿:即教师主导的提问和指示(I)——

—学生的应答(R)——

—教师的评价(E)[3]。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结构连续的循环乃是有效课堂对话的显著特性。

二、“一体两翼”——

—对话教学有效开展的要义和保障

本课例在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很好地实践了对话教学,转变了以往把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看作是客

观知识的传递、灌输、训练和塑造的印象。“一体两翼”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知识问题情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两翼”。这是对话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和保障。

第一,教学活动以“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先导。例如导入部分的诗词填空,主体部分的各个规则的学习,以及练习部分的讨论和点评,无不首先为学生创设知识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情境当中而达到“愤然”

“悱然”的状态,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看似普通,却是有效开展语文对话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有学者主张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范式”[4](P.119),即强调在语文教师不提供答案式内容的前提下,学生在非常具体的学习问题情境中像教师或专家一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知识问题情境中展开探究学习,形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多重对话,在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对话碰撞中达成学习主体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第二,情感体验以“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为基础。对话教学需建立一种“神形兼备”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其“形”乃是指师生的彼此尊重和平等,其“神”乃是师生在探究过程中“言之有物”,因文生义。本课例中,老师与学生在具体的知识问题情境下共同探讨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规律,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知识的探究为平台而形成。

例如老师的发问方式和内容:“张××,你觉得这里有问题吗?”

“你分析的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的逻辑关系是对的。但是……,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啊?哪位同学觉得这里有问题?”

“你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发问贯穿课堂对话的全篇,老师对待学生所持的不同答案总是不急于否定,而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思考的闪光点。老师始终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倾听者”和“建议者”,并就知识问题与之展开对话和讨论,从而形成了师生探究学习的“共同体”,这正是语文对话教学的理想境界。这种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对话教学的有效

27

教学

开展提供了基础。

第三,教学过程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纲领。本课例中,我们看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不单单是指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而且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清晰明确。在整个课例中,学生明白每一步学习的任务和步骤,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合为一体。二是教学目标整体矢量和分量的高度统一。本课例中,总体的目标是学习“顿号和逗号”的使用,老师把总的目标矢量分解成若干个分量,而整体矢量与分量之间的关系始终高度一致:由逐一探究“顿号和逗号”的规则,到分组讨论例句并说明原因,进而逐步强化并及时进行反馈。例如课堂讨论环节,通过练习、互助、讨论、点评,轻松有效地理解并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而且点面结合,使学生彻底搞懂了所学知识,不至于盲目陷入题海。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指令清楚,才使得语文对话教学的实施紧扣主旨,收放自如,扎实有效。

三、“点亮的艺术”:语文对话教学的本质和精神

对话教学是指对话主体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文字等为媒介,坚持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以意义的生成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活动。[5]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独特性格和本真状态,这是由语文的言语性、思维性、审美性、知识性和情感性的课程特征所决定的。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特征,即通过言语对话的教学过程,最终形成学生的听、读、说、写的“言语产品”[6]。这是一个“主客一体”的教学过程,主体之间、主体与文本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共同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围绕语文知识情景,通过对话、探究的教学过程,涵养和历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语文对话教学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语文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性,二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前者是语文对话教学开展的内核,是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基石和依托;后者是对话教学的有效形式和保障。二者相互支持,不可或缺,共同构成语文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以往论及语文对话教学时,更多地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其首当其冲的表征,而对语

文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性关注不够。例如马丁·布伯提出了对话教学的师生关系的深层内涵:对话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

—你”关系[7](P.86),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基础。金生鈜也指出:“一切教育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品格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8](P.125)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无疑是对话教学的要素之一,而语文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性是对话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因此,语文对话教学应强调为学生创设“知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与有价值的知识的对话过程中,将前理解(前鉴)与文本的意义相互碰撞、融合,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主体价值的生成。

综而观之,“教学”活动绝不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活动,教学一定要从主体内心的点燃开始。它是以学生、教师在某种知识问题情境下的“相遇”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即便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再有价值,对教学活动而言也是“身外旋绕”的无意义的“火炬”,因此,“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9](P.143)。对话教学正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和学生通过有价值的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照亮彼此。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佐藤学.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佐藤学.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

—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5]参见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0,(9).

[6]靳健.语文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7]马丁·布伯著.陈维刚译.我与你[M].北京:三联书店,2002.

[8]金生鈜.理解与教育——

—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9]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编辑:李小叶)

28

教学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是革命家。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高中: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北京市2002年开始自主命题,2003年开始有独自的《考试说明》。四年来,北京卷试题从全国卷的基础上出发,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地方自主命题,所受束缚相对较少,命题组的个性特渐露峥嵘。这些个性特征体现着命题组对语文考试,乃至对语文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今天,我们尝试认识这些特色,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 一、2005年北京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

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福建省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王光华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过程。教师要着力于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本文着重运用课例阐述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文本对话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一、绪论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如何因势利导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命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有效对话,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身心受到美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不同文本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如何巧妙的把这“一切事物”教授给学习者?这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学生能在真挚的情感世界中体验文本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冲击力,从而形成从感性认识深华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 当然不同文本由于体裁内容上的差异,各自表达的侧重点和学习要点、难点也就不尽相同。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文本,精心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进程。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构成是叙事文本、写景文本及诗歌等内容的文章。现尝试针对这三类文本的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论述。 叙事性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叙事性文本通过描述一定故事情节,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借以讴歌人性的光辉、赞美事件本身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或批判假丑恶,有较强的阅读性。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作为当代教师,应在教学中还给学生一个自然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绝不能靠单纯地空洞说教,而应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的意义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景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景。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创设的情境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3.教学中教师要溶入情感。教学情景包括两个方面,即“情”和“景”,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教学情景。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溶入情感,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投入到教学之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 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1.<红楼梦>简介 2.<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 小结:<红楼梦>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贾政,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 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 4.宝玉挨打的原因: 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 贾母痛惜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王夫人哀痛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 宝钗规劝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 黛玉关心志同道合的知音 6.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捡了一碗 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 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 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 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 会如何表现? 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恩格斯关于"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 理论,即"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甚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篇二:诉肺腑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 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把握宝黛爱情蕴涵的思想内核,同时也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课文。 2.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是学习 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是必背的,有哪些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夜夜曲》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夜曲》原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情景的创设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情景的创设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多的关注了词句,忽略了情景的创设以及对话的运用和整体性的引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策略。 关键词:对话教学情景创设有效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的 PEP 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和语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话容都是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通过对问好,喜爱的动物,购物等语言材料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话教学在整个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景教学的含义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情绪色彩,并且生动形象的场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最终帮助学生轻松、快速的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情景教学中的情景是由“情”和“景”两部分组成。情是指具有感情色彩的各种人物角色,而景则是指各种行为或活动进行的场所、场景、氛围和背景等。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效果。 二、实施英语对话教学情景创设的必要性 通过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

密联系的话题和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欲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自信,培养了他们自如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情景创设的特点 英语对话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最终习得并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的过程。现行的 PEP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及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情景,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生活化对话创新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对话主题,很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让学生自然习得语言。 四、英语对话课堂中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现状 虽然此种模式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被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但是情景创设的情况和结果却不尽人意,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境: 1、由于部分教师素质偏低,设计的情景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个人主管成分太多,完全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情景的创设,单调枯燥,没有创新。另外就是对教材的主题、容挖掘不够深入,无法做到教材容与所创设情景的有机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教师所做的情景设置也是云里雾里,无法深入到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 2、还有些教师设置的情景不够全面,不能够顾及班上学习成绩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顾此失彼。这样就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班级的成绩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 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 B、考试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发表时间:2012-10-09T16:18:21.93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宫振波[导读] 成功的英语课堂应是在尽可能多的情境条件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口语训练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巩固所学,运用所学达到交际的目的。 宫振波(安图县朝鲜族学校,吉林延边133611) 摘要:成功的英语课堂应是在尽可能多的情境条件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口语训练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巩固所学,运用所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程实践 一、小学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原则 1.对话课应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语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整篇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情境决定语言表述的意义,因此,应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对话内容;在情境中讲解语言知识,突出重、难点;在情境中进行操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对话课在语言知识方面应侧重于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在技能方面应侧重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日常用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二、小学英语对话课程实践 小学英语课文中的对话贴近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实践性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它的学习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小学现状是班级人数多,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再加上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难以组织,给对话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只是单纯地带读背诵,或仅仅停留在讲解对话中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单调枯燥,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又无法实现语言交际性。所以笔者认为,对话教学要通以下几个教学步骤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1.处理生词,打好对话基础 在小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一切教育行为都要从良好的词汇基础出发,才可以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水平逐步提高。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增长的时期,接受知识、反应知识的能力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因此他们在学习中的持久性和忍耐性是比较短暂和有限的。而英语学习中有大量的记忆工作。研究发现,“乐趣”中枢对学习和记忆影响极大。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模式特点,若学习伴有乐趣或成就,学习的效果就好。 单词的教授,是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单词的教授和记忆模式,往往是很枯燥的,因此就更不适用于小学生。笔者认为,教授新的单词,可以先让学生听所学语言材料的录音,同时制作有趣生动的幻灯片或图片配合教学,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同步理解所教授的词汇。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词汇的直接思维和理解,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翻译理解过程。以听觉、视觉两个渠道加深记忆,从小学抓起,从基础做起,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2.跟读、朗读、强化教学重点 (1)跟读。让学生直接跟录音读,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说话的语气,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在学生跟录音读的过程中,教师只在学生听不清读音时才予以帮助,并就一些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 (2)朗读。朗读可以分为几步走:集体朗读、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朗读,或者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选几组同学分角色朗读,检测朗读效果。 (3)重点内容操练。重点句型操练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对话,同时可以训练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图片、事物、电脑设计的动画效果都有助于情境教学。重点句型的操练要在活动中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设计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的内容。重点句型的操练要带有归纳总结的环节,便于学生巩固要点,认识知识要点的重要性。 3.对话表演,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对话教学的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对话中的日常用语,要看他能否根据所给的虚拟情境或真实情境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学生能熟练自如地表达,表演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再根据课文进行自由对话。为教师提供建议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学生在操练中将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并使全体学生都进行有意义的操练。 例如,在学生进教师办公室交作业本这段对话中,可让学生模拟表演对话情境:一边敲课桌模拟敲门声,一边说:“May Icome in?” 然后双手递上作业本说:“Here is my exercisebook.”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 这样学生能体味到句子的意思,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境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总之,对话课的教学如果能通过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听、读的输入训练和说、写的输出训练,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内容,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重、难点上,教师可以采用故事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年龄,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变化多样地重复语言点,又不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成功的英语课堂应是在尽可能多的情境条件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口语训练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巩固所学,运用所学达到交际的目的。参考文献: [1]马晓玲.小学英语兴趣教学之创意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2]傅淑玲.小学英语情趣教学十法[J].教学与管理,2003,(08).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课型: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型: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找特征,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考点分析】 新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属于2017考试大纲语文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主要是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 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 归纳并运用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归纳、个人展示、迁移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多媒体展示):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恐怕口说无凭,教书先生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便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二、明确断句步骤(多媒体展示): 第一步:读文段,通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三、做例题,找“特征”(多媒体展示)。 用斜线(/)给下列课文中文言句子断句。 例1: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次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例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例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例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例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6: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例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设计意图:列出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先让学生完成断句,再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寻找可帮助断句的“特征”,从而探究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四、分组讨论,总结“特征”,归纳文言文断句技巧。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7个例句,找出断句的依据或句子“特

创设情境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案例 榆中县天池峡小学金萍 一、案例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小学英语教学的首位。但是,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我认为,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却减弱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英语教学缺少语言环境,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方法死板,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老师没能很好的组织和利用教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英语课堂上坚持采用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熏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情景教学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情景教学的一些尝试。 二、教学对象:天池峡小学五年级学生。男生:9人;女生:3人。 三、执教内容: pep 五年级上册Unit4第三课时,主题是“ What can you do? I can…”。 基于教材提供的这一主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山羊妈妈生病了,小动物们帮助她做家务而展开的对话。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我编排了一堂课堂剧,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并且能在表演中感受学英语,讲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感悟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四、具体措施 以平时英语学习能力为基础,优中差搭配,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明确角色,以保证在课堂上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先和优秀生示范一遍,然后各小组展开活动。最后,各小组在同学面前表演,大家选出优胜组和表现最佳的学生给以奖励。 五、案例详述 Unit 4 What can you do?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听懂、会说“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OK, just do it!”等句型。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巩固四会句子“What can you do? I can ….”;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四会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I can water the flowers,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正确拼写主要句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英文单词卡片。 2.学生准备笤帚,洒水壶,等家务劳动卫生工具。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1.Warm-up(热身) (1)Let’s do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2-28T14:30:27.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2月总第50期供稿作者:卢密果[导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卢密果河北省宁晋县北迁善小学055550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多!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了一些办法,都被教师一一否决了。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教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 情境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教师以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都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由此因势利导,揭示了课题。 这一案例利用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这一问题,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数学味”。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二是包含明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三是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冯小兵 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为难点。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意: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

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 指点: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是诗人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诗中生动地刻画了月下海棠美丽的光泽、清幽的香味和红妆粉裹的娇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怜惜眷爱的殷切情意;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美好的海棠是诗人自比,因为“月转廊”,花儿就得不到月光的照射,以此比喻自己遭受贬谪、怀才不遇,既恰当,又含而不露。“只恐夜深花睡去”含有顾影自怜的意思。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出生在大阪。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祖父亡,后来姐姐又病故。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