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唐诗;酒文化;意蕴;精神内涵

引言:

唐诗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寓体,酒是其中之一,而作为酒的故乡,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唐代,又是多出诗人的年代,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便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文化景观。

正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酒”的诗句。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不仅是一种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在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情缘。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与酒更有着不解之缘,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唱心绪,酒助诗兴,诗传酒情,为后人留下无数精深华妙、荡气回肠的乐章。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除了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劝酒》等一系列咏酒诗之外,即使那些并非咏酒

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诗人在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这些唐代诗歌中博大精深的诗酒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

一、伤别离愁之“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人生常事。依依惜别之时,一壶好酒能够寄托浓浓的情思,也能将满怀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述了与友人之间的拜别之情。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将伤别之情寄于“酒”中,主人每每劝朋友再饮一杯,总有饮之不尽、不愿惜别之情,对故人的一片心意和真情,都在这杯酒之中。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也写出了酒在伤怀离别时的角色和地位。

二、边塞诗中的“酒”

边塞诗是盛唐时期一种重要的写作题材。唐代的边塞从军生活作为一种普遍题材出现于许多诗人的笔下,它表达了唐人在积极开拓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守边御敌的信心。

高适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写道:“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诗句展现出了文人在即将踏上从军的征途时,在他们

高举的杯杯饯别酒中透露出的澎湃于其心中的时代精神。诗中没有丝毫依依不舍的离情,而是化悲凉惆怅为豪迈雄健,别开生面又不同凡响。

此外,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悲壮雄浑,更是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吟咏着这豪迈的诗句,今天的读者也不禁要豪情满怀,热血沸腾。

三、独酌、咏怀之“酒”

唐代的诗人们有时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他们或激进慷慨,催人奋进;或感慨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或悲叹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诗人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诗写出只有围炉对酒才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充分展现出诗人的闲适自得之态;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制、感情的激荡变化;王维的《少年行》中“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表现出一种年轻游侠的不羁性格;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说道:“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是一种神采飞扬的唱咏抒怀之情……

四、忧国伤怀之“酒”

唐代诗人众多,不同的生活境遇造就了不同的诗作,也通过美酒

的激发表达着各种不同的感情。其中,一些诗人虽然已经因被贬而脱离了权位,远离了国家的政治力量,但仍然存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并通过诗作展现出来。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登高》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在晚年时分,遇重阳节登高时,远眺着长江的美妙秋景,被眼前景物所伤情,满目的萧然使他感慨起自己漂泊的生活和境遇。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并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五、酒的其他内涵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如画的抒情诗,诗中行人通过寻访酒家,安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灵,抒发了浓浓的怀乡之情。

逝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李白的《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是对友人追悼的挽歌,表现出诗人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的慨叹。

元稹的诗《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这是元稹对亡妻

的真诚执著的爱恋,字字深情,读来沉痛感人。

总之,唐诗与酒的结合,集合了酒的自身特性、诗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的特色晕染,使唐代的诗人更加具有激情和灵感,巧妙地将酒和诗融合在一起,把情感赋予文字当中,展现着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

一盏浓烈的美酒,和墨染的笔锋,在似是迷离的飘忽境界下,无论是诗句还是酒香都显得格外的诱惑与辉煌。随着魏晋时期的文学继承以及酒的延续,唐代诗人又实践和胃蕾真实的将美酒重新定义,让它们与诗文结成了共勉的兄弟,互增韵味。可以说,唐代著名诗人大多喜酒,当酒力发作、思绪达到一个新的活跃程度,于是文思泉涌、诗兴盎然,持笔之手似乎不听使般自由挥毫,语言如佳酿般汩汩而出,美妙的诗句一懈千里,浓烈而遒劲。韩愈曾经这样形容唐人诗与酒的结合,他说,诗人饮酒其实是“文字饮”,可见诗之于酒,酒之于诗,在默契中交相辉映,互增光彩。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将喜怒哀乐全都倾倒在酒中,把高雅的情趣依附于酒中,把美好的精神寄托在酒里,他们反复吟咏,把酒文化酝酿成甘甜、芳醇、浓烈的佳品。酒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唐诗的灵魂中,诗酒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徐连达.唐朝文化史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肖文苑.唐诗与酒 [M]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3]、萧家成.升华的魅力——中华民族酒文化 [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

[4]、李延梅,汪东峰.浅议唐诗中的酒文化.《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

[5]、葛景春.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2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篇一: 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24、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篇二: 与酒有关的句子1、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2、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丽人酒是愁。3、酒,可以炽热似火,也可以冷酷如冰。4、酒,让人说不尽,道不明。5、酒是一种灵感和情感催化剂。6、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7、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9、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10、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11、绿岂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怀无?12、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以。13、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1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15、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16、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1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8、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19、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2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21、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22、若得知己续酒话,只愿长醉不愿醒。23、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24、酒为水之精,水为物之源。25、人生大事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26、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27、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28、几许痴人聚一堂,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终审稿)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无不对酒这一佳饮挥毫渲染,顾盼流连。于是,酒不再单调地被称为酒,它被赋予了数不胜数的美称爱誉,在诗赋曲词中酝酿,在笙歌夜舞下醇香。 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若汤。”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若汤”。 3、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4、壶中物:“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张祜《题上饶亭》)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5、忘忧物:“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晋陶潜《饮酒之七》)“劳将箸下忘忧物,寄与江下爱酒翁。”(唐白居易《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为酒的代称。 6、红友:“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援剪烛,伴我夜深语。”(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7、钓诗钩、扫愁帚:“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8、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杜甫《拨闷》)“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苏轼《洞庭春色》)“春”为岁之首,又喻大地生机勃勃,万物更新,从而引发人们的希望与向往。唐人好以“春”为酒的代称。《国史补》云:酒有郢之富春,乌程之若下春,萦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马成龙 B12020113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 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 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诗仙酒仙

唐诗里的酒..

唐诗里的酒 1、《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新丰主人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0、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1、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12、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3、重经巴丘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14、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

酒与酒文化论文

我谈酒文化 ——论白酒的和谐美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李 学号:201002060010 专业班级:10自动化(专升本)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一、酒的性能 (2) 二、酒的功能要素 (3) 三、中国酒文化的承载功能 (3) 3.1酒与政治 (4) 3.2酒与经济 (4) 3.3酒与文化教育 (5) 3.4酒与社会生活 (6) 3.5酒与文学艺术 (6) 参考文献 (8)

我谈酒文化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关键词:酒;酒文化;社会功能 1

一、酒的性能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题目: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B110206 学号:B09020616 姓名:王鑫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在近三百年的岁月中, 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国力强盛且文化环境宽松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较为宽松的酒政策更使得酒文化日趋繁盛, 作为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文化在诗歌中也得以集中体现。 唐朝时期,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诗人与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 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 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多达万首。可以说, 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唐代酒品丰富、酒业兴盛 ( 一) 酒出品的渠道多样化 唐代的酒主要由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三个渠道来供应。官营酒坊由朝廷和各级官府控制, 形成统属严密、产品专用的生产体系。官酒大致可分为御用酒和地方官酒两部分。御用酒是专供皇族或国事使用的酒。如刘宪《陪游上苑遇雪》中写道:“花光并在天文上, 寒气行消御酒中。”宋之问在《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中写道:“帝歌云稍白, 御酒菊犹黄。”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陈子昂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 而地方官酒是各州镇官营酒坊酿造的酒。如元稹诗中提到“院榷和泥碱, 官酤小曲醨”、“官醪半清浊, 夷撰杂腥膻”。白居易在《府酒五绝》中说:“自惭到府来周岁, 惠爱威棱一事无。唯是改张官酒法, 渐从浊水作醍醐。”从中也可以看出,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酿酒实力并不雄厚, 所生产的酒类产品较为低劣, 与御用酒有着较大的差别。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文化大国,而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璀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酒”作为一种符号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一、诗酒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寂,庶民采之。螟岭有子,踝赢负之。教诲尔子,式榖似之。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酒文化论文

酒器 (中国酒文化赏析1班,李奕聪,66) 摘要:酒瓶文化是以酒瓶为载体及与其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包含消费者对造瓶、用瓶、藏瓶、赏瓶的全部思维和行为。酒瓶文化具有文化装饰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地域民族性、传承融合性等特征。酒杯的设计者在考虑酒杯的实用功能外,还得考虑它的艺术性、现实性,从材质、造型、花纹图案、诗词等方面,附加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酒杯锦上添花,更受人喜爱。伴随着漫长的历史,中国酒杯经历了变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酒文化,酒器,酒具,酿酒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锡器和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酿酒历史悠久,这不仅在古文献关于炎帝教先民酿酒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而且从近代考古中更能得到佐证。在湘乡岱子坪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种用于温酒的,三足、呈袋状。这类器物的出现,反映出当时酒和饮宴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永州道县玉蟾岩及其他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陶制食器和酒器等,表明远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已经懂得酿酒和对食物进行简单的制作烹饪加工。另据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考证,西汉已有酒业。在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这两本关于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中,可看到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工艺记载;马王堆汉墓女尸数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过了“七窍灌酒”;常德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有摆“春台席”置酒“与之合饮”风俗。晋人陶渊明的旷世奇文《桃花源记》,文内便有“先世避秦时乱”及“设酒,杀鸡,作食”,到了汉代时,已有“元月元日饮春酒,五月五日切菖蒲裺和雄黄泛酒饮之,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风俗等等。说明酿酒之早酒业之盛。 酒具包括盛酒的容器和饮酒的饮具,甚至包括早期制酒的工具;是酒文化最原始的载体。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酒具有金、石、玉、瓷、犀角

酒文化诗词等

酒文化诗词等 1、得来佳士宜呼酒,如此青山好着书。 宋湘诗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3、映入酒杯——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忧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4、映入酒杯——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映入酒杯——夏 石鱼湖,以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州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6、映入酒杯——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元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7、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 有古文人爱美酒,酒伴诗文传千秋。 神州大地多琼浆,且从茅台说从头。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王蒙词8、著书倦后思美酒,小饮芳醇文思来。 梦想长篇完稿时,至交欢快醉茅台。 作家姚雪垠先生诗

9、周总理说:“茅台酒不上头,能安定精神,消除疲劳,治感冒”。 10、专家评价仁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酒体醇厚,柔和绵甜, 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11、慨当而慷,忧思难忘,何于解忧,唯有杜康. 12、天之高,纳君子器度,地之厚,蕴仁者胸怀。 13、寓古典于现代之中,藏时尚于典雅之际。 14、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1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6、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17、茅台频助雪垠兴,小钦芳醇文思来。 18、饮之甘美舒适,饮后怡然畅快。 19、中外佳酿各异,茅台工艺独特。 20、留处历史瞬间,珍藏金奖百年。 21、敬怀开国领袖,唯以国酒珍品。 22、用味觉去驰念,举国酒以品读。 23、传承中华文化,光大民族品牌。 24、真情方品味,无处不禅机。 25、酒是水中诗,诗是文中酒。 26、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27、茅台仁酒,仁者仁心。 28、国酒精神,世家传承。 29、百年经典,梦想永传。 30、玉液琼浆,誉满全球。 31、百年糊涂,相聚有你。 32、国酒茅台,醇情依旧。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要目 ?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 六、诗酒诗选 ?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

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 作者:詹颖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8期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数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与酒结下过不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也”。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到了酒,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为名,亦以嗜酒闻名于后世。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酒仙”“酒圣”之称。其写到酒的诗句极多,方勺曾在《泊它编》卷上说白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八百首”,约占全诗的四分之一,堪称唐代诗人之最。可以说,酒在李白的笔下,直接变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酒不仅对其创作有巨大的影响,还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增强了其诗歌的感染力,尤其是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一.何谓酒文化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酒的王国,酒在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酒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饮食中存在,同时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中。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住今来,无论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还是豪侠壮士、英雄好汉,都与酒结有不解之缘。喝酒尽管是一种世俗性的行为,但是透过喝酒,透过与酒有关的诗文,能够反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 酒能以其特有的色香味的魅力能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神奇效果,可以使人们毅然抛弃伪饰,回归本真的自我,忘记忧愁,解脱束缚,并陶陶然地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大胆而纵情地去追求理想和体味生活。数千年来,诗人饮酒想起诗,作诗想起酒,“酒朋诗侣”,酒与诗歌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酒是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一种灵感激发剂。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诗酒一家之说。 因此,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特指人类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精神财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散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 二.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 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酒充满着诗性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之思,他更是一种将物质享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了高级精神享受的行为。可以说,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诗词中的酒文化等等

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 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范仲淹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西夏军对北宋的侵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如果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辉煌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方面,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忧国忧民的典范和楷模。他的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记述了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一边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宴饮场面,同时另一边却是“路有冻死骨”,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冻死街头,无人问津的悲惨场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看似平常,却是字字千钧,这不带任何修饰和感情色彩的现实主义描述,蕴含了多少对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生活的痛恨,对劳动人民贫困潦倒艰辛生活的同情忧虑和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的谴责和抨击!可谓扣人心弦,意境深远。 无独有偶,比杜甫晚些时候的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的《轻肥》一篇,则简直就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姊妹篇。该诗写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以人民的饥饿死亡作对照,“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论文

题目: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 摘要:唐代诗人的生活与诗与酒都密不可分,酒酣之际诗兴大发即挥毫赋诗一首,偶得一联妙句便豪饮而庆,此两者可谓缺一不可。 关键字:唐诗酒文人风骨 引言:酒是粮食的精华,它通过发酵酿造成为醇美的珍品,酒香阵阵,引人细细品味。而唐诗的创作也正如这酿酒,诗人将自己坎坷的一生,命运里的波澜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为千古绝唱。 正文: (一)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大唐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富强,文人也得以在安宁中挥洒才情。五谷丰登,衣食无忧,酒这种奢侈的幸福便成为人人可得的日常。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可见盛唐时期,诗人作诗已是一件与饮酒密不可分的事了。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酒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伙伴。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二)试论酒及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饮酒,在唐代诗人使得在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陆游

说:“诗情恰在醉魂中。”他们都有李白、张旭式的艺术创作感受,说明酒之于诗,功莫大焉! 除此之外,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薰陶也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歌将大为逊色。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总而言之,唐代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诗酒风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酒,往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饮中八仙”诗酒情结的思考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中国酒文化与诗词

中国酒文化与诗词 【摘要】:美酒自始酿时起,点点滴滴无不映射着酒者的悲欢离合。文人与酒似乎有着天然的亲情,文人的各种心理姿态在酒中得到了尽情尽兴的舒展,他们在酒的世界里恣情地表现着“真我”,张扬着个性。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人;诗词 引言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自出现至今已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不凡壮举,赐予了中国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影视等相融相兴,共同铸成了中华美酒的漫漫长河。 1. 酒、诗与乐 在中国酒文化主要是采用了诗歌这种文化载体, 而西方则采用了另一种文化载体———音乐。两种文化借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载体音乐和诗歌, 从而使两种文化都激情飞扬, 魅力四射。中国诗歌中飘着酒香。诗与酒的结合, 使诗具有了酒的灵性, 使酒具有了诗的含蓄。诗可以兴,可以群, 可以怨, 便成为酒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诗经》首开诗酒交融的先河, 这时的诗多还仅是对饮酒场面的描写。从有大量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三国”时期开始, 酒与诗人的关系就开始密切了。所谓“有美酒便有佳诗, 诗亦气灵于酒”正说出了诗与酒的重要关系。再到后来“共醉菊花杯”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时期“无酒不成诗”的诗仙李白, 以及“酒壮军威”的边塞诗, 将诗酒文化推向高峰。而宋元明清的词、曲、小说等也可作为诗的变衍。从把酒当作“钓诗钩”的苏东坡, 到“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 再到酒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 再到“随时即景就事行乐而饮”的李渔。诗酒文化在这些变衍体中得以发扬光大。这些作品中不论是对尘世生活的超越, 还是对人生不得意的超越, 都飘逸着一种酒仙气质。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 饮酒也不例外。要想获得那种飘飘然如仙般的感觉, 仅仅有酒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理想的饮酒环境, 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酒才会把你推向云端,

酒文化与酒诗文

酒文化与酒诗文/ 玉兰花开 酒史源远流长。传说,第一位发明造酒的是仪狄。大概是为了庆贺大禹治水的成功,仪狄造了一些酒献给禹,“禹饮而甘之。” 自从有了这“杯中物”,酒便被人们所衷爱。仅从与酒有关的造字上,可略见一斑。甜酒称“醴”,美酒称“醑”;浊酒称“醪”,清酒称“酤”;酒精浓度高的叫“醇”,酒精浓度低的称“酉离”;经过滤的酒称为“酾”,没过滤的酒称“醅”;尽兴喝叫“酣”,喝得脸红用“酡”;没节制的喝叫“酗”,喝得神智不清叫“酲”……可谓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更令人感兴趣的是百家姓中竟有“酒”这一姓。可能最早姓“酒”的人不是善饮者,便是豪饮者。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而一部诗史就是一部诗神与酒神热烈拥抱的历史。中国的月亮一直被诗人们浸泡在晶莹透彻的酒杯中。中国的花,在酒杯前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翻开古代卷轶浩繁的诗卷,一年四季皆有酒如诗。白居易《杭州春望》: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诗中“青旗”即“酒旗”,梨花即酒名。(作者原著:“其俗,酿酒趁梨花熟时,号为‘梨花春’。”)陶渊明《饮酒》诗中写道:“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在微醺的境界里神游,恍恍然欲仙,飘飘然如梦,远离世俗后悠然自得的心情,在微酒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传为佳话的有庄子的酒后逍遥,欧阳文忠公的“宴酣之乐”,范文正的“把酒临风”。更有号称“谪仙”的李白,“唯酒德是颂”的刘伶。酒成全了文人,也造就了层出不穷的酒鬼和病人。 一部<<红楼梦>>在浓郁的酒气里酝酿蒸腾,酒构成了她的另一条线索。踏雪赏景饮酒做诗。无酒不成筵,无酒不成礼,无酒难成事,无酒人难为,梁山好汉们酒壮英雄胆,美酒化义气、冲云天,八百里水泊是用酒罐起来的。三国里更是酒气冲云霄。煮酒论英雄,酒酣短歌行。诸葛亮战群儒离不了酒,孙尚香成亲离不了酒,吕布戏貂蝉离不了酒.周瑜没有酒胆,也就缺了些英雄豪气。西游中唐僧滴酒不沾,弟子们与酒无缘。可天王地相、龙子龙孙谁又离得了酒?更有那红高粱地里被酒薰过的爱情,那刻骨铭心的酒缘。今人喝酒全无了古人的那种洒脱和豪情,且不说大啖民脂民膏的公款酒宴,也不说跑上拉下的“情谊”酒场,单就“私款吃喝”的草芥小人,也大都验证着金圣叹所说的“显贵、显富、显色”,全无了古人饮酒时的那种悠然自得。更无了古人饮酒后的广文博诗,吟歌作对。有的只是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借酒发疯,泄怒泄愤,丑态百出,俗不可奈。那所谓的豪情壮语也只是些“感情浅,添一添;感情深,一口闷””“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之类。。“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只要感情深,何必一口闷”的洒脱是不容易见到的。 酒中人生酒中江山 作者:王涛

唐诗与酒文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从唐诗看 唐代的酒文化 摘要:酒这个意向在唐诗中频繁出现,我国古代的酒文化发展可谓繁荣,我们直到今天仍受其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唐诗了解唐代的酒文化。 关键字:唐诗酒文化诗人 引言:酒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相传夏朝的杜康是发明酿酒的人。而最早出现的酒是水果酒,其次奶酒,最后出现的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酒——粮食酒。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已进入农业文明社会,粮食是主要的食品,粮食放久了,有时剩下的馊饭也发酵成酒。自此,随着酒的品质的升级,酒文化也在我国发扬光大,深远地影响着文化的进程(尤其是唐诗)。 而唐朝,便是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唐诗中的酒文化,是请、酒、诗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的。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唐诗中写酒的诗作可谓多矣,从它对酒和酒器的称谓便可探知一二。诗酒中酒的别称丰富多样,且区分细致。清酒叫“醥”,浊酒为“醪”,苦酒作“圣”,红酒作“醍”,白酒当“醙”;未过滤的酒可称绿蚁、浮蚁、椒浆、烧酒、腊酒、壶浆、酒醅和醽醁等;而酿造材料不同,酒名也不同,葡萄酒、菊花酒、黄花酒、桂酒、竹叶春和梨花春等等,不胜枚举。与酒相配的酒器也是纷繁多样,盛酒之器有缸、瓮、尊、罍、瓶、缶与壶等,饮酒器具有杯、盅、壶、卮、盏、钟、觞和碗等。 就唐诗中与酒相关的诗句,酒这个意向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场景中: 一、宴会亲友,叙团聚之喜悦。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偶然的久别重逢,喜上眉间,煮一壶清酒共饮畅叙。此刻,再多的悲愁也将散尽,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感溢于言表。“轻舟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王维的这首《临湖亭》就表达了与朋友小宴的轻松愉悦之情。似乎,在唐朝的酒席之间无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2012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 总第205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5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葛金平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与酒形成不解之缘,并演化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借助酒的催生、烘托与陪衬,中国古典诗词获得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散发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无 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酒文化;艺术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7.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9-0096-0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与酒形影相伴,二者的结合好比才子配佳人,有一种天作之合的缘分。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言志”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酒文化历史悠久,饮酒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人雅士饮酒品酒的偏好,注定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酒之间的不解之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饮酒题材可谓源远流长,酒文化一直对中国古典的诗词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着整个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与之有关的名篇佳作也就不计其数。 一、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 古典诗词文化与酒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朦胧隐约,空灵飘逸,后者醇香浓郁,热情奔放。酒,是诗源文泉,是性情的载体。就文人雅士而言,酒是神品妙物,当美酒勾兑到诗歌之中,诗歌便让酒的形象临风若仙,美酒也使得诗歌芳香醉人。 早在三千多年前,《诗经》305篇中,酒融入诗的作品达到44篇。如《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战国时期屈原笔下的《楚辞》也有多处描写酒的诗句:“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汉乐府民歌中有许多作品与酒有关,如《相逢行》中极力描写了富贵之家豪华的酒宴场面:“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在魏晋以前,酒与礼息息相关,“礼”与“醴”相通,备醴酒以行礼,藉以表达人道之醇厚真挚。礼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是等级秩序的标志,是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一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而酒则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酒文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规则,酒文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而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中国酒文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同时也对“德”起到强大的传播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独一无二的综合载体。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是古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段大动荡、大混乱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秩序的混乱状态,统治者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外部征战连年,饿殍遍野。此时,酒作为秩序和仪礼的形象大大消退了,成为了人们作为逃避苦难现实、寻求自我人生超脱和表达社会理想追求的工具。借酒麻醉自我、躲避现实成为一种时尚,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时代标准。《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田园诗派大诗人陶渊明,他们虽然文 收稿日期:2012-04-18 作者简介:葛金平,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69

酒与酒文化论文

我谈酒文化 ——论白酒的和谐美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李 学号: 专业班级:10自动化(专升本)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一、酒的性能.............................................. 二、酒的功能要素.......................................... 三、中国酒文化的承载功能.................................. 3.1酒与政治............................................ 3.2酒与经济............................................ 3.3酒与文化教育........................................ 3.4酒与社会生活........................................ 3.5酒与文学艺术........................................ 参考文献..................................................

我谈酒文化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关键词:酒;酒文化;社会功能 一、酒的性能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学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另外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