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由《呼啸山庄》的爱与恨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写作心理

2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3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4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6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7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

8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9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0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1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13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

1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5 苔丝悲剧的原因

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17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18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 iam Faulkner’s Works

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0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

21 控制学对英语家教影响的实证分析

22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23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24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

25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26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27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29 中国英语初探

30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31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32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33 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

34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35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36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37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

38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

39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40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41 中国大学机构名称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42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43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44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45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46 英国海洋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47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

48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49 美国主流文化形成探析

50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51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

52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

53 数字口译及其训练策略

54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

55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56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8 汤婷婷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困境

59 Vague Languag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60 从文化角度看天津“五大道”景点翻译

61 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

62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

63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64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65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66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67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68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69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70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71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72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

73 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74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

75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76 The Analysis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

77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

78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

79 从《唐顿庄园》看一战对英国庄园经济文化的影响

80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81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82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83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84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85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新女性形象

86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7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88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89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

90 A Study of Expressionism in Winesburg, Ohio

91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92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

93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94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

95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96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

97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98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中的朦胧

99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100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101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02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103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

104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105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06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107 英文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

108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09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110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11 浅谈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

11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113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

114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 English and Its Future

115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116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117

1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19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120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21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

122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123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

124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25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26 从改写理论的角度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27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1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9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3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131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

132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33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134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35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

136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

137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38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39 从广告语看中西文化观

140 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41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42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143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144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145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146 英语教学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147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148 二元对立下人性的扭曲:读雪莉.杰克逊小说《抽彩》

149 广告的翻译

150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1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

152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53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

154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155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156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

157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158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

159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

160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161 阿瑟·黑利小说《讹诈》中的前景化现象探析

162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

163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64 浅析公告标识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及其纠正

165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

166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

167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1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9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170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71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

172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173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174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75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176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77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178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179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80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181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

182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8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

184 解读托尼?莫瑞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身份的迷失与回归185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86 The Admiration of Great Gatsby

187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18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189 人性的苏醒—《香蕉鱼的好日子》主题研究

190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91 现代英语新词分析

192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3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194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195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

196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197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198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199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 200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5996342.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一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 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 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统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翻译时需要尤其注意的因素。本文以中英文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例来进行阐释。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国人重伦理,英美人重认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 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例如,有一句话: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s upon Translation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 于汉藏语系。世界上讲汉语的人最多,而英语的分布最广。因为英汉两民族 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一直影响着两民族间 的对话。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 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笔者拟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通过思维 差异的表现形式,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 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思维和 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类所 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 号中的一个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 胞内,参与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 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 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应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

浅析英汉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析英汉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首先我们先来看思维差异之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 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因此,上述思维差异会对学生的翻译实践造成一定的障碍。 由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英译汉时,往往局限于字面转换,使得汉语译文晦涩难懂。例如: (1)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S1:我用近乎冷酷的直率和他谈了话。 S2:我以近乎残忍的坦诚跟他谈了话。 参考译文: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在上述例句中,英语句子用了“brutal frankness”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学生基本是按原文结构翻译的,如S1 将其译为“近乎冷酷的直率”;S2 将其转换为“近乎残忍的坦诚”。学生译文比较拗口,反映出他们在抽象和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合,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合,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特征;汉语特征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ic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atopic prominent , paratactic , dynamic, concrete, and chronicle, analytic language while English is a subject prominent, hypotactic, stative, abstract, non chronicle, 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 great help to transl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意思。如果按照英语句法直译,译文将受到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汉翻译十分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毕业精品文档22页

2. Thinking mode When it comes to thinking mode, something abstract, obscure occurred to our mind. It is hard to boundary what it exactly means because of its abstract traits. However, it is highly cor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Thinking mode affect the perspective, the reaction and the decision. It is diverse against different backdrop of society, culture and region. 2.1 Definition In terms of thinking mode, 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human minds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minds to do analysis, synthesis, judgment, inference, and other cognitive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ation and concept. According to Rong Kaiming (1989, p30), thinking modes refers to “a established syste m of thinking patterns, think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procedures of the subject in their reflec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ought is a intrinsic process of human brains in understanding and memorizing the physical as well as non-physical world that we live in, and is a special organic function of the brain. From the general meaning, thinking mode is a pathway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As the subject of thinking, human beings' thinking mode are mainly shaped by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living habits.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 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 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 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 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 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 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 十、英语重综合,汉语重分析 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 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 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往往一句话可以包含多个意思,是一种“树形结构式”的语言。但是,汉语则相反,它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一句话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是一种“竹形结构式”的语言。这种长短句之间的转化正是英译汉的难点,所以翻译题也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英语复杂长句的能力。例如: 【例3】The president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 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 (初译)总统在一次问题集中于昨天的选举结果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共和党遭到了最终将会使该党失去在众议院中长期长期享有的的优势这样的失败。 (改进)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问题集中于头一天的选举结果,总统就此发了言。他说,在这次选举中,共和党遭到了惨败,而最终失去了在众议院中长期占据的优势地位,至于是什么原因,他无法做出解释。 【例4】What is special about this book is that it offers introductory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of having direct contact with substantial readings from significant books on philosophy, but without the unreasonable demand that they confront these books in full, which are often incomprehensible. ---June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