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文献综述

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文献综述
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文献综述

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文献综述延安大学学科教学(语文)崔伟

【摘要】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文学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淡化以致于趋向消失。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开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文学素养”重新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文学素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近年以来教育界对“文学素养”培养的思考,并简要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实行文学教育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素养培养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依然存在功利性和工具性特点。只要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一定是优秀的。荣誉将会接踵而至,教师也会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中国的语文教育从来就是不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李正宣在《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指出:“古代语文教育是非专业化的。1904年“癸卯学制”产生,语文开始独立设科,称“国文”。在此之前的三千余年里,都没有严格分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古代语文教育是传“道”的教育。文本身就是道,教书必然传道,读书必然学道,阐释也是传道。”【1】现在的语文不仅仍然要与政治、历史、哲学等学问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增加了语法、逻辑、修辞、广义的文学和科技论说文;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在理论上仍然争论不休,实践上也有不少问题。现代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同样存在着两种倾向:用“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2】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和学者对这些不良倾向提出了批评,并试图提倡文学教育。这些想法和措施在《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取得了重要进展。《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指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教学开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方智范在《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中强调了语文教育中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的言语作品教学,理应是活泼的生命活动,文学鉴赏也必须着眼于生命整体的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得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包括我们的生活和经验、思想和感情、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灌注到作品中去,与之契合,与之拥抱,在阅读和鉴赏中,激发起我们相应的情绪体验,在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感中,获得思维的磨砺,精神的启悟,审美的愉悦。”

在“语文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学素养”,还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尽管教师们已经意识到了“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可是依然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约束,放不开手脚全力推行文学教育。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对“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了尝试和探索,在理论上虽然不能有大的建树,但毕竟对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正文

(一)文学素养的含义

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问题逐渐得到越练越多的专家和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国内知名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研究论述文学素养的论文和专著虽然很多,却大多没有对文学素养的定义作一个明确的定义,缺乏对概念本身的定义、概念内涵的界定和对概念深入的阐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的陈蕾老师,对文学素养作了一个定义: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5】浙江大学的朱首献博士也认为:文学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说到底,它与人的其他素养一样,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培养起来。

(二)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研究者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明确的阐述。方智范认为:“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语文教育没有了文学教育,意味着语文教育的失败。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则认为:“语文特别适合承担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作为重要学科,贯彻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而且,就艺术类型来说,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之一……把文学教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德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无疑值得继承、发扬。”【6】潘涌《论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指出:“文学教育……引导个体生命渐悟天道和人道,以审美的姿态去对待天、地、人,倾听天籁,体察心音,把握人生艺术,升华生命品位,最终趋向天人合一、物我澄明的大化之境。【7】现代教育者指出: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其中对美育的影响更为深刻和直接。周萍老师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的角度看到:“培养文学素养,可以使学生1、能领悟文学作品主题的时代美和永恒美。2、欣赏辨析文章,深化理解认识。3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8】随着教育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被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涉及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直接促进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的开展,对培养文学素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文学素养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周阳敏《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中谈到文学教育的操作方法:“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展开联想,使学生尽可能地进入作品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之中,于动情处歌泣流连,于沉思中绞尽脑汁,才是入门。入于作品之中,出于作品之外,有所收获,看人生通透明朗,处世事游刃有余,可算过院。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言由其衷,行不逾矩,见高山而知仰止,望大洋乃悟兴叹,方谓登堂入室。”【9】中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要实现这样的文学教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先决条件,“文学鉴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文学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想象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10】李跃峰更是明确提出《在文学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阅读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阅读中的导读作用等做了阐述。【11】阅读是培养文学素养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中国的语文教育自古就是偏重读写的教育,古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读。因为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这些论述对阅读在提高文学素养中的独特地位、对阅读的对象、对阅读中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都有一定的阐述。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很强,对推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中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文学实践中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有两个重要之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12】他们在教学中强化说写实践,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设计专题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进行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有用,用需好学。从而把抽象的文学素养具体化,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式。李正宣在《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提到:古代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写。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习写字,二是练习写文章。而这样的传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语文教育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还不在主流地位,甚至部分教师对文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现状堪忧:1、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2、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3、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仅停留在华丽辞藻的层次。根本上忽略了语文课中的“文化传承”、“精神修养”、“现代思维”、“社会应用”及“语文才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的语文素养也比较缺乏。许多语文教师不仅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自身的文学水平也比较低下,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当前文学教育的举步为艰。因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也做了专门的阐述。指出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是影响文学素养培养的核心因素,而且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指出教师要转变文学观念、加强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要把教师的文学教育同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结合起来,这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总结

语文教育事关中华文化的兴衰。语文教育兴,则中华文化兴;语文教育衰,则中华文化衰。中学生文学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必须加强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正宣.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2(9).

【2】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4.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陈蕾.谈文学素养与语文新教师的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研,2007(04).【6】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7】潘涌.论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1(01).

【8】周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J].考试周刊,2007(49).

【9】周阳敏.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J].中学语文教学,2006(11).

【10】刘宁.文学鉴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04年.

【11】李跃峰.在文学鉴赏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5).

【12】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D].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小学学困生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

小学学困生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 聂春雨2014-12-12 案例背景: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农民工子女作为流动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 学困生基本情况:班级:四(三)姓名:王磊性别:男年龄:10岁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的基本方法。 5、以礼相送,“六、一”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转化效果: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

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虽然第五单元听写较好,但这是我和小老师强化训练、帮助、及时巩固的结果。虽然平时学习行为懒惰,但以往考试她的作文都会尽量写一点。经过询问,她不写作文的原因是“不会写。”这一单元的作文是写有关生命的感悟,这一命题对于四年级优秀的学生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她就有更大难度,由此,我反思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怎样教学生联系已学的课文,以自己生活实际去打开写作思路…… 比如:她跳绳还行,我在课外活动时大力表扬她这种特长,有意展示她的跳绳成绩;语文课上,为了促使她形成有意注意,我也是抓住一切机会,为她提供锻炼的机会,对她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作文要认真看清楚要求,只要你坚持写完作文,一定能进步。你进步了,就证明你成功了。”相信她这次期末考试一定取的她自己满意的成绩的。 转化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媒介素养文献综述范文(1)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综艺节目对比研究 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 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二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措施

二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措施 当前小学语文教案改革的成就颇丰,对提高语文教案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涉及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的研究很少。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案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一、研究的意义 1、从小学培养目标看,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小学语文教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 2、从语文教案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不加培育、浇灌、修枝、剪蔓,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3、从语文教案理论看,目前尚缺乏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系统理论阐述,有关语文教案的理论书刊缺少这方面的资料。 4、从语文教案研究的特点看,目前只有零星的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研究,尚无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 二、语文学困生的界定 不同学者、不同学科往往从自己的观点或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来定义语文学困生。 到目前为止,有关语文学困生的概念与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持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与每一学者或每一学科从自己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有关。 研究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语文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 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 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根据上面的维度,我们可以把语文学困生定义为: 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 第二,语文学困生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计算等等)上有一定的缺陷; 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 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三、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素质文献综述

教师素质研究文献综述 海南师范大学作者:邵锐 前言 新世纪到来,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以怎样的素质面对教育的改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改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不大力提高,就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要求,教改也将是不可能的。未来学校和教育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关教育的未来发展,对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许多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文献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两部分。前者主要是从政治方向方面提出的要求,解决立场、理想、信仰等问题;后者主要是从精神、行为方面提出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二、文化科学素质,包括一般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基础知识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即是要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学科(如外语)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是教师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有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职业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侧重于心理教育,进行思想引导。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四、承担社会责任的素质。教师应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及活泼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今社会赋予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胸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根本。 五、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在教师的职业病中,患病率排在前两位的为咽喉炎、脊椎病。其中患咽喉炎的人数占教师人群的40%,患脊椎病的也高达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健康观念与现状,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无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用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心理素质,教师要坚韧、刚强、自信、自强,爱心,耐心。时代变化了,教师的职责也变化了,无疑地,给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活力,并且担负着新世纪建设任务的独生子女,自然,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 六、了解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对科技的适应能力,要求教师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教师与信息、培养人才息息相关。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使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不能适应今天—明天的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求综合贯通新知识(或现代知识)学习新科学技术,适应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 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

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 英语学科是初中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有的学生不能适应英语学科中思维逻和语法句式的教学要求,导致了对英语学习中不顺利。也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直接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近几年关于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教学的核心素质培养的的文献,来针对初中英语课程中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语法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中,阅读能力是检验学生词汇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1]付野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对整个英语基础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是沟通小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桥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它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不管在积累词汇还是在熟悉语法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良好英语学习素养对整个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八年级的英语阅读课文大量增加。面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的现状,我们要积极的采用措施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育效果,为整个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是阻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原因,影响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1]付野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方面,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评价主体一元化和教学反思不足这七个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对英语教材的阅读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对阅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一、作者生平 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在《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到他的生平主要见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第一辑(徐州师范学院,80年);吴重阳,陶立瑶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80年12月);[波]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等著,尹慧珉译的《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年3辑282页);此外还有王惠云和苏庆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从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胡契青和舒乙所著《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有传有评,有忆有论,材料丰富,形式生动。舒济的《老舍年谱简编(《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是老舍年谱中较为简明准确的一本。另有孟广来等所编的《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和曾广灿、吴怀斌所编的《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是老舍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汇集。 二、作品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三、研究情况 《四世同堂》是老舍抗战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小说,也是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共约100万字,创作周期从1944年直到1948年,历时近五年时间,其中小说的第一、二部《惶惑》,《偷生》写于重庆北培,而第三部《饥荒》则是老舍于1946年赴美讲学后在美国纽约完成的。不同于前期的抗战文学,小说并没有选取正面视角表现某一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选取以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透视点,以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描写对象,同时还兼顾十来户近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战争不幸来表现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屈辱和伤痛,以此展现北平市民身上的保守苟安等性格特点,以及人们如何在战争中逐渐克服固有的人性弱点,逐渐觉醒的过程。 从1945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评论。其中堵述初的《读<四世同堂>―第一部上半本<惶惑>》(《人民世纪》1946年4月第6期)对老舍这部新作“对于北平风物描写的精致”、“对于北平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时北平市民社会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评论。最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的思想意义,宗鲁在《评<偷生>》①一文中对祁瑞宣的论析较有代表性:“在主题的思想内容上考察起来,那主人公祁瑞宣在伦理的家庭责任观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小学语文典型学困生情况及转化策略

小学语文典型学困生情况及转化策略 我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学困生,典型的案例有:在学习适应上存在一些问题,其父母的“高压政策”是造成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卑,自甘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的主要原因;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差,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忙于做生意,无暇督促、辅导;接连的失败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有恐惧和排斥心理;对语文繁琐的作业很厌倦;家长的漠不关心难以使其产生学习动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学困生情况,我尝试了以下应对策略: 1、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具体分析班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3、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的给语文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4、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5、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语文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6、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语文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7、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前言 通过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建设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建设的主要经验,即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工作建设的“核心”、多样化的课程共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以及制度建设是课程变革的必要保障。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对当代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征和价值取向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英国是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国家,提出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个体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英国继续教育联盟(Further Education Unit, FEU)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经验和素养,其中包括:个人和职业发展;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交往;社会研究;计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操作技能;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地关注和提及,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跨国研巧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也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21 世纪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和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等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的起点应是厘清个人的成功发展与社会的良好运作之间的契合点,OECD 结合文化和人口等因素,通过协商、整合,将核心素养归纳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欧盟将核心素养发展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并认为:终身核心素养是能以实现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为目的,具备多种技能、知识和态度的的必备素养。 任永辉(2014)在《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对策探析》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它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生存和做人,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王健龙(2014)在《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中认为核心素养则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辛涛,姜宇,王烨辉(2016)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立归根究底是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从过去重视教学中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转向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1)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实现个人的发展为目的的;(2)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3)核心素养将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富强三方面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总之,核心素养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稳健进步的保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二、英语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语文学困生转化记录

过去半年的师徒结对使我受益匪浅,从学习本学科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到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师父段维兰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逐步的提高。除此之外,还经常参加听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结合上学年的经验,努力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我将这学年的工作计划作了如下的安排:一、对教育理念、训练的理解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在实践中自觉贯彻、主动探索,将新课改理论扎实地落实到课堂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1、积极主动听师傅的公开课,学习长处,并和师傅进行反思与讨论。 2、每月和师傅进行一次体会交流,主动与师傅探讨课堂教学以及练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及时请教师傅。 3、课后能做到及时反思,积极撰写课后反思; 4、积极主动参加校内教科研活动和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5、不但要注意总结师傅好的经验,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较多较快地了解、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理论,与师傅形成优势互补态势,促进自己较快地成才。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向自己的师傅学习。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努力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争取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徒弟。不断增加自身的人文底蕴,做孩子心目中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好老师!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要我用心,在牟老师的指导下,我相信自己一定会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张晓丹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放弃一个学困生,小则害其一生,大则危害社会,故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而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甚至是杰出的人才。 一、案例背景 在我教学的五年级(2)班有一个叫邓友鹏的同学,他父母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一人照顾他,因奶奶的溺爱和缺少父母严格教育,使学生懒惰、学习习惯差,不遵守纪律,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的她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了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二、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经常表扬,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他的同桌为帮助他的“小老师”。 4、老师和他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的基本方法。 转化效果: 通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三、案例体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孩子在高年级阶段,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表扬、鼓励是使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法宝,我们在表扬、鼓励孩子方面决不能吝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对家长的指导、帮助,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表扬和鼓励不但对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家长依然关系重大;针对多数家长偏面追求分数、只注重孩子眼前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走出“注重分数、偏面看重升学率”的误区,着眼于孩子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

文献综述(江西财经大学)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 学院会计学院 学生姓名杜丰林学号 0060828 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届别 2010届 指导教师张伟峰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二○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文献综述 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在21世纪初,会计诚信成为了流行词,但却是同会计诚信缺失联系在一起。会计诚信缺失是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之本,会计行业缺失了诚信,也就失去最基本的发展条件。近年来会计面临“诚信危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非诚信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会计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社会公众深感会计“信用危机”。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经济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声誉,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隐形危机,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影响社会正常的秩序,显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它的确立和发展内在地需要讲究诚信的道德力量。作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能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的要求,自觉按照市场经济道德规范,这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严重的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当前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对“经济寒流”的严峻态势,重塑会计诚信,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会计人员诚信品质为对象,以探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部分对策。正文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阶段的起步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时期;2l世纪初期开始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完善时期。因此我国的会计诚信研究处于完善阶段,在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制度制定研究上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制定出一整套真正有效的诚信体系。我国会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相继出现银广夏、麦科特、中航油等造假事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审视作为会计信息制造者的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优秀的诚信品质,以及如何

综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c96186678.html, 综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一、综合素质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企业领导者综合素质进步效度动态测评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4期.王巍.冯英浚. [3].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 《教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罗祖兵. [4].北京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述评.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5期.赵德成.宋洪鹏. [5].精准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 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罗勇.宋璐怡.杜建宾. [6].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 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于欣欣. [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图书与情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赵仁铃. [8].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 《中国大学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秦春华.林莉. [9].护理学推免生参与综合素质测试后的体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 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1期.张艳.史岩.陈勤. [10].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其改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期.靳玉乐.孟宪云.

关于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体现的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体现的文献综述 摘要:作为教育目标和参照体系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献首先对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做了大致介绍并阐述核心素养是什么。进而对核心素养在国外课程实施现状的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接着对国内的课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中有待提高的地方,并初步思考与探索解决方法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的背景 二、什么是核心素养? 在《从“素质”到“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广邀学者开展了长达九年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专题研究,并以四个问题为基点来进行研究。第一、在情境的内在关联中梳理素养的内涵。第二、个人成功地应对情境的挑战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第三,“素养”比“能力”含义更为广泛。第四,研究者不是停留在泛泛谈论一般的素养,而是在对素养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台湾地区以这些素养为依据提出了台湾“国民核心素养”

之构架表1 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都有着不同的理解。钟启泉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以形象的比喻“寻求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来说明核心素养对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根据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

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 案例背景: 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农村子女作为流动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 严重。我班由于家庭住址原因, 25%的学生是农村子女,学困生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住宿生,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种地,做点小生意的农村子女中的学困生也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 学困的成因:该生为住宿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爱打麻将,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基本的认读)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的基本方法。 5、以礼相送,“六、一”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听写分别只有38分和52分,在单元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后两次听写居然能对一半了,第五单元听写还得了78分,也能自己动手写作文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在复习阶段还能主动找“小老师”报听写,背书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虽然第五单元听写较好,但这是我和小老师强化训练、帮助、及时巩固的结果。和其他学困生一样,李超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语文素养相当偏低,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是非常欠缺的。所以,在第五单元测试中,她竟然没有写作文。这是我和她牵手后第一次出现不写作文的现象。虽然平时学习行为懒惰,但以往考试她的作文都会尽量写一点。因为没有写作文,仅此一项就扣了20分。再加上阅读还没跟上,所以,她这次单元测试成绩非常糟糕,只有64.5分。经过询问,她不写作文的原因是“不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