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认识角》
《认识角》

《认识角》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1、课程标准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获得“基本思想”,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指出:“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培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是说,教师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单元的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摸角、画角、做角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64—66页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课时教学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生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角的了解情况,更好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课前我进行了一次小调查。

调查题目:你知道什么是角吗?你知道哪些角?

调查对象:二年级某自然班全体学生。

调查结果:生1:牛角、羊角

生2:人民币中的角。

生3:三角形中的角。

生4: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5:桌角、墙角。

生6:眼角。

……

调查结果分析: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牛角、羊角、人民币中的角,小荷才露尖尖角和眼角都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在找角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如果让学生找到有角的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是让学生抽象出角的过程,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儿童化语言、投影、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4、我的思考: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认角、折角、摸角、说角、做角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

在认识角之前,学生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准确地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说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课中,要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形象、清晰地展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结合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建立角的表象,从而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1)、在交流合作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这些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角,用图形或模型抽象出来之后,再去伪存真——“这些都能算是角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角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巧妙处理细节,渗透“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这样的表象特征,同时可以通过抽象过程不落痕迹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了一个层次。

(2)、重视操作在学生认识图形中的作用,利用开放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折、摸、画、做等活动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等,多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实践数学知识,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为自主性学习,找准数学知识的实践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确认了角的初步表象之后,通过让学生经历折、摸、画、做等活动,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折、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折折、摸摸,感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角,接下来画角、做角,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在辨别比较中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及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典型实物并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呈现角的各种变式,促使学生在辨别比较中逐步完善认识。这些变式既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关于角的认

《认识角》的课堂实录

《角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纸片、吸管、绳子。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谁来了? 生:海绵宝宝。 师:喜不喜欢海绵宝宝呀?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海绵宝宝到图形王国玩一玩,这里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朋友,它们是······我们一起说说。 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齐答) 师:大家记性都很不错。 师:现在呀,又来了几位新的图形朋友,它们是谁呢?他们的名字叫做角。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师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它们藏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里有角呢?谁找到了?(课件出示实物图) 生:在剪刀的打开那里面有角。(指名答) 师:哟,你真会观察。 师:对了,剪刀张开后有一个角,还有吗? 师:你来说,哪里还有角? 生:(指着大屏幕)三角形的那边有角。

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还有吗? 师:好,你来说。 生:闹钟上也有角。 师:眼力不错。 师:请坐下。 师: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这些图形都是角,现在我们把它们其中的一个角请到黑板上去,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就请第一个角吧,邓老师照它的样子把它画到黑板上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 师:先画一个圆圆的点,再画这一条线,再画这条线,这就是一个角(画角的符号)师:看看,这块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有 师:谁上来指一指?好,你上来,哪里有角呢? 师:喔,同学们看看,他这样指角的方法,正确吗? (生摇头) 师:还不是最规范啊,那怎样指才是最规范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手势了,应该这样指,这是一个角,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好,谁再来指一指?好请你上来。 师:指对了吗? 生:对了。 师:对了,三角板上还有角吗?你来指看。 师:喔,非常聪明,发现了没有?她可厉害了。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角,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比比谁找得最多。 师:哎,你来。 生:黑板上有角。 师:黑板那里有一个角。 师:不错,好,你来,说说哪里有角? 生:桌子面上有角。 师:桌子面上有角,非常厉害。 师:好,你来指指。 生:大屏幕那里也有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合肥市亳州路小学范成金 一、教材分析和地位 《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由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叫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 生学习: 五、教法和学法: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结合本班实际,适当拓宽知识面,充分利用教材原有资源进行教学。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吸管、图钉、两个硬纸条、圆纸片、三角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苏教版二年级下 认识角

认识角 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张兰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叉开有关,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初步感知射线形成角、探索角的大小判断过程,了解角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积累观察、比较的活动经验,感受极限、变与不变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在寻找生活中的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角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看它们来咯。(出示幻灯片1) 师:伊伊和丫丫是什么形状的呢?有什么特点 生:它不弯曲,,它不弯曲,也不对折。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伸师:是啊,就是一个点连着一条直线。 师:依依和丫丫手牵手形成了一个新的模样,那这个模样是长什么样的呢?伸出你的手来比划比划,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形状呢? 生:角 师: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师:这个新模样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角。 (将角贴上去) 那接下来我们就和伊伊丫丫一起来认识角身上的小秘密。(板书: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由绘本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利用三角板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自己注意指角的顺序,多让几个孩子上来指) 3、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 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师: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下,这些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方向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师:那有什么相同的吗? 生;都有两条线 生:都有一点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角共同的特点。 师:这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这两条线牵手的这个点叫做顶点。 1(闪烁所有顶点,闪烁所有边并标上名字,同时在黑板上贴上磁贴角上,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并贴小结) 师:为了区分角,我们还可以给角取个名字。例如这个角,我们通常用一个小圆弧来表示角,然后在旁边标1,记做:∠1,读作:角1。那这些呢? (依次出现每个角的小圆弧及序号)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4、辨析角

角的认识

资料链接: 【小数点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出现小数点。人们写小数的时候,如果是写小数部分,就将小数部分降一格写,略小于整数部分。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一条竖线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17世纪,英国数学家耐普尔采用一个逗号“,”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点。17世纪后期,印度数学家研究小数时,首先使用小圆点“.”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直到这个时候,小数点才算真正诞生了。 【小数点与大悲剧】: 1970年6月30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空间站工作了23天后,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但是,当飞机返回大气层后,无论怎么操作也打不开降落伞,结果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联盟一号”所发生的事件就是因为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让我们记住小数点所酿成的悲剧吧!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有半点的疏忽,不然就要酿成严重的后果。 【神奇的小数点】: 小数点个头小,作用大。若是它不高兴随意跑,数的大小可就发生变化了。请欣赏《小数歌》 附:《小数歌》视屏 《认识小数》课件 八、资料链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

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3、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小故事: 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天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 可是,他手一松,“啪”从空中摔了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 “不要紧,我们请圆规大叔帮忙,让他把两条射线接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眯眯地指着身后高高个子,戴一顶小黑帽子的圆规说。 圆规大叔弯了弯腰说:“能倒能,不过,连起来就不见得是一条直线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 “我们来试一下就知道了。”圆规大叔边说边拉起了两条射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见图) “哎哟!”小圆点惊叫一声,“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

认识角一课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本第67-68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和“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与关键 通过实践活动对角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每一准备一张纸片,两张硬纸条。 教学理念: 《认识角》一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上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角的知识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这部分知识,又能较好地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首先,我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利用多媒体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经历做活动角,比一比活动来探索角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物品图(课件显示),抽象出角。引导学生在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个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折一折。⑴折一折。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的纸,把它折出一个角来。(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⑵指一指你折的角在哪里?(学生说。)摸一摸。那么请闭上眼睛摸一摸手里的角,有什么感受?⑶小组内交流。交流摸时感受。⑷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觉“顶点”尖尖的,而“两边”直直的。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名称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68-71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 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一个,折扇一把,剪刀一把,钟面 学具: 小棒2根,一张纸,活动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教师拿出一个大三角板,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图形叫做角。”边说边在三角板上比划出角,“这样形状的图形叫做角。”(板书:认识角) 感受角 摸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跟老师一起比划角。 指名学生领着全班比划出三角板其余的两个角。 小结:摸角的感觉。 角各部分的名称: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找角 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领着大家再摸角,边比划边说名称。 问题:课桌面有没有角?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做角 师:同学们刚才找到了很多角,现在我们自己来做一个角吧。请你用学具盒里的材料做一个角。在小组里展示你做的角,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小组活动。 展示学生做的角。(有意识地把用纸折角放在最后展示,便于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领着学生指出纸上的一个角,并做上角的标记。 让学生找出其余的角,并做上标记。 如果要比谁的角大,你想用哪个角来比?(靠观察来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的两个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小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变化 玩活动角:变大、变小。感知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有活动的角。 课堂总结

《认识角》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角》教学设计 仕版奋扬学校梁海玲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4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三角板学会画角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难点:能根据角的特点,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课型:新授课(几何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角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角,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可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角与你们刚才指出的角还有些不同,想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是什么样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图形王国,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二、探索新知 1、在生活中找角。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和物品都有角,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说说看。 生:课桌的面上有角,黑板上也有角...... 师: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课件出示:钟面、剪刀、窗户、三角板。) 2、初步感受角。 师引导:刚才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角。现在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再摸摸我们的课桌的角。(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描角。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实物中的角描在纸上。 4、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提问:大家先仔细观察,再说说角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再次摸三角板的三个角,感受角的构成,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概括: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物品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巩固所学知识。 师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5、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先看看我是怎样画的。 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第一条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怎样做呢? 出示角的标记,教师讲解:大家仔细看!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例如,我们在这个角符号的后面再加注数字1,就可以把它记作∠1,读作角1;如果还有一个角,我们就可以记作∠2,读作角2.你们记住了吗?(板书:∠1,∠2) 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1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和角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1小学数学《认识角 》公开课教案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例题及相关习题。 目标预设: 1.经历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中抽象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辨认平面图形和生活中的角。 2.在观察、操作等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建构角的模型,感受角有大小,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3.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 学习难点:初步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装有圆形纸片、半圆形纸片、线、小棒的信封若干,活动角。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平面图形王国”游玩吧。(出示平面图形王国画面) 可是,图形王国的小伙伴们太害羞了,见着了小朋友,却纷纷躲起来。咦,一个图形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它是谁?猜猜看。 2.猜图游戏。 (1)猜正方形 你怎么猜到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2)猜圆形。 瞧——又一个图形向我们挥手了,会是谁? (3)猜三角形 接着猜 (4)猜长方形 同学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所有猜测——有理有据。(5)猜角。最后出场的是哪位重量级的人物呢?

3、揭示课题。这是谁呀,嘴巴张这么大,有人见过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角。(板书:认识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感知角,比较角的不同 (1)认识角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对角有哪些认识。 (2)仔细观察角的模样,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老师还觉得角和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点还有一个,大家听我说得对不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是封闭的,而角是不封闭的图形。)(3)建立表象 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角。 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角的样子吗? (二)辨析中,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辨析:下面的图形是角吗?如果不是角,说出理由,并将它修改成角。 小组讨论,后汇报: 第一个图形:是角吗?怎么改就是一个角了?这两条直直的线在数学上称作角的“边”。 第二个图形:是角吗?怎么改就是一个角了?两条线的公共端点也有一个专用名字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出示:顶点) 第三个图形:是角吗?请指出角的顶点和边!提一个高一点的要求:通过刚才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叫做角的——顶点,这叫做角的——边。请问:角在哪儿?谁能上来指一指。 第四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数学就是这样,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哪怕差这么一点点是弯的都不行。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通常,我们用圆弧来表示这是一个角。(板书)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小朋友真厉害,不仅认识了角的样子,还能做小医生,把不是角的图形改成角,真不简单,给自己鼓鼓掌、加加油! 三、走进生活,创造角

《角的认识》

《认识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的例题、“试一试” “想想做做” 1-5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尖,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办法比较角的大小。 2、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学会做角。教学过程: 一、感知角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看,他们做了什么? 追问:你找一找五角星和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师:对,五角星和三角形都有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3、师:再来看看,他们的桌上有些什么?那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表面上找到角吗? 二、认识角 1、想象角:如果把这三个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子呢?

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用手来比划一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比划) 2、学生比划后课件演示:画下来的角是这样的。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 (D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吗?对了,它们都有一个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经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老师就根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来。 师示范: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点往另一个方向引出一条直直的线,为了更清晰地表示这个角,通常我们用小弧线给角做上标记(板书)。这就是数学上的角。 (3)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部分起 了好听的名字,预设一:我们一起到数学书的第84页找一找吧。 ①学生自学数学书的第84页。 ②交流(板书:顶点、边、边)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 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预设二:有哪个小朋友知道吗? 4、闭眼想一想数学上的角。 三、寻找角。

1小学数学认识角教案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呢? 生:想。 师:这些都是我们做手工时用到的,你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吧! 师: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 如果把把三角形去掉一个边,就是一个“角”,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到数学王国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感受角 1、图片中找角 师:其实刚才的物体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从中找出角吗? (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2、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各种角,谁能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角?(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的眼睛真亮)教师评价: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角随处可见。

3、摸角,感受角 师:三角板上有3个角,我们用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角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用手摸一摸角。 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角有个尖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你们还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小结:一个完整的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老师把他的特点变成了一句顺口溜,你会说?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学角 1、师示范画角, 师: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个角“跑”到黑板上去呢?(让学生自己去画)现在老师也画一个角。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最后,我们在两条边之间画一个小圆弧来标出这个角,一个角就画好了。画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角是尖尖的。你会画?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 师:现在我们对角的了解越来越多了,下面请大家当一回法官,

【数学】认识角_1

---------------------------------------------------------------范文最新推荐------------------------------------------------------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具准备: 1 / 7

学生准备: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范文最新推荐------------------------------------------------------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3 / 7

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知道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特点:角有1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大小有关,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角的特点;难点:角的大小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那下面的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如果拿掉其中一条边,剩下的图形你们想看看吗?让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如果拿去这条边,剩下的是这个图形。也可以拿去这条边,剩下的是这个图形。或者拿去这条边,剩下的是这个图形。这些图形也是一种平面图形,有谁认识它叫什么名字吗? 师:这种图形叫“角”。今天我们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起读一读。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可不是平时你们听到的墙角、台角等生活中的角,是数学上的角,也就是这种平面图形。以后我们数学课堂上讲到的角都是数学上的角。你们愿意和我一起研究吗? 二、认识角的特点。 师: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三角尺。想一想:为什么叫它三角尺?(摸角)你们想摸一摸这3个角吗?但要先看我怎样摸角的。摸角时,先摸尖尖的地方,再从尖尖的地方开始,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再画一条弧线,说“一个角”。跟着我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现在可以摸一摸这把尺上的3个角了,摸给你的同桌看,一边摸一边数。谁愿意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摸一摸。 师:其实,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就地取材,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个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角过程中介绍指角方法。)小朋友可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上的角。这些物体表面上有角吗?剪刀上哪里有角?来指一指。这个角张口朝哪?钟面上哪里有角?书上有几个角?指一指。 师:现在,老师要脱去这些角的外衣,让它们出来。这些图形都是角,比一比,

角的认识

“认识角”教学案例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杨雨 一、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二、实施策略 1、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练一练”等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和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 3、在整个认知过程及练习活动中贯穿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 《认识角》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由生活情景图引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摸一摸”、“比一比”、“动手操作”和“创作活动”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角的初步知识。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体会角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通过“摆一摆”“认一认”“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作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六、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软件、三角板、活动角等。 学具:小棒、三角板、剪刀、圆形纸、正方形纸、硬纸条、图钉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和秘密。今天,我们又要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角”(板书) 1、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1)、我在剪刀的两片刀刃之间找到了一个角。(点击、闪烁、移出) (2)、我还在钟面上找到了一个角。(点击、闪烁、移出) (3)、我还发现我们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上面有3个角,请看:(点击、依次闪烁、移出一个)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生:长

认识角1-2

《认识角》第(1)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地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调整与改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认识角 1.找一找:哪些图形中角。 将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 2.摸一摸。 拿出你的三角板摸一摸其中一个角的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你认识他们的话就大声说出来,好吗?(课件出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啦。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隐藏着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呢。(点击课件,闪烁角)这些闪烁着的图形就是我们的新朋友“角”。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吧(点击课件:认识角)。 告诉大家,角可是无处不在,但是它非常调皮,只有眼力好、爱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它。 2.(出示课件图:剪刀、时钟、红领巾、黑板)认识它们吗?仔细观察一下,并找一找这些物体上的角,好吗? 二、实施活动 (一)认识角 1.看图找角 (1)这些物体上的角在哪儿呢?谁来找一找?(指名到前面来指)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请小朋友们睁大自己的小眼睛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老师示范指角两遍) (2)你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这个角吗?(指名到前面指)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把练习纸上的其他三个图形中的角指给你的同桌看。(师巡视)老师刚才看到大家指角的方法都非常规范。(4)想知道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子吗?大家先猜一猜、想一想(点击课件:隐去实物图留下角)这些都是我们找到的角,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原来数学上的角是这个样子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看一看。 (点击课件)这些数学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摸一摸。 请大家拿出你的三角板摸一摸其中一个角的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3)角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呢(指着课件)这个尖尖的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点击课件)刚才我们指角的时候是这样指的(师示范指)恰好指的是角的顶点和边。以后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这两部分准确地指出来。

二年级角的认识

二年级《角的认识》 温瑞娟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角的共同特征;通过画角体验,学会画角并知道角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更深刻地把握角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角的特征以及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从生活中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尺画不同形态的角。 教学难点: 1.用尺正确地画角,并能尝试画不同形态的角。 2.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1.老师出示主题图,学生找找都有学过的哪些图形,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图形? 2.其实图中还隐藏着一种图形。揭示课题角的认识。 你能从图中找到角吗?(生在屏幕上指角)

师:真聪明!能很快的从这些物品中找到角,那么到底什么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角的认识) 二、新授 (一)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1.出示角的图形 师: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刚才找到的角拿下来,可以先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课件演示拿下角的过程)是的,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它叫作角。既然都是角,肯定有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角的共同特征)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学生活动,师巡视) 2. 观察小结特征 生1:这些角都是尖尖的。(师:每一个都有吗?) 师: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在数学中把它叫做角的顶点。(课件标上顶点两字)板书:角:都有一个顶点。 生2:一个角有两条边。(课件演示边,出现“边”)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指名、齐读) 3.生活中指角 师:那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到自己三角尺上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