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2)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2)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2)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技术(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步骤的一般方法、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2.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模拟实验的动手操作,准确理解基因工程

的一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部骤的一般方法、原理。

课前导学

一、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三)转化受体细胞(P20的知识海洋):将导入受体细胞。

1.显微注射法——主要用于动物基因工程。

在显微镜下,用一根极细的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内,再把注射过DNA 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之发育成正常的幼仔。

2.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主要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农杆菌普遍存在土壤中,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其Ti 质粒或Ri质粒上的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人们可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

区,借助农杆菌的侵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中转移和整合,然后通过

技术,再产生出转基因植株。

3.基因枪介导转化技术——主要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

4.花粉管通道法——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在授粉后向注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转基因的新个体。

1、感受态细胞转化法——用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首先用Ca2+处理细胞,是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第二步是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溶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四)筛选重组细胞:

1.根据标记基因进行筛选。依据标记基因的______________。

实例:实验中常采用法筛选并鉴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细胞。

2.从分子水平筛选:

从核酸水平筛选重组体,主要采用的是法,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双链。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杂交的双方分别是和(又称核酸探针)。若待测核酸中有能与探针互补的特异DNA片段,用于示踪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将指示其所在的位置,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

从蛋白质水平筛选重组体,主要采用的是法,其基本原理是提取宿主中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或多肽)作为,以该基因表达产物的作为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所表达的蛋白质,并进一步推断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一)从个体水平筛选:

实例:抗虫实验。Bt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后,还需进一步实验以确定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是否产生能杀死玉米螟的Bt毒素。

(2)实现功能的表达:

方法:培育的受体细胞,在相关条件下进行诱导(如热诱导、化学诱导或冷反应诱导),使目的基因表达。

结果:使目的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使目的基因表达,分离目的基因的

,获得基因工程产品。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1.转基因植物实例:抗软化番茄

2.转基因动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质疑探究

5:花粉管通道技术需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植株吗?

6: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是否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如果有这样的基因,能否成功筛选?步骤⑤如何操作?

7:为什么大肠杆菌菌落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琼脂平板上生长就可以说明大肠杆菌含有了amp r?tet r质粒或者amp r?tet s质粒?

8:如果目的基因插入amp r,变成失活的amp s,且不破坏tet r,则上述实验步骤如何修改才能筛选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细胞(请用序号写出实验的步骤顺序)?

9:以抗软化番茄的培育为例,说明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用大肠杆菌生产目的蛋白的方法步骤有什么区别?

10:转基因动物技术一般采用的受体细胞是什么?

11:将该重组受体细胞培育成动物个体还需要用到哪些生物工程技术?

反馈矫正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遗传物质含量少

C.繁殖速度快

D.性状稳定,变异少

2.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3.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位置是()

A.Ti质粒

B.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C.裸露在细胞核中

D.存在细胞质中

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需要用氯化钙处理的环节是()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监测与表达

5.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若要得到一个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

()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实现表达

7.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粒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B.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8.“筛选”是基因工程中重要步骤,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

的细胞筛选出来

B.基因工程中用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

接,将获得的产物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C.筛选重组微生物细胞常用插入灭活法

D.筛选还可在分子或个体水平上进行

9.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10.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现已将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A.促使目的基因顺利导入受体细胞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

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11.下列关于培育抗软化番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载体是质粒

B.受体细胞是番茄细胞

C.目的基因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D.目的基因的表达延缓了细胞的软化

迁移创新

10.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图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amp 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种DNA片段。(2)图中②表示 HindⅢ与BamHⅠ酶切、DNA连接酶连接的过程,此过程可获得种重组质粒;如果换用Bst l与BamHⅠ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种重组质粒。(3)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

(4)图中③的Ti质粒调控合成的vir蛋白,可以协助带有目的基因的T—DNA导人植物细胞,并防止植物细胞中对T—DNA的降解。

(5)已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原因是人类肠上皮细胞。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降低害虫种群中的

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技术(2)

课前导学

一、

(三):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

1.玻璃针、细胞核

2.受伤、T-DNA、细胞核组织培养

2.子房

3.:

(1)插入灭活特异性

(2)核酸杂交、待测的核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已知核酸片段、免疫化学检测、抗原、免疫血清

(3)获得重组DNA分子、表达产物

质疑探究

5:不需要

6:不含有;不能成功筛选(如果受体细胞在此之前具有这两种抗性基因,则无法区分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和未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从氨苄青霉素平板上选出在四环素平板上不能生长的相同位置的菌落。

7:用作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本身无两种抗性基因,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琼脂平板上生长,说明大肠杆菌具有抗性,导入了外源质粒,导入的外源质粒有两种,一种是未重组的amp r?tet r质粒,另一种是重组的amp r?tet s质粒。

8:将步骤④和步骤⑤调换顺序。

9:获得目的基因、制备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筛选重组细胞、实现功能表达;

不同生物,转化受体细胞的方法不同;抗软化番茄的培育过程需将受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抗软化番茄的植株。

10:受精卵。原因:①受精卵体积大,容易操作;②全能性高,容易表达。

11:细胞工程、胚胎工程

反馈矫正

1~5:CAACC

6~10:CCBDC

11:C

迁移创新

12:(1)4 (2)2 1 (3)复制(4)DNA水解酶(5)表面无相应的特异性受体(6)抗性

基因工程主要内容及流程

基因工程制药 姓名:惠霞 学号:2011506024 班级:2011级生技1 班

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常用的工具酶: 基因工程的重要特点之—是在体外实行DNA分子的切割和重新连接。例如要取得所需药物之目的基因并要将此特定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在—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某些工具酶。 (一) 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s) 限制酶即限制性核酸切酶的简称,是一类专一性很强的核酸切酶。与一般的DNA水解酶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碱基作用的专一性上及对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方式上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限制酶的种类 Ⅰ型酶:早期提取的酶类,是一类复杂的多功能酶,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价值不大。 Ⅱ型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为20000~100000,是简单的单功能酶,作用时无需辅助因子或只需Mg2+。能识别双链DNA上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底物作用的专一性强,而且其识别序列与切断序列相一致。这类酶对基因工程中的生化操作特别重要。 (二)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DNA聚合酶是能够催化DNA复制和修复DNA分子损伤的一类酶,这类酶作用时大多数需要DNA模板并且优先作用于DNA模板,也可作用于RNA模板,但效率较低。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2.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断Klenow 片断 3. T4噬菌体DNA聚合酶 4. 经修饰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测序酶) 5. T aqDNA聚合酶及AmpiTaqTMDNA聚合酶 6. 反转录酶

(三)DNA连接酶(DNA ligase):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 1. T4噬菌体DNA连接酶:催化DNA的5'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2.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用途较窄,不常用。 (四)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其他酶 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转移酶或TDT酶) 2. T4噬菌体多核苷酸酶 3. 核酸酶(Nuclease) 4. 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odiesterase):能催化去除单链或双链DNA和RNA 分子中的5' 磷酸基(脱磷酸作用)。分为细菌碱性磷酸酯酶(BAP),牛小肠碱性磷酸酯酶(CIP)。 二.基因工程制药中常用的克隆载体 载体:能在细胞进行自我复制的DNA分子就是外源DNA片段(基因)的运载体(Vector),又可称为分子载体或无性繁殖载体。基因工程制药中常用的目的基因克隆载体主要有:质粒、λ噬菌体、M13噬菌体和粘粒。 (一)质粒 1.质粒(Plasmid)是一些存在于微生物细胞染色体外的闭合环状双链的小型DNA分子,是能进行独立复制并保持恒定遗传的辅助性遗传单位。 2 常用的几种质粒载体 (1)pBR322及其衍生载体 pBR322 最早构建成功的较理想载体,分子质量2.6×106u,4.36kb,属松弛型复制,含有两个抗性基因(Tetr和Ampr),已确定32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的相对位置。BamH I

基因工程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也叫基因操作、遗传工程,或重组体DNA 技术。它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基因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性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称之为"克隆")和行使正常功能(称之为"表达"),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一般说来,基因工程是专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DNA片段)与载体系统(病毒、细菌质粒或噬菌体)的DNA 结合成一个复制子。这样形成的杂合分子可以在复制子所在的宿主生物或细胞中复制,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生长和筛选转化子,无性繁殖使之成为克隆。然后直接利用转化子,或者将克隆的分子自转化子分离后再导入适当的表达体系,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特定的基因产物。 常用的工具酶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异切割 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 核酸连接酶—用于DNA和RNA的连接 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 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异性切割 核酸末端修饰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饰 其它酶类--用于生物细胞的破壁、转化、核酸纯化、检测等。 主要过程有为四步: 一.获得目的基因 有多种方法可获得目得基因 1.构建cDNA文库分离目的基因 过程: (1)从真核细胞中提取mRNA,以其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 (2)以第一条链为模板,以反转录酶或DNA聚合酶I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二条链。 (3)在甲基化酶作用下使cDNA甲基化。

(4)接头或衔接子连接。 (5)凝胶过滤分离cDNA。 (6)通过核酸探针法或免疫反应法从cDNA文库中分离特异cDNA克隆。 2.人工化学合成法 适于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且校小的DNA片断合成,常用方法有磷酸二酯法、磷酸三酯法、亚磷酸三酯法、固相合成法、自动化合成法等。 过程:先用以上方法合成基因DNA不同部位的两条链的寡核苷短片段,再退火成为两端形成粘性末端的DNA双链片段。然后将这些DNA片段按正确的次序进行退火连接起来形较长的DNA片段,再用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基因。 3.利用PCR技术直接扩增目的基因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又称为聚合酶链反应或PCR扩增技术,已知待扩增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两侧的序列,根据该序列化学合成聚合反应必需的双引物,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用PCR法进行扩增,特异地合成目的cDNA链,用于重组、克隆。 二.载体的选择与制备 1.载体的选择(以质粒为例) ⑴载体必须是复制子。 ⑵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便于重组子的筛选。 ⑶具备多克隆位点(MCS),便于外源基因插入。 ⑷自身分子量较小,拷贝数高。 ⑸在宿主细胞内稳定性高。 (6)应具有很强的启动子,能为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所识别 (7)应具有阻遏子,使启动子受到控制,只有当诱导时才能进行转录。 (8)应具有很强的终止子,以便使RNA聚合酶集中力量转录克隆的外源基因,而不转录其他无关的基因,且所产生的mRNA较为稳定。 (9)所产生的mRNA必须具有翻译的起始信号。 2.制备有多种分离质粒的方法,如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层析柱过滤法等。 目前一般使用碱变性法制备质粒DNA。这个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收集细菌菌体,裂解细胞,将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分开及除去蛋白质和RNA。

八年级生物下册7.2.1基因工程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基因工程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工程的原理,并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3.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教育方面: 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发展方面: 1.通过调查基因工程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基因工程》是济南版教程,是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的最后一章第一节内容。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操纵、改造、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发生定向变异。 2.百度在网上搜索《基因工程》的相关教学材料作参考,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做PPT课件给学生演示。课前找好领悟力强的学生演示工程菌的培育过程,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化难为易,攻破难点。 3.用百度文库搜索转基因的应用,课堂上放给学生,给学生真实的案例展示。用百度文库和百度知道搜索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讨论资料,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用百度图片搜索有关转基因科幻画,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本节内容比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工程菌”的培育过程设计成模拟活动的形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在辩论会环节,将“调查和上网查资料”摆在核心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搜寻的资料领悟和感知其中的一些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

基因工程与微生物

基因工程与微生物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一、基因工程的概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发现DNA 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如植物的抗病(抗病毒抗细菌)基因,种子的贮藏蛋白的基因,以及人的胰岛素基因干扰素基因等,都是目的基因。 要从浩瀚的“基因海洋”中获得特定的目的基因,是十分不易的。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地探索,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另一条是人工合成基因。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鸟枪法的具体做法是: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提供的DNA(即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做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如许多抗虫抗病毒的基因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获得。 用鸟枪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又由于真核细胞的基因含有不表达的DNA片段,一般使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目前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条。一条途径是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 为模版,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信使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推测出它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二)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原核生物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B.受体细胞所处的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C.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感受态细胞吸收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的液体只要调节为适宜的pH即可,没必要用缓冲液 【解析】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细胞时,需在一定条件(如适宜的温度、pH等)下,将基因表达载体和感受态的微生物细胞混合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影响pH的变化,因此要加入缓冲液,以保持适宜的pH。 【答案】 D 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限制酶一般只切断DNA分子双链,而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DNA连接酶是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根据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是转基因烟草细胞,所以选A。 【答案】 A 3.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解析】基因的表达即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才能证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 【答案】 D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载体

转基因基本步骤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 转化的概念: 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完整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

一、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专题1《基因工程》的第二节,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教学内容多,难点多,最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尽量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初步把握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 (2)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3)运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自我复制或者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作业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选择题 1.(2019·沈阳高二检测)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是() A.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B.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C.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 D.重组DNA、R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解析:选B。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前两者统称为工具酶;在实际操作中,载体上插入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2.(2019·淮安高二期中)下图中甲、乙表示从细菌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基因组文库 B.乙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 C.甲方法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乙方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解析:选C。甲方法是以细菌中的DNA为基础,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它包括了细菌所有的基因,可以建立基因组文库,并且可以从中选出所需的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和原料。而乙方法是用逆转录的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它只能得到生物的部分基因,基因中只有编码区,所以组成的是该细菌的cDNA文库。 3.在基因工程中,可依据受体细胞的类型及其生理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载体,既能高效地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又能方便地进行检测。已知有以下几类含有不同标记基因的质粒,不可作为侵入大肠杆菌的载体的是(已知青霉素可杀死细菌,四环素不能杀死大肠杆菌)() 答案:B 4.(2019·郑州一中高二期中)我国上海研究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呔多糖(类似人体中的糖蛋白)。如要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让微生物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1)

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与技术 (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步骤的一般方法、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2. 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模拟实验的动手操作,准确理解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部骤的一般方法、原理。 课前导学 (2)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一)获取目的基因:可以通过 获取目的基因,又可以通过 扩增目的基因,还可以通过 直接人工合成。 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1)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 片段,导入受体细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 (不同/相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构建基因文库: 首先:用适当的方法将某一种生物细胞的 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段,并 将这些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进行体简述外重组; 其次:将重组DNA 分子转入相应的宿主,通过 使DNA 片段扩增; 最后:形成含有大量重组体的群体。 1、从基因文库中得到目的基因的方法:根据基因的 、基因的 、 、 以及基因的 等信息,可以直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 2.通过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 技术又称为 技术, DNA 、引物、4中脱氧核糖核苷酸、耐热DNA 聚合酶(Taq 酶)。 DNA 在高温下(90~95℃)变性,双链间的氢键断裂成两条单 链。 55~60℃,模板DNA 与引物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 70~75℃,耐热DNA 聚合酶以单链DNA 为模板,在引 物的引导下,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按5’→3’方向复制出互 补DNA 。 图解: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比较小的目的基因可在了解DNA 分子核苷酸序列的基础上通过DNA 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 (二)制备重组DNA 分子: 1.目的:是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是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基因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水寨中学生物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时:2课时年级:高二编号6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1、什么是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运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以上问题可以不展示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那四步? 2、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获取这一步骤? (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3)为什么要建立基因文库?怎么建立的?

(4)如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5)为什么要建立cDNA文库?如何获取cDNA? (5)PCR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什么? (6)如何获取引物? (7)请你用文字和箭头描述PCR技术扩增的过程? 3、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单独的DNA片段能不能稳定遗传? (2)参考课本P11页图1—10基因表达载体模式图,在学案上绘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并标出其组成部分。并了解什么是启动子、终止子?他们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1、作为基因工程的表达载体,只需含有目的基因就可以完成任务吗?为什么 2、完成教材P11页的“寻根问底” 第二课时 4、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为什么要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在外界培养让其维持稳定和表达?(2)什么是转化?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哪些?最常用的方法是哪种?(结合示意图,了解农杆菌转化法的基本过程)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要用到什么技术? (5)早期的基因工程为什么选择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一.本周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二.学习内容:本周学习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指导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需要的基本工具:限制酶、连接酶、运载体,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理解如何提取目的基因,怎样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怎样鉴定试验的成果等等。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内容: 本周学习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指导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需要的基本工具:限制酶、连接酶、运载体,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理解如何提取目的基因,怎样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怎样鉴定试验的成果等等。了解基因工程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及基因工程应用的发展。 三. 学习重点: 1. 基因工程的概念 2.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3. 运载体的基本条件 4.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5.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四. 学习难点: 1. 基因工程工具:限制酶、运载体 2. 运载体的基本要求 3.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4. 如何检测基因操作 5. 基因工程应用的两面性 五. 学习过程: (一)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是指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概念要点: 1. 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操作的 2. 在生物体外实现的基因改造 3. 对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 4. 重组基因最终表达获得性状 (二)基因操作的工具 1. 抗虫棉的培育:将抗虫的基因从某种生物(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出来,“插入”到棉花的细胞中,及棉细胞

2020高考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专题1 基因工程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基因工程技术也称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是() A.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B.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C.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 D.重组DNA、R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解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前两者统称为工具酶;在实际操作中,载体上插入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B 2.在已知某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该目的基因,最简便的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文库法D.利用PCR技术扩增 解析: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答案:D 3.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茎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应分别

采用的方法是() A.显微注射技术农杆菌转化法 B.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C.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 D.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技术 解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来说,常用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D 4.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 A.DNA分子杂交技术B.荧光分子标记技术 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显微注射技术 解析:检测目的基因常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进行标记,以此作为探针,并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若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 答案:A 5.下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图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几个过程: 1、目的基因的制备; 2、选择合适的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片段导入受体; 4、选择目的基因; 5、目的基因的表达。 对于整个基因过程来讲,目的基因的获取是关键,它直接涉及到产物,而且还影响到产物的量。很多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目的基因是很难获得的,所以通常采取先生成基因文库的方法,然后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如果目的基因的序列以及它的调控等信息很清楚,可以直接通过PCR或cDNA获取,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选择目的基因的盲目性,可以将整个过程简化为以下步骤: 图10-3-8 基因工程过程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 目的基因是指准备导入受体细胞内的,以研究或应用为目的所需要的外源基因称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很多,但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目前获得目的基因有4条途径: 1.从生物基因组群体中分离目的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基因容易定位,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基因组切成若干段后,用带有标记的核酸探针,从中选出目的基因。真核生物一般通过基因组文库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图10-3-1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ve enzyme)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细菌中发现的,能水解DNA分子骨架的磷酸二酯键,使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切成若干段,每一种限制酶,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位点,而且切口或切下来的序列,往往是回文结构(palindromes)。例如Eco RI把GAATTC在GA之间切开,形成粘性末端。也有一些限制酶作用的结果产生不含粘性末端的平整末端,如HapI。多在原核生物中存在,能识别4~6个特苷酸特定的碱基序列。限制酶对细菌有保护作用,某些入侵的噬菌体可因DNA链被限制性酶切断而不能在细菌中繁殖,“限制”因此而得名。限制酶不能切开细菌本身的DNA,这是因为细菌DNA的腺嘌呤和胞嘧啶甲基化(-CH3)而受到保护之故。 这样就可以用限制性内切酶把一个基因组DNA分成很多片段,对于原核生物比较小的基因组来说,可以直接用标记地探针来获取在通过特定的方法,对于比较大的基因组,可以先制作基因文库,然后钓取所需要的带有目的基因的片段。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DNA片段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DNA片段有化学合成和酶促合成法两条途径。一般是采用DNA合成仪来合成长度不是很大的DNA片段。 3.PCR反应合成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以DNA变性、复制的某些特性为原理设计的。通过PCR技术获取所需要的特异DNA片段在实际应用用得非常多,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对目的基因有一定的了解,需要设计引物。PCR技术的原理如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知能演练轻巧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获取目的基因 1.图中甲、乙表示从细菌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基因组文库 B.乙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 C.甲方法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乙方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解析:选C。甲方法是以细菌中的DNA为基础,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它包括了细胞所有的基因,可以建立基因组文库,并且可以从中选出所需的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和原料。而乙方法是用逆转录的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它只能得到生物的部分基因,基因中只有编码区,所以组成的是该细菌的cDNA文库。 知识点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只包括启动子、终止子 B.只有存在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C.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在生物体的细胞内完成的 D.终止密码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解析:选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A错误;启动子在基因的首端,它是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转录的开始,B正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在生物体的细胞外完成的,C错误;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而终止密码子是存在于mRNA 上的,D错误。 3.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 kb,1 kb=1 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 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A.既能被限制酶E也能被限制酶F切开 B.能被限制酶E但不能被限制酶F切开 C.既不能被限制酶E也不能被限制酶F切开 D.能被限制酶F但不能被限制酶E切开 解析:选A。由于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由题意可知,限制酶E和F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目的基因上的两个黏性末端与质粒上的两个黏性末端分别完全相同,因此形成重组质粒后,仍然具有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所以既能被限制酶E也能被限制酶F切开,故选A。 知识点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我国上海研究所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呔多糖(类似人类中的糖蛋白)。如要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让微生物来生产有生物活性的脑啡呔多糖,应选哪种微生物为受体细胞() A.大肠杆菌B.大肠杆菌质粒 C.T4噬菌体D.酵母菌 答案:D 知识点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上述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的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答案:D 6.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选修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 策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1 w扮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拥是人教阪选脩3专题1基因工程中第2节内容,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5貼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 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很少,文字描述中会感到抽象,为此,栽材中采用形象化得呈现方式简述了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例如,基因文库中把基因组文库比柞国冢图书馆,而把cDHA文库比作某市图书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出兮卜,衽独材处理中还呈现主干,割舍枝杈,将菲主干内容以(生物技术资料卡》、《拓展视野*蓉育式呈现,做到有王有庆?山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掌握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及基因工程载 体所需条件等知识,具备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节的基础;而且经过一年必修教材 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应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概念图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⑴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化了基因工程 ⑵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3.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概念图总结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⑵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⑵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4教学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4.2教学难点 ⑴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⑵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5教学整体思路 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首先引用基因工程案例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其次采用分步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步骤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概念图将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再次整合。【2】 6教学过程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选修3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阅读教材P8)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二、目的基因的获取(阅读教材P8~11) 1.目的基因 主要是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目的基因的依据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 3.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①基因文库含义: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 DNA 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②基因文库种类???? ? 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如cDNA 文库 (2)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PCR 技术全称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 双链复制。 ③扩增过程 变性:目的基因DNA 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 ↓ 复性: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 ↓ 延伸: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子链 (3)人工合成法:适于合成基因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的目的基因。 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阅读教材P11)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1)目的基因。

(2)启动子???? ? 位置:基因的首端功能: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 基因转录出mRNA (3)终止子? ??? ? 位置:基因的尾端功能:终止转录 (4)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功能 (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四、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阅读教材P11~13)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导入不同类型生物细胞的方法 (1)导入植物细胞 ①方法???? ? 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基因枪法:适用于单子叶植物 花粉管通道法 ②受体细胞:植物体细胞。 (2)导入动物细胞? ???? ①方法:显微注射技术②常用受体细胞:受精卵 (3)导入微生物细胞 ①方法:用 Ca 2+ 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②受体细胞:原核细胞(使用最广泛的是大肠杆菌细胞)。 ③原核生物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 五、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阅读教材P13~15)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与鉴定 (1)DNA 分子杂交技术???? ?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 (2)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2.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检测与鉴定 如一个抗虫或抗病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植物抗虫或抗病特性,需要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Word版含答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 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 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重点) 理解基因工程每个步骤的原理、方法和过程。(重、难点) 阅读教材P13~18完成基因工程的实施相关问题 基因工程涉及多种技术操作,主要包括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 (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 (2)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1)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操作过程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λ噬菌体或一些动植物病毒等在体外进行重组。 (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启动子是位于目的基因上游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部位。 (4)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是载体上终止目的基因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3.导入目的基因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重要步骤。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转化法,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等成为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4.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 用DNA分子杂交法进行DNA水平和RNA水平检测,采用抗原—抗体杂交从蛋白质水平检测,有时还需要从个体水平对其生物学特定性状进行检测。 判一判 (1)所有的目的基因都可从基因文库中直接获得。(×) (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3)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 连一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